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的阅读理解与解答

戏剧的阅读理解与解答,第1张

杂剧的名称,唐时已经有了。李德裕在其所撰《论故循州司马杜元颖追赠》中述及南诏攻入成都时驱掠人口之事说:成都华阴两县,被驱掠80人,其中有杂剧丈夫两人。这是杂剧名称见于记载之始。南诏进攻成都,在唐文宗太和三年,其时已是唐代晚期。文中所说杂剧丈夫两人,应是在成都演奏的仗工,则杂剧之兴当在其时之前;其盛行一时,则当在宋代。

北宋开封习于浅斟低唱。柳永《鹤冲天》词中有云忍把浮名,换取浅斟低唱,一时风气实是如此,杂剧就不能不受影响。宋室南渡,临安成为都城,继续发展杂剧。南宋周密所撰《武林旧事》皆记临安城事,其末篇《官本杂剧段数》多至280种,可见一代盛况。临安北距建康不远,南朝陈时的旧音历时悠久,临安其时也不能不受到波及。因此临安的杂剧虽仍保持当年开封正声,恐也难于避免受到陈时旧音的影响,因而会使杂剧的音调更为繁富而多变化。这一点前人似未多所道及。

金人南迁后,原来的中都开封为元代的大都所代替。流行于中都的杂剧转而流行于大都。由于金、元的倡导,杂剧到元代更有显著发展,达到高峰。杂剧名家辈出,不断荟集于大都,极一时之盛。钟嗣成《录鬼簿》中有详备的记载。

大都和中都皆在北方,杂剧虽由开封传来,却难免带有北方的音调。据说当时用的是七声音阶,无入声,声调遒劲朴实,以弦乐器伴奏。这样虽合乎北方人的口味,却为南人所不习用,因而就出现了南曲。南曲用韵以南方语音为标准,可能就是以临安为中心的语音。据说当时音乐上用五声音阶,声调柔缓宛转,以箫笛伴奏,自然合于南人口味。可以说这样柔缓宛转的声调,自南朝以来大都如此,自然和北方的遒劲朴实的声调不能互相调节,只好改弦更张。但无论北曲或南曲,都并未超出杂剧的范畴。

元明之际有了传奇。传奇也属于杂剧,但它虽出于杂剧,却和杂剧有不同之处。杂剧皆为四折,出场人物虽不一,主唱却只有一个人。传奇则不限折数,也不限于一人独唱。早期传奇的作家就已不少,高明就是其中一位。高明于元时已有文名,明太祖很推许其书,他的《琵琶记》应该会在都城南京演出。朱棣迁都北京之后,传奇仍当在旧都继续传播演出,似未稍止。汤显祖的临川四梦,名声震海内,南京也应该不会无人演出。传奇以南曲为主,也参用了一些北曲,因而也在当时的都城演出,成为北京城中的重要剧种。

明清之际改朝换代,而传奇并未因之而前后有差异。传奇的盛行时期大致是明嘉靖年间到清乾隆年间。清康熙时,洪升撰《长生殿》,与孔尚任《桃花扇》齐名,当时有南洪北孔之称。《长生殿》曾在北京演出,据说轰动一时,这样的演出固然是由于洪升的文名震世,但也显示出都城中人对传奇的爱好。

( 摘编自史念海《古代音乐戏曲杂耍与古都文化》)

1 下列有关杂剧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杂剧的名称最早见于李德裕《论故循州司马杜元颖追赠》,根据其中有关南诏攻入成都时驱掠人口之事的记载,可以推知早在晚唐之前杂剧就已出现。

B杂剧盛行于宋代。宋室南渡之后,杂剧在临安继续发展,从周密所撰《武林旧事》中所记的官本杂剧段数之多可以看出杂剧在当时的兴盛。

C在金、元的倡导之下,杂剧至元代更有显著的发展,达到了高峰。随着朝代更迭,杂剧的中心也转移到了元大都,名家荟集于此,一时盛况空前。

D杂剧发展到元明之际,出现了传奇。传奇出于杂剧,是对杂剧的进一步发展。杂剧有折数、出场人物和主唱人数的限制,而传奇在这几方面则没有限制。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保持当年开封正声的同时,又不能不受到南朝陈时旧音的影响,杂剧的音调更为繁富而多变化,这一点以前似乎很少有人论及。

B据说,北曲在音乐上用七声音阶,声调遒劲朴实,以弦乐器伴奏;南曲在音乐上用五声音阶,声调柔缓宛转,以箫笛伴奏:两者风格迥异,不能互相调节。

C高明和汤显祖都是明朝著名的传奇作家,高明的《琵琶记》因明太祖的推许曾在南京演出过,而汤显祖的临川四梦名震海内,也应该会在南京演出。

D传奇并没有因为明清之际的改朝换代而衰落,其盛行期大致延续到清乾隆年间;孔尚任的《桃花扇》与洪升的《长生殿》都是清传奇的代表作品。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李德裕《论故循州司马杜元颖追赠》、周密《武林旧事》和钟嗣成《录鬼簿》中对不同时期杂剧盛况的记载,为后人研究杂剧发展史提供了依据。

B从发展史来看,杂剧常常在政治经济文化都相对繁荣的都城盛行,宋代的开封、元代的大都、明代的南京和北京等都曾是杂剧的繁盛地区。

C传奇以南曲为主,最初主要在南方流传,后来参用了一些北曲,也逐渐成为北京城中的重要剧种,并为京城中人所喜爱。

D从文中看,统治者的倡导,民众的喜好,不同地域的风气以及南北文化的交流碰撞等都对杂剧的发展变化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参考答案:

1D(曲解文意,杂剧有出场人物的限制错误,原文中说出场人物不一)

2C(或然当必然,原文中只是推测《琵琶记》应该会在都城南京演出,而非既成事实曾在南京演出过)

3A(无中生有,从文中来看,李德裕《论故循州司马杜元颖追赠》并未记载当时的杂剧盛况)

大量的()词句在中国戏曲的文词当中出现。 

A、清词丽句 

B、通俗词句

C、阳春白雪 

D、白文词句

参考答案:A

戏曲艺术是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戏曲部分包含的精神,审美情趣,人格魅力,悲剧艺术等等,作为文化的观念层面,构成某一种文化特色的价值体系。

戏曲对于中国文化,意义尤其重大:不仅一般地形成中国文化的价值体系,而且最终铸成中国文化的诗性特征和人格魅力。

古代戏曲在我国文学艺术园地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中国古代戏曲与诗、词、文、赋等文学体裁不同的是:戏曲既作为阅读的文本存在,包括剧本的情节、结构、关目、宫调、曲牌、文辞、声韵等方面;又有着复杂的艺术形式,包括唱、念、做、打以及舞台布景、音乐伴奏等,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许多人都有过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那要怎么写好作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我与戏剧结个缘作文600字,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挥毫浸墨,那人。纸笔向上,镜中的脸。

 谈起中国国粹,总免不得说起戏曲。如中国的黄河渊远流长,又如多变的天空,忽时婉转,又时而壮阔。那舞台上一幕幕上演着人间的悲欢离合,苦海回身。

 相遇

 初次邂逅戏曲是在懵懂的童年时光。那时的条件并不如现在,大戏剧院更是无稽之谈,但未解人们的“思戏之苦”,村里人合伙搭建戏台。爷爷是个戏曲迷,只要晚上唱戏,他便早早的拿着板凳去坐台。而我也像个小跟屁虫一样跟着爷爷去听戏,也是那时培养了我对戏曲浓厚的兴趣。可小小年纪的我那懂什么戏曲呀!只知在伴着夜晚的凉风轻微闭上眼睛,“认真”的听戏,看起来还真像个小大人,虽说我那时年纪小,但也能多少听明白一些,当时在豫剧中最有名的便是《铡美案》了。忼腔圆润的声调讲述了人间的不公平,以及自有真情在。

 相知

 长大后,便不再像童年那样“潦草”的听戏。而是去品韵戏曲。真正的在一个听众角度去认识它,《梁祝》是我少年时代最喜欢的戏剧以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故事为主线,最后双双变成蝴蝶,闭上眼,似乎舞台上的一幕幕又在眼帘上演。戏剧字腔圆润的声调又在你耳边回响,余音绕梁。久久让人不能释怀!

 相识

 国粹,何为国粹?我想所指的便是戏曲。余音绕梁,博大精深,惟妙惟肖,用来描绘它再为合适,而现在的我们多与手机相伴,相对戏曲,这一国粹,更是少了一分相知,一份相识。何不在闲时,去品韵戏曲魅力。让那具备二胡的悠扬,琵琶的清雅,温顺你的耳朵。让那与自然结合的美妙之音沁入你的心脾,完完全全的折服在戏剧的石榴裙下。让中国国粹悠扬整个中国,让中国戏曲插上隐形的翅膀,飞遍整个世界。

 走吧,去听戏!

传统戏曲如果创新不够,逐渐衰落是必然的。它具有国际性,普遍性,时代性,社会性等诸多属性,并不是什么人短视,不重视造成的。社会在前进,科学在发展,生活在丰富,智慧在喷发,思想在解放,艺术在多元,媒体在多维,形式在多样,节奏在加快,观念在更新,人们的欣赏水平在提高。如此等等,古老的戏曲艺术因其观念陈旧,内容落后,节奏缓慢等等原因与时代格格不入,其衰落是其必然。虽然戏曲近年来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然无法改变戏曲日渐边缘化的趋势。

首先,影视剧的发展,观众审美多元化的需求,都导致传统戏曲观众的分流。其次,外来文化的渗透,年轻观众越来越少。再有,传统戏曲本身的原因,1艺术家越来越少,像梅兰芳那样的大家,现在根本没有。一些传统戏曲界的中坚力量转向教学,而戏曲院校毕业的学生因为受伤或其他原因转向影视剧,人才储备不够。2创新曲目太少,提到京剧,能想到的是贵妃醉酒、霸王别姬等;提到黄梅戏,就是女驸马、天仙配、梁祝等,创新的曲目太少,题材太久远,基本与现在的时代脱节,但是以现在的生活形态去看,和大众的的生活距离较远。3宣传力度不够,即使有新曲目上演,也只局限于曲艺界或少数爱好者,没能做到大众传。4有些地方性的传统戏曲还是有市场的,比如青海皮影儿、河南豫剧等等,可推介力度不够。5戏曲节奏太慢了,而现在人的生活节奏非常快,用“快餐”来形容最好不过了,人们心态容易浮躁,心理、思维和情感节奏也随生活节奏加快。

所以我认为戏曲目前有巨大的创新空间,任何好的东西都要紧扣创新这一主题,跟上时代的步伐,还是很重要。我们必须要在新的时代赋予戏曲新的意义,这样它才能走得更远。其次是戏曲文化的受众越来越老龄化,我们必须的要让更多的青年人参与到传承与弘扬戏曲文化中来,让年轻的年龄阶层能感受到戏曲的美,给予戏曲更多年轻的元素,戏曲才能在新时代活起来。其实任何艺术形式都会随时代发展,要么衰落,要么新生。传统戏曲也面临着同样问题,这是历史的选择。

高考 填报志愿 时,戏曲表演 专业怎么样 、 就业方向 有哪些、主要学什么是广大考生和家长朋友们十分关心的问题,以下是相关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扎实的科学文化基础和戏曲发展史、戏曲理论、乐理、文艺活动策划等知识,具备戏曲表演基本功、戏曲人物形象塑造、戏曲唱腔和身段指导等能力,具有精益求精、守正创新的精神和信息素养,能够从事戏曲表演、群众文化活动服务与指导、 艺术 辅导等 工作 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2、 就业 方向

面向戏曲表演、群众文化活动服务与指导、文化艺术培训等岗位(群)。

3、主要专业能力要求

具有一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具有熟练的戏曲唱腔技术技巧和较强的戏曲基本功;

具有掌握和运用四功(唱、念、做、打) 五法(手、眼、身、法、步)于剧目表演的能力;

具有一定戏曲作品分析和理解能力,能够在舞台上呈现新编作品及塑造人物形象;

具有进行戏曲唱腔及身段的讲解、示范的基本能力和艺术辅导能力;

具有良好的沟通合作能力,具有一定的群众文化活动组织、策划、辅导能力;

具有戏曲新媒体运用能力;

具有探究 学习 、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4、主要专业课程与 实习 实训

专业基础课程:艺术概论、中国戏曲史、乐理与视唱练耳、经典戏曲剧目赏析、唱腔分析、戏曲化妆。

专业核心课程:腿毯、把子、身段、唱念、剧目、戏曲锣鼓经、角色创造、戏曲教学法。

实习实训:对接真实职业场景或工作情境,在校内外进行观摩、排演、展演等实训。在专业文艺院团、文化企业、艺术培训机构、各级各类公共文化服务单位等机构进行岗位实习。

5、接续专业举例

接续高职本科专业举例: 戏曲表演

接续普通本科专业举例: 表演、戏剧影视导演、戏剧教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苍鹘相当于戏曲中的丑角。

戏弄参军的叫苍鹘,比较伶俐机敏,相当于丑角。丑角是中国戏剧的一种程序化的角色行当,一般扮演插科打诨比较滑稽的角色。文丑以做工为主,武丑以武打为主,和净角中的三块瓦之间的区别不明显。

现如今如果想让京剧传承下去,靠的必须是国人的努力和京剧人的一种传承,只有弘扬国粹,京剧才能彻底光大起来。

其实说句实话现在看京剧的人已经大不如以前了,因为在以前那个科技不发达的时代,人们没有手机,没有电脑,没有电视。只能通过京剧来打消时间,慢慢的也喜欢上了。而现在的网络时代,已经很难让京剧在这么一个大环境下生存下去,所以看的人也越来越少。

但是好在咱们属于多元化时代,京剧虽然落寞,但不代表消失。其实我一直觉得看京剧的人是很有品味的人。一些00后的小年轻就不喜欢看京剧,因为他们觉得很无聊,把一些浓厚的妆抹在脸上,然后在舞台上叽叽喳喳地也说不出几个词来。感觉表演方式很怪异,但在老一辈的人眼中就是一种艺术,是一种国粹。其实深入了解才会发现,京剧属于中国五大戏曲之一。在清朝的时候就已经流传开来,而且京剧在北京可以说是流传广泛。

如果想要将京剧传承下去,首先就是让人们对国粹有一颗好奇之心。只有他们心中有想去看的念头,京剧关注度才会越来越高,才有可能发扬光大。而且我觉得应该在社交媒体上经常宣传一些京剧的内涵,既然被称为国粹,肯定有它的价值,我们身为21世纪的青年,应该多品味京剧的魅力。

戏曲面临着观众老龄化的危机,长此以往,它将不复有生命力。戏曲亟待革新。对此,有以下几点建议。

首先,戏曲需要加强推广。当今社会是流行乐的盛世,戏曲逐渐被边缘化。要抓住年轻观众的心,一定要加强宣传的力度。充分运用现代传媒和多媒体技术,将戏曲之美在年轻人中传播开来。

其次,政府要加大对戏曲的投入。在现今戏曲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政府一定要对戏曲事业加以资金等方面的投入,尤其要支持各大高校的学生曲社,一旦戏迷被注入了新的活力,戏曲的未来才有发展的希望。

最后,必须对戏曲本身加以改革。戏曲的唱腔和程式虽然要保持原汁原味,但是在剧情、服装、灯光、舞美这些方面却是可以和时代接轨的。年轻人也会因此爱上戏曲。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1120814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24
下一篇2023-11-2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