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个联绵词都是双声词。
古人标注声母用“切”,即取一个字的声母与另一个字的韵母和声调合成被标注字的读音。
先说“萧瑟”。
萧:《唐韵》蘇雕切,苏的声母、雕的韵母和声调。如果按现代汉语拼音,约为“siāo”,声母为“s”。瑟:《唐韵》所栉切,声母也是“s”。现代的山东、苏北方言仍然这么读。
再说“邂逅”。
邂:《唐韵》胡懈切,胡的声母“h”+懈的韵母声调“ài”,读如“亥”。逅:《唐韵》胡遘切,声母也是“h”。现代长江流域及其以南方言大多这么读。
叠音词、双声词和叠韵词
汉语的双音节词一般是由单音节词发展而来的,
因此我们对一个双音节词的含义,可以从构成这个双音
节词的每个词素本身的含义去理解。但汉语中有三种
特殊的双音节词,必须从整体上来理解它的含义,不能
把它们分割开来看它的含义。
1、叠音词:如“津津、洋洋、纷纷、潺潺、往往”
等。
上面这些叠音词并不是由“津、洋、纷、潺、往”
等重叠形成的,也不能从这几个字的含义去理解上述叠
音词的含义,只能从整体上去理解。它们与“高”的重
叠形式“高高”,“慢”的重叠形式“慢慢”,“轻”的
重叠形式“轻轻”等的构成形式是不同的。
2、双声词:如:“淋漓、匍匐、踌躇、犹豫、流利、
慷慨、吩咐、崎岖”等。
上述双音节词的两个字的声母相同,叫双声词,
它们也都不能拆开来理解和使用,“淋”和“漓”各自
都不包含有“淋漓”的意思;谁也没法解释什么是“
踌”,什么是“躇”。
3、叠韵词:如:“崔嵬、峥蝾、徘徊、荡漾、汹涌、
咆哮、彷徨、憧憬”等。
上述双音节词的两个字韵母一样,叫叠韵词。叠
韵词和双声词一样,也都不能拆开来理解其含义,因为
它们也都不是按意义的关系而结合起来,而是按叠韵关
系而结合的。
汉语中这三种特殊形式的双音节词,在语言表达
上,往往使作品具有音乐美,听起来很悦耳,从而产生
更加良好的表达效果,尤其是诗歌中更是常常使用。
以上三种双音节词都不是凭意义关系把两个字组
合起来,所以不能分开来理解,自然也不能分开来使用。
像下面句子中双音词和叠韵词的用法就是错误的:“他
一个人在街头徘来徊去”,“我们憧(憬)着美好的未
来”,“他心里又犹又豫”。因此我们必须正确地使用
叠音词、双声词和叠韵词。
叠 韵 词: 如:“ 崔嵬、 徘徊、 荡漾、 汹涌、 咆哮、 彷徨、憧憬、缭绕、泛滥、烂漫、傀儡、辗转、腼腆 、沙发、从容、葱茏、葫芦、糊涂、匍匐、灿烂、蜿蜒、苍茫、朦胧、苍莽、邋遢、啰嗦、怂恿、螳螂、桫椤、倥侗、蜻蜓、轰隆、当啷、惝恍、魍魉、缥缈” 等。
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最早的诗歌总集
分部
「六艺略」(七略分法)或「经部」(四部分法),被看作儒家的经典。
在中国图书分类中,纯文学作品应列入「诗赋略」(七略分法)或「集部」(四部分法)
六分法
刘歆《七略》、班固《汉书•艺文志》
六艺略:六经加小学(包括论语、孝经、尔雅)
诸子略:先秦诸子(包括孟子及小说)
诗赋略:文学作品
数术略:天文、历谱、五行、蓍龟、襍占、形法
方技略:医经、经方、房中、神仙
兵书略:《孙子兵法》等
四分法
魏徵《隋书•经籍志》、四库全书
经部:六经加小学(包括论孟尔孝、说文解字)
史部:原来六艺略中的〈春秋类)独立出来
子部:诸子、数术、方技、兵书加佛道
集部:即诗赋略
名称
先秦古书中,仅称之为「诗」或「诗三百」,由於孔子曾校定过诗经的旋律及内容,又以之教导学生,所以成了儒家的经典之一,
汉人将诗经列於学官,多以「鲁诗」「毛诗」来称呼,
宋元之后,「诗经」这一名称才确定下来,沿用至今。
篇数
诗经有三百零五篇,若再加上六篇有题有序而无辞的「六笙诗」(乐谱。《小雅•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就是三百十一篇,称「诗三百」只是统合言之。
六诗
汉人说诗的一种归纳,指风、雅、颂,赋、比、兴
风
音乐形式:地方民谣
应用场合:民间讽诵
分类:十五国风:周南11、召南14、邶19、鄘10、卫10、王10、郑21、齐11、魏7、唐12、秦10、琛10、桧4、曹4、豳7
作者:民间
篇数:160
雅
音乐形式:中原正音
应用场合:朝廷朝会与宴会
分类:大、小雅
作者:民间士人与贵族
篇数:小雅74、大雅31
颂
音乐形式:宗教舞曲
应用场合:宗庙祭祀
分类:三颂:周、鲁(周公后)、商(宋)
作者:贵族
篇数:周颂31、鲁颂4、商颂5
赋:直陈
关睢: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
蒹葭:溯洄从之 道阻且长
蓼莪:父兮生我 母兮鞠我 拊我畜我 长我育我 顾我复我 出入腹我
比:譬喻
相鼠:相鼠有皮,人而无仪
蓼莪:瓶(瓶)之罄矣 维罍之耻
兴:触发
关睢:关关雎鸠 在河之洲
蒹葭:蒹葭苍苍 白露为霜
蓼莪:蓼蓼者莪 匪莪伊蒿
成书
一、 「采诗」来自民间者:人民劳动之余自然的歌咏;又有那沉沦下僚的「士」,以诗言志抒怀。周王朝设有「采诗」的制度,采集民间歌诗以观民风,作为施政的参考。
二、「献诗」来自贵族者:先是来自祭祀的统治的需要,由士大夫献诗,以为朝廷聚会或宗庙祭祀所用。
这两大来源所得到的诗汇集到中央,由大师正定其音乐,以雅言改定,再颁布至各王国,其中鲁国所保存的诗乐资料最为完备。
左传记载吴国贤大夫季札曾游历各国,到鲁国时,特别请求观乐,再与鲁国乐师讨论诗乐与政治的关系,十五国风及雅颂的先后次序已经和今本诗经几乎全同,可见此时「诗三百」已编集完成。
由此可知诗经所跨的时代,大概由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五六百年的作品,最古的诗,距今已三千年。
应用
诗本是人民的天籁及贵族的歌咏,集结成书后,成了古时贵族养成教育中的一环,到了孔子开创平民教育,也以之来教导门人成为君子。
孔子:「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启发鼓舞) ,可以观(考察现实) ,可以群(感化提高) ,可以怨(批评讽刺)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於鸟、兽、草、木之名。」
谈吐
孔子曾教导儿子伯鱼:「不学诗,无以言。」「女为《周南、召南》矣乎?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墙面而立也与?」 (寸步难行)
政治应用
「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於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
内政:涵养性情,移风易俗
礼记经解篇孔子说:「温柔敦厚,《诗》教也」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言偃,吴人,字子游。少孔子四十五岁。子游既已受业,为武城宰。孔子过,闻弦歌之声。孔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曰:“昔者偃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孔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孔子以为子游习于文学。
外交:言辞应对
《襄公二十七年左传》记载「叔孙与庆封食,不敬,为赋《相鼠》,亦不知也。」
《昭公十二年左传》记载「宋华定来聘,通嗣君也,享之,为赋《蓼萧》,弗知,又不答。」华定不懂《小雅•蓼萧》赞美宾客的诗意,又无能作答,昭子竟然以此断定宋国「必亡」
说解
左传:断章取义
论语:道德深化
汉立於学官:政治附会
南宋朱熹《诗集传》:废《诗序》解诗
现代:还原之,特重「风」之情诗面目
史记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卜商字子夏。少孔子四十四岁。子夏问:“‘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孔子曰:“商始可与言《诗》已矣。”
论语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治骨角),如琢如磨(治玉石)』,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精益求精)
汉代四家诗
鲁诗
齐诗
韩诗
毛诗
鲁诗
鲁人申培
今文经
列於学官
今佚
齐诗
齐人辕固
今文经
列於学官
今佚
韩诗
燕人韩婴
今文经
列於学官
今存《韩诗外传》,专以故事解经
毛诗
赵人毛亨、毛苌(大毛公、小毛公)
古文经
不列於学官
郑玄据之作笺,通行於世,为今十三经注疏所本
阜阳汉简诗经
阜阳汉简为西汉初期简册。1977年在安徽阜阳县双古堆1号汉墓中发掘出土。墓主夏侯灶,为西汉第二代汝阴侯,是西汉开国功臣夏侯婴之子,卒于文帝十五年(前165年)。因此,阜阳汉简为汉初遗物从1980年9月开始,由国家文物局古文献研究室和阜阳地区博物馆联合组成了阜阳汉简整理组,对这批汉简进行整理,发现包括竹简,木简,木牍3类简文计有11种古籍。其中有《诗经》,内容与毛诗有异。
诗经内容
颂歌
史诗
社会诗
情诗
其他
颂歌
周颂被公认为诗经最早的作品
祭祀祖先的颂歌,以祈求祖先降福
开启了后世的郊庙祀歌,文字古奥,虽文学性不高,但毕竟是封建时代国家大典所必需
根据清朝阮元的意见,「颂字即容字也……惟三颂各有舞容,故称为颂」,指的是舞蹈的节奏,是诗乐舞合一的,由於必须穿插舞步,而且典礼庄严肃穆,所以多不分章、不复沓,甚至不押韵。
《周颂•清庙、昊天佑成命、时迈、噫嘻、武、酌、桓、般》
史诗
《大雅•生民》以下,记述了后稷以下周朝的民族英雄,篇幅较长,记叙的成分增多,杂揉了神话传说,写下了周朝的开国史诗,可谓叙事诗之始。
《生民》记后稷、《公刘》记公刘、《绵》记古公亶父、《皇矣》记文王、《大明》记武王,合而观之,就是周初的开国史料,司马迁《史记•周本纪》多采用之。
史诗
后来屈原赋离骚,也是先由自道生平写起;蔡琰的悲愤诗、东汉末民歌《孔雀东南飞》、杜甫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北征、白居易的长恨歌、吴梅村的圆圆曲……都属於这种叙事史诗的传统。
例如生民
社会诗
西周后期,自厉王被逐至平王东迁,政治动摇,民生痛苦,忧於国事的士人及苦於徭役的百姓开始了「忧生之嗟」,反映现实的社会诗於焉兴起,
在国风及小雅中多所反映,由温柔敦厚的自怨自嗟到直斥施政之非者皆有之。
「我心忧伤」、「心之忧矣」、「忧心□□」、「忧心如□」「王事靡盬」成了诗经的习惯用语。
忧患者,集中在政治败坏,亲人离散,及征人思妇的愁思。
社会诗—政治败坏
《大雅•板》以老成人的口气,写出当时在上位者不恤民生疾苦,又不听劝告的骄恣
《小雅•北山》末章,用一连串的对比,写出当时政治责任分担不均。
《邶风•北门》则是一位疲於公事而贫贱的下级官吏自白
《小雅•大东》末三章,以天上的星宿为喻,写出当时贵族尸位素餐,只知搜括民脂民膏的丑态,文意还算温柔敦厚
到了《魏风•伐檀》,就用比较严厉的口吻来直斥其非
硕鼠诗,更把这些败类们比喻为大老鼠,想要自己去寻找一片乐土
社会诗—亲人离散
政治败坏如此,人民徭役负担繁重,直接的影响是无法奉养父母,《唐风•鸨羽》及《小雅•蓼莪》,都是如此的哀号
征人行役在外,辛苦莫名,《魏风•陟岵》写出征人登高望远,在幻想中,父母兄长一再叮咛自己要撑下去,留得一条命在
社会诗—征人思妇
战争频仍,徭役繁兴,直接的影响是婚姻生活的不安定,《击鼓、采薇、东山》,由征人的角度写其思念家室;《卷耳、君子于役》,则由思妇的口吻写她思念征人的痛苦,杕杜则综合二者
诗经社会诗的影响
一、「忧生之嗟」的传承:最明显的是汉乐府诗。同样采自民间,而汉乐府与诗经的最大不同是大量保存现实主义的「忧生之嗟」,仅存少许情诗,这也许是汉代以经学说解诗经的必然结果。唐诗的现实主义作品则带了奋进的精神,如李白的古风、杜甫的三吏三别、元白的新乐府。
二、「风雅」成了后世文学的最高标准:准备进行文学改革者,莫不举起「风雅」的大旗,所要恢复的,正是这现实主义的光彩。
情诗
诗经中最精采可诵者,无非国风,而国风中最能体现民歌精神的,则是大量的情诗,受到最多扭曲者,也是情诗。
情动於中而形於言,情诗是纯文学最重要的起源,诗经的情诗所呈现的风貌极其精采多姿。
酸的情诗
受限於人者、相思绵长者、求之不得者,莫不有此酸涩滋味
如将仲子、采葛、关雎、月出、蒹葭。
甜的情诗
热恋的适意、新婚的惊喜,都泛著甜滋滋的喜悦
如野有蔓草、静女、桃夭、绸缪
苦的情诗
失恋、弃妇、悼亡的倾诉,都是无可名说的苦楚
如狡童、邶风柏舟、氓、葛生
辣的情诗
前述三类情诗,都符合温柔敦厚的诗旨,只有最后这一类辣的情诗,情感喷薄而出
或向父母宣示,如鄘风柏舟
或向情人恐吓,如褰裳、江有汜
可见得诗人情感的炽烈,后世大概唯有汉乐府上邪、有所思堪可比拟。
诗经情诗的影响
情诗的传统,在后世,只有南北朝乐府有所继承,南朝乐府偏於酸甜苦;北朝乐府比较辣。
至於诗人之言情,除了悼亡之外,大多只能包裹在重重的象徵之中。
相较之下,诗经中的情诗,其价值不可言喻。
其他
除了上述四种类型的诗作外,诗经中还有农事、狩猎、宴饮、朋友聚会、道德训示等内容,可说是周人生活及思想的纪录,但这些内容在后世比较少成为诗作题材,而是进入另一中国文学的大宗—散文—中表现。
总观诗经,仍可称得上是周代自然生态及社会生活的全纪录。
诗经形式
章法:叠咏复沓
句法:四言为主
用韵:句句用韵、偶数句用韵首句不韵、偶数句用韵首句入韵
诗经艺术手法:赋比兴
硕人的描写美人,首章用赋,次章用比;淇奥写君子兼用赋比兴,其中比喻部分用的是「连比」,也就是「博喻」的手法,诗经常见 ;氓以赋的手法写一位弃妇的命运,而中间仍用比兴道出女子勿沉溺於短暂爱情欢娱;采薇之并用比兴,开了后世诗文情景交融之法
诗经艺术手法:联绵词
就章法的联绵而言,叠咏复沓已见前述,而词语的联绵,则表现在叠字、双声、叠韵之词。
文心雕龙物色篇
是以诗人感物,联类不穷。流连万象之际,沈吟视听之区;写气图貌,既随物以宛转;属采附声,亦与心而徘徊。故灼灼状桃花之鲜,依依尽杨柳之貌,杲杲为出日之容,瀌瀌拟雨雪之状,喈喈逐黄鸟之声,喓喓学草虫之韵。皎日嘒星,一言穷理;参差沃若,两字穷形。并以少总多,情貌无遗矣。
诗经的思维与用语
影响后世深且远者
1「忧生之嗟」,塑造了中国人意识及情感的基调
「忧生之嗟」,是诗经主要内容之一,而劳动的、狩猎的、恋情的欢愉题材亦屡见不鲜,但及於后世,文学中只继承了这「忧」的一面,成了中国人情感的基调
1「忧生之嗟」,塑造了中国人意识及情感的基调
汉乐府、汉古诗几乎完全是忧苦之作
司马迁曰:「人穷则呼天」
唐代的韩愈归纳之为「不平则鸣」
宋代的欧阳修归纳之为「诗穷而后工」,则是为之寻找理论基础。
悲苦之音较易动人,欢愉之辞总显得浮浅,成了中国文学的常态,溯其源头,在於诗经。
2家庭及婚姻的观念
至今犹然鲜活的词语及成语中得见
如描述婚姻的「宜室宜家、与子偕老、宴尔新婚、天作之合、凤凰于飞」,可知所期许的家庭气氛是和乐的
「取妻如之何 必告父母」、「取妻如之何 匪媒不得」、「尔卜尔筮 体无咎言」可知婚姻的慎重,必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加上占卜的顺利,这些都是沿用千年的观念
「乃生男子 载寝之床 载衣之裳 载弄之璋」、「乃生女子 载寝之地 载衣之裼 载弄之瓦」可知重男轻女的观念
3伦理道德的观念
诗经被儒家援用为经典,再加上春秋以后解经者一再朝道德训示方向走,使诗经之中孝悌忠信的道德观念深固不移。
4理想人格的形成
诗经虽是人民的歌咏,而理想的人格已然形成。
就女子而言,是兼具心美与貌美的「窈窕淑女」、「有美如玉」,有硕人篇所叙述的美貌,「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但若是心地狭隘,诗人也要发而讥刺的,「维是褊心 是以为刺」(齐风•葛屦)。
4理想人格的形成
就男子而言,则是允文允武,外在乃狩猎的勇猛、驾车的高超(《郑风•叔于田、大叔于田》),内在则修为精湛,而又温和如玉(《卫风•淇奥》、《秦风•小戎》)
至於韬光养晦者,亦自得其隐士之乐(《陈风•衡门》、《唐风•考盘》)。
以上这些理想人格的标准,除了女子的外在美外,几乎完全被承继下来。
5丰富了语文的质量
诗经的许多词语及成语,至今鲜活。
词语如同袍、长舌、败类、喉舌、邂逅;
成语常用者如寿比南山、万寿无疆、谑而不虐、信誓旦旦、人言可畏、孔武有力、风雨漂摇、兄弟阋墙、小心翼翼、自求多福、不可救药、耳提面命、进退维谷、明哲保身、爱莫能助……。
诗经的用韵及联绵词,更提供了后人古代汉语最好的声韵材料。
"仓庚"不是双声词。
仓庚的拼音是:cang geng,它们的声音母分别是"c"和“g",声母不同,所以不是双声词。
双声词是指两个音节声母相同的连绵词。
双声词属于连绵词的一类。
芊芊 菁菁 蓁蓁 菶菶 芃芃 穰穰 萧萧 萋萋 薿薿 苒苒 翩翩 潸潸 戚戚
相关说明
叠韵词,联绵词的一种。叠韵是音韵学术语.指双音节联绵词的前后两个音节的韵母相同或相近。以叠韵的方法构造的联绵词是叠韵词。韵母相同指的是韵头、韵腹、韵尾都相同。韵母相近指的是韵腹、韵尾相同而韵头不同。
上述双音节词的两个字 (韵腹和韵尾)一样,叫叠韵词。叠韵词和双声词一样,也都不能拆开来理解其含义,因为它们也都不是按意义的关系而结合起来,而是按叠韵关系而结合的。
双声词是双音节词的两个字的声母相同,叫双声词,它们也都不能拆开来理解和使用。如:“ 淋漓、踌躇、犹豫、流利、慷慨、吩咐、崎岖、梗概、孑孓、密码、明媚、牛奶、宣泄”
叠韵词是联绵词的一种。叠韵是音韵学术语.指双音节联绵词的前后两个音节的韵母相同或相近。以叠韵的方法构造的联绵词是叠韵词。韵母相同指的是韵头、韵腹、韵尾都相同。韵母相近指的是韵腹、韵尾相同而韵头不同。
叠韵词语:芊芊 菁菁 蓁蓁 菶菶 芃芃 穰穰 萧萧 萋萋 薿薿 苒苒 翩翩 潸潸 戚戚。
扩展资料常见的词汇还有双声叠韵词,联绵词,叠音词:
双声叠韵词:是汉语的一种声韵现象。在对联和诗歌中比较常见,恰当地使用双声叠韵会增强联语的音乐美。田园寥落干戈后; 骨肉流离道路中。这是白居易一首七律中的颔联。寥落liaoluo:稀疏,冷落,寂寞。流离liuli:流转离散。
联绵词。双音节语素的一种。连绵词是由两个音节联缀成义而不能分割的词,它有两个字,只有一个语素。这两个字有的是声母相同,如“慷慨”;有的是韵部相同,如“窈窕”;有的是同音重复,如“孜孜”
叠音词,是重复同一个音节所构造的词,是一种应用极广的词类。通过叠音词的使用,能够传神地描写出人和物的音、形、情、态,有栩栩如生的表达效果。文学作品中使用叠音词大大增加了语言的形象性,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
参考资料:
—叠韵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