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太原十大著名寺庙排行榜(山西太原最出名道观)

山西太原十大著名寺庙排行榜(山西太原最出名道观),第1张

1、永祚寺

永祚寺,民间俗称双塔寺,是国家第六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太原市区东南约3公里的郝庄村南山岗上。背依太行群峰,四周松柏拥翠,殿宇轩昂,双塔耸峙,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太原南郊的双塔寺,是太原市的标志性建筑,太原市市徽上的主题图案。双塔寺,原名永祚寺,大约始建于明朝万历中期1597-1602年,因为寺内有两座高塔,所以俗称双塔寺。如今当地人也都习惯称这里为双塔寺,反而对原名比较陌生了。双塔寺的建筑格局并不复杂,由前院、后院、塔院三部分组成,著名的“双塔”就在塔院里。

2、崇善寺

崇善寺位于山西太原市东南隅,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唐代创建,太原市著名古刹。初名白马寺,后改延寿寺、宗善寺,明代又改崇善寺。明洪武十四年,朱元璋三子晋恭王朱_为纪念其母孝慈高皇后马氏,就该寺旧址大事扩建。清同治三年,寺院失火,主要建筑均被焚毁,幸存下来的只有大悲殿及一些附属建筑。清光绪七年,山西巡抚张之洞在崇善寺的废墟上建造了文庙。从此,崇善寺一分为二,文庙占了大部分地方,这就是现在的山西博物馆第一部分,而仅占原寺面积四十分之一的大悲殿,就成为古白马寺、明崇善禅寺的当然代表了。

3、太原市晋源区龙泉寺

太山龙泉寺,是2013年国务院公布的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明、清时期建筑,位于太原市晋源区风峪沟太山。原名昊天观,始建于唐景云元年,初为道教,金元时期被毁,明初重建,改为佛寺。寺因山势而造,分上、下两院。上院为明代重建的观音阁。下院大雄宝殿为双层楼阁式建筑,下层奉观音菩萨,上层奉释迦牟尼佛。院东立无字唐碑,寺西有墓塔六座。太山龙泉寺位于太原西南风峪沟内,北距蒙山约3公里,南距晋祠约7公里。

4、辛庄开化寺

开化寺位于中国山西省太原市阳曲县高村乡辛庄村,2004年被列为第四批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开化寺始建年代不详,为避水患,于金皇统年间移至村东北。元、明、清均有修葺,现存主要为明代建筑。主要建筑有大雄宝殿、观音殿、地藏殿、东西垛殿、天王殿、斋堂、厢房等。大雄宝殿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单檐悬山顶,前檐插廊。大雄宝殿、观音殿、地藏殿内均有塑像。

5、净因寺

净因寺,在山西太原市西北20公里土堂村。坐北向南,东临汾水,古柏参天,杂树交荫。碑文记载,汉时土山崩坏,裂陷成洞,洞内土丘高及十丈,形似佛像,传为山崩佛现,乃佛教净土之因缘,故在此建寺。据考证,寺始建于北齐,金泰和五年重建,明代又多次重修。寺分三进院,前院的龙王庙、戏楼已无存。中院现存天王殿、东配殿和大佛阁。。二零零六年五月二十五日被国务院批准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6、太原市阳曲县不二寺

不二寺,原位于阳曲县北留乡小直峪村,由于不可抗拒的客观因素,1989年将大雄宝殿迁至县城首邑西路74号。不二寺大雄宝殿,始建于北汉乾_九年,现为金明昌六年建筑。坐北朝南,面阔进深各三间,平面近正方形,建筑面积1476平方米。殿内释迦牟尼、弟子、菩萨等明代泥塑9尊,保存完好,其下佛台砖雕精美;两侧山墙存壁画80平方米。现存元至元三十年敕赐不二禅院碑一通。2006年5月25日,不二寺作为金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7、明秀寺

明秀寺位于山西省,占地面积达1144平方米,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晋祠南、王郭村西,距晋源新城3公里处。据清乾隆四十八年即1783年《重修明秀寺碑记》载:明秀寺始于汉,历载有重修。现存寺院为二进院落。寺内供奉掌握过去、现在、未来的三世佛,背衬金龙盘绕五彩佛光,其雕塑及壁画具有极高价值。离寺不远,有台骀庙,为中华张氏儿女寻根祭祖之处。坐西朝东,三进院落,中轴线上有山门殿、天王殿、中殿和大殿,两侧是配殿和禅堂,以及钟鼓楼等建筑。

8、多福寺

多福寺位于山西省太原市西北24公里处的崛围山之巅,建于唐代贞元二年,原名崛围教寺,是文殊菩萨的道场之一,唐宋两代香火很盛。宋末毁于战火,明洪武年间重建,是晋王宗室的重要礼佛之所,弘治年间改名多福寺。后又多次重修。多福寺于二零零六年五月二十五日被国务院批准为中国第六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宋末毁于战火,明洪武年间重建,是晋王宗室的重要礼佛之所,弘治年间改名多福寺。后又多次重修。

9、古交千佛寺

千佛寺是古交市有名的古刹。它座落于古交市区南端,两川相夹,背山临水,左有钟楼壮其威,右有井泉毓其利,面对寨亭,庙貌庄严古朴,距今约有千年历史。因共有石雕像千余尊,故名千佛寺。据寺中遗留石雕小佛和历代续修碑记推测该寺创自唐代,中华民国二十一年曾多次增补修缮。当时有大雄宝殿三楹;罗汉殿于左,十五殿于右,天王殿山门于前,各三楹,中设佛事饰以金碧旁修钟鼓二楼及乐台。扩建关帝、伽蓝、龙王、马王殿和禅房院内之讲堂、禅室、斋厅、厨传次第毕具。国务院公布的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0、佛光寺

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五台县的佛光新村,距县城三十公里。因此寺历史悠久,寺内佛教文物珍贵,故有“亚洲佛光”之称。寺内正殿即东大殿,于公元857年建成。从建筑时间上说,它仅次于建于唐建中三年的五台县南禅寺正殿,在全国现存的木结构建筑中居第二。佛光寺的唐代建筑、唐代雕塑、唐代壁画、唐代题记,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都很高,被人们称为“四绝”。

山西艺术职业学院。

1、鼓楼派出所在辖区山西艺术职业学院奶生堂校区进行反电诈宣传,并组织学生在太原反电诈公众号进行答题,所以太原鼓楼派出所对口的学校是山西艺术职业学院。

2、太原市,中国山西省下辖地级市,省会城市,位于山西省中部,境域面积6909平方千米,截至2022年下辖7区2县代管1个县级市。

柳巷食品街。地址: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帽儿巷

柳巷美食街不仅是太原历史最悠久、最繁华的商业街,也是太原最受欢迎的美食街之一,是“中国四大夜市”之一、“中国十大商业街”之一,号称太原的“王府井”,集餐饮、娱乐、观光于一体。柳巷美食街地处太原的市中心地带,南起钟楼街,北至府东街,全长500余米,是很多太原本地人都会常来的一条美食街,美食的种类非常多,从早餐到宵夜,从正餐到小吃,应有尽有。街边小吃更是花样繁多,有老北京的卤煮火烧、长沙的臭豆腐、西安的葫芦头、铁板鱿鱼、糖炒栗子、上帝炸鸡等等。

各朝代与太原的历史事件

春秋末年,晋定公十五年(前497年)显赫于世的晋阳古城问世于汾河晋水之畔,迄今已有2486年的历史。晋阳古城在战国初期,曾做过赵国的都城。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分天下为36郡,又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设置了太原郡,郡治晋阳。从始晋阳就叫做太原了。汉代并州刺使部设治晋阳,这也是太原称并州之始 ,太原简称并亦来源于此。是时,太原已成为全国十三部治所之一,闻名遐迩。

北齐皇帝高欢定都太原!

公元617年,隋炀帝大业十三年,唐高祖李渊和秦王李世民起兵太原,最终定鼎天下,建立显赫数百年的唐王朝!

公元979年,宋太宗平定五代十国中最后一国北汉,攻克其都城太原,因为太原历来是真龙涌出之所,为了防止太原再出皇帝,一把火焚烧了旧太原城。数年后在汾河西岸重建新太原城!在新太原城的规划中多采用“丁”字路口的设计,意味钉死太原的真龙之气!

太原的历史故事

太原城,在历史上代表了顽强和不屈。作为北部边防重镇,依托太原,可称王争霸,而宋朝则“钉破并州渠亦亡”。

岁月,让太原城改变了容颜,具有保家护园功能的老城已退出了历史舞台,代替的是一座座现代高楼和一条条宽阔的街道。城门楼是老人们嘴里的故事。总有一个念头萦绕在心,挥也挥不去:想看看老城曾经的风采。很多人都会想:如果太原城还在,那……

厚重的城门缓缓打开,此刻,相信大家和我们一样惊喜,这些定格时空的老照片,变幻出百年前那座青色方城,大气恢弘,锦绣壮丽。站在太原最高点鼓楼上,极目远眺,远处山峦叠嶂,汾水玉带;俯瞰城内,商铺林立,街市繁荣。穿迎泽门,出拱极门,一下子经历了百年的历史。

今日的太原城,是否还能辨出往日的印迹?

大南门

明太原城南西门。初名朝天,后改迎泽,俗称大南门。大南门内旧有大南门街,有 寺、弥陀寺。1955年大南门街并入解放路,大南关中街并入解放南路。

新南门

明太原城南东门。初名太平,后改承恩,俗称新南门。辛亥革命太原起义军从此门入城,此后新南门改为首义门。首义门街旧有基督教青年会、关帝庙等。首义关外有正太铁路、铁路警察局以及众多汽车合作社。1951年五一劳动节前,残破城垣首义门被拆除,辟为五一广场。

大北门

明太原城北西门。初名镇朔,后改镇远,俗称大北门。旧日大北门街有天主教堂、明原学校及平民工厂。大北门外有西北机车厂、西北电化厂、西北修造厂、西北化学厂以及牧羊场等。

小北门

明太原城东北门。名拱极,俗称小北门。小北门街旧有观音堂一座,民国年间又建起山西省立国民师范学校和一些军营操场。小北门外旧有太白铁路管理所、西北木材厂等。

大东门

明太原城东南门。初名来春,后改宜春,俗称大东门。大东门在太原城八座城门中军事位置尤显重要,戒备森严,著称“军门”。旧日大东门街有陆军医院,大东门外有三教圣道会。

小东门

明太原城东北门。名迎晖,俗称小东门。旧日小东门里有中华实业协会、中华实业季刊杂志社、山西省 汽车管理股及大校场,小东门外有同蒲车站、铁路管理局等。

水西门

初为宋太原城西金肃门,明初扩建太原城沿用作西南门。初名阅武,后改振武,俗称水西门。清代水西门街南为旧满洲城,后来又有方山县会馆、第五实验小学及镔铁祠;水西门外真武庙后有镇河楼,相传有两头铁牛,还有旧教场、演武厅,后增模范畜牧场。

旱西门

明太原城西北门。初名通汾,后改阜城,俗称旱西门。旱西门低洼潮湿,城西北一带的雨水、污水大多退积于此。街南有饮马河,街北有西泽园、黑龙池、黄河套等积水湖。所谓“旱”,只是与地势更低的水西门相对而言。旱西门外即宋代柳溪遗址,明清时堙为荒滩野坟,民国年间曾置牧牛场

急求

春秋战国时期,太原地区是以晋国为主的华夏民族与以狄戎为主的北方游牧民族之间、晋国各种势力之间控制与反控制、较量与反较量的战场与舞台期间,雄才大略的赵简子看重太原地区重要的位置,命令其家臣董安于在太原盆地晋水之阳修筑了晋阳城。其子赵襄子依托晋阳的险固,联合韩、魏打败智伯,三家分晋,一举揭开了战国时代和中国封建社会的序幕。

2500多年来,处于中华文明的中心地带、农耕文明与草原文明的过渡地带的太原,创造了风云激荡、波澜壮阔的辉煌历史。在封建社会的初期,太原是诸侯称雄所依托的基础,是汉民族向北拓土殖民的堡垒,在古代政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封建社会的鼎盛时代——两汉、隋唐,太原是中原王朝防犯游牧民族南下侵扰的军事重镇,是中原王朝融合、接纳游牧民族,使其接受较为先进的农业文化,化牧为犁的前沿阵地,更显示了其在中国历史上的不可比拟的显著地位。当封建社会步入后期,太原仍然作为雄蕃重镇,踞守中原的北大门。古老的太原与封建社会共进退,为华夏文明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

2500多年来,太原孕育了悠久灿烂的文化,也造就了一大批在中国历史上耀眼夺目的文人才俊。特别是唐代边塞诗人王昌龄、王之涣将细致委婉的内心情怀融于雄壮豪放之中,形成了独具苍凉之美的诗文,千古绝唱;新乐府运动的****白居易创作了《琵琶行》、《长恨歌》等一批现实主义名篇,至今传颂不衰;太原人罗贯中撰写的《三国演义》,开创了我国语体章回小说的先河;明末清初的大儒傅山,其渊博的学识与高尚的气节,为后人所敬仰。还有元好问、阎若璩等等,均是太原这片热土上成长起来的学术大家,他们是太原灿烂文化的代表,为中华文明增添厂—页页不朽的篇章。

山西的历史大事有什么

原始社会时期

约180万年前

西侯渡人生活在芮城一带

约60-70万年前 he河人生活在芮城一带

约20万年前

丁村人生活在襄汾一带

约10万年前

许家窑人生活在阳高县一带

约2万8千年前

峙峪人生活在朔州一带

约 4千年前

传说中的黄帝和蚩尤战于“涿鹿之野”。尧都平漾,舜都

蒲坂,禹活动在晋南一带。

奴隶社会时期

约公元前21世纪 禹传子启,一度迁都安邑

约公元前11世纪 商先世一度活动于山西

公元前1046年

周成王封其弟叔虞于唐

公元前 636年

重耳归国继晋国君位,是为晋文公

公元前 453年

韩、赵、魏三家联合灭智,三分晋国公室

公元前403年

周王室承认韩、赵、魏三家为诸侯

封建社会时期

公元前445年-公元前396年 魏文侯在位,任用李悝等人进行变法

公元前127年-公元前119年 卫青、霍去病反击匈奴,解除了匈奴对西汉的侵扰

308年 匈奴贵族刘渊建汉,迁都平阳

398年 北魏迁都平城

399年 法显赴天竺研究佛教

617年 太原留守李渊与子世明等起兵,渡河入长安

690年 武则天称帝,改国号为周

951年 刘崇在太原称帝,建北汉

986年 杨业率军收复云、朔、寰应等州。后因潘美指挥失当,败兵朔州狼牙村

1126年 金兵攻陷太原,而后南下,攻占开封,北宋灭亡

1357年 北方红巾军进军山西

1630年-1644年 明末农民起义军三次大规模的进入山西

1660年 潞安机户“焚机罢市”,反抗封建剥削

1853年4月 赵城曹顺领导农民起义

太原的历史

太原历史悠久,为中华文明最早的发源地之一。晋阳城前之太原历史,亦有2000年以上。笔者撰写此文,希望将一段行将为人遗忘的太原远古时期之各段历史大事公之于众,以飨乡人,并慰先人在天之灵。约公元前2554年或公元前2538年到公元前2453年间少昊金天氏在位。金天氏在位期间,封其孙台骀于太原。按《左传·昭公元年》:晋侯有疾,郑伯使公孙侨如晋聘,且问疾。叔向问焉,曰:“寡君之疾病,卜人曰:‘实沉、台骀为祟,’史莫之知,敢问此何神也?”子产曰:“……昔金天氏有裔子曰昧,为玄冥师,生允格、台骀。台骀能业其官,宣汾、洮,障大泽,以处太原。帝用嘉之,封诸汾川。沉、姒、蓐、黄,实守其祀。今晋主汾而灭之矣。由是观之,则台骀,汾神也……”按:金天氏,即少昊。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辞源》:“少昊,传说古部落首领名,名挚,字青阳,黄帝子,姬姓。以别于太,故曰少昊,以金德王,故也称金天氏。邑穷桑,都曲阜,号穷桑帝。春秋时郯自称为少昊后代。”据晋代皇甫谧《帝王世纪》、宋代苏辙《古史》、清代马 《绎史》等,少昊是黄帝的继承者。少昊在位年限,皇甫谧《帝王世纪》认为“在位百年而崩”,《外记》则说“在位八十四年寿百岁纪年”。继少昊在位的是黄帝的儿子昌意之子颛顼高阳氏。皇甫谧《帝王世纪》认为:颛顼高阳氏在位七十八年,享年九十八岁。上引《左传·昭公元年》中之“太原”,即为太原。《春秋左传正义》卷四十一,于“以处太原”四字下注曰:“太原,晋阳也,台骀之所居。”又,上引《左传·昭公元年》中的“帝”,另有人认为,是指帝颛顼,是帝颛顼封少昊之裔孙于太原。颛在位之年,剪伯赞《中外历史年表》记为公元前2450到以元前2373年。约公元前2376年到公元前2307年帝喾高辛氏在位。帝喾高辛氏,据《史记》等书,为黄帝的曾孙。黄帝之子玄嚣的孙子。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辞源》:“帝喾,古代部落首领,相传为黄帝的曾孙,尧的父亲,居亳(今河南偃师县),号高辛氏。商代卜辞中以帝喾为高祖,参阅《史记·五帝记》。”在位期间,高辛氏分别封其子实沈、阏伯于今之太原与今之河南商丘。按《左传·昭公元年》:晋侯有疾,郑伯使公孙侨如晋聘,且问疾。叔向问焉,曰:“寡君之疾病,卜人曰:‘实沉、台骀为祟。’史莫之知,敢问此何神也?”子产曰:“昔高辛氏有二子,伯曰阏伯,季曰实沈,居于旷林,不相能也。日寻干戈,以相征讨。后帝不臧,迁阏伯于商丘,主辰,商人是因,故辰为商星。迁实沈于大夏,主参,唐人是因,以服事夏、商。其季世曰唐叔虞。当武王邑姜方震大叔,梦帝谓己:‘余命而子曰虞,将与之唐,属诸参,而蕃育其子孙。’及生,有文在其手曰虞,遂以命之。及成王灭唐而封大叔焉,故参为晋星。由是观之,则实沉,参神也……”按《竹书纪年》曾云:“四十五年帝锡唐侯命。”按唐侯,今有人认为即指实沉,实沉,有人认为即为今人熟知的帝尧。帝尧究竟是受封于其父还是受封于其兄帝挚(见下则),历史上说法不一。约公元前2306年到公元前2298年帝挚在位期间。帝挚,帝喾高辛氏之长子,尧之兄。关于帝挚之经历命运,历史上记载颇有不同。按皇甫谧《帝王世纪》说:帝挚之母于四人中班在下而挚于兄弟最长,得登帝位。封异母帝放勋为唐侯。挚在位九年,政微弱,而唐侯德盛,诸侯归之。挚服其义,乃率群臣造唐而致禅,唐侯自知有天命,乃受帝禅,乃封挚于高辛。司马迁《史记》则记载云:“帝喾崩,而挚代立。帝挚立,不善,而帝放勋立,是为帝尧。”清人马 《绎史》卷八《高辛纪》引《纲目前编》则说:“挚荒*无度,诸侯废之,而推尊尧为天子。”马马肃并在后加按语云:“按帝挚或崩,或禅,或废,诸说各不同也。”关于唐尧,清人马 《驿史》卷九《陶唐纪》引皇甫谧《帝王世纪》说尧:“年十五而佐帝挚,受封于唐,为诸侯,二十而登帝位,都平阳。”约公元前2297年约在公元前2297年,尧在今太原地区建都(据剪伯赞主编《中外历史年表》),后迁都平阳。尧名放勋,号陶唐氏,在位期间,命羲和观测天象,制订历法,以三百六十六日为一年,置闰月正四时,尧时洪水为患,命鲧治之,九年而功不成,四岳又举舜。舜流共工于幽陵,放欢兜于崇山,迁三苗于三危,殛鲧于羽山。四罪定而天下咸服。按:东汉郑玄(生当公元127—200年)《毛诗谱·唐谱》说:“唐者,帝尧旧都之地,今日太原晋阳是。尧始居此,后乃迁河东平阳。”又:《毛诗正义》据此评《诗经》中之《唐风》“有尧之遗风”曰:则尧都之也。《汉书·地理志》云:太原晋阳县,故《诗》唐国,晋水所出,东入汾,是汉时为太原晋阳也。《史记·晋世家》云:唐在河汾之东,方百里。言百里则尧为诸侯所居,故云:“尧始居此”。《地理志·河东郡平阳县》应劭云:“尧都也”,则是尧为天子,乃都平阳,故云后迁河东平阳也。……成王封母弟叔虞于尧之故墟,曰唐侯,南有晋水,至于燮改为晋侯。另:西晋皇甫谧(214—282)《帝王世纪》说:“尧始封于唐,今中山唐县是也,尧山是也……尧之都后。

自古以来,中国很多地方都会存在着一些来寄托自己实现不了的愿望的庙宇或者祠堂。这些地方的存在,一方面是为了让我们在手足无措的时候还可以有一点寄托,另一方面也是中华的一种文化的延续。

这些庙宇不仅有着中国历代的建筑文化的表现,还有着中国的历代老百姓的市民文化的体现,这里集聚着百姓的文化和寄托,那么,今天,小编要来给大家介绍的便是着深受老百姓爱戴的关帝庙了。

关帝庙介绍

关羽以其“忠、义、勇、武”名垂千古,多个封建王朝对其赏封。

宋哲宗封其为“显烈王”,元代加封为“显灵义勇武安英济王”,明神宗加封为“协天护国忠义帝”,“三界伏魔大帝”,清顺治皇帝加封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护国保民精诚绥靖翊赞宣德关圣大帝”。

儒释道三家也分别尊其为神,儒家将其与“文圣”孔子并称为“武圣”,中国佛家将其尊为“珈蓝菩萨”,道家尊其为“关圣帝君”,老百姓更是尊其为“关老爷”奉为“武财神”。这在我国民间神祗中是独一无二的。

在关老爷的老家山西对其的信仰更甚,从关帝庙的数量就可知道关羽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地位,明清时代为关羽崇拜的极盛时期,可谓“褒封不尽,庙祀无垠”。清道光年间,太原城内就有关庙27座,保留至今的仍有5座。

山西太原关帝庙介绍

大关帝庙

地址:大关帝庙,位于太原市中心城区。

坐北朝南而建,北邻羊市街,南面山门正对庙前街(因大关帝庙而得名)。之所以叫大关帝庙,是因为该庙是众多关帝庙中规模最大的一座。

大关帝庙具体修建的年代已无从考证,据考古证实现存建筑为金元基址上的明代、清代建筑,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该庙为南北二进院落布局(东院三代殿和娘娘殿正在修缮当中),在建筑群的中轴线上,依次坐落有山门、崇宁殿、春秋楼三座建筑,山门两侧分别为钟鼓楼。

大关帝庙山门

崇宁殿

春秋楼

校尉营关帝庙

校尉营关帝庙是现存关庙中最古老的一座。相传建于宋代,分为前后两院,前院有山门、钟鼓楼、配殿、献殿和大殿组成,后殿为寝宫。

十字歇山式钟鼓楼,矮而雄,悬山式五间正殿,宽而幽,绿色琉璃瓦装饰殿顶。殿内原有关羽坐像,1951年6月拆除。

后院寝宫有关羽夫妻坐像(已毁),旁有12尊尚乐侍女,手执笙、笛、管、鼓、钹、三弦、琵琶等乐器及二尊类似指挥者及管理人员塑像,面部丰满,比例匀称,高15米,宋人装束,衣纹深邃重叠,飘带左右盘旋,系元代作品。

1964年移入晋祠,暂作叔虞的侍者。庙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现正在修缮当中。

山门

献殿及两侧的钟鼓楼

大殿

东配殿

西配殿

寝宫

南肖墙关帝庙

地址:南肖墙关帝庙位于南肖墙街88号

拥有着存献殿、钟鼓楼、正殿、厢房、东西配院等。正殿为二层楼阁建筑五间,前部出檐有廊,绿琉璃瓦殿顶。目前基本修缮完毕。

献殿、钟鼓楼及东西配殿

正殿

正殿一层内关老爷及关平、周仓塑像

西配院

春秋阁

地址:春秋阁位于市内鼓楼街唱经楼内

始创于清康熙年间。春秋阁位于唱经楼东侧,坐北朝南,阁下为砖券窑洞三眼,前置木构廊檐;上建木构楼阁三间,悬山式琉璃殿顶,东有石磴,原有关羽夜观《春秋》塑像,故名。

唱经楼

春秋阁

校场巷关帝庙

地址:教场巷关帝庙位于省汽车制造厂院内

重修于清康熙十九年(1680)。有东西二院,殿堂3余间。正殿硬山顶三楹,前有卷棚抱厦。现主体还在但损毁严重。

我们感叹于关羽的英雄气感,更感慨于这里的历史悠久,这里ID古老和老旧就已经看的出来百姓对这里的信仰是有着多么的长久的历史,令人感慨,只希望这里的修葺工程赶快结束,这样我们就又可以去这里参观,一睹关羽的英雄姿态了。

太原街道名称的由来

太原街道得名,追本溯源,有下列几种情况:

一是以古建筑得名。钟楼街在明朝建有一座钟楼,楼内按时敲钟报时辰,故称钟楼街;纯阳宫系吕祖庙名,纯阳即唐吕洞宾之号,世以为“八仙”之一,亦称吕祖,元朝封为纯阳帝君。因该街建有吕祖庙,故街以庙得名。迎泽大街是袭用明建太原城的“迎泽门”之名。“泽”古汉语释为“思泽”、“恩惠”,今寓迎福。东华门、南华门、西华门均因明“晋王府”宫门方位而得名。明太祖朱元璋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封其三子朱木冈为晋王。朱木冈受封后,在今“精营”一带修筑晋王府宫城。王府座北朝南,开三门,按方位称东,南、西华门,后将门名袭用为街名。晋王府的宫城外筑有萧墙(萧即肃,墙谓之屏,原指古代君王宫室前边的屏风,大臣到此肃然起敬)。与晋王府萧墙有关的街巷有东、南、西,北、上肖墙。“肖”明代作“萧’,今简之为“肖’。

二是以古代驻扎兵营而名。校尉营是明代晋王府的禁卫校尉驻地,后袭用为街名。今有东、南、西、中校尉营。清雍正、乾隆年间,在晋王府宫城的废墟上营建房舍,驻扎绿营兵,在太原的叫“精骑营”,久而久之简称“精营”。后宅住居民,形成街道,遂名精营。今冠以精营的街道有精营东、西边街,精营中、南横街,精营东二、西二道街。

三是以嘉言而名。东来巷,传说老子出函谷关,关令尹喜见有紫气从东而来,知道将有圣人过关。果然老子骑青牛而来,便请他写下了《道德经》。“紫气东来”表示祥瑞,取吉祥之意而称巷名。起凤街,唐朝王勃在《滕王阁序》中有“滕蛟起凤”之句,意为文章作得好。街又靠近清代考取举人的贡院,取其意而称街名。静安里,儒家经典之一《大学》中,有“知止而后能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之句,“静”、“安”两字并通,取其“安静”之意。

四是与古代手工作坊、集市贸易有关的街巷。如帽儿巷、大小剪子巷,大小铁匠巷、靴巷等则是古代太原手工作坊的所在地。南北牛肉巷、豆芽巷,棉花巷,柴市巷等是过去太原肉、菜、柴与日用品的集市。

五是反映太原地理地形特征的街巷。今海子边一带,地势低洼,过去下雨常积水,曰“海子”(唐诗有“北方有水皆名海,积水成潭强号湖”之句)。以此称街名的还有海子边东、西街。明朝太原城西筑有阜城、振武两门。振武门地形低,汾河水患常由振武门流入城内,造成水害,故振武门又名水西门。而皋城门地形较高,不宜被淹,故又名旱西门。水西门街,旱西门街,水西关街,旱西关街均以此而得名。“杏花岭”,在明朝时为晋王朱木冈的花园,多植杏树,因地形呈斜坡状,时叫杏花坡,后易名为杏花岭。清末,始建宅居民,形成道路,称杏花岭街。

六是反映历史悠久的街巷名称。传说尧舜时天下分为十二州,以冀东恒山之地为并州。今沿用古代区域名称而冠以并州的街路有并州东、西街,并州南、北路。西周初年,周成王封弟叔虞于唐,因唐地临晋水,遂改国号为晋,建城于晋水之北(古以水北为阳),故名晋阳。晋阳街、晋阳西街则是这一历史名称的沿用。

七是以中国革命史而得名。1911年,孙中山先生领导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由于新民运动在全国兴起,“新民”一词在社会上颇为盛行,冠以“新民’的街道即始于此。今太原有新民北街、新民东街,新民中街。解放路、五一路、胜利街的得名亦属这一类型。

八是为纪念社会主义建设成就而名的街巷。迎新街、迎新路,是解放初期拓建而成的,寓“迎新废旧”之意。建设南、北路,是在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第一年内兴建竣工的,故以建设时期之意而名。新建路即以新建道路为名。

红市街

旧名“红四牌楼”,原是明晋王府前四座红色牌楼所在地,故名。红市街旧有育生医院、晋阳日报社等。《晋阳日报》前身为山西同盟会创办的《晋阳公报》,该报当时用通俗流畅的文笔介绍新思想,巧妙地揭露满清政府的黑暗腐败,极受群众欢迎。

钟楼街

因街内钟楼得名。地处今解放路中段东侧,西与按司街相连。路南侧原有钟楼一座,楼高3层,楼内铁钟高3米,直径15米。解放后将钟楼街、按司街、东羊市街合并,统一称钟楼街。其街旧有可达、开明、美光3家像馆以及广凝堂药房、大宁堂药房、兴隆药房,还有今聚合、义元升、明利华、亨得利、广盛德、复聚兴等多家买卖字号。

鼓楼街

因明建鼓楼得名。明代巡抚署衙前建成鼓楼一座,其高10余丈,东西长百余步,南北宽80余步,甚是壮观,解放以后拆毁。鼓楼街东至唱经楼、楼儿底,西至估衣街。清代鼓楼街称鼓楼前街,亦称鼓楼大街,民国以后改称鼓楼街。今将估衣街、鼓楼街、唱经楼、楼儿底等街道合并,统称鼓楼街。鼓楼街旧为山西金融中心,清代有大清银行山西分行,民国以来有中国银行山西分行、山西省银行、太原金店等机构。

桥头街

因位处宋“朝曦门”外护城河之吊桥遗址而得名。街名始见于清。道光《阳曲县志》云:“桥头街,相传关帝香亭下为桥眼,水入文瀛湖。”其街东至红市街,西连钟楼街。1958年,将原桥头街和红市街合并为一。

大中寺

因打钟寺而得名。宋大中祥符年间建寿宁寺,金正隆年增建钟楼,俗称打钟寺。辛亥太原起义时,兵火相接,打钟寺除佛殿外尽遭毁圮。民国2年(1913年),阳曲县人刘占元集股盖楼,辟建市场,打钟寺易名大中寺,沿用至今。其街旧有义和永、华信号、同德兴、协力公、天吉盛等买卖字号。

柳巷

据说巷内旧有水池,池旁多植柳树,故名。又据《永乐大典》所载,太原城原有大柳巷、小柳巷。明初建晋王府时将大柳巷扩入府内,小柳巷直呼柳巷。柳巷地处闹市,是太原的商业中心。旧有中华大戏院、绥西垦业银行、中华医院、中德医院、乐仁堂药店、同仁书店、世界书局、正大饭馆及其它许多买卖字号。解放后,拓宽柳巷北口至府东街,又打通柳巷南口至迎泽大街,分别称为柳巷北路、柳巷南路。

通顺巷

位于解放路、帽儿巷之间,南北通钟楼街、鼓楼街。其巷原名鸡鹅巷,为买卖鸡、鹅的集市。清代相继开设商号、钱庄,为求生意兴隆通达,改称通顺巷。该巷旧有江康布庄、美克油行、元新工厂及同泰祥、义顺成、庆和诚等十数家银行、钱庄。

帽儿巷

因巷内多帽子作坊,又是商家集中地而得名。相传,宋代时这里已是太原的商业中心。帽儿巷旧有晋绥地方铁路银行、和合生银号、长春楼珠宝店、天庆丰津货店、文宝斋书社、香积圆饭店以及永顺帽庄等。解放后帽儿巷并入都督北街,上世纪80年代拓建为经营地方风味的街巷——食品街。

麻市街

因街内旧为买卖麻及麻制品的市场得名。南接活牛市街,北接府门前。旧有太原市布业同业公会、太原市药材同业公会及利和银行、蔚成德药房等。1955年麻市街并入解放路。

府西街

金代天会中,阳曲县治徙入太原城。明初扩建太原城,县衙移至今府西街67号药材公司院,县衙前的街称县衙街。明洪武年太原知府胡维建府署于今省级机关幼儿园一带,府衙门前的街叫府门口。清代县前街东改称灰市街,有太原府署、阳曲县署、府学、县学及黑虎庙等。民国20年(1931),灰市街改为府西街。

通过西米市、东米市、柴市巷、酱园巷、馒头巷、牛肉巷、剪刀巷、铁匠巷、羊市街、牛村街、靴巷、纸巷等等的旧名称,大致可了解老太原的地域特征,也可猜晓昔日的繁华程度。这些街巷名乍听上去不免有些俚俗,细究则充满市井生活的乐趣,是这座城市古老传统、浓厚习俗的一部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961206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17
下一篇2023-10-1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