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那我们每天的衣食住行做工都是虚幻?

佛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那我们每天的衣食住行做工都是虚幻?,第1张

逐一回复,不足为凭,仅供参考:

是不是世界上一切看得见的东西都是相,

-------------------

不仅如此。

还包括:能看到的是色相,还有能听闻的声相;能嗅的香相;能尝的味相;能感觉的触相;能思法相(六尘相)。

还有六种心行相:能了别色相的眼识心运作的心行相;能了别声尘的耳识心运作的心行相;能了别法尘的意识心运作的心行相(比如:您正在看这篇回复时,诸心行运作不息,而能知道末学回复的意思,而能思维、整理的心行)。

此外,不仅是通常所指的“世界上”:地球以及哈勃望远镜所及的宇宙。所谓世界,当然包含十方世界,包含我们生活的欲界,以及欲界之外的色界、无色界。这样才能算是“世界上”。

如上诸法,都是“相”所包含的内容。总而言之,一切见闻觉知所及,一切身口意行,无论善恶。都包含在内。除非完全无形无色,无念无愿,无作无为,不是“法”者,才会没有相,才是真正的无相。

===================

那我们每天的衣食住行做工都是虚幻和徒劳的吗?

---------------------

如上,这些法当然包含在“所有相”之中,非徒劳非不徒劳:

徒劳者:这些法都会在你死亡之后永不现起,不可能恒常不灭。可谓“暂时有”,是为“无常空”。乃至会在你熟眠无梦之时,离开你的见闻觉知。

非徒劳者:这些法都会被你的第八识如来藏收藏,会在未来际缘熟之时显现出来,并非毫无作用。这就是“假使千百劫,所作业不亡,因缘聚会时,果报还自受”。

===================

若我们通过这个表象看到万物的本质,就能觉悟,就能成佛了呢

-------------------

能觉悟是对的,但是离成佛还很遥远。

能觉悟,是因为你“通过这个表象看到万物的本质”。可是,看到“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却不是觉悟。最多能证阿罗汉果,而且绝大多数情况是“落入断见外道”:不仅无任何果证,还可能因谤法而长劫落入地狱。所以,关键在于“通过这个表象看到万物的本质”。不是说:“这个本质就是无常空”。这就是大乘经典通常的方式:“隐藏密意”。

万物的本质,不是无常空。若是无常空,为什么会有同一个“东西”无始劫以来一直轮回到现在而永不坏灭,变成空无?为什么您的善恶业会百千劫也不消失,除非受报才会消失?因此,必有一法常住不坏,才会有万法的显现。

可是,这个“法”却不属于“相”:他是无相的。正因为他无相,所以不是虚妄。一切相皆是虚妄,除非无相才是真实不坏。这是很简单的逻辑。

可是,这个无相之“法”应该怎么去寻找呢?这就要“通过万物的表现”了。为什么呢?因为这个无相的法,虽然无相,却是“能生万法”的。一切万法,无一法不是由他出生。而他本身却又是远离见闻觉知的(所有才是无相)。因此,只能通过由他出生的一切虚妄法去找到他。

这个无相的法是什么?就是“如来”。

只不过,不是真金色身,三十二大人相的庄严报身,或者示现出世、成道、弘法、灭度的应化身。而是无色无相的法身。这个“法身如来”,不仅释迦摩尼佛具足。我们每一个人,乃至小虫蚂蚁也都具足,具足的意思,是圆满无缺:与释迦牟尼佛一模一样。这就是我们的真心。

找到这个真心,叫做“开悟明心”,如经文所说,即是“见如来”:见到了究竟义的如来法身。

可是,开悟明心只是大乘见道,不是成佛。需要借由明心的功德,一步一步继续进修,才会在久远未来际成佛。但是,如无开悟明心(见如来法身)这个过程,成佛永无可能。

这句话,可以直译为:

“如果能从一切诸相中任何一种,而能看到一切诸相都是虚妄不实的假象:都是如来法身显现出来的法相,本质上即是如来法身。这就是开悟明心,见如来。”

===================================

修佛就是修心,那我们的心就是佛了

--------------------------

所谓修佛,其实是将真心中的染污全部修除,再无染污之时,就是成佛之时。这个道理,不是“我们的心就是佛”的原因。而是“如何成佛”的描述。

我们的心,非佛非非佛。

因为我们能察觉到的,都是只能存在一世的意识心:妄心。这个心显然不是无始劫以来从未生灭的真心,因此不是佛。可是,这个妄心也是真心出生,又不能说他与真心无关。真心既然是究竟义的佛,妄心当然也与佛“非一非异”。

但是,在凡夫位,连真心在哪里都没有找到,又怎么修除真心之中的染污呢?所谓的修行,不过是在妄心层面上流转,不过是在真心中种下一些善根而已(更大的可能性是种下恶因:比如:以为“即心即佛”是说:我们的觉知心就是佛,能知觉知心的运作就是明心。这样,熏习邪见的种子往往导致地狱业,还会导致未来际在求悟的时候产出错乱,走入邪路)

所以,只有悟后从真心下手的修行才叫做“实修”,悟前的修行,只是“相似行”。

2月21日,我有了一种不太真实的感觉。除了很早以前就有的眉心电流感之外,从这天开始,我看到眼前的空间有了扭曲与变化的情况出现。出现这种情景一般是在早上醒来的那2个小时里。从卧室起床到厕所,经过客厅时,客厅原本规整的空间尺度,逐渐在有节奏的从左到有流动,像随风飘动的旗帜表面。随后,不可描述的情况是,有一些星星点点的灰白亮光在眼前一明一暗的出现。不仅如此,还伴随着类似于机器人交流时所发出的电流吱呀声充斥着耳膜。

起初,我以为是在家期间睡太多导致眼花,并没有特别在意。随后的几天里,空间不再流动,但灰白光点不再以光点的形象出现,而是过度到具备人形,但是还不太真切。我确信自己在很早之前就开始修习佛学,只是停留在观想、冥想以及读经抄经的修持阶段,但从来没有过此类感受。这时,我有了一个感念,莫非是听了松果体激发音乐,无意间开启了自身的天眼功能?这只是感念,还是没有想得太深入。但是在25日这天,头部莫名的开始剧烈疼痛,眼睛胀得厉害,只能闭着眼睛斜靠在沙发上半眠。就在半眠的档口,无意间将注意力集中在眉心处,突然眼前豁然开朗,我看到了我的房子,沙发、茶几、电视墙、盆栽、佛像、书柜,一幕一幕就在我闭眼的状态下进入视界里。带着疑问,询问了了解这方面的一些朋友,他们都说这是天眼功能恢复的征兆。虽然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开天眼是他们梦寐以求的事情,但是对我来说,这个体验不太美好。头疼,剧烈的头疼。

由于自身的感受,我刻意去查找了一些有关于天眼的记录与文章,让我对此种眼睛的功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人本来就具备诸多不可思议的功能,只是人有太多的杂念、纷繁的思绪障碍了功能的显发。通过专注一念的修行,都能重启这份功能。读书、写字、绘画、听音乐、练太极,只要专注一念,久久修行,都能获得。人是小宇宙,其实与大宇宙别无二致,本就一体,本应相通,只是人心小我阻隔,让功能退化不通罢了。

天眼本就人人具足此功能,而且以实体生长在人体脑部位于脑垂体下方,像一颗小小的松果,所以叫松果体。在功能未开发之前,像一朵未开放的莲花。

世界上很多国家的国徽、权杖、皇宫及教堂建筑中都可见“松果体”,他们将其视为“圣物”,还有的称之为“上帝之眼”、“第三只眼”、“全视之眼”。

据《史记》记载,古代神医扁鹊、华佗、张仲景等都是天眼视疾、诊脉为名,所以才能准确地进行开颅和内脏手术。

最重要的是,以台湾大学李嗣涔教授为首的科学家,完全以科学的方式证实了“天眼”功能的真实不虚。实验中所有开“天眼”的人都看到了物质世界以外的、肉眼看不到的、属于多维空间的事物。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各大书店、网络商店,大量推出了关于灵修、禅定方面的书籍以及实践培训课程,越来越多的人走进“天眼”启发的实证中来。

所有对内在精神的追求法门,无论是佛教、道教、基督教、还是现在的生命科学,都在全面进行实践,无论理论体系或教义差别有多大,但都建立在这样一个基础上:我们肉眼等感官看到的世界,并不真实,只有通过不断地修行,才能逐步“看”清世界的实相,直到最终对宇宙真相的“全遍知”。

其实早在佛陀驻世的时代,已经有很多修行人都具备了天眼能力,数千年来,得此项功能者更是不计其数。虽然佛教一再劝诫修行者将心放到修行上,神通只是辅助而已。但在老百姓看来,那些具有超自然能力的人,似乎才能证明他们的修行水平。

时代到了网络与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伴随着人类集体意识的突跃,有越来越多的“高人”出世,其中很多人借助现代通讯、发布与交流工具(特别是手机上的各种APP),通过展现神通而获得了大批粉丝。这也引发了诸多的非议与对抗,不同门派、不同思想体系、不同人之间,本能地都认为自己的神通是“正法”,其他的是“魔道”。

能超越感官看到常人所看不到的世界,完全是一种个人的内在体验,外人再置疑,因为自己看得清清楚楚,心里明明白白,也就丝毫不会怀疑其真实性。而且很多时候,看到的还能在生活中得以验证,或者同时被其他开了天眼的人看到完全一样的情景,这会更加增强自信。对于修佛修道之人来说,如果看到佛菩萨或三清神仙等,很少有人会心存怀疑,反而都会大受鼓舞,更加坚定自己修行的法门与前进的道路。

不过很少人会认真思考一个问题:你所看到的一切,难道一定就是真相吗?

据说,在基督教中,有很多修行清净而达到很高层次的人。不仅具备天眼功能,而且肉身不腐。

在法国的讷韦尔修道院,一位名叫贝尔纳黛特的修女,尽管已经去世了128年,但至今遗体也保护完好,皮肤柔软而富有弹性,面容栩栩如生。这位来自法国卢尔德的一名农村少女,14岁时第一次梦见了圣母马利亚,后来因多次梦见圣母,不久之后便离开家人,进入讷韦尔的修道院,也就是如今她的遗体所在之处。在天主教会正式封她为圣徒前,所有认识贝尔纳黛特的人都认为她是圣人。值得注意的是,她的遗体并没有经过任何防腐处理或禅门中复杂的“装缸”程序。(在中国,佛门中出了很多这样肉身不腐的高人,今天在一些庙宇特别是九华山还能看到他们的真身。)

很多基督教中的大修行者,也具有天眼通的能力,这种能力无论来自于定中、梦中或者日常中,他们所能看到的先知(或者说神仙),都是基督教义内的定义与描述,从来没有人看到佛教或道教定义的那个世界。设想一下:假如他们长期看到的不是圣父圣母,而是佛菩萨或者道教的各路神仙、天宫等,那么他们自然会改信佛教或道教。不过这样的事,从未出现过。

再拿道教与佛教来说,自古以来具有天眼神通的祖师大德无计其数,如果一个修道的高人,用天眼经常看到的都是佛菩萨,那么作为求真证悟的他,自然就会皈依佛门,但事实上你看道教有关祖师的记述,他们常常见到的不是三清,就是八仙、东岳大帝、二郎神等神仙;反过来说,佛教的祖师们如果看到的都是道教身份的神仙们,或者是基督教的上帝,从来看不到佛菩萨,那么他还会不会改修道教呢?(事实上,很多道教高人都会在定中或梦中接受道门仙师的指点与传授)。

每个教门里的修行者,都坚定自己教义中描述的那个“世界”才是真实的。每个教门中,都有打开了天眼的修炼得道者,但为什么大家看到的“世界”都不一样?哪个才是真实的?单独的个案说明不了问题,可各大延续了数千年的教门,历代高人迭出,怎么就没有一个“跨界”看到别的世界的人呢?

自古以来佛门中见到观世音菩萨的修行者多不胜数,在佛经中释迦牟尼称观世音为“善男子”,而不是“善女子”,可见观音本来应是男身,在敦煌壁画中的观音菩萨嘴唇上也有两撇小胡子。但从唐之后观世音就变成女身相了,唐朝以前开了天眼的修行者看到的观音都是男身,宋朝以后直到今天那么多看到观音的人,全是女相。在道教门人中开了天眼的人,看到的观音菩萨从来不是佛教形象,都是以“慈航真人”的面目示现,这又是为什么呢?

如果以上的讨论还没有让你怀疑所谓的真相,那么再来看看有关人体内视方面的证据。在中国的道家、道教及医门中,都特别重视内气的修炼,有无数的祖师高人描述了他们看到的人体气脉,基本上大同小异,都是清清楚楚地看到了十二条经络与奇经八脉,特别是任督二脉的循环线路。在藏传佛教中,也特别重视气脉的修炼,不过无数的祖师大德们看到的却是七轮三脉以及明点等。

是哪一方看错了吗?肯定不会,因为数千年来可不是个别人的实证经验,双方都是历代高人祖师迭出,各种记载典籍可谓汗牛充栋,都白纸黑字写的清清楚楚。即使今天,各门中很多修行有素的人,照样不是看到任督二脉,就是看到七轮三脉。那么,人体中的气脉究竟是十二经加上奇经八脉呢?还是七轮三脉加上明点呢?

试想一下,如果道家、道教或医门中那些修炼得道的祖师大德们,看到的不是十二络与任督二脉,而是七轮三脉的话,他早就在指导门人与后人修炼的典籍中将之记录下来了;反过来说,密教的祖师大德们如果看到的不是七轮三脉,而是十二经与奇经八脉的话,他肯定也早改换说法,将他真实内视看到的情景记录在他的论述之中了。但是奇怪的是,这样的事从来就没发生过,千百年来,大家相安无事,各门人看到的都只是自己教门里祖师们曾看到的那些气脉,一个“跨界”的都没有。

一切都是假象!有句颠扑不灭的真理,叫做“一个人只能看到他所理解的,凡是他不能理解的,放在眼前也看不见。”注意,这里的“看”既包括了我们常人的肉眼,也包括了天眼。再加上两句话,“只有完全证悟菩提(或大道)的人,才能对宇宙中所有的一切真正理解,否则都是局部理解,以及一切惟心所现,凡夫看到的一切,都是以自己能理解的程度化现出来的假象。” 这三句话就是对上述现象最彻底的解释。

五百多年前,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率领三艘帆船横渡大西洋西行,历经两个多月,于当年10月12日抵达巴哈马群岛中的华特林岛,从此开启了人类历史上伟大的大航海时代。不过令后来很多历史学家百思不得其解的是:根据可靠真实的记载,当哥伦布首次登陆华特林岛的时候,岛上的印第安人们却看不见近在眼前的诺大帆船!这些帆船(主船圣玛丽亚号28米长、6米宽,排水量近200吨)仅竖立着的那些桅杆就够大的了,如此扎眼的事物,这些印第安人为何就看不到呢?

这些印第安人惊奇于这些不同于自己的欧洲人是如何来到这里的,再看不到近在眼前的帆船的情况下,他们认为这些人是从“云端上下来的”!后来科学家对此的解释是:人类感知事物时,首先需要建立一种概念,然后再以此概念作为路径去认识事物,否则就会像那些印第安人一样,因为世世代代从来就没有见过帆船,当然认知中也就没有帆船的概念和逻辑,所以即使帆船近在眼前,他们也会变得“视而不见”。——无论是肉眼还是天眼,决定你能看到什么的前提,是你已经建立了的概念。

尽管我们指出了天眼所看到的世界并不真实,但打开天眼与看到的世界,依然对我们修行有着一定的积极意义。这里谨记十二个字“惟心所现、唯识所变、随缘起用”。我们所认知的世界都是出自内心的化现,这说明人生就宛如在一个大梦中,只有证悟菩提(大道)后才能从梦中醒来。不过,在梦里假如你感到很口渴,当你找到一碗水并一饮而尽时,会立刻产生解渴的感觉,这就是随缘起用的道理——佛法以“缘起性空”来表述对世俗间世界万事万物的看法。

因此用包括天眼通在内的神通可以引导我们修行,也可以治病救人,也可以驱魔防灾,但是你要记住:即使你具备了常人所不能的超能力,见到了常人所见不到的世界,这一切的本质都是假的,不可沾沾自喜,也不能执妄为真,更不要以所谓的超能力与见到的世界,妄立理论,乱造学说、预言未来,即使自认为发心不是在妖言惑众,吸引信徒,博取名利等,所言都是在劝人向善,只要违背了金刚经的精义,都是附佛外道而已。

《金刚经》的精义是什么?最核心的两段话,第一是“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第二段话是:“‘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身相见如来不?’‘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何以故?如来所说身相,即非身相。’佛告须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无论你看到什么,都是相,只要是相,都是虚妄!

最后给大家讲一段虚云大师的弟子一行老和尚有关的故事吧。

那是在民国年间,一行老和尚在终南山的茅棚里修行。有天夜里老和尚正在打坐,突然有四个抬着轿子的青衣人走进了屋里,声言奉弥勒佛的法旨,是来接老和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老和尚不为所动,拿起自己的引磬就打了出去,四个人连同引磬瞬间就都消失了。几天过后,一位山下的居士上山见到老和尚说:太奇怪了,他家的马生了一匹青蹄的死骡子,这个骡子生下来时,竟然带着一个引磬——当时如果老和尚跟着走,那就投胎到畜生道了!

刀郎《画皮》歌词解析:针砭浮华虚妄、人鬼不分的世界。

《画皮》是刀郎作词作曲并演唱的一首歌曲,收录于专辑《山歌寥哉》中。刀郎的新歌《画皮》,取材于《聊斋志异》中一篇同名小说。此歌的曲子无奈、苍凉,歌词凄寒、彻骨,针砭了浮华虚妄、鼠目寸光、人鬼不分、颓废萎靡的世界。

而世人之所以人鬼不分,一方面是因为现实生活中骗人害人的两面派的蛇蝎心肠和鬼蜮伎俩十分可怕,另一方面是因为世人喜欢虚伪,于是万恶的魔鬼便以你最喜欢的样子出现,那张美丽的画皮,就是它们丧尽天良的通行证。

《画皮》歌词

又到了一更时分身后传来敲门声

总在失魂散乱的夜里出现两个人

一阵儿欢心一阵儿惊惧

这命中带着病啊

只是春风吹乱了桃花林

错把痰唾上了身

这是个临行前的盛会一杯接一杯

我们开始纵情地哀嚎不再躬身肃立

总是在回忆总是在希冀

没有一刻能停啊

于是青冢邂逅了公子笑

从此薤露世上珍

君既不能解我忧 为何问我夜独行

穷途哪有星月光 公子为何慕皮囊

空荡泉台寂无声 执笔采花做凡尘

等过畅往烟消云散 世上少见有心人

总是在回忆总是在希冀

没有一刻能停止

于是青冢邂逅了公子笑

从此薤露世上珍

君既不能解我忧 为何问我夜独行

穷途哪有星月光 公子为何慕皮囊

空荡泉台寂无声 执笔采花做凡尘

等过畅往烟消云散 世上少见有心人

命题本身就是错误的,七情六欲是人类的基本属性,缺一不可!所谓的劫那是主观臆造,没有什么劫!难道你消除了七情六欲就能够消除生老病死吗?虚妄是什么?虚妄这个词没有任何意义!都是道家和佛家用来迷惑人的东西,这个词在道教和佛教中大量的使用,其目的就是故弄玄虚,故作高深,让人无法自拔!虚妄就是不存在!既然不存在你怎么破?难道能够破除一个不存在的东西吗?

回归正常的生活,把自己融入到繁荣的生活中来!直面人性,并且倡导人性自由的发挥才是正途,否则抑郁而终,岂不遗憾?

佛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又说世间一切,皆有因果。因果依众生相,五蕴空,因果才空。只要有相这个果报就随缘现报,所以不应住空随意造恶。又轮转六道,常为父母兄弟,中表内外。所食众生肉,皆是我亲。所以一切诸肉,悉不应食。南无阿弥陀佛!

柏拉图的洞穴说来自于《理想国》。柏拉图虚构了一个里面是岩壁的洞窟,里面的人从小就面对岩壁而见不着面光的另一面。外面的人通过把事物投影在岩壁并模仿声音的方式来使里面的人了解事物。这样的方式以至于最后里面的人在外面接触到真正的事物的时候,反而觉得不如岩壁上影像更真实。

关于柏拉图洞穴的思考贯穿着苏珊桑塔格在论摄影中的理论。而柏拉图洞穴的含义和摄影的真实与光影之间的关系无比相似。

对于生活在柏拉图洞穴里的人类来说,想要分辨出什么是真实的,什么是真实投射出来的影像,是一件极为困难的事情。

拍照是核实经验的一种方式,也是拒绝经验的一种方式——也即仅仅把经验局限于寻找适合拍摄的对象,把经验转化为一个影像、一个纪念品。旅行变成累积照片的一种战略。

全民摄影时代所揭示的秘密是:每个人成为偷窥者的同时,也成为了被偷窥者。一方面,我们惊叹于影像的表现力是如此的真实。另一方面,我们也对影像的欺骗性有着深刻的警惕。

由此,苏珊桑塔格借由柏拉图洞穴的影射意义揭示了摄影的本质——在逼近真实的同时,又拒绝了真实。

虚妄的意思:荒诞无稽。不真实。:~之说。

拼音:xū wàng。

引证解释:叶圣陶 《倪焕之》二十:“一切根本的根本若不究诘一下,重新估定的评价能保没有虚妄么?万一有虚妄,立足点就此消失。”

笔画:

近义词:

一、无稽 [ wú jī ]

(动)没有根据:~之谈。

《醒世恒言·黄秀才徼灵玉马坠》:“分明一席无稽话,却认非常禳祸功。”

二、虚伪 [ xū wěi ]

(形)作假;不真实;不实在;表里不一。[反]真诚,诚恳。

鲁迅 《彷徨·伤逝》:“她从此又开始了往事的温习和新的考验,逼我做出许多虚伪的温存的答案来,将温存示给她,虚伪的草稿便写在自己的心上。”

佛家经典禅理,佛曰佛理

 能够把自己压得低低的,那才是真正的尊贵。以下是我整理的佛家经典禅理,欢迎大家阅读!

 1、当我们身处逆境时,是该委屈成全,还是奋起反搏

 佛曰:放下。

 2、失去的东西,有必要去追讨吗

 佛曰:失去的东西,其实从未曾真正地属于你,不必惋惜,更不必追讨。

 3、如何理解永远

 佛曰:人人都觉得永远会很远 其实它可能短暂得你都看不见。

 4、生活太累,如何轻松

 佛曰:生活累,一小半源于生存,一小半源于欲望与攀比。

 5、昨天与今天,我们该如何把握

 佛曰:不要让太多昨天占据你的今天。

 6、如何对自己,对他人

 佛曰:对自己好点,因为一辈子不长;对身边的人好点,因为下辈子不一定能够遇见。

 7、您如何诠释礼貌

 佛曰:对不起是一种真诚,没关系是一种风度。如果你付出了真诚,却得不到风度,那只能说明对方的无知与粗俗。

 8、我们如何确定自己的目标

 佛曰:如果你知道去哪,全世界都会为你让路。

 9、怎样平衡快乐与悲伤

 佛曰:一个人只有一个心脏,却有两个心房。一个住着快乐,一个住着悲伤,不要笑得太大声,不然会吵醒旁边的悲伤。

 10、有些人总是怨声载道,您怎样看

 佛曰:许多人在重组自己的偏见时,还以为自己是在思考,思考如何拯救世界。

 11、我们怎样做才叫“脚踏实地”

 佛曰:只要你的脚还在地面上,就别把自己看得太轻;只要你还生活在地球上,就别把自己看得太大。

 12、有人说爱情会因为时间而冲淡,您认为呢

 佛曰:爱情使人忘记时间,时间也使人忘记爱情。

 13、您怎样看待“爱与幸福

 佛曰:很多人,因为所谓的幸福而爱错一人,但更多的人,因为爱对一人,而幸福一生。

 14、两个相爱的人不能在一起,怎么办

 佛曰:不能在一起,就不能在一起吧,其实一辈子也没那么长。

 拓展:

 佛家十大经典禅语:

 1、一切皆为虚幻。

 2、不可说。(有些话是不能说出来的。一旦失口,往往一丝脆弱的牵伴都会断掉,纵然痛惜也)

 3、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4、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5、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来。

 6、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

 7、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

 8、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9、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10、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怎么理解这10句经典禅语呢以下部分是转载的内容,我觉得理解得还挺深刻的:

 一、一切皆为虚幻

 这句出金刚经: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当作如是观。

 对于爱情:美好的爱情,动人的爱情,原来都是虚幻的!可是虚幻的爱情却也是最美的!如坠梦中,近在眼前,却触摸不到;遥远的总是最美,因为遥不可及,充满想象,却难以了解。真正的最美,在于人心所营造的幻境。这种美,值得我们凡人一直去追寻,即使花去毕生的时间,得到心碎的结局,却依然在憧憬。

 对于生活:如果人不执著世间的一切物质名利,就不会被物质名利所控制;正由于人追求这些感官之物,才会变得不快乐……一切皆流,无物永驻。凡人就是太在乎自己的感觉、感受,因为才会身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所以记得佛家的句:一切皆为虚幻。

 人生如梦随风散!聚散,喜忧皆是缘!

 二、不可说

 很多的东西都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佛的很多境界需要自己去悟,去修心。佛陀教化众生要抛弃妄念执着,进入到非想非非想的状态!“说”这一行为本身需要一个妄念才能实行,所以不可说!佛陀有这么多经书,这么多语录就是为了教化众生不得已而为之,故禅宗讲求不执着于文字就是这个道理。

 有句话很好的说明了这句佛家经典:有的事可说不可做,有的可做却不可说,有的既不可说又不可做。

 最后送上一段,让大家最自己去体会。《涅盘经》云:「不生生不可说,生生亦不可说,生不生亦不可说,不生不生亦不可说,生亦不可说,不生亦不可说。有因缘故,亦可得说。

 三、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此句出自“般若波罗密多心经”。 由唐代玄奘法师所译,尽得禅宗精髓!

 全句为“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佛家讲“色”是指眼睛所看到的一切,这句话基本要阐述的是万物本空的理念。不要对万物起执情,而使身心不得自在,使得谈空却又恋空,其实恋取世事和恋空并无分别,同样是执取而不放。 一切能见到或不能见到的'事物现象,是人们虚妄产生的幻觉。

 色即是空,使人们认识到事物的现象,认识到诸多的苦和烦恼都是虚妄产生的。空即是色,则由事物的共性,因缘关系,让人们知道因果报应,善恶循环。所谓:要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要知后世果,今生做者是。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是劝人向善的基础。

 四、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

 人生在世间时时刻刻像处于荆棘丛林之中一样,处处暗藏危险或者诱惑。只有不动妄心,不存妄想,心如止水,才能使自己的行动无偏颇,从而有效地规避风险,抵制诱惑。否则就会痛苦绕身。

 心动则物动,心静则物静。

 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

 以物物物,则物可物;以物物非物,则物非物。

 物不得名之功,名不得物之实,名物不实,是以物无。佛语有云:生不带来,死不带去。

 五、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来。

 原文应是: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出自《华严经》:昔时佛祖拈花,惟迦叶微笑,既而步往极乐。 从一朵花中便能悟出整个世界,得升天堂!

 佛曰: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一叶一如来,一砂一极乐,一方一净土,一笑一尘缘,一念一清静。 这一切都是一种心境。心若无物就可以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 参透这些,一花一草便是整个世界,而整个世界也便空如花草。

 处处皆是佛,一切众生人人皆是佛。

 六、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

 这句话,并不出自佛经,而是出自一个故事。 佛说:修百世方可同舟渡,修千世方能共枕眠。

 前生五百次的凝眸,换今生一次的擦肩。 今生的一次邂逅,定然孕育前世太多甜蜜或痛苦的回忆。

 万发缘生,皆系缘分! 偶然的相遇,蓦然回首,注定了彼此的一生,只为了眼光交会的刹那。

 七、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

 大悲是无尽的慈悲,不是感情,所以不能用泪来形容;大悟就是开大智慧,这个智慧不是言语能表达的;大笑就是真正的高兴,内心的喜悦又怎么是笑声能表达的呢

 年龄越长,对于这句的体会就越深刻。

 八、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这是佛家劝人改恶从善的话。语出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五十三:“广额正是个杀人不眨眼底汉,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比喻作恶的人一旦认识了自己的罪行,决心改过,仍可以很快变成好人。

 儒家把和谐导向社会理想,道家把和谐导向事物本源,佛家则把和谐导向内心世界。 佛家认为,境由心生。内心平和,见事皆和。

 禅宗有云:心险佛众生,平等众生佛。心中若无佛,向何处求佛众生皆有佛性。

 九、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此乃六祖慧可的悟禅之言。

 心非心,物非物,心高于物。

 心是心,物是物,心物合一,心物是一。

 人在尘中,不是尘,尘在心中,化灰尘。

 世间人,法无定法,然后知非法法也;天下事,了犹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

 切莫刻意的寻求,人人皆由佛性,重在修心和意,而不是外在的。

 十、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源自《地藏菩萨本愿经》,当年地藏王菩萨原可以成佛,但他见地狱里有无数受苦的魂灵,

 不忍离去,于是留在了地府,并立下重誓:“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地狱不空,誓不成佛!”

 于是有一这句话的由来,属于佛教的大乘 ;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911258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05
下一篇2023-10-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