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听过这样一句话——喜欢一个人的理由可以有千万种!那我同样也可以说:“喜欢上看书也有很多方式.”我觉得如何喜欢上看书就是怎么喜欢上看一本书,我想都可以理解我的意思。我就给大家说说我是如何喜欢上看一本书得。
我觉得看一本书就像谈一次恋爱,也更像一次深层次的精神层面的交流.原因很简单,每一本书都是作者的相应方面的想象的具体变现,说的简单点就是每一本书都有着自己的魅力。
当我拿起一本书的时候,我感觉就像和某人的初次相见。有一种莫名的好奇驱使着我向她靠拢。第一眼看到的封面,那精美的包装就像她白皙的皮肤,书名也就是她的名字,初次见面简单的介绍是远远不够的,正恰如内容简介一般。我开始渴望更深层次的交流了解。所以我觉得刚开始看书就找“一见钟情”的感觉,也就是自己感兴趣的书。有了开始,才会有发展吗!
初次邂逅,我开始期待下一次的遇见。我间接地了解到姑娘的基本信息,这就是看到了目录。看书的时候,目录里多少会有些字眼让我产生更大的兴趣,于是我就开始了解姑娘的经历。画面一下就铺开了,一个接一个的故事,这里面有别人的讲述,也有她倾诉,甚至还有她内心的独白,真是眼花缭乱,但是我感觉很有趣。这个过程里有过枯燥,也有乏味。我有时候想要“不再联系。”但越是不想看的时候,就要越沉着。看书也并不是一帆风顺得。我们要耐心的一点点去发掘,这时候放弃了,就前功尽弃了。
随着认识的渐渐深入,简单的倾述已经满足不了我了。我便开始渴望精神层面抑或认知世界、人生的交流。我们也就接触到一本书的核心内容。看书看到了这个阶段,我开始不自觉的总结出一些观点,不论是与作者相反或相悖,我开始有了收获。从一本书总结出来一些观点或者小道理,会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小欢喜。这是刚开始看书的人最喜欢的阶段。在这个时候,我已经不需要理由了,我们已经进入到了这本书的世界里。
一本书终归要看完,随着最后一页合上,我会给这本书做一些评价。这些评价才是最好的收获。但是故事并没有结束,我可能还去看第二遍、第三遍甚至更多。这就是我觉得喜欢看上一本书的过程。同理,也就是喜欢上看书的过程。
总而言之,我觉得想要喜欢上看书,就要对待情人一样耐心去了解她,认识她。俗话说得好:“有情人终成眷属”,想要喜欢上看书也就是这个道理。希望你可以和你的书培养出感情。
精我的读书故事
我的读书故事1“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这是莎士比亚对书的评价,我们作为当代小学生,应该多阅读一些有价值、有意义的好书。但是,我强烈的读书欲望却引发一次有趣的经历。记得,那是一个夜晚……
天黑了,夜深了,妈妈像个定时的闹钟,按时的提醒我:“宝贝,时间不早了,该睡觉了。”妈妈的话像个重磅炸弹狠狠地扔向我,“怎么办呀!这可是我好不容易问别人借来的书,明天就要还给别人了,今天不看的话以后就可能再也看不到了……”许许多多的问题不停的困扰着我,但是妈妈的指令我不得不服从,于是我灰溜溜的爬上床。我翻来覆去睡不着,脑海里一直浮现我心爱的那本书,我仰头往窗外望去,今晚的月亮格外的圆,犹如一个白玉盘,镶嵌在漆黑的夜空中,透过窗户,向我洒下皎洁、明亮的月光。突然,我闪过一个念头:何不趁着这皎洁的月光,把余下的书看完!于是我赶紧拿出枕头旁边的书,依靠在窗户边上,眼睛瞪得像铜铃,看了不到两分钟,觉得眼睛很难受。怎么办呢?看来着白白的月光也帮不了我,看来只能躲被窝里用手电筒看了。
无论怎样,都不能阻止我要阅读这边书的欲望,我双手不停地翻着书页,一页、二页、三页……我像极了一匹饿狼,如饥似渴地阅读着。当书中的主人公小雪弟被同学们赞赏时,我为他感到开心;当小雪弟的朋友远走他乡时,我为他感到难过;当小雪弟跳水救人时,我为他的勇气可嘉点赞;当小雪弟的亲婆去世时,我为他感到悲伤……这本《童年河》很好看,故事一环扣一环,有趣极了,情节描写得很细致,是一本好书。
书,能带给我们无尽的知识,也可以把我们带到很多地方,书的力量是无穷的,让我们一起多读书,读好书吧!
我的读书故事2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有的人不喜欢读书,那是因为朋友没有体会到读书的快乐。你生活感受不到的快乐,书会让你感受到你没见识过的东西,书会为你介绍你从来不知道的知识。快和我一起走进读书大会上体会读书的快乐。
我最喜欢读的书是三国演义,我把这本书读了不止一遍,里边的人物事情我都可以倒背如流,我读《三国演义》有时都废寝忘食,因为书中的人物,所以连饭都忘吃了。
精读泛读。一般经典故事,我们都会精读,而普通故事我们都会泛读,经典故事,我们都会去钻研,读个十遍百遍,而普通故事,我们一般都只读一遍,不会刻意的去研究。
我们应该为自己设定一个读书时间,每天固定读10到30分钟,细水长流。读书一定要做笔记,这样有助于你加深对这本书的理解,就像俗话说的,不动笔墨不读书。4月23日世界读书日,这一天,各个地区的图书馆人人爆满,可想而知,这一天对人们是多么重要,人们是多么热爱生活啊!
读书使我们快乐,我会一辈子读下去,让我们一起体会读书的快乐!
我的读书故事3邂逅一本好书,在微风中,在阳光下,在记忆中……
小时候喜好诗词,但并不喜欢平仄平仄的读。相反,我认为每一句诗,每一首词中,都有一个浪漫的故事。
当然,要论诗词,必然要从《诗经》说起。
细读《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贤良淑德的美女,正是君子的理想追求,他得不到“淑女”时心里苦恼,翻来覆去睡不着觉;得到了“淑女”就很开心,叫人奏起音乐来庆贺,并以此让“淑女”快乐。再读《蒹葭》,"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带着憧憬与梦幻,为得伊人可跨江海,追逐而求之,使人开始对爱情虔诚并信仰。但我记忆最为深刻的是《子衿》中的“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你青衣长发出现在我的眼前,又转身离去,那青色的身影却深深萦绕在我的心间。记忆中,可同《关雎》相提并论的还有《击鼓》中的一句“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比起我们总说的“一生一世”更为生动与真实。它非常直朴地表达了与爱人的相守不离。“死生契阔,与子成说。”生死都不再重要,一生路尽,只有回首时的无限眷恋。“人间别久不成悲。”不知别多久才算上久,是否用余生,都用来悲?
自古至今,中外名著可谓数不胜数,但偏偏我遇见了它。
我小时候喜欢海,机缘巧合吧,一眼就看中了那本书。它和“海”有关,便引起了我的注意,《老人与海》这个书名是我永远都无法忘却的。当然,这个书名也引起了我的思考,“老人”和“海”究竟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呢?当我看第一页书就深深沉迷在其中了。书中非常详细地描写了老人和大鱼的斗争场景,全书并不长,但令人回味无穷。尤其那句“一个人可以被杀死,但不可以被毁灭”令我沉思了很久。“杀死”不等于“毁灭”,而“毁灭”却必要“杀死”!这么矛盾的事情,真是困扰到年幼的我了。
喜欢坐在樱花树下看书,樱花总是默然落下,风起,花飞,飘落。似乎在不经意间的恍然大悟,杀死一个人的肉体,却无法毁灭灵魂。正如花一样,花会枯萎,但不会失去它的意义,“化作春泥更护花”又何尝不是另一种生存呢?在这车如流水马如龙的城市里,有太多的人面临着死亡,但更可怕的是精神的死亡。而读书,又是另一种升华。
因为喜欢海,所以喜欢漂流,这便又让我沉浸在另一个故事中。
我认为《鲁滨逊漂流记》是我感受最为深刻的一本书,通过鲁滨逊的荒岛求生讲述了一系列的生存故事。为了生存,鲁滨逊在艰难的条件下开始探索。他做的一点一滴都被细致的刻画了,我是不敢相信的,需要怎样的意志才能做到荒岛生存。至少,我是做不到的。但读一本好书又何尝不是自我提升的过程呢?我遨游在书籍的海洋中,沉浸在鲁滨逊的每一个决策,每一个动作,每一次思考中。这是一种享受,是来自心灵的共鸣。
兜兜转转,不兜不转,陌上花开,物是人非……
书的作者不知离去多久了,那是无数个花开花落,甚至沧海桑田。然而,在流逝的时间中,这一个个故事,都成了神话。
我的读书故事4记得我刚上幼儿园的时候,姑姑就给我买了很多绘本,供我课余时间阅读,希望我养成爱看书的好习惯。绘本里面有着五颜六色的插图,包括各式各样的小动物、植物和卡通人物,搭配着浅显易懂的文字,使年幼的我都看得津津有味。从那时起,我就爱上了阅读。
后来,我进入了小学,在老师的教导下,我学会了汉语拼音,识字量也大大提升,我开始尝试阅读以文字为主的读本。每个周末,我和姐姐都会去新华书店看书,直到很晚才回家,可谓是如痴如醉。
我看过的书有《海底两万里》《米小圈》《绿野仙踪》《长袜子皮皮》《父与子》……其中,我最喜欢的是《长袜子皮皮》这本书。我认为我们要像皮皮一样,做一个大方勇敢、乐观向上、活泼可爱的孩子。看吧,这就是阅读教会我的!
阅读可以开阔我们的视野,提升我们的心智,启迪我们的灵感。阅读是一把钥匙,为我们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我爱阅读,阅读使我快乐,以后,我将力争做到“走遍天下书为侣”!
我的读书故事5我是一个看似柔柔落落的女孩,但心里却有一颗意志坚定的心。我爱看书,从小熏陶着书的海洋。记得又一次,我和爷爷一起去图书馆 看书,爷爷则带着老花镜看关于科学科技的深奥的书,我却一人在旁边嘻嘻哈哈地看动漫《葫芦兄弟》,由于我笑的声音太大了,吵到了好几个人,爷爷就督促我看童话。过了一个小时爷爷买了一本有助于他工作的书和一本《白雪公主》就回家了。
回到家,我静静地用拼音拼一个一个字,慢慢的学会读书。有着图画和文字,我的学习也有所变化。爷爷还教育我:“一个人只要读书, 是什么事都可以办成,只要你不懈,愿意。”是爷爷告诉我这样的道理。
我的读书故事6小时候,每天晚上,在妈妈轻柔的声音里,美妙的故事飘进我的耳朵,进入我的内心。正是因为这些丰富多彩的故事,我的童年充满了乐趣。渐渐地,我养成了阅读的习惯。
记得有一次晚饭后,我妈让我赶紧写完作业。但是我忘不了之前看到的《西游记》。所以,我说我知道,但我心里在盘算着我的“偷窃计划”!我把作业本放在《西游记》书夹上骗了我妈。当我妈妈来找我时,我假装在做作业。她走的时候,我怀着极大的兴趣看了《西游记》。这本书的情节像磁铁一样吸引着我。我走在书里,陶醉,自得其乐。当我看到一个有趣的故事时,我不禁笑了。“噗嗤”一声落下,我马上意识到问题严重了,我的“偷计划”被我妈抓住了!我很担心,准备挨骂。妈妈走过来,板着脸看着我!我不得不收起笑容,对妈妈说:“好吧嗯,我只看了一会儿。等我看完这一段,好不好?”妈妈生气地喊:“快十点了,不用写作业了!”知道没有商量的余地,我无奈地把书放回去,乖乖地做作业。因为我没有足够的时间看书和做作业,我开始漫不经心地写作。第二天,我被老师批评乱涂乱画。这件事之后,我看闲书也不影响学习。读书是好事,但不要学我的偷法!
读书真的很好,它不仅能给我无穷无尽的知识,还能让我找到读书的乐趣,让我真正体会到“读书”的滋味。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继续和书做朋友。
我的读书故事7“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是杜甫眼中的书;“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是韩愈眼中的书。而在我的眼中,书就像一个隐形的教室,一个随时随地你都可以去的地方,书就是一盏明亮的路灯,让你在学习的道路中得到光明。
平时,我很忙,没有时间读书,每天只能在深夜窃读。
记得有一次,已经接近凌晨了,可是,我在床上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正当这时,我想起了一件事――看书。我赶紧打开壁灯,调到最昏暗的一档,抓起书,瞪大眼睛,开始阅读起来,一页,两页,三页……十二点,一点,两点……朦胧中,我进入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哈利波特世界。这时,哈利和他的朋友朝着我慢慢走来,哈利是一个长着一双大眼睛、高鼻梁的小男孩。他看见我,赶紧张大嘴,跟我问好:“你好吗?舫宇!”“噢,好极了!”这时,德拉科。马尔福也走过来,得意洋洋地说:“你好吗?哈利的朋友?”“嗨,孩子们!”校长邓不力多也走过来凑热闹了,“来参观学校的是吗?”邓不力多摸着他那长胡子,亲切地说道。
正当这个时候,我被一声尖叫声吓醒了。我揉了揉惺忪的眼睛,忍不住笑了起来:哪来的哈利?哪来的德拉科。马尔福?哪来的校长邓不力多?全是一通胡思乱想,原来我还坐在床上看书呢……
“书是进步有阶梯。”我们要在金色的童年里,抓紧时间读书,多读书,读好书,为自己的未来做准备!
我的读书故事8莎士比亚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我非常赞同这句话,因为书是这个世界上不可缺少的东西,没有了书,这个世界就会变得无趣,没有一点生机。
在我还没学拼音时,就喜欢拿着书乱翻,可是一点都看懂,就摇妈妈的手,一边摇一边喊:我要看书,我要看书!妈妈拗不过我,只好去书店买了几本图画书给我,我虽然看不懂文字,但我看得懂图画。不一会儿,我就不哭了,津津有味地拿起书看了起来。
我学了拼音后,妈妈就改买注音的故事书给我了,因为买注音书有很大的好处:既能提升我的拼音能力,又能满足我看书的心愿,还能增长知识,一举三得呀!
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我就从幼儿园小朋友变成了五年级学生。有一次上课,老师说:读书就像是一次次精神盛宴,虽饱含艰辛,但收获了知识与智慧。我听了,想:人生就像是一次旅行,旅途中难免会遇到困难,留下心灵创伤,而书就是唯一能治疗心灵创伤的心理医生。
我的读书故事9我也一个读书故事,今天,就讲给你们听听吧。
记得有一次,我和爸爸去书店打算买几本书。我突然看到了一本《昆虫记》这本书,我便对爸爸说:“就买《昆虫记》这本书吧!爸爸同意了,我的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回到家中,我便迫不及待地读那本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我十分地快乐。这本书真像是一位朋友在我是身边。突然,我的肩不知被谁拍了一下,我猛的一惊,抬起头一看,原来是外公啊!我像刚刚睡醒似的,揉了揉眼睛,又聚精会神地读书了。
天已经黑了,可我还不知疲倦地读着,突然一声:“鹏宇?”我恐慌的把头抬了起来,原来是妈妈!我松了一口气。妈妈走进来,看见我居然还没有睡,就说:“为什么还不睡觉,你看看现在都几点了?”我一想不对啊,我才读了几页书啊!妈妈说:“是你读的太痴迷了,都忘记了时间。”我哦了一声,便立马上床睡觉了。
高尔基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们要读书而不断地进步。
我的读书故事10我非常爱读书,婆婆经常叫我“小书虫。”
有一次,我在教室后面的书架上找到一本新书《世界第一侦探团――地狱深处的回声》。这本书真是太精彩了,有搞笑的猩猩,勤劳的安妮,聪明的蒂米,还有顽皮的猴子……这些人物不仅十分勇敢,而且很有智慧,战胜了狡猾的坏小丑。
回到家,我快速做完作业,一心想着要把这本书看完。睡觉了,我还悄悄拿着书上楼,躲在床上继续看……
“踢嗒—踢嗒”,传来了婆婆的脚步声。“不好,快关灯,让婆婆看到我躺在床上看书,一定会把书收掉的。”我连忙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关了灯,把书塞在枕头底下假装睡着了。
婆婆开门进来,开了床头灯,帮我盖好被子,轻轻摸了我一下。我担心婆婆发现我装睡,盼着婆婆快点走。可婆婆还在不紧不慢地把我脱下的衣裤一件件叠好放在枕边。唉,婆婆怎么还不走啊?我暗暗叫苦。“书中最后的结果怎样?他们是怎么走出密室的?”我急着想知道结果。
终于,婆婆关灯下楼了,我长长地舒了口气。立刻把书拿出来,打开台灯继续看。“滴答滴答”时针已指向十点多,我越看越入迷。当我看到乔治和伙伴被困在密道时,我和他们一样着急。当我看到子弹从蒂米的头上飞过,但蒂米没受伤时,我和他们一起松了口气。我仿佛身临其境,那些人物似乎就在我身边,一起解谜,一起玩耍,成了好朋友。
我津津有味地把书看完,才很满足地睡觉。可第二天的黑眼圈还是暴露了我的“秘密”……
这就是我的读书故事,你有吗?
我的读书故事11要问我在休息的时候最爱做什么,是看电视吗 no,我最爱做的事是“读书”。我可谓是“无处不读”,走路时看,上车时看,休息时看,睡觉前看,就连上厕所的时候,我也在看。虽然我明白有些习惯对眼睛十分不好,但我还是抵抗不了书对我极大的诱感。有一次晚上时光还早,妈妈就让我上床睡觉,其实我一点儿也不困,便灵机一动,拿了一本书和一个小电筒,躲在被子里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我拿的是一本刚从图书馆借来的《海底两万里》,当我看到最精彩的地方时,实然感觉到一阵凉风袭来,抬头一看,原先是妈妈掀开了我的被子,正板着脸看着我呢!我只好赔着笑脸,对妈妈说:“嗯……这个吧,我只看了一会儿,等我把这段看完,好不好”妈妈生气地喊道:“都快10点了,你明日不上学啦!”我明白已经没有商量的余地了,便极不情愿地把书放了回去,乖乖地上床睡觉了。虽然人是躺在了床上,但我的心早已飞到海底世界里去了。“鹦鹉螺号”到底会发生什么事,我在梦中还在思考着这个问题。
记得还有一次,妈妈让我帮她去拿一下洗脸毛巾,我一边看着书,一边去拿毛巾,视线没有离开过那本书,走到卫生间随便拽了一条就递给了妈妈,便又回到书房里看书去了。妈妈把汗都擦完了才发现,我给她的竟然是条擦脚的毛巾。妈妈大声喊道:“啊!是脚布。”……我喜爱漫游在书的海洋中,贪婪地吮吸着丰富的知识大餐。在书的世界里,我似乎已经成为了书中的某个人物,同他一齐去。每一本书都让我受益匪浅。如:雨果的《悲惨世界》就告诉了我,要像文中的那个苦役犯一样,虽然身上挂着“苦役犯”的牌子,可他还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甚至他还能宽宏超多地原谅那些以前伤害过他的人。又如凡尼尔·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它告诉我当人陷入困境时,不要坐以待毙,而是要努力想,靠自我现有的一切来帮忙自我脱离困境。
俗话说得好:“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它给我带来了无限快乐,让我的课外生活变得丰富多彩,我喜爱读书。
我的读书故事12我花了整整一周“啃”完了一本书――《月亮与六便士》
在这一周里,阅读课的时间加上课外时间,甚至加上自习课的时间,我才勉强大体看完了一遍。
其实我是不爱看名著的,尤其是外国名著。相比起来,我更喜欢时下流行的快餐书籍,同样的时间我可以读上五六本,我也更喜欢其所带来的一次性放松和愉悦,而《月亮与六便士》这本书是我第一次真正领略到名著的魅力与韵味。
还记得刚开始借来它时,我是颇带着不满意的,我不爱外国的名著,最重要的是因为里面孪生兄弟一样又臭又长的人名,因为别无选择,所以我开始了与它的故事。
最初打开书直奔主题,翻了几页尝尝鲜,发现根本读不懂,于是我耐着性子花了极长的时间去研读前面的序,再次翻开正文时颇有一种豁然醒悟的体验,让我感到了成就感与自信,也促使我有了继续下去的动力。
再后来的过程中,我逐渐对文中极具特色的对话与带有明显西方色彩的逻辑与为人处世的方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里面人物的对话总是带着夸张的手法与暗讽的意味,还带着一点冷幽默。这些句子通常我第一遍是读不懂的,我得向后看看情节发展再加上反复推测才能读懂,所以我最爱读着读着就翻到前面去品味人物的对话,越钻越觉得深刻。我至今还记得关于作者与一位女作家评判主人公放弃妻子儿女独身去巴黎的话语。文中不符合中国思维的逻辑与为人处世的态度也是深深吸引我的一点,它更强调个性与追求,而不是合适与合乎常理。
读完整本书,我对这本书整体所想表达的主题有了粗略的理解,也知道书名的由来。月亮即远大的追求与理想,六便士指眼前的蝇头小利,有时我会问自己“是弯下腰去捡六便士还是会抬头追求遥不可及的月光呢?”我彻底爱上了这本书。她能带给我不一样的知识与教养,也能让我包容文化差异,培养了我的耐心,更重要的是她教会了我做人的道理和养成读书的好习惯,还使爱上了阅读。
这就是我与它的故事。
我的读书故事13在牙牙学语时,我就开始读唐诗,可我只是读读罢了,根本不知道诗句的意思。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上了一年级,就开始看童话。长大后,我越来越懂得书中的意思,我的书越来越多,成了一只“小书虫”。
一个星期天,突然接到同学电话,说临时要出门,没法和我玩了。唉!那能干点什么?突然,我的脑海里浮现出两个字――看书。好!说干就干,我从书架上挑了几本书,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首先看《草房子》。看着看着,我犹如一条小鱼,一下子就从浅水洼里,到书海里遨游,我为主人公桑桑因调皮而受罚,哈哈大笑;因秦大奶奶一次次的失去房子而感到可怜……
“吃饭啦!”妈妈叫道。“哦!”我只是随口答应,并没有在意,屁股一点都没动。后来我在妈妈的威胁下,不情愿地来到了饭桌前。我这条鱼呀,又被暴风雨卷走从书海中回到了浅水洼里。我扒着饭,心又情不自禁地回到了书中。“啊!”好辣,什么东西?没想到我一走神,把辣椒吃进嘴里了,我赶紧喝了几口汤,才停下来。唉,我真是的,吃饭都能走神。
时间飞逝,书陪着我成长,带给我欢乐。还有许多书等着我去品味呢!哈哈,我又能在书海中遨游了!
我的读书故事14我是一个好动的女孩,我爱爬树,爱玩,爱整天跑来跑去,不喜欢安静独处,也不喜欢阅读,对此,妈妈很是头疼,想了好多办法来改变我,还买了好多书,放在每个我能坐下的地方。她希望我能养成阅读的好习惯,还每天给我定制了阅读计划,但是,我野惯了,书本哪有外面好玩呢。
直到有一次,妈妈买回来一本《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她告诉我这是她最喜欢的魔法故事,并且拉着我看了,根据书拍摄的**。我被**中奇幻的情节吸引住了,我捧着书寻找着**中的人物,发现书中描写得更加精彩,**中几秒钟的画面,书中详细描述有好几页,天马行空的,比**更加精彩,于是我开始爱看科幻类小说了。
科幻类小说激发了我的阅读兴趣,周末时,我会整天坐在窗台上看着书,妈妈看到这样的我,她也是很开心,希望我能保持下去。对于我来说光看书不行,入戏很深的我还要把书中的内容自导自演玩一边才行。看完《哈利。波特与魔石》后,我拿来妈妈的黑色风衣当斗篷,拿来万盛节的帽子当巫师帽,拿来扫把当“光轮20xx”,还在额头上画上了闪电伤痕,这样我就成为了哈利!我一个人在家里玩起了飞天游戏,打开电风扇,吹起了我的头发,也吹起了我的斗篷,闭上眼,我就来到了蓝天上,穿行在白云间,“金飞贼”突然在我耳边飞过,我立刻飞速向前,轻易就抓住了它。一个人在家也能玩得不亦乐乎,我在家还扮演过罗恩、赫敏和邓不利多哦。
刚看完《哈利。波特与魔法石》,我又让妈妈买来了哈利波特的系列小说,后来更是追上了《指环王》、《绿巨人》、《蜘蛛侠》等科幻类小说,对照着**看,看得我如痴如醉,我更喜欢对比找差别,看看**里都改了什么。当我在看《指环王》时,我就好像是百万战士中的一个,我也渴望得到那个充满魔力的戒指,希望成为白袍的甘道夫。当我在看《绿巨人》时,我身临其境的体会到绿巨人的力量。当我在看《蜘蛛侠》时,我变身蜘蛛侠,在高楼上飞跃……
心动不,快来和我一起来看看这些科幻类书籍吧!发现另一个自己!
我的读书故事15妈妈给我买的第一套书,是一套科技类的图书,叫做《十万个为什么》。买回来那套书近1年多的时间里,我一直都沉迷在书的海洋中。
回家看、吃饭时看、休闲的课余时间看,甚至有时连写作业的时候,都会时不时的看上那么一小会儿。渐渐地,我的各种知识是长了不少,学习成绩也下降了不少,这下妈妈可开始严格的看管我的阅读时间了。
可好读的我怎会善罢甘休。借着上卫生间的时候,拿着书就是一阵猛看。看着看着,就忘记了时间,就免不了妈妈的一阵教诲。很快的,我也意识到了这个严重的问题,开始尽可能的自控,在作业写完之后在开始看上了书。
当然,在我到了5年级的时候,接触了长篇的小说。有时看着看着故事里的情节,就会感到眼眶有点湿湿,没错的,我被他的描写打动了;也有的时候,看到那精彩的画面,便会情不自禁的闭上眼,去想象那精彩的场面。
在教师群体中,总有这样一批出类拔萃者,他们的课堂风趣幽默,深受学生喜爱;他们的教学质量优异,受到各方赞誉;他们充满着人格魅力,影响着身边众多的人;他们不停地跋涉探索,找寻着教育的真谛。人们通常称他们为“名师”,他们是教师身边的榜样,是大家学习和追赶的目标。
跟随张贵勇的《读书成就名师》书中的15位名师一起分享读书方面的快乐与收获,跟着他们一起思考,一起成长。15位杰出教师的读书故事,向我们展现了于永正、吴正宪、窦桂梅、夏昆、吴非、闫学等十五位教师成长的历程。虽然每位教师的经历各不相同,性格特征也有很大的差异,但我们总能找到这些名师成长旅程中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坚持不懈地阅读,就是教师成长为名师的“秘诀”,这是公开的秘密。每个人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都可能成 为名师。读完这本书,可以学习和值得借鉴。给我的感受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多读书:成长无捷径,读书很重要
读完这本书,给我的第一个感觉是厚重,是每个老师身上深厚的文化底蕴。正如王崧舟老师所说“底蕴是靠书堆起来的。书读的多,不一定底蕴就深厚。但是不读书,少读书,是一定没有底蕴的。语文课,很大程度上教的不是知识、不是技能,甚至不是课程,而是底蕴。一位有文化底蕴的教师才能向学生输出正向的价值,让学生感悟到语文的魅力。”似乎语文老师读书是理所当然,但是,当看到吴正宪老师潜心阅读哲学和心理学书籍时,你才能明白为什么她的数学课孩子们喜欢上;当看到听过华应龙老师数学课的人,都钦佩他融数学于生活、于游戏的能力,惊讶于他让孩子们在动手玩的过程中,轻轻松松喜欢上数学时,你一定也会明白这种功底和他潜心阅读是分不开的。15位名师给我的厚重感,不仅是他们书读的多,而且涉猎面非常广,几乎都是经典书籍。比如教育经典《叶圣陶教育文集》、《吕叔湘文集》、哲学、心理学、人文类、儿童文学等等,每个领域都有涉猎,而且还一定要阅读理论性书籍。
闫学说,“总结自己的成长经历,没有什么捷径,无非就是阅读。”吴正宪说:“本领不是天生的,只能不懈努力,拜书本为师。教师的专业成长并无捷径。”本书的作者张贵勇也说:“其实,名师的成长没有捷径,无非是苏霍姆林斯基一直提倡并践行的阅读、反思、实践。”
为什么读书对教师的成长如此重要?王崧舟告诉我们,教师专业成长的历程实际上是两个转化的过程,即“读书——底蕴——教学”,第一个转化是从读书到底蕴的转化,这是一个积淀的过程;第二个转化是从底蕴到教学的转化,这是一个创生的过程。于永正对此也有很深的感触,他说:“很多人问我为什么我的课内容很丰富,其实是我平时注意积累,注意从读书中获得更多知识,从读书中找到迅速提取信息的方法。”
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人生进行规划,尽管有些规划可能是下意识的,自己并不一定非常明晰。有了规划,就会投入,就会运作,也就因此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但很多人在规划中,并未将读书放入其中,可能觉得读书这件事情比较虚,自己还有更重要的事情去做。不少人觉得读书很重要,但又总是抱怨太忙而抽不出时间来阅读,或许就与此有关。
对此,薛瑞萍有自己的见解:“恋爱的人总有时间拥抱,想读书的人永远都有时间。” 闫学说:“当读书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时,就不愁没有阅读的时间。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 张云鹰也说:“读书是人生最合算的投资,是不可缺失的生活方式。”看来,教师应当在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中,将读书这件事情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上,并让其成为自己的生活方式。这既是自身成长的内在动力,也是成为一位名师的必由之路。
读书一定要成为自己生活的方式,才不会觉得是一种负担,是一种额外的劳役。对有人提出的教师读书要坚守的观点,吴非就很不赞同。他说:读书竟然需要“坚守”,这种局面很可悲,应当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坚守“给人的感觉是一种对痛苦的忍受,如果到了这样的地步,何乐之有?读书对于我,像吃饭一样是一种需要,一种精神的需要。
程红兵认为:“现在语文教育最大的问题,就是语文教师的功底太差,不看书,只看教参,没有人文积淀,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不够,与学生没有知识落差。”其实,这何尝仅仅是语文教师的问题呢?多数教师除了教材、教参、教辅这三类书籍之外,基本上不读其他书籍,对自己本学科的前沿不了解,对教育发展的新形势不知晓,这大大制约了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
吴非借助哲学家的话说:一个人就是他吃下去的东西。一个人的未来取决于他读不读书,读什么样的书。华应龙认为:“有的人读书能读出很多东西,有的人却收获很少,其间的差距,主要在于阅读的厚度上。”
扪心自问,自己应该也算是一个喜欢读书的人,可是自己读的书都有哪些方面呢,经典性、理论性的东西自己能耐着性子读下去吗自己偶尔也读一下教育方面的书籍。看完15位名师所涉猎的书籍,我真的觉得很惭愧,他们读的书我大都没有读过,这样看来,自己还不能算是一个喜欢读书的人,会读书的人,因为自己一直都不是一个喜欢“爬坡”的人。当看到闫学老师提出的,“有坡度读”、“阅读重在完善教师知识结构”时,我才意识到自己阅读的症结所在。
二、多琢磨:阅读有方法,成效见课堂
读完这个本书,我想第二个关键词应该是“思考”,也就是要把阅读与自己的生活结合起来才会有收获。正如闫学老师的那句“我的成长史就是完善知识结构的阅读史,就是笔耕不辍的写作史,就是持续反思的研究史。” 而王崧舟老师也有谈到“只有全身心地沉入其中,切己体察、熟读静思,才会有收获、有积淀,才能转化为生命的底蕴。而于永正老师在读书时更喜欢把自己摆进书中,把自己从事的工作摆进书中。他有这样一段话“我这个人读书喜欢想自己。我是抱着从书本中寻找智慧、思想和方法的态度来读书的。如果读书不与自己、与工作联系起来,学而不用,对我来说,读书就失去了大半的意义。”
关于读书时的琢磨、思考我觉得这是一种阅读的习惯。而在学校给予的种种压力之下,我也慢慢在养成这个习惯。比如,读书的时候,我也开始圈圈画画,开始结合自己的工作思考如何运用书中的知识。其实,这些都源于读书后要写读书心得,所以一开始读书就会一边读一边想心得怎么写,其实写读书心得的过程也就是在思考如何与自己的生活、工作联系起来,并融入进去的过程。这样说来,我应该感谢每本书一定要有一篇读书心得,每个月一定要上传一篇读有所悟这样的任务了。
爱看书的教师和不爱看书的教师,在课堂上的表现是有很大差异的。华应龙对此有过认真的分析:“爱看书的人在课堂上充满激情,有信心,有底气;而不爱看书的教师大多习惯于照本宣科,有些木讷,缺少那么一点自信,不敢偏离教学计划,更不敢敞开心扉应对学生的挑战。”
每天上课,都会遇到很多疑难杂症,需要教师来分析和解决。而读书是解决这些问题最为重要的途径之一。华应龙在书中举了这样一个事例:给四年级的小学生上“游戏公平”一课,做了一个抛硬币的游戏,想以此来说明正反两面的可能性是相等的。但在课堂中,常常会遇到尴尬。抛十次硬币,有的小组是2正8反,有的小组抛出了9正1反,小概率事件变成了大概率事件。问题出在哪里?华老师从书中去寻找智慧,后来在王健先生的《创新启示录:超越性思维》一书中得到了启发:把硬币抛1米高和抛1厘米高,结果当然不一样!问题迎刃而解。相信喜欢读书的每一位教师,都会讲出一些类似的故事来。
不读书教师的课堂,教学常常局限于知识的传授。对此闫学说:“不读书的教师生涯,是一种无休止的重复和受难。”吴正宪也说:“如果教师只是一架传授知识的机器,那么学生就会远离你,师生之间的情感就是一片空白,课堂必然失去活力。”吴正宪注意到,孩子们的喜怒哀乐是与他们的学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所以她认真学习儿童心理学,阅读了大量这方面的专著,并将这些心理学的理论与自己的课堂教学紧密结合,使自己的数学课堂充满了浓浓的人文情怀。程红兵也认为:“教育不能被简化为科学。我们选择什么教给学生以及如何去教,某种程度上也是道德问题。”
吴非强调:“一名教师能走多远,取决于他能否独立思考。有了思考能力,就不会轻易相信任何东西。”而读书是培养教师独立思考的重要途径。在这本书中,周益民就举了这样一个例子:皮亚杰的认识论指出,儿童的智力和情感都是由低级到高级发展的。很多人对此信任不疑,并依据他的这套理论来实施教育。周益民通过读书意识到,儿童的智力和情感并非如皮亚杰所说的如此,一个人的情感、灵性在童年时代达到最高峰,如果不加以呵护,越来越退化。这不仅是对教育理论的一种反思和批判,更是践行自己教育主张的基础。周益民提醒广大教师:“儿童往往湮没在成人的思维、成人的需要、成人的权利与成人的虚荣中。”我们对此应该有清晰的认识,要怀着尊重的心态去真正地理解儿童。
程红兵说:“教育的关键在教师,而守护教育的根基在课堂。”读书对课堂教学如此重要,那该如何去读呢?闫学强调:“爱阅读的教师会对学生的精神层面产生重要的影响。”教师仅仅喜欢阅读还是不够的,“无明确的阅读规划,是一种低价值的重复,是在浪费时间。”她在《教育阅读的爱与怕》一书中提出了“有坡度的阅读”、“阅读重在完善知识结构”等概念,直至教师阅读的软处和痛处。闫学强调,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应有完善的知识结构、精深的专业知识、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开阔的人文视野。这三个板块的知识缺一不可。
钟志农是一个“奇人”,五十岁那年放弃了教育局长的位置,开始从事心理学方面的研究,并成为一代名家。他的经历告诉我们,读书从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一个名师的成长就是与他的读书史是紧密相关的。他总结的读书的七个字:勤、通、用、新、严、久、精,很值得广大教师借鉴,他对阅读的渴求,更值得每一个教师学习。
王崧舟认为:阅读最重要的是达到融会贯通。就像季羡林先生对年轻人讲的,“你们做学问,要达到三个贯通:第一个是中西贯通,第二个是古今贯通,第三个是文理贯通。你做到了这三个贯通,那么你的文化底蕴就像金字塔的底座那样变得宽厚、坚实。”
三、多动笔:读出真自我,奠定多元色
这是15位名师的共同之处。写读书心得、做读书笔记、写学习笔记等等,15位名师每位应该都有几十万字的笔记、心得之类的东西。因此,不管是文思敏捷的语文老师,还是理性思维为主的数学老师,哪位名师没有出几本书呢这些书无疑大部分都来自他们平时的积累。
其实,多动笔从工作的一开始我就被前辈告知过。记得我刚上班一位前辈跟我介绍另一位年轻的前辈时说,“她从一开始做班主任就开始写班主任工作日志,这也是她成长的这么快的原因所在。”所以,做班主任那五年,虽然自己没有什么经验,但在不断学习中,自己坚持写“班主任工作日志”,所以有几次的班主任征文比赛,我都是从工作日志拿出来的。现在不做班主任,做教育管理工作,开始写教育生活日志。要继续写下去。
读书的过程,实际上是在两个方面不断探索的过程。
一个方向是向内,不断探索自己的内心,尝试正确地认识自己。王崧舟说:“我们不断地向外求,心灵变得四分五裂,对自己内心的需求关注的越来越少。实际上,阅读是唯一能让人找回自我、感知自我存在的方式。”窦桂梅强调在阅读中要对文字保持高度敏感,“凭借文学的力量,一位语文教师把心中积蓄的情感散发出来,并将之弥散到课堂中去,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
另一个方向是向外,不断地探索与自己生活工作相关的领域,建构起自己对世界的认识。李镇西说,古今中外教育家所面临的主题是共同而永恒的,这就是“人的解放”以及由此而来的对人性、个性、创造性以及师生关系、学校与社会、教育与生活等一系列根本问题的思考与探索。这就是他对这个教育世界的认识。
“读书其实就是与作者约会,幸福着他们的幸福,悲伤着他们的悲伤。”张云鹰的这句话,或许很能代表众多阅读者的心声。钟志农说的也很有意思:“人生很短暂,好书跟人一样,错过了就永远错过了。我不想带着遗憾离开。”
教师爱上阅读,会对学生阅读产生重要的影响。于永正说:“学生时代啊,一定要多读一些经典著作,这是为人生奠定底色的。”吴非更是强调:“教育就是要教会学生思考,通过广泛的阅读,培养一种批判意识,这样才会更好地看清各种历史和社会现象。”“一个人,如果到了十七八岁,还不能认识到人文精神的重要,还没有独立思考的意识,指望进了大学再修炼,性情心灵和教养已经有很多补不了的空洞了。”
今天的师生,身处互联网+信息化社会的洪流之中,在阅读习惯的培养方面又多了一些障碍。信息传播手段的快捷化、碎片式,浅阅读的流行,对阅读的冲击很大。为此,华应龙特别提醒大家:“少上网,上网会不经意地流失我们的读书时间。”《浅薄:互联网如何毒化了我们的大脑》的作者卡尔也说:“从纸面转到屏幕,改变的不仅是我们的阅读方式,它还影响了我们投入阅读的专注程度和沉浸在阅读之中的深入程度。”
医学家经研究,得出一个可靠的结论:神情专注的人更长寿。比如书法家,一般都比平常人寿命更长。因为在练习书法时,必须专心一志,摒除杂念,聚精会神,气沉丹田,心手合一,神至笔至,不能有一丝一毫的分心。
当一个人倾注于一项喜欢的事业时,他自然也就沉浸在一种愉悦的情绪中,全力以赴地去做,尽心尽力地去做,心平气和地去做。在他全情投入的过程中,很自然地处在一种宁静致远、物我两忘的至高境界。这种境界可以使人乐以忘忧,可以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阅读,不就可以为我们带来这样的境界吗?
这本书,我是在上面画的最多,折的最多的一本,因为这本书关于阅读有太多我喜欢的文字,有太多契合我的想法,所以是我中意的一本书。当读到窦桂梅、吴正宪、王崧舟老师时,我甚至在网上搜了他们的上课视频,我想认真看看这么有文化积淀的老师的课堂是什么样子的。
读书,现在才觉得自己缺的太多,所以就从“缺啥补啥”开始。2020年剩余时间里,自己的挑战就是,每个领域的书籍,特别是理论性的,至少认真研读一本。程红兵老师说:“名师与普通老师的区别就在于韧性、在于坚持。阅读可以影响人,而坚持阅读,不断思考才是改变人的关键所在。”所以,尽自己所能,认真读书并珍惜每一本好书吧!可以为还没有真正走上教育阅读之路的教师指点迷津。当然,对于教师而言,并不一定要追求成名成家。但是,教师通过走正自己的阅读之路,在不间断的阅读中,丰盈自己的精神,拓宽自己的事业,提升自己的素养,让阅读邂逅生命成长之美!
辽宁 鞍山 李斌
2020、10、10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