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有固定的诗行,也会有固定的体式。其实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下面是我整理的古诗中含有冬的诗句,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古诗中含有冬的诗句11、窗灯耿耿书开卷,衙鼓冬冬吏放参——宋·陈舜俞《南阳春日十首其一》
2、津鼓冬冬,三老醉、知谁留得——宋·赵彦端《满江红·饯前政卢光祖赴鼎州幕席上作》
3、瓶花开落纪春冬,窗纸昏明认朝暮——宋·范成大《甲辰除夜吟》
4、君家日铸山前住,冬后茶芽麦粒粗——宋·苏辙《宋城宰韩秉文惠日铸茶》
5、仲冬伐方氏,一月报三捷——明·魏观《两浙寄子栗家书》
6、冬常置雨雪,春复冲波涛——宋·赵蕃《自溧阳达上塘官河舟屡行矣不能尽名其所经偶》
7、玄冬乍见真成晚,白首相期亦未迟——明·袁公冕《十月始见菊》
8、残冬人在路,朔气重愁颜——明·石头如愚《冬日浔阳道中》
9、夏王纪冬令,殷人乃正月——唐·储光羲《巩城东庄道中作》
10、此际莫惊蟠蛰好,近冬时节不妨晴——宋·姚勉《赠陈龙湖》
11、如此过冬何不可,梅花休笑鬓星星——宋·沈说《茅檐》
12、今岁寒应少,冬深气转和——宋·杨万里《饭罢登净远亭》
13、闲淡似宜冬后日,清癯应怯夜来霜——宋·王之道《腊梅和次韩韵》
14、海角沙场过冬至,未如今日最伤情——宋·晁说之《冬至日涂中》
15、自家头恼冬烘甚,犹幸偷安未毁冠——宋·陈著《次韵戴帅初见寄二首其一》
16、绪余一醒冬烘眼,快着长安得隽鞭——宋·曾丰《送石江曾元英赴太学补二首其一》
17、山城物色正严冬,梅放长梢露小红 —— 宋 · 文同《吴公惠酒因谢》
18、一醉又驱黄犊出,冬晴正要饱耕犁——宋·陆游《今年立冬後菊方盛开小饮》
19、冬温频作雨,晨冷顿催晴——宋·陆游《送客至望云门外》
20、苍林无春冬,啼鸟常旦暮——宋·文同《王会之秀才山亭》
21、海棠冬暖亦狂花,步绕畦区羡物华——宋·廖行之《和张王臣登清斯亭韵三首其一》
22、我居无山冬不雪,只受虚空满轮月——宋·叶适《孙鍊士话龙虎山之胜於其行因以送之》
23、白发三冬学,青衫八尺身——宋·秦观《次韵酬陈传道》
24、三冬苦饥饿,横征恣敲打——明·王跂《夜归即事》
25、霜降百物肃,御冬必此须——宋·李复《种菜》
26、冬来底事要商量,向道京师出大黄——宋·释法薰《颂古十首其一》
27、欲落未落雪迫人,将尽不尽冬压春——宋·陈师道《谢赵使君》
28、欢言冬雪满,恨别夏云滋——唐·张说《送乔安邑备》
29、是时方暑夏,座内若严冬——唐·李商隐《李肱所遗画松诗书两纸得四十韵》
30、五羊一住阅三冬,谙尽人情与土风——宋·曾丰《北归回首谢庾岭》
31、有井无冬亦无夏,与潮俱往又俱还——宋·马之纯《应潮井》
32、去年秋冬交,白昼雷虺虺——宋·李吕《乙巳四月比屋多疹痘虐痢间作五月尽犹未已病》
33、萧条冬风高,吹我冠上霜——宋·王安石《寄二弟时往临川》
34、今来冬向除,昔至夏方永——宋·张嵲《再经蒲溪往年避地处》
35、人言冬夜长如岁,不寐方知岁未长——宋·杨万里《不寐》
36、湖水冬犹壮,林烟晚更孤——宋·赵蕃《将至邬子》
37、经冬结子犹堪种,一亩荒园试为锄——宋·苏辙《茶花二首其一》
38、三光无冬春,一气清且和——唐·吴筠《步虚词十首》
39、揩摩老眠待冬深,更看霜林排雪树——宋·阳枋《黄池舟中和全父弟韵》
40、早衰头脑已冬烘,信拙心情似苦空——宋·范成大《早衰》
41、才怜曼倩三冬后,艺许由基一箭中——唐·罗隐《隐尝在江陵忝故中令白公叨蒙知遇…遂成长句》
42、蚕眠已报冬裘具,麦熟旋供汤饼新——宋·苏辙《蚕麦二首其一》
43、孟冬兆阳气,西北无浮云——宋·文天祥《古心江先生以旧弼出镇长沙癸酉十月乙亥是为》
44、向来文史足三冬,今与樵儿牧竖同——宋·刘克庄《仓使和诗出奇不穷再次韵四首其一》
45、穷冬景方促,下岭路微平——宋·陆游《井研道中》
46、冬仲阴气骄,微阳尚潜伏——宋·郭印《感怀》
47、去冬阳月朔,吾始至幽燕——宋·文天祥《己卯十月一日予入燕城岁月冉冉忽复周星而予》
48、冬无炭兮夏无泉,祠有坡翁慰我思——宋·刘黻《六无吟》
49、千里冬残伤独去,一家春尽待荣归——宋·魏野《送外甥李渭进士赴举》
50、文章何崛奇,冬雷夏增冰——宋·叶适《寄李季章参政》
51、南方荣桂枝,凌冬舍温裘——唐·顾况《酬漳州张九使君》
52、南国霜常晚,初冬叶始红——宋·陆游《初冬至近村》
53、文既三冬用,名即三元高揭——宋·无名氏《喜迁莺·古今三绝》
54、念生如冬冰,至死仅春泮——宋·王令《寄满子权》
55、励操兰薰仍雪莹,作民冬日与春风——宋·杨万里《送俞漕子清大卿赴召二首其一》
56、冬日山居好,能安始识闲——宋·舒岳祥《冬日山居好十首其一》
57、*霖更值七八月,凉冷不待秋冬交——宋·赵蕃《连雨即事》
58、薄宦三冬暮,殊方一纪馀——宋·强至《庚戌岁除》
59、冬深更许侯设鱠,地过不讥公矢鱼——宋·朱翌《闰月四日大负出灵鹫捕鱼具鱠且约冬间再集》
60、隆冬乏霜霰,日夕南风温——唐·柳宗元《种仙灵毗(《本草》:*羊蕾,即仙灵毗也)》
古诗中含有冬的诗句21、岁晚冬归客,时危北望情——宋·陶梦桂《青山夹》
2、御冬须旨蓄,吾亦问生涯——宋·张耒《即事》
3、斯道有张弛,如天有冬春——宋·汪应辰《复次数语呈知止》
4、龙不冬跃,萤能夜飞——宋·邵雍《有时吟》
5、莫道中冬犹有闰,蟾声才尽即青春——唐·司空图《旅中重阳》
6、半岁无画界我胸,短蓬念汝过残冬——宋·徐瑞《二月廿九日收宗玉弟京口画还家有日喜而赋诗》
7、昔焉称夏日,今也谥冬卿——唐·张说《赠工部尚书冯公挽歌三首》
8、香远花繁叶耐冬,人人道与木犀同,一般赛得木犀过,能为人间报岁丰——宋·陶梦桂《山矾》
9、一秋未雨冬未雪,坐使肺肝生客热——宋·陆游《喜雨》
10、夏热绿杨影满地,冬寒白树覆前庭——宋·释慧晖《偈颂三十首其一》
11、自古承春早,严冬斗雪开——唐·朱庆馀《早梅》
12、衣喜初冬寄,书怜手自封——宋·张耒《索莫》
13、经途雨雪涉冬春,仓卒重过奈此身——明·高叔嗣《再次真定城别陈秉中时自京西还》
14、春争残腊寒梅早,雨涩晴冬宿麦忧——宋·张元干《次韵陈德用明府赠别之什》
15、穷冬硕果何曾食,沧海明珠不再还——宋·方回《送紫阳王山长俊甫如武林五首其一》
16、冬月行部至廉州,思制一裘且复休——明·顾梦圭《裘葛行》
17、供爨御冬须次第,西归新得务农书——宋·陈造《东庄小留四首其一》
18、萧萧穷谷岁已晚,嗟我再补冬衣裳——宋·张耒《岁暮叹三首其一》
19、三冬有电连春雨,九月无霜尽火云——唐·元稹《酬乐天叹穷愁见寄》
20、冬看山林萧疏净,春来地润花浓——宋·韩世忠《临江山》
21、此庆将谁比,献亲冬集书——唐·姚合《送朱庆馀及第后归越》
22、冬深差喜病根除,药裹犹亲酒盏疎——宋·胡仲弓《和刘后村杂兴》
23、读书只用三冬足,学道从来一色醇——宋·陈与义《再蒙宠示佳什殆无遗巧勉成二章一以报佳贶一》
24、今年一冬晴日多,草木萌甲风气和——宋·陆游《癸丑十一月下旬温燠如春晦日忽大风作雪》
25、苍崖寒溜须佳荫,尚少冬青石茧苗——宋·苏辙《木山引水二首其一》
26、寂寥抱冬心,裁罗又褧褧——唐·崔国辅《子夜冬歌》
27、江南山深冬日暖,湖冰无澌湖水满——明·李东阳《四禽图》
28、冬行虽幽墨,冰雪工琢镂——唐·韩愈《南山诗》
29、长安冬菹酸且绿,金城土酥静如练——唐·杜甫《病后遇王倚饮,赠歌》
30、暖帐迎冬设,温炉向夜施——唐·白居易《三年冬随事铺设小堂寝处稍似稳暖因念衰病偶吟所怀》
31、况是交冬春,老弱就僵仆——宋·王安石《感事》
32、泽麋解角麝荐香,严冬折胶天与力——宋·晁公溯《涪川寄蒲舜美桐烟墨来试之良佳因成长句》
33、孟冬十郡良家子,血作陈陶泽中水——唐·杜甫《悲陈陶》
34、倒床得甘寝,不知冬夜长——宋·邓肃《玉山避寇》
35、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唐·李世民《守岁》
36、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汉·佚名《孟冬寒气至》
37、多病强倾春日酒,苦吟还接暮冬诗——宋·强至《立春》
38、冬有灵汤溢,夏无炎暑侵——唐·李中《庐山》
39、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唐·杜甫《小至》
40、一裘暖过冬,一饭饱终日——唐·白居易《狂言示诸侄》
41、郁郁冬炎瘴,濛濛雨滞*——唐·杜甫《风疾舟中伏枕书杯三十六韵奉呈湖南亲友》
42、冬温光景如春妍,暮年强健胜壮年——宋·陆游《冬晴行园中》
43、满眼伤心冬景和,一山红树寺边多——唐·元稹《远望》
44、经旬势益暴,方冬岁愈蹙——宋·苏辙《立冬闻雷》
45、季冬日已长,山晚半天赤——唐·杜甫《石柜阁》
46、仲冬严寒年年事,须知事上大有事——宋·释了惠《偈颂七十一首其一》
47、瀼东瀼西一万家,江北江南春冬花——唐·杜甫《夔州歌十绝句》
48、闰岁穷冬已是春,当寒却暖未宜人——宋·苏辙《大雪三绝句》
49、冬苗夏绢星火急,欲着无新耕亦饥——宋·姚勉《禽言十咏·着新脱故》
50、门冬如佳隶,长年护阶除——宋·范成大《霜后纪园中草木十二绝》
51、三冬暂就儒生学,千耦还从父老耕——宋·陆游《观村童戏溪上》
52、冬寒不严地恒泄,阳气发乱无全功——唐·韩愈《杏花》
53、冬日烈烈,飘风发发——先秦·佚名《四月》
54、江南久旱草木空,湖水陡落如秋冬——宋·仇远《题沈子和德冲画龙》
55、经冬来往不踏雪,尽在刺桐花下行——唐·朱庆馀《南岭路》
56、斩新提活句,冬后一阳生——宋·释法薰《偈倾一百三十三首其一》
57、那将一寸金,令足三冬学——宋·苏轼《明日复以大鱼为馈重二十斤且求诗故复戏之》
58、大庙冬烝荐朱瑟,千亩春藉垂青纮——明·高启《答余新郑(即余尧臣也。可补余传之阙)》
59、共期玄冬月,欢谈憩林巢——明·俞允文《送叶伯寅游南都》
60、严冬霜雪集,子行返南疆——明·陆粲《太息行赠平湖谢赞府》
61、学已三冬富,书犹万卷藏——宋·陆游《汪茂南提举挽词》
62、玉衡指孟冬,众星何历历——汉·佚名《明月皎夜光》
63、恨渠纸帐关诗梦,勾引梅花搅一冬——宋·史弥宁《纸帐》
64、去冬十月上燕蓟,朔风入怀衣缝拆——明·童冀《和衍公约看杏花韵》
65、早韭晚菘冬芋粟,尚能时节候高轩——宋·陈著《临行别单景山》
66、山深先冬寒,败叶与林齐——唐·鲍溶《山中冬思二首》
67、严冬既深燠,盛夏尤虚凉——宋·刘克庄《程公岩》
68、野树向冬多不落,居民经瘴少能全——明·郭登《涂中偶成》
69、听彻清笳听晓钟,据鞍漏鼓尚冬冬——宋·陆游《晓出东城》
70、多稼亭边有所思,冬来捻却几行髭——宋·范成大《冬至晚起,枕上有怀晋陵杨使君》
71、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唐·宋之问《渡汉江》
72、老泪可如冬节涧,只将呜咽当潺湲——明·曹学佺《挽徐兴公(壬午冬)》
73、冬至冰霜俱怨别,春来花鸟若为情——唐·崔日用《饯唐永昌》
74、未冷绮帘犹卷,浅冬时候——宋·吴文英《天香(寿筠塘内子)》
75、途冬沙风紧,旌旗飒凋伤——唐·李白《出自蓟北门行》
76、冬冬鼓远三行夜,隐隐平湖四接天——宋·陈师道《宿柴城》
77、穷冬过梨岭,山蹊出幽榛——宋·蔡襄《迁阳道中奉寄阳正臣同年》
78、玄冬映窗隙,重茧不能御——宋·孙应时《临海道中书怀》
79、曾此栖心过十冬,今来潇洒属生公——唐·齐己《重宿旧房与愚上人静话》
80、誓言为酒醴,报祀於秋冬——宋·释文珦《夏雨应祷》
81、从人笑我冬烘甚,犹可尊前举罚——金·段克己《鹧鸪天·七字骊珠句法豪》
82、冬夜夜寒冰合井,画堂明月侵帏——宋·苏轼《临江仙·冬夜夜寒冰合井》
83、冬青树上挂凌霄,岁晏花凋树不凋——唐·顾况《行路难三首》
84、茫然冬更秋,一笑非愿始——宋·王安石《送董伯懿归吉州》
古诗中含有冬的诗句31、野客预知农事好,三冬瑞雪未全消——宋·戴复古《除夜》
2、去年曾说冬葅绿,今年蓼甲春盘簇,彩花金胜相辉属——宋·程珌《太上虚皇黄庭经句法十篇寿赵师》
3、舆梁久费支,冬涉犹病骻——宋·王洋《寄题安福凤林桥》
4、去岁冬至日,拜我立我旁——唐·杜牧《冬至日寄小侄阿宜诗》
5、户开迎温风,冬墐可栖息——宋·杨时《土屋》
6、冬馀春晚未收书,一棹相过两日馀——宋·王洋《寄何子楚》
7、荏苒冬春谢,寒暑忽流易——魏晋·潘安《悼亡诗三首》
8、萧辰俯仰及严冬,白发空云是至公——宋·冯时行《冬至有感》
9、汾阴备冬礼,长乐应和风——唐·王昌龄《夏月花萼楼酺宴应制》
10、冬日有情还可爱,忽开云雾见林丘——宋·王之道《冬日出郊二首其一》
11、一冬也是堂堂地,岂信人间胜著多——清·黄宗羲《山居杂咏》
12、山家冬境致,何处不光辉——宋·释普济《偈颂六十五首其一》
13、帘前可爱三冬日,阶下新抽七叶蓂——宋·王禹偁《寿宁节祝圣寿》
14、暮冬天地闭,正柔木冻折,瑞雪飘飞——宋·曾巩《赏南枝》
15、冬官侍郎何迟迟,几日涪江下寒濑——宋·度正《送李君亮安抚赴阙》
16、翩翩堂前燕,冬藏夏来见——汉·佚名《艳歌行》
17、三更鸡叫,冬至阳初动——元·王《挂金索·三更鸡叫》
18、那知今冬当去此,十月已见凌霜葩——宋·张耒《别梅》
19、去年胡来清水岩,黄河狭隘冬凌顽——宋·苏籀《去年一首其一》
20、仲冬月良,一阳气至——宋·苏颂《南郊大礼庆成诗五首·右有事于南郊》
21、冬用重阳,用东坡事——宋·魏了翁《鹧鸪天·又次韵为妇安人生日》
22、莫怕炎洲饶毒疠,一冬飞雪似胡天——明·唐顺之《南征歌六首其一》
23、穷冬雪塞空,千里至我门——宋·欧阳修《送荥阳魏主簿》
24、冬冬璫璫璫,烂醉如泥了——宋·白玉蟾《夜醉》
25、远别当霜雪,留郎且过冬——宋·龙辅《赠外》
26、料应饱作秋冬梦,恰好如今是醒时——宋·陈著《杜鹃二首其一》
27、乡邻无事冬耕罢,独倚篱门数过牛——宋·陆游《晚晴闲步邻曲间有赋》
28、一冬雪与寒具少,膏泽春来颇倾倒——宋·章甫《诸公过易足为红梅一醉醉后率成数语》
29、少室残冬雪,武林三月春——宋·释心月《偈颂一百五十首其一》
30、朝云正吐秀,冬水亦渐涸——明·王宠《过石公山》
31、金华山北涪水西,仲冬风日始凄凄——唐·杜甫《野望》
32、有帛御冬寒,有谷防岁饥——唐·白居易《咏兴五首·解印出公府》
33、谁知严冬月,支体暖如春——唐·白居易《新制布裘》
34、我来两月值冬晴,多谢灵明答寸诚——宋·陈宓《登安溪莲莱山谢雨》
35、绿树冬深不怕霜,怪来风上说南方——明·郭登《梅花铺》
36、冬日山居好,幽斋羃纸窗——宋·舒岳祥《冬日山居好十首其一》
37、闽楚风遥接,秋冬气乍分——明·李士允《十月一日舟次吉水》
38、冬去冰须泮,春来草自生——唐·冯道《天道》
39、今冬不雪何关事,作伴孤芳却欠伊——宋·杨万里《普明寺见梅》
40、冬冬鼛鼓不勤民,幻出琳宫远世尘——宋·葛立方《奉祠太一》
41、寄语农家莫游惰,冬闲正要饱鉏犁——宋·陆游《喜晴》
42、冻飞幸不远,冬令反心惩——唐·孟郊《秋怀十五首》
43、池冻铺银,麦苗露翠,冬尽春来兴倍饶——现代·陈毅《沁园春和咏雪词》
44、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近代·鲁迅《自嘲》
45、边庭节物与华异,冬霰秋霜春不歇——隋·卢思道《从军行》
46、冬储久未办,佳雪为人留——宋·苏辙《腊雪次迟韵》
47、竹花冬更发,橙实晚仍垂——唐·皎然《郭北寻徐主簿别业》
48、大纪有年仍岁后,尺盈平地此冬多——宋·强至《和司徒侍中喜雪》
49、再看冬雪满,三见夏花滋——唐·徐晶《赠温驸马汝阳王》
50、大河冬合时,上可驰车马——宋·梅尧臣《送李审言殿丞归河阳》
51、行役无冬春,车马无南北——宋·梅尧臣《送宋中道太博倅广平》
52、十月江南天气好,可怜冬景似春华——唐·白居易《早冬》
53、冬日易惨恶,暴风拔山根——唐·姚合《答窦知言》
54、十年不见此邂逅,穷冬雨雪寒飕飗——宋·李流谦《送樊眉州》
55、冬青树老无遗种,瑞石山荒有废宫——明·徐震《钱塘怀古》
56、金缕抽残蝴蝶茧,钗头立冬凤凰雏——清·屈大均《梦江南·红茉莉》
57、玄蝉去尽叶黄落,一树冬青人未归——唐·李商隐《访隐者不遇成二绝》
58、三冬气和春有脚,旱岁笺天天雨粟——宋·释善珍《送福帅吴侍郎趋朝》
59、仲冬何日短,一饭忽黄昏——明·湛怀法师《叔坚宅同王损仲待月》
60、六月飞将远,三冬学已精——唐·韦嗣立《酬崔光禄冬日述怀赠答》
61、多寒冬更甚,少睡夜能长——宋·王之道《和历阳李簿见寄》
62、严冬不肃杀,何以见阳春——唐·吕温《孟冬蒲津关河亭作》
63、屋覆经冬雪,庭昏未夕阴——唐·祖咏《苏氏别业》
64、冬冬鼓动,花外沈残漏——宋·贺铸《鹤冲天·冬冬鼓动》
65、仲冬风日暄,和气如阳春——明·朱高炽《冬至日赐右春坊赞善梁潜》
66、辛亥之冬,予载雪诣石湖——宋·姜夔《暗香疏影》
67、江城积阴愁玄冬,千家万家云水中——明·刘基《辛卯仲冬雨中作(二首)》
68、冰鱼或冬笋,旦旦营旨甘——宋·刘克庄《五言二十韵别方氏长孙女》
69、古人己用三冬足,年少今开万卷余——唐·杜甫《柏学士茅屋》
70、穷冬才得雨梢梢,梅已无余柳渐包——宋·胡寅《寄陈生》
71、冬夜乃常燠,蚊鸣犹薨薨——宋·罗公升《冬蚊》
72、仲冬山果熟,正月野花开——唐·杜审言《旅寓安南》
73、相逢季冬月,怅望穷海裔——唐·高适《赠别王十七管记》
74、隆冬久晴江水涸,直揭小樊厉源漳——宋·赵万年《却敌凯歌》
75、不资冬日秀,为作暑天寒——唐·韦处厚《盛山十二诗·竹岩》
76、春歌丛台上,冬猎青丘旁——唐·杜甫《壮游》
77、黄杨与冬青,郁郁自成列;其根贯石罅,横逸相纠结——宋·陆游《山行》
78、为语邦人须耐久,春红何必似冬青——宋·李石《眉州郡圃种稚柏三千》
79、残冬未放春交割,早有黄蜂紫蝶来——宋·杨万里《腊里立春蜂蝶辈出》
80、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唐·杜甫《兵车行》
81、顽石呜呼都作字,冬青憔悴未开花——清·黄宗羲《寻张司马墓》
82、万境心都泯,深冬日亦长——唐·贯休《赠景和尚院》
83、自惊此赠已过足,外可毕嫁内御冬——宋·梅尧臣《永叔赠绢二十匹》
班婕妤
婕妤并非班的名字,而是汉代后宫嫔妃的称号。因班曾入宫被封婕妤,后人一直沿用这个称谓,以至其真实名字无从可考。后迁居长安延陵(今陕西西安)西郊。少有才学,善诗赋。成帝时入宫,初为少使,不久立为婕妤。乃是楚令尹子文的后人。父亲越骑校尉班况在汉武帝出击匈奴的后期,驰骋疆场,建立过不少汗马功劳。班况生三男一女,4个儿女都有上乘表现:老大班伯,是一位精通《诗》、《书》、《论语》的学者,曾数次聘书使匈奴,为定襄大守。他精选取掾吏,收捕盗贼,郡中称为神明;老二班施,官拜谏大夫,以博学有俊才深受皇帝器重;老三班稚,以方直自守见称,终官延陵郎;其女儿就是著名的才女班婕妤。幼子班稚生班彪,班彪又生班固(著《汉书》)、班超和班昭。
班婕妤是汉成帝的后妃,在赵飞燕入宫前,汉成帝对她最为宠幸。班婕妤在后宫中的贤德是有口皆碑的。当初汉成帝为她的美艳及风韵所吸引,天天同她腻在一起,班婕妤的文学造诣极高,尤其熟悉史事,常常能引经据典,开导汉成帝内心的积郁。班婕妤又擅长音律,常使汉成帝在丝竹声中,进入忘我的境界,对汉成帝而言,班婕妤不止是她的侍妾,她多方面的才情,使汉成帝把她放在亦可亦友的地位。
汉朝时期,皇帝在宫苑巡游,常乘坐一种豪华的车子,绫罗为帷幕,锦褥为坐垫,两个人在前面拖着走,称为“辇”;至如皇后妃嫔所乘坐的车子,则仅有一人牵挽。汉成帝为了能够时刻与班婕妤形影不离,特别命人制作了一辆较大的辇车,以便同车出游,但却遭到班婕妤的拒绝,她说:“看古代留下的图画,圣贤之君,都有名臣在侧。夏、商、周三代的末主夏桀、商纣、周幽王,才有嬖幸的妃子在坐,最后竟然落到国亡毁身的境地,我如果和你同车出进,那就跟他们很相似了,能不令人凛然而惊吗?”(原句是:贤圣之君皆有名臣在侧,三代末主乃有嬖女。)汉成帝认为她言之成理,同辇出游的意念只好暂时作罢,当时王太后听到班婕妤以理制情,不与皇帝同车出游,非常欣赏,对左右亲近的人说:“古有樊姬,今有班婕妤。”在这里,王太后把班婕妤与春秋时代楚庄公的夫人樊姬相提并论,给了她这个儿媳妇最大的嘉勉与鼓励。楚庄王才即位的时候,喜欢打猎,不务正业,樊姬苦苦相劝,但效果不大,于是不再吃禽兽的肉,楚庄王终于感动,改过自新,不多出猎,勤于政事。后来又由于樊姬的推荐,重用贤人孙叔敖为令尹宰相,三年而称霸天下,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王太后把班婕妤比作樊姬,使班婕妤的地位在后宫更加突出。班婕妤当时加强在妇德、妇容、妇才、妇工等各方面的修养,希望对汉成帝产生更大的影响,使他成为一个有道的明君。可惜汉成帝不是楚庄王,自赵飞燕姐妹入宫后,声色犬马,班婕妤受到冷落。
赵氏姐妹入宫后,飞扬跋扈,许皇后十分痛恨,无可奈何之余,想出一条下策,在孤灯寒食的寝宫中设置神坛,晨昏诵经礼拜,祈求皇帝多福多寿,也诅咒赵氏姐妹灾祸临门。事情败露以后,赵氏姐妹故意讲,许皇后不仅咒骂自己,也咒骂皇帝,汉成帝一怒之下,把许皇后废居昭台宫。赵氏姐妹还想利用这一机会对她们的主要情敌班婕妤加以打击,糊涂的汉成帝色昏头脑,居然听信谗言。然而班婕妤却从容不迫地对称:“妾闻死生有命,富贵在天,修正尚未得福,为邪欲以何望?若使鬼神有知,岂有听信谗思之理;倘若鬼神无知,则谗温又有何益?妾不但不敢为,也不屑为。”意思是“我知道人的寿命长短是命中注定的,人的贫富也是上天注定的,非人力所能改变。修正尚且未能得福,为邪还有什么希望?若是鬼神有知,岂肯听信没信念的祈祷?万一神明无知,诅咒有何益处!我非但不敢做,并且不屑做!”汉成帝觉得她说的有理,又念在不久之前的恩爱之情,特加怜惜,不予追究,并且厚加赏赐,以弥补心中的愧疚。
班婕妤是一个有见识,有德操的贤淑妇女,哪里经得起互相谗构、嫉妒、排挤。陷害的折腾,为免今后的是是非非,她觉得不如急流勇退,明哲保身,因而缮就一篇奏章,自请前往长信宫侍奉王太后,聪明的班婕妤把自己置于王太后的羽翼之下,就再也不怕赵飞燕姐妹的陷害了,汉成帝允其所请。
从此深宫寂寂,岁月悠悠。班婕妤悯繁华之不滋,藉秋扇以自伤,作《团扇诗》,又称《怨歌行》:
新制齐纨素,皎洁如霜雪。
裁作合欢扇,团圆似明月。
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常恐秋节至,凉飚夺炎热;
弃捐荚笏中,恩情中道绝。
班婕妤自知,自己如秋后的团扇,再也得不到汉成帝的轻怜蜜爱了。不久,赵飞燕被册封为皇后,赵合德也成了昭仪,然而这一切在班婕妤看来,似乎都与她毫无关联了,心如止水,形同槁木的她,除了陪侍王太后烧香礼佛之外,长昼无俚,弄筝调笔之余,间以涂涂写写,以抒发心中的感慨,从而为文坛留下了许多诗篇。 韩愈在《柳子厚墓志铭》中讲过这样一段话;“然子厚斥不久,穷不极,虽有出于人,其文学辞章必不能自力,以至必传于后于今无疑也。虽使子厚得所愿,为将相于一时,以彼易此,孰得孰失?必有能辨之者。”这话用来讲班婕妤也适合,倘若班婕妤一直得到汉成帝宠幸,她是否会为文坛留下许多优美的诗篇呢?两者相比,孰得孰失,谁又能讲得清呢?
汉成帝在绥和二年三月,崩于未央宫。汉成帝崩逝后,王太后让班婕妤担任守护陵园的职务,从此班婕妤天天陪着石人石马,谛听着松风天籁,眼看着供桌上的香烟缭绕,冷冷清清地度过了她孤单落寞的晚年。
----------------------------------------------------------------------
诗词
怨歌行
汉·班婕妤
新裂齐纨素,鲜洁如霜雪。
裁为合欢扇,团团如明月。
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
弃置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捣素赋
汉·班婕妤
测平分以知岁,酌玉衡之初临。
见禽华以麃色,听霜鹤之传音。
伫风轩而结睇,对愁云之浮沉。
虽松梧之贞脆,岂荣雕其异心。
若乃广储悬月,晖水流请,
桂露朝满,凉衿夕轻。
燕姜含兰而未吐,赵女抽簧而绝声。
改容饰而相命,卷霜帛而下庭。
曳罗裙之绮靡,振珠佩之精明。
若乃盼睐生姿,动容多制,
弱态含羞,妖风靡丽。
皎若明魄之生崖,焕若荷华之昭晰;
调铅无以玉其貌,凝朱不能异其唇;
胜云霞之迩日,似桃李之向春。
红黛相媚,绮徂流光,
笑笑移妍,步步生芳。
两靥如点,双眉如张。
颓肌柔液,音性闲良。
于是投香杵,扣玟砧,
择鸾声,争凤音。
梧因虚而调远,柱由贞而响沉。
散繁轻而浮捷,节疏亮而清深。
含笙总筑,比玉兼金;
不埙不篪, 匪瑟匪琴。
或旅环而舒郁,或相参而不杂,
或将往而中还,或已离而复合。
翔鸿为之徘徊,落英为之飒沓。
调非常律,声无定本。
任落手之参差,从风飚之远近。
或连跃而更投,或暂舒而长卷。
清寡鸾之命群,哀离鹤之归晚。
苟是时也,
钟期改听,伯牙驰琴,
桑间绝响,濮上传音;
萧史编管以拟吹,周王调笙以象吟。
若乃窈窕姝妙之年,幽闲贞专之性,
符皎日之心,甘首疾之病,
歌采绿之章,发东山之咏。
望明月而抚心,对秋风而掩镜。
阅绞练之初成,择玄黄之妙匹,
准华裁于昔时,疑异形于今日;
想娇奢之或至,许椒兰之多术,
熏陋制止之无韵,虑蛾眉之为魄。
怀百忧之盈抱,空千里兮吟泪。
侈长袖于妍袄,缀半月于兰襟。
表纤手于微缝,庶见迹而知心。
计修路之遐敻, 怨芳菲之易泄。
书既封二重题,笥已缄而更结。
渐行客而无言,还空房而掩咽。
自悼赋
汉·班婕妤
承祖考之遗德兮,何性命之淑灵。登薄躯于宫阙兮,充下陈于后庭。蒙圣皇之渥惠兮,当日月之盛明。扬光烈之翕赫兮,奉隆宠于增城。既过幸于非位兮,窃庶几乎嘉时,每寤寐而垒息兮,申佩离以自思,陈女图以镜监兮,顾女史而问诗。悲晨妇之作戒兮,哀褒阎之为邮;美皇、英之女虞兮,荣任姒之母周。虽愚陋其靡及兮,敢舍心而忘兹?历年岁而悼惧兮,闵蕃华之不滋。痛阳禄与柘馆兮,仍襁褓而离灾,岂妾人之殃咎兮,将天命之不可求。
白日忽已移光兮,遂日晻莫而昧幽,犹被覆载之厚德兮,不废捐于罪邮。奉共养于东宫兮,讬长信之末流。共洒扫于帷幄兮,永终死以为期。愿归骨于山在足兮,依松柏之余休。
重曰:潜玄宫兮幽以清,应门闭兮禁闼扃。华殿尘兮玉阶苔,中庭萋兮绿草生。广室阴兮帷幄暗,房栊虚兮风冷冷。感帷裳兮发红罗,纷綷縩兮纨素声。神眇眇兮密靓处,君不御兮谁为荣?俯视兮丹墀,思君兮履綦。仰视兮云屋,双涕兮横流。顾左右兮和颜,酌羽觞兮销忧。惟人生兮一世,忽一过兮若浮。已独享兮高明,处生民兮极休。勉娱情兮极乐,与福禄兮无期。绿衣兮白华,自古兮有之。
----------------------------------------------------------------------
卓文君
卓文君她貌美有才气,善鼓琴,家中富贵。她是汉临邛大富商卓王孙女,好音律,新寡家居。司马相如过饮于卓氏,以琴心挑之,文君夜奔相如,同驰归成都。因家贫,复回临邛,尽卖其车骑,置酒舍卖酒。相如身穿犊鼻裈,与奴婢杂作、涤器于市中,而使文君当垆。卓王孙深以为耻,不得已而分财产与之,使回成都。事见《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又据《西京杂记》载,文君作司马相如诔文传于世;又载相如将聘茂陵人之女为妾,卓文君作《白头吟》以自绝,相如乃止。后世常将卓文君事用为典故。
卓文君丧夫后许多名流向她求婚,她却看中了穷书生司马相如。司马相如能弹琴作诗,长得又帅(《史记》曰:甚都),卓文君从中领会到他的才华和情感,一心相爱。司马相如家里一无所有,卓文君随他私奔后,就开了个酒铺,亲自当掌柜,文君当垆卖酒,相如则作打杂,不怕人讥笑。后卓王孙碍于面子,接济二人,从此二人生活富足。后来司马相如终于成名天下。而文君夜奔相如的故事,则流行民间,并为后世小说、戏曲所取材。
司马相如的文采,卓文君之美艳,当垆卖酒,白头兴怨,长门灵赋;封禅遗书传为千古佳话。流传于世的还有那首著名的《凤求凰》:"凤兮凤兮归故乡,游遨四海求其凰,有一艳女在此堂,室迩人遐毒我肠,何由交接为鸳鸯"以及卓文君所作哀怒的《白头吟》:“皑如山间雪,皎若云中月。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蹀躞御沟止,沟水东西流。凄凄重凄凄,嫁娶不须啼,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杆何袅袅,鱼儿何徙徙,男儿重义气,何用钱刀为?”,和凄怨的《诀别书》:“春华竞芳,五色凌素,琴尚在御,而新声代故!锦水有鸳,汉宫有水,彼物而新,嗟世之人兮,瞀于*而不悟!朱弦断,明镜缺,朝露晞,芳时歇,白头吟,伤离别,努力加餐勿念妾,锦水汤汤,与君长诀!”
卓文君,一个美丽聪明,精诗文,善弹琴的女子。可叹的是十七岁年纪轻轻,便在娘家守寡。某日席间,只因司马相如一曲《凤求凰》,多情而又大胆的表白,让久慕司马相如之才的卓文君,一听倾心,一见钟情。可是他们之间的爱恋受到了父亲的强烈阻挠。卓文君凭着自己对爱情的憧憬,对追求幸福的坚定,以及非凡的勇气,毅然在漆黑之夜,逃出卓府,与深爱的人私奔。当垆卖酒为生。生活艰难,但两人感情日深。这也是一直流传至今的爱情故事里最浪漫的夜奔之佳话。
---------------------------------------------------------------------
诗词
雨霖铃--卓文君吟 (满雪莹)
风雨凄切,对古道亭,青空万丈,问君何处无绪。
只数情,留恋处,芳草无声。心酸头昏泪眼,无人来牵念。
念去郎,万里烟波,朝雾漫漫随波荡。
多情自古难别离,怎堪那,冷落愁滋味。
曾经凤凰何处?凤求凰,已是回忆。
黄花已落,此时良辰有怎奈何?
总有那刻骨英情,又对何人说?
----------------------------------------------------------------------
班昭
班昭墓远景班昭字惠班,又名姬,家学渊源,尤擅文采。她的父亲班彪是当代的大文豪,班昭本人常被召入皇宫,教授皇后及诸贵人诵读经史,宫中尊之为师。
清代女作家赵傅“东观续史,赋颂并娴”。
班昭十四岁嫁给同郡曹世叔为妻,所以人们又把班昭叫做“曹大家”。
以个性而论,曹世叔活泼外向,班昭则温柔细腻,夫妻两人颇能相互迁就,生活得十分美满。
---------------------------------------------------------------------
诗词
妄同产兄西域都护,定远侯超,幸得以微功得蒙重赏,爵列通侯,任二千石,天恩殊绝,诚非小臣所当被蒙。超之始出,志捐躯命,冀立微功,以自陈效。会陈睦之变,道路隔绝,超以一身,转侧绝域,晓譬诸国,固其兵众,每有攻战,辄为先登。身被金夷,不避死亡,赖蒙陛下神灵,且得延命沙漠;至今积三十年,骨询生离,不复相识;所与相随时人士众,皆已物故;超年最长,今且七十,衰老被病,头发无黑,两手不仁,耳目不聪明,扶杖乃能行,虽欲竭其全力,以报答天恩,迫子岁暮,犬马齿索,为之奈何?
蛮夷之性,悼逆侮老,丙超旦暮入地,久不见代,恐开好究之原,生逆乱之心。而卿大夫感怀一切莫肯远虑,如有卒暴,超之气力,不能从心,便为上损国家累世之功,下弃忠臣竭身之用,诚可痛也!故超万里归诚,自陈苦急,延颈逾望,三年于今,未蒙省禄。
妾窃闻古者十五受兵,六十还之,亦有休息不任职也。缘陛下以至孝理天下,得万国之欢心,不遗小国之臣,况超得备候伯之位,故敢触死为超求哀,乞超余年,一得生还;复见阙庭,使国家永无劳远之虑,西域无仓猝之忧,超得长蒙文王葬骨之恩,子方哀老之急。
----------------------------------------------------------------------
蔡文姬是东汉末年陈留(今河南开封杞县)人,她的父亲是当时的名人蔡邕。蔡邕是大
群英7文学家,也是大书法家,梁武帝称他:“蔡邕书,骨气洞达,爽爽如有神力。”当代史学家范文澜讲:“两汉写字艺术,到蔡邕写石经达到最高境界。”他的字整饬而不刻板,静穆而有生气。除《嘉平石经》外,据传《曹娥碑》也是他写的,章法自然,笔力劲健,结字跌宕有致,无求妍美之意,而具古朴天真之趣。蔡文姬生在这样的家庭,自小耳濡目染,既博学能文,又善诗赋,兼长辩才与音律就是十分自然的了,可以说蔡文姬有一个幸福的童年,可惜时局的变化,打断了这种幸福。
东汉政府的腐败,终于酿成了黄巾起义,使豪强地主为代表的地方势力扩大。大将军何进被宦官十常侍杀后,董卓进军洛阳尽诛十常侍,把持朝政,董卓为巩固自己的统治,刻意笼络名满京华的蔡邕,将他一日连升三级,三日周历三台,拜中郎将,后来甚至还封他为高阳侯。董卓在朝中的逆行,引起各地方势力的联合反对,董卓火烧洛阳,迁都长安,董卓被吕布所杀。蔡邕也被收付廷尉治罪,蔡邕请求黥首刖足,以完成《汉史》,士大夫也多矜惜而救他,马日碑更说:“伯喈旷世逸才,诛之乃失人望乎?” 但终免不了一死,徒然的给人留下许多议论的话题,说他“文同三闾,孝齐参骞。”在文学方面把他比作屈原,在孝德方面把他比作曾参和阂子骛,当然讲坏话的也不少。
董卓死后,他的部将又攻占长安,军阀混战的局面终于形成。羌胡番兵乘机掠掳中原一带,在“中土人脆弱、来兵皆胡羌,纵猎围城邑,所向悉破亡。马边悬男头,马后载妇女,长驱入朔漠,回路险且阻。”的状况下,蔡文姬与许多被掳来的妇女,一齐被带到南匈奴。
这心境是可以想象得到的,当初细君与解忧嫁给乌孙国王,王昭君嫁给呼韩邪,总算是风风光光的占尽了身份,但由于是远适异域,产生出无限的凄凉,何况蔡文姬还是被掳掠呢!饱受番兵的凌辱和鞭笞,一步一步走向渺茫不可知的未来,这年她二十三岁,这一去就是十二年。
在这十二年中,她嫁给了虎背熊腰的匈奴左贤王,饱尝了异族异乡异俗生活的痛苦。当然她也为左贤王生下两个儿子,大的叫阿迪拐,小的叫阿眉拐。她还学会了吹奏“胡笳”,学会了一些异族的语言。
塑像在这十二年中,曹操也已经基本扫平北方群雄,把汉献帝由长安迎到许昌,后来又迁到洛阳。曹操当上丞相,挟天子以令诸侯。人一旦在能喘一口气的时候,就能想到过去的种种,尤其是在志得意满的时候,在这回忆中,想到少年时代的老师蔡邕对他的教导,想到老师没有儿子,只有一个女儿。当他得知这个当年的女孩被捞到了南匈奴时,他立即派周近做使者,携带黄金千两,白壁一双,要把她赎回来。
蔡文姬多年被掳掠是痛苦的,现在一旦要结束十二年的膻肉酪浆生活,离开对自己恩爱有加的左贤王,和天真无邪的两个儿子,分不清是悲是喜,只觉得柔肠寸断,泪如雨下,在汉使的催促下,她在恍惚中登车而去,在车轮辚辚的转动中,十二年的生活,点点滴滴注入心头,从而留下了动人心魄的《胡笳十八拍》。
南匈奴人在蔡文姬去后,每于月明之夜卷芦叶而吹笳,发出哀怨的声音,模仿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成为当地经久不衰的曲调。中原人士也以胡琴和筝来弹奏《胡笳十八啪》非常盛行,据传中原的这种风尚还是从她最后一个丈夫董祀开始的。
蔡女昔造胡笳声,一弹一十有八拍;
胡人落泪沾边草,汉使断肠对归客。
唐朝人李颀发出这样的感慨。
蔡文姬是悲苦的,“回归故土”与“母子团聚”都是美好的,人人应该享有的,在她却不能两全。
蔡文姬在周近的卫护下回到故乡陈留郡,但断壁残垣,已无栖身之所,在曹操的安排下,嫁给田校尉董祀,这年她三十五岁,公元208年,爆发了著名的“赤壁之战”。
坎坷的命运似乎紧跟着这个可怜的孤女,毫不放松。就在她婚后的第二年,她的依靠,她的丈夫又犯罪当死,她顾不得嫌隙,蓬首跣足地来到曹操的丞相府求情。
曹操正在大宴宾客,公卿大夫,各路驿使坐满一堂,曹操听说蔡文姬求见,对在座的说:“蔡伯偕之女在外,诸君谅皆风闻她的才名,今为诸君见之!”
蔡文姬走上堂来,跪下来,语意哀酸的讲清来由,在座宾客都交相诧叹不已,曹操说道:“事情确实值得同情,但文状已去,为之奈何?”蔡文姬恳道:“明公厩马万匹,虎士成林,何惜疾足一骑,而不济垂死一命乎?”说罢又是叩头。曹操念及昔日与蔡邕的交情,又想到蔡文姬悲惨的身世,倘若处死董祀,文姬势难自存,于是立刻派人快马加鞭,追回文状,并宽宥其罪。
蔡文姬自朔漠归来以后嫁给董祀,起初的夫妻生活并不十分和谐。就蔡文姬而言,饱经离乱忧伤,已经是残花败柳之身了,再加上思念胡地的两个儿子,时常神思恍惚;而董祀正值鼎盛年华,生得一表人才,通书史,谙音律,是一位自视甚高的人物,对于蔡文姬自然有一些无可奈何的不足之感,然而迫于丞相的授意,只好免为其难地接纳了她,董祀犯罪当死,何尝不是在不如意的婚姻中,所产生的叛逆行为所得到的结果呢?蔡文姬当然明白其中的道理,因而卯足了劲,要为丈夫开脱,终于以父亲的关系,激起曹操的怜悯之心,而救了董祀一命。
从此以后,董祀感念妻子的恩德,在感情上作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开始对蔡文姬重新评估,夫妻双双也看透了世事,溯洛水而上,居在风景秀丽,林木繁茂的山麓。若干年以后,曹操狩猎经过这里,还曾经前去探视。
相传,当蔡文姬为董祀求情时,曹操看到蔡文姬在严冬季节,蓬首跣足,心中大为不忍,命人取过头巾鞋袜为她换上,让她在董祀未归来之前,留居在自己家中。曹操的文学也是振古烁今的,这样的人就特别的爱书,尤其是难得一见的书,在一次闲谈中,曹操表示出很羡慕蔡文姬家中原来的藏书。当蔡文姬告诉他原来家中所藏的四千卷书,几经战乱,已全部遗失时,曹操流露出深深的失望,当听到蔡文姬还能背出四百篇时,又大喜过望,立即说:“既然如此,可命十名书吏到尊府抄录如何?”蔡文姬惶恐答道: “妾闻男女有别,礼不授亲,乞给草笔,真草唯命。”这样蔡文姬凭记忆默写出四百篇文章,文无遗误,满足了曹操的好奇心,也可见蔡文姬的才情。
蔡文姬一生三嫁,在被掠到南匈奴之前,曾远嫁河东卫家,卫家是河东世族,她的丈夫卫仲道更是大学出色的士子,夫妇两人恩爱非常,可惜好景不长,不到一年,卫仲道便因咯血而死。蔡文姬不曾生下一儿半女,卫家的人又嫌她克死了丈夫,当时才高气傲的蔡文姬不顾父亲的反对,毅然离开卫家回到老家。她最后嫁给董祀侄女夏侯徽嫁给司马师
关于她的婚姻,丁廙在《蔡伯喈女赋》是这样说的:“伊大宗之令女,禀神惠之自然;在华年之二八,披邓林之矅鲜。明六列之尚致,服女史之语言;参过庭之明训,才朗悟而通云。当三春之嘉月,时将归于所天;曳丹罗之轻裳,戴金翠之华钿。羡荣跟之所茂,哀寒霜之已繁;岂偕老之可期,庶尽欢于余年。”
盛称蔡文姬的资质与修为,想不到一个博学多才的好女子,命运是如此凄惨,婚姻生活如此不幸。蔡文姬一生坎坷,大致已如上述。有人认为:蔡文姬受辱虏庭,诞育胡子,文辞有余,节烈不足,又另当别论。
---------------------------------------------------------------------
诗歌
悲愤诗(一)
汉季失权柄,董卓乱天常。志欲图篡弑,先害诸贤良。
逼迫迁旧邦,拥主以自强。海内兴义师,欲共讨不祥。
卓众来东下,金甲耀日光。平土人脆弱,来兵皆胡羌。
猎野围城邑,所向悉破亡。斩截无孑遗,尸骸相撑拒。
马边悬男头,马后载妇女。长驱西入关,迥路险且阻。
还顾邈冥冥,肝脾为烂腐。所略有万计,不得令屯聚。
或有骨肉俱,欲言不敢语。失意几微间,辄言弊降虏。
要当以亭刃,我曹不活汝。岂敢惜性命,不堪其詈骂。
或便加棰杖,毒痛参并下。旦则号泣行,夜则悲吟坐。
欲死不能得,欲生无一可。彼苍者何辜,乃遭此厄祸。
边荒与华异,人俗少义理。处所多霜雪,胡风春夏起。
翩翩吹我衣,肃肃入我耳。感时念父母,哀叹无穷已。
有客从外来,闻之常欢喜。迎问其消息,辄复非乡里。
邂逅徼时愿,骨肉来迎己。己得自解免,当复弃儿子。
天属缀人心,念别无会期。存亡永乖隔,不忍与之辞。
儿前抱我颈,问母欲何之。人言母当去,岂复有还时。
阿母常仁恻,今何更不慈。我尚未成人,奈何不顾思。
见此崩五内,恍惚生狂痴。号泣手抚摩,当发复回疑。
兼有同时辈,相送告离别。慕我独得归,哀叫声摧裂。
马为立踟蹰,车为不转辙。观者皆嘘唏,行路亦呜咽。
去去割情恋,遄征日遐迈。悠悠三千里,何时复交会。
念我出腹子,胸臆为摧败。既至家人尽,又复无中外。
城廓为山林,庭宇生荆艾。白骨不知谁,纵横莫覆盖。
出门无人声,豺狼号且吠。茕茕对孤景,怛咤糜肝肺。
登高远眺望,魂神忽飞逝。奄若寿命尽,旁人相宽大。
为复强视息,虽生何聊赖。托命于新人,竭心自勖励。
流离成鄙贱,常恐复捐废。人生几何时,怀忧终年岁。
悲愤诗(二)
嗟薄祜兮遭世患。宗族殄兮门户单。
身执略兮入西关。历险阻兮之羗蛮。
山谷眇兮路漫漫。眷东顾兮但悲叹。
冥当寝兮不能安。饥当食兮不能餐。
常流涕兮眦不干。薄志节兮念死难。
虽苟活兮无形颜。惟彼方兮远阳精。
阴气凝兮雪夏零。沙漠壅兮尘冥冥。
有草木兮春不荣。人似兽兮食臭腥。
言兜离兮状窈停。岁聿暮兮时迈征。
夜悠长兮禁门扃。不能寝兮起屏营。
登胡殿兮临广庭。玄云合兮翳月星。
北风厉兮肃泠泠。胡笳动兮边马鸣。
孤雁归兮声嘤嘤。乐人兴兮弹琴筝。
音相和兮悲且清。心吐思兮胸愤盈。
欲舒气兮恐彼惊。含哀咽兮涕沾颈。
家既迎兮当归宁。临长路兮捐所生。
儿呼母兮啼失声。我掩耳兮不忍听。
追持我兮走茕茕。顿复起兮毁颜形。
还顾之兮破人情。心怛绝兮死复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