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仗 是什么意思?

对仗 是什么意思?,第1张

  语文中的对偶

  一种修辞手法,其主要方式有

  1、正对。上下句意思上相似、相近、相补、相衬的对偶形式。

  例如:

a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2、反对。上下句意思上相反或相对的对偶形式。

  例如:

b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3、串对(流水对)。上下句意思上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

  例如:

c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

  根据上下句的形式又可以把对偶分为严式对偶和宽式对偶,严式对偶要求上下两句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平厌相对、不重复用字。如例句曲。宽式对偶对严式对偶五条要求只要有一部分达到就可以,不很严格,如例句c。

  对偶和对仗是两种极为相象的语言形式。所谓“相象”,是说它们相同之处较多而不同之点较少,所以区别起来就较为困难,甚至连一些工具书对这两个概念都解释得含糊其辞,不甚了了。如《辞海》“对仗”条下注释曰:“指诗文词句的对偶。”陕西教育出版社的《古文自学辞典》则解释“对偶”为“修辞方法一种,……诗歌中叫‘对仗’。”如此以“对偶”注“对仗”,用“对仗”释“对偶”的辗转解说,造成了概念的混淆,其结果是使人误以为“对偶”与“对仗”是一回事,是一个概念的两种称谓。那么,究竟什么是“对偶”什么是“对仗”二者有什么区别呢

  1、对仗的基本特点是“对立”,对偶的基本特点是“对称”。

  2、对偶主要是从结构开工上说的,它要求结构相称,字数相等;对比是从意义上说的,它要求意义相反或相近,而不管结构形式如何。

  3、对偶里的“反对”(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就意义说是对比,就形式说是对偶,这是修辞手法的兼类现象。)

律诗的特点如下:

1、两句一偶律诗的另一个特点是对仗对仗也叫对偶律诗的句子要求两两成偶,成偶的两个句子叫一个偶句,偶句的两个句子除了平仄对仗外,用词(就是意思)也要对仗律诗的所有偶句都可以形成对仗,当然也可以使部分偶句不对仗

下举一例,如:

饮茶粤海未能忘,索句渝州叶正黄三十一年还旧国,落花时节读华章

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

(毛泽东,赠柳亚子先生)

此诗为七律,每句七言,一共八句,两两成偶构成四个偶句,二、四、六、八句尾字皆押平声韵,除了尾联没有用对仗,其他各联全都用了对仗平仄格式为: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很显然,这首诗符合律诗的所有特点

2、律诗的对仗

1)平仄对仗

平仄对仗是指让句子的平仄声音听起来有相反的效果如“虎踞龙盘” 与“天翻地覆”,分别是“仄仄平平”和“平平仄仄”,还有上面的“饮茶粤海”和“索句渝州”,听起来声调正好相反,一个在上句、一个在下句,这就是平仄对仗请看: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毛泽东,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这首七律,每个偶句间上下都是平仄相反的,对仗极为严密

2)词义对仗

词义对仗是指律诗偶句的上下两个句子在同一位置上所选用的词语意思要么相反、要么相关如“高山流水”与“大海行船”,“高山”与“大海”是相反的词语,“流水”与“行船”是相关的词语,它们的平仄又是相反的,这就是词义对仗再譬如“天高”对“地远”、“林深”对“水浅”、“白云”对“绿水”等等,当然如不考虑平仄,“上”与“下”、“左”与“右”、“你”与“我”也是对仗的如: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王维,观猎)

这首五律中,“草枯”对“雪尽”属语义相关对仗,“鹰眼疾”对“马蹄轻”属语义相反对仗,还有“新丰市”和“细柳营”都是形容词加名词,语义正好相对

对仗也就是对偶。律诗颔联和颈联的各自出句和对句,规定必须字数相同,词性相同,结构相对称,意思相并列,相对或相反,这就是对仗。如:“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上面的“千寻”,“一片”是数量词相对,“铁锁”和“降幡”为名词性词组相并列。“沉”和“出”为动词相并列,“江”和“石”名词并列。“底”和“头“一下一上,方位性名词相对。 1工对,不仅词性,结构,字义相同或相列,相对,而且所咏事物细类也相类或相对。如:“茅亭宿花影,药院滋苔纹”“茅亭”和“药院”都是房子。“花”和“苔”都是植物,“影”和“纹”都是印迹。 2宽对,比较多的律诗的对仗,只是词性,结构相同,而所写的具体事物及其细类并不相对,这种对仗称为“宽对”,如:“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旧”和“乡”,“空”和“翻”,词性都不同,但这却是一首名篇。 3流水对,有些对仗出句意思并没有说完,从语法意义上说,还不能算是独立的句子,需要和对句和在一起,才能表达完整的意思。这种对仗就叫流水对。“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4借义对,请看“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就字面的意思来说,出句中“寻常”即“平常”的意思,和对句中的“七十”并不能相对。但“寻常”还有一义,古代以八尺为“寻”,十六尺为“常”,借用这一义,就变为数量词,可以和“七十”相对了。 5谐音对:有的律诗,字意本不相对,但其中某一个字和另一个字同音或近音,这另一个字义相对,也可用来对仗。如:“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稀”“扫”和“稀”本不对仗,但“扫”与“少”近音,谐音。故借来对仗。

上联:青春的邂逅

下联:韶华不相识

上联:青春的邂逅

下联:韶华不分离

上联:青春的邂逅

下联:华年不相逢

上联:青春的邂逅

下联:往事不分离

上联:青春的邂逅

下联:少壮不相知

上联:青春的邂逅

下联:少壮不流连

上联:青春的邂逅

下联:后生不相识

上联:青春的邂逅

下联:白日不相识

上联:青春的邂逅

下联:白首不相识

上联:青春的邂逅

下联:白发不相遇

上联:青春的邂逅

下联:后生不分离

上联:青春的邂逅

下联:风月不相识

上联:青春的邂逅

下联:日月不相识

上联:青春的邂逅

下联:少壮不相遇

上联:青春的邂逅

下联:寂寞不相识

上联:青春的邂逅

下联:风月不分离

上联:青春的邂逅

下联:白首不分离

上联:青春的邂逅

下联:少壮不徘徊

上联:青春的邂逅

下联:少壮之鬅鬙

上联:青春的邂逅

下联:后生之鬅鬙

上联:青春的邂逅

下联:韶光之鬅鬙

上联:青春的邂逅

下联:白日了鬅鬙

上联:青春的邂逅

下联:孩提之鬅鬙

上联:青春的邂逅

下联:花季之鬅鬙

上联:青春的邂逅

下联:白首了鬅鬙

上联:青春的邂逅

下联:华年之鬅鬙

上联:青春的邂逅

下联:妙龄之鬅鬙

上联:青春的邂逅

下联:少壮了鬅鬙

上联:青春的邂逅

下联:韶华了鬅鬙

上联:青春的邂逅

下联:后生了鬅鬙

这是三种修辞方式。之所以我把它们放在一起来说,是因为它们都有一个“对”字在其中,且有一定关系;同时,也由于有部分人分不清它们之间的区别,影响了自如地运用表达,所以有说说的必要。

先说对偶和对仗。

对偶和对仗是两种不同的修辞方法,虽然都是两两相对的,却有较大的区别。

从应用的范围来说,对仗不如对偶应用得那么广。对偶无论在什么文体中都可以用,字数、句式等都不受限制,非常灵活,而对仗却存在诸多限制。

对偶 是将两个词组或句子成对地排列起来的一种修辞方法,一般由出句和对句组成;这两句必须字数相等,结构相同,且意义紧密相连,或相关,或相对,或相反。

在文章中用对偶,古代的经典著作中屡见不鲜。最典型的恐怕要数《滕王阁序》了。

如:“披绣闼,俯雕甍。” (推开雕花的阁门,俯视彩饰的屋脊。)这是三个字的。出句“披绣闼”是动词+形容词+名词的动宾结构,对句“俯雕甍”也是一样。

“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时运不畅顺,命途多艰险。冯唐容易老,李广难封侯。)这是四个字的主谓结构。

又如:“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渔船在晚归时唱歌,歌声响遍鄱阳湖畔;雁行被寒气所惊扰,叫声直达衡南水边。)上下句都是四六的句式,十个字;结构上完全一致。

再如:“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物里精华是上天的珍宝,宝剑的光芒一直冲上牛斗二星的区间;人中俊杰是大地的灵气,好客的陈蕃专为高雅的徐孺设下几榻。)这是四七言对偶。

还有《史记》中的“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鸿门宴》)、《醉翁亭记》中的“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古诗十九首》中的“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迢迢牵牛星》)等,都是意义相关的对偶。

现代文中运用对偶的也不鲜见。如台湾作家李乐薇的《我的空中楼阁》就有多句对偶:“山也虚无,树也缥缈”“左顾有山外青山,右盼有绿野阡陌”“我出外,小屋是我快乐的起点;我归来,小屋是我幸福的终站”等。

即使是民间俗语,对偶句也占了大部分:

菜刀越磨越快,脑子越用越灵。

柿子拣软的捏,骨头挑硬的啃。

宁吃鲜桃一口,不吃烂杏一筐。

快马也要响鞭催,响鼓也须重锤敲。

……

对偶的种类 有正对、反对和串对(流水对)。

正对为上下句意思相似、相近、相补、相称的对偶句,如上述所举的例子,都属正对。

反对是上下句意思相对、相反的对偶句,如鲁迅的名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又如杭州岳王庙殿的对联: “青山有幸埋忠骨, 白铁无辜铸佞臣。”

串对也称流水对,是上下句的意思具有承接、因果、递进、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句,如:“差以毫厘,谬以千里”(因果关系)“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承接关系)等。

根据上下句的形式又可以把对偶分为严对和宽对。

严对是指字数相等、词性相同、结构相同(含词性及构成成分、构成方式)、平仄相对、不重复用字的对偶句。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宽对是指相对要求宽松的对偶句,即相对于严对的五条要求只要达到一部分就可以。如:“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等。

对偶的结构也有几种:

成分对偶。即在句中某些成分是对偶的。如:“然而我的坏处,是在 论时事不留面子,砭痼弊常取类型 ,而后者尤与适宜不合。”加粗的部分就是句中的成分对偶。

句子对偶。上面举例很多,不再赘述。

还有本句自对的对偶。如“水落石出”、“词工句丽”、“虎啸猿啼”等等。

说完对偶再说对仗。

对仗 的适用范围非常小,是诗词中的对偶句,且属于严对。

跟对偶相比,对仗有诸多限制。

首先,它必须在诗词中一定的位置出现。如律诗中的颈联、颔联;在词中也有规定的位置,不能越雷池一步。

其次,在不同格律的诗词中,字数有一定之规。如“七律”中的对仗,每句只能七个字,如“无边落木潇潇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忆江南》词中,三四句的对仗同样要求七个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再次,对仗对结构的要求更严格,不仅句子结构要相同,而且词的构成也要相同。如上例《登高》中的对仗,“无”对“不”,是副词;“边”对“尽”,是形容词;“无边”对“不尽”,又都是偏正式;“落木”对“长江”,都是偏正式名词;“潇潇”对“滚滚”,都是叠词;“下”对“来”,都是动词。句子的构成都是主谓式,“无边”修饰“落木”,是偏正式的名词短语作主语,“潇潇”修饰“下”,是偏正式的动词短语作谓语。另外,还要讲究平仄相对。当然,平仄属于诗词的格律知识,这里就不多说了。

在文章中恰到好处地运用对偶,能给文章的语言增色,不仅看起来整齐美观,而且读起来抑扬顿挫节奏铿锵,便于吟诵,易于记忆,表意凝炼,抒情酣畅,有节奏美和音乐美。所以,在写作中恰当地运用对偶的修辞,是很有必要的。

至于对比 ,则是另外一种修辞方式,虽然都是两两相对,却有本质的不同。对比的特点是内容上的“对比”,对偶的特点是形式上的“对称”。对偶是从结构形式上说的,对比是从意义上说的,它要求意义相反或相近,而不管结构形式如何。还需要指出,对偶里的“反对”(如“骄傲使人落后,虚心使人进步”)就意义来说是对比,就形式来说是对偶,这是修辞手法兼类现象。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1159837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4
下一篇2023-12-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