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寞和温暖》(汪曾祺)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BeUrUHlf1srQhml6voinvg
提取码:XWTE书名:寂寞和温暖
豆瓣评分:96
作者: 汪曾祺
出版社:新地文学出版社
出版年: 1990-2-1
页数: 319
内容简介
纯正中国文学
「新地」的整个出版目标是:传承中国民族文学的香火。也许你觉得这句答覆太严肃了些,可是,请检视一下当代的台湾文学,大部分还能算是中国文学吗?还能保持几分中国民族文学的精神?还能拥有多少中国文化的成分?
台湾当前大部分的文学作品,特别是那些大众媒体以密集宣传强打出知名度的流行作品,基本上都是非中国文化的东西,或者说是扭曲了中国文化的东西,当然也就远离了中国纯正文学的领域。这些东西,除了仍是以中国字写作之外,从里到外都缺少中国味。在内容上,他们配合著美国和日本的文化殖民策略,而写出崇外的,虚无的,荒*的东西,来麻醉我们的民族意识。在语言上,他们运用冗长的句法,累赘生硬,完全丧失了中国语言文字精确含蓄之美。
作者简介
汪曾祺(1920年3月5日—1997年5月16日),男,汉族,江苏高邮人,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历任中学教师、北京市文联干部、《北京文艺》编辑、北京京剧院编辑。汪曾祺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著有小说集《邂逅集》,小说《受戒》、《大淖记事》,散文集《蒲桥集》,其大部分作品收录在《汪曾祺全集》中。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1997年5月16日上午10点30分,汪曾祺因病医治无效去世,享年77岁。
《榆树村杂记》(汪曾祺)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w2g0G2-vtG_NAF1W-DQ-WA
密码:hwd9书名:榆树村杂记
作者:汪曾祺
豆瓣评分:81
出版社:天地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6-4-1
页数:280
内容简介:
《榆树村杂记》和《蒲桥集》同为汪曾祺先生当年在蒲黄榆寓所写成,是他仅有的
两部以蒲黄榆住地命名的自编文集。
全书写景状物,记事述情,牵涉方方面面,而又集于一时一地。
一时,即一九八三年到一九九六年间,汪曾祺创作的“黄金时代”;一地,即北京
城南蒲黄榆,当时汪曾祺和家人一直居住于此。他一生中的大部分作品,他“衰年
变法”期最好的文章,多出自蒲黄榆路九号楼里的一个格子间“书房”内。
这部集子,可视同《蒲桥集》的姊妹篇,前后映衬,堪称双璧。
作者简介:
汪曾祺:
1920—1997,江苏高邮人。著名作家。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中文系,并开始文学创作。历任中学教师、北京市文联干部、《北京文艺》编辑、北京京剧院编剧。1958年被划为右派。1980年复出。短篇小说创作成就尤为突出,《异秉》、《受戒》、《大淖记事》、《徙》等名作复活了现代汉语的生鲜和灵气。于散文和京剧现代戏亦有贡献。著有《邂逅集》、《羊舍的夜晚》、《晚饭花集》、《汪曾祺自选集》、《蒲桥集》、《塔上随笔》、《晚翠文谈》等。
《岁朝清供》(汪曾祺)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0IERzxUcCTjKTUyqH063GQ
提取码:zhba书名:岁朝清供
作者:汪曾祺
豆瓣评分:91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年份:2010-1-1
页数:296
内容简介:
写风俗、谈文化、忆旧闻、述掌故、寄乡情……品读汪曾祺的散文好像聆听一位见识广博、和善可亲的老者讲古。
汪曾祺定价作品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他长于江南,定居京城,作品中不乏小桥流水的江南颜色和四合院、小胡同的京城韵致,他常常从别人不注意的一些日常琐事入手,随口道来,却揭示出这些日常琐事中真正的美。本书选取了作者的一些散文,写自然草木虫鱼鸟兽为一部,写饮食为一部,写故人往事为一部,还选了他一些散文化的小说,最后一部是他谈语言、谈作文的文章。他对语言的独到见解,堪称文坛一绝。
作者简介: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曾就读西南联大中国文学系四年,师从沈从文等。解放前当过中学教员、历史博物馆职员。解放后长期在北京做编辑工作,编过《北京文艺》、《说说唱唱》、《民间文学》;写过剧本,后来有十多年在北京京剧团做编剧,曾参与《沙家浜》的修改和定稿。他在短篇小说和散文创作上颇有成就。1947年、1963年分别出版短篇小说集《邂逅集》和《羊舍一夕》;大量作品是1979年以后写作的,出版有小说集《汪曾祺短篇小说选》、《晚饭花集》,散文集《蒲桥集》、《逝水》,文学评论集《晚翠文谈》等,其他版本不计其数。
《人间存一角——汪曾祺小说精选》(汪曾祺)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资源链接: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rN63AO5jHhvQpFFQYTRJPQ
提取码:6ltn书名:人间存一角——汪曾祺小说精选
作者:汪曾祺
豆瓣评分:83
出版社:江西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7-8
页数:320
内容简介:
内容简介
本书以人民文学2016年年初新出的《汪曾祺小说全编》为底本,精选19篇汪曾祺先生在各个时期的小说,还原小说名家的创作原貌,选本权威,选目精当,体量适中。旨在让更多的年轻一代的读者读到汪曾祺,重新发现现代中文的语言之美和故事之美。
编辑推荐
汪曾祺(19200305-19970516)是当代有名的乡土小说家,师承沈从文,其作品延续了中国古典小说的抒情传统。在创作上他主张回到现实主义、表现民族传统、表达自然情感。他的小说大都取材民情风俗、日常生活,他的文风质朴、意境优雅。他说,“风俗是一个民族集体创作的抒情诗,它反映了一个地方的人民对生活的挚爱,对活着所感到的欢愉”。他的作品对乡土文学、寻根文学有很大影响。他的代表作,短篇小说《受戒》《大淖记事》以及《鸡鸭名家》等,开创了“80年代中国小说新格局”。
名人推荐
沈从文:他的文章应当说比几个大师都还认真而有深度,有思想也有文才!
黄永玉:他是我认为全中国文章写得好的,一直到今天都这样认为。
冯唐:明末小品式的文字,阅读时开窗就能闻见江南的荷香。
贾平凹:汪是一文狐,修炼成老精
苏童:呈现出大家的风范,其风格似九曲流水,空谷清音,是中国文学宝库中一块闪亮的瑰宝。
作者简介:
汪曾祺:江苏高邮人,中国当代作家、戏剧家,代表作有《受戒》《大淖记事》《人间草木》《岁朝清供》等,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汪先生是我国著名作家,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文学界里顶级的美食家”。
他写作平淡质朴、如话家常,主要作品有《大淖记事》《受戒》《晚饭花集》等。
他一生喜欢写作、做饭、画画。
做为吃货的我,对于吃不光恋恋不忘,同时对相关的吃的文章也是情有独钟,那天看到上有人推荐汪曾祺先生的《做饭》马上就入手一本,大师的作品,肯定不错的。
买入后随即马上看起来,真的不错!文如其人,大师的自由洒脱跃然于纸上,读后不光对各地餐饮文化有了新的了解,更主要的还学习到大师为人处事、做人做事的道理。
首先,作为一本美食的书,里面有很多的各地不同菜的做法,这让爱吃的吃货们,先从文字上过了一把嘴瘾。 可以通过大师写的方法去做一个尝试,在丰富一下菜谱的同时,也让自己的生活更有味道。
第二就是大师对生活的态度,书中多次提到对于生活应如同吃饭一样应杂一点,多去尝试。 在先生写的有一篇《豆汁儿》里,他写到:我是个“有毛的不吃掸子,有腿的不吃板凳,大荤不吃死人,小荤不吃苍蝇”。而在另一篇《口味》的结尾处,他写到:“总之,一个人的口味要宽一点、杂一点,“南甜北咸东辣西酸”,都去尝尝。对食物如此,对文化也应该这样。”
第三、就是先生对于学术和知识的严谨。不论他在专门写的一篇《宋朝人的吃喝》里的体现,还是很多小文章里都有体现。 他不光要弄明白,还会仔细的推敲。例如他在写《鳜鱼》里对鳜鱼的推敲。
第四、就是大师和他的朋友们对生活的热爱,让我们又从另外一个角度重新认识这些我们心中的大师,让我们更加走进他们,而他们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平凡人的温情之处。 如他在《食道旧寻---《学人谈吃》序》里他写道:“沈从文先生经常在米线店就餐,巴金同志的《怀念从文》中提到:“我还记得在昆明一家小饮食店里几次同他相遇,一两碗米线作为晚餐,有西红柿,还有鸡蛋,我们就满足了。”这家米线店在文林街他的宿舍对面,我就陪沈先生吃过多次米线。”“我的师娘,三姐张兆和是会做菜的。”“四姐张充和多才多艺,字写得极好,曲子唱的极好…她做的菜我大都忘了,只记得她做的“十香菜”。”
第五、文章中写了很多汪先生家的往事,让我们在字里行间对老北京的民俗生活有了深入的了解。 也在文字的流动中,可以看出汪先生家,对孩子的家庭教育。
文字平实简单,我们在朴素中,感受到亲情温情。
是一本有温度有人情的书,这本散文集,值得一看。
让我们在看美食时,润物细无声的,在大师娓娓道来中,被大师做人做事所润化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