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有别于西画,在表现手法上也有很大差异,中国画讲究气韵生动。
在中国绘画史上,顾恺之是常常被说起的名字,他是东晋晋陵无锡人(今江苏省无锡市),字长康,是一位多才多艺的艺术家,能诗善赋,更是丹青妙手,传世的《女史箴图》与《洛神赋图》,通过艺术创力与表现手法,给予后人流芳千古的艺术画卷,可惜的是我们今天看到的都是唐宋摹本,顾恺之的真迹已经失传。
据说顾恺之表面看似乎有点迟钝呆板,这恰恰是一种大智若愚的表现。据《世说新语》中记载:当东晋权臣桓温把江陵城修缮得宏伟壮观之后,命令宾客僚属各自赋诗赞美的时候,顾恺之随口说了两句“遥望层城,丹楼如霞”,令恒温十分欣赏,一高兴便赐了他两个年少貌美的婢女。
顾恺之被称之为“三绝”,也就是画绝、才绝、痴绝。他更有趣的一个故事是这样的:他把自己多年经心创作的得意画作藏在一个橱子里,贴上了封条,寄存在好友桓玄家中。这桓玄喜欢他的画,便偷偷从橱子后面抽去了板子,将他的珍藏全部偷走,然后又装上板子。
后来顾恺之来取回橱子时,桓玄告诉他说自己从未打开过封条,其意也就是没动过这橱子。当顾恺之去掉封条,打开橱门,却发现自己的画一幅都不见了,好生奇怪,左思右想也解释不了,便喃喃自语地说:莫不是自己的画太传神美妙了,通了灵性,就像人得道之后,会羽化登仙一样。他丝毫都没有怀疑是桓玄动了手脚,如此纯真可爱,让桓玄都差点笑出声来,好一个痴绝之人。
据说他游览会稽,有人问他景色,他不加思考地回答:“千岸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葱茏其上,若云蒸霞蔚。”将美好的风光浓缩为二十个字,却形象鲜明,宛如景在眼前。正因为顾恺之富有文学修养,才让他的绘画透出浓郁的人文气息。
甄宓
某日,顾恺之读到三国时曹植的《洛神赋》,被这凄美的爱情故事所打动,于是倾力创作了中国十大经典画作之一《洛神赋图》,用他的妙笔,再现了那人神邂逅的场景。这是一幕人神殊异的凄美艳绝的传奇。
曹植笔下的洛神,是中国先秦神话传说中天皇伏羲的女儿,有的说她是渡洛水覆舟淹死,成了洛神。有的说她喜欢洛河两岸的自然风光,便私自下凡来到人间洛河畔,并教授洛河两岸老百姓生存之技,由美貌动人,黄河河伯掳走,于是,成了黄河之神河伯的妻子宓妃,后被封为司掌洛河的水神。
我们无法确切知道当年曹植写这篇《洛神赋》时寓意了什么,在其序中说:“斯水之神,名曰宓妃,感宋玉对楚王说神女之事,遂作斯赋。”
但后人认为曹植笔下的理想女神就是其兄曹丕的老婆甄氏。
说来这甄妃是三国时期绝世美人,中山无极人,是上蔡令甄逸的女儿甄宓,其母张氏就是当时常山一带的美人。是曹植的哥哥魏文帝曹丕的第二位正妻,也就是曹植的嫂子。
据说这甄逸夫妻恩爱,共生了三个儿子五个女儿,甄宓最小。父母都疼爱她,视为掌上明珠,哥哥姐姐也喜爱这个小妹妹。
据说甄宓生来聪明伶俐,如花似玉,细腻光洁的肌肤,无一丝瑕疵。
某日,甄逸家中来了一个术士,分别给他的子女看了,最后指着甄宓说:“此女贵,贵不可言!”
八九岁的时候,甄宓就痴迷上读书,常常偷偷用哥哥的笔墨,在纸上写写划划,无师自通,有模有样。她的哥哥们告诉她:“女孩子是应该学习女工的。对读书习字感兴趣,难道想当女博士?”
甄宓眨动着有神的眼睛,十分认真的说:“闻古者贤女,末有不学前世成败以为己诫,不知书,何由见之?”
于是,小甄宓的声名远播。
一转眼已经是汉末建安年间,甄宓已经是十余岁,楚楚动人的芳姿雅韵令时为大将军领冀州牧的袁绍知道了,可以说袁绍是当时军阀中最有势力的,中山无极恰在他的统辖范围,就下聘礼,给自己的二儿子袁熙嫁了。
袁绍与曹操官渡一战战败,返回老巢邺城就一命呜呼了。
袁绍的三个儿子袁潭、袁熙、袁尚已经各领一州,本来袁绍去世,长子袁潭理应继承大业,但袁绍生前喜欢小儿子袁尚。于是,兄弟失和,兵戎相见,窝里斗。这袁潭还派人请求出击袁尚,这给了曹操绝佳的机会,率三万精兵直扑邺城。
当时留守邺城的是袁绍手下审配,副将苏由,这二人也不对付,于是,苏由就暗中派人投降,愿为内应,谁想事情败露,苏由就逃出邺城,来投奔曹操。
曹操闻知大喜,立马召见苏由,寻问城内的一切,并很关注袁家有什么人在邺城城里。
苏由告知袁绍的老婆刘氏在城中,身边有袁绍二子的媳妇甄宓侍候着。
这曹操最就耳闻这甄氏漂亮,就特意问了这个甄宓。
苏由告诉曹操:这甄宓不仅花容月貌,更是知书达礼,绝代的一个美人,这不由让曹操有了些许想法。
前世今生或许只能以这样的方式与你亲近,真的,如若不是这一次的邂逅,兴许我只能在苍白的意念里,收肠刮肚、绞尽脑汁地去拼凑你的影子,而对你的姿色,你的神韵绝然是没有一丝印迹的。
纯属偶然,有朋友从异地来,随性带他前往传闻已久的偏远山村观光。据说小小山村,居然出了四位清朝进士,很有些来头,于是借此机会,去敷衍敷衍那颗好奇的心。因为时间紧迫,故而一路飞车,尽管路上风景独好,也只能是惊鸿一瞥。不曾想,在这居然遭遇到这么一小片枫林,心中暗自兴奋,很有一种“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之感。真的,对这一小片枫林,时至今日的邂逅,我还没有任何有关它的信息,倘若不是这一次,或许今生便又多添了一份遗憾。只可惜,因为朋友故,当时我并未要求泊车细赏。
第二日清早,为弥补昨天的遗憾,心驰神往,再度驱车赶往那片枫林。
心无旁骛,兴致勃勃一头扎进枫林。面对这一株株形色大同小异的枫树,心潮起伏,意乱情迷,手中的相机也不知作何取舍。好几次我撇开相机,徒手轻抚那一枚枚鲜艳的枫叶,企图去感知它们的灵性。我认为枫叶是有灵魂的,其纯净的色彩里面蕴含着丰富的情愫。尽管并非五彩却也不乏斑斓,以此,才更显含蓄。
如果把北京香山的枫林比着大家闺秀的话,那么,这片枫林只能算是“锁在深闺人未识”的小家碧玉。香山漫山遍野的红叶,仿佛是谁偷偷放了一把森林大火,把个香山大大小小的山岭坡地,烧得火光冲天,令人应接不暇,虽然壮观却也使人易生困乏。而这片小小枫林,株与株间若即若离,间杂呼应,且与其它众多常绿植物疏疏朗朗穿插融合,在蓝天白云大背景的映衬下,色彩起伏跌宕,互为依托,更是赏心悦目。岳麓山我是熟悉的,那里的枫叶,漫山红遍,招人显眼,却略嫌热烈和娇媚。而你的那份落寞与矜持恰到好处又楚楚动人、勾魂摄魄。
我喜爱春花的烂漫,但我更钟情秋冬经霜的红叶。不为别的,只为冬季里寂寥的冷调子下有这么一点暖色给予落寞的心灵以慰藉。
春天,万紫千红之时,你却默默披一袭葱绿甘为陪衬。待到花事既尽,萧瑟西风起,你就变戏法似的,渐渐褪去青青绿装,换来一身火红或金黄。一树树、一枝枝、一叶叶饱蘸激情,给这个干冷的季节带来一丝丝温情。对冬我向来是不以为意的,但有你的出现,我仿佛血脉喷张,冲动地想攫取你的灵肉,去品味冬天里那点冰冷的温馨。你很鲜明,给人的感觉似乎也很招摇,但我想,这并非你的本意,因为你毕竟不是花。尽管多情的人们老是把你当做花来品评,其实,你很不情愿地要跟繁花似锦、花枝招展扯上任何关联,你不想因此而招来非议。你就是你,你的一次蜕变,已耗尽你全身的心血,你无意于同百花争宠斗艳,或许只是为信守冥冥中的某个诺言,抑或是执着于灵魂深处那个亘古的意念。你不是花,却有百花般的美艳;你酷似花,却比花更具魅力。
年复一年,你以你独特的姿态,随意地又悄无声息地面对苍穹自我表白。春天,百花齐放、争奇斗艳,也不过单是春风的沐浴,多少有些浅薄和轻佻。而你的蜕变,却苦苦经历了夏的炽烤、秋的熏陶、冬的浸*,不知历练了多少风霜雨露的洗礼,方才换来这一岁的蜕变。或许有了这般的磨砺,你才变得有模有样,有棱有角,神采奕奕。你那棱角犀利,筋脉劲道的枫叶,仿佛一支支锋芒毕露的镖,在苍凉的空中划开重重烟雾,以其厚重而沧桑的神色,向大自然昭示着什么。
萎靡的花、枯黄的草、凋敝的树,即便挖空心思,也体会不到你化蛹成蝶般的那份艰涩。尤其在这岑寂的冬季,似乎很少有它类同你唱和。你特立独行,绝类异色,旁若无物地享受自己的那份悠然。不明白,到底是你对它们的不屑,还是它们对你的妒忌。可觑视你周边那些垂头丧气的草木,我似乎已窥探到你灵魂深处的那点私密。尽管你终究也要卸下周身的靓装,赤裸你倔强的躯干、枝桠。然而,那时节显然是又在开启另一个春天故事的序幕了。重生过后便是另一次的升华,起起落落,周而复始,不厌其烦。唯有你才真正参透出盛衰荣枯的个中滋味。
西风骤紧,霜露凝重,于是,你便化作一只只轻盈的蝶,在萧瑟的风中,自翘棱的枝头,飘然而起,翩翩起舞,给这个单调的季节再画上绚烂的最后一笔,最终安然栖落于地。此后的日子里,你把自己的美绝连同你的梦一并化作尘土,融入大地,期待下一个驿站的召唤。
邂逅那片枫林,这个冬天并不凄凉。
1、追逐一帘幽梦,颠倒错位的相逢,当风吹散所谓的永恒,爱情只是寂寞里擦肩了一季风景。当夜爱上星子的眼,我、冰冷的脸闪着孤单。多想,用一纸永恒写下永远,然,时间验证了答案,所谓的圆满,就像星子顽皮的一眨眼。
3、遇见,是一场无声岁月的相逢。你始终相信,他会路过季节,走过荒野,马不停蹄地赶在你还未老去的容颜之前,找到你并遇见你。时光里所有漫长地等待与寻找在拥抱不语的那一刻就像他白衣袂袂的千里风尘一样悄无声息地沉淀了。
4、最美的相逢,惊艳了华年,那份通透的懂,胜过相濡以沫的爱情,只一个眼神,就能交集,那种灵魂深处的爱恋铭心刻骨。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藏着一份曾经的亦或发生着的美丽的情,人一生中会遇到很多人,能真正印于心的有几?
5、人生的故事里,岁月的旅途中,总有些相逢,没有惊艳的开场,没有动听的告白,却已然刻进生命的脉络;总有些情意,携着花香而来,带着清气而往,芬芳着光阴的每一道掌纹,清新着岁月的每一次心跳。
11、相遇,是一个多么动人的名词。于这茫茫人海中,于这网海茫茫中,每天有多少的相遇擦肩而过,每天又有多少的匆匆擦肩而过。
12、永远,永远都只是一场永远。或许,还只是一个梦和期待而已。能够拥有着了,才是今生相
谈到「一见钟情」,我首先想到的就是**《罗马假日》。这部经典爱情**中,女主角安妮公主和男主角乔伊在罗马的一次偶然相遇中,就产生了一见钟情的感觉。
安妮公主原本是来罗马进行外交访问的,但她对于充满礼仪、束缚的生活感到厌倦。与此同时,乔伊则是一个来自美国的报社记者,在罗马工作。他们在一次偶然中相遇并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间,两人在彼此的身上发现了彼此想要的自由、勇气和真挚。这种一见钟情的感觉,一下子点燃了安妮公主和乔伊之间的爱情火苗,即使一切只是短暂的旅程,却依然给了他们一个美好的回忆。
**《罗马假日》中的一见钟情并不是那种瞬间的心动,而是彼此间那份深刻的默契和真实的共鸣。一见钟情并不是凭空而来,而是基于灵魂深处相似性的呼应。因此,这种感觉,让人感到是如此的真实和强烈。
我们时常听说,真正的爱情是建立在深厚的友谊之上。在**《罗马假日》中,安妮公主和乔伊的初见就像是这种友谊的开端。这份友谊让他们能够相互理解、支持和信任,最终走到了一起。看到这个情节,以及影片中两个主角那种真挚的感情,相信很多人都对「一见钟情」有了新的理解和认识。
综上所述,**《罗马假日》是一部让人充满感动和共鸣的**。通过安妮公主和乔伊的一见钟情,我们可以看到爱情的诸多信念、勇气和追求,让人觉得这种感觉仿佛就在自己身边,只要有缘,就会在某个意外的时刻遇见。
周国平的邂逅的中心思想是:美好的邂逅即使没有带来轰轰烈烈的爱情,而是以物是人非的落寞告终。可这一种落寞忧郁却不凄怆,反而给人以美感。即使邂逅无法最终生长为持久的爱情,她同样能够带来生命的悸动,带来发自内心的纯真渴望,这些同样是爱情的体验。
一个落雪的冬日,一次无声的邂逅,犹如初恋般给予人灵魂的欢愉。然而,相遇却不能相识,相逢却无法相守,温暖了一整个冬天的幻梦最终也将被岁月定格成回忆。
扩展资料
“有美一人,婉如清扬。邂逅相遇,与子偕臧。”“邂逅”一词从《诗经·国风》里翩然走来,她走过苍茫的史迹与尘埃,凌波微步,罗袜生尘,走进情人们柔肠百转的梦里。
周国平先生将邂逅与冬雪写在一起,使人不禁感叹这是怎样奇妙的组合。她们同样美好绚烂,却又可遇不可求。正如我们不知道这一片雪花将落在谁的肩头,我们同样不知道转过那个路口是否会有心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