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下书法比赛活动方案范本 篇1
活动主题:“挥毫杯”金秋书法大赛
主办单位:xxx社区
承办单位:社区内各部门
大赛的指导思想
为弘扬国粹,改善学校的文化氛围,提高同学们的审美素养能力,发觉同学们的潜能,培养同学们认识美、发现美、创造美,鼓励同学们将有限的课余时间投入到更加积极有益的兴趣爱好中来,建设学校的优良学风,特举办本次书法大赛,为同学们展现自我水平提供一个平台。
☆大赛的整体设计
一、活动宗旨:
发挥特长、展现自我、提高人文素质养。
二、活动目的:
挖掘大学生艺术潜力、扩展高校社团活动影响力、丰富高校校园生活、加强社会同高校间的艺术交流、为高校艺术群体提供一个充分展现自我的舞台、引导和帮助大学生成长、推出艺术新人形成优势循环、用笔体现出大学生的潜在内涵和艺术造诣。
三、参赛人员:
xxx社区全体员工
四、作品要求:
主题要求健康积极,能体现出当代大学生精神风貌。
书法分为硬笔书法和软笔书法:
硬笔书法作品,尺寸长不小于50厘米宽不小于30厘米;
软笔书法,尺寸长不小于80厘米、宽不小于40厘米。
五、大赛具体流程
1、参赛方式:(1)将所有参赛人员作品统一上交(到时宣传板里会写出作品征集的起止时间、地点****)如果作品质量和数量达到一定标准,书法协会将统公开展示。
2、地点:文化长廊。
3、时间:xx。
六、评选作品
评委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七、奖项设置
一等奖1名
二等奖2名
三等奖5名
优秀奖10名
鼓励奖15名
获奖者均有相应精美奖品,(奖品协会经费而定)
xxx书法协会
20xx年x月x日
线下书法比赛活动方案范本 篇2为贯彻《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传承中华书法文化,提高学生汉字书写能力和审美情趣,展示我校写字教学及书法课外活动所取得的成绩,同时为展示我校创建教育现代化县区取得的成绩,经校长室同意,特举办“迎接创建、规范汉字”书法比赛。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比赛时间
20xx年11月~12月。
二、参赛范围及对象
高一、高二年级学生。
三、比赛类别
书法比赛分毛笔书法及硬笔书法两类。
四、参赛作品要求
1用字规范。参赛作品须书写规范汉字,书体不限。
2作品内容。创建教育现代化县区宣传标语、中华经典诗词歌赋或名言、联句均可,要求内容健康、情趣高雅。
3作品规格。毛笔书法:4尺宣纸条幅为主。可写楷书或行楷,不得少于28字并落款。硬笔书法:楷书不小于16开纸,以复印纸用钢笔或黑色硬笔书写为宜,并注意格式设计。不得少于200字并落款。
五、参赛办法
1本次比赛坚持学生自愿的原则,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初赛,评选推荐优秀书法作品,交由各年级部审核后汇总后集体报送德育处。
2各年级所推荐的毛笔、硬笔书法作品,须填写报名表一份,一并装入参赛作品资料袋内。参赛作品背面右下角需加贴比赛作品标签。
3作品报送时间:20xx年12月30、31日两天。
六、评奖办法
1大赛设个人奖和团体奖。个人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分别按参赛作品数的3%、10%、25%和40%评出,并颁发获奖证书;团体一、二、三等奖按学校参赛作品数量及获奖面评选若干名,并颁发奖杯。
2组委会拟聘请我校美术教师组成评委会,依据“规范、端正、整洁、熟练、美观、有章法”的标准,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组织评奖工作。
浦清中学德育处
线下书法比赛活动方案范本 篇3为了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展示东八里小学学生的风采,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进一步营造校园文化艺术氛围,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再上新台阶。决定在10月份举行绘画比赛活动。具体比赛活动事宜及活动实施方案如下
一、作品要求
l、本届比赛参赛作品由作者自由命题。
2、作品内容健康,积极向上,反映中小学生幼儿丰富多彩的生活和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作品要充分表达小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儿童绘画作品应富有童趣。
3、作品形式
(1)美术:包括绘画、设计
(2)书法:包括软笔和硬笔书法。
(3)摄影: 题材不限
二、活动目的:
通过活动来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展现学生的自我表现能力、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给同学们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
三、活动时间:20xx年 10月 11日
地点:会议室
四、活动对象: 小学全体学生
五、评委:
李杰 刘风才 季佳新 张晓敏 孙明艳
五、奖励办法
奖项分别按照各年级组设置:
一、二年级组:一等奖( 1 名) 二等奖( 2 名)奖( 3名)
三、四年级组:一等奖(1 名) 二等奖( 2 名)( 3名)
五、六年级组:一等奖( 1名) 二等奖(2 名) (3 名)
线下书法比赛活动方案范本 篇4一、举办宗旨
继承传统文化,弘扬中华书法艺术,积极创造高雅的校园文化特色,展现莞城实验小学文化精神。
二、活动主题
让每个老师的字真正成为学生的活字贴,让每位学生写好规范字。
三、操作办法
为了更好的办好学校写字教育特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规范和提高学生的书写水平,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的舞台。特在庆六·一期间举行师生书法比赛活动。具体操作办法如下:
1、时间:5月14日 第13周星期二(14:00-15:00)
2、比赛按年级统一内容和统一发作品纸。
3、各班在教室进行比赛,由各班主任老师负责组织并监赛。
4、各班级必须在黑板上写好“20xx年莞城实验小学庆六·一师生书法比赛”标题,方便现场拍照工作。
5、全校师生参与,分教师组(统一时间、书写内容,完成书写后由各年级长老师统一收齐并交书法老师处。)和学生组(硬笔、软笔类)。
6、学生软笔类先由学生自己准备一幅作品(内容、款式不限,并在作品背后的右小角用铅笔写好姓名、班级),在5月6日前交到书法老师处进行初评(将根据学生的年级情况评选),若进入决赛者将于比赛活动日统一在书法室进行现场书写,由书法老师负责比赛。
四、书写要求
1、书写姿势要规范、端正。
2硬笔书写必须用规范楷书,不能用繁体字、异体字。
3、学生硬笔书写工具(铅笔、钢笔):一、二年级主要用铅笔;三年级以上用水笔(黑色07mm)或钢笔。
4、学生软笔类统一提供参考内容自选(主要以对联、古诗为主)、书体任选(篆、草书需附上释文),统一发放作品纸,毛笔自备。
5、作品不能出现错别字、漏字。
6、不能涂改,按要求注意书写格式和字的大小(均匀),并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
五、比赛奖项
1、单项奖
教师组:一等奖:5名 二等奖:10名 三等奖:15名
学生组:
硬笔类(按年级评比):一等奖:10名 二等奖:20名 三等奖30名
软笔类: 一等奖:3名 二等奖:5名 三等奖:10名 优秀奖:若干
2、集体奖
按年级选出3个“写字优胜班”奖
3、获奖师生优秀作品将在全校统一展出。
六、活动要求
1、领导高度重视、明确分工,全力协助;
2、各班主任全力配合严格要求程序,确保参赛水平;
3、书法老师做好师生竞赛命题和作品评审工作。
注:庆六一活动现场将对获奖师生颁奖,并将请各类(教师组、学生组)获一等奖人员(学生软笔一、二、三等奖)进行现场书写展示。
参赛内容
硬笔内容:学生组:一年级《春晓》 作者:孟浩然
二年级《独坐敬亭山》 作者:李白
三年级《寻隐者不遇》 作者:贾岛
四年级《送元二使安西》 作者:王维
五年级《题西林壁》 作者:苏轼
六年级《芙蓉楼送辛渐》 作者:王昌龄
教师组:1、教师书法套装中作品纸第8款,书写李白诗二首《早发白帝城》和《望天门山》
2、教师书法套装中作品纸第5款,书写李商隐诗《夜雨寄北》
(注:老师任选一款作品纸和内容书写)。
线下书法比赛活动方案范本 篇5一、活动目的
为了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英语书写习惯,规范学生的英文书写,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享受书写的乐趣。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检阅学生英语书写的基本功,使他们重视英语的学习,重视英文书写的质量,更有效地改善英语书写欠佳的状况。并通过此次活动相互交流,取长补短。
二、活动时间:20xx年12月27日
三、活动地点
学校会议室
四、参赛人员
五、
六、九年级每班3——6名学生
七、比赛形式:
1、内容:在规定的时间内抄写英语段落(书写内容由各年级科任老师讨论决定,并在比赛前2分钟通知学生)。
2、用笔要求:黑色钢笔或中性圆珠笔。
3、纸张要求:参赛学生抄写用纸由学校统一发放,姓名和班级必须写在规定的位置,否则以弃权处理。
4、书写时间:40分钟
八、评委:英语组全体教师(各年级组相互交叉评卷)
九、奖项设置;
1、各年级评出一等奖1人,二等奖3人,三等奖5人。并每班评出优秀奖1人。
十、评分标准:
(1)卷面整洁、书写工整、无涂改痕迹(占25%)
(2)字母书写规范,单词、句子书写符合格式及手写体要求(占25%)
(3)字体美观大方、美观、标点正确,词、句之间距离适中(占25%)
(4)倾斜度适当,结构严谨,通篇整体感强(占25%)注:扣分规则如下
1、涂改痕迹一处扣2分,
2、卷面不整洁扣2分,
3、字母大小写不规范扣2分,
4、词、句间隔距离不适中扣2分,
5、标点符号不规范扣1分,
6、字母不符合手写体要求扣1分,
线下书法比赛活动方案范本 篇6一、活动目的
为了进一步规范学生英语书写,激发学生练字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让学生感受英语书写美,特举办此次小学生英语书法比赛。通过比赛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营造互相交流,取长补短的学习氛围。
二、参赛对象
三至九年级全体学生。
三、活动时间
A组(小学三至六年级):月日( 2:00-2:30 )
B组(中学七至九年级):月日( 2:00-2:30 )
四、竞赛方式
由各校教务处、英语教研组长、各年级英语任课教师统一出题;按照中心校统一安排的时间,以年级为单位在各年级教室进行竞赛。
五、监考人员
原则上由各班英语科任教师监考,具体人员由各校教务处协调安排。
六、奖项设置
各校各年级按照成绩由高到低评出一等奖每班2人,二等奖每班3人。
七、活动内容
比赛分年级段进行,以课本知识为主要内容:
三年级:书写26个字母;
四、五年级:书写四会单词、四会句子;
六年级:书写单词,句子及小短文;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八、活动要求
1要求参赛选手使用比赛统一用纸,三年级使用铅笔书写,五、六年级使用圆珠笔书写。
2卷面整洁、美观,字母、单词、句子、标点符号、字间距离等要规范书写。
3参赛选手使用比赛统一用纸,使用钢笔或水笔书写。
4比赛要求即席书写,30分钟完成。
5年级不同,比赛内容各不同,参赛选手要根据要求进行正确书写。
6评卷:竞赛当日下午,采用交叉评卷的形式进行,评卷教师为三至九年级英语学科教师。
7成绩汇总:竞赛活动后,任课教师统计学生的成绩,并进行成绩分析,再上报学校存档。
8各校要做好对学生的告知和宣传工作,竞赛时各校要做好教室黑板得布置工作,营造出公平竞赛的良好氛围。
九、评分细则(满分为10分)
1卷面整洁,书写工整;1分
2字母书写规范,单词、句子书写合乎格式及手写体要求;2分
3标点正确,无错别字,无涂改痕迹,无缺词,重词;2分
4字体美观、大方,间距适中;2分
5倾斜度适当,结构严谨,通篇整体感强,有艺术感;3分
注:错别字母或漏字母,每字母扣01分,错别单词或漏单词,每单词扣02分,未及时完成者视不完整程度酌情扣05--3分。
线下书法比赛活动方案范本 篇7一、指导思想
中国书法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不但有着鲜明的艺术性和广泛的实用性,而且自身还蕴藏着丰富的德育因素。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普及,人们对写字教学的要求也越来也高。写字教学有利于引导绝大多数学生对写字、书法的兴趣:有利于形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具有基本规范的写字技能;有利于促进其他学科质量的提高。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教师特别关注认真书写态度和良好写字习惯的培养,注意学生对基本笔画、汉字基本结构的把握,重视书写的正确、端正、整洁;对高年级的书写评价,既要关注其书写规范和流利程度,也要尊重他们的个性化审美情趣。
二、活动目标
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具备熟练的技能,而且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和文化的理解,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发挥书法实用性和艺术性两种功能,加强美育的写字技巧训练,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掌握基本的写字技能,要求把字写得正确、端正、清楚,为在校学习和今后工作、生活打下扎实的基础。改变当前小学生写字教学中只重书写技能训练的弊端,开展美的书法艺术学习,努力挖掘书法艺术的外在形态美、内在精神美及文字创造、书体演变的发展史等的教育因素,发挥书法教育的传统文化教育功能、德育教化功能、益智功能和审美功能,培养学生在思想认识上、行为实践上对书法艺术的兴趣、热爱及向往,提高对书法艺术美的感悟能力,发展审美素质,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与民族自豪感。
三、成立硬笔书法社团
硬笔书法社团的成员大约50多人,参加社团的学生除了自愿以为还是有一定书写特长的学生。活动时间固定,除特殊情况外,不能轻易暂停。
四、活动实践
1、上好每周一节的社团课,从指导笔画笔顺入手、字的间架结构细处入手,做好写字指导。
2、鼓励学有余力在自愿的基础上购买一本随堂钢笔字帖,利用写字课以及课余时间进行描写练习。
3、利用《写字》书本,强化仿写练习。
4、采取自主和协调的方法,建立写字活动小组,有计划、有落实,完成写字活动的具体目标。
5、在组与组之间,开展每月一次的书法比赛,对做的好的小组给予表彰奖励,对做的差的小组提出改进意见,教师跟踪指导评价。
6、将学生的优作张贴展览,让他们拥有成就感,激发学生写字练字的积极性。
7、指导教师做好活动总结,将活动的过程进行记录、整理,完善活动的文本资料档案管理。
8、活动成果以手抄报,优秀习作,硬笔书法形式在学校社团展中展出。
五、社团活动时间
每周五下午第三节课
六、举行硬笔书法比赛
书法比赛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让学生举行硬笔书法比赛,通过训练比赛,可以使学生产生更大的热情,从而积极认真的去学习。计划:在下学期初举行一次硬笔书法比赛。推荐一些优秀作品参加一些比赛。
制定详细的活动方案和活动计划,精心的准备活动内容,关注学生的自主能力和个性发展,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才能使社团持续健康地发展。
五年级下册作文25课季羡林做了一个什么梦500字
苏格拉底曾经说过:“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一个人如果没有理想,这个人将会碌碌无为。相反,如果一个人有着清晰远大的目标,并且为这个目标去努力、去奋斗,他的梦想一定会实现。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比如说想当一个老师、科学家、生物学家、作家等等,而我的梦想就是长大以后成为一名书法家。
我很喜欢书法,喜欢书法的博大精深,喜欢汉字书法之美。从篆书到草书,从《兰亭序》到《多宝佛塔》,我都很喜欢。每次写字我都把它当作一种乐趣,认真地写好每一个字。
为了使我的梦想与现实缩短距离,我还上过书法课,我不断地练字、临帖、课外之余,我还向老师请教一些字的写法。
每当我在外面看到一些书法作品时,我都会情不自禁地停下脚步来慢慢欣赏。我不仅喜欢练习书法,也喜欢读一些书法常识的书。
我就像一只小鸟,在书法的天地中自由自在地飞翔。我就像一条小鱼,在书香墨海里快乐地遨游……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学习书法,贵在坚持。我相信,只要坚持、有信心、肯努力,任何梦想都会实现。
“奋斗改变命运,梦想让我们与众不同。”只要我们愿意为梦想而奋斗,我们就一定能够到达理想的彼岸。
《我的梦》作文二
我的梦想是长大当一名足球队员,挑战世界杯,灵敏的躲过一个有一个的“足球敌人。”取夺胜利!让我们的国家的足球成功!
顿时,我来到了足球的世界。啊!正在举行世界杯足球赛,我们面临的是阿根廷国家足球队。比分是0比0。
裁判员一吹哨,我一脚大力抽射,皮球应声进入网窝!比分还是0比0平,在球飞进球门的一瞬间,裁判员的哨声响了,这球算进,没有越位,比分变成了1比0,中国队领先一分。在球迷的欢呼中,第二场比赛开始了,只见九号队员灵敏的过了一个有一个的队员一脚射门,守门员一下子把球扑了出来,好险啊!
队长一大脚开到了中场上1号战友跟上一脚凌空抽射,哎呀!真可惜,被对方3号队员一个头顶给顶了回来!这名队员的身高达到了1。90厘米,身上黑黑的,像一个大汉子。大汉一会儿就跑到了门前,踢了个凌空飞射。
啊,大家紧张的就像热锅上的蚂蚁,只见,守门员来了一个空中接月,将球稳稳地抱在手中。紧接着开个空中火球传给了我,我一个个越过了敌人,来了个火焰射球,敌人守门员向左边一扑,只摸到球边,球一下子进了球门!“进了!”随着一声呼喊,比赛结束了。中国队对阿根廷队的足球赛圆满的画了个句号!这就是我的梦想,我一定要让它实现!
五年级上册2课里季羡林讲了哪些书有《彭公案》《济公传》<<施公案》《三侠五义》《古文观止》
语文五年级上册怎么样的季羡林1:学识渊博的季羡林
2:学有建树的季羡林
3:平易近人的季羡林
4:德高望重的季羡林
5:亲切幽默的季羡林
6:关心下一代的季羡林
季羡林先生做了一个怎样的思乡的梦求作文400字这个是要你想象的,你就写梦到了祖国也向德国人民一样,或者祖国也变的怎么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吧!
季羡林的资料!急!(小学五年级)季羡林先生简介 季羡林先生生于1911年8月,山东省清平县人。他上高中时即发表过数篇短篇小说,1930年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专修德文,其间发表散文和译文多篇。1935年,风华正茂的季羡林进入德国哥廷根大学主修印度学,先后掌握了梵文、巴利文、佛教混合梵文、吐火罗文等古代语言。在德期间,他发表论文多篇,获得国际学术界高度评价,奠定了自己在国际印度学界的地位。1946年季先生回国受聘为北大教授,主持创办东方语言文学系,开拓我国东方学学术园地。1956年他当选为中科院学部委员。1978年后曾任北大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所长等职。 季羡林先生的学术研究领域主要有印度古代语言、中印佛教史、吐火罗文译释、中印文化交流史、比较文学、文艺理论、东方文化、敦煌学等,范围之广,国内外罕见。除了学术研究,季先生还是国内外公认的散文大家,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他还付出大量精力担任行政职务、参加各种社会活动、主持多个重要的学术团体。季先生曾任北大东语系系主任长达40年,为我国亚非非通用语种的教学和科研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为我国的东方学、敦煌学、比较文学、佛教研究、中外关系史研究事业的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贡献卓越。他主持编纂的《四库全书存目丛书》、《传世藏书》、《神州文化整合》、《东方文化整合》等大型丛书在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构建全民族人文精神素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他的100多部著作已汇编成24卷《季羡林文集》。
五年级上学期学过季羡林的一篇课文是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苗苗采访季羡林的内容
小学五年级季羡林的文章有哪些??《小苗与大树的说话》(人教教科书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人教教科书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
季羡林写的课文(1——5年级)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八年级下册我的童年季羡林仿写散文第一篇:
按说季羡林在文学界,该算是名家,在网上找到他的作品,排列得密密轧轧,可在此之前我却压根就不知道他,突然读他,是因为有位密友极力推荐。
初识季羡林的文字,说不上有太多的陌生,我觉着他的风格或者语风,有那么点像我,最起码是初始就有那么点亲近,说这话,我知道自己有些大言不惭,可果真就是这种感觉。
密友发来了一篇《忆章用》,还一再地推介道:“好,真的好,你先看看这篇。”本来没什么心情看什么人的文字,经他这么一推崇,便还真的想读一读这个能令密友倾倒的人物了。开头的几句话,就让我想起我的故事,我觉得,他写的事离我并不远,虽然他写这篇文字的时候,是在四六年,那时中国还没有解放,当然我也还没出生,但他写的那些段落,我却有过太多相同的感受,文字这东西真是可以跨时代的,就像天边的月亮,有谁能说我现在站在凛风里所望的,与李白,苏轼还有朱自清笔下的,不是同一枚月亮呢文字也是有生命力的,它的穿透力有时更让人无法抵挡,这人啊,其实有太多相似的故事,无论朝代,无论远近,无论有无相逢,人总是在不断的翻版和进步之中。
我不想在此多说季羡林童年的转徙、穷苦和童趣了,他的文字摆在那里,只要你去读,就会读出不同的咂味儿来,每个人站在不同的视觉和年代里,咂味自己的苦楚和甜美,我很想谢谢这位密友,我曾一度的放下笔,不想甚或是不敢再提起,因我是那种自愿泡在旧事里不肯出浴的人物,每每会在旧事的某个细节里泡出个痛来,如此也停了三两年,这期间虽有小写篇头即想的时候,却总是写写停停的,就都是半成品搁置在箱底了,现在读季羡林《我的童年》,却不曾想,竟读起自己的旧历来,当我开启他的文章,捋着他的文字走下去的时候,他转徙的经历和少不谙事的情景就在我的眼前幻化了,陈年旧事就一股脑的都回到记忆中来……唉!谁知这一读,脑子里就再也没能静下来……
第二篇:
读了季羡林的散文之后,自己内心激动不已收获颇多,无论在人生的感悟或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或是为人处事的态度都有所提升。季老的散文是以十分简洁、通俗的百姓语言娓娓道来的,散文集中收集了季羡林80年散文之一部分,从处女作开始一直到新作《惮巴老》,按年代顺序排列。细细阅读,可略见其创作的线索和思想、生活、情感世界的历史变迁,显示“世纪老人”的风范,表现其高尚的精神世界。季羡林散文的风格更是平实、诚挚,是不屈不隐的本色写作,读其文,可见其人。文章普普通通,没有华丽的词语,不轻易表露深爱和沉痛。
他晚年与猫为伴,其中一只心爱的猫叫 ,是一只浑身雪白的波斯猫。有一天走失了,他心中的难受和思念可想而知,但落在笔下的只是淡淡的一句话“它从我的生活中消逝了,永远的消逝了……至今回想起来,我内心还颤抖不止。”季羡林还在文章中写道:“我爬格子爬出来的东西不见得都是精金碎玉,都是甘露吃了能让人升天成仙。但是其中没有毒药,决没有假冒伪劣的东西,读了以后至少能让人获得点享受,能让人爱国、爱乡、爱人类、爱自然、爱儿童,爱一切美好的东西。总之一句话,能让人在精神境界中有所收益……”字字句句表现了对国家、对民族的责任和潜心探索社会和人类未知的精神。一卷书在手能亲近领悟季羡林的人生感悟和处世风格,更敬佩他的“爬格子不知老已至,名利于我如浮云”的精神世界。
五年级下册25课中作者做了一个思乡梦想表达什么意思作者曾在德国留学10多年,在留学期间时常思念家乡、思念亲人、思念祖国。现在时隔四五十年作者又来到德国,见到那家家户户视窗上的鲜花,不由得触景生情,仿佛进入了梦乡,又回到了四五十年以前的留学生活情景,他陶醉在鲜花美丽之中,沉浸于思乡情绪之中。
“史彦鹏擅隶书,自己的学生却无一人写隶书”,相较于早已被认可的书法功力,如今史彦鹏个性十足的教育方法更为人们所津津乐道。在书法圈子里,提及史彦鹏,他总被友人贴上“有个性”的标签,的确,从事书法教育工作二十年,无论是书法教学理念,还是书法教学方法,他都有着个性化的思考。
走进书法教室,这位连续十年获国家教育部“书法指导工作一等奖”的隶书高手给自己的定位更多的是一位老师而不是书法家。
不教隶书的隶书高手
走进青年宫的书法教室,最吸引人的是一幅稚气十足也童趣盎然的书法作品。笔笔线条透着魏碑的规矩,又有天真大胆的起伏变化,一个孩子的认真严肃和天真烂漫浸在每一笔中。这幅作品在少年书展上获了一等奖,是史彦鹏颇为喜爱的学生作品,也是他一直以来的“痛”。“这么好的苗子迫于课业压力无法再学书法。”史彦鹏把那幅作品挂起来,对他自己是一种告慰,也是对那段师生情的一种缅怀。
“我不想让学生身上有我的影子。”对于许多人而言,史彦鹏的这种教学观点多少有些偏执和不近人情。哪个老师不是把自己最拿手和最擅长的教给学生?但史彦鹏偏要放下自己擅长的隶属去教魏碑。
“学生也经常问我这个问题,我相信当他们真正走向书法领域会理解我的。”史彦鹏自信地一笑,但语调里多少带着点心酸。“我宁愿让他们现在误解我,也不能扼杀他们成长的道路。”
“我一教隶书就容易让学生像我,放着古人的经典不学让学生学我,这不是害学生吗?他们应该有一条宽阔的路,自己选择往哪个方向去。”史彦鹏的一意孤行看似有些“专制”,但却在为学生打好基础的同时给了学生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如今,史彦鹏的学生从孩童到老年人都有,其中也不乏后来写了行书、草书的,但唯独没有写隶书的,这对史彦鹏而言,也是一种成功,至少他让学生找到了自己所适合和钟情的书体,没有扼杀了学生学书的兴趣和动力。
史彦鹏的“偏执”在不懂书法的人看来的确令人匪夷所思,但在内行看来,史彦鹏的“有个性”其实更多的是一种责任。
艺术需要技巧的支撑,但要真正走上艺术创作的道路,创新和个性化的因素必不可少。书法艺术中,最难的不是对前人技法的模仿和锤炼,而是有自己的神韵在其中。
史彦鹏深知老师对自己的影响,便不愿再让学生“重蹈覆辙”。“老师对学生的影响很深,一旦书写习惯养成,很难再改过来。”当年史彦鹏先后师从著名书法家王留鳌先生和王朝瑞先生学习书法,至今都有那么几笔一眼便能认出来像是王留鳌或王朝瑞。
“我记得那时候老师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不要模仿我,更不要像我,否则就是死路一条,就不可能再有所发展’,我当初不理解,直到后来朋友一看字就知道谁是我老师,我才知道老师那句话的用意。”
那时,史彦鹏也曾天真地认为,只要能模仿了老师和其他名人的字,那就是走向成功的捷径。渐渐的,史彦鹏发现,艺术是表达个性的,没一笔是“自己的”,他就不是个好的书写者。
魏碑 融入书写者的真性情
教魏碑,并非史彦鹏个人兴趣使然,通过对各家书体和书法历史的研究,史彦鹏认为魏碑是最适合初学者奠定基础同时又不束缚其发展的书体。积累了二十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如今的史彦鹏对此更加深信不疑。
“现在多数人教书法是从颜柳欧赵入手,但唐楷从哪儿来,还是要追溯到魏碑。没必要强调从唐楷入手才能写好书法,王羲之成为大家是因为学过唐楷吗?”史彦鹏语调一扬,好胜的劲儿又上来了。
“人们对‘楷书’的认识多是从美术字的印象中来的,美术字由宋体而来,宋体由颜书而来,所以学颜书的人多是为了好看,既然为了好看干脆去练美术字好了。”史彦鹏的性格里没有“委婉”这个词,一是一,二是二,尤其和朋友们在一起时,开着玩笑也总要孩子气般的争出来个高低。
“颜真卿写《多宝塔》《祭侄稿》的时候已经是篆隶高手了,人们现在追求的颜体并不是颜真卿本性的东西,没有研究他书法的根和经过,而是从他的最高成就开始,只能学到皮毛学不到精神。”史彦鹏对追求书法内在的精神有着别人难以理解的执着。他认为人们之理性的研究前人的物质成果而不研究前人性情中的精神内涵便失去了书法的本真。唐楷与魏碑统属楷书体系,唐代书法家将魏碑的用笔与结体进行了重新的整合与创造,形成了法度严谨,风格整饬,体势端庄的具有庙堂之气的楷书;而魏碑无论从结构还是气势上,更具有灵气,既天真烂漫、点画峻厚、骨力洞达,又不失汉字之规矩,奇趣妙生,血肉丰美,遒丽天成。
从魏碑和唐楷的笔法、字法、章法上来讲,史彦鹏认为魏碑更适合初学者感受书法的奇妙精绝之处。在笔法上,唐楷以圆为主,魏碑以方为主,但魏碑又不拘泥于某种笔法,在“方圆笔和中侧锋转换”的问题上更加灵活,表现力更强,而唐楷很难解决侧锋用笔的问题;在字法上,魏碑结字与唐楷之规矩方正迥异,但魏碑较中规中矩的唐楷而言,在字形处理上经过适当地夸张变形,根据上下字的关系适当地进行中轴摆动,体现出了错落、跌宕的动态感;在章法上,单字线条的粗细、斜正、长短、枯润、曲直以及笔画的粘、穿、搭、跳的合理运用,到通篇的墨块安放、细笔枯笔的选位分配、中轴的摆动都是使魏碑的形式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赋予书法独特的、个性化的趣味。
“从魏碑上手确实比从唐楷上手难度要大,但过了这道坎学其他的书体就容易多了。”提及以魏碑教学,初学者是否容易掌握的问题,史彦鹏直言不讳。“魏碑能融入书写者的性情,伸缩空间大,有唐楷无法表现的情趣,更能引起书写者的兴趣。”
以书育人 传承传统文化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上,史彦鹏算是最接地气的传承者。他从“社会主义大院”将书法的火炬接过来,又用二十年的时间将书法结合传统文化的其他形式传递到学生中间,送进了寻常巷陌。
6岁学书法,11岁参加省书法作品展,论资历史彦鹏算是书法界的“老前辈”了。1975年,太原兴起一阵“社会主义大院”热,史彦鹏的父亲因为书法写的好成了大院书法组的负责人,只要有活动,书法爱好者都要聚在史彦鹏家相互切磋。渐渐的耳濡目染,史彦鹏迷上了书法。
“那时候王留鳌老师经常到我们家,我就开始跟着王留鳌老师学书法,他是我第一个正式老师。”那时候王留鳌先生本来是被请去辅导哥哥、姐姐写书法的,却被年纪还小的史彦鹏缠上了,只要一见面就让王留鳌先生教自己写字。不过,孩提时代的史彦鹏也对得起他“烦”老师的那些日子。小学四年级时,史彦鹏的一幅作品在当时全国发行的《红小兵》杂志上发表,成了有名的小书法家。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史彦鹏进入号称山西书法班“黄埔军校”的南宫书法班跟随王朝瑞先生学习书法,用他自己的话讲,从那时候他才真正了解了书法艺术,也明白了书法艺术是一种文化和精神的传承。
自1995年第一次代课到如今,史彦鹏已经作了二十年的老师。时间越久,对书法和传统文化越崇敬。提及把简化字写进书法作品中的现象,史彦鹏竟用了“残忍”来形容。
书法与中国传统文化是无法割裂开的,书法作为传统文化的核心载体,同时也承担着文化传播的功能。日常教学中,史彦鹏极力将这一功能运用到对学生的训练中。
“黑板上的字都是学生课前写的,把他们自己的名字挂上去,人人都写得认认真真。”史彦鹏看着黑板上的粉笔字笑笑,对付学生,他总有很多能立竿见影的“新招儿”。“每天背个成语,用繁体字写在黑板上,加大他们的成语量的同时还能记记繁体字、练练板书和字形。”每年快到春节的时候,史彦鹏都会组织学生现场书写春联,让学生感受现场书写的氛围。“现在春联都成了印刷品,已经失掉了原本的文化内涵。我让学生写春联,让他们把传统文化传承下去,另一方面也是对他们学习的促进。”史彦鹏让学生把自己写春联贴在自己家门上,“贴自己写的春联对他们来说是很光荣的事儿,这样学书法的兴趣就有了。再则,等他们稍微有点进步,通过对比就能发现原来的问题在哪儿。”史彦鹏的“招儿”的确管用,每天看两遍自己以前写的春联,不少学生“撕春联的冲动都有”,也更刺激了他们在传统文化传承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本刊记者 柳婷 高洁
后 记
教了二十年,反思了二十年。史彦鹏说,教学延长了他的艺术生命。每次学生犯错,他在教育学生的同时总得想想自己的问题出在哪儿了。“老师有多高的水平才能教出多高水平的学生,教训他们的时候我总先反思自己,到今天为止我都觉得自己的水平还不够。”史彦鹏说这些话的时候语气里没多少客套,那些朴实的词汇在他好胜直爽的性格下,反倒显得诚意十足。
个人简介 史彦鹏,字凌山,别署砚朋,号融斋主。1965年出生,祖籍山 西沁源。现任太原市政协委员、民进太原市委委员、太原市杏花岭区政协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楷书研究院研究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民进中央开明画院画师、中国工商银行书协理事,山西省书协主席团委员,山西省青书协副主席,太原市书协主席团委员、民进山西开明画院副院长、山西大众书画院学术委员、山西省楹联艺术家协会理事、八一书画院副院长、傅山书画院副院长、太原民进开明画院院长。
幼承家训喜好翰墨,七十年代始随王留鳌、闫 俊、王朝瑞等前辈书家学书,1976年11岁参加省展作品被全国刊物选中发表而成名,遂数十年临池不辍,九十年代开始利用业余时间从事书法普教,先后受聘于文化厅、青年宫、老年大学、山西水利学院、太原市公安特警队、执法局、交警大队、小东门社区等单位从事书法普教和公益书法讲学,逐渐形成独特的创作风格和教学理念,央视书画频道,黄河电视台等多家媒体予以专题报道。
入展获奖情况
2000年入展《书法导报》首届年展暨中国当代书法篆刻首推新 人300家作品展;
2000年12月在中书协“建设杯”书画精品大展中获铜奖,作 品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展出;
2000年书法作品获中国工商银行书画大赛一等奖:
2002年作品入展中书协全国第四届楹联书法大展:
2003年5月入展山西省第一届青年书法作品展并被评为获奖作品;
2004年作品入围中书协“全国第八届书法篆刻展”;
2004年8月作品入展中书协“全国(秦皇岛之夏)第一届大字书法艺术展”;
2004年作品入展中书协“纪念邓小平诞辰1 00周年全国大型书展”;
2004年作品入展“书法导报”全国书展;
2004年9月作品在“燕赵都市杯”全国首届书画艺术分科选评展中获 得“当代中国书坛隶书国手奖”;
2006年9月作品参加山西省首届书法小品展览,被评为获奖作品 ;
2006年10月,作品入选西泠印社首届楹联书法展;
2006月12月,作品入展《书法导报》年展: 2007年作品入展中书协纪念傅山诞辰400周年全国书展; 2008年作品入选中书协全国第八届隶书展; 2011年作品获省文联庆祝建党90周年书画展优秀奖; 2015年获全国“长城杯”书画展银奖。
书法考(944)
书法到最后,不是写字,是写心、写人
对张建会书法作品的点评
图1 张建会 全国第五届中青展作品(1993年)
杨吉平点评
(山西师范大学书法学院副院长
兼书法研究所所长、教授、硕士生导师)
张建会的隶书给人的印象很模糊,很难让人有深刻的记忆,甚至很难有记忆。一般来说,书法作品难以给人留下印象,要么是个性不强,要么是远离法度。从技法而言,张建会先生问题不大,那就应该是其他问题。
相对而言,张建会全国第五届中青展入展作品(图1)更为醒目一些,墨色饱满,点画厚重,结字平正端严,有明显的篆籀气息,结字也颇为舒展自然。除了取法汉隶,个中显然有伊秉绶的影子,也有吴昌硕的做派。可以说,这件作品的融合是比较成功的,也有北方书法家的开张与大气,不足则是其落款行书的幼稚与孱弱。
图2 张建会 全国第四届青年展作品(2017年)
全国第四届青年展作品(图2)的明显提高并非是张建会擅长的隶书,而是他的行书。看到此件作品的落款,可以知道他之前在行书修养上的欠缺。其行书有米芾的丰盈洒脱,也有王羲之的自然庄重,审美感染力超过其正文隶书。
而其隶书则刻意变化,行笔优柔寡断,结字不伦不类,点画之间也缺乏呼应,甚至有气息断绝之虞,尤其是侧锋的主动运用几乎毫无道理,可以看出,张建会在有意追求生涩、追求稚拙,而结果则是不伦不类。张建会的这个问题出现在大多数当代书法家身上,具有普遍性,根本原因便是其文化修养,主要是哲学修养,再说白一点便是美学修养不够。
许多人写了一辈子字,画了一辈子画,唱了一辈子歌,到底不知道什么样的字是好字、什么样的画是好画、什么样的歌是好歌,可谓哀莫哀兮!缺乏对美的本质的认识,便不可能有高超的艺术思想,没有独立的艺术思想,如何能有对艺术美丑的辨别能力?因此,对张建会先生而言,缺乏的不是书写能力,而是对书法的认识。
前数日,一位弟子替刘文华先生鸣不平,认为笔者对刘先生“写手”的评价有失公允,原因是刘文华每次讲座都大谈特谈文化修养的重要性,笔者回答:刘先生强调了,但他自己读了多少书?学术著作有多少?他自己有文化吗?
在笔者印象中,张建会搞讲座基本不谈文化,只讲技法,只谈小儿科,这连刘文华尚不及,余则无从谈起了。前一段时间在中国书协的一个隶书展中,张建会先生将“寒梅”写作“寒海”,一件楹联尚要写错,足见其对文化修养的漠视程度。
周德聪点评
(三峡大学书法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教授、硕士生导师)
张建会先生以隶书称誉当代书坛,他的隶书,始终走在探索的路上。隶书作为衔接古今文字的桥梁,在本源上承篆书而来,故其古意盎然,又因其笔法体式的改变,开启今文字的便捷书写,自然新理异态。
许多有识之士便主张习书从隶书入手,盖由承前启后,入古出新也。张建会先生的隶书,其早期取法汉隶,笔法谨严,起笔含茹,行笔浑劲,收笔或藏或露,其藏者如篆籀之圆厚,其露者也有回护之意趣;结字整肃,笔画布排之际虽匀犹疏,纵敛有度,造型取势,方者端庄,长者俊秀,扁者展拓,规矩方圆,尽显法理。
他将汉隶之一碑一奇均内化在自己的笔墨意象中,并非某一碑一帖之简单挪移。尝见展厅汉隶集字之作,虽形似神近,终觉少了“自己”对经典的取舍与活用,张建会先生显然高出时人许多,他是用汉隶之法表达古意与己意,并在与古人的对话中形成自己的语言特征。
在学习隶书的道路上,他自言“宗汉石法,尚简书意,取摩崖象”。可见,他的隶书取法是以汉隶为宗祖,又对简书的书写性十分崇尚,复对摩崖刻石的自然之象进行提取整合,才渐次形成他由生而熟,由熟而后生,古拙朴茂、整肃庄严的品格。
从他全国第五届中青展与全国第四届青年展的作品中可以看出这种隶书风格演变的轨迹——由尚法向尚意的转变,其间渗透了他对正与奇、古与今、熟与生、拙与巧的辩证思考与努力实践。
早期的蚕头雁尾与平顺分布,现在变得直质劲挺且有欹侧之势;早期线条的光洁圆润,现在变得紧涩苍茫;早期中正平实的结字样态,也变为现今峭拔生拙的空间形象。这种改变,不仅关涉对技法的拓展性认知,更关乎对隶书承前启后与未来走向的探索性试错。
当汉隶作为一种经典范式——无论是笔法的蚕头雁尾的强化,还是结字左右开张的“八分”,抑或章法字距大行距小的定式,皆在一代代学人传承之下,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所谓“唐隶”与“清隶”。尽管从取法的高古而言,“唐隶”与“清隶”对后世的影响尚不及“汉隶”,但“汉隶”所建立的规范却被后世程式化延续。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张建会对汉隶笔法的重塑——向篆书讨圆劲,同时又省去“燕尾”不作楷法的线条,就显得格外富于古意且有新意;他打破隶书结字的常规,在空间疏密、部件参差、外形多变上独具匠心,从而形成了具有“张建会意味”新体特征,影响当代书坛隶书创作的风格走向。
我以为,以张建会为代表的新体隶书的创作,是对清隶以远的超越性实践。也许这种探索还不尽完美:为求生拙古雅而失去了“书写性”,线条质直而缺乏应有的鲜活。如何避免此弊,值得建会先生深思。
亓汉友点评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书法势理论研究所所长、
教授、硕士生导师)
张建会先生是当代隶书创作方面颇有思想的书法家,在隶书创作方面有着独到的见解,主张学书法要博涉约取。
他说,隶书的精神在正大和朴素之间,这是两汉文化的表征,是民族精神的筑基。今观其前后两幅作品,正是由于其博涉约取,形成了其像全国第四届青年展作品这种朴素自然的险绝的隶书风格。下面利用书法势理论对这不同时期的两幅作品进行分析。
笔法势方面:在全国第五届中青展作品中,作者起笔笔法运用了裹锋、折笔等笔法势因素,以裹锋为主;行笔笔法运用了绞锋、铺毫等笔法势因素,以铺毫为主;收笔笔法运用了折笔、裹锋、中位出锋、按笔上位出锋等笔法势因素,以裹锋为主,隶书的蚕头燕尾依稀可见。
在全国第四届青年展作品中,作者起笔笔法运用了裹锋、中位露锋、折笔等笔法势因素,以裹锋为主;行笔运用了绞锋、提按、铺毫等笔法势因素,以绞锋为主;收笔笔法运用了折笔、顿笔、提笔等笔法势因素,以提笔、顿笔为主。
由于两幅作品作者运用笔法势因素的侧重不同,形成了线条等不同风格:在全国第五届中青展作品中,每一个线条相对是均匀的,呈现的是面的质感,主笔有蚕头燕尾等形态;全国第四届青年展作品中,线条的粗细是变化的,呈现的是柱的质感,主笔几乎没有蚕头燕尾等形态,这种笔法呈现的是质朴的特点。见下图:
张建会全国第五届中青展作品中的『飞』字
张建会全国第四届青年展作品中的『飞』字
字法势方面:在全国第五届中青展作品中,作者运用了上紧下松、上松下紧、左紧右松、左松右紧、上下松中间紧、相对均匀字法势。以疏密字法因素为主,线条的长短字法势因素的应用有明显的“左齐”或者“右齐”的规律。
在全国第四届青年展作品中,作者运用了上紧下松、左紧右松、左松右紧、上下松中间紧等字法势。以疏密、粗细字法势因素为主,线条的长短字法因素的应用更符合“型由心设”的规律。
如下图中,“画”字在全国第五届中青展作品中符合“左齐”规律,符合正大气象的要求,而在全国第四届青年展作品中符合“型由心设”的规律,这种字法势有着符合自然法则的“天真、质朴”。
张建会全国第五届中青展作品中的『画』字
张建会全国第四届青年展作品中的『画』字
章法势方面:在全国第五届中青展作品中,上(下)联的纵横关系是横(横)、横(纵)、横(纵)、方(方)、纵(横)、横(横)、纵(纵);在全国第四届青年展作品中,上(下)联的纵横关系是方(纵)、横(纵)、纵(横)、横(横)、纵(横)、方(横)、纵(横)。
由以上分析可知,在全国第四届青年展作品的上下联中对应的字只有一对是相同的纵横章法势因素,而在全国第五届中青展作品中有四对是相同的纵横章法势因素,可见,全国第四届青年展作品中的章法势变化比全国第五届中青展作品丰富。
通过以上笔法势、字法势、章法势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从全国第五届中青展到全国第四届青年展,作者在险绝的道路上,由险绝走向更加险绝,形成了朴素、自然、险绝的隶书风格。
作者之所以形成了现在这种风格,和其对艺术的追求是相一致的。张建会先生说:“我从隶书学习创作中,从对两汉古人所遗资料的研究中,总结出三方面的艺术追求:一是气象,二是法度,三是意蕴。”“我每每于正大气象中把握古质之本,碑、简、摩崖、墓志,凡汉隶所遗存,多有吸收,确立了宗汉碑法度,取摩崖气象,尚简书意趣的创作方法。”
他认为:“书法到最后,不是写字,是写心、写人,写人的思想、情感、情怀、气质,画如其人,书如其人,是思想情感的一种物化。”“有些书法作品带有探索性,未必成熟,但有积极意义,比对传统亦步亦趋的,对我们的启发可能更大。
因为有些成熟的书家的作品,看似完美,往往形成一种惯性思维,缺乏新鲜感,令人熟视无睹;恰恰是那些不够成熟的探索中,有些鲜活的生命力蕴含其中,是你所没有的,能提供一种思路和范式,促进你的思考。”从作者的这些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出,其追求的是朴素、正大的书法风格。
笔者以为,作者朴素的风格形成了,表现在笔法方面的质朴和字法、章法方面的处理,符合阴阳的自然法则,作品由此形成了天真的意趣。但作者追求的正大气象还没有出现,或者还在形成过程之中。
因为作者的全国第四届青年展隶书作品中,表现隶书正大气象的笔法势、字法势没有显现出来,如笔法中的蚕头燕尾、字法中结体的整饬性等。原因是作者在追求朴素风格时,把隶书作品笔画的整饬性特点变化成长短明显不一的“天真童趣”,失去了隶书威严、庄重的正大气象。
用自然、朴素、天真的书法风格来表现正大的书法气象需要在笔法势因素、字法势因素的运用上有所取舍,即作者所言的“博涉约取”所约取的笔法势因素、字法势因素要有“正大”的气象。还需要经过一个孙过庭所言的“从险绝复归平正”的历程,这个历程是一个脱胎换骨的质的变化过程,需要作者对书法认知进行再认识、再升华。
本来,隶书能够写到这样的水平,已经是凤毛麟角,但作者是中国书协副主席,所以社会对他的期待会更高。又加之作者的年龄优势、对书法的认知优势(如作者所言的“有些书法作品带有探索性,未必成熟,但有积极意义”等观点),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作者在“博涉约取”的“约取”方面更精准一些,一种朴素正大的隶书风格一定会在张建会先生的笔下出现,那将是一个值得在书法历史上记载的幸事!
《童趣》是清代文学家沈复创作的一篇散文。全文可分为两部分。第一段为第一部分,总写童年视觉敏锐,喜欢细致地观察事物,常有意想不到的乐趣。第二段至篇末为第二部分,具体写童年观察景物的奇趣。这篇散文表现了作者儿时富于想象、幻想的一段趣事,文字朴素自然,情感真挚,语言生动。
成语有:明察秋毫2怡然称快3怡然自得4庞然大物 5夏蚊成雷
作品原文
童趣
余1忆2童稚3时,能张目4对5日,明察秋毫6,见藐 小之物7必细8察其纹理9,故10时有物外11之趣。
夏蚊成12雷,私拟13作群鹤舞于14空中,心之所向,则15或16千或百,果17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18。又留蚊于素帐19中,徐喷以烟20,使21之冲烟而22飞鸣,作23青云白鹤观24,果如鹤唳25云端,为之26怡然27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28林29,以虫蚁为兽,以土砾30凸者为丘,凹者为壑31,神游其中,怡然自得32。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33正浓,忽有庞然大物34,拔山倒树而来,盖35一癞虾 蟆36,舌一吐而二虫尽为37所吞。余年幼,方出神38,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 蟆,鞭39数十40,驱41之42别院
释译文
编辑 播报
词句注释
1余:我。
2忆:回忆,回想。
3稚:幼小,形容年龄小。
4张目:张大眼睛。
5对:面向,对着,朝。
6明察秋毫:形容视力好。秋毫,指鸟类到了秋天,重新生出来非常纤细的羽毛。后来用来比喻最细微的事物。
7藐小之物:微小的东西。
8细:仔细。
9纹理:花纹和条理。
10故:所以。
11物外:这里指超出事物本身。
12成:像。
13私拟:我(把蚊子)比作。拟,比。私,私自
14于:在。
15则:那么,就。
16或:有的。
17果:果真。
18项为之强(jiāng):脖颈为此而变得僵硬了。项,颈,脖颈。为,为此。强,通“僵”,僵硬的意思。
19素帐:未染色的帐子。
20徐喷以烟:慢慢地用烟喷。徐,慢慢地。以,用。
21使:让。
22而:承接关系,这里可解释为“便”“就”。
23作:当做。
24观:景观。
25唳(lì):鸟鸣。
26为之:因此。
27怡然:安适、愉快的样子。然,……的样子。
28以……为……:把……当作……。
29林:森林。
30砾:土块。
31壑(hè):山沟。
32怡然自得:安适愉快而又满足的样子。
33兴:兴致。
34庞然大物:体积庞大的东西,极大的东西。
35盖:承接上文,表示原因。这里有“原来是”的意思。
36虾(há)蟆:蟾蜍的通称。虾蟆,现写作“蛤蟆”。
37为:介词,被。
38方出神:正在出神。方,正。
39鞭:名词作动词,鞭打。
40数十:几十。
41驱:驱赶。
42之:代词,它指癞蛤蟆。 [1]
白话译文
我回忆儿童时,可以张开眼睛看着太阳,能看清最细微的东西。我看见细小的东西,一定会去仔细地观察它的纹理,因此常有超出事物本身的乐趣。
夏天蚊子发出雷鸣般的声响,我暗自把它们比作群鹤在空中飞舞,心里这么想,那成千成百的蚊子果然都变成仙鹤了;我抬着头看它们,脖颈都为此僵硬了。我又将几只蚊子留在素帐中,用烟慢慢地喷它们,让它们冲着烟雾边飞边叫,我把它当做一幅青云白鹤的景观,果然像仙鹤在青云中鸣叫,我为这景象高兴地拍手叫好。
我常在土墙高低不平的地方,在花台杂草丛生的地方,蹲下身子,使自己和花台相平,聚精会神地观察,把草丛当做树林,把虫子、蚂蚁当做野兽,把土块凸出部分当做山丘,凹陷的部分当做山谷,我在其中游玩,觉得非常安闲舒适。
有一天,我看见两只小虫在草间相斗,蹲下来观察它们,兴趣正浓厚,忽然有个极大的家伙,掀翻山压倒树而来了,原来是一只癞蛤蟆,舌头一吐,两只虫子全被它吃掉了。我那时年纪很小,正看得出神,不禁‘呀’的一声惊叫起来。待到神情安定下来,捉住癞蛤蟆,鞭打了几十下,把它驱赶到别的院子里去了。
创作背景
沈复少年随父游宦读书,青年以后经历坎坷,中年曾经商,所以他一生游历过许多地方。嘉庆十三年(1808年)随翰林院编修齐鲲出使琉球,参加册封琉球国王的盛典,十月间归国。在此期间,创作了《浮生六记》。《童趣》就是卷二《闲情记趣》中的一篇,追忆了童年富有情趣的生活,表达了童年生活的乐趣。 [2-3]
作品鉴赏
整体赏析
这篇散文追忆了童年富有情趣的生活,表达了童年生活的乐趣。全文可分为两部分。
第一段为第一部分,总写童年视觉敏锐,喜欢细致地观察事物,常有意想不到的乐趣。开篇点明主旨,突出“物外之趣”。先说作者儿时视力极好,然后点明文章主旨。“张目对日”,犹言两眼能经受强光刺激;“明察秋毫”,言视力极佳,极细小之物也看得一清二楚。有如此好的视力,再加上“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因而能发现“物外之趣”。这是总提,仅用三十二字,行文简洁可见。
第二段至篇末为第二部分,具体写童年观察景物的奇趣。浮想联翩,道出审美情趣。先写夏蚊成雷,人不堪其苦,而年幼的作者又异想天开,将它想象成“群鹤舞于空中”的动人图景,并且看得人了迷。随后他又联想到曾经见过的“鹤唳云端”的图景,于是“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结果是他真的见到了这样的图景。这是一幅凭借想象而“放大”了的图景,它表现了一个孩子幼稚心灵中自发的审美意识。在二、三两段中,作者还用想象来实现自己的愿望。他把花园里花台上的丛草想象成树林,把虫蚊想象成野兽,把高出的小土块想象成丘陵,把低陷处想象成山沟,这使他有了一个自由而广阔的天地,可以饱览“大自然”的风光。在虫斗一节中,作者在入神之际,不料被一个“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将两兽吞人腹中。待作者清醒之时,才发现那个“庞然大物”不过是一只癞蛤蟆。他懊恨之极,用鞭子抽打癞蛤蟆。从“驱之别院”一举来看,主要原因是它破坏了自己的审美情趣。作者用“物外之趣”一语统摄以上二事,意在说明他幼时已经有自发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
全文紧紧围绕着一个“趣”字,揭示出儿童神奇美妙的内心世界。而这些“物外之趣”对大人来说似乎是闲情逸趣,可这却是孩子们把他们的小世界与外面的成人大世界融合在一起的结果,这使我们联想到孩子们“过家家”、视布娃娃为子、以纸盒子做屋的场面和乐趣,那么“我”视蚊为鹤、以草木为林,当然是真实可信的了,而且还能从中领略孩子们纯真的感情和丰富的想像力与创造力,启发我们进一步开发儿童的天性,培养发展他们的智力。
一直觉得,童年读书有香气,中年看文字有灵气,放一本于床头,淡淡的气质盈眸,使心安宁。邂逅一本好书,邂逅一段倾心文字,恰如邂逅一位知己,翻开是惊喜,青山明月,钟期会语。
晚唐文学家皮日休曾写道:“惟书有色,艳于西子;惟文有华,秀于百卉”。“色”与“华”读着就让人浮想联翩,有着丝绸般的质地,触摸柔软;有四季晕染的花香之气,淡浓恰好;从头至尾,细细阅读,有虚有实,里面装着世间万物,一点一滴汇聚江河流水。
借庄子言:“水静则明烛须眉,平中准,大匠取法焉。水静伏明,而况精神。圣人之心,静乎,天地之鉴也,万物之镜也。”用在书与文字上,以虚入静,似打开一面镜子,饱满我们的思维精神,开阔我们的视野,熟知而后理,洞察自然,反观自我,得明心而见性。
历代大文学家,数之不尽,文风各一,雅俗相加。著名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喜好读书藏书,更是一代著名的女词人,其中有一典故“赌书泼茶”是李清照和赵明诚夫妻在一次烹茶时对赋比赛,不小心将茶水洒了一身,于是便有了赌书泼茶的千古佳话。
清朝大词人纳兰容若为思念亡妻卢氏,有感赵氏夫妇的琴瑟和鸣,写下“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却是凄美的《浣溪沙》。人生的种种情感,被我们记载于书页中,一字一句,看似寻常,却藏着岁月走过的太多喜怒哀乐。
好的书与文字是百读不厌的。正如宋苏轼在《送安惊落第诗》 里这样写道:“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这里的“读”与“思”运用恰好。苏轼在“读”的基础上,强调了“思”字的重要性。一个“读”字,我们可喻为读人,从读初到读熟,而后思,融合于人情交际上的感悟,便知其人是否可深交。人生的很多场合,包括职场,人情上的交际,很多时候存在一个“利”字的左右,于是,太多时的友情仅限于表面,各自保留着暗心思。而深交者,仿若一本好书,可遇而不可求。
人生是一本书,入至小烟火,穿过市井,行至职场,落到饮食深处,一些生计,一丝柴米油盐,一场奔波,一个微笑,这些看似寻常,这些看似带点俗味,却是如此的稳妥与踏实。俗,多好,带着真实的味道,把人生的繁琐真诚演绎,风路过,雨路过,在一季秋色里收获、删繁,与岁月化干戈为玉帛,安静做好自己。
好的文字,是岁月的感悟,是人生积累厚重的底蕴,那些笔锋转处,有些清淡如水,那是光阴磨砺后的赠予,是深深懂得,更是感恩去处世。
尘世行走,浮躁左右,能够搁置一刻的闲时光,赌书泼茶,与书对赋,畅饮一室乾坤,幽深处,闻之声有色,落笔皆成文。
宋真宗的“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更为极致,可谓励学,在当时重武而轻读书的时代,耕耘一粒深厚种子,改革,推广,树立了文学风气。宋真宗的《励学篇》问世,至今天下学者沉迷,传承了几千年。
唐朝著名学者陆羽,爱读诗书,有《陆羽弃佛从文》之著,为了能够得到智积禅师同意他下山读书,用心钻研茶道,最后打动了禅师,才会在后来写下《茶经》名著,为中国的茶艺文化贡献巨大。
书可修身养性,文可养心养肺。当你工作与生活累了,那就停下脚步,不要只想着名利,让自己看看书,写写字,安静下来,于身,于心,相信都是最好的归属。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份孤清,或许会闻到一丝沧寒的味道,然,生命的情感色彩,却是可以自己来慢慢修整添满。一笔胭脂色,一砚丹青,一切能顺应于自然,都是最美的陪伴。这世间,心灵最好的港湾,是丰富中升华至安宁,于山长水远下,细细品味,莫过悦人不如悦己,花月静好。
每天,习惯早醒,给自己两个小时的空间,通常会练习一下毛笔或书写一段文字。喜欢这早晨只属于自己的两个多小时,抛开喧嚣,没有人打扰,很安静。一个人的字,写旧了,写薄了,回头看时,都是岁月给予的情味,这种情味就如此时的美好秋日,花草收敛了,不若张扬,舒适而清欢,蕴涵季节带来的厚重。正如雪小禅所言:“每个写作者都需要有一定的孤独——这是好文字必要的质地。”
人生,你一定要一种自己喜欢到骨子里的情趣,这种情趣是一种精神层次上的安顿,和他人无关,你无需惊天动地去演绎,它是你面对自己最从容的一种姿态,让你活得充实而充溢着内涵。
时光的洪流,山水相逢万千,世事无常,人情寡薄,在未知的路上,我们不知下一站会什么时候停,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现世,各种诱惑穿梭左右,一个人,若做到修花剪枝的习惯,内心自会保持一份平淡的小欢喜。
我爱书,爱文字,更爱世俗,爱这生活的琐碎,它是生存的根本,只需从平凡中去体味,体味日出日落,体味听雨听风,而后从俗尘里去感之生命活着的美好,日子就多一份自在而踏实。
人生如书,是大量阅读后的删繁就简,取其精华,抵达初心之路,是佛性的慈悲,是从容,是一份淡中的恬静。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