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平凡,但很喜欢。
文字:茶小科
:封面源自网络,其余均为茶小科拍摄
主题:六堡风骨
第一次邂逅六堡茶,是在2013年5月份的茶博会:
当时小科人小胆大, 翘掉了学校的考试 ,从偏远的校园搭车到城里, 只为看一看聚集万千好茶的茶博会是什么样纸。
有图有真相
邂逅六堡茶是真的,翘课也不是吹的
天啦噜,好像突然间暴露了神马
当然,首次参加茶博会的我,到了现场才知道,茶博会的茶并没有千款万款那么夸张,可是我依然感到满意,毕竟还是开了眼界啊!
到今天为止,我早已忘了当时翘掉的那门考试科目是什么,但却记得那次所邂逅的茶类的名字,其中就包括六堡茶。甚至我现在眼前还能浮现,那带回学校的2盒六堡茶的样子:
黑色的长方体罐子里,安安静静地躺着一个方方正正的纸包,拆开包装以后,发现里面的茶很黑,很细,仿佛还有点碎碎的,味道也很好喝。那时我就像现在一样,喜欢在盖碗里泡些茶慢慢地品,或是在口渴、天热的时候浓浓地泡一大杯,一饮而尽,真是解渴啊!
好喝、便宜,是我对六堡茶的第一印象。
记得总共花了不到100块。满满的一盒茶,供我和舍友、同学喝了整整一个夏天,以致后来,每每到了炎热的日子,小科总忍不住想起六堡茶的味道。
再后来,就是接触了做六堡茶的朋友。
前几年,六堡茶还很小众,不为人所知,济南专做六堡茶的人不是太多,但他却因为喜欢,坚持以六堡为主,甚至还寻找适合存储六堡茶的山洞,只为让茶在自己这里转化出最好的味道。
当时最打动小科的,是谈话时,聊起当时大行其道的茶类,我随口说道,如果哪一天六堡茶也那么流行就好啦!但他却很冷静地说,并不希望六堡茶的市场过热,稳步发展,是他比较期待的状态。当时他很坚定,六堡茶一定会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这种感觉,就像一对普通的父母对孩子的守望:
不求大富大贵,只求平安康健,而且因为对自己的孩子有足够的信心,所以也相信他会越来越好。
在茶的世界里,相信也有许多这般为六堡而痴的爱茶人吧!
小科眼中,六堡茶是属于比较皮实的“孩子”,可阳春白雪,能下里巴人,定是会越来越好的。我喜欢六堡茶,也喜欢多多少少存一点。小科心想,虽然现在对它的了解有限,但有些知识,还是可以留着以后慢慢解读。
前几天去北京,也捎带回些许的六堡,偶尔地喝一喝,想必是极妙的。但之前一直没得空,茶叶也一直被随手放在茶桌上。今夜无事,我终于拆开包装冲了一泡,喝进嘴巴里的,还是那熟悉的味道。刹那间往事浮上心头。我在朋友圈情不自禁地写道:
一直以来,喜欢六堡茶,不仅是因它的香气和味道,更因为它能耐得住寂寞。辗转的时光中,大家一直为葡萄酒的窖藏津津乐道,可是谁又关注过,中国数千年茶文化中,这一个小小的分支?可让人钦佩的是,茶没有在意过,它就像驿外栈桥边上的那枝梅花,悄然开着,不为取悦任何人,只是为了做自己。宁静的夜,淡然的茶,在悄然的品茗中,感受独属于六堡茶的风骨。
此时此刻,还有比来一杯六堡茶更惬意的事情吗?打字的片刻,我又喝下一杯茶,满足地享受着岁月静好和生活的安然。
PS: 一直以来都很喜欢六堡茶,但哪怕是身边的朋友,也不怎么知道,因为我很少主动去写六堡茶的内容,这不是刻意而为,而是生活中接触得太多了,反而不知如何下笔,甚至今天,也本没有打算去写些什么,我和六堡茶的点点滴滴,就这样一直深藏在每一次喝茶的时光里。但是就在刚才喝茶的时候,终于有那么一些积聚许久的感情,忍不住迸发而出了,也就有了这点滴文字。整篇文章没什么惊艳之处,不过是一个喝茶人朴实平凡的回忆,有点像流水账,但是一些感情,也恰恰隐藏在每一次平凡的日子里啊!我喜欢这样的平凡~
再PS: 北京之行,有很多收获,其中有一个比较惊讶的发现,就是关于六堡茶的。但因为这次展会规模不大,因这个发现去预测什么可能会有偏差,就没打算写出来,但是今天晚上,突然在想要不要去写了。考虑中~也希望喜欢六堡茶的朋友和我一起探讨。
Photos by HEPING Text by OU
到意大利北部的梅拉诺Merano山区,是我们环德国自驾游的一段小插曲。
起因是因为我的德国老师和朋友Dr N的诱惑。他差不多每年都从他所住的波恩,开车翻过阿尔卑斯山,来这里度假,过生日,在山里一住数日。每次他都给我发邮件,问,梅拉诺山区风景绝美,有很多美丽的小村落,怎么,要过来吗?
我们环德国自驾,从柏林提车,计划沿东部往南,再从西部往北,返回柏林。车到南部,忽然想起,要不我们跨过阿尔卑斯,也去一趟梅拉诺?于是手机赶紧致讯DR,问路。
DR说,翻越阿尔卑斯山,要好走,走高速,但我们去每次都走乡村公路,那条路唯一的“缺点”,是穿乡过镇,路两边的风景,实在太美了。又说,记得,进入意大利之前,一定要在德国加满油,意大利的油要比德国的贵,“意大利从来不是便宜的地方”(后来验证果然是)。
从奥地利的因斯布鲁克,我们往南过意大利时开始走的是高速公路。一场忽如而来的豪雨,让我们在高速公路休息站出来时走反了方向,不得不在下一个出口当机立断,离开高速,没想到的是竟然撞入了DR说的那条“美丽的”乡间小道SS44。想必也是天意,命运总有安排。
沿乡村公路,九曲十八弯,上到山顶,我们在布伦纳山口的一个咖啡馆停下,其时细雨迷蒙,有点凉。馆里只有一位老太太在喝咖啡,除此之外,别无他人。咖啡馆外,那个小教堂下,只停着我们那部Range Rover和另一部车。交谈之下,知道这老太太也是独行侠,一个人开车上来。话毕,一个人披着雨衣出外散步去了。
服务生是位快乐的女士,说再翻过阿尔卑斯山口,这边还是奥地利,那边就是意大利了。这里周边的山峰高达3335米。小歇,重新上路,还是SS44公路,我们就这样抵达意大利北部山区的梅拉诺(Merano)。
梅拉诺山区北面与奥地利接壤,此地算是德语区,也讲意大利语。所以特别多德国人和奥地利人来度假,几乎看不到亚洲人。我们住的小旅馆Tritsche Hof,位于小镇蒂洛尔(Tirol),在半山腰上,开过七拐八弯的窄窄小道,车载导航让我们稳稳地停在酒店面前。
女主人很热情,只会讲德语和意大利语,但不会讲英语,但好在鱼的形状很容易表达,我们晚餐吃上了鱼。
在过去,这一带的小镇居住着很多科学家、艺术家、文学家,其中包括有弗朗茨·卡夫卡(Franz Kafka)、埃斯拉·庞德(Ezra Pound)以及保罗·拉扎斯菲尔德(Paul Lazarsfeld)等。
住下,我们每日向不同方向的周围一带的优美村落徒步漫游。举目,是轻烟缭绕的古堡和修道院,和满山的苹果园。
手机叮一声响,DR就是远在波恩,也不忘指导我们。说,半山上的布鲁伦堡和圣彼得教堂,是不能错过的地方。有一个餐厅,可以遥望梅拉诺城,位置顶好,中午你们可以在那里小坐,边看风景,边来一个“light lunch",当然咖啡也是一流的。
半山上的布鲁伦堡内,我们和美国诗人庞德邂逅。
这是一个意外,这个建于13世纪,远离闹市的山中古堡,一度成为废墟,没想到居然是美国诗人庞德的故居。正是山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这位世界文学史上意象派诗歌运动重要的代表人物,也是国际上最重要的中国儒学和诗歌等经典的翻译家,1958年,他从美国返回意大利后与女儿Mary和女婿就住在这里,并在这里继续完成他长达116节的长诗《诗章》的最后6节。城堡周围是他们家的葡萄园。
现在布鲁伦堡城堡成为庞德文学培训和研究中心,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国的诗歌爱好者。
Mary是庞德和女小提琴家Olga Rudge之女,她说,这里的书本、扶手椅、台面上,都留有她父亲的手印。
如果说小镇蒂洛尔过的是乡村生活,那么离小镇不远的梅拉诺,你就可以享受都市生活。从蒂洛尔可以乘巴士入城,也可以乘缆车下山。那是一个混合了德式和意式风格的小城市,连路牌上都用两种语言标识。
离开蒂洛尔,我们的目标是意大利的克里莫纳,那是最古老的小提琴的故乡,至今仍是世界最有名的小提琴之城。**《红色小提琴》(Le violon rouge)就是在那里拍摄的。我们下一站将要邂逅的,将是全世界最有名的小提琴制作大师,安东尼奥·斯特拉第瓦利、阿玛蒂和瓜尔涅利。
之后,我们将从另外一个山口翻过阿尔卑斯,返回德国的小镇米腾瓦尔德,那也是一个藏在山中的小提琴之乡。
(201852修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