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看的民国穿越战争小说

好看的民国穿越战争小说,第1张

1908远东狂人穿越历史清末我看过 情节文笔都极好看

民国投机者穿越历史清末我看过 文笔好~情节紧致有条理

唯一战胜国穿越历史正在看~ 比起前两本儿差很多很多~ 过于YY了些~

书友,有喜欢的可以给我留邮箱O(∩_∩)O~

~~~~~~~~~~我爱电子书团队与你分享

作者:季风

1854年1月,在胡以晃(后被封为豫王)率领下,一支太平军攻陷庐州(今安徽合肥)。调任安徽巡抚不久的江忠源兵败后投水自杀。这位江忠源并不是一般角色,后世认为他才是湘军的鼻祖。如果他没有死于这一战,也许 历史 会改写。

此前安徽省会安庆已经被太平军拿下,安徽一时间进入政权真空的状态。清政府再次完全控制这个地区要等到十几年后了。

天王洪秀全,来自于《太平天国亲历记》

在这期间,安徽境内多股政治、军事相互交织,彼此之间各种纵横捭阖交织。其中有三只军事力量是以安徽人为主,他们之间的相爱相杀持续了十余年。不过这只是开端,未来的事情要复杂的多,充满了血泪。

先说最先崛起的三支军事力量。有意思的是,这三智力量正好对应的是安徽省内文化、经济差异较大的几个地区。熟悉中国地理的都知道, 由于淮河和长江流经的原因,安徽被分为三个不同部分:淮北、江淮之间、江南……

安徽地图

淮北不是那个以煤炭工业起步的淮北市,而是淮河以北地区,包括现在的淮北、宿州、亳州、阜阳等市县。在安徽内的部分更多被称为皖北。从地理和人文上看,这一地区可以归入北方的范畴,通行北方话,面食为主。又因为长期处于政权、行政区的交界处,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处于三不管的状态。故而民风彪悍, 历史 上打响秦末农民起义第一枪的大泽乡起义,拉开元朝覆亡颍州红巾军起义都是发生在这一地区。

清初,皖北民间有一种被称为“捻子”的秘密组织,一般认为早期的“捻子”和白莲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太平天国运动中,这一地区的清朝政治力量受到重创,捻子由地下走上台前 。1855年秋,周边数省的捻首在皖北雉河集会盟,推举张乐行为盟主,号"大汉",捻军正式走入 历史 舞台。

后世画作中的张乐行

江淮之间则兴起了两支军事力量。 其中一支由庐州也就是现在的合肥周边的团练武装发展而来的淮军。后来淮军著名将领张树声、刘铭传、潘鼎新、吴长庆都是以团练起家。

由于和太平军有过几次交手,且战绩不俗,这些团练最终被出身曾国藩门下,同时也是合肥人的李鸿章看中,收编发展成了淮军。而且这支军队的 历史 影响也是最深远,近代许多重大 历史 事件,如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等都有淮军的身影。

李鸿章

另外一支有影响力的武装则是凤台书生苗沛霖组建的,这位仁兄也颇为传奇,称之为野心家也不为过。面对太平天国运动带来政治洗牌,他提出“筑寨、积粟、治兵”的六字方针,积蓄力量等待时机。

1856年,皖北捻军大举南下,凤台周边的地主及团练武装遭受重创。唯有苗沛霖靠着对捻军的了解,凭借圩寨战术挫败了捻军的进攻,逐步控制了当地的政权,最后发展为拥有十余万军队的强大势力。不过这位人品不怎么样,为了利益在清廷和太平军之间反复横跳。

太平军

由此,近代安徽军人的互撕开始。首先出手的是苗沛霖,靠着对抗捻军的战绩,他被清廷负责皖北军务的胜保招抚。胜保被调走,他又一度投入僧格林沁旗下。为了向僧格林沁证明自己,他亲自着率所部向涡河以北之捻军疯狂进攻。 前期捻军的失败,大首领张乐行被捕杀与他有着密切的关系。此前他还投靠过天平天国,英王陈玉成就是被骗入寿州擒获并交给胜保的。

不过他最终还是被清廷剿灭,因为他割据一方的尝试触了清政府各方政治势力的逆鳞。他的苗练也是安徽省内三支军队中最早全军覆灭的。

苗练覆灭之后,就是捻军最辉煌的时刻。 历史 上捻军与太平军有着密切联系,双方有过多次合作。包括张乐行在内的捻军首领都曾接受过太平天国的封号。如张乐行封沃王、任柱封为鲁王……

前期捻军失败后,张乐行的侄子张宗禹联合太平军余部遵王赖文光等重组捻军,放弃了曾经采用的圩寨战术,强化机动战术能力。靠着这种战术,新捻军在高楼寨之战击毙了老对手僧格林沁。 满蒙八旗中最后一位能战的统帅被自己最为擅长的战术拖垮、拖死,八旗最后的希望就此覆灭。

凭借“结硬寨,打呆仗”一路推平太平天国的湘军曾国藩,这次一点办法都没有。最终还是同为安徽老乡的李鸿章给了捻军最致命的一击。

曾国藩

不过这不是结束,而只是开始。淮军因为在镇压太平天国和捻军的“功绩”成为之后数十年中,清朝事实上的主力军队。甲午战争后,湘淮军的体制被证明已经不适合战争形式。北洋新军等新式武装开始组建,不过这支军队中依然有不少安徽籍的军人。

北洋三杰之一、后来的皖系军阀首领段祺瑞,就是安徽合肥人,他的麾下也有不少的安徽老乡。比如后来一度收复外蒙的徐树铮就是安徽萧县人。

段祺瑞

除了皖系,其他军阀中也不乏安徽人的存在。比 如被徐树铮诱杀的陆建章,就是直系军阀的得力干将。而陆建章的外甥女婿,后来大名鼎鼎的基督将军冯玉祥也是安徽人,祖籍安徽巢县。

但这不妨碍他们在战场的厮杀,也不妨碍他们之间的相互暗算。

冯玉祥

不过把这种对抗顶峰的是1927年以后的国共对峙。国共两党曾经为共同的目标而战斗,为中国的未来而共同战斗过。在黄埔校园中,在北伐的战场上,来自两党的军人亲密无间,共用战壕,分享战利品。

但因为某些人的贪婪,北伐战争最终走向失败。来自安徽的军人再次走向对抗。有意思的是,这次的对抗再次呈现地域性的特色。皖西山区作为大别山的一部分,后来成为鄂豫皖苏区的一部分。大名鼎鼎的红四方面军就来自鄂豫皖,皖西地区参加红军的安徽儿女不在少数。

洪学智

金寨成为后来著名的百将县之一 。其中最出名的就是在朝鲜战场上,打造出钢铁后勤线的洪学智上将。除了他之外,还有黄埔一期生许继慎,红四方面军缔造者之一。

而国民党那边,被誉为蒋介石五虎上将之一的卫立煌是安徽合肥人。后来在缅甸殉国的戴安澜是安徽无为人。后来威震印缅战场的孙立人也是合肥人,不过他没参与过国共十年内战,他清华大学建筑系毕业后选择了留学美国,后来转入弗吉尼亚军校学习。

国军上将卫立煌

抗战前,不同阵营的安徽军人相互伤害非常严重。比如卫立煌,他是进攻鄂豫皖苏区最凶狠的国军将领。

抗战时期,他们放下恩怨,共同面对穷凶极恶的侵略者。到了解放战争时期,他们再次在战场上遭遇。率领新一军在东北一路冲杀的孙立人,他对面就是洪学智等安徽老乡。前民提到的卫立煌则成为最后一任东北“剿总”司令。

直到新中国成立后,安徽军人再也不会在战场上相遇了。

好看的民国电视剧有《水墨人生》、《烽火佳人》、《情定三生》、《双镜》、《京华烟云》。

1、《水墨人生》

《水墨人生》是由麦田执导,吕小雨、冯荔军领衔主演的国风言情剧。该剧讲述了江南第一茶商独子程景墨与采茶女阮秋水之间的唯美虐恋故事。

2、《烽火佳人》

《烽火佳人》由袁英明执导,舒畅、陈键锋、乔振宇、李智楠、吴谨言等联合主演。该剧改编自瞬间倾城的小说《烟火阑珊》,主要讲述了一个清末的格格在经历家族落魄后,在坎坷的环境中逐渐成长为一个商场女强人的故事。

3、《情定三生》

该剧讲述了督军沈虎失散多年的女儿沈凌雪与结拜姐妹吴翠翠一起到金城寻父,沈凌雪坠马失忆被医馆掌柜顾致远收留改名顾知夏,翠翠被沈虎误认为沈凌雪,两人身份互换,并与迟瑞、向天二人发生虐心感情纠葛的故事。

4、《双镜》

该剧讲述了上海滩知名女作家与伪装成照相馆馆主的女杀手邂逅相逢拯救各自人生的故事。

5、《京华烟云》

《新京华烟云》的背景设定为民国时期,主要讲述了北平曾、姚、牛三大家族从1901年义和团运动到抗日战争30多年间的悲欢离合和恩怨情仇,展现了现代中国社会风云变幻的历史风貌。

民国初期军阀混战延续到1928年形式上结束,1928年12月29日张学良在东北通电东北易帜,宣布效忠南京中央政府,全国完成形式上的统一。

1928年讨伐奉系军阀张作霖的第二次北伐正式开始,蒋介石、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分别统率的四个集团军一致行动,讨伐奉系军阀张作霖。

1928年6月4日,张作霖退出山海关外,张的专列在到达沈阳附近的皇姑屯,被日本关东军埋下的炸药炸毁,张作霖身负重伤,稍后死亡。

扩展资料:

二次北伐战争胜利结束之际,从编遣会议开始各派军事势力之间的矛盾冲突便全面爆发,演变成一系列的武装冲突和连年混战。

其中规模和影响最大的是1930年的中原大战。在这场大战中,站在反蒋一方的不仅有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更有党内元老汪精卫和西山会议派。

而当蒋介石在前方作战时,为他主持南京中央政权的则是立法院长胡汉民和行政院长谭延闿。中原大战胜利后,历来只看重军事力量的蒋介石以为国内再没有任何足以同他抗衡的力量了。

与此同时,蒋介石的独断专行,没想到再次引发国民党内更大的分裂,出现了宁粤对峙,并迫使蒋介石第二次下野。

参考资料:

-二次北伐

以下是一些关于穿越到民国时期奋勇抗战的无CP小说,供您参考:

1 《抗战往事》:作者司马路,讲述了一个现代年轻人穿越到民国时期,投身抗日战争的故事。小说以历史事件为背景,注重人物形象的刻画,展现了抗战时期的风貌和社会氛围。

2 《铁血抗日》:作者北方孤独,讲述了一个年轻人穿越到民国时期,加入抗日队伍的故事。小说注重战争场面的描写,展现了抗日战争的残酷和壮烈,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文化背景。

3 《抗战风暴》:作者沧海一笑,讲述了一个现代军人穿越到民国时期,参加抗日斗争的故事。小说以历史事件为线索,描绘了抗日战争的全貌,同时也描写了战争对个人和社会的深刻影响。

4 《重生之抗日先锋》:作者寂寞一刀,讲述了一个现代青年穿越到民国时期,投身抗日事业的故事。小说以历史事件为背景,注重人物形象的刻画和情节的推进,描写了抗日先锋的英勇事迹和思想情感。

这些小说都以抗日战争为主题,展现了抗战时期的风貌和社会氛围,同时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坚强和不屈精神。它们没有风花雪月和儿女情长的情节,只有对历史和民族的责任和担当。如果您喜欢这种类型的小说,可以尝试阅读。

民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较为动荡的时期,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纪实文学作品。以下是几本介绍民国军阀混战至抗战爆发这一时期的著名纪实文学:

1 贾平凹《废都》:围绕着 1920 年代的北京市政府迁都南京这一历史事件,在小说中刻画了一幅混乱、动荡的民国社会图景。

2 鲁迅《阿Q正传》:通过对一个普通人物——阿Q的塑造,揭示了当时中国社会的种种弊病和不幸命运。

3 巴金《家》:展现了旧中国左派知识分子在激进思想和现实生活之间的挣扎和矛盾。

4 老舍《茶馆》:以清末民初时期京城的一家茶馆为背景,展现了民间百态和社会风貌。

5 杨绛《我们仨》:虽然不是专门介绍历史事件的纪实文学,但通过对作者家庭故事的回忆和叙述,展示了民国至抗战时期的历史背景和社会变迁。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纪实文学作品可能有一定的主观性和局限性,读者应加以辨析,多方面了解历史真相。

历史 教科书中的“军阀混战”一词,是我们对大小军阀形成的最初印象,似乎战火冲天、生灵涂炭,成为那时候中华大地上的一个个“ 历史 地标”。但其实在民国初年,军阀之间的混战,无论是直皖战争还是直奉战争,大部分情况下战场氛围并不“激烈”,反而出现双方互相“表演”的文战现象,可谓中国战争史上的奇观。

1916年袁世凯于北京逝世,北洋各派系顿时陷入群龙无首的局面,以段祺瑞为领袖的皖系军阀、以冯国璋为首的直系军阀、虎踞东北养精蓄锐的奉系军阀,成为中国最高权力的角逐者,激烈的派系斗争随之而起。若从1912年算起,刚取得和平局面才4年的中国,再度陷入分裂的局面,时人甚至将这一时期比作古代的“五代十国”,各个军阀依靠武力在地方实行土霸王一样的残暴统治。

在裂土分民的分裂割据中,各军阀定会为争夺土地、利益或为统一全国而发动战争,如1920年的直皖战争、1922年的直奉战争、1924年的第二次直奉战争,及直系为统一中国而多次发动的对南方战争,成为这一时间段中国 社会 的主旋律。

若以正常逻辑思考,此时的中国军队大多已经配备了西方先进武器,频繁的战争必然会导致士兵的大量伤亡,并带来严重的 社会 危机。但在事实层面上,战争中的死伤情况,却远比想象中要小的多,甚至说在一些小规模战争中,伤亡竟然微乎其微。这种情况是反逻辑的,但也反映出北洋军阀混战的真实面貌,以及这种现象背后的深层原因。

在北洋诸多派系的战争当中,以1924年发生的第二次直奉战争规模最大、投入士兵数量最多、动用武器规模与先进程度最大,因此通过对第二次直奉战争的分析,可以看出当时战争的不寻常之处。

据各种数据统计,当时直奉两军投入总兵力达42万人左右,这等规模即使放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也算得上大战役了,但就是在这样一场第一次动用战机作战,坦克大炮应有尽有的“现代战争”中,双方死伤人数仅为4万多人(其中还包括出于宣传而做出的虚假数字),而具体到战死士兵数量,则为15万人左右。

每一个个体的生命都是值得尊重的,这是毫无疑问的,但在战争当中,击败敌人的最重要指标,就是有效击杀对方有生力量,从而获得绝对性的胜利。

在规模如此宏大的战争中,仅出现11%左右的伤亡率战争即宣告结束,在战争年代这是不可想象的,要知道在被称作“人肉搅拌机”的法德凡尔登战役当中,双方投入100多个师,合计200多万士兵,最终死伤数量达75万人,伤亡比例近40%。

经过比较之后,就很容易发现;决定民初军阀混战胜负的,不在于真正的战场,而有着另外的方式。

事实上,像直奉战争这样如同表演一般的战争在当时就被人察觉,杨荫恒清楚地发现,各派之间的战争多为攻城略地之战,追求的是通过战争而获得的声誉、威望,而不是对敌人的有效杀伤,进而占据所谓的“正统”。

这样带来的结果不是成者为王败者死,而是 成者为王,败者日后也有可能为王 。就像直系或奉系在取得胜利之后,能够顺利进驻北京,成为中央政府的掌控者,但战败者却依旧保有一定的军队、金钱与威望,很快便能够东山再起。

其实在北洋各系当中,向来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且不说段祺瑞、冯国璋等人都是很亲密的战友,就拿基层士兵来说,各系之间的士兵之间也存在着大量的同乡、同窗甚至是邻居关系,在这样的局面之下,战争很难达到你死我活的惨烈状况。在1920年的直皖战争当中,甚至出现了皖军当中的直军旧部一抵达战场,便立刻宣布中立的滑稽现象。而他们所掌握的先进火器,也因士兵知识水平低下,而在战场上形同虚设,甚至出现了不少误伤友军的情况。

在这样的情况下,“电报战”就成了各方都十分青睐的作战形式。通过电报战,各方之间不但可以减少不必要的伤亡,从而有效地保存力量,还可以通过“电报战”打造爱惜和平,要文斗不要武斗的“儒将”人设。

和平、统一无疑是当时中国人最盼望的事情,也是最大的“政治正确”,各方势力都很清楚这一点,一旦掌握了战争当中的正义性,将自己塑造成通过战争以谋求真正和平与统一的爱国将领,才能真正地将对方置于死地,这远比在战场上有效杀伤对方有效的多。

因此,在每次战争开战之前,各方军人都要发动相当长一段时间的电报战,以电报为战场,以文字为炮弹,企图实现对敌人的“诛心式”打击。在第一次直皖战争当中,真正的战争不过数日便草草收场,而双方在开战之前的电报战却进行了数月之久,第一次直奉战争时间再长,也不过50天左右,与持续达一年半之久的电报互怼相比,可谓是小巫见大巫,而北洋势力之间的电报中也算是开现代战争史之先河。

北洋时期的战争虽接连发生,但大部分却未达到真正的战争效果,失败方没有伤筋动骨,因此很快便能卷土重来,这也是北洋时期战争频发的关键原因。这种表演式战争,其实反映出北洋各派系之间存在着相当程度的联系,士兵们在战场上根本无法对对面熟悉的敌军动真格的,加上他们知识水平有限,无法操作西式武器,使得看似先进的北洋战争如同过家家一般滑稽。所以在战场之外,真正反映战争成败的反而是开战之前的“电报战”,杀人不过头点地,通过发动舆论就能达到“诛心”的效果,塑造自己崇尚和平的形象。

彭涛、杨天宏:《“另类战争”:北洋时期的直皖军阀的武力统一》,《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18年第3期。

杨国强:《民初政治的挫窒和中国人的反思——约法、议会、政党的因名而起与以实而败》,《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18年第1期。

(作者:浩然文史·小太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817854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11
下一篇2023-09-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