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驱动与人蚊对决阅读答案

基因驱动与人蚊对决阅读答案,第1张

蚊虫能传播80多种疾病,很多疾病都会致人畸形或死亡,如疟疾、黄热病、登革热、流行性乙型脑炎、基孔肯雅热、淋巴丝虫病和寨卡病等。

基因编辑是当下十分火爆的一项技术,虽然没有在2015年获得诺贝尔奖,但依然是2016年生物医学领域的一大热门。它所显示出的改造基因和战胜疾病的潜力让研究人员意识到,这可能是战胜或杜绝蚊虫传播疾病的一个重要武器。

基因驱动的概念,最早是2003年由英国伦敦帝国理工学院进化遗传学专家奥斯汀·伯特提出的,指的是一个能够快速将特定性状扩散到群体中去的系统,其中发展最快的一项技术,就是基因编辑。

基因编辑技术可以对特定的基因进行增添、删除、破坏或者修饰,从而让某些基因在某一生物群体,如蚊子中扩散,让其灭种

不过,研究人员发现,在目前的情况下,基因驱动只在少数生物中发挥作用,如果蝇和蚊子。显然,蚊子是现在人们最想进行基因驱动来对其灭种的生物。

蚊虫传播多种疾病,对人类的杀伤力非常大。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一份统计显示,蚊虫每年在全球导致725万人死亡。其中,由蚊虫传播的疟疾、登革热和黄热病等,是致死人数最多的疾病。其罪魁祸首,是伊蚊和按蚊。

为了达到基因驱动灭蚊的目的,各种转基因技术都是手段,即利用转基因技术生成转基因蚊,然后让这些蚊子携带的转基因发挥作用,在种群中扩散,经过多代繁衍,让某一种群自毁。

在利用基因编辑技术进行基因驱动之前,研究人员就采用了“昆虫显性致死释放技术”来制造转基因蚊。转基因蚊的雌蚊不能存活(只有雌蚊叮人),雄蚊能存活,再通过释放雄蚊与野生雌蚊交配,将外源性基因传递到蚊子的若干代,最后让目标蚊,如埃及伊蚊、白纹伊蚊和冈比亚按蚊等种群灭绝。

现在,一种双性品系的转基因埃及伊蚊OX513A已在开曼群岛和巴西进行了试验。结果显示,释放的OX513A雄虫与当地野生型雄虫具有同等的竞争和交配能力,并且能够显著降低当地野生埃及伊蚊的种群密度。还有研究表明,OX513A对野生蚊种群的抑制率达95%,几乎是让某一地方的伊蚊灭绝,如此就能有效防止登革热、黄热病和寨卡病等的传播,但是这一结果还需要更多的研究才能证实。

这仅仅是一个开始。如果实验室中取得了理想的结果,还需要进行野外试验,以检验这种方式产生的转基因蚊是否会让某一种群的蚊子灭绝,或者由于雌蚊的大量减少而使蚊子叮人传播疾病的机会大大减少。这对于防止疟疾、黄热病、登革热、寨卡病等会起到很大的作用。

从原理上看,基因驱动如果能使蚊子灭绝,同样也存在着让包括人在内的其他物种灭绝的可能,当然,具体是哪种转基因技术会威胁到人,可能现在还不明确,但不排除可能出现这样的生物武器

另一方面,即便研发的转基因蚊不会对人有危害,也需要考虑生态副作用。用转基因技术让蚊子灭绝当然对人类有利,但是,当蚊子这个人类最大的敌人灭绝后,也需要评估和解决可能会产生的一些人类意想不到的后果。蚊子是自然生态中的一个生物链,如果蚊子灭绝了,那么以蚊子为生的壁虎、蜥蜴、蜘蛛、蝙蝠、蜻蜓、青蛙、鱼、燕子和麻雀等生物是否会跟着衰亡和灭绝?

当然,即便壁虎、蜥蜴、蜘蛛、蝙蝠、蜻蜓等生物可能找到其他食物来代替蚊子,不会灭绝,但是,当这些生物在吃转基因蚊的时候,会不会也被动地接受有害的转基因,由此受到伤害或造成绝育?正是这些原因,使得世界卫生组织在鼓励尝试用转基因蚊来灭蚊的同时,也提出要进行更多的风险测评。

转基因当然值得一试,但是,在面临人与自然和生态的关系时,首要的选择应是生存和允许生存和共生,其次才是赶尽杀绝某一物种。人类要征服蚊虫,还可以运用一种成本低、危害小、副作用少的方法,即对蚊子进行辐射,令其丧失生育能力,从而减少蚊子或让一种蚊子的种群灭绝。

巴西的奥斯瓦尔多·克鲁斯基金会生物医药研究所正在进行这项研究,在实验室经过辐射绝育的雄蚊,与雌蚊交配后,雌蚊产下的卵中有70%无繁殖力。现在,研究人员在离巴西东北海岸350公里的费尔南多·迪诺罗尼亚岛投放了3万只绝育蚊子,以试验是否达到与实验室中一样的效果。如果成功并获得批准,这将是人类战胜蚊子的一种更好的方法。

12、这是一篇( )(2分)

A、寓言 B、神话故事 C、童话

13、点明寓意的句子是哪句话?(2分)

14、下面的几个成语是对这段寓言思想内容的概括,正确的答案是( )(2分)

A、自高自大 B、以弱胜强

C、骄兵必败 D、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15、文中两次写蚊子“吹着喇叭”分别表现了蚊子的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参考答案:

12 A  

13末句  

14C  

15第一次表现了蚊子的勇敢无畏。第二次表现了蚊子洋洋自得。这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蚊子得胜后不可一世的骄傲神态。《蚊子和狮子》阅读答案

-

有人说,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有些靠不住,蚊子面前人人平等倒是千真万确的。据说,在世界范围内,从王公贵族到平民百姓,还找不到一个在一生中从未被蚊子咬过的。

蚊子叮咬,不仅影响人们的睡眠,给生活带来诸多不便,而且是一场秘而不宣的、极其残忍的生物战争。据粗略统计,自有人类历史以来,小小蚊子曾一次又一次地夺去了数以千万计的鲜活生命,甚至影响一个国家的兴衰、一场战争的胜负、一项工程的进展。这一严酷可怕的事实,人类还长期蒙在鼓里,直到19世纪,才由一位杰出的科学家揭穿了这个秘密。

当然,蚊子如此巨大的危害并不是由它那张小嘴直接造成的,而是通过它传播的一种叫疟疾的疾病来实现的。这种疾病传播快,病程又比较隐蔽,常是间歇性地发冷发热,大量破坏红血球,使身体渐渐衰竭,直至死亡。据历史学家研究,公元5世纪的罗马帝国曾经非常强大,后因长时间、大面积流行疟疾,使军队不能打仗,百姓不能生产,致使国力日衰,抵挡不住日耳曼民族的进攻,终于亡国。日耳曼军队攻陷罗马城以后,还来不及欢庆胜利,便因无法控制疟疾的流行,最后只好弃城而走。美国南北战争时,北方联军在准备进攻南军重要据点密西西比州的维克斯堡时,因为疟疾大规模流行,致使这次军事行动严重受挫。疟疾还几乎摧毁了巴拿马运河工程。

蚊子传播疟疾的危害如此惨烈,必然会引起科学家的关注。在这场人类抗击疟疾的生物战争中,首先应该提到法国军医拉弗朗。1878年,军方派他到法属殖民地阿尔及利亚,负责研究那里的疟疾。拉弗朗到了阿尔及利亚以后,不负众望,深入细致地解剖、观察了许多疟疾病死者的尸体。经过两年多的反复比较、仔细研究,终于在1880年11月5日确定了疟疾是由一种产生在患者红血球中的名字叫原虫的单细胞生物引起的。接下来的问题是,这种原虫是怎样到红血球里去的,它又是如何由一个病人传给另一个病人的。

这个研究的接力棒,传到了英国医生罗纳德·罗斯手里。

罗斯的父亲是英国驻印度殖民军的一名将军,罗斯在印度出生,回英国读实医学院以后,又于1881年到印度行医。当时不管是印度居民还是英国军队,都被疟疾折磨得苦不堪言。所以罗斯十分注意研究疟疾。由于此时拉弗朗已经公布了自己的发现,罗斯便认为自己的研究目标就应该是蚊子与原虫的关系。他捕捉、解剖、观察了无数的蚊子,做了许多实验,于1897年8月20日在一种“按蚊”的胃里找到了拉弗朗报告的那种疟原虫,1898年,罗斯成功地用‘按蚊’胃里的疟原虫引发鸟类的疟疾,并且证实只有雌性“按蚊”才会传播疟疾。本来,他想用同样的方法引发人类疟疾,以便为他的研究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可惜没有成功。1899年罗斯退休以后,他的研究课题的最后一道门槛,是一组意大利医生跨过去的,他们证实蚊子在吸吮疟疾患者的血液时,把疟源虫吸到胃里,在叮咬健康人时,又把疟原虫注入健康人的血液里,使健康人患疟疾。

为了表彰罗斯的杰出贡献,1902年,颁给他诺贝尔生理与医学奖。5年以后,拉弗朗也获得了诺贝尔生理与医学奖。虽然这个奖来得迟了点,但拉弗朗的功绩毕竟没有被埋没。

尽管科学家揭示了疟疾的起因及其与蚊子的关系,但到1930年,疟疾还是再一次使1000万人生病,300万人丧生。后来瑞士化学家米勒博士发明了DDT杀灭蚊子,因而1948年又授予他诺贝尔生理与医学奖。还有一位奥地利精神科医生用疟疾发病时的高烧来治疗第三期梅毒引起的麻痹性痴呆症,也意外地获得了1927年的诺贝尔生理与医学奖。

小小的蚊子,竟先后使4位科学家获得诺贝尔奖。

  一、蚊子喜欢叮咬的人

  1、蚊子喜欢汗腺发达、体温高的人

  喜欢流汗的人,血液中的酸性增强,所排出的汗液使得体表乳酸值较高,对蚊子产生吸引力。

  此外,蚊子的触角里有一个受热体,它对温度十分敏感,只要有一点温差变化,便能立即察觉得到,流汗的人肌体散热快,也会对蚊子产生吸引力。

  2、蚊子喜欢劳累或呼吸频率较快的人

  蚊子是凭借气味寻找猎物的。二氧化碳对蚊子有很强的吸引作用。蚊子的小触须上有二氧化碳感受器,可感受二氧化碳、乳酸等物质。人呼气中放出的二氧化碳,蚊子在15米以外的地方就能探测到。

  从事运动或体力劳动后,人的呼吸会加快,这时候呼出的二氧化碳相对较多,二氧化碳气体会在头上约1米左右的地方形成一股潮湿温暖的气流,蚊子对此比较敏感,会闻味而至。

  同样的道理,肺活量大或呼吸节奏较快的人呼出的二氧化碳也较多,蚊子嗅到后就群集而来。

  3、蚊子喜欢穿深色衣服的人

  因为黑色是蚊子进攻的首选对象,如伊蚊(又叫花蚊子),最喜停在黑色衣服上。

  其次是蓝、红、绿等,蚊子不爱叮穿白色衣服的人。同理,蚊子爱叮肤色较黑或肤色发红的人。

  4、蚊子喜欢新陈代谢快的人

  一般来说,男人比女人、青年比老人、健康人比病人更招蚊子,这是因为皮肤表面的分泌物多之故。

  女性在例假时,分泌物产生变化,也更招蚊子。蚊子有“趋食性”,这并非是人们想象的某些人皮肤细嫩、血液甜招惹蚊子,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其身上的某些气息吸引蚊子的缘故

  5、蚊子喜欢孕妇

  孕妇特别容易招蚊子。一项美国的医学研究显示,孕妇特别招蚊子,她们遭蚊子叮的机会比其他女性高一倍。

  6蚊子喜欢小宝宝

  蚊子爱叮小孩,主要是孩子向蚊子发出的强烈“信息”,通过空气的传播,它能够引导蚊子更便捷快速地找到“食物”,即叮咬对象。

  “蚊子总喜欢欺负孩子”之说是有道理的。这是因为人体血液中的氨基酸和乳酸结合,生成一种复合氨基酸混合物,这种物质与汗液中略带甜味的胺结合,生成三甲胺,而三甲胺的气味有很强烈的诱蚊作用。

  7化过妆的人。

  发胶、护手霜、洗面奶等化妆品大都含有硬脂酸(脂肪酸的一种),对蚊子具有很大的诱惑力。所以,夏日的傍晚,最好素面朝天,不要化妆。

  8饮酒的人。

  研究表明,人们在饮酒、吃了牛羊肉,或服用降压药之后,也容易遭受蚊子叮咬。

  二、蚊子讨厌叮咬的人:

  1、蚊子讨厌没有气味的人。因此,运动后应尽快洗澡,保持皮肤清爽。天热流汗多,要及时用纸巾、毛巾擦去汗液。

  2、蚊子讨厌“全副武装”的人。如果日常活动场所内蚊子较多,应身着长袖衣服。这倒不是因为身上多了层布,蚊子就无法用口针扎进去吸血。实际上,蚊子的口针十分尖利,连牛皮和厚牛仔裤都能穿透,夏天穿的衣服根本不堪一“叮”。衣服的功能主要是用来遮掩汗液等皮肤分泌物的气味,让蚊子无法追踪而来。

  3、蚊子最讨厌穿白衣服的人。户外运动最好穿着白色衣服,因为白色衣服反光能力强,有驱赶蚊子的效果。蚊子喜欢叮咬体温较高的人,而深色衣服的诱蚊指数大涨,而且身着深色斜纹牛仔裤也很容易被蚊子叮咬。

  三、拒绝蚊子的招数

  1驱蚊水:对于容易挨蚊子咬的人来说,驱蚊水无异于救命的稻草。但要注意的是,驱蚊水不宜和防晒霜以及其它香水混用。因为驱蚊水的成分主要是驱蚊胺和酒精,混用会降低甚至完全抵消驱蚊效果。

  2电脑驱蚊法:坐在电脑前,常被蚊虫骚扰,这时可试试通过电脑驱蚊。在网络上能找到不少驱蚊软件,让电脑发出与蚊子的天敌如蜻蜓、蝙蝠相同频率的声音来达到驱赶蚊子的效果。

  3橘红光驱蚊法:蚊子还害怕橘红色光线,夏日在室内安装橘红色的灯泡,或用透光的橘红色纸套在灯泡上,蚊子会敬而远之。

  4赶尽杀绝法:阴雨天气正是消灭蚊蝇的好时机。蚊子惟一的孽生地就是积水。阴雨天气温度相对比较低,蚊子处在静止状态,市民只要及时消除家中花盆托盘、瓶瓶罐罐内的积水,就可以消灭蚊子的幼卵。在阳台放一个盆,盆里放上香皂与洗衣粉制成的肥皂水,可以引诱蚊子在水里产卵。这种碱性的环境不适宜蚊虫生存,因此过后数日,水盆中就会布满许多死亡的幼小虫卵。

蚊子和狮子

这一则寓言和前一则一样,也是用来讽喻骄傲自大的人。但前一则是以神喻人,这一则是以动物喻人,语言精练,具有强烈的想象色彩。

结构安排上,这一则和前一则相同,也是先讲述故事,然后点明寓意。

故事分两层。第一层写蚊子向狮子进攻,是故事的开端和发展。这层开头直接引述“蚊子飞到狮子面前”对狮子说了一大段话,接着写蚊子“吹着喇叭冲过去”,“专咬鼻子周围没有毛的地方”,生动地描绘出蚊子进攻狮子时凶猛的样子,最后终于战胜了狮子。第二层写蚊子战胜狮子后得意忘形,最终丧生于蜘蛛网。蚊子将要被吃掉时的“叹息”,与上文的“吹着喇叭,唱着凯歌”相呼应,突出了蚊子可悲可笑的下场。

第二段用一句话指出:“那些打败过大人物,却被小人物打败的人”应该从蚊子的下场中吸取应有的教训:即使取得大的胜利也不能骄傲,要始终谨慎从事,否则可能在小处受到挫败。

本文用拟人手法,赋予动物以人的感情和性格,用动物之间的关系来概括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显得清新,形象。本文的拟人,能抓住蚊子和狮子的自然特征,拟得逼真神似,生动有趣。如把蚊子的叫声说成“吹喇叭”“唱凯歌”,以状其得意忘形之态,十分新鲜、贴切。描写蚊子和狮子“战斗”的过程,蚊子被蜘蛛网粘住的情景,合情合理,完全符合自然物的特点,用来概括社会现象,真是两相妙合,毫不牵强,充分发挥了动物寓言的特点。

本文构思尤为精巧,短短的篇幅中,情节却大起大落,写出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的转化。人们不常见蚊子战胜狮子,听蚊子的“宣言”还以为是吹牛,再一看,还真不假。人们常见蚊子被蜘蛛网粘住,但是蚊子刚刚战胜狮子,正把自己看得无敌于天下时,它却被打败了,这反而让人觉得出乎意料了,再一想,又毫不奇怪。作者巧妙地把二者联结起来,构成大起大落的故事情节,寓意深刻,耐人寻味。

关于练习

一、阅读这两则寓言,分别概括它们所包含的寓意。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写神使赫耳墨斯到雕像者的商店,询问雕像价钱的经过。讽刺了那些爱慕虚荣但却一钱不值的人。

《蚊子和狮子》写蚊子在狮子面前夸口,终于战胜狮子,正当它得意忘形时却被蜘蛛吃掉了。讽刺了那些能够战胜强敌却因得意反被弱者战胜的人。

在婚外感情里动了真心是什么样的

真爱是克制

尤其是对婚外情人,男人既想劈腿,但又不想落下薄幸名多半会说这句话:我根本就不喜欢她,我爱的女人一直都是你,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我的心里满满装的都是你。于是,多情的女人,马上含着热泪,点头原凉了他。

多么讽刺喜欢一个人,是放肆,而真爱,是克制。男人若真的在婚外爱上一个女人,他不会任由自己胡作非为,让女人傻傻地把自己的青春和未来,放任在自己设下的一个个迷幻里因为他给不了女人任何未来,而是克制住自己的情感,让女人认清现实,去寻求真爱。婚外感情,越是克制,越是真的动了心,越是真心爱过。

各取所需

婚外情,顾名思义,在婚外对他人产生了感情,不管是精神上还是肉体上,注定都是没有好结果的。廖一梅曾有一句话:人们顶着爱这个词,其实干尽了人间丑事。男人在婚外感情里,大部分都是利己的。

他爱一个女人,掠夺了对方的情感,满足了自己的欲望,一方面他渴望有一个婚外的女人,对他产生崇拜感,依赖感另一方面又希望自己对外,还是一个体面的男人,是一个深情款款的丈夫。可见,他的爱,除了爱自己,其实并没有多少对他人的真情。男人的婚外感情,多半是找到自己的所需。还记得曾经前一段时间大家都吐槽琼瑶剧的一句经典台词。

坚守自己的原则

不是来破坏这个家,是来加入这个家庭的。这么茶的台词,任何人听来,都觉得不对味儿。所以,倘若在错的时间,遇到了对的人,那爱他最好的方法,就是克制。如果每个人都觉得自己错的时间遇到了对的人,就可以深情一场,放弃旧爱,迎来新的感情,那多半会是一个接着一个不停地换。

因为,人的情感在每个年龄段,在人生的不同阶段,都会有不同的看法和想法,随时都可能遇到新的知己一个真正的好男人,会在情感产生的开始,就把情愫掐死在摇篮里,不会让其蔓延,让三个人都难过,让事情不可控。而那些在婚外纠缠的人,我们总会看到一些视频里,原配打小三的荒诞,不时在各种场合上演。

人性是最不可控的

那些小三们,曾经以为的真爱,最后让自己落为如此丑陋的样子,这还是真爱吗?恐怕不是。婚外的感情,没有真爱可言。大部分只是其中一个人在生活的一地鸡毛下,或者是厌倦了原来的爱人;或者是想要寻找激情,为自己找了借口,想要跳脱出来,又没有离开曾经爱人的勇气。

于是乎,用真爱的谎言,来继续自己的人设罢了。或许,有些爱的产生,带着一点命运的邂逅,但相遇后的发展,却不是命运的控制,而是自己的把握。人性是最不可控的,但是人性却是能在婚姻内外,最能看清一个人。

克服彼此的厌倦

张爱玲曾在《红玫瑰与白玫瑰》里写道:每一个男人全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成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上的白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变成了衣服上的一粒饭粘子,红的却是胸口上的一颗朱砂痣。

可见,有些男人,不管他娶了谁,都会有一些不知足。但《霍乱时期的爱情》里也有一句话:婚姻的职责,不是长久相爱,而是克服彼此的厌倦。婚姻,少的是风花雪月,多的是柴米油盐;而男人的真爱,多的是平淡日子里的相依相守,少的是对婚外情感的诱惑。

结语:爱情,不是虚无缥缈,而是实实在在,有的男人选择出轨,欺骗,自然有的男人会坚持对爱人的忠诚,拒绝婚外的诱惑。

所以,岁月静好不是口说无凭,而是一个男人,在婚姻里,人品的见证,也是一个女人寻到对的人的美好。爱,从来不是说说看,而是做出来的。真爱,就是对婚外诱惑的克制、对婚内爱人的坚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1159579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4
下一篇2023-12-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