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致契阔,绕腕双跳脱 什么意思

何以致契阔,绕腕双跳脱 什么意思,第1张

意思是用什么表达我们之间的亲密呢?用套在我腕上的一对手镯。

出处:汉末诗人繁钦《定情诗》

原文:

何以致拳拳?绾臂双金环。

何以道殷勤?约指一双银。

何以致区区?耳中双明珠。

何以致叩叩?香囊系肘后。

何以致契阔?绕腕双跳脱。

何以结恩情?美玉缀罗缨。

白话译文:

用什么表达我的眷恋之意呢?缠绕在我臂上的一双金环。

用什么表达我对你的殷勤?套在我指上的一双银戒指。

用什么表达我的真诚呢?戴在我耳上的一对明珠。

用什么表达我的挚诚呢?系在我肘后的香囊。

用什么表达我们之间的亲密呢?套在我腕上的一对手镯。

用什么连接我们的感情呢?缀有罗缨的佩玉。

扩展资料

汉繁钦在《定情诗》中说:“何以致契阔,绕腕双跳脱。”引用自诗经名句“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就让手镯背负上了海誓山盟的重托,一腕光泽,也是一段尘缘,无论时间走得多远,都可牢牢跳跃在手上,让内心那腔往日意今日痴的盟约与日月一起穿梭,永恒成心花、成眷侣、成神仙。

《定情诗》是繁钦传下来的四首完整的诗中的一首,也是繁钦最著名和最出色的作品,无论是写男女之情还是隐喻“君臣朋友”,这首作品都以其奇特的风格引人注目。

_定情诗

篇一: 雨晨

拂晓刚刚破碎,走在寂然的街道上,感觉到一种可靠的真实。喧嚣了一夜的城市,在此时片刻的时间稍稍打个盹,休整片刻,等待着再去泼墨沸腾的情景。只有沿街的倒柳枯肃不语,绝尘而生。无风,却有雨,细腻如泥,脉脉而坠,认真地咂摸,竟沁生几分哀而不伤的凄清诗意。撑开伞,就有滴答声入耳,就象老天正在发送一排密密麻麻的电文,这即兴而奏的声音,错落有序,极细腻。

在这样的清晨与这样的雨邂逅,着实为件荣幸的事。柔柔细雨,幽幽小径,我实在不忍辜负这样的雨晨,不忍心拒绝如此脉脉的柔情,就收了伞,任它任性多情个够。这雨落在肌肤上的感觉也真是惬意,那微妙的感觉宛若一件薄如蝉翼的纱衣半披在身上,舒爽温馨。

这样的雨,这样的衣,让我有一种莫名的冲动,想去了解今天的天是怎样的一种情态。仰首而视,但见法国梧桐那茂密如织的青枝翠柯所笼罩着的一方葱茏在微灰的天色的衬映下,一大片的幽绿如玉。

继续走,继续悠然。

一声电话铃音,急促的,坏坏地刺破了这寸难得的悠然,电话那头传来朋友有点扫兴的关心:下雨了,带伞了吗?“带了,有点后悔!”我略带骄怨地答道。

在这样的清晨,邂逅这样的雨,真不知还有什么是可值得遮掩的?

篇二:我是一只铅笔

我是一支小铅笔,来自一家文具店。长长瘦瘦的身体,使得我的“腰”都弯不下。我平时总是穿着一件五颜六色的礼服。我可是天不怕,地不怕的。如果有人敢来欺负我的话,我就用我尖尖的“头”去吓吓他,他呀,肯定被我吓得撒腿就跑。

我的头可有用处了。平时,小主人就是用我来写出漂亮的字的呢,这可都是我的功劳呀!

哎,可小主人却忘恩负义。每当她写完作业,就会把我丢在一边不管了。还有的时候,她会随手把我扔在地上。哎,怪不得我怎么总觉得“腰”酸,就像是里面的“骨头”断了似的呢!我对她这两点特别不满。哎,真希望她以后多疼爱我一点,那该是多么美好哇!

我天天被文具盒侍卫关在“监狱”里,快要被闷死了。如果哪一天真的觉得无聊透顶的话,我会给橡皮表妹写写信;还会逃过文具盒侍卫的法眼,偷偷溜出“监狱”,到字典公公家去补补课;还会到钢笔哥哥家去聊聊天呢!

听完了我的介绍,你们一定已经很了解我了吧!怎么样,我天真吗?我可爱吗?如果你非常喜欢我的话,可以来见我一面,并把我收养回去,行吗?我可不想被小主人折磨死啊!再见。我是铅笔

篇三:春天在哪里

冬色爷爷送走了大地的严寒,春姑娘踏着轻盈的脚步来到了人间。春天的景色十分美丽,就像一幅栩栩如生的画。

春天的阳光格外明媚,春姑娘展开了笑脸,太阳,红红的光束射过来,那温柔地抚摸你,像年轻的母亲的手。

随着春姑娘轻快的步伐,青青的小草,破土而出,偷偷的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在公园里,到处都可以看见这一些生命力顽强的小草。

在这一个温暖的季节里,在树林里,许多的树木都开满了鲜艳的花朵;大家都不肯相让,红的、黄的、白的、紫的,各种各样的花真像一个美丽的大花坛。许许多多的蝴蝶和蜜蜂都闻到了花的香味,都不约而同地飞来采蜜,在半空中飞来飞去。

在树林里,许多的小鸟在自由自在欢乐地飞翔着,高兴起来,便唱出清脆悦耳的曲子,和煦的春光吹拂着小河,河水忽然被一阵悦耳、动听的笛声所牵动,放眼望去,一群顽皮的小孩子正用垂柳的茎做柳笛呢!他们吹出了心里的幸福和快乐。

春天的雨是柔和的,只见春雨在竹枝、竹叶上跳动着。那雨时而直线滑落,时而随风飘洒,留下如烟、如雾、如纱、如丝的倩影,飞溅的雨花仿佛是琴铉上跳动的音符,奏出优美的旋律。

天空上,怎么是五颜六色的,使人眼花缭乱?啊,原来孩子们在防风筝呀。在蓝天白云的照耀下,各种各样的风筝在自由自在地飘舞着,飞升着,多么使人心旷神怡的景象啊!

啊,春天的一切,都显得那样的生机勃勃。

啊,春天真美啊!让我们用心去感受大自然的美景吧。

篇四:蛐蛐

蛐------蛐蛐”,窗外不时传来蟋蟀的叫声,皎洁的月光透过窗子照在五指兄弟身上。

恰巧这时小主人咳嗽了几声,五指兄弟被惊醒了。食指先发话了:“嗯,对了,前几天的争论还没结束呢!借着月光我们继续呀!我先说,怎么样?我是最有用的手指,我可以按开关,小主人玩电脑要请我来敲鼠标左键,就连批评人也是先用我,所以,我是‘老大’的最佳人选!”

“去去去!你算什么,瞧瞧我。”自称“世界第一高”的中指开口了,“你们谁有我的身材好?我才是理所应当的‘领头羊’。”

“老哥,说够了没有啊?该我了吧!”无名指插上了一句:“我嘛,虽是无名小辈,身材不高,但人们都喜欢用我来戴那金灿灿的戒指。”说着,它瞟瞟众人。

大拇指也发话了:“我的力气最大,按图钉非我不可,为主人搓麻食要找我,就连指纹取样也取我,我应是群指之首。”

平时沉默的小拇指说:“你们都别吵,那边有个苹果,谁拿起它,谁就是老大。”

个子高身材好的中指抢着说:“我先来,我先来。”于是,他首当其冲,可他刚一动苹果,苹果骨碌碌滚到一边去了。力气大的大拇指说:“你看你,太笨了!来来来,还是我来拿!”可无论它怎么使劲也没拿起苹果。能力强的食指看不过去,一把推开大拇指,说:“看来只有我才行!”可他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苹果还在桌上。高贵的无名指说:”还是看我的吧!”说着,就向苹果冲去,苹果纹丝不动,无名指却撞了个跟头。这时,一向沉默的小拇指说:“我们一起来试试吧。”几个指头说:“对!”于是,他们一齐出动,轻而易举地拿起了苹果。

这时,月亮姐姐在窗外笑了,蟋蟀仍然在“蛐蛐”地叫着,仿佛在说:“团结就是力量。”

五个指头紧紧地抱在一起,红着脸笑了。

在我们未知的故乡,传来宁静的歌声,天空中绽放着烟火。

同时,时间和空间上的交错呈现了未知的复杂。难得的安静岁月,一种相对脱离的自由和对漂泊的苦恋,若有若无的空荡和不习惯脱离现代伪文明无奈。

凝结成冰冷的虚幻的泪水,只不过想翻身,想摆脱一种平凡,不想做生活中出现的梦,还是需要起身面对一切,慢慢地走着,忘记来自何处,同时看不懂身边的微妙。

听着来自远古的声音,不能连续的思考,被情感的旋涡拌住,自己好象被栓在什么地方,脱离啊,伴随者是无奈。

遥远的天堂有双明亮的眼睛,在天上。

在天黑的时候,眼睛还在天上……我的喉咙想发出什么声音,但不是呐喊,因为我担心把我眷恋的未知的遥远的心灵吵到,我本能的呼吸,本能的进食,本能的听琐碎的声音。

当我转身,我开始幻想我听说过的又未知的影子,如果天还是那么的蓝,如果爱还是那么的真,我也一定会不知所措。

我开始发现目标,疾步行走起来,穿过树林,爬上高山,在高山顶上我剧烈的呼吸,之后我翻身爬上了云端。

我跟着云一起张望,一起游荡。在一段时间内我附身看着高楼林立,人群熙熙攘攘。

我还记得我曾在人群中的追随脚步。

头脑被一种恍惚的记忆唤醒。

是丁香走来,她从怀里掏出一把泥土,揉捏着,揉捏着,对着我微笑。

云还在飘,风托着我。看到她的影子线条的粗细变化,风在起伏,透过了我的心。

我缓缓站起身,就像用指尖问候风一样,回复的声音只有灵魂听得见……而我即刻进入了这种虚幻。

为了她我放弃了和灵魂的对话。在我身边出现了想象中的精灵,精灵的出现开始慰藉我沉重的心,我不再渴求恰好温柔的阳光,开始拥有生命的力量。我的微笑透进梦里,我的泪水流淌着感动。

我可以不需要内心飘飘荡荡,她就是我的天使,上帝的使者…… 我在光亮和黑暗,温暖和寒冷,干燥和潮湿,清风拂面以及狂风肆虐中保持清醒,发现这就是一瞬间的爱,短暂且美好。

用手法做出来的。。。。很多**都用这招。。电脑技术做的。。现在技术不要太好啊。。再说那边那么多星星,随便指几颗亮星就能编个图案出来。。美丽心灵我觉得看到后面 ,他自己发现自己有妄想症的时候,满吓人的。。那三个人阴魂不散。。

  互文

  互文,也叫互辞,是古诗文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方法。

  在古文中,把属于一个句子(或短语)的意思,分写到两个句子(或短语)里,解释时要把上下句的意思互相补足,就是互文。

  古语对它的解释是:“参互成文,含而见文。”具体地说,它是这样一种形式: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一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

  特 征

  互文的特征是“文省而意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结构特征:互省。如“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兰诗》),句前部分省去 “壮士”,句后部分省去“将军”,“将军”与“壮士”分置,前后互相交错补充。

  二、语义特征:互补。如:“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木兰诗》),木兰对着窗户,已包含对着镜子,“理”和“贴”两个动作是在同一情境中进行的,译时应将它们拼合起来。

  例子

  (1):朝晖夕阴。

  《岳阳楼记》范仲淹( 意思是“朝晖夕阴”和“朝阴夕”」。“朝”和“夕”、“晖”和“阴”是互文。)

  例子(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例子(3):主人下马客在船。(白居易《琵琶行》)

  --------------------------------------------

  起兴

  起兴,又叫“兴”。“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咏之词也”。就是说,先说其他事物,再说要说的事物。它一般用在诗章或各节的开头,是一种利用语言因素建立在语句基础上的“借物言情,以此引彼”的艺术表现手法,它有起情,创造作品气氛,协调韵律,确定韵脚和音步,拈连上下文关系等的作用。运用起兴手法还可使语言咏唱自由,行文显得轻快、活泼。

  例子

  《诗经·小雅·白华》以同样的句子起兴,抒发的却是怨刺之情:“鸳鸯在梁,戢其左翼。之子无良,二三其德。”这种与本意无关,只在诗歌开头协调音韵,引起下文的起兴,是《诗经》兴句中较简单的一种。《诗经》中更多的兴句, 与下文有着委婉隐约的内在联系。或烘托渲染环境气氛,或比附象征中心题旨,构成诗歌艺术境界不可缺的部分。《郑风·野有蔓草》写情人在郊野“邂逅相遇”:

  野有蔓草,零露溥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

  清秀妩媚的少女,就像滴着点点露珠的绿草一样清新可爱。而绿意浓浓、生趣盎然的景色,和诗人邂逅相遇的喜悦心情,正好交相辉映。

  再如《周南·桃夭》 以“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起兴,茂盛的桃枝、艳丽的桃花,和新娘的青春美貌、 婚礼的热闹喜庆互相映衬。而桃树开花(“灼灼其华”)、结实(“有蕡其实”) 、枝繁叶茂(“其叶蓁蓁”),也可以理解为对新娘出嫁后多子多孙、家庭幸福 昌盛的良好祝愿。诗人触物起兴,兴句与所咏之词通过艺术联想前后相承,是一 种象征暗示的关系。《诗经》中的兴,很多都是这种含有喻义、引起联想的画面。 比和兴都是以间接的形象表达感情的方式,后世往往比兴合称,用来指《诗经》 中通过联想、想象寄寓思想感情于形象之中的创作手法。

  ---------------------------------------------

  借代

  定义

  说话或写文章时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有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这种修辞方法叫借代。

  被替代的叫"本体",替代的叫"借体","本体"不出现,用"借体"来代替。

  借代的作用

  恰当地运用借代可以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增强语言的形象性,而且可以使文笔简洁精炼,语言富于变化和幽默感。

  恰当地运用借代可以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

  例如:①把名字刻入石头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有的人》)

  例①中的“石头”,通常用来作纪念碑的材料,这里借“石头”代纪念碑,含蓄地揭示出与人民为敌的反动统治者想名垂后世的美梦终将破灭。

  借代的运用

  借代的方法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部分代整体。即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代本体事物。

  例如:②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望天门山》)

  例②用船的一部分“帆”代替船。

  二、特征代本体。即用借体(人或事物)的特征、标志去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例如:③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去……(《故乡》)

  ④旌旗十万斩阎罗。(《梅岭三章》)

  例③是特征代本体,因为杨二嫂长得细脚伶仃,故称之为“圆规”。例 ④ 是标志代本体,借“旌旗”代替军队或武装力量。

  三、具体代抽象。

  例如:⑤南国烽烟正十年。(《梅岭三章》)

  例⑤中的“烽烟”,原是古代边境用以报警的烟火,这里代指战争,把战争这个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了。

  四、工具代本体。

  例如:⑥等到惊蛰一犁土的季节,十家已有八户亮了囤底,揭不开锅。(《榆钱饭》)

  例⑥中的“囤”是装粮食的工具,用“亮了囤底”代指缺了粮:“锅”是做饭的工具,用“揭不开锅”代指没饭吃。

  五、专名代泛称。用具有典型性的人或事物的专用名称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例如:⑦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最后一次讲演》)

  例⑦中第二个“李公朴”,代指不怕流血牺牲,为争取民主和平而战斗的人们。

  借代与借喻的区别

  借代与借喻有相近的地方,都是用一事物代另一事物,但它们的性质却完全不同。借喻是喻中有代,借代是代而不喻;借喻侧重相似性,借代侧重相关性;借喻可以改为明喻,借代则不能。

  借代的本体与借体之间有实在的关系,一般地说,这种关系还是相当密切的;

  借喻的本体与喻体是本质不同的事物,人们不过根据它们之间具有的相似点,通过联想把它们联系起来。

  --------------------------------

  通感

  通感就是把不同感官的感觉沟通起来,借联想引起感觉转移,“以感觉写感觉”。通感技巧的运用,能突破语言的局限,丰富表情达意的审美情趣,收到增强文采的艺术效果。

  举例子来说吧:欣赏建筑的重复与变化的样式会联想到音乐的重复与变化的节奏;闻到酸的东西会联想到尖锐的物体;听到飘渺轻柔的音乐会联想到薄薄的半透明的纱子。

  最典型的例子: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朱自清《荷塘月色》)

  清香乃是嗅觉,歌声乃是听觉,作者将两种感觉互通,即为通感。

  ------------------------------

  借喻

  借喻,比喻之一。是以喻体来代替本体,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直接把甲(本体)说成乙(喻体)。在这种比喻形式中,本体和比喻词都不出现,以喻体直接代替本体。如“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鲁迅《故乡》)以“厚障壁”来比喻“我”和闰土之间形成的感情距离。再如:“这轮晓日从我们民族历史的地平线上一跃而出,闪射着万道红光,照临到这个世界上。”(杨朔《泰山极顶》)用“这轮晓日”来比喻“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这两个例句中,本体和比喻词都隐去了,所以宋代陈�在《文则》中称这类形式为“隐喻”,应当注意不要与现在所说的隐喻(即暗喻)相混淆。借喻是比喻中的高级形式,运用它时要求本体与喻体的关系十分密切,所以在特定的语境中,由喻体就可以直接领会到本体。如:“欲悲闻鬼叫,我哭豺狼笑,洒泪祭雄杰,扬眉剑出鞘”,读者可以立即领会“鬼”、“豺狼”之所指。借喻由于只有喻体出现,所以能产生更加深厚、含蓄的表达效果,同时也使语言更加简洁。象上面几个例子,假如用明喻或暗喻表示,就拖沓多了。

  例句

  ①看吧,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将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高尔基《海燕》)

  ②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再也说不出话。

  (鲁迅《故乡》)

  ③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

  吃尽了我们的血肉。

  一旦把它们消灭干净,

  鲜红的太阳照遍全球。

  (欧仁·鲍狄埃《国际歌》)

  ------------------------------

  暗喻

  暗喻是本体和喻体同时出现,它们之间在形式上是相合的关系,说甲(本体)是(喻词)乙(喻体)。喻词常由:是、就是、成了、成为、变成等表判断的词语来充当。暗喻又叫隐喻。

  例如:

  ①何等动人的一页又一页篇章!这是人类思维的花朵。(徐迟《哥德巴赫猜想》)

  ②她是夜明珠,暗夜里,

  放射出灿烂的光芒;

  死,消灭不了她,

  她是太阳,

  离开了地平线,

  却闪耀在天上!

  (雷抒雁《小草在歌唱》)

  ③十个被鲜血浸泡的手指头肿得变成了大熊掌。(杨沫《青春之歌》)

  ④霎时间,东西长安街成了喧腾的大海。(袁鹰《十月长安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901375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02
下一篇2023-10-0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