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彼得堡是俄罗斯第二大城市,在本国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时,也是俄最西方化的城市,是俄罗斯通往欧洲的窗口。小韩用“河多桥多人多”形容了圣彼得堡的美丽与繁华。该市位于俄罗斯西北部、波罗的海芬兰湾东岸,因市内河流众多而享有“北方威尼斯”的盛誉。这个城市有300多年历史,从17世纪彼得大帝迁都到圣彼得堡后的200多年的时间里,这里一直都是俄罗斯政治、文化、经济的中心。1924年为了纪念列宁而更名为列宁格勒,1991年又恢复为圣彼得堡。圣彼得堡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闻名遐迩著名景点星罗棋布。韩旭俏皮地说,你们要是不来圣彼得堡,那等于没来俄罗斯。小韩用“参观三宫(冬宫、夏宫、叶卡捷琳娜宫)、看湖(拉多加湖)、观海(波罗的海)、游河(涅瓦河),一览其它景观”安排了圣彼得堡的行程。可谓用心良苦,细致入微。
在圣彼得堡十二月党人广场彼得大帝青铜骑士像前,小韩声情并茂的讲述了彼得大帝的故事,让人情不自禁想起了**里沙皇的残暴与霸气。彼得是俄罗斯历史上一位赫赫有名的皇帝,也是一位伟大而又野蛮、睿智而又幽默,胸怀广阔,豪情盖世,敢冒天下大不韪,创历史先河的一代雄主。他继位后,兴办工业,发展贸易,加强文化教育和科研事业,改革军事,建立陆海军,继而发动战争,夺得波罗的海出海口。他将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俄罗斯。可以说,没有他就没有俄罗斯帝国的崛起,他的功绩已永垂青史。如今青铜骑士像已经成了圣彼得堡市标志性雕塑,凡来圣彼得堡的游客,总是要到这里来瞻仰、祭拜。
小韩说,到圣彼得堡,要看三宫:冬宫、夏宫、叶卡捷琳娜宫。也是到圣彼得堡旅游必须参观的地方。
夏宫,即彼得大帝夏宫,又称“俄罗斯夏宫”、“彼德宫”。它位于芬兰湾南岸的森林中,它距圣彼得堡市约30公里,占地近千公顷。不到一小时,我们便到达这里。一路上风和日丽,天蓝云白。小韩告诉我们,圣彼得堡属海洋性气候,天气就象孩子的脸说变就变,一年中完全没有雨的日子大概只有六、七十天,所以这里的人们每天出门必带一把伞,有雨挡雨,遇日遮阳。你们这次出来遇到这样晴朗的天气,实属难得。车停稳后大家鱼贯而出,跟着小韩集合入内。这座豪华壮丽的宫殿,是一座宏伟的两层建筑,两翼的镀金穹顶在灿烂的阳光下熠熠生辉,一副皇家气派。我们从夏宫南面的大门进入了上花园,举目眺望,远处的蓝天和波罗的海连成一线,脚下是规模极大的喷泉群,喷泉群周围栽种的花卉组成各种漂亮图案的花圃,令人惊艳。我们沿着台阶拾级而下,被称为“俄罗斯艺术之珠”的下花园便尽收眼底。100多个喷泉向各个方向、不同角度喷射,其中从泉池中央狮子口中喷出的水柱高达20多米,在阳光下闪耀着鎏金的光辉和水流的银影,煞是壮观。据小韩说,这一喷泉在当时没有电的情况下,靠的是压力喷射,时过200余年,完好如初。欣赏之余,我为聪明智慧的俄罗斯人点赞。前方不远,看到一片大海,那便是波罗的海。通往海边的路,有一片宁静的树林,漫步其中,头上是幽幽蓝天,脚下是平坦细沙路,远处不时传来小鸟的吟唱,我们沐浴着清凉的海风,呼吸着饱含负离子的清新空气,如同步入仙境,惬意无比。海边沙滩上的游人,或静静凝视,或弯腰戏水,或远眺大海,或拍照留影,不忍放过每一处极美的景致。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不觉集合的时间到了,我们只得依依不舍地登上了返程的大巴。车上,小韩告诉我们,这座夏宫是彼得大帝的夏季行宫,建于1710年,因建筑豪华壮丽,被誉为俄罗斯的凡尔赛。二战中遭到德军的惨重破坏,但在苏联工匠的努力下,这座宫殿又奇迹般地从灰烬状态恢复到今天这样使人叹为观止的、光芒四射的建筑群,从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夏宫花园的美,在于自然,在于原始,还在于用黄金打造的室外喷泉群,以及到处都有的硕大的古树,墨绿的叶子随风摇摆,把圣彼得堡装扮成一种成熟,一种风韵,一种独特。漫步丛林中,人人成了风景。
坐落在芬兰湾畔、涅瓦河对面的冬宫,原为俄罗斯帝国沙皇的皇宫,十月革命后辟为圣彼得堡国立艾尔米塔什博物馆的一部分。它是18世纪中叶俄罗斯新古典主义建筑的杰出典范。艾尔米塔什博物馆与伦敦的大英博物馆、巴黎的罗浮宫、纽约的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一起,称为世界四大博物馆。该馆最早是俄罗斯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的私人博物馆。历史已经尘封,如今的冬宫,每天来这里参观的人络绎不绝,多少年来,这座绿白相间的堪称极品的、瑰丽的、伟大的艺术殿堂宫殿门前总是排着长长的等待参观的队伍。由于展厅很大且游客太多,为防止迷失、走散,小韩给我们每人发了耳机戴上,边走边看边听小韩那清脆悦耳的讲解。冬宫初建于18世纪中叶,19世纪曾毁于一场大火,后又重建。20世纪初,俄国沙皇被推翻后,这里成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十月革命后,这座昔日的皇宫回到人民手中。再后来被改建成博物馆。这座庞大的建筑里,收藏着各种古董和来自世界的艺术珍品300多万件,如果每个展品都看一分钟的话,全部参观下来需要整整8年。于是小韩带领我们择其精华中的精华,挂一漏万地进行观赏。宫内收藏着世界著名画家诸如毕家索、马蒂斯、达芬奇等珍品,以及沙皇时代的卧室、餐厅、会客室的原状陈列,其奢华之程度,用料之讲究,做工之精细,堪称举世无双。宫内墙壁、门厅、画框、扶手等大量采用金子铺色,使整个冬宫内部显得高贵典雅大气,当年沙皇生活之奢华,令人惊叹。冬宫,无论是建筑、道路、绿化还是配套设施,都仿佛步入了梦幻王国,艺术殿堂,原始森林般树木在种类搭配、疏密上都十分讲究,随处可见的野鸭、松鼠、鸽子、麻雀、乌鸦等鸟类,毫无顾忌地在人们身边停下,触手可及。那一天我完全沉浸在浩瀚的艺术海洋里,贪婪地吮吸着人类各种文化的丰富营养。
在圣彼得堡的第二天早晨,小韩带我们登上了去叶卡捷琳娜宫的大巴。一边听着小韩对叶卡捷琳娜宫的介绍,一边欣赏着窗外的景色,真是喜不自禁。一路上,一座座欧式风格的小别墅随漂着奶白色晨雾的草丛在眼前飞过,俊秀笔挺的白桦林不时擦窗而过,一路上没有高大楼房的压抑,没有汽车喇叭的喧闹,让人充满愉悦,仿佛是在度假。不到一小时的车程,就到了叶卡捷琳娜宫。我的脑海里一下闪现出了“金碧辉煌”一词。我想,用“金碧辉煌”形容叶卡捷琳娜宫再确切不过了。小韩介绍说,这座皇宫是彼得大帝送给妻子叶卡捷琳娜的礼物,因此便以妻子的名字命名。叶卡捷琳娜宫也叫皇村,宫殿和花园浑然一体,布局十分精巧。大宫殿长30米,外墙上的天蓝色象征着女皇的眼睛,白色象征着女皇细腻的皮肤,**则象征着女皇的金发。整个建筑群色彩清新柔和,弥漫着女性的柔美、娇媚。可以说,这里是诗的世界、花的海洋。也许是为了保护文物,避免打扰女皇的魂灵,参观这里的宫殿是需要穿上鞋套的。我们跟随导游静静地进入这座宫殿的每一个房间。这里堪称黄金世界,到处都是金色的墙,金色的圆柱,金色的宫灯。宫殿中,华贵的纯毛地毯、轻柔的丝绸窗幔、名贵的西洋壁画十分清新典雅。各类人员的办公室、起居室、娱乐室、餐厅也都布置得十分得体考究。宫殿中最珍贵的是那间琥珀屋。小屋不大,只有55平方米,但全都由当时相当黄金12倍价格的琥珀制成,在用了850公斤琥珀的同时,还用了钻石、黄金、银箔等材料,总数量高达10万片,总重量超过60吨,堪称世界奇迹。离开宫殿,我们来到了叶卡捷琳娜花园。这里又是另一番景色,铺着细红砂石的林荫小道,生长茂密的草坪,绽放着五颜六色的花丛,清澈见底的池塘,构成了一幅精美绝伦的风景画,行走其间,宛如仙境。叶卡捷琳娜宫的精致与美丽,只能储存在记忆里。
位于圣彼得堡东北70公里处的拉多加湖,是欧洲最大的淡水湖。1937年,圣彼得堡人环湖修建了一条新拉多加运河,成为连接波罗的海与伏尔加河的重要航道。列宁格勒被围困期间,这条航道成为城市市民的“生命之路”。看到拉多加湖的第一眼,我的感觉它不是湖,是海!那一望无际的水域,那水天浑然一体的气势,既壮观又美丽!尽管湖面辽阔,却看不到一只行船。据说,这个季节湖上风大浪大,不宜行船。湖边堤岸,是一片片零星散落的石头滩地。觅食的水鸟,时不时栖息于此,对岸边的游人毫不在意。中午,我们在湖边一家有地方特色的俄罗斯风味餐厅吃到了拉多加湖的烤鱼,那种鲜嫩的味道至今想起依然垂涎欲滴。
彼得保罗要塞坐落在圣彼得堡市中心涅瓦河岸的兔子岛上,是圣彼得堡著名的古建筑。我们去保罗要塞参观的时候是下午两点多钟,阳光从云层中洒下来,在要塞圣彼得保罗大教堂钟楼的尖顶上反射出金灿灿的光,河滩上一些当地市民在晒日光浴,享受着安然恬静的时光。军事意义上的彼得保罗要塞早已成为过去,现在它成了圣彼得堡著名的旅游景点。这是座六棱体的古堡,墙高12米,沿涅瓦河一边长700米。保罗要塞中有圣彼得保罗大教堂、钟楼、圣彼得门、彼得大帝的船屋、造币厂、兵工厂、克龙维尔克炮楼、十二月革命党人纪念碑等建筑物。但作为走马观花的匆匆游客,有些地方我们都没有细细观看,只是从导游介绍中了解到一些故事。圣彼得保罗大教堂与要塞同时建造于1703年,里面有从彼得大帝到亚历山大三世的俄国历代沙皇的陵墓。大教堂的钟楼高122米,是全城最高的建筑物。要塞建成后没多久,就不再是战略要地了,1717年成了国家监狱,里面曾经关过很多名人,如拉吉舍夫、车尔尼夫斯基和高尔基等等。
在圣彼得堡乘坐游船是最快乐不过了。圣彼得堡是一座水上城市,被称为“北方威尼斯”。美丽宽广的涅瓦河流经整个城市,涅瓦河的一条条支流和运河纵横穿过或环绕市区,市内桥梁共有300多座。坐船感受涅瓦河风情,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船在涅瓦河上缓缓航行,微风吹拂在身上感觉特别凉爽,一边品尝著名的伏特加酒,一边观看船上的俄罗斯民族风情表演,还可以欣赏两岸的美丽建筑。河上不时有观光快艇飞驰而过,还有来自北欧国家的豪华游轮。著名的阿芙乐尔号巡洋舰也停泊在涅瓦河上,“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就是从这儿响起的。小韩介绍说,74公里长的涅瓦河,有28公里流经圣彼得堡市内,坐在游船上可以欣赏到步行涅瓦大街所看不到的流动着的圣彼得堡。游船分上下层,一层的大厅里大玻璃窗户敞亮透明,前方正中打着用中文和俄文书写的“中国和俄罗斯是永远的朋友”的横幅。在船上,欣赏涅瓦河两岸的风光,两岸的建筑,如同一幅油画整齐摆放,美仑美孚,真让人一饱眼福。二层可供游人照相,欣赏两岸风光。一层大厅中设有6人一桌的餐椅,桌子上摆好了诱人的俄罗斯美食,大列巴、鱼子酱、香槟和俄罗斯伏特加。我找了个靠前的位置坐下,挨个把桌子上的美食美酒尝了一遍。身着传统服饰的几个俄罗斯靓哥美女依次出场,随着欢快的音乐声响起,热情奔放的舞蹈就在我身边舞动,甚至能感觉到演员带起的风。他们白皙的肤色,宝石蓝的眼珠,匀称的身材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印记。互动环节里,其中一个俄罗斯年轻貌美的舞蹈演员开始搜寻目标,大家或一起歌舞,或举手摆出姿势,或发出尖叫的声音……接下来,一个金发蓝眼的俄罗斯美女一下子过来邀请我“拜堂”。这个美女冲我用挑逗的目光飞眼,牵手,拥抱……整个船舱内开始沸腾,各种刺耳的口哨、各种语言的起哄、各种艳羡的目光,铺天盖地向我和我怀中的金发大美女砸来。我和金发美女“含情脉脉”相望,没有言语的交流,取而代之的是行动的“表白”。她拉着我,我拉着她,她比划着,我模仿着,笑声从船舱里飞出,飘扬在涅瓦河的上空……
据说,涅瓦大街被称作俄罗斯的香榭丽舍大道。涅瓦大街两旁的建筑保存得十分完整,尤其从起义广场到海军总部这一段,简直就是沙俄历史建筑的室外博物馆,活活的一幅历史画卷直接展现在你眼前。涅瓦大街对我来说是一个永远都看不够的地方,囊括历史韵味,蕴含流光溢彩,熙熙攘攘,人流如潮,车马如龙,川流不息,看不够的金发美女从眼前走过,瞅不够的艺术殿堂从眼前划过,瞭不够的琳琅商品从眼前掠过……我只是用双脚匆匆丈量了不到一半,如果有机会再去圣彼得堡,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继续以步行的方式与涅瓦大街亲密接触,直至走到尽头……
三天时间里,我们还在小韩的带领下,或参观或眺望或听她介绍了普希金城、斯莫尔尼宫、喀山大教堂、滴血大教堂、阿芙乐号巡洋舰、圣彼得堡军港、海军教堂、古埃及狮身人面像、列宾美术学院的外观等等,窥斑见豹,短暂造访,我们依然能够领略到欧洲名城的风采,想象沙皇顶峰时期强大的国力,见证它留下的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遗产。
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不可能细细寻访这座文化名城的厚重。去过的地方只是一个缩影。旅行,时间总是那么快,快得你都不知道就过来了;相遇,总是那么美好,好得可以让你忘却忧愁忘却烦恼。圣彼得堡,就是这样一个有魅力的城市。三天里看过的景点尽管没有一一列举,但三天中有太多的惊喜太多的震撼,那种绚丽让我念想,那种高贵让我仰望,那种典雅让我折服,那种大气让我钦佩。可以说,圣彼得堡是用清新自然的姿态迎接游人,以古朴沧桑的经历面对游人。它有着不施粉黛的自然美,有着干净整洁的环境美,有着优雅气质的朴实美。
圣彼得堡,我尽情陶醉于你无与伦比的艺术氛围中,为了一种遇见,不曾邀约。我的目光,一直在守望。你是我记忆中最美好的邂逅,你在我的明媚春光里,始终鸟语花香。
公众号:天府散文
比如这里所要欣赏的这座《圣彼得大教堂前广场及柱廊》设计,就曾因教皇对他的分外器重而使他再一次把自己的才能显露头角的。贝尼尼原是教廷的总建筑师,1656年,他接受教皇委托去为圣彼得大教堂前的广场进行设计。这个广场是椭圆形的,方圆约有三公顷半,正中间是一高耸的方尖碑,两边各有一个喷水池。大教堂前有一梯形广场。这一圆形广场便与其相联结。梯形的小广场前象是一个倾斜的舞台,教皇每逢重大日子就在这里举行弥撒。因而那个椭圆广场就成观众席,能容纳从四面八方聚来的善男信女。 广场的两边,成弧形地组成巨大而彼此联结的柱廊。从高处俯视,这两边的弧形柱廊犹如教皇伸出的两只手,把所有参加弥撒的信徒拥入自己仁慈的怀抱,足见艺术家的心机,使这种巴洛克建筑风格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宗教。为了与宏大的圣彼得大教堂及其圆顶在风格上取得和谐,这个广场的柱廊采用一种气派浑厚的塔斯干柱式,即每排四根巨柱,共计柱子284根;而在每根柱上边塑有雕像,共计165尊雕像。柱与柱之间,相互掩映,人进入这条柱廊会感受到复杂的明暗效果。就艺术的处理上看,这是贝尼尼广场综合建筑中最成熟的杰作之一。此外,贝尼尼还在这条环绕广场比阿萨的柱廊以外,重建了一条通向梵蒂冈罗马教廷的甬道。 唯一不足的一点是,当人们站在广场上无法完全看到圣彼得大教堂上那华美的圆顶。这是贝尼尼设计时所未曾估算到的视觉差。
文艺复兴美术
欧洲14~16世纪资本主义萌芽和初步发展时期的美
术。首先在意大利发生并达到盛期,以后传播到尼德兰、法国、德国、英国、西班牙等国,席卷全欧洲。
概 念
词源和定义 文艺复兴一词,源出意大利语rinas-
cita,意为再生或复兴。14世纪时,新兴资产阶级视中
世纪文化为黑暗倒退,希腊、罗马古典文化则是光明发
达的典范,力图复兴古典文化,遂产生“文艺复兴”一
词,作为新文化的美称。这种提法在诗人F彼特拉克和
小说家G薄伽丘的作品中已经出现,15~16世纪流行。
1550年,G瓦萨里在其《艺苑名人传》中,正式使用它
作为新文化的名称。此词经法语转写为renaissace,17
世纪后为欧洲各国通用。19世纪,西方史学界进一步把
它作为14~16世纪西欧文化的总称。它标志着欧洲近代
历史文化发展的第一阶段。
成就和意义 文艺复兴虽以学习古典为特点,却绝
非单纯的复古,实质上是通过学习古典的途径创造新文
化。希腊、罗马的古典艺术由于中世纪的长期破坏,已
经相当残缺,虽极力恢复,所得仍属有限。然而文艺复
兴时代的人们学习古典,并不是简单仿效,而是取其精神。
古典艺术的具体形式固然予人以启发,但更重要的是从中领悟到现实主义的方法和古典社会的民主思想。中世纪被教会控制的美术基本上是非现实主义的,宗教神学笼罩一切;反封建的文艺复兴新美术主要以贯彻现实主义和体现反对宗教禁欲主义的人文主义思想为宗旨,而古典美术也正是在这两方面成了新美术的良师益友。因此,文艺复兴美术之学习古典不同于其他时代的复古、仿古倾向;也不同于中世纪美术中偶尔可见的习用古典形式的个别现象。与此相关的是,从具有现实主义这个本质特征看,某些西欧的早期文艺复兴美术(如尼德兰美术),虽然学习古典这方面尚无多大发展,却同样应被认为是新美术的一个杰出代表。
文艺复兴美术的现实主义方法和人文主义思想,在
创作实践上是密切结合的。人文主义强调人性崇高与身
心的全面完美,重视世俗的现实生活,反对神学权威和
封建特权。新美术创作的真实完美的人物形象和生动丰
富的现实情景,就最能体现这种思想,产生最为广泛和
强烈的反应。加以在当时具体条件下,新美术创作是较
易为广大群众和新兴资产阶级接受的文化形态,因此美
术变成文艺复兴文化最受欢迎的代表,成果也最为丰富。
文艺复兴美术作为西方近代美术的源头,它的基本风格和表现技法构成了西方近代美术的主要传统,影响极其深远。在造型艺术方面,它以写实传真为首务,开创了基于科学理论和实际考察的表现技法,如人体解剖和透视法则等,从而使它得以达到古典艺术之后一个新的高峰,在风格和技法上它和东方艺术以及一切近代之前的艺术有本质区别。在建筑艺术方面,它以恢复古典建筑传统为首任,同时着重探讨建筑美感的理性法则,从而奠定了西方近代建筑延续数百年的典范形制。在社会身份和专业教育方面,文艺复兴的艺术家也经历了从中世纪转向近代的演变。14~15世纪,艺术家犹组织在行会里,等同工艺匠师,学艺亦在作坊中采取师徒传授形式。
16世纪起渐有改变,艺术家成为类似近代的知识阶层的一员,行会变为学会或艺术学院,艺术家的个性、个人才能与风格特色得到承认。有关艺术家的传记、评述以及艺术史的研究也从此时开始涌现。
分期 文艺复兴美术发生的时代背景,是欧洲封建
社会内部出现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城市工商业的繁
荣及其政治上的相对独立或自治。在中世纪的最后阶段,西欧地区出现上述情况比较明显的有两处:南为意大利,特别是其中的佛罗伦萨;北为尼德兰,包括今荷兰及比利时。16世纪,法国、英国和西班牙建立了全国统一的王权,城市经济也有发展,王权和市民阶级为反对封建割据有一定的联合,文艺复兴美术遂传播到那里。根据各国各地具体情况,文艺复兴美术的发展分期各有不同:在意大利(以佛罗伦萨为主要代表)可分为3期:初始期(14世纪)、早期(15世纪)和盛期(16世纪);在尼德兰则为 2期:15世纪和16世纪;在法国、英国、德国、西班牙等国主要为16世纪1期,一般不再细分。17世纪时,西欧各地续接文艺复兴美术的是巴洛克美术。由于巴洛克美术有不少继承文艺复兴传统之处,过去有人也把它归入文艺复兴美术的范畴,认为整个西方艺术直至19世纪皆属文艺复兴阶段。目前则普遍认为17~18世纪各有新创,皆可自成一体而与文艺复兴有别。
发 展 概 况
意大利 早在13世纪后半期,意大利中部以佛罗伦
萨为中心出现了新的美术动向,意味着以中世纪美术向
文艺复兴美术的过渡。
这一时期的代表有画家是奇马布埃和雕刻家N皮萨
诺。后者于1260年完成的比萨洗礼堂讲经台,被认为是
最早一件仿效古典风格的文艺复兴作品,浮雕人物体形
壮伟,具有古罗马风度,虽有幼稚之处,却透露出新时
代的曙光。
N.皮萨诺:比萨洗礼堂讲经台
初始期 自奇马布埃以后,佛罗伦萨画派成为新美
术最主要的流派,14世纪时产生了伟大艺术家乔托。乔
托的艺术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倾向,他的作品虽属宗教
题材,却开始真实表现世俗生活情景,注重空间深远关
系与人物的立体表现,杰出地体现了现实主义与人文主
义相结合这个文艺复兴美术的基本特点。乔托之后,佛
罗伦萨画派人员众多,并影响于整个托斯卡纳地区。在
雕刻方面,皮萨诺之后有其子G皮萨诺以及佛罗伦萨的
雕刻家和建筑家阿诺尔福·迪坎比奥(1232~1302),在
G皮萨诺主持下开始了佛罗伦萨城内的两大建筑工程:
市政厅大厦和大教堂,前者1299~1311年建成,后者自
1296年动工后,至15世纪中叶才完工。
乔托:《犹大之吻》
早期 从15世纪开始,意大利文艺复兴美术进入蓬
勃发展阶段,佛罗伦萨仍然是最大中心,但其他地区也
出现了重要流派。15世纪初年,佛罗伦萨艺术首先从建
筑和雕刻方面掀起高潮,建筑家F布鲁内莱斯基首倡实
地考察古典遗迹,运用古典风格与柱式,在完成佛罗伦
萨大教堂圆顶之后,又建育婴堂(1419)和圣克罗切教堂
的帕齐礼拜堂(1430~1440)等,空间开阔,比例和谐,开
创了文艺复兴建筑风格。他还发明透视画法,引起造型
艺术的革命。与布鲁内莱斯基一起赴罗马实地考察的雕
刻家多纳太罗则竭力追慕古典艺术的写实手法,潜心研
究人体实物,开始创作完美的裸体形象,如《大卫》。另
一位佛罗伦萨雕刻家L吉贝尔蒂穷毕生之力制作了佛罗
伦萨洗礼堂的两座青铜门,技艺精美绝伦。其中一座被
誉为天堂之门,并在浮雕艺术中首次使用透视。佛罗伦
萨画家马萨乔将上述诸人成果用之于绘画,第1次以科学
手法构图着色,人物形象坚实雄伟,富于人文主义精神。继他之后,佛罗伦萨人才辈出,产生不少一流大师,如F安杰利科、P乌切洛、F利皮、Adel卡斯塔尼奥、A波拉尤奥洛、S博蒂切利、D吉兰达约等。他们都从不同角度发扬了现实主义与人文主义相结合的传统,风格雄伟秀丽各有所重,呈现百花齐放、美不胜收的局面,注重空间透视表现和人物坚实造型,以及善用线条则是他们作为佛罗伦萨画派代表人物共有的特色。在佛罗伦萨美术界具有特殊地位的还有艺术理论家兼建筑师LB阿尔贝蒂,他的《绘画论》(1435)、《建筑论》(1452)等书是新美术最重要的理论著作。
安杰利科:《哀悼基督》
博蒂切利:《诽谤》
在佛罗伦萨影响下,意大利中部先后出现了几位大
艺术家:画家弗朗切斯卡、雕刻家 Jdella奎尔恰,以
及前者的门徒L西尼奥雷利和梅洛佐·达福尔利。奎尔
恰的雕刻粗朴壮伟,别具一格;梅洛佐·达福尔利的绘画
则在其师严谨风格的基础上更秀逸精致,以情真意切取
胜。与佛罗伦萨邻近的地区还形成了另外画派:锡耶纳
画派和翁布里亚画派。锡耶纳画派14世纪最为繁盛,其创
始者杜乔·迪博宁塞纳取得了可和乔托相比的名声,只
是写实方面略为保守,15世纪的代表则有萨塞塔等。翁
布里亚画派的主要代表是拉斐尔的老师佩鲁吉诺,风格
静雅秀美;另一代表则是平托里乔,用色鲜艳华丽,他
的艺术在罗马甚受欢迎。
意大利北部15世纪也开展了新美术运动。早期的大
师是彼桑奈罗,他擅长写生,风格优雅,并善于雕刻徽
章。后期大师则是A曼泰尼亚,他精于透视,并以钻研
古典文物著名。经他们带动,加以佛罗伦萨的影响,北
部也出现了两个画派:弗拉拉画派和威尼斯画派。弗拉
拉画派主要代表有C图拉和F科萨,他们服务于弗拉拉
公爵宫廷,以装饰性的华美取胜。威尼斯画派,15世纪
的代表是贝利尼父子三人。威尼斯画派虽属晚起,前途
却未可限量,在乔凡尼·贝利尼努力下,威尼斯画派到
15世纪末已充分发展了自已善用色彩的特点,并在意大
利各画派中首先掌握油画技法,已有超越各个地方流派
而与佛罗伦萨争雄的实力与气势。
盛期 意大利美术在16世纪达到了繁荣的顶点。在
此以前,15世纪的文艺复兴美术已基本完成了掌握现实
主义表现方法的任务,透视法则与人体结构的科学知识
已相当丰富,在此基础上,16世纪的艺术家们遂可集中
全力于艺术典型的创造。更有甚者,此时的艺术大师虽
在艺术修养与技艺上达到更高水平,时代环境却日益动
荡不安,意大利经济停滞,城市共和政治难以维持,外
国武力入侵频繁,面对危机四伏的现实,艺术家思想上
不免矛盾重重,而伟大的艺术创作要求作者对现实中的
逆流展开顽强的斗争。因此,16世纪为盛期文艺复兴大
师们准备了优异条件,也提出了严峻要求,正是这种复
杂情况产生了辉映千古的艺术繁荣。
盛期文艺复兴美术的 3位主要代表是L达·芬奇、
米开朗琪罗和拉斐尔。前两位都是佛罗伦萨艺术家,拉
斐尔虽师从安布里亚画派,也主要在佛罗伦萨完成学业,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但他们 3人的活动都不限于佛罗伦萨,米开朗琪罗和拉斐尔主要活动于罗马,达·芬奇前期在米兰,后期远走法国,他们的艺术也在更广泛的范围内代表了意大利的民族成就。达·芬奇的特点是熔艺术与科学于一炉,他既是大艺术家又是大科学家,艺术典型的加工与科学研究的深邃紧密结合,相得益彰,因此他的作品在体现人文主义思想和掌握现实主义手法上较之前人有了极大提高,杰作如《最后晚餐》、《莫娜丽萨》等皆被誉为世界名画之首。米开朗琪罗则在雕刻、绘画和建筑方面都留下了最能代表盛期文艺复兴水平的典范创作。他的人物形象雄伟壮健,气魄浑宏,意志强烈而力量无穷,显示了艺术家在写实基础上非同寻常的理想加工,成为整个时代的典型象征。拉斐尔则以秀美、典雅的风格著名,构图和谐,情态自然,尤以圣母形象的塑造最为成功。他的圣母像寓崇高于平凡,被誉为美和完善的化身,最充分地体现了人文主义的理想。除了造型艺术外,他们 3人都曾从事于建筑设计构思和实践,达·芬奇景慕中心型的圆顶厅堂结构,拉斐尔崇向严谨和谐的古典风格,米开朗琪罗晚年主持圣彼得大教堂的建筑工程时设计的大教堂圆顶,更成为日后欧美各国所有圆顶建筑的样板。
米开朗琪罗:《大卫》
除了上述3位主要代表外,盛期文艺复兴在建筑、绘
画、雕刻方面还有不少名家,他们的创作共同构成了近
代西方艺术传统中的典范风格,几百年间盛行不衰。建
筑方面的代表是D布拉曼特和A帕拉迪奥,他们在细部
形式和整体风格上都比15世纪更为彻底地仿效希腊罗马
的古典建筑,但又非泥古不化,而是善于以人文主义思
想活用古典形式,以比例和谐风度高雅取胜。布拉曼特
和达·芬奇一样倾心于研究中心型建筑的理想结构,认
为它最适于体现人文主义思想,他在动工兴建圣彼得大
教堂之际就决定抛弃传统的十字型而采用中心型圆顶厅
堂,可是这项大工程刚破土砌墙他就去世,它的完工成
为以后两世纪间意大利建筑的中心任务(米开朗琪罗完
成的大圆顶也是其中一部分)。布拉曼特建筑理想的实
际体现则是罗马蒙多里奥圣彼得教堂中的小庙(1502~
1514),圆形的古典柱廊上置以圆顶,规模虽小却气象浩
阔,成为世界建筑史上不可多得的杰作。帕拉迪奥则在
建筑实践和理论著述上都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遗产,影
响至为深远。他的杰作圆厅别墅(1550),布局讲究对称
之美,在房屋四面各置一古典柱廊,内部正中构成圆顶
大厅。远睹近观皆不失和谐高雅之趣,对日后的西方建
筑界极有启发。在绘画方面,古典风格的代表还有佛罗
伦萨画家F巴尔托洛梅奥和Ade萨尔托。前者虽身为教
士,吸收新风格却不遗余力,他深得达·芬奇平衡构图
和轻柔用色之妙,作品气势安详、布局精微而光照均匀,他的《圣卡塞琳的婚礼》(1512)被认为是集佛罗伦萨画派大成之作;后者则有无瑕画家之称,被同时代人认为在构图和造型上皆达无可指摘的完善程度,代表作《哈皮的圣母像》以清纯崇高著称,被奉为古典风格的一件样板。与他们同时的Pdi科西莫则富于闲情逸趣,喜欢画神话题材的幽默作品,在佛罗伦萨画派中另辟蹊径,自成一体。此外,达·芬奇在米兰的长期工作也推动了当地新美术的发展,形成了米兰画派。米开朗琪罗和拉斐尔在罗马的活动则促成了罗马画派。
在盛期文艺复兴美术中成果最丰富的另一流派则是
威尼斯画派。它在16世纪先后出现了乔尔乔涅、提香、
丁托列托和P韦罗内塞四大家,尤以提香长达70年的创
作活动,为威尼斯画派赢得了雄视全欧的声誉。威尼斯
画派诸家皆以色彩取胜,但个人风格各有所长。例如乔
尔乔涅的富于诗意,提香的健美丰盛,丁托列托的浩大
灵活,韦罗内塞的富丽豪华等,都从不同角度奏出了新
的最强音。由于威尼斯画派油画技法的卓绝,它对日后
西方近代艺术的影响甚至较佛罗伦萨画派尤为直接。
韦罗内塞:《迦南结婚仪式》
在意大利16世纪艺术中异军突起的一大流派是样式
主义。它的艺术家都崇奉米开朗琪罗和拉斐尔等盛期文
艺复兴大师,但他们只追求风格形式而失其精神实质,且
由于专务新奇而走向程式化,偏离了文艺复兴美术的现
实主义方向。样式主义最早于1515~1520年间在佛罗伦
萨萌发,16世纪中期及后期甚为流行,代表者有“Jda
蓬托尔莫、F罗索、Il布龙齐诺和G瓦萨里等。因此当
其流行之际,意大利除威尼斯画派外,文艺复兴美术已
告衰微。样式主义的出现,反映了意大利16世纪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危机,其服务对象也不是城市新兴的资产阶级而是有回潮之势的贵族宫廷。但是样式主义的保守倾向并不能代表新美术发展的主流,文艺复兴美术的现实主义与人文主义传统仍有巨大潜力,从而在17世纪的新形势下促成了巴洛克美术的兴起。
尼德兰 14~15世纪,西欧北部工商业最发达地区
是尼德兰。它有繁荣的城市,其中尤以布鲁日的纺织业
和安特卫普的国际贸易业最为昌盛,安特卫普从1460年
起建立了欧洲第1个股票市场。在政治上,尼德兰在15世
纪初期和中期一直是法国伯艮第公爵的领土,与伯艮第
的首府第戎联系密切;15世纪末尼德兰转归哈布斯堡王
朝,而该朝拥有德国皇帝和西班牙王位,因此尼德兰在
16世纪与德国-西班牙来往频繁,虽然政治归属复杂,尼
德兰城市仍获得一定自治权利,新文化也比较发达。
15世纪 尼德兰文艺复兴美术的兴起是在14世纪末
15世纪初,它接受了一些意大利的影响,但主要是从本
地的后期哥特式艺术转变而来。最初的代表有雕刻家C
斯吕特尔、画家M布罗耶德拉姆和Pde林堡。他们虽成
长于尼德兰,却主要工作于法国。斯吕特尔在第戎的占
甫莫尔修道院雕刻的大门井栏(1395~1406)开始摆脱中
世纪的程式而面向生活,人物逼真生动、雄强有力,可
和意大利的大师相比。布罗耶德拉姆也开始在画幅中注
意空间的深远和实物写生,这些新发展到林堡手中更有
重大突破,在他为法国伯里公爵的《时辰书》作的细致
画插图(1413~1416)中,对一年四季的自然景象和生活
风俗作了前所未有的精采描绘,雪景麦田皆如实刻画,而
且第1次表现了真实的阴影。在他们之后,尼德兰美术就
产生了几位极有成就的现实主义大师:R康平、凡·爱
克兄弟以及 Rvan der韦登。他们在掌握透视画法和人
体结构方面虽不及意大利艺术家,但写实的精确细微却
有过之;他们在西方绘画史的另一重大贡献则是首先使
用了油画技法,然后传入意大利。
到15世纪后期,尼德兰绘画已蜚声西欧各国,并开
始吸收意大利的新成果。尼德兰全境形成了几个地区性
的艺术流派:南部尼德兰有布鲁日的P克里斯特斯和H
梅姆灵;在根特有Hvan der胡斯;在鲁汶有D包茨。北
部尼德兰则有圣扬斯的海特亨(圣扬斯的)和15世纪末
最著名的大师H博斯。这种百花竞放的盛况只有意大利
美术可以和它相比。尼德兰大师的传真绝技也受到普遍
的称赞。
16世纪 16世纪是尼德兰文艺复兴美术的第 2个发
展阶段,此时的特点是意大利的影响加强,不少尼德兰
画家着意追摹罗马画派和威尼斯画派的艺术,因此有罗
马主义或罗马派之称。他们热衷于透视画法和人体特别
是裸体表现,尼德兰美术固有的写实精神却有所削弱。
罗马派的著名代表是Jvan斯科列里和J戈沙尔特,尽管
风格较杂,他们却在传播文艺复兴和人文主义方面起了
巨大作用。与此同时,一些尼德兰画家仍续有新创,如
J帕廷尼尔之精于风景,P阿尔申之善画风俗民情,A
摩尔之肖像写生等。但16世纪最有成就的尼德兰艺术大
师却是有农夫之称的P勃鲁盖尔。他不仅善于描绘民间
的特别是农民的生活情态,而且是西方一位伟大的风景
画家,不愧为尼德兰美术集大成者。他虽有丰富的人文
主义学识,却不机械地仿效意大利的古典风格,作画意境
高远,幽默之中隐含讥讽。杰作如《绞刑架下的舞蹈》
(又名《绞架上之鹊》),从空中鸟瞰角度展视林野风
光,近景的舞蹈情节所含的诙谐与远景山水的幽静完美
相反相成,富于诗意,在西方风景画中独树一帜。
法国 法国文艺复兴美术在15世纪后期受意大利及
尼德兰的影响开始萌发,代表大师有画家J富凯等人;其
蓬勃发展则在16世纪。当时法国军队几度入侵意大利,并
长期占领米兰等地,朝野上下皆和意大利接触密切,达·
芬奇等艺术大师也被邀赴法工作,从而促成了法国文艺
复兴运动的高涨。
达·芬奇赴法已在晚年,他居留法国期间没有进行
什么创作,但他的到来以及最后在法国去世就已有很大
的象征意义。以后来法的有罗索、B切利尼等人,他们
以枫丹白露为据点,对法国美术影响巨大。罗索等虽属
样式主义流派,但法国先进人士重视的仍是他们所带来
的意大利文艺复兴美术的成果。与此同时,不少法国艺
术大师也成长起来,在建筑方面有Rde罗姆和勒斯科,雕
刻有J古戎,绘画则有F克卢埃等。作为法国文艺复兴
美术的一个最重要纪念物则有卢佛尔宫(1546动工),勒
斯科主建筑,古戎主雕刻,堪称珠联璧合。他俩的成果
是今卢佛尔宫方形庭院西翼南侧楼房,在法国传统形式
上运用了古典柱式装饰,风格优美,它不仅为日后卢佛
尔宫的整个建筑定了基调,也为法国的古典风格建筑定
了基调。
德国 德国文艺复兴美术以产生了不少第 1流绘画
大师而自豪。德国皇帝在文艺复兴时代仍一直是意大利
名义上的君主,16世纪且数次率军队进入意大利,两国
在经济和文化上的联系也相当密切,许多德国艺术家以
游学意大利作为主要的艺术学业。16世纪也是德国尤其
南部一带城市工商业兴旺发达之时,市民阶级和农民群
众都有强烈的反封建要求,终于促成了宗教改革运动和
伟大的农民战争。这些社会背景都是产生杰出艺术大师
的时代条件,使德国画坛顿时群星灿烂,蔚为壮观。他
们中最著名的有A丢勒、M格吕内瓦尔德、L克拉纳赫、H荷尔拜因和A阿尔特多费尔,虽然他们的风格特色各有不同,却都以现实主义的成就显示了新美术的巨大进展。德国还是西方印刷术的摇篮和最大中心,使它的艺术家也注意甚至集中主要精力于版画的创作,丢勒、荷尔拜因等都是西方版画史上最负盛名的大师。在建筑与雕刻方面,德国的艺术家侧重于使哥特式传统和意大利风格互相融合,带有民族色彩。代表作如海得尔堡的选侯宫(1556~1559),门面遍体装饰以古典柱式和雕像,但整体比例仍属传统形制,它的富丽豪华风格也和后期哥特式建筑的精巧细致取得协调。
英国 英国文艺复兴美术从16世纪开始发展。由于
此时是都铎王朝,因此新建筑获得都铎风格之名,它主要
表现在贵族府邸建筑上。代表作如朗格里特府邸(1567~
1579),明窗洞开,布局和谐整齐,细部虽杂以古典柱式
装饰,整体上却保持了英国建筑传统的朴实开朗特色。
英国的文艺复兴绘画受德国艺术家荷尔拜因影响甚大,
他作为欧洲最负盛名的肖像画家两次来英工作直至去世
(1526~1528,1532~1543),他为王室及宫廷显贵作画甚
多,也受到各界人士广泛欢迎。荷尔拜因精于写真传神
的技艺和他的冷静洒脱的风格启发了英国一代画师,其
中最著名的就是肖像画家N希利亚德。他的作品小巧玲
珑,色彩艳丽,在工细笔调中传出倜傥风流的贵族情态,甚得伊丽莎白朝野上下的喜爱。
西班牙 西班牙文艺复兴美术由于其国势突然强盛
而获得巨大推动。16世纪的西班牙因哥伦布的发现而占
有美洲新大陆广大地区,它的王室因属哈布斯堡王朝而
和德国关系密切,并拥有尼德兰,占据南部意大利,成
为欧洲最大势力。这些情况使经济较落后的西班牙一变
而为欧洲舞台上的要角。西班牙文艺复兴绘画的主要代
表是出生于希腊的El格列柯。在建筑方面的主要建筑物
则是埃斯科里亚尔宫(1563~1584),它是一组庞大的包
括王宫、教堂与修道院的建筑群,以整齐划一、浩大严谨
取胜,主持其事的是西班牙建筑师Jde赫雷拉。虽然最
初设计出自他人,赫雷拉却是其整体规划的完成者,它
的规整的古典风格反映了西班牙宫廷文化的特色。
参考书目
朱龙华:《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人民美术出版社,
北京,1960。
布克哈特著,朱龙华译:《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
化》,商务印书馆,北京,1979。
巴洛克建筑是17~18世纪在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建筑和装饰风格。其特点是外
形自由,追求动态,喜好富丽的装饰和雕刻、强烈的色彩,常用穿插的曲面和椭圆形空间。 巴洛克一词的原意是奇异古怪,古典主义者用它来称呼这种被认为是离经叛道的建筑风格。这种风格在反对僵化的古典形式、追求自由奔放的格调和表达世俗情趣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对城市广场、园林艺术以至文学艺术部门都发生影响,一度在欧洲广泛流行。 意大利文艺复兴晚期著名建筑师和建筑理论家维尼奥拉设计的罗马耶稣会教堂是由手法主义向巴洛克风格过渡的代表作,也有人称之为第一座巴洛克建筑。 手法主义是16世纪晚期欧洲的一种艺术风格。其主要特点是追求怪异和不寻常的效果,如以变形和不协调的方式表现空间,以夸张的细长比例表现人物等。建筑史中则用以指1530~1600年间意大利某些建筑师的作品中体现前期巴洛克风格的倾向。 罗马耶稣会教堂平面为长方形,端部突出一个圣龛,由哥特式教堂惯用的拉丁十字形演变而来,中厅宽阔,拱顶满布雕像和装饰。两侧用两排小祈祷室代替原来的侧廊。十字正中升起一座穹窿顶。教堂的圣坛装饰富丽而自由,上面的山花突破了古典法式,作圣像和装饰光芒。教堂立面借鉴早期文艺复兴建筑大师阿尔伯蒂设计的佛罗伦萨圣玛丽亚小教堂的处理手法。正门上面分层檐部和山花做成重叠的弧形和三角形,大门两侧采用了倚柱和扁壁柱。立面上部两侧作了两对大涡卷。这些处理手法别开生面,后来被广泛仿效。 巴洛克风格打破了对古罗马建筑理论家维特鲁威的盲目崇拜,也冲破了文艺复兴晚期古典主义者制定的种种清规戒律,反映了向往自由的世俗思想。另一方面,巴洛克风格的教堂富丽堂皇,而且能造成相当强烈的神秘气氛,也符合天主教会炫耀财富和追求神秘感的要求。因此,巴洛克建筑从罗马发端后,不久即传遍欧洲,以至远达美洲。有些巴洛克建筑过分追求华贵气魄,甚至到了繁琐堆砌的地步。 从17世纪30年代起,意大利教会财富日益增加,各个教区先后建造自己的巴洛克风格的教堂。由于规模小,不宜采用拉丁十字形平面,因此多改为圆形、椭圆形、梅花形、圆瓣十字形等单一空间的殿堂,在造型上大量使用曲面。典型实例有罗马的圣卡罗教堂,是波洛米尼设计的。它的殿堂平面近似橄榄形,周围有一些不规则的小祈祷室;此外还有生活庭院。殿堂平面与天花装饰强调曲线动态,立面山花断开,檐部水平弯曲,墙面凹凸度很大,装饰丰富,有强烈的光影效果。尽管设计手法纯熟,也难免有矫揉造作之感。17世纪中叶以后,巴洛克式教堂在意大利风靡一时,其中不乏新颖独创的作品,但也有手法拙劣、堆砌过分的建筑。 教皇当局为了向朝圣者炫耀教皇国的富有,在罗马城修筑宽阔的大道和宏伟的广场,这为巴洛克自由奔放的风格开辟了新的途径。 17世纪罗马建筑师丰塔纳建造的罗马波罗广场,是三条放射形干道的汇合点,中央有一座方尖碑,周围设有雕像,布置绿化带。在放射形干道之间建有两座对称的样式相同的教堂。这个广场开阔奔放,欧洲许多国家争相仿效。法国在凡尔赛宫前、俄国在彼得堡海军部大厦前都建造了放射形广场。杰出的巴洛克建筑大师和雕刻大师伯尼尼设计的罗马圣彼得大教堂前广场,周围用罗马塔斯干柱廊环绕,整个布局豪放,富有动态,光影效果强烈。 巴洛克建筑风格也在中欧一些国家流行,尤其是德国和奥地利。17世纪下半叶,德国不少建筑师留学意大利归来后,把意大利巴洛克建筑风格同德国的民族建筑风格结合起来。到18世纪上半叶,德国巴洛克建筑艺术成为欧洲建筑史上一朵奇葩。 德国巴洛克风格教堂建筑外观简洁雅致,造型柔和装饰不多,外墙平坦,同自然环境相协调。教堂内部装饰则十分华丽,造成内外的强烈对比。著名实例是班贝格郊区的十四圣徒朝圣教堂、罗赫尔的修道院教堂。 十四圣徒朝圣教堂平面布置非常新奇,正厅和圣龛做成三个连续的椭圆形,拱形天花也与此呼应,教堂内部上下布满用灰泥塑成的各种植物形状装饰图案,金碧辉煌。教堂外观比较平淡,正面有一对塔楼,装饰有柔和的曲线,富有亲切感。 罗赫尔修道院教堂也是外观简洁,内部装修精致,尤其是圣龛上部天花,布满用白大理石雕刻的飞翔天使,圣龛正中是由圣母和两个天使组成的群雕;圣龛下面是一组表情各异的圣徒雕像。 奥地利的巴洛克建筑风格主要是从德国传入的。18世纪上半叶,奥地利许多著名建筑都是德国建筑师设计的。如维也纳的舒伯鲁恩宫,外表是严肃的古典主义建筑形式,内部大厅则具有意大利巴洛克风格,大厅所有的柱子都雕刻成人像,柱顶和拱顶满布浮雕装饰,是巴洛克风格和古典主义风格相结合的产物。 兴起于17世纪中叶,它的风格自由奔放,造型繁复,富于变化,只是有的建筑装饰堆砌过分。西班牙圣地亚哥大教堂为这一时期建筑的典型实例。
重要特点
长, 狭窄的教堂中殿由更加宽广, 偶尔地圆形式替换 对光、或者强壮的光和树荫对比、单色画作用 ( 即教会的Weltenburg 修道院), 或一致的照明设备的剧烈的用途通过几个窗口(即教会Weingarten 修道院) 对装饰品(puttos 的丰富的用途由木头(经常被镀金), 膏药或灰泥、大理石或虚假制成使有大理石花纹) 大规模天花板壁画 外在门面为剧烈的中央预测经常描绘 内部比壳经常是没有为绘画和雕塑(特别是在巴落克式样晚期) 幻觉作用喜欢trompe l'oeil 和混和绘画和建筑 在巴法力亚和Swabian 巴落克式样, 葱圆顶是普遍存在的 巴洛克式样的神圣的建筑被意大利、特别是罗马和大教堂的范例主要影响了与横渡的圆顶和教堂中殿。巴洛克式的世俗建筑的中心是法国, 宫殿开放三个翼布局建立了作为标准办法尽早16 世纪。但这是Palais du 卢森堡(被修建1615-1620) 由建立了巴洛克式的建筑范例的Salomon ·de Brosse
巴洛克建筑-代表人物
济安·劳伦佐·贝尼尼 济安·劳伦佐·贝尼尼(GianLorenzoBernini;又名GiovanniLorenzoBernini)(1598年12月7日-1680年11月28日)意大利雕塑家,建筑家,画家。早期杰出的巴洛克艺术家。贝尼尼主要的成就在雕塑和建筑设计,另外,他也是画家,绘图师,舞台设计师,烟花制造者和葬礼设计师。 贝尼尼出生于那不勒斯的佛罗伦萨家庭,后跟随父亲彼得·贝尼尼(著名矫饰主义雕塑家)来到罗马。他早期的作品的灵感来自罗马帝国时期被运到罗马的希腊神话的雕塑。在这些作品中,有以羊奶哺育宙斯的仙女阿马尔塞(Amalthea)(完成于1609年,现存于罗马博尔盖塞画廊(GalleriaBorghese),以及一些寓言神话的半身像,如“堕落的灵魂”(DamnedSoul)和“受祝福的灵魂”(BlessedSoul)(完成于1619年,现存于罗马西班牙广场)。在1620年代,贝尼尼的雕塑逐步成熟,代表作是“保罗五世教皇”(1620年),“被劫持的普洛舍宾娜”(1621年-1622年,现存于罗马波各赛美术馆),“大卫像”(1623年-1624年,见左下图),“阿波罗与达芙妮”(1624年-1625年)。 贝尼尼另外广为人知的雕塑品有:罗马胜利之后圣母堂中的雕塑“圣女大德兰的神魂超拔”(EstasidiSantaTeresa,1645年-1652年,见右下图),早期的作品“阿波罗与达芙妮”以及“大卫像”(存于鲍格才美术馆)。 贝尼尼在大卫像的雕塑过程中,对其赋予了感情,与米开朗基罗的同名作品不同,前者的作品是动感的,而后者似乎是准备采取行动的姿态。其扭曲的躯干和紧皱的双眉充分体现了文艺复兴时代积淀下的巴洛克艺术特点。米开朗基罗表现了大卫的英雄本质,而贝尼尼抓住了大卫的英雄气质的瞬间。这座作品是贝尼尼的主要资助人鲍格才枢机主教在其25岁的时候委托雕刻的。 贝尼尼的其他雕塑作品还有鲍格才枢机主教(1632年,鲍格才美术馆)和路易十四的雕像(1665年,现存凡尔赛宫)。 贝尼尼的第一个建筑作品是位于梵蒂冈圣彼得教堂祭坛上方的铜质华盖(建于1624年-1633年),另外,他还建造了罗马圣毕比亚那教堂(SantaBibiana)的正面(1624年-1626年)。1629年,在祭坛华盖完工前,教皇乌尔班八世聘请贝尼尼负责整个圣彼得教堂的建造。他也负责建造位于教堂内的乌尔班八世和后来亚历山大七世两位教皇的墓穴。位于圣彼得教堂半圆形殿中的圣彼得主座(1657年-1666年)也是贝尼尼的一大杰作。 除了他最著名的作品--圣彼得教堂前的广场和柱廊外,贝尼尼还在罗马设计了许多著名的建筑,如巴贝里尼宫(PalazzoBarberini,1630年始建),蒙地卡罗皇宫(PalazzoLudovisi,1650年),基奇宫(PalazzoChigi,1664年)等。1665年,在贝尼尼的名望达到顶峰的时候,他前往巴黎旅行,希望能为法国皇帝路易十四设计卢浮宫的东部前门,但遭到拒绝。最后这部分建筑由克劳德·佩劳予以完成,具有更多的古典色彩。 另外,贝尼尼也设计了许多著名的教堂,尽管圣彼得教堂并非出自他手(见卡罗·马德尔诺)。位于罗马的一座小型巴洛克教堂充分体现了贝尼尼的建筑风格。他不仅负责设计奎琳岗圣安德鲁教堂的建筑(Sant'AndreaalQuirinal),也雕刻了祭坛上圣徒安德鲁的巨大塑像。在罗马附近的乡村,贝尼尼也为教皇的避暑夏宫冈道尔夫堡设计了教堂。 贝尼尼设计的第一个喷水池是海王子喷水池(1640年),而最著名的作品是位于那佛纳广场的四河喷泉(1648年-1651年),该喷泉将世界上四大河:尼罗河、恒河、多瑙河和拉布拉他河,以拟人化的有力雕刻呈现出其特色,并利用椰子树和动物来表示各地的风景。该喷泉还有一段趣事:贝尼尼的对手波若米尼设计的圣埃格尼斯教堂正对着喷泉。据说贝尼尼曾嘲讽该教堂岌岌可危,所以面对教堂的拉布拉他河雕像的手是上举的。 1644年,贝尼尼的资助人乌尔班八世教皇的去世使得贝尼尼的对手们集中起来,对贝尼尼的职业生涯造成了打击。但是依诺森十世教皇继续邀请贝尼尼完成圣彼得教堂的作品,并且委托他设计四河喷泉。在依诺森十世去世的时候,贝尼尼已经成为罗马艺术的领袖人物。贝尼尼于1680年在罗马去世。 贝尼尼的作品在丹·布朗的小说《天使与魔鬼》被誉为科学的标志物和圣殿。 约翰·巴塔萨·纽曼 约翰·巴塔萨·纽曼 约翰·巴塔萨·纽曼(JohannBalthasarNeumann)1687年1月30日-1753年8月19日,推测1687年1月30日生于埃格(Eger),逝世于1753年8月19日,享年六十六岁,为巴洛克建筑重要的德意志建筑师之一。 1711年纽曼到维尔兹堡炮兵服务队,受到当时大主教侯爵(Fürstbischof),统治领域广及意大利,法国及荷兰的约翰菲力普冯匈保(JohannPhilippvonSchönborn)的支持,开始他的建筑生涯。 纽曼为最具代表性的巴洛克建筑大师。他的巴洛克建筑设计颠峰在南德意志天主教巴洛克作品。他的特色在伟大的室内设计中,尤其是楼梯空间与教堂,更能看出他惊奇的效果。 他的作品区域大部分分布在维尔兹堡(Würzburg)沿着缅因河(Main)河畔,及从科隆(Köln)沿着莱茵河(Rhein)往南一带。 约翰·巴塔萨·纽曼的作品相当多,列举部分具代表性者: · 维尔茨堡官邸 · 奥古斯都堡与猎趣园阶梯空间 · 波昂十字山朝圣教堂阶梯空间
编辑本段巴洛克风格的特点
一是豪华。既有宗教特色又有享乐主义的色彩; 二是它是一种激情艺术,非常强调艺术家的丰富想象力; 三是极力强调运动,运动与变化是巴洛克艺术的灵魂; 四是关注作品的空间感和立体感; 五是具有综合性,强调艺术形式的综合手段,例如在建筑上重视建筑与雕刻、绘画的综合,此外,也吸收了文学、戏剧、音乐等领域里的一些因素和想象; 六是浓重的宗教色彩; 七是大多数巴洛克的艺术家有远离生活和时代的倾向,在一些天顶画中,人的形象变得微不足道。 八优雅与浪漫。(百度)
1、自然生态环境优美
欧洲各国的森林覆盖率均很高,城郊及农村一般看不到裸露的荒地、山地,除了农田、房舍,都是郁郁葱葱的树林和绿油油的草地。牛羊散落在草地上,草地尽头是茂密的森林,可隐约看到散落在林边的深红屋顶的农舍。一路行走在欧洲大地基本上都是这样的田园风光。
由于自然生态环境受到了良好的保护,西欧多数国家的城市空气都很清新,尘埃很少。欧洲城市里的咖啡厅、小餐馆露天座位特别多,因为室外空气清新,又可以享受日光浴,饱览街市风光,所以价格比室内要高得多。
2、环保意识和城市意识强烈
十字路口没有国内的多用立交桥,而是采用地下隧道,这样就较好地解决了保护城市风貌与现代交通发展之间的矛盾。繁华的市区内,鲜见高楼大厦,古典雅观的老房子受到了最好的保护。欧洲的房子旧时多有取暖用的壁炉,现在都用现代取暖设备,壁炉已失去了功用,但新旧房子都还保留了外露房顶的烟囟,这是为了保持欧洲建筑的风格。
在瑞典的皇后宫殿,里面和外面都可以看到还完好地保留了100多年前的风貌,让游客深深感受到植根于民众思想中的人文思想:历史遗产是宝贵的,不能随意改变和毁坏她。
在这三个国家的城市广场和教堂外,都有成千上万只白鸽与游人同乐,在林荫道和公园里,鸟儿栖息枝头、飞落草地,松鼠也自由散步,看到如此风景,我们不禁赞叹:好一幅人类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动人画面。
欧洲所有宾馆里,没有为客人准备一次性牙具、拖鞋,这与欧洲发达的经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彰显出欧洲民众强烈的节约与环保意识。
3、严谨的工作态度和自由的生活方式
欧洲人把工作和生活作出了明确的区分,工作时间当然要工作,而在生活时间还要工作,却是难于接受的。并且具有很强的“规则意识”。在欧洲,很少看到交通事故。如有交通事故,各种媒体会不断地、反复地报道。
这取决于三个因素,一是良好的交通条件,二是良好的公民交通意识,三就是司机的职业水准和工作态度。欧洲人喜欢自由而又舒适的生活方式。他们喜欢度假、旅游,喜欢运动和日光浴,喜欢音乐和啤酒,喜欢高贵服饰和个性化的装扮;生活方法和思想观念都很开放,人权不可侵犯。
4、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
欧洲国家都有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和医疗保健计划。各国都实行完善的医疗保健制度,病者凭身份证和医疗保健条码可得到免费治疗。高福利伴随着高税率。北欧人一般要将劳动所得的百分之二十到三十作为所得税上缴。
5、重视个性发展和素质培养
在北欧的芬兰、瑞典和丹麦的公园,父母在林中漫步,而小孩子却在另一头骑着自行车四处乱跑。在芬兰的古镇不少的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户外实践活动,有幼儿园的小朋友、小学生和初中生。这可以看出中西方教育方面的观念存在的差距。
埃及金字塔
法老是古埃及的国王,金字塔是法老的陵墓。相传,古埃及第三王朝之前,无论王公大臣还是老百姓死后,都被葬入一种用泥砖建成的长方形的坟墓,古代埃及人叫它"马斯塔巴"。后来,有个聪明的年轻人叫伊姆荷太普,在给埃及法老左塞王设计坟墓时,发明了一种新的建筑方法。他用山上采下的呈方形的石块来代替泥砖,并不断修改修建陵墓的设计方案,最终建成一个六级的梯形金字塔——这就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金字塔的雏形。
希腊帕提农
帕提农是古希腊最著名的建筑,建于古希腊最繁荣的古典时期。它原是雅典卫城 的主体建筑,是为了纪念雅典战胜波斯侵略者的伟大胜利而建的。它原是供奉雅典的保护神雅典娜的,“帕提农”在古希腊语中即是“雅典娜处女庙”。整个神庙饱满挺拔,各部分比例匀称,风格开朗,并有大量的精美雕刻相衬 托。现在神庙虽已残破,但那庄重而又完美的形象仍使人为之神往。
法国巴黎铁塔
1889年适逢法国大革命100周年纪念,法国政府决定隆重庆祝,在巴黎举行一次规模空前的世界博览会,以展示工业技术和文化方面的成就,并建造一座象征法国革命和巴黎的纪念碑。筹委会本来希望建造一所古典式的、有雕像、碑体、园林和庙堂的纪念性群体,但在700多件应征方案里,选中了桥梁工程师埃菲尔(GEiffel,1832-1923)的设计:一座象征机器文明、在巴黎任何角落都能望见的巨塔。
罗马斗兽场
罗马斗兽场,亦译作罗马大角斗场、罗马竞技场、罗马圆形竞技场、科洛西姆、哥罗塞姆,原名弗莱文圆形剧场(Amphitheatrum Flavium),建于公元72至82年间,是古罗马文明的象征。遗址位于意大利首都罗马市中心,它在威尼斯广场的南面,古罗马市场附近。斗兽场以宏伟、独特的造型而闻名于世。 从功能、规模、技术和艺术风格各方面来看,罗马斗兽场是古罗马建筑的代表作之一。它的施工速度之快也是一个奇迹。
美国自由女神像
自由女神像是法国在1876年赠送给美国独立100周年的礼物。美国的自由女神像坐落于美国纽约州纽约市附近的自由岛,是美国重要的观光景点。其全称为“自由女神铜像国家纪念碑”,正式名称是“照耀世界的自由女神” 铜像内部的钢铁支架是由建筑师约维雷勃杜克和以建造巴黎艾菲尔铁塔闻名于世的法国工程师艾菲尔设计制作的法国风土人情
交际习俗
注重服饰的华丽和式样的更新。妇女视化妆和美容为生活之必需。时间观念强,工作计划性强,奉行“女士第一”的原则。习惯行握手礼,有一定社会身份的人施吻手礼。少女常施屈膝礼。男女之间,女子之间及男子之间,还有亲吻面颊的习惯。社交中不愿他人过问个人私事。反感向妇女赠送香水及初次见面就送礼。
信仰禁忌
大多信仰天主教。忌“13”和“星期五”。忌**和墨绿色。忌孔雀和仙鹤。视菊花、杜鹃花与核桃等为不祥之物。喜爱艺术和娱乐活动。
饮食特点
法国人会吃,也讲究吃。法国菜风靡世界。法国人喜欢吃蜗牛和青蛙腿,最名贵的菜是鹅肝。喜欢喝酒。法国菜的特点是鲜嫩。法国人也非常喜欢中国菜。
服饰
法国时装在世界上享有盛誉,选料丰富、优异,设计大胆,制作技术高超,使法国时装一直引导世界时装潮流。在巴黎有2000家时装店,老板们的口号是:“时装不卖第二件”。而在大街上,几乎看不到两个妇女穿着一模一样的服装。目前高级时装最有名的有:“吉莱热”、“巴朗夏卡”、“吉旺熙”、“夏奈尔”、“狄奥尔”、“卡丹”和圣洛朗”。近年来,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巴黎女郎的裙子,其式样之多。款式之新,在别国很难见到。法国人是把收入的最小部分用于穿着的欧洲国家,法国人一般很注意服装方面的鉴赏力,也接受比较便宜的而不十分讲究的仿制品。
小动物
当今法国家庭,对小动物恩宠倍加,不惜耗费巨金收买哺养。有一半以上家庭饲养各种小动物,总头数在3000万只以上。1/3的家庭养狗,狗的数量已近4万条。各种狗医院、狗服装店屡见不鲜。动物不仅给法国人带来了乐趣,也造成一定灾难。法国每年发生狗伤人的事件50多万起。
礼仪
法国是一个讲文明礼貌的国家。对妇女谦恭礼貌是法国人引以自豪的传统。法国人见面打招呼,最常见的方式莫过于握手。不过握手时一是握时间不应过长,二是没有必要握住人家的手使劲晃动。一般是女子向男子先伸手,年长者向年幼者先伸手。上级向下级先伸手。
吻
法国是第一个公认以吻表示感情的国家。法国人的吻有严格的界限:他们在见到久别重逢的亲友、同事时,是贴贴脸或颊,长辈对小辈则是亲额头,只有在爱人和情侣之间,才亲嘴或接吻。
婚俗
结婚前先订婚,仪式简单,一般由女方的家长宴请男方的家长及兄弟姐妹,也可同时邀请其他亲戚、甚至一两名好友出席。婚礼也已逐渐简化,但仍不失为最隆重的家庭节日,带有庄严神圣的色彩。婚礼由市长或他的一名副手主持,习惯上是在周二、四、五、六早9时至下午5时之间。婚后大宴宾客。法国农村有的地方在婚前要签订财产婚约并办理公证。婚约中要写明未婚夫妇的全部财产、未婚妻的嫁妆和未婚夫的产业。婚龄纪念在民间已成为一种喜庆的风俗。女子守寡300天后,或宣布与丈夫分居300天后可以再嫁,男子则无时间上的限制。
圣灵节
每年11月1日圣灵节,相当于中国的清明节。法国人习惯上在这一天去墓地祭奠,缅怀为国捐躯的先烈。圣喀德琳娜节 巴黎“大龄女青年”的节日。每年11月25日这一天,年满25 岁而尚未婚配的姑娘们到喀德琳娜塑像前献一束鲜花,再到大时装店跳舞,饮酒狂欢,最后选出一位最美的姑娘作为节日的王后。
用餐习惯
法国人把烹调看成是一门艺术,法国菜也确实风糜全球。在法国一日三餐通常是这样安排的。 早餐:面包、咖啡、热巧克力; 午餐:午餐是法国人最重要的一餐,一般在下午一点左右, 晚餐则在九点以后。法国人社交的正餐一般要持续两小时以上,开始先是开胃菜,然后是鱼或意大利面条,再才是主菜,主菜还附带许多生菜、沙拉、奶酪,水果,有时还有甜点心,餐后咖啡也必不可少。
西班牙风土人情
西班牙基本概况
西班牙是一个集浪漫与激情于一身的国度,它的历史,它的艺术,还有它的气质不断地吸引着好奇的人们。斗牛、舞蹈、吉它。
① 地理环境:
西班牙位于欧洲西南部伊比利亚半岛大西洋(Mar Cantabrico)和地中海(Mar Mediterraneo)航道的咽喉处的多山(坎塔布、利牛斯、戈列多和瓜达拉马等山脉)、 多河流(埃布罗河REbro、杜罗河RDuero、塔霍河RTaje、瓜达尔基维尔河RGualguivir)、高源国家。中部梅塞塔高源区约占全国面积的60%,为大陆性气候。北部和西北部沿海地带为海洋性温带气候。南部和东南部为地中海式亚热带气候。大部分地区降水量为500~1500毫米之间。南部几乎全年无霜冻。西班牙总面积为50多万平方公里。人口为3871万多。大部分是卡斯蒂利亚人Castilla,少数民族加泰罗尼亚人Catalua、巴斯克人Valencia和加利西亚人Galicia。官方语言为西班牙语。94%居民信封天主教。
② 政治经济环境:
西班牙实行议会君主制,王位由胡安-卡洛斯及其直系后代世袭。国王为国家元首和武装部队最高统帅。政府为工社党一党政府,由议会监督政府工作。马德里为西班牙首都。 西班牙是比较发达的资本主义工业国。因缺乏动力和工业原料,经济对外依赖性较大,
所需的石油、铁矿、炼焦煤等均靠进口。出口有小汽车、钢材、水泥、船舶、纺织品、水银、肥料、酒类、橄榄油等。欧洲共同体和美国是西班牙的主要贸易伙伴。
西班牙城市与名胜古迹
① 马德里
西班牙首都马德里是欧洲著名古城。马德里坐落在伊比里亚半岛的中心,瓜达拉马山耸立于它北面,地处梅塞塔高源,海拨670米,是欧洲地势最高的首都。曼萨内罗斯河RManzanalis绕城流过。交通发达,四郊湖泊众多,树木成阴,气候宜人。马德里中心由“太阳门广场、中心广场、西班牙广场”形成三角地带。“太阳门广场”—是马德里的中央广场,从这里向四面辐射出条条大道,形成它密如蛛网的城市结构。在广场中间的花坛,竖立头着一只攀依在莓树上粗壮雄健的棕熊雕塑,这是马德里的城微。这只粗壮雄健的棕熊显示着马德里人民不屈不挠的倔强性格。从太阳门通向四面八方的大街上可以看到许多古代和中世纪的宫殿、教堂、雕塑,这些建筑和艺术作品有哥特式的、阿拉伯式的、还许多形式汇集于一体的。特别是用各种石子和玻璃镶嵌的壁画,鲜艳夺目,十分美观。
“哥伦布广场”—航海家哥伦布塑像坐落在广场中央,手指南美方向,似乎象他1492年月日10月发现巴哈马郡岛时的精神,圆形喷水池围护着塑像,喷射几米高的水柱,夜晚映射出红、绿紫各色灯光,格外迷人。在地下建有哥伦布博物馆,供人们参观。
“西班牙广场”—西班牙广场有西班牙17世纪著名作家塞万提斯(Cervantes)的塑像和他的著名小说《唐吉诃德》中的两个主人公——拉曼骑士唐吉诃德和他的忠实于他的仆人桑科潘沙铜像。
“中心广场”—市中心大广场是16、17世纪文艺复兴式建筑,于1619年完工。科米拉斯广场附近的基督教主教堂也是文艺复兴式建筑(建于1535年)。现在的市立博物馆、图书馆、普罗温西亚广场附近的外交部大厦以及横跨曼萨内罗斯河的塞戈维亚大桥均为17世纪晚期的巴罗克式建筑。建于是1907~1917年的邮政总局大楼是20世纪以来第一座豪华建筑。
“普拉多博物馆”——马德里共有30多座博物馆,其中世界闻名的绘画展览馆——普拉多博物馆有“欧洲古典美术宝库”之誉。馆内设有30个展厅,收集了15世纪~19世纪全世界最珍贵的西班牙美术作品和意大利著名画家的3000多幅作品。另外,还有许多史前时代的资料及罗马人、摩尔人和中古时代的遗物。
“东方之宫”—坐落在马德里西部、曼萨内罗斯河左岸一座山岗上的西班牙古代王宫“东方之宫”,是现存的世界上最完整、最精美的宫殿之一。其雄伟在英首府国的白金汉宫之上,可以与法国的凡尔赛宫媲美。它是按着18世纪最流行的建筑风格建成的。它外形具有典型的法国风格,雄伟壮观;内部装饰却是地道的意大利情调,豪华绝论。它是西班牙旅游业的一颗明珠,宫殿内宽大华丽的厅堂,陈设精美,使来访者叹为观止。壁毯展馆内珍藏着世界上最罕见的、最有价值的大形壁毯。另外,东方之宫还收藏着45座各国钟表,至今还走的很准。
② 巴塞罗那
位于在西班牙东北部地中海岸的巴塞罗那,是西班牙的第二大城市,有“伊比利亚半岛的明玫瑰珠”之称。1833年以前西班牙最富裕的地区加泰罗尼亚的府。海滩平坦宽阔、气候适宜人。在老区有古罗马城墙和6世纪宫殿遗迹。哥特式天主教堂矗立在老城中央,内有巴塞罗那守护神圣欧拉利亚的地下墓室,里面安放白大理石棺。还有王家广场(14~16世纪)、和平广场(靠近港湾)。在港口有一艘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时的帆船复制品,广场上的哥伦布纪念碑俯临港口。
“花市大街”,由和平广场和市中心卡塔卢尼亚广场的兰布拉斯大街连接成为最大的鲜花市场。卡塔卢尼亚广场上有女神石像还有喷泉。城区西面西班牙广场上的“光明泉”、蒙特会奇公园的层层阶梯瀑布,入夜水光交映。14世纪遗留下来的市内西班牙最大的“神圣家族教堂”,每逢星期日中午有民俗舞蹈表演。
巴塞罗那是西班牙文化中心。有巴塞罗那大学(1430年创办)、利塞奥大剧院和各种博物馆(毕加索博物馆、加泰罗尼亚大艺术博物馆、现代艺术馆、酒类博物馆、西班牙村)20余处。每年四份的玫瑰花展览和斗牛及最大的国际贸易展览十分吸引人。
郊区的布拉瓦海岸,是地中海沿岸著名的避署胜地。
③ 塞维利亚;
位于西班牙西南部,是一座二千多年历史的著名文化古城。优美的吉普赛音乐、弗拉门科舞和斗牛著称全欧。金子塔(12边形、30米高弧形塔顶),坐落在格兰德河畔。因格兰德河是在西班牙境内唯一能通行的内陆河,当年哥伦布从这里扬帆入海的。哥德式 塞维利亚大教堂(建于15世纪),是西班牙最漂亮的教堂,据称仅次于罗马圣彼得和伦敦圣保罗大教堂,在世界基督教教堂中位居第三(细长的尖塔、五个教堂中殿和十个侧面小教堂及古围墙)。
④ 巴利阿里群岛(LaBaleares);
Lansalote岛(LaBaleares最北端)地热水煮羊肉,Lasparmas港小飞机去50分钟到Lansalote岛。全岛很小下雨,但到处香蕉绿地,诲边游泳,远洋捕鱼船队。
西班牙风土人情
① 西班牙的民俗节
西班牙人在“除夕之夜”,全家人团聚在一起待遇12点教堂钟声敲响起吃下12颗葡萄,便象征着新年的每个月都一切如意。
西班牙的“梅里达”,每年10月上旬,是吉普赛族妇女节(族内通婚、自由寻找,但须父母允诺、婚礼由族长主持、割破新娘新郎的背部)。
“法耶节”,是西班牙规模最盛大的节日之一,每年3月12~19日,在西班牙东部濒临地中海的古城巴伦西亚举行火烧形象逼真的纸形(当地人称之为法耶),以揭露社会丑恶现象。这期间从西班牙各地和世界各地来观光的人很多,到19日活动达到高潮,从早到晚,街上人潮起伏,载歌载舞,下午,在市府广场上举行评选发奖,人们跳舞狂欢,午夜12点开始燃烧全市纸形,一个个巨大的纸形在熊熊烈火燃烧下,逐渐化为灰烬。
西班牙可称之为“橄榄王国”,橄榄林漫山遍野,连绵不断。橄榄果、橄榄油(Aceite de olivo)为世界最多。除了食用外,涂抹于全身的古老保健美容术一直沿用至今(健美运动员也用)。
“西班牙斗牛”,起源于西班牙古代宗教活动(杀牛供神祭品)。13世纪西班牙国王阿方索十世开始这种祭神活动演变为赛牛表演(真正斗牛表演则18世纪中叶)。现在西班牙300多斗牛场(最大的是马德里的文塔斯斗牛场,可容纳25万人)。每年3月~11月是西班牙斗牛节,通常以星期日和星期四为斗牛日(使用体重4千公斤的非洲纯种公牛)。
“西班牙斗鸡”更为奇特,一个3平方米的圆笼子内,放入两只公鸡互斗。公鸡分量不得相差1两,每场斗30分钟。笼外则围着200多赌客各下赌注在一头鸡身上训练一只鸡,需要一年时间,一年可斗8场,训练有素的斗鸡售价可达500美元,还大量出口。
②西班牙人的生活与礼节
西班牙是一个古老文明的国家,讲文明、礼貌。热情、好客、善良的民族
生活,住房(农场别墅、游泳池),母系社会(妇女持家,孩子多,讲卫生,姑娘变为家庭主妇性格差异-男人固守的钱夹、晚10点钟回家的故事),生日、成人节请柬故事,挣一元钱要花两块钱,没有红眼病。酒巴,身上味、食品中的橄榄油(Aceite de olivo)味。时间观念很差(Asta maan),来晚了,也没人说对不起/No hay importa
北靠鸳鸯岛、南临休闲岛,占地一万三千平方米,投资一千三百多万元。是一个集高空达瓦孜表演、泰拳搏击表演、泰国民间歌舞、欧洲女子摔跤、鳄鱼表演、非洲狮子猎捕、神秘小屋水倒流、攀岩弹跳于一体的娱乐性、参与性极强的风情娱乐园。
异国风情园位于国家5A级景区--白洋淀内,占地13万平方米,投资2000多万元。是一个极富异域风情、参与性强的的休闲娱乐景点,在这里您可亲眼目睹头入鳄口,狮子猎捕,看心惊胆战的高空无保护走钢丝,体验毛骨耸立的次声波视听室、还可欣赏泰国民间歌舞表演,欧洲女子泥跤、神秘小屋、攀岩、高空弹跳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