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使命感,你曾见过哪些人对这种情感更珍惜?

关于使命感,你曾见过哪些人对这种情感更珍惜?,第1张

关于使命感,我认为袁隆平,屠呦呦,钟南山等人对于使命感更珍惜。他们怀有顾大家舍小家的精神,去为人民服务。他们就是人们生活里的英雄,值得人们一生去敬仰他们。袁隆平院士用他毕生的精力和时间投入到水稻的研究中,为了发明世界超级水稻,他每天都要亲自下田去稻田里做实验。他发明的杂交水稻解决了世界上的饥饿问题,满足了很多贫困地区的粮食,保证了少部分地区的人们的温饱问题。而且他研究出来的杂交水稻并没有申请专利,成为世界共享的一项成果,造福了全人类。这种无私奉献的使命感是值得令人敬佩的。屠呦呦,他花费了大量的时间,研究出了青霉素,为人类医学的进步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他能够花大量的精力去研究中国古代的医药和各种各样的草本植物提取到了青霉素,对治疗疾病提供了大大的方便。可能对于他来说,将自己无限的时间投入到对于医学的研究是他的一种使命感。这种使命感能够让他保持热情和坚持,所以才能够在千万次的实验下,成功研究出了青霉素。钟南山院士,他在零二年的非典和二零年的新冠疫情面前能够展现出勇于担当,无私奉献的一种精神,在面对病毒的侵害的时候,他能够挺身而出让大家在家做好防护措施自己去独自跑去武汉研究病毒。医学者的使命感可能在与救死扶伤,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他的无私奉献,对于整个民族来说,是一种荣幸还有很多走在一线的医护人员和志愿者,他们能够舍弃自己的小家来奉献全社会。他们把奉献社会服务人民当作自己的一种使命感,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去实现自身价值。

“梅花香自苦寒来”,学习她的“韧劲儿”。青蒿素的发现谈何容易,屠呦呦和其团队付出了怎样的艰辛,世人难以想象。如果没有锲而不舍的“韧劲儿”,科学实验难有建树。

“千锤万凿出深山”,学习她的“钻劲儿”。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引发疟疾的疟原虫产生了抗药性,科学家们开始寻找新药。在漫长的探索中,中国政府也启动了“523项目”,屠呦呦开创性地发e799bee5baa6e4b893e5b19e31333337626262现了青蒿素,开创了疟疾治疗新方法。如果没有勇于探索的“钻劲儿”,这项科研成果很可能付诸东流。

“柳暗花明又一村”,学习她的“悟劲儿”。屠呦呦从系统整理历代医籍入手,她查阅经典医书、地方药志,四处走访老中医,做了2000多张资料卡片,最后整理出一个600多种(包括青蒿在内)草药的《抗疟单验方集》。“我们祖先早有用青蒿治疗疟疾的经验。我们为什么就做不出来呢?”屠呦呦再次翻阅古代文献寻找答案。《肘后备急方》中的几句话引起了她的注意:“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如果没有“悟劲儿”,屠呦呦不会想到结合现代科学技术,首次采用乙醚低温提取,如愿获得抗疟效果明显的青蒿提取物。

“为有源头活水来”,学习她的“补劲儿”。大学时学的是西医,毕业后进入中医研究院(现中国中医科学院),接受过两年半的“西医学中医”教育。西学中的屠呦呦在中医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就在于她的“补劲儿”。不断注入新知识,贯穿中医精粹,形成了渊博的学识,才会到达“一览众山小”的境界。

“不畏浮云遮望眼”,学习她的“敢劲儿”。屠呦呦专心做科研,耐得住寂寞与枯燥,勇于面对质疑,不为世俗所动,不图“短平快”,终于站在科学的巅峰,接受全世界的瞩目。

2015年10月5日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这是中国人自己培养的自然科学界诺贝尔奖的第一人。屠呦呦令人尊敬不只因为获得诺贝尔奖,她身上有着科学家的百折不饶、淡泊名利的高尚品质,她不计报酬,几十年如一日深入研究,克服困难,一丝不苟,推广科研成果也毫无保留,积极援非,为世界防疫做出了巨大贡献,也为中医走向世界做出了巨大贡献。

①治病救人、造福人类的高度责任感。从小立志治病救人,一生以自己的知识和努力为无数饱受疟疾病痛之苦的人们带来了生的希望。②埋头苦干、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面对条件简陋、信息闭塞等多重困难,坚持研究,终于开发出人类抗击疟疾的“有效武器”。③吃苦耐劳、甘于牺牲的奉献精神。大量查阅本草医籍,四处走访老中医,身患多种慢性疾病仍然不辍研究。④实事求是,坚持真理的执着态度。她不顾众人非议,坚持维护自己的知识产权,为自己的付出正名。

屠呦呦的事迹说明了屠呦呦是中国药界的骄傲,像她一样的一代代中医人才,艰苦奋斗,细心耕耘,为中国的中医药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屠呦呦为我们年轻一代树立了一个良好的榜样,她执着的进行科学研究,攻坚克难,向医而行的形象已经深深印入人心。

屠呦呦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这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也是中医药成果获得的最高奖项。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理由为她发现了青蒿素,这种药品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

1955年,25岁的屠呦呦大学毕业,分配到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工作。从上班的第一天起,她就在日记本上写下自己的医学梦:“我的梦想是用古老的中医药,促进人类健康,让全世界的人们都能享受到它的好处。”她一生潜心研究,心无旁骛,在中医药领域从事了一辈子。她一直持之以恒,不浮躁,不像有些科学家什么时髦就搞什么。直至今天,85岁的屠呦呦依旧在北京东直门附近中医研究院的那座小楼的一间办公室搞着项目研究。与屠呦呦共事过四十多年的同事廖富民评价说:“屠呦呦是个执着的人,对梦想始终如一的人。这正是她能够成功的不二法门。”

如果要用拯救了多少人的生命来衡量一个人的伟大程度,那么,毫无疑问,屠呦呦,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屠呦呦在青年时期培养了对传统医药学的热爱,历经数年终于从古代药典中获得灵感,发现了青蒿素,并且至今仍在科学探索道路上孜孜以求。此次选录这篇文章,旨在引导学生了解和尊重科学,从屠呦呦的科研历程中汲取力量。屠呦呦事迹,已成为一种精神符号,其蕴含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作、育人的高尚品格汇聚成科学家精神,引导青少年理解新时代的科学家精神,鼓励他们继承敢于创新、爱国奉献的优良传统和爱国之心,为祖国的文化传承和科技发展努力学习、拼搏奋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408260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20
下一篇2023-08-2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