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抄报资料需要用到一些模版,这里收集了小学阶段的多种模版,可供你参考。
我们都整理成集,分享给你,希望对你有帮助。
《小学阶段语文、英语、数字、音乐、美术、体育、自然、科学等》百度网盘资源大全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znmI8mJTas01m1m03zCRfQ
pwd=1234提取码:1234
对于小学阶段所涉及到的各科各类资料,我拍改们都收集、归类并定期更新。欢迎有需求的家长、老师收藏。
传闻笛卡尔流落瑞典,邂逅美丽瑞典公主克里斯蒂娜。笛发现公主聪明做起她数学老师,两人沉浸在数学的世界。国王拆散了他们,笛死前寄去了一封信信只有一行字:r=a(1-s)公主解开就是美丽的心形线。
陈景润:小时候,教授送我一颗明珠
20多年前,一篇轰动全中国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使得一位数学奇才一夜之间街知巷闻、家喻户晓。在一定程度上,这个人的事迹甚至还推动了一个尊重科学、尊重知识和尊重人才的伟大时代早日到来。他的名字叫做陈景润。
不善言谈,他曾是一个“丑小鸭”。通常,一个先天的聋子目光会特别犀利,一个先天的盲人听觉会十分敏锐,而一个从小不被人注意、不受人欢迎的“丑小鸭”式的人物,常常也会身不由己或者说百般无奈之下穷思冥想,探究事理,格物致知,在天地万物间重新去寻求一个适合自己的位置,发展自己的潜能潜质。你可以说这是被逼的,但这么一“逼”往往也就“逼”出来不少伟人。比如童年时代的陈景润。陈景润1933年出生在一个邮局职员的家庭,刚满4岁,抗日战争开始了。不久,日寇的狼烟烧至他的家乡福建,全家人仓皇逃入山区,孩子们进了山区学校。父亲疲于奔波谋生,无暇顾及子女的教育;母亲是一个劳碌终身的旧式家庭妇女,先后育有12个子女,但最后存活下来的只有6个。陈景润排行老三,上有兄姐、下有弟妹,照中国的老话,“中间小囡轧扁头“,加上他长得瘦小孱弱,其不受父母欢喜、手足善待可想而知。在学校,沉默寡言、不善辞令的他处境也好不到哪里去。不受欢迎、遭人欺负,时时无端挨人打骂。可偏偏他又生性倔强,从不曲意讨饶,以求改善境遇,不知不觉地便形成了一种自我封闭的内向性格。人总是需要交流的,特别是孩子。禀赋一般的孩子面对这种困境可能就此变成了行为乖张的木讷之人,但陈景润没有。对数字、符号那种天生的热情,使得他忘却了人生的艰难和生活的烦恼,一门心思地钻进了知识的宝塔,他要寻求突破,要到那里面去觅取人生的快乐。所谓因材施教,就是通过一定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为每一个学生创造一个根据自己的特点充分得到发展的空间。
小小陈景润,自己对自己因材施教着。
一生大幸,小学生邂逅大教授但是,他毕竟还是个孩子。除了埋头书卷,他还需要面对面、手把手的引导。毕竟,能给孩子带来最大、最直接和最鲜活的灵感和欢乐的,还是那种人与人之间的、耳提面命式的,能使人心灵上迸射出辉煌火花的交流和接触。所幸,后来随着家人回到福州,陈景润遇到了他自谓是终身获益匪浅的名师沈元。
沈元是中国著名的空气动力学家,航空工程教育家,中国航空界的泰斗。他本是伦敦大学帝国理工学院毕业的博士、清华大学航空系主任,1948年回到福州料理家事,正逢战事,只好留在福州母校英华中学暂时任教,而陈景润恰恰就是他任教的那个班上的学生。
大学名教授教幼童,自有他与众不同、出手不凡的一招。针对教学对象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沈元上课,常常结合教学内容,用讲故事的方法,深入浅出地介绍名题名解,轻而易举地就把那些年幼的学童循循诱入了出神入化的科学世界,激起他们向往科学、学习科学的巨大热情。比如这一天,沈元教授就兴致勃勃地为学生们讲述了一个关于哥德巴赫猜想的故事。
师手遗“珠“,照亮少年奋斗的前程
“我们都知道,在正整数中,2、4、6、8、10,这些凡是能被2整除的数叫偶数;1、3、5、7、9,等等,则被叫做奇数。还有一种数,它们只能被1和它们自身整除,而不能被其他整数整除,这种数叫素数。“
像往常一样,整个教室里,寂静地连一根绣花针掉在地上的声音都能听见,只有沈教授沉稳浑厚的嗓音在回响。
“二百多年前,一位名叫哥德巴赫的德国中学教师发现,每个不小于6的偶数都是两个素数之和。譬如,6=3+3,12=5+7,18=7+11,24=11+13反反复复的,哥德巴赫对许许多多的偶数做了成功的测试,由此猜想每一个大偶数都可以写成两个素数之和。”沈教授说到这里,教室里一阵骚动,有趣的数学故事已经引起孩子们极大的兴趣。
“但是,猜想毕竟是猜想,不经过严密的科学论证,就永远只能是猜想。”这下子轮到小陈景润一阵骚动了。不过是在心里。
该怎样科学论证呢?我长大了行不行呢?他想。后来,哥德巴赫写了一封信给当时著名的数学家欧勒。欧勒接到信十分来劲儿,几乎是立刻投入到这个有趣的论证过程中去。但是,很可惜,尽管欧勒为此几近呕心沥血,鞠躬尽瘁,却一直到死也没能为这个猜想作出证明。从此,哥德巴赫猜想成了一道世界著名的数学难题,二百多年来,曾令许许多多的学界才俊、数坛英杰为之前赴后继,竞相折腰。教室里已是一片沸腾,孩子们的好奇心、想像力一下全给调动起来。
“数学是自然科学的皇后,而这位皇后头上的皇冠,则是数论,我刚才讲到的哥德巴赫猜想,就是皇后皇冠上的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啊!”
沈元一气呵成地讲完了关于哥德巴赫猜想的故事。同学们议论纷纷,很是热闹,内向的陈景润却一声不出,整个人都“痴”了。这个沉静、少言、好冥思苦想的孩子完全被沈元的讲述带进了一个色彩斑斓的神奇世界。在别的同学啧啧赞叹、但赞叹完了也就完了的时候,他却在一遍一遍暗自跟自己讲:
“你行吗?你能摘下这颗数学皇冠上的明珠吗?”
一个是大学教授,一个是黄口小儿。虽然这堂课他们之间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交流、甚至连交谈都没有,但又的确算得上一次心神之交,因为它奠就了小陈景润一个美丽的理想,一个奋斗的目标,并让他愿意为之奋斗一辈子!多年以后,陈景润从厦门大学毕业,几年后,被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慧眼识中,伯乐相马,调入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自此,在华罗庚的带领下,陈景润日以继夜地投入到对哥德巴赫猜想的漫长而卓绝的论证过程之中。
1966年,中国数学界升起一颗耀眼的新星,陈景润在中国《科学通报》上告知世人,他证明了(1+2)!
1973年2月,从“文革“浩劫中奋身站起的陈景润再度完成了对(1+2)证明的修改。其所证明的一条定理震动了国际数学界,被命名为“陈氏定理”。不知道后来沈元教授还能否记得自己当年对这帮孩子们都说了些什么,但陈景润却一直记得,一辈子都那样清晰。
名人成长路
陈景润(1933-1996),当代著名数学家。1950年,仅以高二学历考入厦门大学,1953年毕业留校任教。1957年调入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后任研究员。1973年发表论文《大偶数表为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二个素数的乘积之积》。1979年,论文《算术级数中的最小素数》问世。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
女数学家王贞仪(1768-1797 ),字德卿,江宁人,是清代学者王锡琛之女,著有《西洋筹算增删》一卷、《重订策算证讹》一卷、《象数窥余》四卷、《术算简存》五卷、《筹算易知》一卷。
从她遗留下来的著作可以看出,她是一位从事天文和筹算研究的女数学家。算筹,又被称为筹、策、筹策等,有时亦称为算子,是一种棒状的计算工具。一般是竹制或木制的一批同样长短粗细的小棒,也有用金属、玉、骨等质料制成的,不用时放在特制的算袋或算子筒里,使用时在特制的算板、毡或直接在桌上排布。应用“算筹”进行计算的方法叫做“筹算”,算筹传入日本称为“算术”。算筹在中国起源甚早,《老子》中有一句“善数者不用筹策”的记述,现在所见的最早记载是《孙子算经》,至明朝筹算渐渐为珠算所取代。
17世纪初叶,英国数学家纳皮尔发明了一种算筹计算法,明末介绍到我国,也称为“筹算”。清代著名数学家梅文鼎、戴震等人曾加以研究。戴震称其为“策算”。王贞仪也从事研究由西洋传入我国的这种筹算,并且写了三卷书向国人介绍西洋筹算。她在著作中对西洋筹算进行增补讲解,使之简易明了。王贞仪介绍的纳皮尔算筹乘除法,当时的读者认为容易了解,但与当时我国的乘除法筹算的方法相比,显得较繁杂,因此,数学家们没有使用西洋筹算,一直使用中国筹算法。今天的读者把中外筹算乘除法视为老古董,采用的是由外国传入的笔算四则运算,这种笔算于1903年才开始被使用,故我国与世界接轨使用笔算的历史只有100年。
数学会女前辈高扬芝
高扬芝(1906-1978 ),江西南昌人,从小学习勤奋,特别喜欢数学。
高中毕业后考入北京大学数学系,由于学习成绩优秀,1930年大学毕业后应聘到上海大同大学担任数学教员,后成为教授、数学系主任。在课堂教学中,她遵循《学记》中所说的:“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所以,高扬芝的数学教学一贯是兢兢业业、讲求实效,深受学生欢迎。
高扬芝长期从事数学分析(旧时叫高等微积分)、高等代数和复变函数等课程的教学与研究。她深知,高等数学比初等数学更加抽象,外行人常常把它看成是由冷酷的定义、定理、法则统治着的王国。因此,高教授常常告诉学生,数学结构严谨,证明简洁,蕴含着数学的美。它像一座迷宫,只要你潜心学习、研究,就能寻求到走出迷宫的正确道路。一旦顺利走出迷宫,成功的愉悦会使你兴奋不已,你会向新的、更复杂的迷宫挑战,这就是数学的魅力。
她在上海大同大学工作不到五年的时间里,自身潜在的科研天赋很快被唤醒催发。经过刻苦钻研教材,结合教学实践,她撰写出论文《Clebsch氏级数改正》,1935年在交通大学主编的《科学通讯》上连载,得到同行好评。解放后,她又著有《极限浅说》《行列式》等科普读物多部。
高扬芝是中国数学会创始时的少数女性前辈之一。1935年7月25日中国数学会在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举行成立大会,共有33人出席,高扬芝就是其中的一位。在这次年会上,她被推选为中国数学会评议会评议,后连任第二、三届评议会评议。1951年8月,中国数学会在北京大学召开了规模空前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高扬芝出席了大会。她是这次到会代表63人中惟一的女代表。20世纪60年代,她被选为江苏省数学会副理事长。
第一位数学女博士徐瑞云
徐瑞云,1915年6月15日生于上海,1927年2月考入上海著名的公立务本女中读书。徐瑞云从小喜欢数学,读中学时对数学的兴趣更加浓厚,因此,1932年9月高中毕业后报考了浙江大学数学系。当时,浙大数学系的教授有朱叔麟、钱宝琮、陈建功和苏步青。此外,还有几位讲师、助教。数学系的课程主要由陈建功和苏步青担任。当时数学系的学生很少,前一届两个班学生共五人,她这届也不过十几人。
当时苏步青才30岁,看上去十分年轻,因此徐瑞云的同学中有人认为苏步青是助教,可是听完一堂课后就不住地赞叹说:“想不到助教竟能讲得这么好。”这件事引起知情者的哄笑。徐瑞云在陈建功和苏步青的教导下,勤奋学习,专心听讲,认真做笔记,她的考试成绩经常是满分。1936年7月,徐瑞云以优异成绩毕业了,被浙大数学系留校任助教。1937年2月,26岁的徐瑞云与28岁的生物系助教江希明喜结伉俪。新婚三个月后,徐瑞云夫妇获得亨伯特留学德国的奖学金,双双乘船漂洋赴德国留学,攻读博士学位。
徐瑞云有幸被德国著名的数学大师卡拉凯屋独利接受,由他担任她的数学博士指导老师。当时有不少学生想请他作导师,他都没有同意。而徐瑞云这位东方女士因学习勤奋,数学功底扎实,成了卡拉凯屋独利的关门弟子。徐瑞云主要研究三角级数论。这门学科起源于物理学的热传导问题的傅里叶分析的主要部分,是当时国际上研究的热门之一,在中国还是一个空白。
徐瑞云为将来能在分析、函数论方面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废寝忘食,广撷博采,把大部分时间都用在图书馆里。1940年底,徐瑞云获得博士学位,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数学博士。她的博士论文“关于勒贝格分解中奇异函数的傅里叶展开”,1941年发表在德国《数学时报》上。
完成学业的徐瑞云夫妇,随即离德回国,于1941年4月回到母校,双双被聘为副教授,正式登上在战火硝烟的大后方培养人才的讲台。在艰苦的条件下,陈建功和苏步青没有中断在杭州时共创的函数论和微分几何两个数学讨论班,这是一种教学相长、遴选英彦的科研形式,徐瑞云也参与其间。1944年11月,英国驻华科学考察团团长李约瑟参观了浙大数学系和理学院,连声称赞道:“你们这里是东方的剑桥!”这更加激励了徐瑞云的勤奋工作。她这时教的学生曹锡华、叶彦谦、金福临、赵民义、孙以丰、杨宗道等,后来都成了杰出的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1946年,31岁的徐瑞云提升为正教授。
1952年,徐瑞云调入浙江师院,被任命为数学系主任,从此全身投入了艰苦的创建数学系的工作中。在她的领导下,没有几年功夫,数学系已初具规模,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第一届本科毕业生约有三分之一考取了研究生。他们系也成为全国同行的楷模,进入全国同行前列。徐瑞云在建设数学系的同时,没有忘记科学研究。她翻译了苏联那汤松的名著《实变函数论》。译本于1955年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华罗庚,1910年11月12日出生于江苏金坛县,父亲以开杂货铺为生。他幼时爱动脑筋,因思考问题过于专心常被同伴们戏称为“罗呆子”。他进入金坛县立初中后,其数学才能被老师王维克发现,并尽心尽力予以培养。初中毕业后,华罗庚曾入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就读,因拿不出学费而中途退学,故一生只有初中毕业文凭。
此后,他开始顽强自学,每天达10个小时以上。他用5年时间学完了高中和大学低年级的全部数学课程。1928年,他不幸染上伤寒病,靠新婚妻子的照料得以挽回性命,却落下左腿残疾。20岁时,他以一篇论文轰动数学界,被清华大学请去工作。
从1931年起,华罗庚在清华大学边工作边学习,用一年半时间学完了数学系全部课程。他自学了英、法、德文,在国外杂志上发表了三篇论文后,被破格任用为助教。1936年夏,华罗庚被保送到英国剑桥大学进修,两年中发表了十多篇论文,引起国际数学界赞赏。1938年,华罗庚访英回国,在西南联合大学任教授。在昆明郊外一间牛棚似的小阁楼里,他艰难地写出名著《堆垒素数论》。1946年3月,他应邀访问苏联,回国后不顾反动当局的限制,在昆明为青年作“访苏三月记”的报告。1946年9月,华罗庚应纽约普林斯顿大学邀请去美国讲学,并于1948年被美国伊利诺依大学聘为终身教授。不久,妻子带着三个儿子来到美国与其团聚。
1949年,华罗庚毅然放弃优裕生活携全家返回祖国。1950年3月,他到达北京,随后担任了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中科院数学所所长等职。50年代,他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学术空气下著述颇丰,还发现和培养了王元、陈景润等数学人才。1956年,他着手筹建中科院计算数学研究所。1958年,他担任中国科技大学副校长兼数学系主任。从1960年起,华罗庚开始在工农业生产中推广统筹法和优选法,足迹遍及27个省市自治区,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经济效益。1978年3月,他被任命为中科院副院长并于翌年入党。
晚年的华罗庚不顾年老体衰,仍然奔波在建设第一线。他还多次应邀赴欧美及香港地区讲学,先后被法国南锡大学、美国伊利诺依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授予荣誉博士学位,还于1984年以全票当选为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1985年6月12日,他在日本东京作学术报告时,因心脏病突发不幸逝世,享年74岁
回答者:lionel_future - 兵卒 一级 7-20 10:13
中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
他的家庭,从曾祖父起,大都对天文、历法和数学很有研究。祖冲之从小就阅读了许多天文和数学方面的书籍,勤奋好学,刻苦实践,亲自观察天象,进行推算,终于使他成为中国古代杰出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 在汉以前,中国一般用三作为圆周率数值,即
中国古代数学家-墨子 科学家小时候勤奋学习故事 中国古代名人故事
教育故事>>名人故事:中国科学家 中国古代数学家-墨子 中国古代数学家-墨子 中国基础教育网 墨子[公元前468-376年] ,名翟,战国时期鲁国人,他是中国古代一位著名的学者。他创立了墨家学派,倡兼爱学说,《墨经》并非墨子一人所着,但书
中国古代数学家-刘徽
刘徽(生于公元250年左右),是中国数学史上一个非常伟大的数学家,在世界数学史上,也占有杰出的地位他的杰作《九章刘徽在割圆术中提出的"割之弥细,所失弥少,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则与圆合体而无所失矣",这可视为中国古代
数学家华罗庚小时候的轶事
华罗庚(1910——1982)出生于江苏太湖畔的金坛县,因出生时被父亲华老祥放于箩筐以图吉利,“进箩避邪,同庚百岁“,故取名罗庚。
华罗庚从小便贪玩,也喜欢凑热闹,只是功课平平,有时还不及格。勉强上完小学,进了家乡的金坛中学,但仍贪玩,字又写得歪歪扭扭,做数学作业时倒时满认真地画来画去,但像涂鸦一般,所以上初中时的华罗庚仍不被老师喜欢的学生而且还常常挨戒尺。
金坛中学的一位名叫王维克的教员却独有慧眼,他研究了华罗庚涂鸦的本子才发现这许多涂改的地方正反映他解题时探索的多种路子。一次王维克老师给学生讲[孙子算经]出了这样一道题:”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其二,五五数剩其三,七七数剩其二,问物几何?“正在大家沉默之际,有个学生站起来,大家一看,原来是向来为人瞧不起的华罗庚,当时他才十四岁,你猜一猜华罗庚他说出是多少?
陈景润:小时候,教授送我一颗明珠
20多年前,一篇轰动全中国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使得一位数学奇才一夜之间街知巷闻、家喻户晓。在一定程度上,这个人的事迹甚至还推动了一个尊重科学、尊重知识和尊重人才的伟大时代早日到来。他的名字叫做陈景润。
不善言谈,他曾是一个“丑小鸭”。通常,一个先天的聋子目光会特别犀利,一个先天的盲人听觉会十分敏锐,而一个从小不被人注意、不受人欢迎的“丑小鸭”式的人物,常常也会身不由己或者说百般无奈之下穷思冥想,探究事理,格物致知,在天地万物间重新去寻求一个适合自己的位置,发展自己的潜能潜质。你可以说这是被逼的,但这么一“逼”往往也就“逼”出来不少伟人。比如童年时代的陈景润。陈景润1933年出生在一个邮局职员的家庭,刚满4岁,抗日战争开始了。不久,日寇的狼烟烧至他的家乡福建,全家人仓皇逃入山区,孩子们进了山区学校。父亲疲于奔波谋生,无暇顾及子女的教育;母亲是一个劳碌终身的旧式家庭妇女,先后育有12个子女,但最后存活下来的只有6个。陈景润排行老三,上有兄姐、下有弟妹,照中国的老话,“中间小囡轧扁头“,加上他长得瘦小孱弱,其不受父母欢喜、手足善待可想而知。在学校,沉默寡言、不善辞令的他处境也好不到哪里去。不受欢迎、遭人欺负,时时无端挨人打骂。可偏偏他又生性倔强,从不曲意讨饶,以求改善境遇,不知不觉地便形成了一种自我封闭的内向性格。人总是需要交流的,特别是孩子。禀赋一般的孩子面对这种困境可能就此变成了行为乖张的木讷之人,但陈景润没有。对数字、符号那种天生的热情,使得他忘却了人生的艰难和生活的烦恼,一门心思地钻进了知识的宝塔,他要寻求突破,要到那里面去觅取人生的快乐。所谓因材施教,就是通过一定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为每一个学生创造一个根据自己的特点充分得到发展的空间。
小小陈景润,自己对自己因材施教着。
一生大幸,小学生邂逅大教授但是,他毕竟还是个孩子。除了埋头书卷,他还需要面对面、手把手的引导。毕竟,能给孩子带来最大、最直接和最鲜活的灵感和欢乐的,还是那种人与人之间的、耳提面命式的,能使人心灵上迸射出辉煌火花的交流和接触。所幸,后来随着家人回到福州,陈景润遇到了他自谓是终身获益匪浅的名师沈元。
沈元是中国著名的空气动力学家,航空工程教育家,中国航空界的泰斗。他本是伦敦大学帝国理工学院毕业的博士、清华大学航空系主任,1948年回到福州料理家事,正逢战事,只好留在福州母校英华中学暂时任教,而陈景润恰恰就是他任教的那个班上的学生。
大学名教授教幼童,自有他与众不同、出手不凡的一招。针对教学对象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沈元上课,常常结合教学内容,用讲故事的方法,深入浅出地介绍名题名解,轻而易举地就把那些年幼的学童循循诱入了出神入化的科学世界,激起他们向往科学、学习科学的巨大热情。比如这一天,沈元教授就兴致勃勃地为学生们讲述了一个关于哥德巴赫猜想的故事。
师手遗“珠“,照亮少年奋斗的前程
“我们都知道,在正整数中,2、4、6、8、10,这些凡是能被2整除的数叫偶数;1、3、5、7、9,等等,则被叫做奇数。还有一种数,它们只能被1和它们自身整除,而不能被其他整数整除,这种数叫素数。“
像往常一样,整个教室里,寂静地连一根绣花针掉在地上的声音都能听见,只有沈教授沉稳浑厚的嗓音在回响。
“二百多年前,一位名叫哥德巴赫的德国中学教师发现,每个不小于6的偶数都是两个素数之和。譬如,6=3+3,12=5+7,18=7+11,24=11+13反反复复的,哥德巴赫对许许多多的偶数做了成功的测试,由此猜想每一个大偶数都可以写成两个素数之和。”沈教授说到这里,教室里一阵骚动,有趣的数学故事已经引起孩子们极大的兴趣。
“但是,猜想毕竟是猜想,不经过严密的科学论证,就永远只能是猜想。”这下子轮到小陈景润一阵骚动了。不过是在心里。
该怎样科学论证呢?我长大了行不行呢?他想。后来,哥德巴赫写了一封信给当时著名的数学家欧勒。欧勒接到信十分来劲儿,几乎是立刻投入到这个有趣的论证过程中去。但是,很可惜,尽管欧勒为此几近呕心沥血,鞠躬尽瘁,却一直到死也没能为这个猜想作出证明。从此,哥德巴赫猜想成了一道世界著名的数学难题,二百多年来,曾令许许多多的学界才俊、数坛英杰为之前赴后继,竞相折腰。教室里已是一片沸腾,孩子们的好奇心、想像力一下全给调动起来。
“数学是自然科学的皇后,而这位皇后头上的皇冠,则是数论,我刚才讲到的哥德巴赫猜想,就是皇后皇冠上的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啊!”
沈元一气呵成地讲完了关于哥德巴赫猜想的故事。同学们议论纷纷,很是热闹,内向的陈景润却一声不出,整个人都“痴”了。这个沉静、少言、好冥思苦想的孩子完全被沈元的讲述带进了一个色彩斑斓的神奇世界。在别的同学啧啧赞叹、但赞叹完了也就完了的时候,他却在一遍一遍暗自跟自己讲:
“你行吗?你能摘下这颗数学皇冠上的明珠吗?”
一个是大学教授,一个是黄口小儿。虽然这堂课他们之间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交流、甚至连交谈都没有,但又的确算得上一次心神之交,因为它奠就了小陈景润一个美丽的理想,一个奋斗的目标,并让他愿意为之奋斗一辈子!多年以后,陈景润从厦门大学毕业,几年后,被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慧眼识中,伯乐相马,调入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自此,在华罗庚的带领下,陈景润日以继夜地投入到对哥德巴赫猜想的漫长而卓绝的论证过程之中。
1966年,中国数学界升起一颗耀眼的新星,陈景润在中国《科学通报》上告知世人,他证明了(1+2)!
1973年2月,从“文革“浩劫中奋身站起的陈景润再度完成了对(1+2)证明的修改。其所证明的一条定理震动了国际数学界,被命名为“陈氏定理”。不知道后来沈元教授还能否记得自己当年对这帮孩子们都说了些什么,但陈景润却一直记得,一辈子都那样清晰。
名人成长路
陈景润(1933-1996),当代著名数学家。1950年,仅以高二学历考入厦门大学,1953年毕业留校任教。1957年调入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后任研究员。1973年发表论文《大偶数表为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二个素数的乘积之积》。1979年,论文《算术级数中的最小素数》问世。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
时光荏苒,很多人很多事像云烟一样飘散,但在我心中一直缭绕不去的,是那一场雨中的美丽邂逅。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邂逅 作文 600字,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关于邂逅作文600字1
邂逅,在不经意的转角间相遇。
——题记
瑞拉,一个普普通通的女孩但因一次平凡的相遇而不平凡。一次生活的拐弯抹角,又让她想起与老友的相遇……
十年前……
夜,在不经意间来临。瑞拉独自走在回家的小巷里,落叶也时不时地落下,似在诉说自己的眼泪,却最后只能落得个叶落身散的下场;又似在翩翩起舞,演绎自己一生的终结。灯光将瑞拉娇小的身影拉长拉大,使这小小的人儿,有着丝丝的安全感。
这是瑞拉两周回一次家的日子,或许是因为天气的原因--巷子里人很少,最多只有几辆车在偌大的道路上穿梭着。
这时,突然出现一个男子与瑞拉一起走。瑞拉抬头,只见他一袭黑衣口带口罩,但一双明亮的眸子却让人过目不忘。瑞拉起始有些防备,但男子只是纯粹与她一道走,并无其他意思,瑞拉这才放下心来。或许是缘分吧,男子一直陪瑞拉回到家才离去。
校园……
"咦,怎么是你”瑞拉出声。原来,是那日与瑞拉结伴而走的男子。“恩。”男子说:”我们还真是有缘,交个朋友吧!”瑞拉爽快地说:“好。”男子道:“你叫什么名字”“我叫瑞拉”瑞拉回答。“我叫冰澈”冰澈道。
自此日后,冰澈就如人间蒸发一般,消失了。
一次,风和日丽,万里无云。瑞拉心情也大好,外出踏春去了。路途中正无聊,一道熟悉的声音从身后传来“瑞拉!”来人正是冰澈。冰澈上身白色衬衫,下身是墨蓝色的牛仔裤。一身衣服,简约到让人屛住呼吸,这极其简单的衣服却被他穿出阳光帅气。“冰澈!我可是好久不见你了,你小子,神龙见首不见尾的。”瑞拉调侃道。“哪有,不过是这几日事物比较繁多而已。”冰澈解释道,“相遇是一支春天的歌,相遇是一座相遇的桥,遇见你,是我最幸福的事。”
瑞拉想,相遇即缘,缘亦即相遇。她和冰澈,便是这世间最美妙,最奇妙的缘了吧!
关于邂逅作文600字2
踏上那条蜿蜒前伸的羊肠小道,身旁的野花盛开,鲜艳非常。驻足凝视它粉嫩的花瓣,只觉清香扑鼻。微风轻拂,露珠闪耀,晨光熹微,鸟儿歌唱。那天,我邂逅了心仪已久的画面。
清晨,我走在上学路上。凉爽的风轻轻吹过,小草继续了一夜的温度,一个这儿青涩的晨光,散发着淡淡的香,浓密的树叶间传出鸟儿婉转动听的歌声。于是,阳光终于醒来,绽开灿烂的笑脸,我如坠入画中。
中午,同学们吃过饭后,都走在校园里的路上。瞧,他正迈着轻松的“猫步”尾随到一个同学的身后,脸上浮现调皮的笑容,然后一使劲拍那人的肩膀。“啊”“哈哈哈哈哈哈——”。这时,太阳静静地挂在天上,观众一般观赏着校园各个角落里热闹非凡的景象。操场上,看那一个个 篮球 健儿生龙活虎,听那一声声激情澎湃的加油助威声。一道优美的狐仙如流星划过天际,不偏不倚投进了篮筐里,顿时全场轰动起来,有的兴奋得跳起来,有的拥抱在一起,有的挥洒着喜悦的汗水……
傍晚,放学了,回家的路上人来人往。两位熟识的老人在路上相遇,都不由自主地伸出手握在一起,亲切地交谈。在夕阳下,老人布满皱纹的脸庞就像一朵风干的花儿,风、草、书都觉得他们分外动人。
心动心动!清晨的野花野草不是河畔的金柳,却比金柳更温柔;中午嬉戏的同学不是波光里的艳影,却比艳影更美丽;傍晚熟识的老人不是四月里一熟树的花开,却比繁华更有活力。
有时候,只想着远方,却忘了身边时时刻刻能够邂逅的风景。忘了抬头看看屋顶的天空,忘了嗅一嗅小草的清香,忘了捧一杯泥土来细细观赏。
那邂逅是最美的意外,蓦然一想,不对,我们自己就是这温馨画面中的风景。
关于邂逅作文600字3
记忆像腐烂的叶子,那些清新那些嫩绿早已埋葬在时间刻度的前段,惟有铺天盖地的腐烂的气味留在时间刻度的尾部。
桌上是我和敏的合影,它就摆在我桌前,从窗子透进的光笼罩着它。我窗外是一棵槐树的树冠,这树冠摇曳婆娑的影子总是和阳光一起投照在那小小的合影上。照片上的敏秀发上系着白色蝴蝶结,身着白色衣裤,脚踏白鞋,好似一个白衣天使下凡。她笑容的酒调是很淡,却很醇,浅浅地斟在我的心窝里。我多么想再见她一面!
那天,蓝天打了蜡,秋日里特有的清爽,使世界忽然显得晴朗了。我走过我和敏常去的街口,那儿依旧繁闹,我却没有当时的心境了。我望了望旁边,现在的她,是否跟我一样,在嘈杂的都市中寻找一方净土。她,在干嘛呢阳光轻轻地泻洒在街道上,没有人回答。
刚寻个地方坐下,一股强烈的香水味冲进了我的鼻腔,我恍惚地抬头,看到了她。刹那间,我的目光凝住了。可是,这还是我记忆中的她吗她那飘逸的长发已经变成了不羁的短发,先前那双干净的眸子里多了一分老练与成熟,身上的黑皮裙,耳垂上玲珑的耳坠……这时的她站在我面前,两手插在腰间,张着双脚,止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她看见了我,眸子里闪过我从未见过的繁杂神色,时间在静静流淌。面对两年不见的小学同学兼好久,我们彼此无语。忽然,她极快弟转身,逃也似的走开。我站在路的这一端,看着她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她用背影告诉我:不必追。香水味淡了,散了。为何要有这样的邂逅,它留给我的是这样的痛楚。
秋阳,仍是这般艳丽,而这九月的秋风已有了些许凉意。
关于邂逅作文600字4
一次不期而遇,一段美丽邂逅,一种机缘巧合,一番心灵徜徉。——题记
你,原本是一丛蔓藤爬篱笆的小花,在北风的强势呼啸之下,默默地隐身于墙角根下,经历了几场 大雪 的洗礼,你的步履更加的沉重,面容更加的憔悴,仿佛一位饱经沧桑的耄耋老者,在皑皑白雪中走向生命的尽头。冬去春来,万物复苏。
那个早晨,我照例漫步小区花园,忽然被一抹新绿吸引住了目光,定睛一瞧,那一根根的藤蔓上竟抽出了嫩绿的新叶,似翡翠,饱满而圆润。藤蔓又恢复到原先的模样,色泽匀称,质地光滑,富有韧劲和弹性。那些白色的、粉色的小花深情地绽放着,在绿叶的掩映下,犹如一个个小精灵似的,正朝着我浅浅的微笑,似惊鸿一瞥。春风拂面,小花们灵动着浅吟低唱,犹如孩童们轻语呢喃,我竟不自觉的心生一种怜爱之情。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蔓藤向上伸展着,比人高的花枝如涓涓细流般倾泻而下,一簇一簇依偎在一起,从花园这头一直延伸到另一头。阳光洒下,静静的蔷薇便有了朝气,嗅着郁郁清香,任时光流转,任花香弥漫,享受这淡淡的恬静和优雅。
可爱者甚蕃,为何偏爱蔷薇也许是因为它那随性的烂漫,也许是因为它用钢筋铁骨般的意志战胜了隆冬严寒,再次绽放的盎然生机诠释了涅槃重生的怒放。
风起时,花瓣雨在身旁飘落,时而落入我的眉眼发间,时而乖乖躺在我的脚边。遇见你,我的世界春暖花开;邂逅你,一笔淡墨浓万千。
关于邂逅作文600字5
难忘的溆浦游,带来的是人文与自然的美丽邂逅。不禁让人期待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无语
我们一行来到了“飞水洞”。同学们带着激动的心情,爬越了看似陡峭的石梯。“飞水洞”三个字印入眼帘,深深刻在我心中。兴奋地心情化作无语的快步。顺着导游的手指,我们看到了钟乳石的美丽,奇特的形状更让我们惊讶。一会是迎宾的神鹰,一会是幽深的皇宫,高大的禹王神像。自然的神奇 魔术 让我无语。前进的道路被无尽的感叹所包围,然而望一眼身后却是无言的痛楚。人类忘记了自然的无私奉献了吗不顾钟乳石痛苦的呼唤了吗竟会残忍着将它锯成了两段,留下的是一排整齐的齿印。面对着眼前,我无语了。
人与自然的邂逅是另一种无言的美,或许这种美中拥有瑕疵,但仍掩盖不了耀眼的光芒。
追寻
众所周知,溆浦是革命烈士向警予的老家,古代伟大诗人屈原,也曾行吟至此。怀着敬仰之心,踏进向警予前辈的故居。看着玻璃框内她瘦弱的面孔,听着讲解员诉说她英勇的 事迹 ,同学们连声称赞,掌声不断。屈原,还在此留下“伏清白以死直矣”的千古名句。到底是怎样的自然美景造就伟人我们不由地乘坐小船,沿着河水去寻找隐藏的答案。两岸丹霞地貌,简直是自然的绝句。岸边平躺的“母亲”,安详的睡着,似乎享受着人们对她的称赞,对她培育优秀儿女的称赞。还有那直挺的佛,守护着溆浦儿女不朽的英魂。
人与自然的邂逅是另一种不言之美。平静河面挡不住泛起的浪花,小小的河岸装不下内心的称赞。
人与自然邂逅,我与美丽邂逅。
人与自然是应该和谐相处的。然而,现实并非如此,与美丽邂逅的我,衷心期待,人与自然能拥有无数次的邂逅。
关于邂逅作文600字5篇相关 文章 :
★ 美丽的邂逅作文600字
★ 关于相逢作文600字大全5篇
★ 五年级作文童年趣事600字3篇
★ 描写人的作文300字|400字|500字|600字
★ 我的拿手好戏玩魔方500字作文5篇
★ 感恩中邂逅600字精彩作文
★ -- 的相遇初中作文600字5篇范文
★ 描写初见作文600字5篇
★ 关于那次相遇作文优秀作文600字精选作文5篇
★ 关于初中作文600字5篇
1、若人生只是一场戏剧多好。若爱只是擦肩而过多好。
2、这一次相遇,美得彻骨,美得震颤,美得孤绝,美得惊艳。
3、不期然的相遇,时空的交汇只在此时此刻,凝滞,似乎追随,只需瞬时。
4、邂逅是缘,分离是必然,我不招人想,因为我只给自己定义为过客而已。
5、假如我们不曾邂逅,我还是我,你依然是你。难道,仅仅是错过了人生最绚丽的邂逅?
6、假如人生不曾相遇,我不会相信,有一种人可以百看不厌,有一种人一认识就觉得温馨。
7、我极力在邂逅的每个人身上寻觅你零星的影子,千千反反,却怎么也拼不出一个完整的你。
8、在相遇时,我们早已错过了人生中最美的花期!错的时间,对的人,注定是一个无言的结局。
9、邂逅和等待都是宿命式的凄凉,不是每个人,在蓦然回首时,都能看到灯火阑珊处的那个人。
10、假如我们不曾邂逅,我怎么能知道知己存在的真正意义。今生有缘才能共舞,珍爱今天方能无悔。
11、相遇,心绪如白云飘飘;拥有,心花如雨露纷飞;错过,心灵如流沙肆虐。回首,幽情如蓝静夜清。
12、这个世间,谁都不会是谁永远的美丽,生命中有很多相遇,能在一起的叫朋友,不能在一起叫过客。
13、假如人生不曾相遇,我还是那个我,偶尔做做梦,然后,开始日复一日的奔波,淹没在这喧嚣的城市里。
14、听着这委婉动人的旋律,想起我们最美丽的相遇!今生能在手机短信上遇到你,是我今生最美丽的相遇。
15、永远,永远都只是一场永远。或许,还只是一个梦和期待而已。能够拥有着了,才是今生相遇后的最美。
16、缘分天定。很多的时候,每次的巧合,不经意的邂逅,信缘,惜缘。你会因此拥有许多知心朋友和快乐的人生。
17、如果可以,我愿在这场相遇的某一个时刻,在你美丽的一生中,向你借一天。只为了,只为了感受你真实的存在。
18、一个生灵与另一个生灵的相遇是千载一瞬,分别却是万劫不复。茫茫人海中,相遇是缘起,相识是缘续,相知是缘定。
19、相逢是首歌,我们举杯,我们对酒当歌,拉家长里短,数儿女情长,谈笑风生,肆无忌惮。倾诉的是真情,珍藏的是友谊。
20、从来觉得相逢是一种偶然,邂逅是一种机遇。相遇后,却成了匆匆而过的路人。如果是这样,是不是宁愿从未开始也从未相遇。
21、世界小得像一条街的布景,我们相遇了,你点点头,省略了所有的往事,省略了问候。也许欢乐只是一个过程,一切都已经结束。
22、相遇,是一个多么动人的名词。于这茫茫人海中,于这网海茫茫中,每天有多少的相遇擦肩而过,每天又有多少的匆匆擦肩而过。
23、假如我们不曾邂逅,我不能深刻的体会孤独和忧伤。每每此时,我的内心总有一种莫名的感动,任自己激荡着热泪盈眶的心情入眠。
24、假如我们不曾邂逅,我的内心不会时常驰骋着一种瑰丽的想象,即使这想象有时难免寂寞和单调,但我仍然渴望这温馨而甜蜜的梦想。
25、假如人生不曾相遇,我怎么能知道爱情存在的真正意义。必须有缘才能共舞,珍惜今天所爱方能同步。不能和你同途,也不能与你同步。
26、缘起缘灭,缘浓缘淡,不是我们能够控制的。我们能做到的,是在有缘相会的时侯好好珍惜那短暂的时光。曾经相遇,总胜过从未碰头。
27、我喜欢那样的缘份,尤如那是一个可以预见的梦一样,明明知道你已为我拔涉千里,却又觉得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好象你我才初次相遇。
28、自从有了你,我的心中有太多的牵挂;自从有了你,我的生活不再孤单;自从有了你,我的生命从此多姿多彩,你是我今生最美丽的相遇。
29、假如我们不曾邂逅,我不知道自己有那样一个习惯,收集你的欢声笑语,珍藏你的至美情怀。在梦魇里温习你的音容,在尘世里幻想你的风姿。
30、或许,我们的相遇注定只是今生的擦肩而过,就像某个特定的镜头里,上演了某个特定的情节,而本该彼此相爱的归宿到最后却变成了彼此的麻木。
31、一幅画,一次瞬间的回眸,就在那次画展上,那个眼神,温柔的流转,还是那干净的皮鞋,一尘不染,俊朗的眉宇性感的唇,悄悄走近,牵手一段浪漫。
32、和你的相遇、是我这一生最美丽的邂逅、和你的相恋、是我最难忘、也是最能让我想念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虽然短暂、但永远在我心里的某个角落。
33、在尘世界中,在每一个轮回的季节里,为你画上惦记的圆圈,把你牵在心头,我的灵魂还栖息在与你相遇的那种美好中,我仍在等待的渡口,期待你的回来。
34、如果当命运早早安排即使我们相遇也要分离那么当我们相遇时我希望那会是永恒,哪怕只有一秒我都会牢牢的把握。因为遇上了你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35、我们本是不同象限里的点线面,却在超越时空的领域里莫名的相遇,你回头看我,我回头看你…始终要分离。起点也是终点,我遇上了你,却要分离。
36、相逢是缘相知最美相爱是罪相守最累!爱到不能爱时说分手,到底是谁辜负了谁?相逢的日子淡如水,谁爱谁都无所谓。因为那个时候,谁也不是谁的谁,海阔天空自由飞。
37、人生的许多邂逅都是一道美丽的风景,人生的许多驿站都是一曲伴随着泪水的回味。风雨坎坷里痛苦有多少?风花月色中欢乐有几多?卿卿我我中幸福知几许?跌跌撞撞里失落谁人知。
38、假如人生不曾相遇,不曾想过会牵挂一个远方的人。我有深切的愿望,愿你快乐每一天。淡淡的情怀很真,淡淡的问候很纯,淡淡的思念很深,淡淡的祝福最真。虽然一切只能给虚幻中的你。
39、假如人生不曾相遇,我还是那个我,偶尔做做梦,然后,开始日复一日的奔波,淹没在这喧嚣的城市里。我不会了解,这个世界还有这样的一个你,只有你能让人回味,也只有你会让我心醉。
40、假如人生不曾相遇,我怎会理解一个人的孤独是那样铭心,但却可以释放自我的彷徨与无助。含泪的沧桑,无限的困惑,因为遇见了你,才会有更深的意义。可为什么在爱的时候,总伴着淡淡的心伤?
41、我从没要求过,美丽给我你的一生。如果能在开满了樱花的异域,或是落了一地的雪山上与你相遇。如果能深深地爱过一次再别离,那么,再长久的一生,不也就只是,就只是,回首时那短短的一瞬。
42、如果,我们不曾相遇,故事的结局是否还会被所谓的曾经而支配?如果,我们不曾相遇,命运的轮盘是否还会运行着最原始的轨迹?如果,我们不曾相遇,未来的日子里是否就不会再有那么多的如果了?
43、假如我们不曾邂逅,我怎会知道有一个人的孤独是那样令我揪心,在孤独与孤独碰撞的一刹那,彼此释放了内心的彷徨与无助。灵魂停靠在一个平静的港湾,身心找到了一个温暖的家园。昔日那含泪的沧桑,无限的困惑,因为遇见你的神奇,变得杳无踪迹。
44、邂逅的瞬间,我站在你的面前,只是个陌生人。是浮华的化妆舞会,散场以后,一个落寞而黯淡的女子,是烟花一样虚空的美丽。喜欢这样的文字,把自己沉在一个最卑微的姿态局里,不需要任何人的理会,独自一个人在角落里笑着哭泣,不需要谁再来打扰属于我的宁静生活。
这个问题其实也说过挺多次了,不过也不差这一次。 2013年,英国著名科普作家 艾恩·史都华 (Ian Stewart) 发表了他的著作—— 《改变世界的17个方程 17 Equations That Changed The World》 ,向大家诠释了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17个方程。这17个方程是:
17个方程中有2个来自牛顿,2个来自欧拉 。有人会认为没有把欧拉恒等式 e^iπ+ 1 = 0 纳入是一大疏忽,欧拉把数学中最基本的5个常数——0、1、圆周率π、自然对数的底e和虚数单位i,以及数学中最基本的两个符号,等号和加号,通过一个简单的恒等式联系在了一起,实在是让人叹服, 欧拉恒等式 被誉为世界上最美丽的公式 。史都华选中了 i^2= -1 , 可能在《改变世界》和《美》之间他更注重前者。
如果把《改变世界》和《美》折中一下,并且只选择100年前的数学方程,同时抛开在物理、信息论等方面应用的话,可以得到以下10个方程或等式:
人类花了千万年来从数量转向数字,数字概念的诞生是一个漫长的思维抽象的过程。 至少3万年以前,人类就已经会计数了,这是人之所以为人的重要转折点,是人类与动物的根本区别之一。公元前8千年左右,算术诞生了,人类渐渐走上了科学之路,虽然路漫漫其修远兮,但上下求索,一发不可收拾。 1+ 1 = 2 对世界的改变是巨大的,故把它选入放于首位。
至于 《爱情曲线》 ,它源于一个传说:
法国数学家 笛卡尔 在1649年欧洲大陆爆发 黑死病 时流浪到瑞典,在斯德哥尔摩的街头,52岁的笛卡尔邂逅了18岁的 瑞典公主克里斯汀 。几天后,他意外的接到通知,国王聘请他做小公主的数学老师。跟随前来通知的侍卫一起来到皇宫,他见到了在街头偶遇的女孩子。从此,他当上了小公主的数学老师。
小公主的数学在笛卡尔的悉心指导下突飞猛进,笛卡尔向她介绍了自己研究的新领域—— 直角坐标系 。每天形影不离的相处使他们彼此产生爱慕之心,公主的父亲国王知道了后勃然大怒,下令将笛卡尔处死,小公主克里斯汀苦苦哀求后,国王将其流放回法国,克里斯汀公主也被父亲软禁起来。
笛卡尔回法国后不久便染上重病 ,他日日给公主写信,因被国王拦截,克里斯汀一直没收到笛卡尔的信。笛卡尔在给克里斯汀寄出第十三封信后就气绝身亡了,这第十三封信内容只有短短的一个公式: r=a(1-sinθ) 。国王看不懂,觉得他们俩之间并不是总是说情话的,将全城的数学家召集到皇宫,但没有一个人能解开,他不忍心看着心爱的女儿整日闷闷不乐,就把这封信交给一直闷闷不乐的克里斯汀。
公主看到后,立即明了恋人的意图,她马上着手把方程的图形画出来,一颗心形图案出现在眼前,克里斯汀不禁流下感动的泪水,这条曲线就是著名的“ 心形线 ”。
国王死后,克里斯汀登基,立即派人在欧洲四处寻找心上人,无奈斯人已故,先她一步走了,徒留她孤零零在人间 据说这封享誉世界的另类情书还保存在欧洲笛卡尔的纪念馆里。
单从故事而言,这是个浪漫又传奇的爱情故事,很美, 所以把它选入 。
贝叶斯
贝叶斯方法 是概率论的重要方法,很多领域都可以见到它的影子,所以把它选入名单。纽约时报曾经报道 从物理学到癌症研究,从生态学到心理学,贝叶斯统计正渗透到各个领域 。无疑, 贝叶斯是机器学习的核心方法之一 。如今贝叶斯已火热到无处不在,被看做一种生成知识的强大方法,追随者有一种奇怪的崇拜式热情,这也能被用来促进迷信和伪科学的发展。
拉马努金
拉马努金 是印度千年一遇的伟大数学家。他有着强大、神秘的直觉洞察力或“数感”,给出了近3900个数学公式和命题,好像有神灵在给他启 示一样。他所预见的数学命题,日后有许多得到了证实。如比利时数学家德利涅(V Deligne)于1973年证明了拉马努金1916年提出的一个猜想,并因此获得了1978年的 菲尔兹奖 。
选上的等式只是一个例子,不久以前得到证明。这种很美的等式有不少,如:
等式中的 叫 黄金分割率 ,不少人把它看成美的闪光,而等式把黄金分割率、圆周率π、自然对数的底e 联系在了一起。
还如:
等式结合了无穷级数和广义连分数、给出了它们与两个最有名的数学常数之间的关系。
历史上、生活中,人们常常触景生情、触物生情,而诗兴大发,不少人因此留下了千古名句。然而,好像很少有人托定理、托公式抒情,表达慨叹的。面对以上如此美妙的真理,想必大家也有真情实感加以赞美, 就此邀请大家给上面10个公式赋诗,那将是科技理性与人文感性的精彩碰撞!
上传拙诗一首抛砖引玉 :
毕达哥拉 ‘思’勾股
百牛一出千人舞
投尸大海太无理
几何原本芳千古
解释 :据说毕达哥拉斯沉思发现了勾股定理后,即斩了百头牛作庆祝,因此勾股定理又称“百牛定理”。毕氏学派的弟子希伯索斯发现了一个惊人的事实,若正方形的边长为1,则对角线的长√2不是一个有理数,这一发现使该学派***惶恐,希伯索斯被残忍地投尸大海,葬身鱼腹。然而真理毕竟是淹没不了的,抹杀真理才是“无理”。人们为了纪念希伯索斯,就把他发现的这种量取名“无理数”。欧几里得《几何原本》中提出了一种证明无理数的经典方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