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爱情就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大多数小说之中,爱情其实也是一条或明或暗的主线。在围城里,“
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实际上,围城不仅仅是当时整个国民社会的围城,也是一座爱情的围城。在文章中,有几个女性形象,与方鸿渐一起构建了围城中的爱情,但这种爱情是已经被现实歪曲化了的,在爱情之外的人想进入到爱情之城,而在爱情之内的却想逃离出城堡。围城中的爱情,可谓没有纯真的,有的只是一时兴起,用爱情打发无聊的时光;有的只是玩玩爱情游戏,满足自己的空虚的爱情欲望;有的只是糊里糊涂,盲目做作。
围城中,与方鸿渐有爱情牵连主要有四个人:鲍**、苏文纨、唐晓芙、孙柔嘉。在这一连串的爱情纠葛中,围成以其特有的笔触展示了那个特定年代的荒唐糊涂,扭曲的爱情。
进入主题:
为什么唐晓芙和方鸿渐没有在一起?
唐晓芙是这四个女人中方鸿渐唯一真爱的一个,正是由于与唐晓芙的恋情的失败,他才接受了三闾大学的聘请。当方鸿渐被她拒绝后,方鸿渐身心发麻,而此时的唐晓芙期望的是什么,她希望方鸿渐为他自己辩护,她心里也说:“你为什么不辩护呢?我会相信你”,而最终唐晓芙未把这些话说出来,方鸿渐走了。在门外的马路的另一面,方鸿渐“毫无反应的站着”,她心里又想,如果一分钟内他不走,便“一定不顾笑话,叫人请他回来”,可是这时候,他偏偏走了。走后,
她还是打电话给周家一遍又一遍的问方鸿渐回去了没有,她也是真心喜欢他,可是悲剧就这样发生了,这本是一段十分美好的爱情。
对于此,如果真要找什么原因的话,也只能说,是伦理拆散了他们。(貌似这样讲太刻板,讲大道理似的,不过比一楼更切题一点吧~)
围城的2023读书笔记怎么写5篇
品完一本名著围城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书笔记吧。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围城的2023读书笔记怎么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围城的2023读书笔记怎么写(篇1)
第一次听到有关《围城》,就喜欢上了它。有人说,《围城》里面写的最精彩就是五人从上海到湖南平成的旅行故事。不过,那时我最不耐烦的就是那一段了,以致现在的印象也不深。印象最深的就是方鸿渐与唐晓芙的那段恋爱史,我现在还在想,为什么这对有情人就没有终成眷属呢?
方鸿渐初见唐晓芙时:唐**妩媚端正的圆脸,有两个浅酒涡。天生着一般女人要花钱费时,调脂和粉来仿造的好脸色,新鲜得使人见了忘掉口渴又觉嘴馋,仿佛是好水果。她眼睛并不顶大,可是灵活温柔,反衬得许多女人的大眼睛只像政治家讲的大话,大而无当。总而言之,唐**是摩登文明社会里那桩罕物----一个真正的女孩。
如果你不相信一见钟情,其实我想人世间的情感,跟一见钟情都是有关系的。钱老先生花了这么多笔墨来描述唐**的美丽和纯朴,也可见方鸿渐对唐晓芙是怎样的一见如故。
当看到方鸿渐在大雨下淋着,唐晓芙在窗户上看着心酸酸的,还暗想到如果再过一分钟,就会毫不犹豫的拉他进来。可上帝还是没有给他们这一分钟,最终方鸿渐还是走了。想我那时读到这里心里也是酸酸的,想世间怎么会冒出这样一个苏**,自己恋爱不成,让别人也别想得逞。但我又想,也许,在整个故事当中,方鸿渐的失败都是因为他的心太软吧,而让人奇怪的是,令大家感到方鸿渐缺点之所在,也让大家能对他有那么一点同情的地方,都在于此。
里面有一首诗,为苏**所写,从诗就可以看出,苏**是一个女权主义者,因而也才会有,自己得不到,别人也别想得到,而且还做得冠冕堂皇。
难道我监禁你?
还是你霸占我?
你闯进我的心,
关上门又扭上锁。
丢了锁上的钥匙,
是我,也许你自己。
从此无法开门,
永远,你关在我心里。
方鸿渐对于唐晓芙情真意切还是可以看的出来,(从以下的信中就可以看出)只是方鸿渐太过于懦弱罢了,所以追求真爱才如此不可及。
当我听到那钟声时,心里都暗自发汗。在那暗藏玄机的钟声里到底隐藏的是什么更进一层的人生哲理呢。
至今,我都还没有体会出这钟声里真正的故事。
不过,《围城》还是有缺陷的,书中在后来好像又提到了唐晓芙,但又没有出现。钱老先生好像还有写下去的意思,不过,我后来听说有《围城》的续集,但好像并非钱老先生所著,什么时候还真想看看。
上面的话,都是我五年来的感想,一直藏在心里,没有说出来,而且我对于《围城》来说,只不过是匆匆过客,不过我想在每一次回看《围城》的时候,才更能体会到其中深藏的“钟声哲理”吧。
围城的2023读书笔记怎么写(篇2)
阅读一本书,像浸泡在温泉中,酣畅淋漓,心醉神迷;阅罢如同出水,不禁哆嗦,一身冷汗。带给我这样感受的,唯有《围城》。
一本讽刺小说能引起读者如此反应,不可谓不成功。一方面,我赞叹作者刻画人物一针见血,又不至于夸张;另一方面,我为自己某些人性的弱点或多或少遭到作者赤裸裸地披露而惶恐不安,急欲克服。这得益于作者用高超的技巧来记叙事情,却不评论,从而触发读者的心理反应,使读者自己生出批判的意义来。
印象最深的便是李梅亭买红薯,这件事总让人揣测他自私、吝啬的性格,却又惊觉,若这是当时的自己,大概也会生出如此的想法和相同的行动吧,不然如何猜得熟练而世故?读书以自喻,我该暗暗敲响反省的警钟了。
不过作者在自序里写道:“在这本书里,我想写现代中国某一部分社会、某一类人物。写这类人,我没忘记他们是人类,只是人类,具有无毛两足动物的基本根性。”由此可知,《围城》所突出的重点并不在于探讨人性,而在于反映“某一社会”、“某一类人物”的存在状态。那时的社会正处于抗战前期,其最大的时代特征是中西文化的碰撞,而最能见证文化变迁的学者或文化人,自然是那一类人。
这本讽刺小说的矛头指向的是部分陷入精神危机的文化人,他们有的学习西方文化,不料生搬硬套——看看三闾大学的“导师制”,本来是要向西方一流大学看齐,与国际接轨的,不料竟变成了倡导教师一天三餐都跟学生同桌吃饭之类非马非驴的闹剧。
有的学者志在传承中国文化,不料抱残守缺,这有鉴于方鸿渐先生的家庭观。有的人明明碌碌无为,却偏偏贪图风光,于是把这无聊的聪明用于各个场所,一旦有所成效,就披上皇帝的新衣,装模作样,旁人为了显示自己的品味,连声赞叹,助长了不正之风。
倘若没有最后一段,小说也仅有智者的痛快,没有仁者的悲哀,没有蜡烛点亮了黑夜的同时流下眼泪闪耀的神圣光芒:
“那只祖传的老钟当当打起来,仿佛积蓄了半天的时间,等夜深人静,搬出来一一细数:‘一,二,三,四,五,六’。六点钟是五个钟头以前,那时候鸿渐在回家的路上走,蓄心要待柔嘉好,劝他别再为昨天的事弄得夫妇不欢;那时候,柔嘉在家里等鸿渐回家来吃晚饭,希望他会跟姑母和好,到她厂里做事。这个时间落伍的计时机无意中对人生包涵的讽刺和感伤,深于一切语言、一切啼笑。”
一切归于平静,平静地经历暴风雨的洗礼,然而平静是妥协的无奈,是祭奠的惋惜,是雨后沉闷的瘴气。
随着方鸿渐坠入原始的睡或者称为死的样品,他的灵魂挣开肉体的束缚,归于缥缈,归于虚无。我叹至此,再无“围城”。
围城的2023读书笔记怎么写(篇3)
围城,初读围城这两个字还以为是写武侠小说。后来读完围城之后,才知道是写现实生活。
在序章中。钱钟书说,他写的是现代中国某一部分社会、,某一类人物。看完后知道是写战争时期的一批到外国留学的年亲人。讲述他们的爱情问题,工作竞争,生活的压力。主人公方鸿渐一开始对于感情、生活充满了遐想、向往,当它成为了别人的丈夫时却发现多么的无趣,又向往以前的自由,也印证了书中的一句话“城里的人想出城,城外的人想进城”
生活就是一座围城。在围城里的人面对这各种压力:学生面对着学业压力,刚刚毕业的学生面对着新的压力:毕业后怎么生活,面对社会等等。在书中作者也描绘着一个刚毕业的人物——方鸿渐。方鸿渐是一个颇有知识的青年人。他不断的想成为一名在社会中的名人,但是他经不起诱惑,总是被诱惑的恶魔勾走。就是他的性格才产生了他的种种决定。
方鸿渐拿着假毕业文书,并不他想骗父母,而是被围城迫着骗父母。他面对着假文书被识破的压力,不断的掩饰,尔虞我诈,在社会中明争暗斗。他不能在这股暗涌潮流中乘风破浪,只能屈服于这股大潮流,成为这座围城下的扯线玩偶。
身为一名高中生,看过《围城》之后,我终于明白了——责任。婚姻生活中会不断遇到让人头疼的问题,而解决这种问题的能力我们是还不具备。在婚姻生活中的责任就是能够在这股暗涌潮流中乘风破浪,来去自如的,对家人和朋友负责的能力。
从《围城》中我明白学校为什么禁止同学之间有男女关系,因为这种男女关系在我们这群高中生中像一群疯牛,不由我们所控制,我们在这关系中往往需要依靠别人替我们去解决,我们也往往会在这种关系中闯下大祸,最后我们总会一走了之去逃避,剩下一堆烂摊子让我们的父母,老师去解决。婚姻本来是对双方美好的事,但这种美好需要我们有能力去维持,去保护。这就是我在《围城》中的婚姻所理解的责任。
在《围城》的刚刚开始中,方鸿渐面对着欺骗与诚实的抉择,而他选择了欺骗。对于欺骗的了解我们不能够一概而论。在方鸿渐面对父母在假毕业证这件事中,确实是难以选择。当初方鸿渐是这样想的:如果不拿假毕业证回家,父母和自己在社会中会抬不起头做人,就业难,婚姻难等等的问题会不断的出现。但如果拿假毕业证回家,结果会不一样。就业容易,婚姻也不难,父母也会自豪。但会面对被揭发的风险,被揭发以后面对的问题会比不纳的严重很多。也许欺骗的结果会是好的,但也许是坏的如方鸿渐在后来被识破之后产生的种种棘手的问题。所以我们面对欺骗的态度在不同问题上应该持有不同的态度。这是我在《围城》中理解到的。但我会选择尽量不欺骗,因为相信着诚实总会有回报的。
有很多人都指责方鸿渐这种拿假毕业证后来自食其果的做法。但当我们真正面对这种问题的时候我们能不能创造比方鸿渐更好的做法。其实选择往往有百分之五十都是错的,但我们注重的应该是做错后补救的方法、能力。这才是我们值得去讨论的。
围城,围城中的人想走出去,城外的人想走进来,走出去的人面对的又是一个围城,走进来的人也面对的一样,但人们总会在围城中兜兜转转。因为有生活就有压力,我们为什么不能微笑着去面对压力,试着冲向围城的上方,可能围城上是不一样的天空。
围城的2023读书笔记怎么写(篇4)
婚姻,按书里的一句话讲,就是——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内的人想逃出来。这就是围城,禁锢了方鸿渐,禁锢了孙柔嘉,禁锢了苏文纨。
围绕在方鸿渐身边的有4个女人。
一开始的鲍**只是个过客,一次艳遇而已,玩弄了方鸿渐的感情,挥一挥衣袖不留痕迹地便甩开了他,而于方鸿渐来说,这个女人大概也只是他旅途中打发寂寞的调味品罢了,两个人互相玩弄,但还是方鸿渐占了下风。
苏文纨,我觉得这是一个做作、自负的女子,也可以说是假清高。她在背地里鄙夷鲍**的不知廉耻、有伤风化,却又暗自羡慕她与方鸿渐的亲昵,她自负地以为如方鸿渐般的男子理应为自己倾倒,故而欲擒故纵,周旋于方鸿渐、赵辛楣等男人之间。她的嫉妒之心还拆散了唐晓芙和方鸿渐,或许并不全是她的原因,但她无异于是两人感情发展中的拦路虎。当她被方鸿渐无情的拒绝之后,迅速地便为自己找好了退路,当机立断地嫁给了曹元朗,她的自尊心只允许自己将男人玩弄于股掌之中。
唐晓芙,一个聚集了所有美好事物的女孩子,纯真,美丽,善良。她很单纯,完全相信着方鸿渐的一切,毫无心机。也正因为她的单纯,当她得知方鸿渐的过去之后,她崩溃了。她所追求的爱情是纯洁无瑕的——“我爱的人,我要能够占领他整个生命,他在碰见我以前,没有过去,留着空白等着我”。唐晓芙的爱情观大概也是每个小女生内心的梦想吧。在说分手的时候,她也许有过犹豫,但是方鸿渐的懦弱,让他们终归有缘无分。
孙柔嘉,方鸿渐的妻子。结婚前,都以为这只是个没长大的小女生,单纯而没有主见。但是,实际上,她才是最富于心计的人,方鸿渐又怎是她的对手。抱怨婚礼的仓促,抱怨方鸿渐的无能,嫉妒苏文纨唐晓芙曾经得到过方鸿渐的爱,再后来,是婆媳之间的矛盾,两亲家之间的矛盾,生活小事上的矛盾……最终,矛盾爆发了。
书从方鸿渐留学回国讲起,这是一个靠着死去的未婚妻的父亲资助去欧洲留学的男人,留学四年玩世不恭,到头来连个文凭也拿不出,为了向岳父父亲交差而买了“克莱登大学”的假博士学位,实在是令人鄙夷。这个人生污点伴随了他的一生,让他胆颤心虚、抬不起头,假的就是假的,永远也不能成真。相反的,另一个造假学历的韩学愈却凭着厚颜无耻,一跃而上成为了历史系系主任。如此对比反倒显得方鸿渐更诚实了但是,实际上这两人确实半斤八两。
其实,方鸿渐只是众多平庸的人的一个代表,是当时中国社会众多知识分子的一个缩影,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像赵辛楣一般,既有真才实学,又仕途顺利,做了官。方鸿渐无疑是失败的,爱情的失败,婚姻的失败,但这一切都是他自己造成的,若他能勇敢,诚实,直面自己的缺陷,一切也不至于此。
围城的2023读书笔记怎么写(篇5)
“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是钱钟书里的《围城》经典名句,每每读起这句,总有一些思考、一些感悟。
说起围城总会想起婚姻,单身的男女总会想尽办法、不择手段地冲进婚姻这座城,而处于婚姻围城之中的众多怨男怨女们,又恨不得砸烂这座围城,冲出围城,寻找自由。对于婚姻这座围城,城内城外的人们有着截然不同的感受。对于未婚者而言,婚姻这座城是希望之城、幸福之城,是一个能和自己的爱人厮守终生的温柔城,在进城之前,他们看到的是巍峨的城墙、辉煌的宫殿,而全然不知这城中还有迷宫般的小巷。婚前看到的对方也是光鲜无比,全然不知对方还有诸多的陋习。走进围城之后,短暂的蜜月之后,双方更多的是摩擦或者碰撞,一次次的冲突之后,或者是妥协,或者就是互不退让,爱情也就慢慢地被耗尽,直至破城而出。其实,婚姻的围城并不是只有一道城门槛,其中有着一道道门槛,只有多沟通、多理解、多谦让、多为对方想,才能不被门槛绊倒,才会领略到城中的百般奥妙,才会变围城为温柔的港湾。
在人的一生中,总会遇到各种形式多样的围城,比如事业、比如财富。一文不名的小子总会对事业的成功充满了渴求,成长的事业、傲人的财富、尊崇的地位,令他心驰神往,也令他充满斗志。但他拥有了这一切时,就会发现,他深陷于一个新的围城之中,越来越少的私人时间、越来越多的应酬、越来越大的工作压力等,他反而羡慕起城外那些刚毕业的穷小子,可以自由自在地生活。再说买房也是,没房子的时候盼房子,住了小房子要换大房子,真的住进了大房子,却发现自己成了房子的奴隶,不但要支付不菲的养房子费用,还用没完没了地搞卫生,这时反而会怀念起蜗居的幸福时光。生活就是由一个个的围城组成,每一次都被那城的外观所吸引,总想去城里看看,就如同旅游景点一般,“不来后悔,来了更后悔!”
围城是目标,因为它那绚丽的外表,我们为之奋斗;围城也是希望,为了进城,我们不断前行;围城是牢笼,只有进去了才能发现;围城或许是安乐窝,需要用心维护。不管围城是什么,只要我们努力了、尽心了,就算进去了再出来,也不枉此行了。
说到《围城》,看过的朋友第一反映,就会联想到封面的一句话:“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这句话之所以成为这本书的封面,是因为在它内涵的道理。而这句话,就是这本书的主意精所在。
“逃”和“冲”这两个字,就会不自觉地联想到生活……相信很多人最初都跟我一样,在看到前100页的时候,感觉看不懂,用了很多好像、好比、活像这样比喻的词和句子,看起来很累,没多大兴趣,不明白这本书怎么就值得很多人的推荐。
带着好奇,带着一些推荐人的读后感,即使有种被剧透的感觉,但我相信,每个人对文字所表达出来的情感是不一样的,自己对故事、情节、对话、语气等等所感觉出来是不一样的,所表达的方式也是不一样的。带着自我,就看到了大结局,结果发现后面的情节,后面的一些话,真的很应景、很精彩。初看时,只是停留在封面的表面,再看时,似乎懂得。初听不识曲中意,再听已是曲中人,于是,就有了接下来的介绍和读后感……
生活,就像围城,像方鸿渐那样,都是城中人。方鸿渐缺乏信念,随波逐流,工作也好,爱情也罢,都不如愿。他了解自己,却又无法直面自己。
方鸿渐一生中邂逅了四个女人:鲍**、苏文纨、唐晓芙、孙柔嘉。当读到方鸿渐和孙柔嘉仓促订婚时,我才明白:如果说鲍**是当初不顾一切任性冲动爱上的初恋;苏文纨就是暗恋自己却又不得的人;那么唐晓芙则是理想型,是内心真正所爱;孙柔嘉便是最后将将就就匆忙结成的伴侣。不禁唏嘘:人呐,历经太多,最终拜下阵来,不知道爱是什么了。曾经,他清楚地知道自己不爱苏文纨,不爱她的孤傲,不爱她的偏执,不爱她故耍心计,她的一切,都不爱。他爱唐晓芙的美丽,爱她的温婉、伶俐、真挚。而对于孙柔嘉,方鸿渐理所当然认为自己是爱她的,自己会为了她吃醋,对,因为爱她所以吃醋,一定是这样,他心想。出于爱,应该订婚,接下来理所当然要结婚,即使在婚后方鸿渐仍然想不明白失败婚姻的源头。
再看方鸿渐求职之路,留洋归来,再有点金银行老丈人的登报宣扬,“方博士”名声大噪。但不管从方鸿渐之前在一所学校的演讲的谈吐,还是在三闾大学的授课,都可以看出方鸿渐其实只是空有留学名头,并无真才实学,书中也并未清楚交代他留学到底所学什么,连文凭也是买的。在方鸿渐求职过程中有一个穿针引线作用的人便是辛楣,两人曾是敌对状态,后在苏文纨结婚后释怀,成为好友关系。方鸿渐的工作都是辛楣介绍的,就这样被无形牵引。介绍去三闾大学做副教授,他去;婚后介绍去新闻社做事,他去;他和孙柔嘉闹掰告诉他重庆可能为他谋得一职位,他去。他似乎毫无主见,也身如浮萍,哪里顺水,便漂向哪里。他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亦或是在经历世间种种变得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那就工作吧,钱总是要赚的,生活还得继续,没有钱哪里都行不通,他可能这样想。
书中,方鸿渐仿佛是社会中一个悲剧人物,婚姻和职业诸多不顺。附录中杨绛先生曾提到:方鸿渐取材于两个人,一个志大才疏、满腹牢骚;一个狂妄自大、自吹自唱。社会中这种性格的人不少,难道这样性格的人就注定失败吗我自认没任何能力却也满腹牢骚,在读完书时,我曾幻想自己就是书中的方鸿渐,想得发了神。我幻想自己以后的生活:职业上磕磕绊绊,勉强混得一口饭碗;经历情场后,最终按父母意愿介绍找个人勉强生活,为柴米油盐所奔波,为闲人所事所劳累。我很不快乐,却又依旧每天忙碌,只为生活。这些都不是我想要的,这些幻想看起来令人绝望又可怕。
可是,有些幻想生来就背负着成为现实的可能。我们得时刻警钟长鸣,时刻问自己: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生活不能因为是世界这个样子,就迫使自己也是这个样子,最终妥协。我想,这便是围城困不住的人吧。与君共勉。
钱钟书说:只有女人才看透女人。
没错。
《围城》里一共有四个主要的女人,鲍**,苏**,唐**,孙**,她们分别先后与男主人公“留学博士”方鸿渐进行过交往,而最终是长相家境都十分普通的孙**(孙柔嘉)完美胜出,抱得“美男”归。
孙**既没有鲍**妖艳动人,也没有苏**高贵典雅,比之方鸿渐的真爱——唐**的率真善良,她也显得并不那么可爱。初次见面,方鸿渐甚至“没有正眼瞧过她,她脸圆脸扁都没看清楚。”
杨绛先生曾这样评价这个角色:她受过高等教育,没有什么特长,可也不笨;不是美人,可也不丑;没什么兴趣,但却有自己的主张。
可以判断,孙**普通,完全是凭实力成功上位,活脱脱小说版的郑文迪。而网上有不少“钢铁直女”问,说不知道那些“绿茶婊们”怎么恋爱的,我们就借此全方位解析一下绿茶婊恋爱套路。
注意,我们解析这些套路目的是揭露,而不是说这样做是对的。
第一,适当保持距离,距离过近或过远都不好
恋爱中,女人常犯的一个问题就是需求感过强,会不自觉地提出超越现阶段关系的要求,这样容易让男人望而却步。
苏**不幸踩了雷区:
“苏**捡一块自己的手帕给方鸿渐道:‘你暂时用着,你的手帕交给我去洗。’方鸿渐慌得连说:‘没有这个道理!’苏**努嘴道:‘你真不爽气!这有什么大不了的?快给我。’鸿渐没法,拿了一团皱手帕出来,求饶似的说:‘我自己会洗呀!脏得很,你看了要嫌的。’苏**夺过来,摇头道:‘你这人怎么邋遢到这个地步。你就把这东西擦苹果么?’方鸿渐为这事整天惶恐不安,向苏**谢了又谢。”
苏**内心急切的过度关心,让方鸿渐毛骨悚然。他知道苏**的效劳不好随便领情,她每多付出一点,自己良心上就增一分向她求婚的责任。
显然,苏**一出场就输在了起跑线上。
而孙**呢,同样是对方鸿渐有好感,却没有急于求成,而是去展示自己的美好建立吸引,表现出小女生天真幼稚的一面,很显然方鸿渐很吃这一套:
“方鸿渐讲到飞鱼,孙**闻所未闻,问见过大鲸鱼没有。新梅觉得这问题无可猜疑的幼稚。鸿渐道:‘看见,多得是。有一次,我们坐的船险些嵌在鲸鱼的牙缝里。’灯光照着孙**惊奇的眼睛张得像吉沃吐画的O一样圆。……孙**道:‘方先生在哄我,赵叔叔,是不是?’新梅鼻子里做出鄙夷的声音。鸿渐道:‘鱼的牙齿缝里溜得进一条大海船,真有这事。你不信,我可以翻——’……”
不仅如此,孙**日常与方鸿渐的相处中,也是进退得宜,面对鸿渐与新梅的日常斗嘴,她“只是笑,像母亲旁观孩子捣乱,宽容的笑。”完全塑造出一个温柔的女性形象,以至于后来方鸿渐与新梅发生不快,鸿渐竟然觉得“孙**好像比新梅更能了解自己”。
第二,懂得有技巧地示弱
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男生更能俘获女生的好感与亲近,而女生适当展示脆弱面,会激起男生呵护的欲望。
孙**苦于被陆子潇追求不知道怎么应对,向方鸿渐求助“孙**感激道:‘我照方先生的话去做,不会错的。我真要谢谢你。我什么事都不懂,也没有一个人可以商量,只怕做错了事。我太不知道怎么做人,做人麻烦死了!方先生,你肯教教我么?’这太像无知可怜的弱小女孩儿了……孙**不但向他求计,并且对他言听计从,这使他够满意了。”
懂得示弱的女生会吸起男生的兴趣,是一种以柔克刚的智慧。切记,千万不要把自己变成傻白甜,那只存在于偶像剧里,现实生活中处处示弱,会显得你价值很低。 可以适当在自己擅长的领域里展示出自信,在不擅长的领域里表现出弱势。
第三,想试探男生的态度,可以直接后撤一下
在他们一行人赶往三闾大学的路途中过一险桥,方鸿渐怕得要命,孙**巧妙的照顾了方鸿渐的面子前提下,“护送”方鸿渐一起走过桥,“鸿渐只有敬佩,想女人要体贴起人来,真是无微不至,汗毛孔里都给她温存到”,孙**步步为营,编织了一个天真的温柔网让方鸿渐跳进去。
孙**在婚姻的最终促成上颇费心思,巧妙的采用了后撤策略,利用情敌——陆子潇的出现,去试探方鸿渐的态度。方鸿渐在偶然听别人谣传孙**的情人并非自己后竟“刺心难受”,至此,孙**的求夫之路大功告成。
孙**虽然普通,却努力争取不普通的自己,可以说,她是小说中一个较有心计的角色。讽刺的是,婚后的孙**,感情生活并不幸福。其实,她把自己局限在了婚姻的小圈子中,以为女人结婚就是圆满的结局,殊不知爱情本身,并不都是为了所谓的结果,恋爱的本身,是更高的生存议题——学会成长。
记得很小的时候读过一次钱钟书老先生的围城,但是当时年纪很小只是走马观花的过了一遍,连主角方鸿渐和方渐鸿都记不清了。这次利用两天时间算是一口气把这本书看了一遍,虽说不是看的多么仔细,但是也还算有些自己的感悟和见解。
关于主角方鸿渐,在我看来他是一个聪明人,但同样也是一个没有主见的人,他无论对于自己的感情、生活、职业等等都是犹豫不定的,这里我想另辟蹊径通过方鸿渐所经历的四个女人去解读一下这本书。
情欲放纵-鲍**
在白拉日隆子爵号上的鲍**应该是书中方鸿渐接触的第一个女人,当时主角是一个好高骛远的年轻人,书中形容道:“他是个无用之人,学不了土木工程,在大学里从社会学系转哲学系,最后 转入中国文学系毕业。”临近毕业仍旧一事无成,在家人询问是否博士学位,何日东归之时,他便痛骂博士头衔的无用,但是耐不住丈人出资,于是情急之下在一个爱尔兰人手上买了一个假文凭,也像钱钟书先生所说的“这一张文凭,仿佛有 亚当、夏娃下身那片树叶的功用,可以遮羞包丑;小小一方纸能把一个人的空疏 、寡陋、愚笨都掩盖起来。”
好了,我们回到这位鲍**的身上,这位鲍**她不愿妥协去做家里的免费佣人,为了出国找了一个比她年长12岁的人订婚,那么在鲍**眼中方鸿渐是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呢?她不屑跟三等舱的广东侍者打乡谈,甚觉无聊。她看方鸿渐是坐二等的,人还过得去,不失为旅行中消遣的伴侣。方鸿渐只是供她消遣无聊时光的一个伴侣,我相信在船上包括在船舱里的时光,鲍**心里有的只是躁动的情欲而不是爱情,在快达到香港之时,鲍**也立马疏远方鸿渐,没有半点留念之情。
那么对于方鸿渐鲍**在他眼中又是一个怎样的角色呢?正如我开头所说方鸿渐是个聪明人,他知道鲍**有未婚夫的前提下,接受了鲍**那句“嘿!你和我的未婚夫长得很像”那句搭讪,他有的也只是躁动不安的情欲罢了,用方鸿渐他家老头子的一句话也就是:“汝睹色起意!”在见到鲍**头也不回的投身到她的未婚夫,一个半秃顶、黑胖子的怀抱中后,他对于这个鲍**也没有了丝毫兴趣。
渴望爱情-苏文纨
书中最初提到这艘白拉日隆子爵号上大多数是 职业尚无着落的青年。但是偏偏我们这位博士学位,家世背景不浅的苏**也在船上,这位苏**为什么要赶着夏天回国呢?文中也没有具体交代到。那我们也不纠结了,这应该也是钱老刻意为之吧,不然也就没有后面的剧情了。
苏文纨**在文中算得上是眉清目秀,而且穿衣打扮极其讲究,虽算不上倾国佳人,但是也称得上一位美人吧,不然怎会让赵辛楣为她苦苦等候呢。苏**最开始对于自己的爱情是非常宝贵的,大有一种孤芳自赏的感觉。但在看到方鸿渐和鲍**卿卿我我后心里却又不是滋味。
在鲍**下船后,她对于方鸿渐那句“要奉陪你,就怕没福气呀。”又立马给以回应,并且在船上的时光如同一个小妻子一样照顾和陪伴着方鸿渐,这也让方鸿渐感到恐惧,书中最有名的一句话是什么?“ 婚姻是一座围城,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而方鸿渐是万万不想进到这座城里的,所以各种拒绝方**如妻子般的要求。
其实这里也是我一直想不通的一点,对于苏**而已,她的追求者少说也有曹元朗和赵辛楣两人,他们二人无论是家世背景还是学历能力都强于方鸿渐,但苏**却只认方鸿渐。这让我想到毛姆短篇小说中有一则故事,其中有个重婚犯对于“老”处女的评价则是:她们好多人从来没有领略过在黑暗中一个男人搂着她的腰同坐在一条长凳上是什么滋味。而方鸿渐对于苏文纨做到了这一点他给她带来了变化和兴奋,苏**被束之高阁,而方鸿渐悄悄的来到,给她干巴巴的生活投下来一丝关于爱情的阳光,这也是我能想到为什么苏**会死心塌地的爱着方鸿渐吧。
但是小说就是小说,方鸿渐给苏**带来了爱情的体验,但是方鸿渐不爱苏**,却不懂得如何去拒绝这份炙热的爱情,还真是“剪不断理还乱啊”,当苏**说出那句“Embrasse-moi!”时,方鸿渐仍旧不知道如何拒绝,最终也引来了苏**对他的死心和破口大骂吧
天真“另类”-唐晓芙
在全文的女性中唐晓芙一定是个“另类”的角色,她的另类体现在很多方面,书中讲到:“有许多都市女孩子已经是装模做样的早熟女人,算不得孩子 ;有许多女孩子只是浑沌痴顽的无性别孩子,还说不上女人。”而唐**是一个真正的女孩子,是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摩登文明社会里的罕物,不论是外貌描写还是语言等等,充分证明了钱钟书先生对于这个角色的喜爱。
我想钱钟书先生对于这个角色一定存在过纠结的心理,在唐晓芙知道方鸿渐种种不堪的往事时,她断然拒绝了方鸿渐,但是她的心中出现了不忍,她希望方鸿渐去解释,去狡辩,但是方鸿渐是一个怎样的人,前面也提到了,他是一个对于自己感情或是生活犹豫不决的人,他深爱着唐晓芙,但是他并没有去解释什么而是黯然的离开了。当唐晓芙去试着挽回时,也许那时的钱钟书先生也非常适宜的下定了决心,不让这位唐**进入到婚姻的围城当中去。
围城“女人”-孙柔嘉
全书最精彩的部分莫过于方鸿渐、赵辛楣等五人去三闾大学报道的那段旅程。也是在旅程的开始,方鸿渐认识了这个与他纠葛最久的孙柔嘉。
柔在字典中是柔和的意思,而嘉则是表示赞许,“柔嘉”大概表示赞许温柔之意,但是孙柔嘉这个人物在我心中并不是太好的形象,原因有二。
一、孙柔嘉是一个小女人,她将男人对女人的“温柔贤惠”做成了一种谋略,从他们刚见面开始书中对她的描写“孙**长圆脸,旧象牙色 的颧颊上微有雀斑,两眼分得太开,使她常常着惊异的表情;打扮甚为素净,怕 生得一句话也不敢讲,脸上滚滚不断的红晕。”这简单的描写就略带轻微的讽刺,可以说她很天真或是说装作很天真吧,但是她处在的家庭环境让她不能够一直天真下去,她的父亲只是一个报社的普通职员,再加上家里的重男轻女,让她也不得不多生出一些心机来。
赵辛楣不止一次说道孙柔嘉是一个很厉害、心很深的女人,围城里里有一段精彩的对话:“人家更要说闲话了。”孙**依然低了头低了声音。鸿渐不安,假装坦然道:“随他们去说,只要你不在乎,我是不怕的。”“不知道什么混蛋——我疑心就是陆子潇——写匿名信给爸爸,造——造你跟我的谣言,爸爸写信来问——”这段对话可以说成是孙柔嘉把“柔嘉”当成谋略的最好注解,方鸿渐终于自觉地走进了那个陷阱,直到作茧自缚,困在“围城”里进退两难。
二、孙柔嘉是男人友谊的杀手,在她的围城中是没有男人友谊这种说法的,她要求方鸿渐三从四德像她姑母调教她姑父那样,这时候方鸿渐迷惑了,他不可以因为婚姻不要友谊,不要事业。但方鸿渐的友谊和事业也恰恰犯了孙柔嘉的禁忌,她深受她姑母的影响,认为男的友谊都是假的,无非是花天酒地,而事业她靠着姑母的关系赚的要比方鸿渐多也更加让她理直气壮把持着家庭的主见。
孙柔嘉是一个活在“围城”中的女人,她的圈子很小,她碰到苏文纨会怯场,会用心机把握着方鸿渐,但是她也是围城中最丰富女性角色,不幸的是她却是最后一个。很多人都拿唐晓芙和她做比较,其实并不是公平的,因为唐晓芙是作者偏爱的角色,孙柔嘉却不是。从一开始唐晓芙就得天独厚的占有了大量的资源,孙柔嘉只能靠自己一点一点去争取,她们本身就不是站在同一起点上的,所以也就不存在放在同一终点上去比较,就像钱钟书的夫人杨绛女士所说:“即使方鸿渐和唐晓芙在一起了,那么结局一定是圆满的么?也不见得吧。”
公平的说,孙柔嘉是一个不让人喜欢的女人,但是她在婚后对方鸿渐很好,如果她是一个男人,那么她一定是一个好丈夫,可惜她是一个女人。孙柔嘉虽然让人讨厌但也可以理解她的心理,她在那个时代的彷徨与不安,她用心机将方鸿渐围了进来,时常害怕会失去她,看待孙柔嘉也许我们应该看看我们身边那些真实的女生,虽然她们不可爱,但是如果把什么责任都归到她们身上也未免过失了。
好了,简单的分析了一下这四个方鸿渐身边出现的四个女人,我再稍微做总结。
鲍**她是一个情欲放纵、耐不住片刻寂寞的女人,她聪明有心机,但是她也深知她是不会拥有爱情的也许她曾经憧憬过爱情,但是她靠着情色与尊严换取了出国的机会,她是永远不会变心的,因为她没有心,她是不会有机会进入到婚姻的“围城”中去,终其一生只能在城墙周围打转。
苏文纨她是我看不懂的一个女人,也许她和陆小曼一样,她是一个孤芳自赏的人,她从始至终爱的只有自己,不论是方鸿渐、赵辛楣还是曹元朗,她都没有爱过,她只是在乎一种久违的爱情的感觉,当这种感觉腻了,她又会再去寻找下一缕爱情阳光,她不会进入“围城”中去,因为进去“围城”那么她也会深陷其中无法自拔。
唐晓芙她是一个摩登文明社会的罕物,她是一个真正的女孩子,她天真、活泼,但也因为作者对她的偏爱,她不会进入到“围城”中的去,她与鲍**和苏文纨不同,唐晓芙也许在钱钟书先生的安排下根本就不会接触到“围城”这种概念。
孙柔嘉她是一个真实但是缺乏可爱的小女人,她的自卑与彷徨也使得她认为在“围城”中反而是安全的、自得的,这样一切的一切都可以按照她的预想去发展,她可以去争取自己想要的东西,可以不去见不想见的人,她只需要仔细的去经营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就可以了,不需要去考虑城外面的事情。
总的来看围城是一本好书,一本应该在不同年龄去阅读的书,每个年龄段都会有每个年龄段的感悟,而我看来钱钟书老先生也是那个时代的一个段子手,他也讥讽了许多社会现象,如说话夹杂着一些不着调的英语,如褚慎明靠着三四十封信自诩中国新哲学的创始人,这些即使放在今天社会也大有人在。
钱钟书先生作为一个已婚人士给出了一种“婚姻是一个围城”的说法,说来也是略显讽刺,围城在我看来并不是一本爱情小说,它的内容是多方面的,也正像我之前所说我只是另辟蹊径的以四个女人来粗浅的解读一下我眼中的围城,当下的我只是觉得书中的爱情与婚姻并没有错,错的只是那个时代那个社会罢,在那个时代许多人存在保守思想也有许多人存在一味崇洋媚外的思想,导致许许多多的事情在当时不能够被接受,所以才有了像孙柔嘉这样缺乏安全感的女人建立了一座又一座的围城,也许再过5年、10年,当我重新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又会有新的感悟与见解吧。
最初知道《围城》来自于他人对婚姻的援引,婚姻像一座围城,里面的人想出来,外面的人想进去。好奇这本书中对婚姻的真实描述,所以在三月底开始读这本书。在我看来,书中方鸿渐并没有对真正的爱情的理解,和女人的接触往往看出自己并非主动想去追求,多是迫于周遭环境,便一步一步随波逐流。
鲍**是他第一个真正意义上接触的女人,鸿渐被她的性感火辣身材吸引,船上日子风流快活。快到下船时候,鸿渐的无心反倒期望鲍**对他有所感情。谁知鲍**不过是逢场作戏,人鱼登陆立刻变成娇妻追寻自己的未婚夫。鸿渐也是,既然玩玩,何必生情嘛。第二个女人,苏文纨在回国船上对方鲍二人的私情全都看在眼里,见鸿渐示好鲍**,自视甚高的苏大**不免瞧不起看不惯,孤傲过头了,男人自然不来叨扰。于是放下身份,凑上与鸿渐为好,鸿渐还没反应过来,她却换装女主人,帮忙照看鸿渐,所以就有了回到上海,自信认为鸿渐喜欢她,要和她交往的念头。其实鸿渐对苏无感,只是迫于苏的面子,敷衍她的每次邀请和电话。鸿渐中意苏的表妹唐晓芙,两人暗送秋波,眉目传情,还算是用情算深,至少我读这段感觉两人情感焦灼是开启一段爱情的好开端,不幸的是这段脆弱的感情最终毁于鸿渐不能再拖的摆脱苏的狗血中。苏对唐晓芙和盘托出说方鸿渐种种不好,唐深信不疑,方鸿渐不去解释,反而接受现实,选择送还二人书信结束往来,最终这棵嫩绿的爱情萌芽死于彼此对对方主动挽留的妄想期待中。鸿渐作为男人这样维诺犹豫,这段感情的烟火迟早也会熄灭。此时,同为苏甩了的赵辛楣和方鸿渐同为天涯沦落人,互诉衷肠,方听从赵的建议决定同去内地从教。
同行路上,方的第四个女人出现,二人婚姻最终促成,流言蜚语同事玩笑反倒是成为月老。孙柔嘉不漂亮但心机深,方鸿渐无能又没主见,哪能看得到孙背后的心思,这是他那种无主的期待又开始泛滥,期待孙对自己有好感,虽然觉得自己对她没爱情,但还是放不下。于是在流言蜚语的重压之下,他再次屈服,决定娶孙柔嘉。这对情侣中,个人认为孙不爱鸿渐的,她只是想国内大学毕业的女学生嫁给留洋博士,对自己来说算是飞上枝头做凤凰了。于是,便顺水推舟嫁给方鸿渐。从订婚到结婚可以说都算是那个时代的闪婚了,临时组建的夫妻,在外人看来百般恩爱,在家中争吵不断。看到这里,真难以想象自己能耐心听完书中他们争吵的聒噪。婚后琐事不断,整天吵嘴的两人愈演愈烈。辞职的鸿渐本想决定回家蓄心待柔嘉好,柔嘉在家等鸿渐盼望他和姑姑和好在她厂子里给鸿渐找个工作。如果剧情按照预设发展,结局也许不坏,没料到鸿渐偷听到姑姑的坏话,之前的误会反而情绪转变一吵定输赢,最终,二人不欢而散,鸿渐一事无成。
读这本书时,一直有种压抑的感觉在心里释放不出。鸿渐与女人的纠缠不休多半源于自己的犹豫维诺和无望期待。对待感情,当断则断不给自己留麻烦,不喜欢就不要暧昧,不用真情就别期待实意。对爱的人别留遗憾,没有误会;对不爱的人别屈服,不搞暧昧。积弊太久 只会拖垮自己。另外,难道这本书真的讲的婚姻和爱情吗?方鸿渐、苏文纨、赵辛楣三个人各自的婚姻是真的婚姻吗?如果不是真的,为何高歌该书的婚姻观呢?
方鸿渐最后孙柔嘉在一起了。
方鸿渐是中国近代最著名的小说《围城》的主人公,作品着重写了他和几位女性的瓜葛,以及他从上海转至内地三闾大学任教的遭遇、人事矛盾。他的性格特征是:既善良又迂执,既正直又软弱,既不谙世事又玩世不恭。方鸿渐的思想性格,反映了当时一部分知识分子的精神面貌,他的遭遇,也正是当时一部分较正直的知识分子的遭遇和困厄。
《围城》是钱钟书所著的长篇小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风格独特的讽刺小说。被誉为“新儒林外史”。第一版于1947年由上海晨光出版公司出版。故事主要写抗战初期知识分子的群相。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