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艺的分类及其配乐

茶艺的分类及其配乐,第1张

关于茶艺的分类及其配乐

 茶艺在中国优秀文化的基础上又广泛吸收和借鉴了其它艺术形式,并扩展到文学、艺术等领域,形成了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中国茶文化。下面我来给大家介绍关于茶艺的分类及其配乐,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1 绿茶茶艺音乐

 我国绿茶生产历史最久,品种最多,外观造型千姿百态,香气、滋味各俱特色,可谓“色绿、香幽、味醇、形美”。绿茶使用的茶具主要是玻璃、青瓷、白瓷,并经常以绿色植物作为搭配。因此绿茶最大限度地表现了宁静致远的民族性格,绿茶的品质及其品饮氛围具有“顺应自然、贴近自然”的特征。若把绿茶比喻成佳人的话,就像是清丽脱俗、清纯可爱、风韵天成的春妆处子。为了与绿茶的这些特点相符,在绿茶茶艺中,最好选取一些笛子、古筝演奏的音乐及江南丝竹音乐作为配乐。

 绿茶中的西湖龙井,具有“色绿、香郁、味甘、型美”的特点。由于此茶产于浙江杭州西湖区,若选用古筝曲浙派《高山流水》最能体现西湖龙井的别样韵味和到此寻觅知音的感情色彩。此曲描绘了晚风轻拂、水波荡漾、皓月幽静的西湖美景。全曲一气呵成、抒情流畅,品龙井,听此曲,西湖湖光山色的美景让你浮想联翩。

 2乌龙茶茶艺音乐

 乌龙茶也称为青茶,是六大茶类中加工工艺最复杂、茶叶风味最独特、香气滋味变化最丰富、茶具及茶艺表演最讲究的一种茶,以铁观音和武夷岩茶最为有名。乌龙茶不重外形,以独特的香气和滋味见长,使用的茶具主要是紫砂茶具,因此,乌龙茶给人以沉稳、成熟、端庄、意蕴悠远的感受。根据乌龙茶的这种特点,在乌龙茶茶艺过程中选用编钟、古琴、箫、二胡等乐器演奏的音乐作为配乐是比较合适的。《春江花月夜》、《柳青娘》、《寒鸦戏水》、《蕉窗夜雨》等筝曲曲调优美,可让品茶者在品茶中感受到中国古典音乐之美。茶味随着音乐的起伏会更沉更香、更深更远。清风明月、山川云雾、至交故友,浸在茶中、醉在乐中。

3红茶茶艺音乐

 红茶具有“干茶色泽乌黑,汤色红艳明亮,滋味浓强”的特点。“红茶茶性温和、滋味醇厚,广效能容,具有极好的兼容性”。由于红茶不以外形见长,所以使用的茶具多是瓷质的茶壶和茶杯。细腻的白瓷能够很好地展现红茶茶汤的“红艳”。功夫红茶为中国特有,云南滇红、九曲红梅和祁门红茶都较为出名。在功夫红茶茶艺配乐中,可选用表现梅花高洁品格的古琴曲《梅花三弄》作为背景音乐,此曲借景抒怀,曲调优美平缓,表现了梅花犹如苍松般挺拔、翠竹般坚韧,天生傲骨、不畏严寒的品格。工夫红茶外形纤秀、色泽红艳、香气甜醇,好比红梅傲雪、暗香浮动,正好体现“红茶乃茶中之梅”之喻。

 品饮西式红茶,可以选择音色较为柔和的钢琴、小提琴、萨克斯等西洋乐器演奏的高雅恬静背景音乐。西方圆舞曲也是能体现西式红茶的精髓的音乐之一,如《蓝色多瑙河》、《春之声》、《维也纳森林的故事》、《天鹅湖》等,能使品茶者心神宁静,仿佛置身于西式温馨浪漫的饮茶环境中。

4花茶茶艺音乐

 花茶融茶之韵和花之香于一体,色泽黄绿尚润。香气鲜灵浓郁,汤色浅黄明亮,叶底细嫩匀亮。花茶多是烘青茶胚加入香花窨制而成,通过“引花香、增茶味”,使花香茶味珠联璧合、相得益彰。花茶品饮的整体氛围是:活泼、生活化。鉴于花茶茶艺的这些特点。

 在演绎花茶茶艺过程中,最好能选用琵琶、古筝等弹拨类乐器演奏的音乐。花茶以茉莉花茶最为常见,配乐可选用古筝名曲《茉莉芬芳》,此曲赞美了茉莉花的洁白无瑕和芳香扑鼻,曲调清新流畅,具有浓郁的江南水乡色彩。品茉莉花茶,听《茉莉芬芳》,让人陶醉在茉莉花香之中。

  5其他茶艺音乐

 黄茶中以产于湖南岳阳君山的君山银针最为有名,芽头肥壮挺直、色泽金黄光亮、香气清纯,冲泡后芽尖或冉冉上升,或徐徐缓下,沉入杯底,如群笋出土,银刀直立。配乐选用古筝曲《洞庭新歌》最能体现此茶产地的`文化底蕴,优美的曲调更能凸显出黄茶的轻盈活泼及其爽朗清鲜的特点。

 云南的普洱茶色艳、香浓、味醇、形美,品普洱,赏古筝曲《铁马吟》则是最佳的选择。此曲曲调悠扬平缓,模仿马蹄声声的音乐,能够让品茶者联想到茶马古道的险峻和无限的风光,既能在味觉上又能在听觉上感受滇文化。清幽的环境,古雅的音乐,都与茶文化的雅趣相符合,茶与音乐相得益彰,使通常的煎水瀹茗达到了精神品饮和艺术享受的境界。茶艺表演时所配音乐要柔和自然,以使观众感到轻松、愉悦,从而提升茶的内涵。

;

  当男人爱上古琴——古琴专访

  本文章摘自2011年7月12日《黄海晨刊》

  时间:记者:杜洁 实习生:王霞

  7月10日,又逢周末,读小学6年级的王铭裕一大早就起床了——到琴社习琴,是他学习之余最大的乐趣。

  都市花园北区的一间普通单元房,是王铭裕每周来习琴的鑫声琴社。进了琴社,人便觉得安静下来。古朴的红木桌椅,几把古琴几炷香,几盏茶,袅袅的烟分不清是香还是茶。

  王铭裕说,抚琴前先要把手洗干净,以保护琴弦,虽然只学了不足半年,他已经能弹奏不少曲子了。

  在一曲悠远绵长的《阳关三叠》中,记者一步步走近古琴,结识琴社主人孙传达的同时,也深深被这门古老艺术所吸引。

  ■艺术之途结缘古琴

  “不少人误以为古人言‘琴棋书画’之‘琴’是指古筝,其实不然,这‘琴’指的是古琴。”孙传达开门见山,为古琴“正名”。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刘长卿的这首《弹琴》中提到的七弦,也是有着三千多年历史的古琴;包括伯牙和子期“《高山》《流水》觅知音”,所抚之琴,也是古琴。

  古琴的琴声高雅,是古人必修的乐器。而如今练古筝、二胡等乐器的挺多,练古琴的人却不多见,孙传达便是其中之一。

  今年37岁的孙传达,打小就与音乐结下不解之缘。

  1992年考取山东省戏曲学校竹笛专业,1996年从山东省戏曲学校毕业后,在市里找了份不错的工作。由于难以割舍自己的音乐专业,他毅然辞职做起乐器家教。

  直到2000年,孙传达成立日照民族音乐艺术培训学校,专业传授古筝、笛子、二胡、电子琴等器乐,艺术事业逐渐进入稳定期。

  结缘古琴,源于偶然。

  2006年10月,在北京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接受古筝培训的孙传达偶遇王志强老师,出于好奇,跟随他上了一节古琴课。那节课传授的是《仙翁操》,孙传达清晰地记得,老师十指在七根弦上悠然舞蹈,古琴蹦出的音符如流水般,音色松透、润朗,令他沉醉。

  那一刻,他迷上了这个“长相”平平、韵律玄妙的乐器。

  ■古筝娱人古琴娱己

  “古琴也叫瑶琴、玉琴、七弦琴,它的音韵深邃苍远、空灵飘逸,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至今,仍有不少人把古琴与古筝混为一谈。”孙传达老师的琴社,主习古琴,辅习古筝。他轻轻推出一张古琴、一张古筝,让记者辨二者的不同。

  古琴与古筝最大的区别就在“弦”,古琴琴面装有七根弦,由粗而细,自外向内按五声音阶排列,琴面还嵌有十三个琴徽,以标识弦上音位而用。而古筝则有二十一弦。

  “古筝是用来娱人的,而古琴,则是用来娱己的。”孙传达解释说,古筝音量大,表现力丰富,适合演出等场合,而古琴共鸣小,更适宜自娱自乐。不少成年人学习古琴为的是缓解压力、放松心情,陶冶情操、修身养性;同样,儿童学习古琴不仅能够开发智力,而且能收敛急躁慌张的性格,培养耐心细致的学习习惯;老年人学习古琴,则能丰富晚年娱乐生活、使身体与大脑得到充分锻炼,有益于身心。

  孙传达一边轻抚琴弦,一边介绍说,与古筝清亮的音色不同,古琴是倾向静态的、质朴的、空灵的、浑厚的,很多人第一次听琴乐时甚至觉得这件乐器是无声的,所谓大音希声、清微淡远,古人亦说古琴“琴到无人听时工”。

  “演奏里右手拨弦有散、泛、按三种音色变化。散声以空弦发音、其声刚劲浑厚。泛音是以左手轻触徽位,发出轻盈虚飘的乐音。按声是左手按弦发音,移动按指可以改变音高并能奏出滑音、颤音或其他装饰音。此外还能演奏同度、八度、五度等音程。赤壁之战前,周瑜与孔明就是弹着古琴对谋略。”孙传达右手投弹琴弦,左手按弦取音,运用不同的弹奏指法,展示着不同的情绪和内涵。

  品茶听他弹奏,一曲《平沙落雁》,音符回荡在空气里,顷刻间附上了一种历史的厚重,仿若回到幽远含蓄的古时。散音的嘹亮浑厚,泛音的透明如珠,各音区音色的细致婉转,或描绘出秋意廖落,游子思归的意境;或抒发振翅高飞,群雁纷飞争鸣的场面;怡然自得,使人身临其境。

  ■丝竹声声他独爱古琴一曲

  “特别欣赏古琴的声音,婉转而幽静,聆听旋律的同时,又能够修身养性。”孙传达说,如今,外面的世界过于嘈杂,抽取片刻,独坐窗前,关闭手机,轻抚古琴三两曲,静身心、去浮躁。

  古琴很古,有三千年历史了,它经过历朝历代的磨难与颠簸而没有消亡,一定是有道理的,孙传达说,接触众多乐器,唯独古琴最耐品读。

  上下五千年,难以数计的中国古老乐器都烟消云散了,比如篪、尺八、箜篌、胡笳等,今天我们只能在《辞海》或专业而冷僻的音乐典籍中看到它们枯枝败叶的形象,也无法想象古人是如何操持这些古老乐器的。而外形极简约的古琴传了下来,这主要得益于高山流水的知识分子,孙传达说,中国文人一直将古琴视作自己的生命伴侣。

  “琴、棋、书、画作为古代文人的必具修养,古琴因其清、和、淡、雅的音乐品格寄寓了文人凌风傲骨、超凡脱俗的处世心态,而在音乐、棋术、书法、绘画中居于首位。”孙传达介绍说,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形成“士无故不彻琴瑟”,连孔子也向师襄学《文王操》,并自作《龟山操》《将归操》等古琴曲。

  据史料记载,孔子、司马相如、蔡邕、蔡文姬、嵇康、欧阳修、苏轼等都以能弹琴而著称。现存于世的七百余首古琴曲谱,大多数也都出自古代文人之手,尤其是流传千古的《高山流水》,即“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的典故,至今仍回荡在人们心间,古琴自古就是文人雅士的珍藏。

  2003年,古琴入选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众多中国民族传统乐器中唯一入选世界级“非遗”名录的项目。

  孙传达说,自己称不上“文人雅士”,却被这古老的旋律深深吸引。

  习琴之初,孙传达也困惑过、退却过。古琴用的谱子不同于其他乐器的简谱和五线谱,是一种以记写指位与左右手演奏技法为特征的记谱法,由文字谱减化而来,叫“减字谱”。

  “它的指法多,符号难懂,练起来很吃力。最初练了一段日子,觉得进展不快,搁置了一段,后来忍不住又拿出来研究。看书、看视频,又自习了很长时间。”仅靠自修是远远不够的,孙传达先后到北京、扬州等地多次拜师、学艺,终于得道——琴乐是人心灵的外在体现,古琴入门并不难,难的是真正领会曲子的精神,体现出应有的韵律与境界。

  他说,古琴好像有什么魔力,越不会越想学。每弹会一首曲子,就增添一份成就感,越弹越有信心,越弹越有兴趣。

  ■希望更多人了解古琴、走近古琴

  “古时候,古琴是三五文人在书阁中进行的艺术演奏形式,属于很高雅、私人的表演。如今,古琴作为传统文化之一,当然希望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学习古琴,重新把这门艺术发扬光大。”孙传达代表了习琴之人的心声。

  在孙传达的音乐艺术培训学校,专门开设了古琴教学课堂。在去年10月举办的山东省首届青少年音乐大赛中,他的学员以一曲《秋风词》获得合奏组一等奖。这次获奖,更坚定了张传达把古琴传承下去的信念。

  今年5月,孙传达的鑫声琴社正式开门迎客,他的定位是办一家提倡琴学、交流琴艺并以演奏和教学为主要活动的音乐社团。

  琴社一开门,就吸引了10几个孩子和成人古琴爱好者。经过几个月的练习,不少人都能演奏《仙翁操》、《湘江怨》、《沧海一声笑》、《阳关三叠》、《酒狂》、《归去来辞》、《凤求凰》、《良宵引》、《古琴吟》、《秋风词》、《秋夜长》、《关山月》、《平沙落雁》等十余首名曲了。

  “每天看着他做完作业,弹会琴,真是一种享受。”王铭裕的妈妈申传荣每个周末都会陪着儿子来琴社习琴,她说儿子脾性急躁好动,练习古琴之后,性格也温和了许多。就连她自己也渐渐喜欢上古琴,每天跟着儿子练习,现在已经弹会了两三首曲子。

  “或许古琴不是那种你第一眼看上去就会被他吸引过去的那种乐器,但只要你坐下来认真把一首曲子听完,在以后的一段时间内这种声音一直将存在着你的记忆中。”孙传达说,有人喜欢听《流水》,因为他那气势磅礴的七十二滚扶(滚扶是一种古琴指法);有人喜欢《广陵散》,为那嵇康临刑前的一句“广陵散从此绝矣”肃然起敬;或也有人对《梅花三弄》里反复出现的那三段泛音记忆犹新……这些都是古琴特有的魅力所在。

  在教学中,孙传达发现,现在学古琴的大部分人都在刚开始不久的初级阶段,由于古琴独有的减字谱晦涩难懂,不少人都望而却步。他提醒琴友们不要急于求成,练好基本指法是基础和重点。他见过很多人在弹奏入门曲子的时候基本指法都不是很过关,这样会导致难度更大的曲子根本没有办法练。

  所以,静心弹琴,潜心温习,才是正道。

  以琴会友,孙传达希望自己的琴社除了教习古琴之外,还能定期组织古琴的艺术研讨、开展名家讲学、举办古琴音乐会等活动,让古老的古琴在当代舞台上焕发青春,让古琴的独特韵律真正走近市民、融入百姓。

古琴台最佳时间:武汉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夏天闷热,会有十几天的气温都在四十度以上,冬天阴冷,因此去武汉旅游的最佳时间是每年的春秋两季,即3、4或9、10月。

古琴台是湖北省、武汉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古琴台东对龟山、北临月湖,景色秀丽,是人们休闲游玩的好地方,相传两千多年前,春秋战国时期俞伯牙与钟子期结为知音的故事,千百年来在文人与民众之间广泛流传,二人知音的传奇色彩,给中国文化增添了可歌可泣的一页,由知音升华为对友情的忠诚不渝,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崇高的美德,弘扬这种传统和美德的形式最有力的体现在汉阳古琴台。

相传,楚国郢都有好琴者名伯牙,琴技高超,在晋国做了大夫,出使楚国时遇到了樵夫钟子期结成知音。“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江河!”让后人妇孺皆知,耳熟能详。钟子期只是一个樵夫,一个风高浪急的中秋之夜,钟子期因砍柴遇雨,匆忙回家时见到了官家的船只,船头有大夫把琴,作高山流水之音,以抒大江明月之怀。为了不惊动官人,卑微的他只得躲藏在草丛中,不想听琴入迷而忘乎所以弄出了声响,被伯牙喝问,因钟子期识得瑶琴,道出伏羲氏以树中佳木梧桐所制,得伯牙赏识。一年后,伯牙依约寻子期不得,一曲《高山流水》成了千古绝响。这是一个令人心碎的故事,也是一个叫人心动的传说。

古琴台始建于北宋,后屡毁屡建。清嘉庆初年,湖广总督毕沅主持重建古琴台,清汪中代笔撰《琴台之铭并序》和《伯牙事考》,此文颇为时人称道。光绪十年(1884年)黄彭年撰《重修汉阳琴台记》。光绪十六年(1890年),杨守敬主持并亲自书丹,将《琴台之铭并序》、《伯牙事考》、《重修汉阳琴台记》重镌立于琴台碑廊之中,并书“古琴台”三字刻于大门门楣。

古琴台建筑群占地15亩,规模不大,布局精巧,主要建筑协以庭院、林园、花坛、茶室、层次分明。院内回廊依势而折,虚实开闭,移步换景,互相映衬。修建者充分利用地势地形,还充分运用了中国园林设计中巧于“借景”的手法,把龟山月湖山水巧妙借了过来,构成一个广阔深远的艺术境界。

到古琴台游览,进大门,过小院,出茶院右门,迎门是置于黄瓦红柱内的清道光皇帝御书“印心石屋”照壁。照壁东侧有一小门,门额“琴台”二字,据传出自北宋著名书法家米芾之手。进门后为曲廊、廊壁立有历代石刻和重修琴台碑记。再往前便是琴堂,又名友谊堂,堂前庭院中汉白玉筑成的方形石台,便是象征伯牙弹琴的琴台。

古琴台景区的主要景点有:俞伯牙与钟子期结为知音的故事情节“腊像馆”;有清朝道光皇帝为陶文毅而御笔亲书的“印心石屋”;有近年用汉白玉雕刻的“伯牙抚琴”塑像;有道光年间的翰林诗兴大发时用竹叶蘸墨题的“竹叶书”;有1976年修建琴台时的遗物“琴台”方碑;有近代修建的《琴台知音》雕塑石像,以及山青水秀的“高山流水”水榭长廊等景点。目前,市人民政府非常重视“古琴台”这一文物景区的保护,2002年拨款数百万元维修,并新增加一排“俞伯牙觅知音”的大型浮雕群,于2003年元月展现给广大市民。近期武汉市总工会还将投资30余万元对琴台进行绿化及路面维修。

古琴台规模不大,布局精巧,主要建筑协以庭院、林园、花坛、茶室、层次分明。进大门,主体建筑是一栋半檐歇山顶式前加抱厦的殿堂,面宽三间,四周回廊,砖木架屋,釉瓦盖顶,彩画精丽,金碧辉煌。檐下匾额上书“高山流水”四字。堂前有汉白玉筑成方形石台,传为伯牙抚琴遗址。台的中央刻有北宋书法家米芾所书“琴台”二字的方碑,四周石栏,饰以浮雕(伯牙鼓琴形象),镌刻十分精美。古琴台茶院,迎门是置于黄瓦红柱内的清道光皇帝御书“印心石屋”照壁。用阴阳笔法刻镌而成,远看凸突而出,近看凹陷而入。还有清道光六年(公元1826年),湖北督粮道宋湘一束竹叶代笔,题诗壁上,其字酣畅淋漓,大气磅礴,历来深受书法家所尝识。

古琴台北临月湖,湖景相映,景色秀丽,幽静宜人,极富文化韵味。院内回廊依势而折,虚实开闭,移步换景,互相映衬。修建者充分利用地势地形,运用了中国园林设计中“借景”的手法,把龟山、月湖之山水景色巧妙借了过来,构成一个广阔深远的艺术境界。

《高山流水》一曲被录入美国“航天者”号太空船上携带的一张镀金唱片上,于1977年8月22日发射到太空,向宇宙星球的高级生物传播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文明信息。

古琴台文化内涵丰富,仅碑廊内就存有《汉上琴台之铭并序》、《伯牙事考》等碑刻,其中有清代书法家宋湘束竹叶蘸墨书写《琴台题壁诗》,既有文学价值,又是难得的书法珍品。古琴台占地约1公顷,掩映在湖光山色、疏林繁花之中,瑰丽多姿,风光明媚,很值得一游。

古琴考级曲目一到十级是:

一级: 古琴吟、湘妃怨、凤求凰、慨古吟、陋室铭、兰花花、小白菜;

二级: 双鹤听泉、良宵引、清夜吟、极乐吟、秋风词、拉纤歌;

三级: 玉楼春晓、精忠词、泣颜回、风雷引、秋江夜泊、飞鸣吟、阳关三叠、春晓吟、满江红、映山红、小草;

四级: 石上流泉、神人畅、酒狂、韦编三绝、孔子读易、归去来辞、秋夜长、渴望、信天游;

五级: 鸥鹭忘机、楚歌、关山月、高山、洞庭秋思、释谈章(普庵咒)、文王操、碧涧流泉、岳阳三醉、采茶调、浏阳河、茉莉花;

六级: 梧叶舞秋风、庄周梦蝶、长清、沧海龙吟、平沙落雁、获麟操、山居吟、黄云秋塞、醉渔唱晚、双乙反调;

七级: 忆故人、长门怨、龙朔操、佩兰、天风环佩、白雪、列子御风、风云际会、春江花月夜、山水情;

八级: 流水、渔樵问答、梅花三弄、唉乃、雉朝飞、渔歌、汉宫秋月、孤馆遇神、瑶族舞曲;

九级: 离骚、捣衣、龙翔操、乌夜啼、秋塞吟、水仙操、墨子悲丝、阳春、大胡笳、楼兰散;

十级: 潇湘水云、樵歌、广陵散、秋、胡笳十八拍、幽兰、梅园吟、三峡船歌、江雪。

古琴空弦的音高不固定,要根据演奏的乐曲而定,古琴定调复杂,调式有35种之多。按五声音阶定弦,音域有四个八度零一个大二度。 在弹弦乐器中,古琴是一种较独特的乐器,琴面为指板,没有柱和品。

演奏时,将琴横置于桌上,右手投弹琴弦,左手按弦取音,完全依靠琴徽标记(不限定在13个徽位上,很多的音是在徽与徽之间),音准上要求极为严格 。

古琴表现力特别丰富,运用不同的弹奏手法,可以发挥出很多艺术表现的特色,它的散音(空弦音)嘹亮、浑厚,宏如铜钟;泛音透明如珠,丰富多采,由于音区不同而有异。

高音区轻清松脆,有如风中铃铎;中音区明亮铿锵,犹如敲击玉磬。按音发音坚实,也叫“实音”,各音区的音色也不同,低音区浑厚有力,中音区宏实宽润,高音区尖脆纤细。按音中的各种滑音,柔和如歌,也具有深刻细致的表现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953085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15
下一篇2023-10-1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