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勃罗•毕加索(Pablo Picasso,1881~1973)出生在西班牙马加拉,法国***党员,是当代西方最有创造性和影响最深远的艺术家,他和他的画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据了不朽的地位。
1881—1900年 童年时期
1881年 10月25日毕加索出生于西班牙南部的马拉加;
1889年 完成第一件油画作品《斗牛士》;
1895年 进入巴塞罗那的隆哈美术学校;
1897年 进入马德里的皇家圣费南多美术学院就读,油画作品《科学与慈善》获马德里全国美展荣誉奖,后来又在马拉加得到金牌奖;
1900—1903年 蓝色时期
1902年 完成“蓝色自画像”;
1903年 完成《人生》,以浓郁的蓝色调表示贫老与孤独的苦难;
1904—1906年 玫瑰时期
1904年 开始定居巴黎的“洗衣船”,玫瑰时期开始。邂逅费尔南德·奥利维叶,并同居:
1905年 创作《拿烟斗的男孩》并被慈善家约翰·海惠特尼女士以3万美元重金购得;
1906年 结识野兽派大师马蒂斯,为美国作家兼收藏家菖楚·斯坦因画像,《斯坦因画像》是毕加索从“玫瑰时期”跃入“立体主义”的跳板;
1907—1916年 立体主义时期
1907年 结识布拉克,开始立体派风格创作,创作《亚威农少女》;
1909年 解析立体派开始;创作《费尔南德头像》;
1917—1924年 古典时期
1917年 在意大利邂逅舞者欧嘉·科克洛娃,创作《欧嘉的肖像》;
1918年 与欧嘉结婚,与马蒂斯举行联展;
1920年 手工彩绘珂罗版《三角帽》;
1922年 创作《海边奔跑的两个女人》;
1925—1932年 超现实主义时期
1927年 邂逅年仅17岁的玛丽·德蕾莎·沃尔持,成为毕加索的模特。并生下女儿马姬;
1929年 与雕塑家贡萨列斯一起创作雕塑和铁线结构成。作系列以女人头像为题的攻击性画作,显现婚姻危机,结识达利;
1932—1945年 蜕变时期
1932年 创作《红色扶手椅中的女人》;
1933年 以雕塑家工作室为题,创作蚀版画
1934年 创作以斗牛为题的作品;
1936年 西班牙内战暴发。认识多拉。玛尔,并创作《多拉·玛尔的肖像》;
1937年 创作完成《格尔尼卡》;
1942年 创作版画《大自然的故事》
1943年 邂逅22岁的弗朗索娃·吉洛;
1944年 加入法国***;
1945年 开始尝试石版画创作;
1946—1973年 田园时期
1947年 儿子克洛德降生。在陶艺家哈米耶工作室制陶,至1948年共作了2000件陶艺术品;
1948年 为世界和平会议作“和平之鸽“海报和《贡戈拉的二十首诗》;
1949年 创作《卡门》系列;
1950年 获列宁和平奖章;
1953年 在玛都拉陶艺工作坊邂逅杰奎琳·洛克;
1954年 开始创作德拉克罗瓦的“阿尔及利亚女人”变奏系列;
1956年 与克罗鲁佐共同拍摄**《神秘的毕加索》公映;
1957年 在纽约现代艺术馆举办“毕加索75岁纪念展”,创作版画《斗牛系列》;
1958年 毕加索为设在巴黎的联合国教科文总部大厦创作了壁画《伊卡洛斯的坠落》;
1959年 创作仿马奈《草地上的午餐》变奏系列;
1961年 与35岁的杰奎琳·洛克结婚,并庆祝毕加索80大寿;
1963年 绘制《画家与模特儿》;
1966年 巴黎大皇宫及小皇宫举办大型《毕加索回顾展》。创作《流沙系列》;
1968年 创作《塞莱斯蒂纳》和《可笑的男人》系列版画;
1970年 把西班牙家中保存的近2000件早期作品捐赠结巴塞罗纳毕加索美术馆:
1971年 巴黎国立现代艺术馆举办了《毕加索诞生90同年回顾展》;
1973年 92岁,4月8日逝世于坎城附近的幕瞻市。4月10日葬于佛文纳菊别墅花园里。
艺术成就
毕加索是位多产画家,据统计,他的作品总计近37000件,包括:油画1885幅,素描7089幅,版画20000幅,平版画6121幅。
毕加索的一生辉煌之至,他是有史以来第一个活着亲眼看到自己的作品被收藏进卢浮宫的画家。在1999年12月法国一家报纸进行的一次民意调查中,他以40%的高票当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十位画家之首。对于作品,毕加索说:“我的每一幅画中都装有我的血,这就是我的画的含义。”全世界前10名最高拍卖价的画作里面,毕加索的作品就占据4幅。
毕加索一生中画法和风格几经变化。也许是对人世无常的敏感与早熟,加上家境不佳,毕加索早期的作品风格充满了早熟的忧郁。早期画近似表现派的主题;在求学期间,毕加索努力地研习学院派的技巧和传统的主题,而产生了象《第一次圣餐式》这样以宗教题材为描绘对象的作品。德加的柔和的色调,与罗特列克所追逐的上流社会的题材,也是毕加索早年学习的对象。在《嘉列特磨坊》、《喝苦艾酒的女人》等画作中,总看到用罗特列克手法经营着浮动的声光魅影,暧昧地流动着款款哀伤。毕加索十四岁那年与父母移居巴塞罗那,见识了当地的新艺术与思想,然而正当他跃跃欲试之际,却碰上当时西班牙殖民地战争失利,政治激烈的变动导致人民一幕幕悲惨的景象;身为重镇的巴塞罗那更是首当其冲。也许是这种兴奋与绝望的双重刺激,使得毕加索潜意识里孕育着蓝色时期的忧郁动力。
迁至巴黎的毕加索,既落泊又贫穷,住进了一处怪异而破旧的住所“洗衣船”,这里当时是一些流浪艺术家的聚会所。也正是在此时,芳华十七的奥丽薇在一个飘雨的日子,翩然走进了毕加索的生命中。于是爱情的滋润与甜美软化了他这颗本已对生命固执颓丧的心灵,笔下沉沦痛苦的蓝色,也开始有了跳跃的情绪。细细缓缓地燃烧掉旧有的悲伤,此时整个画风膨胀着幸福的温存与情感归属的喜悦。
玫瑰红时期的作品,人物表情虽依然冷漠,却已注重和谐的美感与细微人性的关注。整体除了色彩的丰富性外,已由先前蓝色时期那种无望的深渊中抽离。摒弃先前贫病交迫的悲哀、缺乏生命力的象征,取而代之的,是对人生百态充满兴趣、关注及信心。在《穿衬衣的女子》中,一袭若隐若现的薄纱衬衣,轻柔地勾勒着自黑暗中涌现的侗体,坚定的延伸,流露出年轻女子的傲慢与自信。鬼魅般地流动着纤细隐约的美感。整体气氛的传达幽柔细致,使得神秘的躯体在氤氲中垂怜着病态美;拼贴艺术形成的主因,源于毕加索急欲突破空间的限制,而神来一笔的产物。实际上拼贴并非首创于毕加索,在19世纪的民俗工艺中就已经存在,但却是毕加索将之引至画面上,而脱离工艺的地位。首张拼贴作品《藤椅上的静物》与1913年的《吉他》,都是以拼贴手法实现立体主义的最佳诠释。
后期画注目于原始艺术,简化形象。1915-1920年,画风一度转入写实。1930年又明显的倾向于超现实主义。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毕加索作油画《格尔尼卡》抗议德、意法西斯对西班牙北部小镇格尔尼卡进行狂轰滥炸。这幅画是毕加索最著名的一幅以立体主义、现实主义和超现实主义手法相结合的抽象画,剧烈变形、扭曲和夸张的笔触以及几何彩块堆积、造型抽象,表现了痛苦、受难和兽性,表达了毕加索多种复杂的情感。晚期制作了大量的雕塑、版画和陶器等,亦有杰出的成就。毕加索从十九世纪末从事艺术活动,一直持续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毕加索是整个二十世纪最具有影响力的现代派画家。毕加索的作品对现代西方艺术流派有着很大的影响。
毕加索是个不断变化艺术手法的探求者,印象派、后期印象派、野兽的艺术手法都被他汲取改选为自己的风格。他的才能在于,他的各种变异风格中,都保持自己粗犷刚劲的个性,而且在各种手法的使用中,都能达到内部的统一与和谐。他有过登峰造极的境界,他的作品不论是陶瓷、版画、雕刻都如童稚般的游戏。在他一生中,从来没有特定的老师,也没有特定的子弟,但凡是在二十世纪活跃的画家,没有一个人能将毕加索打开的前进道路完全迂回而进。
他静静地离去,走完了九十三岁的漫长生涯,如愿以偿地度过了一生。
艺术活动年表
1900年至1903年蓝色时期
由1900年起毕加索一直往来于西班牙及巴黎之间。1904年在巴黎定居,住在著名的“洗衣坊”。在巴黎,他结交了马克斯雅各布、范唐吉、隆尔蒙、阿波里耐和拉平阿吉尔的东主的女儿马德莱娜,他为马德莱娜绘了几幅肖像。其时他的作品仍受到在巴塞罗那大行其道的象征主义影响。
毕加索当时的生活条件很差,又受到德加、雅西尔与土鲁斯劳特累克画风的影响,加上在西班牙受教育时染上的西班牙式的忧伤主义,这时期的作品弥漫着一片阴沉的蓝郁。
1904年至1906年粉红时期
1906年毕加索结识了马蒂斯。其后又认识了德兰和布拉克,与费尔南德奥利维耶在蒙马特同住。其时他的经济已好转,生活比前愉快,画作用色变为轻快的粉红;绘画对象亦由蓝色时期的乞丐、瘦弱小孩和悲戚妇女转向街头艺人、杂耍艺人及风华正茂的女孩。
1906年至1910年非洲时期
1906年毕加索从德兰的非洲面具中得到启发,直至年底,其作品一直受非洲面具影响,此即为毕加索的非洲时期。他笔下的人体健硕而深沉,这种特征,在1907年的《阿威农的姑娘》中显露无遗,由不同组件组成的人体可从几个角度来观看,揭示毕加索的立体主义时期的来临。然而,整个时期仍有受塞尚影响的痕迹。
1910年至1914年分析立体主义
毕加索大部分的艺术家朋友都由蒙马特迁到蒙帕纳塞,他亦随他们迁居。其时的立体主义体验达到巅峰。雅克比斯这样评论他:“作品由素描建构,色与调弱化到最起码的灰色与浅暗橘**;形体是几何图形化与综合而成的,造成迹近压抑其可辨认身份的效果,闯出桎梏,最终与形体剥离。”仿如从一面棱镜的焦点去看一个单一影象的多元角度。生活本来就是如此,然而毕加索把它延伸到肖像上。他与布拉克制作出第一批拼贴画。
1914年综合立体主义
1914年,战争使立体主义画家分道扬镳,各奔前程。毕加索重拾自由与个人在色彩上的品味,还有那旺盛的精力。无论从风格与绘画的对象上,他的“立体印象派”创作变得更加自由。纵观他的所有作品,他并未把自己局限于立体主义,而是继续从各方面探索。例如,1915至1916年的作品是自然主义的;1917年的却是现实主义。
1917年至20年代新古典时期
毕加索居于意大利,刚为迪亚希列夫执导的俄罗斯芭蕾舞剧《游行》设计背景与服装,其时邂逅了芭蕾舞演员奥尔加科赫洛娃。1918年他与科赫洛娃结婚,婚后诞下一子。这段较安逸生活正值毕加索创作生涯的新古典时期,1921年与1926年他继续制作立体主义作品,1923年的作品却走现实主义路线。
1925年至1932年,毕加索进入超现实主义时期。1933年至1934年逗留西班牙期间,牛首人身怪作品出现。在大奥古斯丁路的新工作坊内,毕加索创作了大型制作《格尔尼卡》,其间做了许多筹备制作工作。
1945年他在瓦洛里斯绘画了一系列的静物画,并创作陶瓷。他的儿子克洛德于1947年出生,1949年再诞下女儿帕洛玛。他的作品中除了显示这种简单家庭生活的快乐之外,还表达了他对政治的承担:1944年绘制《骸骨的藏室》,1947年有《为了法国而死的西班牙人》。他继续绘画静物、风景、肖像……1950年,库尔贝的《塞纳河边的女人》启动了他的围绕名家大师作品的变奏创作。
1959年之前他居于康城,他在康城为德拉克鲁的《阿尔及尔的女人》与贝拉斯克斯的《宫女》埋头作画,同时继续《画室》的后续工作。他先搬到沃韦纳盖斯,然后在木甘附近的娜特丹德米城堡定居,继续他的变奏系列创作。由1960年到1972年,他孜孜不倦地工作。仅在这13年内,在目录中记载的作品已超过千件,种类分别有版画、素描和油画等。毕加索于1973年逝世,终年92岁。
毕加索的作品,无论质还是量,都是惊人的,约达六万件之数。这位天才横溢的艺术家“在极其漫长的创作活动的每一刻,似乎想做的都让他准确无误地作到了。为何有此能耐?他自己都不能解答。结果是十八般武艺,他样样皆能。”
主要作品
1910年,毕加索作《卡思维勒像》,油画,100×615厘米,芝加哥,芝加哥艺术中心藏。
1912年起,毕加索转向其“综合立体主义”风格的绘画实验。他开始以拼贴的手法进行创作。这幅题为《瓶子、玻璃杯和小提琴》的作品,清楚地显示了这种新风格。
《瓶子、玻璃杯和小提琴》 1890年—1892年,油画,45×57厘米,巴黎奥塞博物馆藏
油画《格尔尼卡》,是毕加索作于30年代的一件具有重大影响及历史意义的杰作。此画是受西班牙共和国政府的委托,为1937年在巴黎举行的国际博览会西班牙馆而创作。画中表现的是1937年德国空军疯狂轰炸西班牙小城格尔尼卡的暴行。作为一个具有强烈正义感的艺术家,毕加索对于这一野蛮行径表现出无比的愤慨。他仅用了几个星期便完成这幅巨作,作为对法西斯兽行的遣责和抗议
中国画部分3-1)
姓 名 作品 价格
丁 禺 携鹤归云 160
危峰雪霁 160
幥涤木
中国画部分3-3)
赵子云 (1874-1955) 山水
赵少昂 (1905- ) 白鹦鹉 100
猿子 200
露下风转凄 40
蜀道啼鹃 60
看尽世人梦未醒 80
双猴图
鼠
赵安之 (1894-) 双鸟(立轴) 60
白露 20
画屏 120
仿宋册页
赵半跛 (-1938) 指画扁豆 20
指画松鹰 14
水仙竹石 8
杏林春燕 16
水墨寒蔬 12
赵宋忭 字(六屏)
赵竹铭 深山猿味图
赵师庄 观音
赵师惠(女) 菱坞天竹
赵师霖 湘君
赵含英 白云 树
三洁图
赵肃英 秋林红树 30
赵叔儒 (1874-1945) 山水
岁朝清供
赵尚卿 松
松鸟
虞山枫叶
木芝松果
赵祖望 集宋词长联(上下)
赵桐荫 紫藤 15
赵梦朱 (1892-1984) 扁豆
荷花
赵望云 (1906-1977) 贫与病
盲从
饥色
郁闷
贺天健 (1891-1977) 牧牛图 100
幽壑深深 80
观音菩萨 60
鸟窠和尚 50
停琴听泉 40
贺金梅 草莽伏狮
贺雪蕉 竹蝶
赤鲤
菊鸡
梅鹤
贺瑞椒 山亭消夏
贺履之 (1860-1938) 山水
洪 怡(女) (1908-1976) 花卉
洪 野 秋海棠 50
邂逅 120
雨后 200
归市 160
水边 100
洪其莱 人像
洪庶安 (1887-) 松柏
姜丹书 (1885-) 清图
雨欲来
耄耋征寿图
南高峰远眺
三生石上
荣华生 陆笺山制用之权衡
双燕诗
古钱铭
欧志先 观瀑图
钟道泉 紫光
顾乃立 山水
顾女
张哲惠 宋林策杖 60
张雪扬 林陵纪游 2000
佛法禅宗 20
荷花 100
牡丹 100
古木参天 200
张曼筠(女) 扫叶楼 30
玉廉之泷 30
张启宋 狐 30
张淑英 字四屏
张善孖 (1882-1940) 残荷双鹭
泰岱观云
四骏图
嘉果图
虎
虎图
张琰华 人物(冯超然题)
兰花
花鸟
张榖年 仿赵松雪青绿山水
仿黄子久山水
仿廉洲太守山水
张锡贤 骏马屏(四幅)
张翰飞 云栈泉声图 70
杪秋图 80
张墨林 工笔山水 15
芙蓉 15
吴琴木 (1894-1953) 秋山白云 50
夏山图 50
仿仲圭 50
雪景 200
吴 惠 五尺联
吴一峰 (1907-1998) 山水
栈道图
吴了邨 集瘗鹤铭字对
吴弗之 (1900-1977) 饲鹤图
吴东迈 (1885-1963) 石鼓文
散
吴西侨 山水
山水(方斗)
水墨山水 14
水墨山水 16
吴杏芬(女) (1853-1928) 山水
吴观岱 (1862-1929) 骑牛观书
驴背吟书
墨竹
吴竺仙 菊
吴青霞(女) (1910- ) 芦雁 30
渔 50
山景芦雁 36
二乔 40
桐荫仕女 24
四季得利图
山水 25
山水 25
山水 25
吴铁珊 松树(中堂)
吴湖帆 (1894-1968) 玉峡清秋图
山水
吴雅之 (1899-1953) 对联
吴源涵 墨笔山水
吴源
光燮 阴荫下 150
丁衍庸 (1902-1978) 读书少女
马振鹏 蛇山朝义
马振麟 细雨
统茄逃
(西洋画部分2-2)
荒郊 30
古木 20
陈人浩 山城
陈尔强 倒影
陈若萍 午后之秋
晓
陈爱文 秋之西湖
陈国嶂(女) 永济寺之春 100
陈策云 昏**的早晨
秦淮河之冬 100
陈澄波 (1895-1947) 早春 600
绸坊之午后 600
清流 250
陈涓隐 成熟 50
朝艳 50
反光 20
沙市 20
余晖 20
陈成华 秋风午阳
陈映霞 钱塘江上
陈培衍 写生的姑娘 100
行李萧萧天气
荷荷黄叶相送 150
秋芝午后 100
张 弦 泣 300
老人 200
裸妇 300
裸妇 500
素描
张辰伯 (-1949) 炎夏 200
母子 200
六十年辛酸
雪姿
张剑锷 习作
肖像(三幅)
飞景
张聿光 (1885-1968) 庚子之变
张树敏 古庙门 40
张雅焜 湖畔月
西湖暮色
月痕淡入寒江雾 20
南京公园
周玲荪 秋雨 60
南京武R 100
老翁肖像 100
秋野 25
玄武湖 50
林承良 菲岛林居
林风眠 (1900-1991) 静物 5000
倦 500
贡献 1000
海 1000
南方 600
郑云盦 风景 100
风景 100
雪景 150
岳庙 100
郑宗濂 读女 200
曼陀铃 120
病院前 80
立达 200
胡忠彪 波澜 12
梁天真 雪夜
丛林满径
枫绿已愁春慕
梁亚潮 手抱的小孩
徐 逖 灯火万家炊烟处
雾气
文峰塔
晚景
徐朗西 (1885-) 永远之家
骷髅 20
夏承枢 芭蕉 60
静物
唐一禾 (1905-1944) 保淑塔
朝雾
岳庙
唐蕴玉(女) 静物 160
苏州街道 160
虎丘 300
方女士
裸髅
莫大元 晴波 350
残冬 120
凌永绍 凝视
和乐
大红袍 500
处处闻啼鸟 100
瓶 200
风景 100
湖滨 50
倪贻德 (1901-1970) 裸女
郭豫铨 静物
项志述 静物
海岸
雨前
高乐宜 风景 2000
高威廉 古巴乡村 120
古巴小巷 200
古巴城内 260
蔡孑庐 古邸秋色 150
自然
蔡脱姮 人体
蔡周峻 蔡孑民(元培)先生像
瑞士湖间所见
汉堡紫罗兰村景
比国名画家住宅
比国红十字林风景
蔡威廉(女) (1904-1939) 建筑师刘既漂
肖像(二幅)
自画像(二幅)
黄明高 旗山星火
黄品传 风景 20
黄希特 夏
病后
母亲之像
打茶子
黄敏之 捕鱼的舟
黄潮宽 团圆
秋
为谁忙
画室
黄超白 江滨
晚霞
芍药
黄涵秋 肖像
裘梦痕君肖像
静物
黄文农 引诱
黄潮宽 琴心
曾一橹 武昌大东门外 100
梅雨天 隆冬 100
叶观农 倦
飞云
杨一片 礼拜堂 55
杨乃渊 カこ王ヨこ
杨秀涛 日本风景
裸体黑人 150
蒙梭利公园的早晨
巴黎
杨超尘 巴黎植物园 100
繁市
杨树琪 静物
静物
杨清磐(女) (1893-1959) 晨 10
溪桥 200
古屋 100
生动 100
楮宇尘 章江落日 100
庐山 40
楮昌言 小九华山
庐山飞瀑
董桐芳 倒悬 300
故宫骤雨 300
自画像 250
古寺新秋 50
雷圭元 (1906-) 西冷桥 100
舞 200
唯有人间有别难
狗叫
孙昌煌 西湖之冬
西湖之秋
孙世灏 肖像
自绘
风景
瓶菊
赵人麟 静物
赵安之 云破日来
闲写秋林木叶疏
赵宣珍 小新画 2
梅 晕 晴岚
屯居
裴介一 农忙 100
潘玉良(女) (1895-1977) 酒徒 2000
歌罢 800
黑女 600
灯下卧男 600
顾影 1000
蒋兆和 (1904-1986) 江边
骆皋言 山村
钱东生 父亲肖像
薛 珍 夏之暮 80
静物 80
春风吹绿江南岸 80
雨后湖影 100
八月菊 50
薛济廷 林口 320
上海早晨 200
糜文焕 甜味 50
孤芳 30
思何如 50
饶桂举 秋郊
韩兆圃 天下小
春风
香山之秋
秋舞
垂涎
路旁小贩 60
萧雨化 浴女
魏 毅 花 10
静物 10
魏弱男 人体 100
巴勃罗·鲁伊斯·毕加索
百科名片
毕加索
西班牙画家、雕塑家。法国***党员。是现代艺术的创始人,西方现代派绘画的主要代表。他是西班牙人,自幼有非凡的艺术才能,他的父亲是个美术教师,又曾在美术学院接受过比较严格的绘画训练,具有坚实的造型能力。
中文名: 巴勃罗·鲁伊斯·毕加索
外文名: Pablo Picasso
国籍: 西班牙
出生日期: 1881年10月25日
逝世日期: 1973年4月8日
职业: 画家 剧作家 诗人
巴勃罗·鲁伊斯·毕加索
编辑本段
人物介绍
基本信息
巴勃罗·毕加索(Pablo Picasso,1881~1973)出生在西班牙马拉加(Malaga),是当代西方最有创造性和影响最深远的艺术家,他和他的画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据了不朽的地位。毕加索也是位多产画家,据统计,他的作品总计近 37000 件,包括:油画 1885 幅,素描 7089 幅,版画 20000 幅,平版画 6121幅。
毕加索的全名:帕布罗迭戈荷瑟山迪亚哥弗朗西斯科德保拉居安尼波莫切诺克瑞 毕加索作品斯皮尼亚诺德罗斯瑞米迪欧斯西波瑞亚诺德拉山迪西玛特立尼达玛利亚帕里西奥克里托瑞兹布拉斯科毕加索(令人发囧的名字)
主要生平
1881—1900年 童年时期
1881年 10月25日毕加索出生于西班牙南部的马拉加;
1889年 完成第一件油画作品《斗牛士》;
1894年 首度展出作品;
1895年 进入巴塞罗那的隆哈美术学校;
1897年 进入马德里的皇家圣费南多美术学院就读,油画作品《科学与慈善》获马德里全国美展荣誉奖,后来又在马拉加得到金牌奖;
1900—1903年 蓝色时期 (人生的低潮)
1902年 完成“蓝色自画像”; 毕加索蓝色时期的作品(20张)
1903年 完成《人生》,以浓郁的蓝色调表示贫老与孤独的苦难; 1904—1906年 玫瑰时期 (粉红色时期,遇见自己的爱情)
1904年 开始定居巴黎的“洗衣船”,玫瑰时期开始。邂逅费尔南德·奥利维叶,并同居; 《拿烟斗的男孩》1905年 创作《拿烟斗的男孩》并被慈善家约翰·海惠特尼女士以3万美元重金购得;1906年 结识野兽派大师马蒂斯,为美国作家兼收藏家菖楚·斯坦因画像,《斯坦因画像》是毕加索从“玫瑰时期”跃入“立体主义”的跳板;
1907—1916年 立体主义时期
1907年 结识布拉克,开始立体派风格创作,创作《亚威农少女》; 1909年 解析立体派开始;创作《费尔南德头像》;
1912年 把上胶的纸贴到画上,进一步发展立体主义;
1917—1924年古典时期
1917年 在意大利邂逅舞者欧嘉·科克洛娃,创作《欧嘉的肖像》;
1918年 与欧嘉结婚,与马蒂斯举行联展; 毕加索精力充沛的作品(13张)
1920年 手工彩绘珂罗版《三角帽》;
毕加索作品1922年 创作《海边奔跑的两个女人》;
1925—1932年 超现实主义时期
1927年 邂逅年仅17岁的玛丽·德蕾莎·沃尔持,成为毕加索的模特。并生下女儿马姬;
1929年 与雕塑家贡萨列斯一起创作雕塑和铁线结构。作以女人头像为题的攻击性系列画作,显现婚姻危机,结识达利;
1932—1945年 蜕变时期
1932年 创作《红色扶手椅中的女人》; 《读书》(La Lecture) 1932年——《读书》[1],展示了毕加索(Pablo Pieasso)的金发情人瓦尔特(Marie-Therese Walter)胸口半露地搭着披肩、膝上搁着一本书,坐在椅子上头倚着红色椅背打瞌睡的模样。该画在2011年2月8日于英国伦敦再次成交,以九百万英镑为底价,六分钟内有至少7宁来自世界各地的买家投标,最后由俄罗斯客户通过电话买下,成交价为两千五百二十万镑。
1933年 以雕塑家工作室为题,创作蚀版画
1934年 创作以斗牛为题的作品;
1936年 西班牙内战暴发。认识多拉。玛尔,并创作《多拉·玛尔的肖像》; 毕加索的黑白作品(2张)
1937年 创作完成《格尔尼卡》;
1938年 创作《女孩与小船》(《girl with a boat》)
1942年 创作版画《大自然的故事》
1943年 邂逅22岁的弗朗索娃·吉洛;
1944年 加入法国***;
1945年 开始尝试石版画创作;
1946—1973年 田园时期
1947年 儿子克洛德降生。在陶艺家哈米耶工作室制陶,至1948年共作了2000件陶艺术品;
1948 毕加索作品年 为世界和平会议作“和平之鸽”海报和《贡戈拉的二十首诗》;
1949年 创作《卡门》系列;
1950年 获列宁和平奖章;
1953年 在玛都拉陶艺工作坊邂逅杰奎琳·洛克;
1954年 开始创作德拉克罗瓦的“阿尔及利亚女人”变奏系列;
1956年 与克罗鲁佐共同拍摄**《神秘的毕加索》公映;
1957年 在纽约现代艺术馆举办“毕加索75岁纪念展”,创作版画《斗牛系列》;
1958年 毕加索为设在巴黎的联合国教科文总部大厦创作了壁画《伊卡洛斯的坠落》;
1959年 创作仿马奈《草地上的午餐》变奏系列;
1961年 与35岁的杰奎琳·洛克结婚,并庆祝毕加索80大寿;
1963年 绘制《画家与模特儿》;
1966年 巴黎大皇宫及小皇宫举办大型《毕加索回顾展》。创作《流沙系列》;
1968年 创作《塞莱斯蒂纳》和《可笑的男人》系列版画;
1970年 把西班牙家中保存的近2000件早期作品捐赠结巴塞罗纳毕加索美术馆:
1971年 巴黎国立现代艺术馆举办了《毕加索诞生90周年回顾展》;
1973年 92岁,4月8日逝世于坎城附近的幕瞻市。4月10日葬于佛文纳菊别墅花园里。
编辑本段
代表作品
毕加索(Pablo Picasso,1881—1973),是二十世纪西方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一。他一生留下了数量惊人的作品,风格丰富多变,充满非凡的创造性。代表作品有:《亚维农的少女》 ,《卡思维勒像》,《瓶子、玻璃杯和小提琴》,《格尔尼卡》。
编辑本段
艺术成就
毕加索是位多产画家,据统计,他的作品总计近37000件,包括:油画1885幅,素描7089幅,版画20000幅,平版画6121幅。 女孩与小船毕加索的一生辉煌之至,他是有史以来第一个活着亲眼看到自己的作品被收藏进卢浮宫的画家。在1999年12月法国一家报纸进行的一次民意调查中,他以40%的高票当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十位画家之首。对于作品,毕加索说:“我的每一幅画中都装有我的血,这就是我的画的含义。”全世界前10名最高拍卖价的画作里面,毕加索的作品就占据4幅。
毕加索一生中画法和风格几经变化。也许是对人世无常的敏感与早熟,加上家境不佳,毕加索早期的作品风格充满了早熟的忧郁,早期画近似表现派的主题。在求学期间,毕加索努力地研习学院派的技巧和传统的主题,而产生了象《第一次圣餐式》这样以宗教题材为描绘对象的作品。德加的柔和的色调,与罗特列克所追逐的上流社会的题材,也是毕加索早年学习的对象。在《嘉列特磨坊》、《喝苦艾酒的女人》等画作中,总看到用罗特列克手法经营着浮动的声光魅影,暧昧地流动着款款哀伤。毕加索十四岁那年与父母移居巴塞罗那,见识了当地的新艺术与思想。然而正当他跃跃欲试之际,却碰上当时西班牙殖民地战争失利。政治激烈的变动导致人民一幕幕悲惨的景象,身为重镇的巴塞罗那更是首当其冲。也许是这种兴奋与绝望的双重刺激,使得毕加索潜意识里孕育着蓝色时期的忧郁动力。
迁至巴黎的毕加索,既落魄又贫穷,住进了一处怪异而破旧的住所“洗衣船”,这里当时是一些流浪艺术家的聚会所。也正是在此时,芳华十七的奥丽薇在一个飘雨的日子,翩然走进了毕加索的生命中。于是爱情的滋润与甜美软化了他这颗本已对生命固执颓丧的心灵,笔下沉沦痛苦的蓝色,也开始有了跳跃的情绪。细细缓缓地燃烧掉旧有的悲伤,此时整个画风膨胀着幸福的温存与情感归属的喜悦。
玫瑰红时期的作品,人物表情虽依然冷漠,却已注重和谐的美感与细微人性的关注。整体除了色彩的丰富性外,已由先前蓝色时期那种无望的深渊中抽离。摒弃先前贫病交迫的悲哀、缺乏生命力的象征,取而代之的是对人生百态充满兴趣、关注及信心。在《穿衬衣的女子》中,一袭若隐若现的薄纱衬衣,轻柔地勾勒着自黑暗中涌现的侗体,坚定的延伸,流露出年轻女子的傲慢与自信。鬼魅般地流动着纤细隐约的美感。整体气氛的传达幽柔细致,使得神秘的躯体在氤氲中垂怜着病态美;拼贴艺术形成的主因,源于毕加索急欲突破空间的限制,而神来一笔的产物。实际上拼贴并非首创于毕加索,在19世纪的民俗工艺中就已经存在,但却是毕加索将之引至画面上,而脱离工艺的地位。首张拼贴作品《藤椅上的静物》与1913年的《吉他》,都是以拼贴手法实现立体主义的最佳诠释。
后期画注目于原始艺术,简化形象。1915-1920年,画风一度转入写实。1930年又明显的倾向于超现实主义。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毕加索作油画《格尔尼卡》抗议德、意法西斯对西班牙北部小镇格尔尼卡进行狂轰滥炸。这幅画是毕加索最著名的一幅以立体主义、现实主义和超现实主义手法相结合的抽象画,剧烈变形、扭曲和夸张的笔触以及几何彩块堆积、造型抽象,表现了痛苦、受难和兽性,表达了毕加索多种复杂的情感。晚期制作了大量的雕塑、版画和陶器等,亦有杰出的成就。毕加索从十九世纪末从事艺术活动,一直持续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毕加索是整个二十世纪最具有影响力的现代派画家。毕加索的作品对现代西方艺术流派有着很大的影响。
毕加索是个不断变化艺术手法的探求者,印象派、后期印象派、野兽的艺术手法都被他汲取改选为自己的风格。他的才能在于,他的各种变异风格中,都保持自己粗犷刚劲的个性,而且在各种手法的使用中,都能达到内部的统一与和谐。他有过登峰造极的境界,他的作品不论是陶瓷、版画、雕刻都如童稚般的游戏。在他一生中,从来没有特定的老师,也没有特定的子弟,但凡是在二十世纪活跃的画家,没有一个人能将毕加索打开的前进道路完全迂回而进。
1973年,他静静地离去了,走完了九十二岁的漫长生涯,如愿以偿地度过了一生。
影响评价
影响
毕加索毕生致力于绘画革新,利用西方现代哲学、心理学、自然科学的成果,并吸收民族民间艺术的营养,创造出了很有表现感的艺术语言;他的极端变形和夸张的艺术手法,在表现畸形的资本主义社会和扭曲了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方面,有独特的力量。他的私人收藏,包括他自己及朋友的作品,都已捐赠给了法国政府。巴黎建有毕加索博物馆。
评价
毕加索是20世纪现代艺术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遗世的作品达二万多件,包括油画、素描、雕塑、拼贴、陶瓷等作品。毕加索是位多产画家,据统计,他的作品总计近 37000 件,包括:油画 1885 幅,素描 7089 幅,版画 20000 幅,平版画 6121幅。
跟一生穷困潦倒的文森特·凡高不同,毕加索的一生辉煌之至,他是有史以来第一个活着亲眼看到自己的作品被收藏进卢浮宫的画家。在1999年12月法国一家报纸进行的一次民意调查中,他以40%的高票当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十个画家之首
不羁的美女 La belle noiseuse (1991)
导演: 雅克·里维特
编剧: 克里斯蒂娜·劳伦斯 / 巴斯可·波尼茨 / 雅克·里维特
主演: 米歇尔·皮寇利 / 简·伯金 / 艾曼纽·贝阿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