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下册经典教案

二年级数学下册经典教案,第1张

我们作为数学教师,要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切实掌握好这些基础知识,特别是加强计算教学。下面是我整理的二年级数学下册经典教案5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大家喜欢,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二年级数学下册经典教案1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刻度尺,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cm,借助实物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2)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并通过估测,形成初步的估测意识。

2、过程与方法:

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测量活动中,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养成做事严谨、认真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1厘米的长度单位,用厘米尺测量物体长度

教学难点:用度尺测量物体长度的正确方法

教学工具

课件、数学课文、铅笔等

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

提出问题。

教师:同学们,比一比这两本书,哪本长,哪本短呢两本书到底有多长,有多短呢大家想不想知道今天我们这几课就学习这个问题。

2探究新知

学习第2页例1

提出问题:

a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的课桌有多长吗小组讨论。

b交流汇报:刚才同学们想了很多方法,大多用铅笔、铅笔盒、课本做为工作测量。下面每4个人为一组和老师一起用手测量课桌的长度。

C动手操作,合作完成。

汇报:相同的课桌为什么测量的结果不同呢学生的五拃长,老师的三拃长。

因为选用的是不同的手,结果一定会是不同的。

归纳:要想得到相同的答案,应选用同样的物品作为标准进行测量。

学习第3页例2

a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直尺,看看上面都有什么

指名回答,教师总结,

数字 小格 大格 厘米

尺子上的线有长有短,我们叫它刻度线。

0在最左端,尺子上的0表示起点。

b我们身边有哪些物品是1厘米

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图钉、田字格本,小组合作,共同操作。

学习第3页例3

a发一张课前准好的彩纸,请同学们先估量一下它的长度,然后动手操作量一量。

b请一名同学上前操作,看看是否正确,然后同学评议。

教师:一定要把彩纸的左端对准直尺上的刻度0,然后看右端在哪个数字上,就是几厘米。

3课堂练习

学完测量的方法和注意的事项,让学生试着测量准备好的铅笔等物体。

教师提出要求:

a正确准确的测量自己准备好的物体(铅笔、橡皮、小刀等)

b先独立测量后小组交流

c小组合作探究。师巡视指导,引导学生注意直尺要水平放,物体的左端要对准直尺上的“0”刻度。

4巩固提升

1、用直尺测量自己的数学课文的短边。为了照顾理解能力差点的孩子,巩固提升也是由易到难的安排。

2、课件出示两种测量方法,让学生判断哪种是正确的,这样的练习目的也是为了让学生更好更准确的掌握测量的方法。

课后小结

a提问: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b教师总结

1、厘米是最小的长度单位,在里面尺上,每相邻两个数之间是1厘米。

2、用厘米作单位测量物体时,要把直尺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物体的右端对着刻度几,就是几厘米。

板书

认识厘米和使用厘米测量

1 认识刻度尺

2 认识1厘米 从刻度0到刻度1

3 认识几厘米

4 把尺子上的刻度0对准纸条的左端,纸条右端对着数字几,就是几厘米。

二年级数学下册经典教案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引导学生经历认识线段的活动过程,会描述线段的特征,会画线段。

过程与方法:

结合情景了解线段的画法和意义,掌握线段使用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思维过程和结果,在动手操作中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增强数学体验意识,联系学生生活的实际,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感受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线段的特征,通过操作能折、画出线段。

教学难点:

线段表象的建立,以及通过线段的特征来判断个图形的线段和线段数量。

教学工具

每人一根毛线、一张彩纸。铅笔两根(一曲一直)、毛线一根、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师:请小朋友每人拿出课前准备的细线,同桌相互比比两根线的长短。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交流结果。

2、师:现在请小朋友来介绍介绍你们是怎样比的

生:我是先把细线的一端对齐,然后把线拉直,再看另一端。

教师板书:拉直;一端对齐。

师述:我们把这根细线拉直以后,就可以看成是一根线段。

设计意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以学生感兴趣的“比一比谁的线长”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积极性。为学生主动构建新知识,做好了知识、能力与心理上的准备。

1拿出一根线,贴在黑板上(要贴成弯弯的)

2再拿出一根线,贴在黑板上(要贴成直直的)

3问:这两根线有什么不同(这两根线的形状不同,一根是直的,另一根是弯的)

4在生活中,有许许多多向这样的的线(指着直的线段说)

5分别用一本厚书、一个长方体的盒子比着,在黑板上各画一条线段

6将黑板上的几条线段圈起来,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样的几何图形,这种图形叫做线段”

师:老师让你们猜一个谜语(课件出示谜面):“一条条,一根根,编制衣物少不了,有时直来有时弯,缝缝补补要用着。”

学生指名回答:毛线

师:今天老师就带着大家从毛线中去学习一些数学的知识和本领。(板书课题:线段)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认识线段。

(1)教师在黑板上画一条线段。

(2)教师说明:一根线段有长有短,说明线段是有一定长度的。当一根线段单独在一起的时候,为了表示它有两个端点,而且不变形,我们在画的时候要给它装上两个标志(在端点处画一短竖),用这个特殊标志来表示它就是线段。

设计意图:经过身边实物、同桌比较二个环节,学生的学习兴趣已经被调动起来,并积聚了大量的线段表象,在此基础上进行新知教学,学生的学习欲望强烈,接受状态饱满。由趣促习,能够很好地保存学生的注意力,真正的由要我学转为我要学。此外,由教师介绍两个端点,加上很形象的两个小竖,避免了传统教学中端点问题的歧异。

2、寻找线段

师:我们身边的物体也有很多线段,比如数学书的这一条边可以看成一条线段(演示)你知道这条线段的两个端点在哪里吗请小朋友们也拿起自己的数学书,找一找它的哪条边可以也看成线段 这条线段的端点在哪

提出要求:找一找,还有哪些物体的边也可以看成线段

师:孩子们真了不起,拥有一双会观察的小眼睛。

交流:指一指你最喜欢的图形的线段分别是哪几条

小结:我们发现每个图形的一条边就是一条线段,并且它是几边形就有几条线段,虽然这些图形中线段的两个端点没标出来,但我们要知道它们是存在的。

(1)师:请小朋友拿出课前准备的长方形纸,放平在桌子上。

师述:像长方形纸的四条边就可以看作线段,尺子的边也可以看作是线段。

(2)师:小朋友观察一下,在我们周围还有哪些也可以看作是线段(观察、考虑两分钟)

(要求:要说完整话。比如:什么的边缘是线段。)

生1:电风扇风叶的边缘可以看作线段。

生2:黑板的边可以看作线段。

生3:窗户的边可以看作线段。

生4:课程表的框边也可以看作线段… …(以上的回答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说完整的。)

设计意图: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在本环节中,由教师介绍周围的线段到学生自己寻找身边的线段,面对眼前熟悉的情景却要寻找全新的朋友,学生的探究愿望和学习兴趣一下被激发了,在他们的潜意识里产生了明确的学习需求。

3、画线段

教师示范,学生模仿。

师:谁来介绍一下线段有哪些特点

生1:线段是直的。

生2:线段还有两个端点。

生3:画线段时还要装上两个特殊标志。

4、折线段

(1)师:现在老师把这张长方形纸对折,然后展开,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看到中间有条线段。

师:对了,中间的这条折痕我们就可以看作线段。

(2)初步感知线段

师:我们已经了解了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现在谁愿意上台来指一指哪儿可以看成线段。提问:线段是怎么样的

小结并板书:线段是直直的。

竖着拉,斜着拉,这样能把两手之间的一段看成线段吗

小结:不管怎么拉它们都是直的,可以看成线段。

(3)感受线段的“两个端点”

课件出示:两手捏住毛线的两端,叫做线段的“端点”。

提问:线段有几个端点

小结并板书:有2个端点。

请学生上台指一指毛线的两个端点在什么地方

(4)认识线段的示意图(课件出示),建构线段模型。(介绍线段的两个端点可以用两条小竖线表示)

(5)小结特征:请小朋友闭上眼睛想一想线段的样子,你认为线段有哪些特点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6)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认线段)。

师:你们说得真好!小朋友们已经认识了线段,现在请大家来当小判官:你能判断下面的哪些图形是线段吗

交流:让学生说说为什么是线段或者不是线段引导学生从线段的两个基本特征来说明。

(7)小结: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

线段的两个特点:

1、线段都是直的。

2、线段有两个端点。

交流自己对线段的看法。

三、动手操作,认识线段

(1)你会画线段吗

1我们已经认识了线段,那你能自己画一条吗

2交流:你用的什么工具,怎样画的

3你能画一条比刚才更长或者更短的吗

课后小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线段,你能说说线段有什么特点吗

特征:

(1)线段是直的;线段有两个端点

(2)线段可以量出长度

对本节课的学习做一个简单的回顾整理,形成基本的知识网络,整理学习思路,明确线段的特征和画法。

板书

认识线段

特征:

线段是直的

线段有两个端点

线段可以量出长度

二年级数学下册经典教案3

教学目标

11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的计算方法,能熟练的进行竖式计算。

1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精神和认真计算的良好习惯。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生对确定现象和不确定现象的体验,体会数学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21 教学重点:

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的笔算方法,能正确的计算。

22 教学难点:

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的笔算方法,能正确的计算。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师:小朋友们想不想参观参博物馆啊

生:想。

师:就让我们和这些同学一起出发吧!

二、新知探究

(一)1、观察情境图,从图中你知道了那些数学信息学生回答后可用表格的形式出示。

2、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小组内交流,然后汇报,师选择性的板书例1的问题。

(二)学习例1

(1)班学生和本班带队老师一共多少人

1、学生列出算式:35+2

师:为什么用加法

只要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求一共有多少人,就是把二(1)班学生和本班带队老师数合起来”就行,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怎样计算35+2=借助手里的小棒试一试。

生独立完成。

组织汇报:你是怎样计算的

生1:我先算5+2=7,再算30+7=37

生2:我是通过摆小棒算出来的,先摆3捆和5根,再摆2根,5根和2根合起来是7根,7根与原来的3捆合起来就是37根。

3、学习竖式

师生一起拿出计数器,师一边操作一边讲解竖式的写法,

师:你认为应该从什么数位开始计算同桌的小朋友开始议一议。

生说自己的看法。

小结:为了以后计算进位加法,我们在竖式计算时,都从各位开始计算。个位上是5+2=7,7应该对齐个位,十位上的3要写在横线下面,对齐十位。

小组讨论加法竖式计算时,应怎样对齐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明确个位对个位,十位对十位,可以归纳为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

(三)学习例2

1、课件出示情境图。

师:因为博物馆比较远,我们给小朋友们准备了能乘坐70人的大客车,大家想一想应该哪两个班做一辆车呢

如果我们让二(1)班和二(2)班同学合乘一辆车,二(3)班和二(4)班同学合乘一辆车可以吗

我们先来看看二(1)班和二(2)班同学可不可以合乘一辆车,请列出算式。(板书:35+32)

2、同学们,能不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计算一下。

学生自由算,老师巡视,适时帮助学困生。

生可能有以下几种算法:

生1:口算法。

生2:摆小棒法。

3、合作解决竖式

师:刚才同学们利用口算和摆小棒算出了35+32的结果。真棒!现在,我们可以用竖式计算一下。

小结:个位对个位,十位对十位,可以归纳为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

三、巩固新知

(一)基础练习

课本第12~13页“做一做”

(二)综合练习

课件出示练习题。

课后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学会了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时,个位对个位, 十位对十位,相同数位要对齐。

板书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

个位对个位,

十位对十位,

相同数位要对齐。

二年级数学下册经典教案4

教学目标

1、创设情景,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逐步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2、鼓励学生进行算法探索,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3、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和探究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学生进一步理解相同数位对齐的意义,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笔算中的“对位”问题。

教学工具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 出示口算卡片,口答。

2、 出示加法,指名说说怎样算的(可以多种算法)

3、 笔算加法应该注意什么

二、 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主题图。

2、指名说说从图中了解到的信息。

3、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会解答吗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情景图,从而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激发解决问题的兴趣。

三、 合作交流,探究算法

1、教学例1

仔细地观察图。怎样解决问题指名回答,板书算式:36-23,

先独立思考计算方法,在练习本上试算。小组交流算法。指名汇报。

2、小棒、圆片演示算法,学生回答其它算法,如:口算,笔算。(合理即可)

教师板书。

[设计意图]:在尝试、交流中掌握计算方法初步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四、 巩固练习,实践应用

1、课件出示练习,学生汇报结果及算法。

2、思考交流讨论:笔算减法应注意什么笔算加法和笔算减法的异同。

学生先自己归纳,再得出: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开始减,个位减个位,十位减十位。

3、学生看书,质疑问难。

4、完成第18页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汇报结果及算法。

5、完成练习三第1、2题。

五、 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又学会了什么教师引导学生梳理。

学生先互相说说再回答: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

二年级数学下册经典教案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的方法和竖式的简便写法。

2、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认真的学习态度,计算细心,书写整洁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的方法。 教学难点:能正确计算连加、连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明确问题。

出示26页“摘西瓜”的情境图,请同学们认真观察画面,说说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教学例1

(1)引导学生找出图中的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

(2)引导学生列出算式(写在练习本上) 指名学生回答,师板书:28+34+23=

(3)学生讨论:你是怎样计算这道题的同桌互相说说计算方法,然后在练习本上算出来。

(4)引导学生按照运算顺序,分步列两个竖式计算。

(5)指名学生板书:

28 62

+34 +23

------ --------

62 85

(6)师:为了写起来方便,可以把两个竖式连写,边说边板书:

28

+34

------

62

+23

------

85

(7)引导学生写明答案和单位,让学生分析一下这种写法和原来的写法有什么不同,简便在什么地方。

(8)课件出示:练习:让学生完成26页做一做,

46+25+17=

要求学生用竖式计算。订正。

2、教学例2。

(1)测试课本27页“运西瓜”的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找出图中的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

(2)让学生列出算式,老师板书:85-40-26=

(3)师:为什么这样列式

(4)师:你是怎样计算这道题的请写在练习本上

(引导学生根据连加的竖式写法类推出连减的竖式写法)

(5)展示学生的连减竖式

师:除了这个竖式写法,还有不同的写法吗

如果学生想不出来,引导学生看书本27页小男孩的算法和写法:

第一步:85-40=45可以口算,不用写算式。

第二步: 45-26 (要求学生能口算的尽量要口算,口算有困难的可以用笔算) (6)学生讨论:除了用85-40-26这种方法进行计算,还可以用其他方法进行列式计算吗

(7)学生回答(师引导学生还可以用另一种方法;先算一共运走多少个再算还剩多少个)

(8)师板书:40+26=66(个)85-66=19(个) 课件出示。

(9)把例1例2进行对比,让学生发现算式的特点(连加连减),并板书课题。

(10)练习:27页做一做第1题

54+20+16=

90-58-24=

三、实践运用、拓展思维。

练习五第1题,车上原来有67人,现在有多少人

试一试

56+34-20=

78-24+39=

练一练:星星合唱队原有52人,有9名同学毕业了,新加入15人,合唱队现在有多少人

填一填,跳绳比赛,

(1)前两次比赛结束时,小聪共跳 下,小明共跳

下,小亮共跳 下。

(2)第三次比赛,小聪跳 下,小明跳 下。

(3)小亮获得第二名,他三次跳的总数可能是多少

他第三次可能跳了多少下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学生畅谈,师小结。

知识应用:把每一横行、每一竖行和每一斜行的三个数加起来。

附:板书设计

 俗话说,“学好数理化,早已遍天下都不怕。”数学作为科学中的基础科学,重要性不言而喻。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通用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简案精选”,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通用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简案精选(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画图等活动中感受并发现圆的有关特征,知道什么是圆的圆心、半径和直径;能借助工具画图,能用圆规画指定大小的圆;能应用圆的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现象。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图形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在观察、操作、画图等活动中感受并发现圆的有关特征,能借助工具画图,能用圆规画指定大小的圆。

 教学难点:能应用圆的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现象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一些圆形物体和圆形纸片,圆规

 学具准备:圆规、学具以及收集的一些圆形物体的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羊吃草的故事(猜谜)

 有一个人在一片青草地上钉了一根木桩,用一根绳子拴了一只羊在那里。

 先请同学们猜测一个字。再猜两个字的水果名

 师:我们来看一看羊吃草的范围有多大?

 (用电脑演示羊拉紧绳子旋转一周的情况,让学生直观的看到原来羊能吃到的草的范围是一个圆。)

 一、谈话导入

 1、对于圆,同学们一定不会感到陌生吧,生活中,你们在哪儿见过圆形?

 2、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一些。见过平静的水面吗?如果我们从上面往下丢进一颗小石子,(电脑演示),你发现了什么?

 3、其实这样是现象在大自然中随处可见,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欣赏)从这些自然现象中,你同样找到了圆吗?

 4、有人说,因为有了圆,我们的世界才变得如此美妙而神奇。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探索圆的奥秘,好吗?(板书课题:圆的认识)

 二、动手尝试,认识圆的特征

  (一)、初步认识圆

 1、说了这么多圆,看了这么多圆,你想不想亲自动手画一个圆?先动脑筋想一想,再用你手头的的。(问题就只工具动手画一画。(学生动手画圆)

 2、引导学生交流所画的圆,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画要停留在借助什么来画的,不要作过深的追问)

 3、比较:看看你所画的圆,和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

 交流:以前所学的图形都是由线段围成的,而圆是由曲线围成的。

  (二)、用圆规画圆

 1、刚才有同学用圆规画出了一个圆,其他同学会画吗?请拿出准备的圆规,在白纸上画一个圆。

 交流:谁来说说用圆规是怎样画圆的?或者说在画的过程中要注意些什么?(指名交流,引导学生说出圆规的使用方法。)

 要点:针尖要戳在纸上,另一只脚是笔,两脚随意叉开。

 2、刚才大家画的圆有大有小,假如我要我们全班同学画一个一样大的圆,行吗?你有什么建议?

 3、全班画一个直径是4厘米的圆:我们把两脚叉开4厘米来画一个圆。(画好的同学拿出剪刀,把画的圆剪下来。)

  (三)、圆各部分名称

 1、圆和其它图形一样也有它各部分的名称,请同学们打开书,把例2的一段话认真地读一读。

 2、反馈交流:你知道了关于圆的哪些知识?

 (圆心、半径、直径,分别用字母O、r、d表示。)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在黑板上板书。并要求学生在自己的圆上将个部分标一标、画一画。

 3、完成“练一练”第x题。

 出示x个圆,分别判断,说说是怎样想的。

  (四)、圆心、半径、直径的关系

 1、学到现在,关于圆,该有的知识我们也探讨地查差不多了。那你们觉得还有没有什么值得我们深入地去研究?其实不说别的,就圆心、直径、半径,还藏着许多丰富的规律呢,同学们想不想自己动手研究研究?大家手头都有圆片、直尺、圆规等等,这就是咱们的研究工具。待会儿就请大家动手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画一画,相信大家一定会有不小的收获。另外,我还有两点小小的建议:第一,研究过程中,别忘了把你们组的结论,哪怕是任何细小的发现都记录在自备本上,到时候一起来交流。第二,实在没啥研究了,老师还为每个小组准备了一份研究提示,到时候打开看看,或许会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生小组活动。

 2、反馈交流:

 要点:

 (1)、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无数条半径,无数条直径。(强调在同一个圆里)

 (2)、在同一个圆里,半径的长度都相等,直径的长度也都相等。(强调在同一个圆里)

 (3)、同一个圆里半径是直径的一半,r=2/d;直径是半径的2倍,d=2r。

 (4)、圆是轴对称图形,有无数条对称轴,这些对称轴就是圆的直径。

 还有其他的发现吗?学生可以自由说。

 3、完成练习第x题。

 学生自由填表,反馈交流。

  三、应用拓展

 完成“练一练”第2题。

 (1)、读题,说说是怎样理解题意的。(注意说清直径是5厘米,圆规两脚叉开即半径应该是25厘米)

 (2)、学生画一画,反馈交流。

 四、全课总结

 通过大家的探究,我们已经获得了许多关于圆的知识,现在让我们再来看看刚才的画面(课件再次显示)

 平静的水面丢进石子,荡起的波纹为什么是一个个圆形?现在,你能从数学的角度解释这一现象了吗?

 对,简单的自然现象中蕴涵着丰富的数学规律。其他一些现象中为什么会出现圆相信大家一定能解释了。其实,又何止是大自然对圆情有独钟呢,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圆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成为没的化身,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感觉怎么样?

 这不就是圆的魅力所在吗?

 五、布置作业

通用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简案精选(二)

 教学内容:

 抽取游戏。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理解抽取问题中的一些基本原理,并能解决有关简单的问题。

 2.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抽取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抽取问题的基本原理。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

 盒子里有同样大小的红球和蓝球各4个。要想摸出的球一定有2个同色的,最少要摸出几个球?

 1.猜一猜。

 让学生想一想,猜一猜至少要摸出几个球。

 2.实验活动。

 (1) 一次摸出2个球,有几种情况?

 结果:有可能摸出2个同色的球。

 (2) 一次摸3个球,有几种情况?

 结果:一定能摸出2个同色的球。

 3.发现规律。

 启发:摸出球的个数与颜色种数有什么关系?

 学生不难发现:只要摸出的球比它们的颜色种数多1,就能保证有两个球同色。

 二、做一做

 第1题。

 (1) 独立思考,判断正误。

 (2) 同学交流,说明理由。

 第2题。

 (1) 说一说至少取几个,你怎么知道呢?

 (2) 如果取x个,能保证取到两个颜色相同的球吗?为什么?

 三、巩固练习

 完成课文练习第x、x题。

通用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简案精选(三)

 一、教材及学生情况分析:

 “比的意义”是小学六年级第十一册教材中教学重点之一。它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通过对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对已有的两个数相比的知识得以升华,同时也能够对学生进一步学习比的性质、比的应用和比例的相关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比的意义”这部分知识内容繁杂,学生缺乏原有感知、经验、不易理解和掌握。针对知识内容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组织学生围绕“比”的问题,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析、概括、比较、总结的教学方法,突出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1、教学目标:

 “从知识与技巧”、“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确定以下目标。

 (1)理解并掌握比的意义,会正确读与写。记住比各部分的名称,并会正确求比值。

 (2)通过主动发现的讨论式学习,激发合作意识,理解并正确掌握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联系,明确比的后项不能为零的道理。同时懂得事物之间是互相联系的。

 (3)培养学生比较、分析、抽象、概括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他们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

 2、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掌握比的意义,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联系。

二、教学方法的设计

 1、用创设情境法,激发学生对比的知识的研究兴趣。

 2、从日常生活中,培养学生能够发现数学问题。

 3、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提高解决问题能力。

 4、当堂巩固,当堂反馈练习,练习形式多样,使学生从多种学习方式的活动中理解比的意义。

 5、采用激励、评价等多种有效的方法,鼓励学生多比较、多思考,善于探究与协作交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数学的习惯。

  三、教学过程的活动与安排

 利用一则消息引起学生对比的知识的研究兴趣,学生对这则消息进行讨论、交流时,不但可以受到思想教育获得情感体验,同时能发现比在生活中的应用,从中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

 (一)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比的意义”教学。

 第一步给出班级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两个条件,请学生提出问题并列式,根据学生列的除法算式,明确是男生和女生两个量在比,启发学生思维,除了用以前学的除法知识对两个量进行比较外,还可以用一种新的方法进行比较。然后展开“比的意义”教学活动,说成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的比是多少比多少。第二步看算式,运用新知识说说。(说明:从学生身边的'数量中提取数学问题,从而引出新知识。运用旧知识进行传递,轻松快乐。)第三步,出示表格(填表)使学生初步知道两个不同类的数量之间的关系也可以用比来表示。在上面两个例子的基础上,让学生概括出比的意义。

 2、比的读法与写法、各部分的名称、求比值的方法的教学。

 教师引导学生掌握比的读法和写法,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自主探究比的各部分名称和求比值的方法。然后组织同学们汇报学习成果,引导学生介绍求比值的方法。知道后,并引导学生运用方法,能够写出几个比的实例,计算出比值,从而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在汇报过程中,寻找比值的规律,即可以是分数、整数,也可以是小数。

 3、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比的后项为什么不能为零?

 通过引导学生看板书,合作交流能够比较出“比”、“除法”、“分数”之间有什么联系,填写出表格,再通过“相当于”这一词的理解,明确他们的区别。

 (二)、总结、归纳引导学生谈学习感受。

 通过本节课学习,同学们学到了那些知识,请把你的收获告诉大家好吗?在学生汇报中,使本节课的知识点得以巩固。

 (三)、多层次练习,巩固新知识。

 练习形式多样,既巩固本节课的知识,又增加了乐趣,特别是培养学生养成了独立思考的习惯。

精选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范文9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9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认识5以内的相邻数,能找出5以内每个数的相邻数。

 2、能理解操作要求,认真地进行操作活动。

 3、活动时注意力集中,能大声回答老师的问题。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认识5以内的数字,感知5以内的数量,理解什么叫邻居。

 2、物质准备:

 --教具:水滴形的数卡5张(数字分别为1-5),一张(上面画有5间相同的房子,并且房子连在一起一字排开。房子分别写有1-5的数字)--学具:《幼儿用书》,幼儿人手一支笔。1-5的数字印章和印泥若干。

  活动过程:

 1、游戏:数字接龙。

 --教师:我们一起来玩一个"数字接龙"的游戏。我说一个数,你接着往下说一个数。

 --师幼共同游戏,教师说1,幼儿说2,以此类推往下接。

 2、找邻居。

 --教师(出示水滴形的数卡):下雨啦,5个小雨滴排着队从天上落下来。让我们来认识一下他们吧!

 --教师出示房子,请个别幼儿把水滴数卡按数字对应送到房子里,并说一说:一号水滴住一号房……--教师:小水滴想找邻居一起玩。2号小水滴的邻居是几呢1比2多1个还是少1个2号小水滴的有没有其他的邻居是几呢3比2怎么样……3、游戏:看谁说得快。

 4、教师报数字,请幼儿说出它的一位邻居。如:教师报3,幼儿报4,并说出理由3比4少1个。

 5、幼儿操作活动。

 --填印数字。请幼儿观察鸽子里的数字和点子,在空缺处印上相应的数字或画圆点。

 --找邻居。观察上牌中青蛙的数量,在下排中找出邻居并连线。

 这次活动,整个教学过程都是游戏。幼儿在玩的过程中学习了知识,掌握了知识,而且这一课学习的知识在课后观察中我发现他们掌握得特别好。虽然因个体差异有的幼儿不能脱口而出某一数字的相邻数,但一定会说出那一节课的学习过程,然后慢慢找出答案。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喜欢参与数学操作活动,体验与同伴共同合作的乐趣。

 2、能在相互交流中学习同伴好的测量方法。

 3、学习用首尾相连排列量具的方法测量“花布”的大小。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第13页《自然测量工具》的材料数字印章,幼儿人手2张(红色纸长165cm,宽6cm;蓝色纸长30cm、宽2cm)。

  活动过程

 1、情境导入“熊猫缝纫店”开业。

 (1)教师出示两块“布”和若干条“围巾”。

 (2)教师讲述故事:兔妈妈有两块漂亮的“布”,它想用这些布给兔宝宝们做“围巾”,每块“布”能做几条“围巾”哪块“布”做得多呢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呢请小朋友们帮帮它吧。

 2、探索测量的方法。

 (1)教师出示蓝色纸,引导幼儿探索测量的方法。

 (2)教师演示测量的方法。(将“围巾”平铺在“布”上,边对边,角对角,既不要重叠,也不要留空隙。)

 (3)教师请个别幼儿进行测量(一个是对的,一个是不够精确的),并引导幼儿明白正确测量的方法。

 师:“他们量的对吗为什么测量时应该注意什么”

 3、幼儿操作。

 (1)教师提出操作要求。

 (2)幼儿操作,教师观察幼儿测量时所采用的方法——是否一个接一个的摆列量具。

 4、展示与交流。

 (1)教师展示作业单,幼儿交流测量的结果。

 (2)比较测量的方法。

 师:同样的“布”和“围巾”,大家量出来的结果为什么不一样呢你们是怎么量出来的

 (3)教师分别请几名幼儿上台进行测量,其他幼儿进行验证看哪种测量的方法最正确。

 (4)教师。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学习点数4以内的物品,会按物取数。

 2、能进行物与数的对应计数。

 活动准备:

 1、环境创设:在活动室四周布置数量是4的物品,

 2、积木若干,分类河若干。

 活动过程:

 一、复习数字

 1、2,31、教师出示手指1,2,3,请幼儿拿出指定数量的积木。

 2、引导幼儿用动作表示数量(如在地板上踏步3下),注意要放慢速度,使数数和动作配合一致。

 3、教师可启发幼儿用其他形式练习数数,以巩固对数量的认识。

 二、点数4以内的物品

 1、请幼儿分别说出活动室里各种物品的名称和数量,并用手指表示1-4的数量。

 2、幼儿手口一致点数物品的数量,要求幼儿点数后说出物品的总数。

 3、引导幼儿从众多积木中拿出数量是4个的积木。

 4、教师出示手指1-4,请幼儿按要求拿出相应数量的积木,分别放在分类盒中,并依次说出它的总数。

 三、观察画册《美丽的花》

 1、看一看,引导幼儿观察画面中花朵的特征,比较其大小、颜色和品种的不同。

 2、说一说,每种花的名称是什么。

 3、数一数,画面上有几个品种的花,每一种花各有几多。

 日常生活教育及区域活动投放材料:

 请幼儿观察数学《真开心》,引导幼儿分别找出4以内数量的物品,教师还可以引导幼儿说出穿不同衣服的小动物各有几只等,巩固幼儿对物品数量的认识。

 家园共育:

 家长可利用家中的物品(数量在4以内),让孩子说出桌子有几条腿,家里有几盏灯,可让孩子一一点数,再用手指头表示其数量。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能区分圆形和椭圆形,感知它们的特点。

 2联系圆形,椭圆形的相似物品。

  活动准备

 1Ppt课件:椭圆形

 2圆形、椭圆形若干,图形印章。

 涂色

 幼儿园课件

  活动过程

 一、给图形描边。

 1使用幼儿操作材料,看看圆形和椭圆形,教说椭圆形名称。

 然后用色笔描两个图形的边,提示幼儿一边描一边比较两个图形有什么不一样?

 2操作后说一说:圆形和椭圆形有什么不一样?

 结合操作体验,进行感知经验的比较。

 二、椭圆形像什么?

 1课件:椭圆形

 让幼儿说说圆形添画成了什么?说说还有什么像圆形,像椭圆形?

 空白的圆形,椭圆形能添画成什么?

 三、分组活动。

 1给图形涂色。

 让幼儿描一描,涂一涂。

 指导幼儿数数圆形有多少?椭圆形有多少?把圆形凃一样的颜色,把椭圆形凃一样的颜色。

 2摸图形。

 幼儿从摸箱中摸图形块,按标记分放。

 一边放一边说是什么图形?

 3图形添画。

 让幼儿给图形添画,把空白的圆形、椭圆形添画成物品,鼓励画的不一样。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 篇5

  中班数学活动:《花儿与蝴蝶》

 活动目标:

 1、使孩子们同过观察,比较,表演,游戏等活动认识1――9各数的相邻数。

 2、通过学习相邻数,进一步了解一个数与相邻两个数之间的多1和少1的关系,进一步掌握数序。

 3、在情景化的活动中,孩子们体验表演的乐趣,对美的欣赏,对数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绳子,大块的布,若干小泡沫垫子;小草,小花,用伞做的蘑菇(每个花和蘑菇上有一个数字),地毯。

 2、纸做的蝴蝶翅膀,蝴蝶触角,若干数字;数字娃娃的头饰。

 3、小朋友会玩游戏《蝴蝶找花》。

 活动过程:

 一、老师、小朋友一起布置数字王国。

 1、把小泡沫垫子拼成T型舞台,把绳子牵起来,遮上布,分成表演的前台和后台。地毯在地上,在空地上撒上花和草,放上伞做的蘑菇成草地。

 2、大家合作给蝴蝶翅膀涂上漂亮颜色。

 3、小朋友们选择角色进行装扮:蝴蝶戴上翅膀,挂上数字;数字娃娃戴上头饰,剩下的孩子做数字王国的客人。

 二、、小朋友去数字王国做客。

 师:今天我们要去数字王国做客,数字王国里做多的是什么呀?(数字)是啊,每个孩子一定要有一个数字,才能进入数字王国的。

 三、小朋友和数字娃娃见面。

 师:咦,数字娃娃怎么不见呢?我们一起喊喊吧!

 1、数字娃娃(2)从布景后跳出来:“我在这里呢!”小朋友热情的和数字娃娃打招呼。

 2、数字娃娃(2)说:“接下来出来的是我的邻居,他的数字比我的数字少一个,你们猜猜他是谁呀?”小朋友说对了,数字娃娃(1)就出来。

 3、老师:数字娃娃(2)还有一个邻居,他的数字比数字娃娃(2)多一个,他是谁呀?(小朋友说对了,数字娃娃(3)就出来)1和3是2的邻居,也可以说1和3是2的相邻数)。

 4、依照此方法,1――9的数字娃娃有趣的出来。

 5、给数字娃娃按数序排好队。

 6、请数字娃娃和小朋友坐在一起,不过数字娃娃的数字和小朋友脸上的数字是相邻数就可以坐在一起。

 四、观看蝴蝶的时装表演。

 1、师:今天为了迎接我们的到来,蝴蝶们还准备了一场时装表演呢!最先出场的是3号蝴蝶,大家欢迎!

 2、在动听的音乐声下,3号蝴蝶在T型台上表演。

 3、师:接下来出场的蝴蝶身上的数字和3号蝴蝶身上的数字是相邻数,小朋友说他们是谁呀?(2号和4号,可以反复强调2比3少一个,4比3 多一个)现在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2 号和4号蝴蝶出场!

 4、依照此方法1――9号蝴蝶都出场。

 五、小朋友和数字娃娃给蝴蝶献花。

 1、小朋友、数字娃娃、蝴蝶手牵手边成一个大圆圈。

 2、师:我们的蝴蝶表演的这么好,我们应该怎么表示呢?(献花)我们到草地上采一些漂亮的花送给它们吧!花上面的数字和蝴蝶身上的数字是相邻数,那朵花才能送给蝴蝶的

 3、小朋友、数字娃娃采花,鲜花。(把花贴在蝴蝶的身上)

 六、音乐游戏《蝴蝶找花》。

 1、交代游戏规则:大家一起随音乐自由表演,蝴蝶到处飞舞,唱到一半的时候,每只蝴蝶做一个花心,身上的数字和花心的数字是相邻数的小朋友,数字娃娃就做花瓣,手牵手把花心围起来。音乐完了,就从头再玩。

 2、大家玩游戏。

 七、结束。

 1、、放打雷的音乐。

 师:呀,要下雨了,我们到蘑菇下躲雨吧。免的挤在一起,你身上的数字和蘑菇上的数字是相邻数,你就进去躲。

 2、大家都躲在蘑菇的下面。(放下雨的音乐声)。

 3、关掉音乐。

 师:看,雨停了,我们也该回家了,和蝴蝶、数字娃娃再见吧!

 4、小朋友和数字娃娃、蝴蝶说再见,自由走出数字王国。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 篇6

活动过程:

  一、激发用脚测量的兴趣。

 (教师示范跨步测量的方法)小朋友,我们来玩个游戏,看好我是怎么过来的?(跨一步、并一步)我从大椅子跨到小朋友这儿,跨了几步呢?

  二、幼儿感受用脚测量的乐趣。

 (1)请个别幼儿练习跨步测量。

 想试一试吗?我请一个小朋友从你的小椅子跨到前面的大椅子要跨几步?我们可以边跨边数。

 (2)请男小朋友练习跨步测量。

 现在我请男小朋友从你的小椅子跨到黑板要跨几步?

 (3)请女小朋友练习跨步测量。

 看,女小朋友也等不及了。我们也来试一下从你的小椅子到黑板要跨几步呢?

三、引导幼儿初步学习记录的方法。

 我来考考小朋友,刚才你从小椅子跨到大椅子,跨了几步?那我们把这个结果记录下来。那小椅子到黑板呢?小朋友想一下,从你们的小椅子还可以跨到哪里呢?

  四、幼儿在情境中练习用脚测量,并进行简单记录。

 (1)练习用脚测量,进行简单记录。

 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许多的动物朋友,看一看有谁呀?小朋友要去小动物家,还必须有一张邀请卡,就是让小朋友知道从你的小椅子到小动物家要跨几步,然后到前面的桌子上找一个相应的数字贴上去。那如果我们要去第二个小动物家,应该还是从哪儿出发?现在邀请卡已经为你们准备好了,请你们从椅子底下拿出来。请小朋友看一下,你第一个去谁的家?第二次呢?好,现在我们开始吧!

 (2)通过提问,幼儿得出测量结果。

 你去了哪个小动物家?用了几步?谁来说说你到哪个小动物的家近,到哪个小动物的家远?

  五、幼儿自主选择测量的距离,并进行记录。

 小朋友,想想看,还可以从哪些别的地方开始吗?谁来试一试,我们把这个结果也记录下来。现在我们都来尝试一下,你从哪个地方开始到哪个地方结束,把它量一量、画一画,并在纸上记录下来。刚才,我们都是在教室里面量的,那现在我们带着纸和笔去外面量一量、跨一跨吧!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 篇7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在活动中能感知3以内的数量,能够手口一致的点数

 2学习按数量来分配,感知3以内数量的相应物品的排列顺序

  二活动准备:

 小篮子三个(篮子上分别印有1~3的点子),动物卡片,食物卡片

  三活动过程:

 1 集体活动

 1)学习手口一致的点数

 a 学习手口一致的点数,点小篮子的数量和篮子上的点数

 T: 小朋友来看一看这儿有几个篮子啊

 S: 有三个

 T: 那我们来看看这个篮子上有几个小黄点啊

 S: 一个(两个,三个)

 2) 按数量物品匹配

 a 再次引导幼儿观察篮子上的点数,数一数每个篮子上的点子

 b引导幼儿将食物送入相应点数的篮子中去(如一块饼干住一个点子的篮子中)

 c引导幼儿说X块饼干在X个点子的篮子中

 2 幼儿操作活动

 1)送食物

 引导幼儿将按篮子中的动物数量送食物,完成后说一说,如 “X条小鱼有X碗米饭”

 2) 检查幼儿完成的效果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 篇8

  教材分析

 符号是人们共同约定用来指称一定对象的标志。数学符号“>”“<”“=”则是用来指称一定数量关系的标志,可以将数物关系一目了然的呈现在人们面前。

 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数字,中班幼儿能够手口一致地点数10以内的物品,初步了解用一一配对的方式可以比较数量的大小,在与同伴游戏中开始通过数量关系比较两数的'大小(例:分饼干、分积木)。4-5岁幼儿可以通过实际操作比较10以内数的多少,但是他们很少接触到数学符号和用词语描述,比较两数的大小的经验(例:比较5和3,能够说出“5大”,但是不能用语言描述“5大于3”;比较2和2,能够说出“它们俩一样多”,但是不能用词语表述2等于2)。为了让幼儿理解“>”“<”“=”意义并更好的运用于实际操作问题中,我选择了用数学符号比较10以内数量的大小,作为本次活动内容。

 综合考虑以上几个方面,我将活动重点等为:学习用符号和词语比较两数大小。难点定为:在实际操作中以一一配对的方式比较实物的大小。

  设计思路

 本次通过以下6个环节带领幼儿体验科学活动的魅力。即:说—论—练—比—玩—享。

  活动目标

 1、认识数学符号“〉”、“〈”、“=”。

 2、学习用符号和词语比较两数的大小。

 3、尝试以一一配对的方式比较实物的大小。

 4、体验用数学知识帮助他人解决问题的成功和快乐。

  活动准备

 小猴淘淘分水果的PPT;数学符号卡“〉”“〈”“=”;苹果、草莓、梨、香蕉、小猴、“>”“<”“=”操作卡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 师幼谈话 发现问题所在

 1、播放PPT

 师:孩子们,你们喜欢吃水果吗?小猴子淘淘也喜欢吃,可是今天它面对一堆水果,却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咱们一起来问问它。(小猴子你怎么了?)

 2、倾听苦恼

 (小猴淘淘的声音:我想和爸爸妈妈一起吃水果,可是我不知道每种水果够不够,也不知道该怎么分)

 小结:原来它在为分水果发愁呢。

 二、 同伴讨论 找出解决办法

 1、商讨方法

 幼儿与同伴商讨如何帮助淘淘分水果。

 师:你们有好办法吗?快和你身边的小伙伴说说。

 2、发表看法

 师:谁来说说你的办法?

 个幼表述自己的方法。

 小结:你们的办法真不错

 三、 课件展示 一一配对点数

 1、自由点数

 师:咱们把散在地上的水果排列整齐,再来点数一下。

 提问:看看有多少只猴子?有多少个草莓/根香蕉/个梨?

 2、对应排列

 幼儿点数一一对应排列的实物。

 师:你们还记得这种点数的排列方式吗?(一个猴子对应一个水果排列,一一配对)我们一起数数。

 小结:算上淘淘,一共有三只猴子,三个草莓,两根香蕉,四个梨。

 四、 大小比较 认识数学符号

 1、操作对比

 师:我们就用一一配对的方法,先来帮淘淘分草莓,请拿出草莓和小猴子,其他的水果放在袋里。

 播放PPT,幼儿操作小猴和草莓操作卡,点数对比它们的数量。

 2、认识“=”

 提问:你们发现什么了?

 师:小猴子的数量和草莓的数量是一样的,可以用一个数学符号来表示。(出示“=”)它“=”是等于号,也就是3等于3,你们也找一找。(详细讲解等于号)(淘淘:原来等号两边的数量是一样的,这么看来,我们每个人可以分到一个草莓吃,是吗?嘻嘻谢谢你们。)

 师:你们用一一配对的方法帮淘淘分好了草莓,咱们继续帮它分香蕉。

 3、认识“>”

 播放PPT,幼儿点数猴子和香蕉的数量。提问:你们发现什么问题了?(谁大?谁小?)

 师:有3只小猴子,2根香蕉,也就是(猴子的数量比香蕉的数量多)。可以用一个数学符号来表示。(出示“>”)这个符号“>”叫大于号,即3大于2,你们也找一找。(详细讲解大于号)(淘淘:你们摆的真清楚,这下我看懂了,大于号张大的嘴巴对着量多的一边,是这样吗?唉,这么看来香蕉不够分,那我就让爸爸妈妈先吃吧。)

 师:真是只谦让的小猴子

 4、认识“〈”

 播放PPT,幼儿点数小猴子和梨的数量。

 师:这次你们发现什么问题了?

 师:还是3只小猴子,有4个梨,也就是说(猴子的数量比香蕉的数量少),可以用一个数学符号来表示。(出示“〈”)这个符号“〈”叫小于号,即3小于2,你们也找找看。(详细讲解小于号)(淘淘:原来小于号的小尖嘴对着量少的数,是这样吗?这么看来我们不仅每个人能分到一个梨,还能剩下一个呢。猴爸爸猴妈妈一同说:你是个礼让的好宝宝,剩下的一个奖励给你。)(淘淘:这3个数学符号可真有用,用它们就能清楚的比较出数量的大小,看来我也要好好学习它了)

 小结:我们用这3个有趣的数学符号“〉”“〈”“=”帮淘淘分好了水果。

 五、幼儿操作,实物配对比较

 1、思考问题

 师:淘淘请来了他的好朋友们,看一看他准备的水果够分吗?

 2、幼儿解疑。

 (淘淘录音:原来是这样呀,谢谢你们动脑筋帮了我这么多忙,我吃饱了咱们来玩比大小的游戏吧)

 2、操作材料

 师讲解比大小游戏的要求,幼儿操作材料,并与教师、同伴交流。

 3、表达见解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玩的?

 小结:看来比较10以内数量的大小是难不倒你们了,淘淘可羡慕你们了。

 六、分享成功,感受助人快乐

 1、感受快乐

 (淘淘录音:你们懂得的数学知识可真多,谢谢你们帮助我还让我学到了知识)

 师:我们用学到的知识帮淘淘解决了分水果的难题,现在你的心情是什么样的?

 2、体验成功

 结束:你们用数学知识帮助别人,还能玩有趣的比大小游戏,可真棒。

 延伸:以后我们还要学习更多的数学知识,帮助更多的人,好吗?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通过把同一类数量的东西放在一起,帮助幼儿建立分类的概念。

 2、认识分类标记,学习同时按图形的数量和颜色两个特征进行区分。

 3、培养幼儿多维分类记数的能力,并初步学习记录分类的结果。

 4、学习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分类,让幼儿体验集与子集的关系。

  活动目的

 1、培养幼儿细心的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

 2、培养幼儿学习归类、分析、综合能力,促进思维的发展。

 3、引用众人熟悉的经典童话故事改编成适合幼儿课堂游戏,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从中体验与同伴共同学习及游戏的乐趣。

 4、激发幼儿提高对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活动准备

 1、音乐磁带(配乐)《鱼儿鱼儿水中游》;(配乐)《找朋友》

 2、海洋场景一组、彩图卡片(水果的苹果,香蕉,葡萄各二至四个;蔬菜的萝卜,西红柿,白菜各二个;礼物的珍珠项链,帽子,手袋各一份。)

 3、蛋糕一张,红,黄,蓝色碟子各一个)。(长、短裙道具各两到三条,吹泡泡水)

 4、(龙虾、乌龟、海马头饰各两个、美人鱼头饰三个)。(化妆舞会用的面具红两副、黄四副、粉色三副)

  活动过程

 1、音乐配乐(鱼儿鱼儿水中游)

 2、教师随音乐带着幼儿以鱼儿在大海中畅游的姿态入场。

 3、教师边走边说:“在大海深处的水晶湾里有一个富饶的美人鱼国,今天是萝莉小公主六岁的生日,国王邀请了许多小动物来参加小公主的生日化妆舞会。有海马、龙虾、小海龟、小美人鱼等等都来了。它们来到了宫殿里,立刻被里面华丽富贵的豪华布置深深吸引住了。好!我们可爱的小嘉宾们,请你们找个位置坐下来慢慢欣赏吧!

 4、“原来呀!皇宫大殿里不仅有漂亮的舞池,还在窗台下的桌子上摆满了可口诱人的美味佳肴。拿出备好的教具,教师问”这是什么呀?”幼儿答“这是苹果。”“苹果是水果还是蔬菜呢?”“是水果。”水果是可以生吃的。而蔬菜必须煮熟才能吃。“这又是什么呀?”“这是白菜”……。“这个呢?”“这是帽子”。“这是客人送给萝莉小公主的生日礼物。可是呢,真糟糕!由于来参加舞会的人太多了,粗心的随从们不小心把客人送给小公主的礼物给混在放食物的桌子上了,我们请哪个小朋友把礼物找出来,并分别把不同类别的食物也分开放在不同颜色的碟子上。”

 5、请xx小朋友上台归类……“好的,大家看xx小朋友放的东西归类对不对呀?”“这是苹果,这是香蕉,这是葡萄,它们都属于水果,可以生吃。”齐“对”。“那么,我们请女仆把挑出来的礼物送到公主的化妆间好吗?”齐“好的”

 6、这时候,化妆间里萝莉小公主正在发愁?一旁的床上铺满了长的短的美丽衣裙。为什么呀?原来刚刚小公主正在挑选裙子。她想挑一件最特别的衣裙参加舞会,小公主很爱惜自己的东西,每回挑选完衣裙后总是自己及时整理自己的衣橱,但这次衣裙选了许多衣裙给混正放一块了。我们能不能帮她一起摆放好漂亮的衣裙呢?公主的裙子可多了,有长的、短的,要分开摆放哦!谁愿意上来帮小公主呢?好!请从左边数起第六位小朋友上台帮小公主把裙子归类,我们请他把长裙子摆放在左边,短裙子摆放在右边”……“嗯,大家看看这位小朋友摆放得对吗?”齐“对”这位小朋友真棒!我们鼓掌表扬他(她)好不好?棒棒棒!你真棒!耶!”好,我们已经帮萝莉小公主摆放好衣裙后,大家带起你们手中的面具和公主一起去参加舞会吧!

 7、音乐起,(找朋友)“好!小嘉宾们找到你们头饰相同的小伙伴,然后站在一起跳舞吧!”……“再找找,谁的面具跟自己相同的小伙伴们拉成一圈,数一数我们这一组有几个相同的面具?”教师分别上前询问,并把答案写在黑板上。

  活动总结

 1、“好,舞会结束了,请小嘉宾们回坐自己的位子。

 今天我们参加萝莉小公主的生日化妆舞会开不开心呀?我们还分别在哪里帮谁把什么东西分类了?……表扬小朋友。现在我们一起为萝莉小公主唱生日歌好不好?……祝你生日快乐!”

 2、铃鼓声响十一下,音乐起(鱼儿鱼儿水中游)夜深了,小动物们要回家休息了,大家纷纷向萝莉小公主道别。排队散场。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八篇

 作为一名老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8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创设玩具城情境,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体验和同伴共同学习的愉快情绪。

 2、通过看看、说说、粘粘等形式感知4以内数量,发展思维能力。

 3、能有序的进行操作,提高动手操作能力的发展。

 活动准备:

 玩具车幼儿人手一辆、幼儿操作材料每人一份、教师示范教具一套

 活动过程:

 一、激发去玩具城的兴趣

 1、我们小朋友喜不喜欢玩玩具?你喜欢玩什么玩具?(幼儿自由讲述)

 2、随律动《开火车》进入活动室

 二、玩玩具,初步感知4以内的数量

 1、幼儿第一次玩玩具,感知轮子能滚动的特性,初步学习点数4以内的数量

 小结:原来轮子都会滚动,而且都不一样。

 2、幼儿互相交换第二次玩玩具,感知不同数量的轮子,巩固对数量的认识

 3、送玩具回家,幼儿按点送物

 三、帮玩具宝宝数轮子

 1、玩具宝宝要去参加装轮子大赛,可是他们还不知道自己该装几个轮子,怎么办呢?

 2、出示范例,引导幼儿思考

 这是什么车?它应该装几个轮子?(根据幼儿讲述示范粘贴一种,其他的请幼儿思考并轻轻告诉老师)

 3、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相互进行验证,适当启发个别能力较弱的幼儿

 4、集体验证

 引导幼儿说一说你帮什么车装了几个轮子?是不是每一个玩具宝宝都会数自己的轮子了?

 四、我们也来变一变

 1、我们小朋友想不想跟着玩具宝宝一起去参加比赛?

 2、请你们动一动小脑筋,变一变,你想变成什么车去?

 3、幼儿随音乐出活动室

 五、延伸

 1、在数学区投放相应材料供幼儿巩固

 2、在日常活动中引导幼儿自由的变成轮子数量不同的玩具车

 小班数学活动:树叶分类

 有幸参加了平湖市地十一届双高课的教学比武活动,在去之前准备了一些零散的经验,除了业务上的一些外,更重要的是抱着学习的态度去的力争在比赛的24个小时里,调整好自己的状态,与那里的孩子共享快乐课堂设计的教案如下: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 进一步感知对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的基本特征,能够区分这三种图形。

 2、乐意观察、比较、体验发现的快乐。

 3、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二、 活动准备:

 1、一个大圆、一个大三角形、一个大正方形。

 2、三种带有图形宝宝嘴型的动物,三角形、正方形、圆形若干个。

 3、几何图形拼组成的3幅画。

  三、活动重难点

 1、重点:区分三角形、正方形、圆形。

 2、难点:根据图形特征进行匹配。

  四、活动过程:

 1、以变魔术的游戏形式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老师扮成魔术师的样子对孩子们说:“我是神奇的魔术师,我能变出很多很多的东西,看我变变变”。(边说边从黑板后拿出三角形)。

 提问:(1)我变出了什么? 三角形有几个角?(伸出手点数) 你见过什么东西是三角形形状的?(饼干、三角形的蛋糕)

 (2)用同样方法,变出正方形,提问相似问题。(桌子、椅子、放玩具的篮子)

 (3)用同样方法,变出圆形,提问相似问题。(闹钟、吃饭的碗、碟子)

 小结:圆形是圆的、正方形是方的、三角形有三个角。

 2、 游戏:找图形。进一步加深对图形的认识。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三角形、圆形、正方形,老师已经把他们请到地板上,当我说出三图形,小朋友就跳到三角形的前面,并说出他的名字。

 规则:地板上散放三角形、圆形、正方形,幼儿听教师口令找出图形并说出图形的名字。

 3、教师出示用几何图形拼组的画,引起幼儿兴趣。请幼儿找一找画面中有哪些几何图形娃娃?它们是什么样子的?引导幼儿逐一观察、讲述,加深认识几何图形的基本特征。

 老师把这些图形宝宝拼成了几张很漂亮的画,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 图一:房子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图形?房子的屋顶是什么图形?房子的墙壁是什么图形?房子的窗口是什么图形?

 (2) 图二:金鱼提问:金鱼的身体和尾巴是什么图形?金鱼的眼睛是什么图形?

 (3) 图三:汽车提问:汽车的车轮是什么图形?汽车的窗口是什么图形?

 4、操作:给动物吃图形饼干,根据图形特征进行匹配。

 师:老师给你们带来了许多图形饼干,请小朋友每人拿两块不一样的饼干,放在地板上滚滚,发现了什么?有三只动物来我们班做客,看看周老师把动物们的嘴巴变成了什么图形?熊猫的嘴巴变成了什么图形?老虎的嘴巴变成了什么图形?小猫的嘴巴变成了什么图形?小动物们肚子饿了,请小朋友给他们吃饼干吧!

 (1) 幼儿人手一个图形投到与图形匹配的动物嘴巴里。

 (2) 师幼一起检查操作结果。

 5活动结束

 师:今天小朋友都喂给小动物喜欢吃的饼干,谢谢大家,和图形宝宝说再见。活动结束。

 反思:小班数学《图形宝宝》活动目标主要有两点:1、进一步感知三角形、正方形、圆形的基本特征,然后正确区分这三种图形。2、乐意观察,比较体验发现的乐趣,从幼儿和教师的互动中可以看出已经达到我的预期目标。

 整个活动,我运动观察法、比较法、游戏法等等贯穿其中,层层递进,一环紧扣一环,对幼儿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幼儿先观察,比较,再描述,幼儿在探索中学习,但是也有不足之处是在第一环节出事三种图形时,让幼儿说说你见过什么东西是像这些图形的,我应该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多媒体播放生活中见过类似图形的东西,这样就容易让幼儿感知这三种图形的基本特征。

 小百科:图形是指在一个二维空间中可以用轮廓划分出若干的空间形状,图形是空间的一部分不具有空间的延展性,它是局限的可识别的形状。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能按形状给物体进行分类。

 2、会用视觉、触觉等感官感知圆形、正方形。

 3、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4、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1、饼干(圆形、正方形的小包装),食品盘子一个。

 2、几何图形片若干,小盘子若干(每个盘子里有6—7个几何图形片),碗宝宝(嘴巴分别是圆形和正方形的)若干。

 3、活动前组织幼儿将手洗净。

  活动过程

 一、碗宝宝来作客,幼儿观察碗宝宝嘴巴的形状。

 1、用布遮住碗宝宝,提问引起幼儿的兴趣:

 小朋友们猜猜看,这里面是什么好玩的东西?(幼儿自由猜),那我们来看看到底是什么呀?哦,是两个可爱的碗宝宝,那小朋友看看这两个碗宝宝有什么地方不一样?(引导幼儿观察碗宝宝,发现碗宝宝嘴巴的形状有圆形的,还有正方形的。)

 二、碗宝宝吃“饼干”,按形状分图形片。

 1、观察“饼干”。

 教师出示图形片:碗宝宝肚子饿了,它们想吃东西了,老师这里有许多的“饼干”,看看这些“饼干”是什么形状的?(幼儿观察、发现“饼干”有圆形的,还有正方形的。)

 2、喂碗宝宝吃“饼干”。

 师:现在我们就来喂碗宝宝吃东西吧!这个碗宝宝应该吃什么形状的“饼干”呢?(幼儿根据碗宝宝的嘴巴形状,喂相同形状的“饼干”。幼儿边喂边说:碗宝宝,给你吃“XX饼干”。

 3、幼儿操作:喂碗宝宝吃“饼干”。

 要求:根据碗宝宝的嘴巴形状,喂其吃相同形状的“饼干”。

 三、幼儿吃饼干。

 1、教师出示有小包装饼干的盘子:请每个小朋友拿一袋饼干,看看你拿的饼干是什么形状的?

 2、请幼儿说说自己的发现:饼干有圆形的,还有正方形的。

 3、幼儿吃饼干。

 师:吃的时候可以和旁边的好朋友说一句话:我吃的是XX饼干。

  教学反思

 幼儿园的数学活动相对于其他活动枯燥、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习兴趣。因为这个时期的幼儿年龄小,逻辑思维尚未发展,所以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操作的丰富材料的环境,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选择性、可操作性的空间。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进一步认识时钟,能辨认出钟表上的整点、半点,合理安排时间,尝试制作时钟。

 2、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教具:自制课件;示范用的时钟一个。

 学具:一、二组:“看图画指针”材料纸;三、四组:“做钟面”材料钟面、时针、分针、图钉、橡皮泥;五、六组:“看时间牌画指针’材料纸;幼儿人手一只操作的模型钟。时间牌。

  活动过程:

 一、猜谜,激发兴趣

 谜面:“会说没有嘴,会走没有腿,它会告诉你: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谜底:钟表)(出示实物钟)

 二、掌握钟面的主要结构

 (一)、观察时钟

 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活动比较钟表上时针、分针的不同,认识12个数字以及数字的排列位置。

 师问:

 1、钟面上都有什么(幼儿找出钟面上都有两根针和1~12的数字)

 2、比比看,两根针什么地方不一样(长短、粗细之分)它们的名称叫什么

 (二)、修钟。(放课件)

 师:这里有小朋友做的4台钟,送到商店去卖,商店却退了货,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1、引导幼儿寻找钟面的错误之处有的钟面上数字呈逆时针方向排列;有的钟面上只有一根指针;有的钟面上时针在外,分针在内;有的钟面上指针偏离中心。

 2、引导幼儿对上述错误提出修正意见。

 (三)、玩钟表(课件)

 1、游戏:结对子。

 师:出示钟面与时间牌,将钟面和时间牌配对,要求幼儿讲出“这个时候我们小朋友在做什么”,并用动作来表示。

 2、游戏:看动作拨时间

 教师做动作,幼儿拨时间,也可以请孩子上来做动作。

 三、做做玩玩

 1、引起幼儿制作的兴趣。

 师:看看我手里拿的是什么材料?(幼儿边看边说)

 2、介绍制作的方法

 看图画指针:第一组、二组

 师:请小朋友仔细看每幅图画面内容,想一想做这件事的时间,再在钟面上画出指针表示的时间。

 做钟面:第三、四组

 师:请小朋友先在钟面的每一个圆点上写上数字,再把指针和钟面装在一起。钟面做好后自己报时间自己拨钟点。

 看时间牌画指针:第五、六组

 师:请选择一个时间牌(如:8:00)动手将钟面上缺少的数字补齐,再画出长针和短针。

 3、幼儿动手操作要求幼儿自选择操作材料按要求制作。

 教师观察幼儿参与活动情况,使每个幼儿能较主动地参加操作活动。

 帮助个别有困难的幼儿

 4、利用部分做好的时钟和幼儿一起来讨论:你们满意吗?有要修改的吗?哪个钟面有问题,什么问题?

 四、展示幼儿作品、讲评

 请幼儿互相讨论、欣赏。

 小结:今天小朋友自己动手制作了钟,钟的设计也越来越美丽。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东西,它可以告诉我们时间还可以美化我们的生活,小朋友,你们现在好好学习,长大后也来发明创造出更多更美的钟和表,好吗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和操作活动,正确感知并分辨“里,外”。

 2、巩固对5以内数量的认识。

 3、愿意阅读画面上的方位词。

 4、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5、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课件——:里外;

 2、每桌上一个小筐,玩具若干。

  活动过程

 1、出示:感知5以内的数量。

 (1)引导幼儿观察,这儿有什么?

 让我们一起来数一数有多少只奶牛?

 2、进一步感知5以内的数量。

 (1)请小朋友看图说说:奶牛在哪里?

 认一认汉字:里外。

 (2)观察牧场里面和外面的奶牛,里面有几只?外面有几只?

 (3)看图说说:奶牛在哪里?请你给牧场里面的奶牛用圈表示,牧场外面的奶牛用三角表示。

 3、操作活动,感知里外。

 (1)请小朋友拿5个积塑放在桌上的小筐里面。

 (2)请小朋友从小筐里面拿出2个积塑放在小筐外面(桌子上)。

 根据幼儿兴趣,反复练习。

 4、评价活动。

 请个别幼儿上来讲述自己的活动材料,教师和幼儿进行简单地评价,并带领幼儿读一读画面上的汉字。

  教学反思

 幼儿园的数学活动相对于其他活动枯燥、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习兴趣。因为这个时期的幼儿年龄小,逻辑思维尚未发展,所以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操作的丰富材料的环境,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选择性、可操作性的空间。使幼儿能独立的操作材料,并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幼儿的自主性,选择性,独立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通过一系列的游戏活动,达到了主题总目标预设的要求。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 篇6

 一、活动目标:

 1、巩固对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的认知;

 2、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发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活动准备:

 三角形、正方形、圆形的图形宝宝,教师示范操作材料一份,幼儿操作材料,几张白纸,固体胶课件ppt。

 三、活动过程:

 1、引出课题

 (1)师:今天我们去参观图形王国好不好啊!昨天收到了图形王国的国王的邀请,邀请老师和小朋友一起去参观他的王国。

 (2)师:哇!这个王国好大好漂亮啊!国王说他当导游带我们参观他的王国。

 (3)师:国王刚才跟我说,他每人送你一个礼物,他的礼物就藏在图形王国里,你们去找找吧?找到他就送给你了。(如果小朋友不敢拿,教师可带头取礼物,说老师找到了然后拿下来)幼:好

 (4)师:小朋友,你们都有在国王哪里拿到礼物吗?能跟老师说说你拿到了什么形状的礼物?长什么样的?(请个别小朋友说)

 (5)师:拿到三角形的小朋友把你的举起来。(正方形和圆形也一样,从中把纠正一些小朋友)

 2、教师讲解,课件ppt示范

 (1)师:国王刚才过来跟老师说,他几个图形宝宝不见了,需要小朋友帮他一个忙。帮他找回他的图形宝宝?(出示ppt)

 (2)师:小朋友你们很厉害哦!都把图形宝宝找出来了。

 师:咦!小朋友你们看谁来了?(把准备好的图形宝宝拿出来,让小朋友说出他们的名字)师:图形宝宝们想让你们帮个忙。想你们帮他们看看他们手上的东西是不是跟他们一样都长的一样啊?

 (3)师:我们先看一下三角形宝宝的东西吧!那个不是跟他一样是三角形啊?

 师:刚才我们看了三角形的,现在我们看一下正方形的吧!那个不是正方形啊?

 师:三角形宝宝和正方形宝宝我们都看了,我们帮圆形宝宝看看吧!

 (4)师:我们帮了图形宝宝一个大忙,图形宝宝送给我们好多图形宝宝哦!我们一起看看有什么图形宝宝?(让幼儿说出名字和特点)师:我们有这么多的图形宝宝,能用来做什么好呢?老师手上还有一些白纸和胶水,可以弄什么呢?能不能弄一幅画啊?

 师:小朋友我们一起去那边的桌子上一起研究一下好吗?

 (幼儿拼图时间,老师从旁协助)师:小朋友你们拼好没呢?拼好了就拿着自己的画回到座位上做好。

 师:小朋友你们组拼得是什么图画阿?你们用的什么图形宝宝阿?大家他说的对不对啊?拼得好看吗?我们表扬他!

 师:老师也来拼几幅图!小朋友看一下老师拼了什么图画?用了什么图形阿?(一副一副让小朋友讲述用了什么图形组成的)三、结束活动师:今天我们参观了图形王国,还拼了一副这么漂亮的画,我们带这幅画回课室去跟小朋友分享吧!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 篇7

 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感知物体的上、下方位。

 2、能正确点数5以内的物体并说出总数。

 3、积极参与活动,体验成功的快乐。 过程:

 一、猴妈妈在哪里。

 (一)出示小猴和树,明确上、下的概念。

 师:1、猴妈妈来和我们玩游戏了,谁来说一说,猴妈妈在树的哪里?(猴妈妈在树上边)

 2、[出示标记↑↓标记]这两个标记哪个可以表示、猴妈妈的位置?为什么?

 3、现在,猴妈妈在树哪里?(猴妈妈在树下边)

 4、[出示标记↑↓标记]我们可以用哪个标记表示猴妈妈的位置?为什么?

 二、小猴爬树。能够按数取物,并按要求方位取放夹子。

 师:1、今天,猴妈妈把他的孩子带来了,我们一起来数一数,他带来了几只小猴子?(点数5只猴子)

 2、猴妈妈想让我们和小猴子一起玩上上下下的游戏,她给每个小朋友都准备了一颗小树,

 a、小树的树干上有几个点点,就请你在小筐里取出几只小猴子。提问2—3名

 幼儿,你的树干上有几个点点?你请出来了几只小猴子?

 b、出示向上的标记↑,请幼儿按标记把小猴子夹到树上边。

 c、出示向下的标记↓,请幼儿按标记把小猴子夹到树下边。

 d、请小猴一只一只回小筐休息。

 三、调皮的小猴。以自身为中心,辨认上、下。

 师:1、小猴子可调皮了,他还想在我们小朋友的身体上跳来跳去呢。

 2、你知道咱们身体的上边都长着什么吗?(头、肩、头发、五官)

 3、我们身体的下边长着什么?(脚、腿)

 4、这里有卡片,我们来看看,这个是什么意思?

 请你选一张你喜欢的卡片,按照小卡片上的提示,让小猴子在你的身体上玩一玩。

 5、个别提问:你有几只小猴子,他们跳到哪里了?

 6、请所有小猴子回小筐休息,幼儿互换点卡,再次游戏。

 四、游戏:《上上下下》。

 上上(上边拍手两下),下下(下边拍手两下),骨碌骨碌一(两臂绕圈两次后手指出相应指头),骨碌骨碌二、骨碌骨碌三、骨碌骨碌四、骨碌骨碌五,大家拍手笑哈哈!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能分辨大和小物品的不同。

 能用目测的方法直接比较两种物品的大小。

  活动准

 课件准备:

 “丢失的萝卜”情景;“小侦探”组图。

 纸面教具:

 《圈一圈》。

 材料准备:

 马克笔。

  活动过程

 出示情景“丢失的萝卜”,引出活动主题。

 ——小侦探熊猫奇奇接到了兔一一的委托,帮助她寻找丢失的萝卜,我们和奇奇一起去兔一一家看看有什么线索吧。

 ——兔一一丢失了什么样的萝卜?是大萝卜还是小萝卜?

 ——哪里留下了线索?(地面上有脚印)

 ——聪明的奇奇告诉兔一一顺着脚印就能找到丢失的萝卜了。

 操作课件,引导幼儿直接比较物品的大小。

 1操作课件,请幼儿找出大船。

 ——顺着脚印奇奇他们来到了小河边,可是桥被破坏了,只能乘船过河。

 ——河面上停了几只船?两只船有什么不一样?

 ——请帮助奇奇找到大船,让他们顺利过河。

 2操作课件,请幼儿找出大树。

 ——奇奇他们乘船过了河,又顺着脚印来到一座花园,通往花园的门被树给挡住了。

 ——花园门口有几棵树?两棵树有什么不一样?

 ——正确的门就藏在大树的后面,请小朋友们帮助奇奇找到门。

 3操作课件,请幼儿找出小房子。

 ——穿过花园,脚印消失在两座房子的前面。

 ——这两座房子有什么不一样?

 ——兔一一的萝卜就藏在小房子里,我们和奇奇一起找吧。

 ——兔一一在奇奇的帮助下终于找到了自己的萝卜。

 发放纸面教具《圈一圈》,巩固幼儿对大小的掌握。

 ——画面上有哪些物品?它们有什么不同?

 ——请小朋友们将大的物品用笔圈起来。

  活动延伸

 教师可以利用班级的图书、积木、雪花片等材料巩固幼儿分辨大小的能力。如:拿两本不一样大小的图书问幼儿哪一本大,哪一本小。

 家长可以陪幼儿一起观看宝宝巴士动画视频《形状颜色大小》,提升幼儿对大小的认知能力。但需控制幼儿观看时间,注意保护幼儿的眼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1165875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6
下一篇2023-12-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