伊苏系列的剧情

伊苏系列的剧情,第1张

云南。

很多城市是一次性的旅行,但如果你要说全国有哪座省份会让我想一再复购,我思前想后,还得是它。

第一个是这里有少数民族聚居,又远在西南边陲,当地的风土人情对外地游客来说会更神秘,且有惊喜感。

第二,云南的旅游资源真的超级丰富,当地**姐和我说他们本地人节假日都不太会出省旅行,这儿要风景有风景,要人文有人文。可能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没有海吧,上帝为你开了门果然就关上了窗。

在历史底蕴上, 云南曾经做过国都的地方。金庸笔下的大理国段王爷大家都知道,他老家其实就在大理古城 —— 历史上曾经也辉煌过的一个政权中心。

云南最不缺各种古镇,建筑也保留得好。对我这种古镇迷来说还是挺对胃口的,看到这些场景,时间就开始自动变慢。

01 - 昆明值得让你停下脚步

如果你落地昆明,我还是挺建议你为它留几天时间的。它并不是无聊的城市,有这么几个地方能让你发现昆明的有趣:

第一个是翠湖周边。都说云南生活节奏慢,绕着翠湖走一圈,看看当地人那股悠闲劲儿,你就全领会了。

第二个是昆明老街。现在很多标榜老街的地方其实并不好逛,店铺开得千篇一律实在没什么新意。不过亲测这里确实是可以挖到宝藏的地方,好吃又好逛。

第三个是大观篆新农贸市场。市井即是生活,这里怕是最贴近当地人生活的地方了,同时也可以是游客们的快乐天堂。

02 - 昆明往南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普者黑

你可以把普者黑想象成大自然界的游乐场,因为景区里大大小小的景点有265处,有山有湖,有湿地有溶洞。

玩法路线你都得花点心思挑一挑,最有意思的地方在于游览基本都是要坐船的,够悠闲。

除了玩,吃住你都可以安排在景区里,享受一下与都市隔绝的小日子。而且因为这片区域是苗族和壮族的聚集地,少数民族的独门美食轻松GET。

建水

建水深藏不露的不止美食,云南全省有六大历史名城,建水古城就是其中之一,和大理、丽江一个Level。古城的商业气息并不浓厚,里面还住着不少居民。古朴的气氛必须要加上人,才有灵气。

东城门的朝阳楼,被叫做姐妹版天安门。踏进这扇门,50多处古建筑和民居带我们回到过去。和故宫一样,它们是这里曾经繁荣的证据。

@ridamuji

建水就两个商圈:古城和紫陶街。建水紫陶是中国四大名陶之一,平时喜欢泡茶的朋友可以来这里淘茶具。我觉得建水像一个饱腹诗书但不愿张扬的老人,明明一身本事,但甘愿过着平淡的生活,倒也自得其乐。

西双版纳

纬度接近海南的西双版纳,全称叫做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所以这里的热带植物景观和少数民族风情最吸引人。

中科院热带植物园是必须去打卡的地方,你可以坐上热气球俯瞰那些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神奇植物,大自然的奇妙在这一刻被具象化了。

原始森林公园也是类似的景点,在望天树之间搭起的空中走廊上漫步,应该还挺刺激的。园区附近仍有少数民族居住,那些居民才是真正生活在绿色星球的人。

@树叶的旅行

逛夜市是西双版纳夜晚最开心的事儿,星光夜市、雨林夜市、告庄夜市……寻美食凑热闹,当地最纯正的风情其实都在这些小摊上。

云南是个产茶叶的圣地,在餐厅吃饭的时候,他们泡上来的茶虽然不名贵,但真的非常香。

如果你爱喝茶,还可以考虑去景迈和普洱,走进深山老林里看看那些古茶树。

景迈有家柏联,直接就开在古茶园里面。早上推开窗就是山水草木,鸟叫虫鸣,这避世的气氛实在是够雅致。

02 - 昆明往北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大理

大理古城有商业开发后的喧闹一面,但是转过几个街角,还是有不少迷人的角落可以让我们看到舒朗的生活状态。

如果你想观摩最真实的当地生活,菜市场绝对不会让你失望。在古城一南一北藏着的两个菜市场,你可以看到各种食材争奇斗艳的名场面,引起极度舒适。

逛菜市场南门绿玉农贸市场规模很袖珍,但是地道小吃也是真多。

舂鸡脚、傣味小吃、卷粉、烤鱼……在里头晃上一圈,你的手里就会不自觉拎满各种特色小吃。

相比之下,北门农贸市场会大上不少。中心区域是买生熟食和鸡鸭鱼的主场,往外走,各种延伸出来的小路上的小摊,也很值得停留。

菌子季的时候来,你能看到很多菌子。虽然牛肝菌、鸡枞菌、金耳和青头菌,各种菌子傻傻分不清楚,但是足够看个新奇热闹。

在这个菜市场里,你还能买到很多应季鲜花,夏天有荷花,冬日卖腊梅,大理的浪漫一览无余。

大理赶集

大理,在我心中就是赶集爱好者的天堂。我把一些常见的市集也给大家理了一下,要找最活色生香的大理,就得往这跑。

三月街赶集也是在大家的旅行计划中提及率最高的。

它本是每年农历三月十五到二十一的白族庙会,后来逐渐演变成每个月都会定期举办的贸易集市。每个月初二、初九、十六和二十三这四天是赶大集的日子,差不多每隔七天一次。

来赶集的几乎都是生活在周边村子里的本地人,卖的也都是折耳根、蘸水、药草、炸洋芋和烤乳扇,这些地道玩意。

洋人街集市已经成了大理古城内的必逛景点了,来摆摊都是一些定居在大理的手艺人,在这里你能淘到很多淘宝上压根儿没有的宝贝。

床单厂艺术区是大理古城最文艺的地方,一个由废弃床单厂改建而成的现代化艺术综合体。它每周六和周日会有市集,要去的话可以提前关注床单厂公众号,避免跑空哦。

这里吸引了很多艺术家、手工艺人、作家、音乐家和摄影家来落地,即使没有市集,日常来逛也找到各种有意思的手作店、书店、画廊和咖啡馆。

麋鹿星球艺术街区,紧挨着大理古城的东侧。它的前身因为是李亚鹏的项目而为人所知。它是由集装箱改成的,基本都是一些长期入驻的店铺。

旁边的空地则是每周末下午会举行集市的地方,会有手艺人来这里摆摊儿。集市时间:每周五、六15:00-22:30。

大理周边

凤阳邑茶马古道古村落凤阳邑茶马古道古村落不算特别出名,记得几年前来,我还是因为有本地朋友引路才找过来。

凤阳邑作为茶马古道上的一段始建于汉代,成型于南诏大理国时期。古时来来往往的马帮曾在此处歇脚,他们用双脚踏出了一条通往域外的经贸之路。如今你依然能看到路当中的引马石,被往复的足迹打磨得锃亮如镜。

这里也算是卧虎藏龙,来自天南地北的摄影家、作家、画家和陶艺家,都被吸引到这里来过生活,开了很多手作店、民宿、扎染坊、咖啡馆和精酿酒吧。传统与新潮,共同生长在这片土壤之上。是心照不宣的默契吗?这里的小店都悄悄隐在村落之间,需要耐心来慢慢探索。

凤阳邑所在的下关(“下关风,上关花,苍山雪,洱海月”里的下关),距离古城十几公里,是本地人心中的市中心。如果想要看本地人安逸的生活,可以顺道再来一趟这里。下关也是好吃老店很密集的地方,甚至有种说法是在下关随便找一家店都比古城好吃多了。

这里觅食可以瞄准龙尾关遗址一带和下关一中、四中那一带。这边地道的小吃摊和老字号很多,像是龙尾小吃(白族的“猪皮刺身”:生皮)、下关李氏烤卤(30年老字号,推荐饵丝、米线和烤肉)、南涧风味小吃(推荐饵丝、米线和麻辣烫)、盛盛传统手揉饵块(肉酱白米饵块)、漾濞海英卷粉(卷粉里加了核桃酱)、云泽杜氏汤圆、饮相聚(涮饵丝)、凤仪雪花烧烤(烤牛肉和烤牛筋),都是我们上次采编过的靠谱店铺。

喜洲

大理几日,一定要抽个时间去喜洲一趟。

喜洲不大,但绝对称得上体面。

它曾经是重要的金融中心,也是大理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或许是得益于这得天独厚的文化环境,让人文传承在这片土壤上依旧可循。

“喜洲镇是个奇迹。我想不起,在国内什么偏僻的地方,见过这么体面的市镇……”老舍在《滇行短记》里的描写,在我和喜洲打过照面之后,深以为然。这个山水之间的镇市,真是世外桃源。

喜洲古镇并不大,如果你走马观花地逛,一个下午就能走个七七八八。给大家推荐一条citywalk路线做参考:正义门-四方街-转角楼-喜林苑-喜洲稻田-严家大院

喜洲的天空是蓝的,白色的墙壁上细细描绘着蓝色的花纹。石板路迂回婉转,干净清爽。在这里你雕梁画栋的白族建筑随处可见,斗拱飞檐,大气典雅。斗拱梁栋上木雕的鸟兽草木,绘着石绿、赭红、土黄、丹朱等活泼泼的颜色。

喜洲人崇尚白和新,经常粉刷外墙,悉心修缮房屋,让它们世世代代粲然如新。当然,更悠闲的打开方式是住下来,去慢慢逛慢慢发现。

喜洲的包容度很高。在这里你可以吃很地道的食物,喜洲美食的代言人喜洲粑粑是必吃项,还有种类繁多的云南小吃:凉鸡米线、烤饵块、烤乳扇、米凉虾、豌豆粉、漾濞卷粉、鲜花饼、包浆豆腐……排着队来投喂你。

与此同时,喜洲也并不是只有传统,它的开放包容也吸引了很多异乡人来这里落脚。他们在喜洲开了新奇的酒店、咖啡馆、面包店、甜水铺……出品不俗,在喜洲完全不用担心和都市里的生活习惯脱轨。

沙溪古镇

距离大理3小时车程,全国古镇很多,但它依然美得一骑绝尘。

它是茶马古道上幸存的千年古集市,一个曾经让马帮永葆激动的物阜粮丰之地。

沙溪曾因入选了世界建筑遗产保护名录而声名鹊起,不过当地政府没有走传统旅游开发的老路,秉持着修旧如旧的原则,并对商业形态进行了严苛甄别,为我们保存下了一个本真的沙溪。

沙溪古镇在格局上保留着古意,没有喧闹的酒吧和千篇一律的特产店,反倒是具有匠人精神的小店很多,值得一探。

宇宙面包(营业时间飘忽不定、碱水包很多)、渡鸦咖啡(古镇咖啡天花板)、刺猬咖啡、初见沙溪(体验地道白族菜)、吃茶去茶铺(可吃茶、喝咖啡、饮特调)等都是我们逛到过的宝藏店铺。

沙溪古镇不大,里头最显眼的两个景点是古戏台(四方街上最有特色的标志性建筑)和我国唯一明代白族“阿吒力”佛教寺院的兴教寺(位于古镇四方街广场的中心,因明代壁画闻名),基本上你在那逛逛都能见到。

你可以找一家小店,坐在古朴的夯土墙院落里吹风,清晨去河边树林间看雾气缭绕,日暮在稻田里看农人归来。古典的诗意生活本身,就拥有最强大的治愈能力。

先锋沙溪白族书局

出了古镇闲逛的话,云南第一家先锋书店先锋沙溪白族书局值得一去。它由仓库改造而来,挑高的屋顶让书店显得更加干净明亮。

这里收藏了很多云南在地文化的书籍,想要了解这片土地的过往,可以先来这里转一转。

石钟山石窟从古镇出发,可以安排一天徒步前往石钟山石窟。它是云南最早的石窟,被学术界称为“南方的敦煌”。

茶马古道为吐蕃和东南亚等地输出物产,古印度和藏区的佛教文化也沿着古道渗透进滇黔川边陲。虽然它的名气远不及敦煌莫高窟,但是某种程度上它也是沟通中外,融汇各方文明之地。

这里的造像题材以滇密经典、本主崇拜、汉地经典等为主,在文博爱好者眼里,你也可以把它当做一部雕刻在石头上的南诏大理国历史书来阅读。

沙溪赶集如果行程上时间凑巧的话,每周五的寺登街赶集,也是最不容错过的体验。

丽江

北线里丽江肯定要Pick,它可是云南人心里旅游业的标杆。

和大理一样,丽江也有一湖一山:泸沽湖和玉龙雪山。

玉龙雪山离丽江古城大概20公里,它是纳西族人心中的神山,对我们来说就是神景。在这样的自然景观面前,人类真的显得太渺小了。

在泸沽湖畔生活的摩梭族依旧保留着男不婚、女不嫁的走婚制度,也是中国最后的母系社会族群,所以被大家称为「女儿国」。

而泸沽湖的水也像女孩们的心一样,纯净透亮,如一面明镜。绕湖一圈76公里,可以用包车、租电动车或是骑行的方式360°领略它的美。

最后一个要说的就是更北边的香格里拉。

香格里拉属于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这名字翻译过来「心中的日月」,你确实可以像歌里唱的那样手握格桑花。这儿距离西藏已经不远了,所以不管是建筑还是自然风景,都有那么点「小西藏」的意思。

北线这些城市路线很顺,特别适合自驾。自己开车的好处就是能收获更多路上的风光。比如位于香格里拉和丽江之间的中国最深峡谷——虎跳峡,就可以顺便加入行程清单。

03 - 昆明往西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昆明以西值得玩的城市基本已经快接壤缅甸,毕竟比较远嘛,很多人会选择把这一带想去的地方直接走一圈,最经典的路线就是腾冲 - 瑞丽 - 芒市。

腾冲是个温泉圣地呀,而且好酒店不少,昆明飞大概1个小时能到。

在这里有四个泡温泉的地方比较有名,一个是热海。这一片是温泉聚集地,有大大小小80多处,温度最高的有96度,人送外号大滚锅。

第二处是玛御谷温泉小镇,是悦榕庄的地盘。现在公共区域还未开放,但是入住的客人可以在房间里泡私汤。

第三处就是隈研吾设计的石头记,他用各种石头搭出了一间藏于山林之间的酒店。这里距离市区有50多公里,而且全部都是私密性超棒的Villa房型,实在是度假静心的首选之地。

到腾冲,依山而建的和顺古镇是必去之地。如果你住在和顺柏联就方便极了,它正好对着古镇,把酒店景观和当地最有名气的景色融为一体。

一条石板路连接酒店和古镇,和顺是我去过的所有古镇中最有人情味的一个。虽然有商业化的成分在,但是里面的气氛仍然是属于生活的,忽略那些招牌后,你甚至不会觉得自己正身处一个景点。

古镇对面是一片农田,当夕阳西下,看着稀稀拉拉的人在田里劳作、在田埂上散步,突然就明白了「采菊东南下,悠然见南山」想表达的意境。

喜欢跟着嘴巴旅行的同学,来腾冲就找对地方了。鸡纵炖土鸡、卷粉、稀豆粉、土锅子、腾冲饵丝、缅甸甩粑粑……还有一定要吃铜瓢牛肉,实属人间美味。

芒市和瑞丽都属于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坐车从腾冲过去会先经过芒市。不过因为芒市有机场,所以可以先到瑞丽,最后到芒市,这样能直接坐飞机回家。

在瑞丽有个寨子很特别,一半属于中国,一半属于缅甸,因为它正好处在国界线上。为了显示友好,这里并没有搭建特别的围墙,直接用绿植和水沟作为界限,缅甸那半村人民的生活状态看得清清楚楚。

芒市的特色就是各种东南亚风情的佛塔和寺庙,虽然这些西南小镇和繁华一点也不沾边,但这样安逸的环境不就刚好适合出来散心吗?随便散个步、看个景、寻点美食,就是愉快的一天。

数学家高斯小时候的故事

从一加到一百

高斯有许多有趣的故事,故事的第一手资料常来自高斯本人,因为他在晚年时总喜欢谈他小时后的事,我们也许会怀疑故事的真实性,但许多人都证实了他所谈的故事。

高斯的父亲作泥瓦厂的工头,每星期六他总是要发薪水给工人。在高斯三岁夏天时,有一次当他正要发薪水的时候,小高斯站了起来说:「爸爸,你弄错了。」然后他说了另外一个数目。原来三岁的小高斯趴在地板上,一直暗地里跟着他爸爸计算该给谁多少工钱。重算的结果证明小高斯是对的,这把站在那里的大人都吓的目瞪口呆。

高斯常常带笑说,他在学讲话之前就已经学会计算了,还常说他问了大人字母如何发音后,就自己学着读起书来。

七岁时高斯进了 St Catherine小学。大约在十岁时,老师在算数课上出了一道难题:「把 1到 100的整数写下来,然后把它们加起来!」每当有考试时他们有如下的习惯:第一个做完的就把石板〔当时通行,写字用〕面朝下地放在老师的桌子上,第二个做完的就把石板摆在第一张石板上,就这样一个一个落起来。这个难题当然难不倒学过算数级数的人,但这些孩子才刚开始学算数呢!老师心想他可以休息一下了。但他错了,因为还不到几秒钟,高斯已经把石板放在讲桌上了,同时说道:「答案在这儿!」其他的学生把数字一个个加起来,额头都出了汗水,但高斯却静静坐着,对老师投来的,轻蔑的、怀疑的眼光毫不在意。考完后,老师一张张地检查着石板。大部分都做错了,学生就吃了一顿鞭打。最后,高斯的石板被翻了过来,只见上面只有一个数字:5050(用不着说,这是正确的答案。)老师吃了一惊,高斯就解释他如何找到答案:1+100=101,2+99=101,3+98=101,……,49+52=101,50+51=101,一共有50对和为 101的数目,所以答案是 50×101=5050。由此可见高斯找到了算术级数的对称性,然后就像求得一般算术级数合的过程一样,把数目一对对地凑在一起。

数学家高斯的故事

高斯(Gauss 1777~1855)生于Brunswick,位于现在德国中北部。他的祖父是农民,父亲是泥水匠,母亲是一个石匠的女儿,有一个很聪明的弟弟,高斯这位舅舅,对小高斯很照顾,偶而会给他一些指导,而父亲可以说是一名「大老粗」,认为只有力气能挣钱,学问这种劳什子对穷人是没有用的。

高斯很早就展现过人才华,三岁时就能指出父亲帐册上的错误。七岁时进了小学,在破旧的教室里上课,老师对学生并不好,常认为自己在穷乡僻壤教书是怀才不遇。高斯十岁时,老师考了那道著名的「从一加到一百」,终于发现了高斯的才华,他知道自己的能力不足以教高斯,就从汉堡买了一本较深的数学书给高斯读。同时,高斯和大他差不多十岁的助教Bartels变得很熟,而Bartels的能力也比老师高得多,后来成为大学教授,他教了高斯更多更深的数学。

老师和助教去拜访高斯的父亲,要他让高斯接受更高的教育,但高斯的父亲认为儿子应该像他一样,作个泥水匠,而且也没有钱让高斯继续读书,最后的结论是--去找有钱有势的人当高斯的赞助人,虽然他们不知道要到哪里找。经过这次的访问,高斯免除了每天晚上织布的工作,每天和Bartels讨论数学,但不久之后,Bartels也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教高斯了。

1788年高斯不顾父亲的反对进了高等学校。数学老师看了高斯的作业后就要他不必再上数学课,而他的拉丁文不久也凌驾全班之上。

数学家华罗庚小时候的轶事

华罗庚(1910——1982)出生于江苏太湖畔的金坛县,因出生时被父亲华老祥放于箩筐以图吉利,“进箩避邪,同庚百岁“,故取名罗庚。

华罗庚从小便贪玩,也喜欢凑热闹,只是功课平平,有时还不及格。勉强上完小学,进了家乡的金坛中学,但仍贪玩,字又写得歪歪扭扭,做数学作业时倒时满认真地画来画去,但像涂鸦一般,所以上初中时的华罗庚仍不被老师喜欢的学生而且还常常挨戒尺。

金坛中学的一位名叫王维克的教员却独有慧眼,他研究了华罗庚涂鸦的本子才发现这许多涂改的地方正反映他解题时探索的多种路子。一次王维克老师给学生讲[孙子算经]出了这样一道题:”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其二,五五数剩其三,七七数剩其二,问物几何?“正在大家沉默之际,有个学生站起来,大家一看,原来是向来为人瞧不起的华罗庚,当时他才十四岁,你猜一猜华罗庚他说出是多少?

陈景润:小时候,教授送我一颗明珠

20多年前,一篇轰动全中国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使得一位数学奇才一夜之间街知巷闻、家喻户晓。在一定程度上,这个人的事迹甚至还推动了一个尊重科学、尊重知识和尊重人才的伟大时代早日到来。他的名字叫做陈景润。

不善言谈,他曾是一个“丑小鸭”。通常,一个先天的聋子目光会特别犀利,一个先天的盲人听觉会十分敏锐,而一个从小不被人注意、不受人欢迎的“丑小鸭”式的人物,常常也会身不由己或者说百般无奈之下穷思冥想,探究事理,格物致知,在天地万物间重新去寻求一个适合自己的位置,发展自己的潜能潜质。你可以说这是被逼的,但这么一“逼”往往也就“逼”出来不少伟人。比如童年时代的陈景润。陈景润1933年出生在一个邮局职员的家庭,刚满4岁,抗日战争开始了。不久,日寇的狼烟烧至他的家乡福建,全家人仓皇逃入山区,孩子们进了山区学校。父亲疲于奔波谋生,无暇顾及子女的教育;母亲是一个劳碌终身的旧式家庭妇女,先后育有12个子女,但最后存活下来的只有6个。陈景润排行老三,上有兄姐、下有弟妹,照中国的老话,“中间小囡轧扁头“,加上他长得瘦小孱弱,其不受父母欢喜、手足善待可想而知。在学校,沉默寡言、不善辞令的他处境也好不到哪里去。不受欢迎、遭人欺负,时时无端挨人打骂。可偏偏他又生性倔强,从不曲意讨饶,以求改善境遇,不知不觉地便形成了一种自我封闭的内向性格。人总是需要交流的,特别是孩子。禀赋一般的孩子面对这种困境可能就此变成了行为乖张的木讷之人,但陈景润没有。对数字、符号那种天生的热情,使得他忘却了人生的艰难和生活的烦恼,一门心思地钻进了知识的宝塔,他要寻求突破,要到那里面去觅取人生的快乐。所谓因材施教,就是通过一定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为每一个学生创造一个根据自己的特点充分得到发展的空间。

小小陈景润,自己对自己因材施教着。

一生大幸,小学生邂逅大教授但是,他毕竟还是个孩子。除了埋头书卷,他还需要面对面、手把手的引导。毕竟,能给孩子带来最大、最直接和最鲜活的灵感和欢乐的,还是那种人与人之间的、耳提面命式的,能使人心灵上迸射出辉煌火花的交流和接触。所幸,后来随着家人回到福州,陈景润遇到了他自谓是终身获益匪浅的名师沈元。

沈元是中国著名的空气动力学家,航空工程教育家,中国航空界的泰斗。他本是伦敦大学帝国理工学院毕业的博士、清华大学航空系主任,1948年回到福州料理家事,正逢战事,只好留在福州母校英华中学暂时任教,而陈景润恰恰就是他任教的那个班上的学生。

大学名教授教幼童,自有他与众不同、出手不凡的一招。针对教学对象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沈元上课,常常结合教学内容,用讲故事的方法,深入浅出地介绍名题名解,轻而易举地就把那些年幼的学童循循诱入了出神入化的科学世界,激起他们向往科学、学习科学的巨大热情。比如这一天,沈元教授就兴致勃勃地为学生们讲述了一个关于哥德巴赫猜想的故事。

师手遗“珠“,照亮少年奋斗的前程

“我们都知道,在正整数中,2、4、6、8、10,这些凡是能被2整除的数叫偶数;1、3、5、7、9,等等,则被叫做奇数。还有一种数,它们只能被1和它们自身整除,而不能被其他整数整除,这种数叫素数。“

像往常一样,整个教室里,寂静地连一根绣花针掉在地上的声音都能听见,只有沈教授沉稳浑厚的嗓音在回响。

“二百多年前,一位名叫哥德巴赫的德国中学教师发现,每个不小于6的偶数都是两个素数之和。譬如,6=3+3,12=5+7,18=7+11,24=11+13反反复复的,哥德巴赫对许许多多的偶数做了成功的测试,由此猜想每一个大偶数都可以写成两个素数之和。”沈教授说到这里,教室里一阵骚动,有趣的数学故事已经引起孩子们极大的兴趣。

“但是,猜想毕竟是猜想,不经过严密的科学论证,就永远只能是猜想。”这下子轮到小陈景润一阵骚动了。不过是在心里。

该怎样科学论证呢?我长大了行不行呢?他想。后来,哥德巴赫写了一封信给当时著名的数学家欧勒。欧勒接到信十分来劲儿,几乎是立刻投入到这个有趣的论证过程中去。但是,很可惜,尽管欧勒为此几近呕心沥血,鞠躬尽瘁,却一直到死也没能为这个猜想作出证明。从此,哥德巴赫猜想成了一道世界著名的数学难题,二百多年来,曾令许许多多的学界才俊、数坛英杰为之前赴后继,竞相折腰。教室里已是一片沸腾,孩子们的好奇心、想像力一下全给调动起来。

“数学是自然科学的皇后,而这位皇后头上的皇冠,则是数论,我刚才讲到的哥德巴赫猜想,就是皇后皇冠上的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啊!”

沈元一气呵成地讲完了关于哥德巴赫猜想的故事。同学们议论纷纷,很是热闹,内向的陈景润却一声不出,整个人都“痴”了。这个沉静、少言、好冥思苦想的孩子完全被沈元的讲述带进了一个色彩斑斓的神奇世界。在别的同学啧啧赞叹、但赞叹完了也就完了的时候,他却在一遍一遍暗自跟自己讲:

“你行吗?你能摘下这颗数学皇冠上的明珠吗?”

一个是大学教授,一个是黄口小儿。虽然这堂课他们之间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交流、甚至连交谈都没有,但又的确算得上一次心神之交,因为它奠就了小陈景润一个美丽的理想,一个奋斗的目标,并让他愿意为之奋斗一辈子!多年以后,陈景润从厦门大学毕业,几年后,被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慧眼识中,伯乐相马,调入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自此,在华罗庚的带领下,陈景润日以继夜地投入到对哥德巴赫猜想的漫长而卓绝的论证过程之中。

1966年,中国数学界升起一颗耀眼的新星,陈景润在中国《科学通报》上告知世人,他证明了(1+2)!

1973年2月,从“文革“浩劫中奋身站起的陈景润再度完成了对(1+2)证明的修改。其所证明的一条定理震动了国际数学界,被命名为“陈氏定理”。不知道后来沈元教授还能否记得自己当年对这帮孩子们都说了些什么,但陈景润却一直记得,一辈子都那样清晰。

名人成长路

陈景润(1933-1996),当代著名数学家。1950年,仅以高二学历考入厦门大学,1953年毕业留校任教。1957年调入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后任研究员。1973年发表论文《大偶数表为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二个素数的乘积之积》。1979年,论文《算术级数中的最小素数》问世。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1096856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9
下一篇2023-11-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