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楸木奇缺,市场价格昂贵,中小径材每立方米达2000元以上,大径材超过6000元,是一般树种木材价格的3倍至5倍以上
产品名称 米径(cm) 高度(cm) 冠幅(cm) 地径(cm) 价格
楸树 40 1000 50000
楸树 2 200 8
1、生命是脆弱的,随时都会被突如其来的暴风骤雨摧残和折磨,有些人倒下了却再也不能起来。但又有些人生命是坚强的,因为他们用顽强的意志力走完人生的坎坷之路。
2、生命的确是脆弱的,但只要通过努力,以及宁死不屈的精神,生命就比任何事物都顽强。
3、在这里,影子真是感慨万千啊!说不出感动,倒不出的悲伤。
4、我不得不承认生命之脆弱禁不起我们再三的考验,生或死,也许早已命中注定。逝者如斯,生者为此沉寂。沉默,是对死者最大的敬意。
5、完全不受别人影响的人,并不是强大的表现,反而是另一种封闭,生命的内核是脆弱的,是经不起推敲的,就像只能单向思考一样。这是在用自以为是的姿态拒绝让自己的生命向更美好的状态趋近。
6、地震的场面同样令人感动:一位老师用自己的身躯挡住了倒塌的房梁,挽救了四个学生的生命;一对父母手牵手为孩子撑住了一个活着的希望,自己却永远的离开了这个世界灾难让生命显得如此脆弱,灾难却也让人们变得坚强。
7、就算每一次的失败也不是永远的认输,因为,伴随我们的还有那一生用之不完的信心。秋天的草儿黄了,但这并不意味着,它的生命已经到了大限。这暂时的**,会在明年的春天,变得的更鲜,更绿。因为它相信,只要有信心,就一定可以找到那个焕然一新的自己。
8、生命很脆弱。不企图别人怎么好,我会一如既往,做我自己。
9、生命是单行道,过程如何辗转迂回,都不会有回头的余地。生命的逝去,像空气一样,在瞬间就永久的消失了,不复回归,轻轻落下,无声无息,划过空气,穿越人生,便消逝不见,是再也不见了。人的生命看似恨强大,实际上是那么的脆弱,天灾,人祸,自身的疾病和轻生的念头,抑或人为的一点点力量就能将它摧毁,轻的让人觉得活得很飘渺,像鸿毛一样悬在了半空,彷徨恐惧伴随着一天又一天。
10、不要等到失败落魄时,才记起忠告;不要等到生病垂危时,才意识到生命的脆弱;人生不售来回票,请珍惜现在的幸福。淡泊,是对生命的一种珍惜,珍惜着眼前的一切,努力做到不好高骛远;淡泊,可以使自己真正地享受人生,在努力中尽情体验欢乐,在淡泊中不断充实自我。
11、病痛是挫折,在它面前,我没有屈服,尽管是多么地无奈因为病痛,我懂得了父母的艰辛;因为病痛,我感受到了亲情的珍贵和友情的真挚;因为病痛,我体会到了人间的真爱;因为病痛,我明白了生命的脆弱与可贵;因为病痛,我懂得了坚强正因为这些挫折,让我学会了一般人学不到的东西,获得了一般人得不到的东西,让我感受到生命的精彩!
12、时常感叹,上帝并不公平,留给人的时间太少,大部分人生在打拼中度过,留下来享受的时间却不多,而且人的生命又是那么的脆弱。
13、生命无法用来证明爱情,就像我们无法证明自己可以不再相信爱情。在这个城市里,诚如劳力士是物质的奢侈品,爱情则是精神上的奢侈品。可是生命脆弱无比,根本没办法承受那么多的奢侈。
14、若生命里,时常有一个人,在你最脆弱的时候鼓励你,那么,他(她)就是你的朋友。至少那时是!
15、生命是脆弱的,生命也是坚强的;生命是平凡的,生命也是壮丽的。生命往往是一场奇迹,演绎着平凡而又悲壮的故事。
16、生命有时很脆弱,但有时也很顽强,有时天塌地陷,世界毁灭,但生命也不会放弃最后一丝生的希望,他会用他顽强的毅力;与死神勇敢的拼搏,用尽最后的余热把生命怒放!生命之树之所以常青,奋斗的力量之所以不竭,就是因为生命还怀着美好的梦想,还拥有着爱的火种,生命便再一次绽放,爱是伟大的,爱的力量永无止尽!
17、芦荟的转化为刺是为了更好地保护水分。如果芦荟几天没浇水的话,它就会自动把贮存的水分拿出来用。这让我知道芦荟力是多么顽强!并且知道了有叶子的花生命力反而很脆弱。
18、生命是短暂的,是一去不复返的,人的一生就如白驹过隙,时间不可倒转,我们只能在有限的生命里绽放无限的光彩。
19、安然的我们,只是能够珍惜生命,珍惜每一分每一秒。但是我们还可以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去支援灾区。不要小看这一份力量,积攒在一起一样可以改变世界,改变明天!让我们伸出援助之手一起与受灾的同胞们共渡难关,让那些脆弱的生命变得更加坚强,变得更有希望!
20、生命是珍贵的,生命是无价的。然而,生命又是脆弱的,生命也是稍纵即逝的!注意安全,珍爱生命,关爱健康是人类珍惜生命的主旋律!
21、人的一生是短暂的,脆弱的生命不能承载太多的负荷,要学会忘记,忘记那些不该记住的东西,忘记不属于自己的一切。
22、你看,这就是生命,含羞草般,看似脆弱,却又顽强不已的生命。
23、生命真脆弱啊,我们要好好地珍惜它,不能让它白白流失。愿时间所有的生命都活得光彩有力!
24、母爱是永恒的,当你还是个微乎其微的小生命时,你便开始聆听。你在那个以后被你称为妈妈的女人身体里,用你那双敏感而脆弱的小耳朵去听,去听母亲的心跳,去听母亲的每一次呼吸,去听母亲因为你的到来而得到的喜悦,去听你在母亲那不庞大的身体里得到的安全感。
楸树可以养知了猴养殖,一般知了猴(金蝉)养殖可以选用木本植物与草本植物(多年生)作为寄主植物。
但是为了管理省事,一般农户多是选择木本植物养殖金蝉。在木本植物中,为了快速养出金蝉,一是要选择金蝉喜爱的树种;二是要选择容易成活、生长迅速的树种;三是要选择根系发达、汁液充足的树种。将三个条件综合起来,首选的应该是柳树。当然楸树也是可以的,楸树树冠茂密,有较强的消声、尘、吸毒能力。同时楸树根系发达,防风固土能力强,是荒山造林优良树种。并且楸树干高冠窄,根系分布深,胁地轻,是理想的农林间作和农田防护树种。
知了幼虫到成虫要两到三年的生长期,所以要提前种植树木。
楸树,紫葳科小乔木,高8-12米。叶三角状卵形或卵状长圆形,宽达8厘米,顶端长渐尖,基部截形,阔楔形或心形,叶面深绿色,叶背无毛;叶柄长2-8厘米。那么楸树几月开花?楸树花期是几月份?
据楸树种植达人了解,楸树的花期:5-6月。
生长环境
喜光树种,喜温暖湿润气候,不耐寒冷,适生于年平均气温10-15度、年降水量700-1200毫米的地区。根蘖和萌芽能力都很强。在深厚、湿润、肥沃、疏松的中性土、微酸性土和钙质土中生长迅速,在轻盐碱土中也能正常生长,在干燥瘠薄的砾质土和结构不良的黏土上生长不良,甚至呈小老树的病态。对土壤水分很敏感,不耐干旱,也不耐水湿,在积水低洼和地下水位过高(05米以下)的地方不能生长。对二氧化硫、氯气等有毒气体有较强的抗性。幼苗生长比较缓慢。
分布范围
分布于中国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甘肃、江苏、浙江、湖南。在广西、贵州、云南栽培。模式标本采自北京。
繁殖方法
播种
在15-30年生的健壮母树上采种,当果实由黄绿色变成灰褐色、顶端微裂时,表明种子即已成熟,可剪下小果枝,摘下果实。采用春播3月,播前用30度温水浸种4小时,捞出晾干,再用3-5倍种子的湿沙混合均匀,堆在屋内进行催芽,定期洒水、翻动,使内外温度均匀一致。经10天左右,有30%的种子裂嘴时即可播种。采用条播,行距20-25厘米,亩播种量1-2千克。播前灌足底水,播后覆盖细土和细沙,厚度05厘米左右,以微埋没种子为宜。最后,床面用塑料布覆盖遮荫。待幼苗出齐后,撤除覆盖物。以后加强肥水管理和松土除草等管护工作。
扦插
选取1年生苗干做种条,截成15-20厘米的插穗,每50根或100根插穗扎成一捆,竖立于露天沙坑中,一层插穗,一层湿沙,至坑口20厘米处盖土,天冷时要加厚土层。坑中每隔1米竖立一个草把,以便通气。早春要勤检查,防止地温升高造成插穗霉烂。3-4月扦插,株行距20-30厘米,当年苗高可达1-15米以上。
埋根
采集粗1-2厘米的根条,剪成长15-20厘米的根段,上平下斜。挖根在春季解冻后末萌芽前进行,做到随挖、随剪截、随埋条。秋季采根要用湿沙层积贮藏到春季使用。3月下旬至4月上旬,于埋条前15天选向阳处,将种条混湿沙催芽。粗细条分级埋,可保证出苗整齐。斜埋:大头向上,小头向下斜放40°,根上端与地面平,埋后覆土1-15厘米,压实。在干旱地区可培成土垄,高15-20厘米,芽刚萌发时扒开土垄,不要伤芽。辨别不出上下头的根条用平埋法。将根条平放在埋条沟内,覆土1-15厘米,压实。苗高10厘米时去除萌芽,只留一个发育好、长势旺的芽条。
嫁接
于晚秋和早春树木末萌动时,采用梓树播种苗作砧木,从楸树优良母株采健壮当年生枝条的接芽,进行带木质部芽接法育苗。梓树嫁接苗适应性强、生长快,表现了很好的抗逆性,嫁接成活率高达85%至90%。
> 艺术/文学 > 中国文学相关问题
• 什么是诗?如何欣赏诗(现代诗)?如何写诗?
• 谁能教教我如何写诗
• 宋灭亡后,有人写诗,好像有句“家祭如何告乃翁”之
• 如何写现代诗
• 会写诗的人请为我作一首
订阅该问题
您想在自己的网站上展示百度“知道”上的问答吗?来获取免费代码吧!
--------------------------------------------------------------------------------
如要投诉或提出意见建议,请到
投诉吧反馈。 添加到搜藏已解决
如何写诗..
悬赏分:10 - 解决时间:2006-8-31 12:45
各位啊..俺只有小学文化程度..可最近咱也喜欢上这诗了..附庸风雅嘛...求各位帮帮小弟.有关于诗的格式.或者网站发上来..谢谢各位了..!~
问题补充:这么长??受用了!!!谢谢...分给你,.
提问者: ╃风掠残阳o - 试用期 一级
最佳答案
近体、古体
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被称为近体诗或今体诗,古人这么叫,我们现在
也跟着这么叫,虽然它其实是很古的,在南北朝的齐梁时期就已发端,到唐初成
熟。唐以前的诗,除了所谓“齐梁体”,就被称为古体。唐以后不合近体的诗,
也称为古体。
古体和近体在句法、用韵、平仄上都有区别:
句法:古体每句字数不定,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乃至杂言(句子参差不
齐)都有,每首的句数也不定,少则两句,多则几十、几百句。近体只有五言、
七言两种,律诗规定为八句,绝句规定为四句,多于八句的为排律,也叫长律。
用韵:古体每首可用一个韵,也可以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韵,允许换韵;近
体每首只能用一个韵,即使是长达数十句的排律也不能换韵。古体可以在偶数句
押韵,也可以奇数句偶数句都押韵。近体只在偶数句押韵,除了第一句可押可不
押(以平声收尾则押韵,以仄声收尾则不押韵。五言多不押,七言多押),其余
的奇数句都不能押韵;古体可用平声韵,也可用仄声韵;近体一般只用平声韵。
平仄:古、近体最大的区别,是古体不讲平仄,而近体讲究平仄。唐以后,
古体也有讲究平仄,不过未成规律,可以不管。
古体诗基本上无格律,所以以下只讲近体诗。
用韵
唐人所用的韵书为隋陆法言所写的《切韵》,这也是以后一切韵书的鼻祖。
宋人增广《切韵》,编成《广韵》,共有二百余韵。实际上唐宋诗人用韵并不完
全按这两部韵书,比较能够反映唐宋诗人用韵的是金人王文郁编的《平水韵》,
以后的诗人用韵也大抵根据《平水韵》。
《平水韵》共有一百零六韵,其中平声有三十韵,编为上、下两半,称为上
平声和下平声,这只是编排上的方便,二者并不存在声调上的差别。近体诗只押
平声韵,我们就只来看看这些平声韵各部的韵目(每韵的第一个字):
上平声:一东、二冬、三江、四支、五微、六鱼、七虞、八齐、九佳、十灰、
十一真、十二文、十三元、十四寒、十五删
下平声:一先、二萧、三肴、四豪、五歌、六麻、七阳、八庚、九青、十蒸、
十一尤、十二侵、十三覃、十四盐、十五咸
光是从这些韵目就可以看出古音和今音已大不相同。有一些在古代属于不同
韵的,在现在已看不出差别,比如东和冬,江和阳,鱼和虞,真和文,萧、肴和
豪,先、盐和咸,庚和青,寒和删,等等。
如果我们具体看一看各个韵部里面的字,又会发现一个相反的情况:古人认
为属于同一韵的,在今天读来完全不押韵。比如杜甫《三绝句》第一首(以下引
诗均以杜诗为例,不再注明):
楸树馨香倚钓矶,
斩新花蕊未应飞。
不如醉里风吹尽,
可忍醒时雨打稀。
“飞”和“稀”在平水韵中同属五微,但在普通话读来并不押韵。
又如第二首:
门外鸬鹚去不来,
沙头忽见眼相猜。
自今以后知人意,
一日须来一百回。
“猜”和“回”在《平水韵》中同属十灰,但在现在普通话中也不押韵。
古体诗的押韵,可以把邻近韵部的韵,比如一东和二冬、四支和五微,混在
一起通用,称为通韵。但是近体诗的押韵,必须严格地只用同一韵部的字,即使
这个韵部的字数很少(称为窄韵),也不能参杂了其他韵部的字,否则叫做出韵,
是近体诗的大忌。但是如果是首句押韵,可以借用邻韵。因为首句本来可押可不
押,所以可以通融一下。比如《军中醉饮寄沈八刘叟》:
酒渴爱江清,
余甘漱晚汀。
软沙倚坐稳,
冷石醉眠醒。
野膳随行帐,
华音发从伶。
数杯君不见,
都已遣沈冥。
这一首押的“汀、醒、伶、冥”属下平声九青,但首句借用了八庚的“清”。
这叫做借邻韵发端,在晚唐开始流行,到了宋代,甚至形成了一种风气。
现代人写近体诗,当然完全可以用今韵。如果要按传统用《平水韵》,则不
能不注意古、今音的不同,读古诗更是如此。这些不同,有时可以借助方言加以
区分,但不一定可靠,只有多读多背了。
四声
汉语声调有四声,是齐、梁时期文人的发现。梁武帝曾经问朱异:“你们这
帮文人整天在谈四声,那是什么意思?”朱乘机拍了一下马屁:“就是‘天子万
福’的意思。”天是平声,子是上声,万是去声,福是入声,平上去入就构成中
古汉语的四声,上去入又合起来叫仄声。
这四声中,最成问题的是入声。梁武帝接着又问:“为什么‘天子寿考’不
是四声?”天、子、寿是平、上、去,考却不是入声,可见当时一般的人也搞不
清楚什么是入声。
那么什么是入声呢?就是发音短促,喉咙给阻塞了一下。一类是以塞音t,
p,k收尾,另一类是以喉塞音?收尾。在闽南语和粤语中,还完整地保留着这
四种入声,在吴语中则都退化成了较不明显的?收尾了。以t,p,k收尾的入
声,并不真地发出t,p,k音。塞音在发音时要先把喉咙阻塞一下,然后再送
气爆破出声。在入声中,只有阻塞,没有送气爆破,叫做不完全爆破。比如英文
的stop,美式英语在发这个词时,并不真地发出p音,而只是合一下嘴就完
了,这就是不完全爆破,也可说是一种入声。
在普通话中,入声已经消失了。原来发音不同、分属不同韵部的入声字,有
的在今天读起来就完全一样。比如“乙、亿、邑”,在平水韵中分属入声四质、
十三职、十四缉不同韵,在普通话读来毫无差别(用闽南语来读,则分得清清楚
楚,分别读做ik,it,ip)。
入声的消失也导致了古、今音声调的不同。一部分古入声字变成了现在的上、
去声字,还属于仄声,我们可以不管;但是另有一部分入声字在普通话中却变成
了平声字(阴平或阳平),这就值得我们注意了。前面“天子万福”的“福”字
就是这种情况。常见的入声变平声字有:
一画:一
二画:七八十
三画:兀孑勺习夕
四画:仆曰什及
五画:扑出发札失石节白汁匝
六画:竹伏戍伐达杂夹杀夺舌诀决约芍则合宅执吃汐
七画:秃足卒局角驳别折灼伯狄即吸劫匣
八画:叔竺卓帛国学实直责诘佛屈拔刮拉侠狎押胁杰迭择拍迪析极刷
九画:觉(觉悟)急罚
十画:逐读哭烛席敌疾积脊捉剥哲捏酌格核贼鸭
十一画:族渎孰斛淑啄脱掇郭鸽舶职笛袭悉接谍捷辄掐掘
十二画:菊犊赎幅粥琢厥揭渤割葛筏跋滑猾跌凿博晰棘植殖集逼湿黑答插颊
十三画:福牍辐督雹厥歇搏窟锡颐楫睫隔谪叠塌
十四画:漆竭截牒碣摘察辖嫡蜥
十五画:熟蝠膝瘠骼德蝶瞎额
十六画:橘辙薛薄缴激
十七画:擢蟋檄
十九画:蹶
二十画:籍黩嚼
讲保留有入声的方言的人,要识别这些入声字自然毫无困难,只要用方言来
念就行。对讲北方方言的人,可以根据声旁进行归纳帮助识别,比如“福幅辐蝠”
“缴激檄”,但大多数还是只能死记硬背。现代人写旧体诗,完全可以根据现代
四声来写。但写旧体诗本来就是因为好古,有人愿根据古代四声来写,也无可厚
非,那就要特别注意这种入声变平声的字了。用普通话读古诗,碰到这种字怎么
办呢?我以为,为了保持声调的和谐,不妨读成去声。去声较低沉,再读得短促
一些,听上去就有点象入声了。实际上,这类入声字,有的人就习惯读成去声,
如“一、幅、辐”,很多人都读成去声。
古代很大一部分上声字,在普通话中都读成了去声。上声和去声都属仄声,
我们可以不管这一类字。但是还有一种声调变化必须注意一下:某些古代的平声
字,现在读成了仄声字。如《宿府》:
清秋幕府井梧寒,
独宿江城腊炬残。
永夜角声悲自语,
中天月色好谁看。
风尘荏苒音书绝,
关塞萧条行路难。
已忍伶俜十年事,
强移栖息一枝安。
第四句的韵脚“看”就是平声字,我们读时最好也读成阴平才顺口(现代“
看守”的“看”仍读阴平)。
又如《夜宴左氏庄》:
风林纤月落,
衣露净琴张。
暗水流花径,
春星带草堂。
检书烧烛短,
看剑引杯长。
诗罢闻吴咏,
扁舟意不忘。
最后一句的韵脚“忘”也是平声,我们读时也应该读成平声才不感到别扭。
至于第六句开头的“看”虽也是平声,按今音读成去声也无所谓。
除了“看、忘”,类似这种在现在一般读仄声,而在古代读成平声(或平、
仄两读)的还有:
筒纵撞治(动词)誉(动词)竣闽纫奔蕴漫翰叹患跳泡教(使)望醒胜(承
受)售叟任(承担)妊
这些字,如果是在韵脚或是句中平仄关键处,都应该读成平声。
还有极少数字,在现在是平声,在古代反而是仄声,如“思”“骑”当名词
时都读成去声。象《一百五日夜对月》:
无家对寒食,
有泪如金波。
斫却月中桂,
清光应更多。
仳离放红蕊,
想像颦青蛾。
牛女漫愁思,
秋期犹渡河。
第七句的最后一字“思”,就该读成去声。
律句
汉语虽有四声,但在近体诗中,并不需要象词、曲那样分辨四声,只要粗分
成平仄两声即可。要造成声调上的抑扬顿挫,就要交替使用平声和仄声,才不单
调。汉语基本上是以两个音节为一个节奏单位的,重音落在后面的音节上。以两
个音节为单位让平仄交错,就构成了近体诗的基本句型,称为律句。对于五言来
说,它的基本句型是:
平平仄仄平
或
仄仄平平仄
这两种句型,首尾的平仄相同,即所谓平起平收,仄起仄收。我们若要制造
点变化,改成首尾平仄不同,可把最后一字移到前面去,变成了: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除了后面会讲到的特例,五言近体诗无论怎么变化,都不出这四种基本句型。
七言诗只是在五言诗的前面再加一个节奏单位,它的基本句型就是: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七言近体诗无论怎么变化,也都不出这四种基本句型。
这些句型有一个规律,就是逢双必反:第四字的平仄和第二字相反,第六字
又与第四字相反,如此反复就形成了节奏感。但是逢单却可反可不反,这是因为
重音落在双数音节上,单数音节就相比而言显得不重要了。
我们写诗的时候,很难做到每一句都完全符合基本句型,写绝句时也许还办
得到,写八句乃至更长的律诗则几乎不可能。如何变通呢?那就要牺牲掉不太重
要的单数字,而保住比较重要的双数字和最重要的最后一字。因此就有了这么一
句口诀,叫作“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就是说第一、三、五(仅
指七言)字的平仄可以灵活处理,而第二、四、六以及最后一字的平仄则必须严
格遵守。这个口诀不完全准确,在一些情况下一、三、五必须论,在特定的句型
中二、四、六也未必分明,在后面我们会谈到,但接下来我们先来看看如何由这
些基本句型构成一首完整的诗。
粘对
我们已经知道了近体诗的基本句型,怎样由这些句子组成一首诗呢?
近体诗的句子是以两句为一个单位的,每两句(一和二,三和四,依次类推)
称为一联,同一联的上下句称为对句,上联的下句和下联的上句称为邻句。近体
诗的构成规则就是:对句相对,邻句相粘。
对句相对,是指一联中的上下两句的平仄刚好相反。如果上句是:
仄仄平平仄
下句就是:
平平仄仄平
同理,如果上句是:
平平平仄仄
下句就是:
仄仄仄平平
除了第一联,其它各联的上句不能押韵,必须以仄声收尾,下句一定要押韵,
必须以平声收尾,所以五言近体诗的对句除了第一联,只有这两种形式。七言的
与此相似。
第一联上句如果不押韵,跟其它各联并无差别,如果上、下两句都要押韵,
都要以平声收尾,这第一联就没法完全相对,只能做到头对尾不对,其形式也不
外两种:
平起: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
仄起: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
再来看看邻句相粘。相粘的意思本来是相同,但是由于是用以仄声结尾的奇
数句来粘以平声结尾的偶数句,就只能做到头粘尾不粘。例如,上一联是: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下一联的上句要跟上一联的下句相粘,也必须以平声开头,但又必须以仄声
收尾,就成了: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为什么邻句必须相粘呢?原因很简单,是为了变化句型,不单调。如果对句
相对,邻句也相对,就成了: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第一、第二联完全相同。在唐以前的所谓齐梁体律诗,就是只讲相对,不知
相粘,从头到尾,就只是两种句型不断地重复。唐以后,既讲对句相对,又讲邻
句相粘,在一首绝句里面就不会有重复的句型了。
根据粘对规则,我们就可以推导出五言绝句的四种格式:
一、仄起首句不押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二、仄起首句押韵:
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三、平起首句不押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四、平起首句押韵:
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五言律诗跟这相似,只不过根据粘对的原则再加上四句而已。比如仄起首句
押韵的五言律诗是:
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根据粘对规律,还可以十句、十二句……无限地加上去,而成为排律。
粘对也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基本上也是遵循“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
口诀,也就是说,要检查一首近体诗是否遵循粘对,一般看其偶数字和最后一字
即可。如果对句不对,叫失对;如果邻句不粘,叫失粘。失对和失粘都是近体诗
的大忌。相比而言,失对要比失粘严重。粘的规则确定得比较晚,在初唐诗人的
诗中还经常能够见到失粘的,即使是杜甫的诗,也偶尔有失粘的,比如名诗《咏
怀古迹》的第二首:
摇落深知宋玉悲,
风流儒雅亦吾师。
怅望千秋一洒泪,
萧条异代不同时。
江山故宅空文藻,
云雨荒台岂梦思。
最是楚宫俱泯灭,
舟人指点到今疑。
第三句就没能跟第二句相粘。这可能是不知不觉地受到齐梁诗人的影响而一
时疏忽。
对的规则在齐梁时就确立了,所以在唐诗中很少见到失对的。现存杜甫近体
诗中,只有《寄赠王十将军承俊》一首出现失对:
将军胆气雄,
臂悬两角弓。
缠结青骢马,
出入锦城中。
时危未授钺,
势屈难为功。
宾客满堂上,
何人高义同。
第一、二句除了第一个字,其它各字的平仄完全相同,是为失对。这可能是
赠诗时未来得及仔细加工而一时疏忽。
还有一种情况,是为了表达的需要而不顾格律。比如杜甫的另一首名诗《白
帝》:
白帝城中云出门,
白帝城下雨翻盆。
高江急峡雷霆斗,
古木苍藤日月昏。
戎马不如归马逸,
千家今有百家存。
哀哀寡妇诛求尽,
恸哭秋原何处村?
第二句的第二字本来应该用平声,现在用了仄声字“帝”,既跟第一句失对,
又跟第三句失粘。但这是有意要重复使用“白帝城”造成排比,所以只好牺牲格
律了。
孤平和三平调
前面讲到“一三五不论”并不完全正确,在某些情形下一三五必须论。
比如五言的平起平收句:
平平仄仄平
这一句的第三个字是可以不论的,用平声也可以。但是第一字如果改用仄声,
就成了:
仄平仄仄平
除了韵脚,整句只有一个平声字,这叫“孤平”,是近体诗的大忌,在唐诗
中极少见到。前引杜诗“臂悬两角弓”即是犯了孤平,象这样不合律的句子,叫
作拗句。老杜有意写过不少拗体近体诗,这种探索另当别论。
如果第一字非用仄声不可,怎么办呢?可以同时把第三个字改成平声:
仄平平仄平
这样就避免了孤平。这种作法,叫作拗救,意思就是避免了拗句。例如《复
愁十二首》其三:
万国尚戎马,
故园今若何?
昔归相识少,
早已战场多。
第二句本该是“平平仄仄平”,现第一字用了仄声“故”,第三字就必须改
用平声“今”了。
七言诗与此相似,也即其仄起平收句“仄仄平平仄仄平”的第三字不能改用
仄声,如果用了仄声,必须把第五字改成平声,才能避免孤平。例如《绝句漫兴
九首》其一:
眼见客愁愁不醒,
无赖春色到江亭。
即遣花开深造次,
便教莺语太丁宁。
第一句本该是“仄仄平平仄仄平”,现在第三字用了仄声“客”,第五字就
改用平声“愁”来补救(注意“醒”是平声)。
所谓“孤平”,是专指平收句(也就是押韵句)而言的,如果是仄收句,即
使整句只有一个平声字,也不算犯孤平,至多算是拗句。例如把“仄仄平平仄”
改成“仄仄仄平仄”,这不算犯孤平,是可以用的。
还有一种情况,是五言的仄起平收句:
仄仄仄平平
在这种句型中,第一字是可平可仄的,但是第三字不能用平声字,如果用了
平声字,成了:
仄仄平平平
在句尾连续出现了三个平声,叫做“三平调”,这是古体诗专用的形式,做
近体诗时必须尽量避免,而且无法补救。
同样,七言平起平收句“平平仄仄仄平平”,第一和第三字都可平可仄,但
是第五字不能用平声,否则也成了三平调。
只要能够避免孤平和三平调,“一三五不论”就是完全正确的。
拗救
如果仔细看一下前面所举的近体诗的几种基本格式,会发现一个规律:在一
联之中,平声字和仄声字的总数相等。如果我们在“一三五”这些可灵活处理的
地方,该用平声字而用了仄声字(或该用仄声字而用了平声字),那么往往就要
在本句或对句适当的地方把仄声字改用平声字(或把平声字改用仄声字),以保
持一联之中平、仄数量的平衡。也就是说,先用了拗(不合律),再救一下,合
起来就叫拗救。
前面谈到的对孤平的补救属于在本句自救。还有一种情况,是在对句补救。
比如在五言“仄仄平平仄”这种句型,第三字改用了仄声,往往就在对句的第三
字改用平声来补救,也就是“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变成了“仄仄仄平仄,
平平平仄平”。例如《天末怀李白》:
凉风起天末,
君子意如何。
鸿雁几时到,
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
魑魅喜人过。
应共冤魂语,
投诗赠汨罗。
第三句“鸿雁几时到”第三字该平而仄,第四句“江湖秋水多”就把第三字
改成了平声。七言的与此相似,是“平平仄仄平平仄”的第五字用了仄声,就在
对句的第五字改用平声来补救,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变成“
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甚至是第一字,诗人也喜欢救一下。比如《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
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
花重锦官城。
第七句第一字该平而用了仄声“晓”,第八句的第一字就改用平声“花”补
救。
又如《阁夜》:
岁暮阴阳催短景,
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
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几家闻战伐,
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
人事依依漫寂寥。
第三句第一字该平而仄(“五”),第四句第一字就改仄为平(“三”);
第七句第一字该平而仄(“卧”),第八句第一字就改用平声(“人”)。
有时候,是本句自救和对句补救混用。比如《解闷十二首》之一:
草阁柴扉星散居,
浪翻江黑雨飞初。
山禽引子哺红果,
溪女得钱留白鱼。
严格的格律应该是: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而此诗的平仄为:
仄仄平平平仄平
仄平平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仄平仄
平仄仄平平仄平
这里有本句自救(以“江”救“翻”,以“得”就“溪”),也有对句补救
(以“留”救“哺”),但也有拗而未救的(“星”)。实际上,在“一三五”
位置上拗而未救的也是很常见的。象《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第二句的“沙”救了“渚”,“渚”又救了第一句的“风”,但是第一句的
“猿”就未救。
象这样拗而未救,破坏了一联之中平仄数量的平衡,但是这些都发生在“一
三五”的位置上,只要不出现孤平或三平调,就是可以容忍的,确切地说不能算
拗。另外还有一种拗,出现在“二四六”的位置上,那才是真正的拗,在这里不
讨论。但是有一种拗句,在唐诗中用得相当多,不能不提一下。请看《天末怀李
白》:
凉风起天末,
君子意如何。
鸿雁几时到,
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
魑魅喜人过。
应共冤魂语,
投诗赠汨罗。
第一句本该是“平平平仄仄”,却写成了“平平仄平仄”,第二、四字都用
平声,违反了我们一开始就提到的逢双必反的规律。在七言中,就是把“仄仄平
平平仄仄”写成“仄仄平平仄平仄”,比如《咏怀古迹五首》,几乎每一首都用
到这种特殊句型。其一:
支离东北风尘际,
漂泊西南天地间。
三峡楼台淹日月,
五溪衣服共云山。
羯胡事主终无赖,
词客衰时且未还。
庾信平生最萧瑟,
暮年诗赋动江关。
第七句是这种句型。其二:
摇落深知宋玉悲,
风流儒雅亦吾师。
怅望千秋一洒泪,
萧条异代不同时。
江山故宅空文藻,
云雨荒台岂梦思。
最是楚宫俱泯灭,
舟人指点到今疑。
第七句“泯”可平可仄,如果读为平,就成了这种句型。其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
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
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
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
分明怨恨曲中论。
第七句还是这种句型。其四:
蜀主窥吴幸三峡,
崩年亦在永安宫。
翠华想像空山里,
玉殿虚无野寺中。
古庙杉松巢水鹤,
岁时伏腊走村翁。
武侯祠屋常邻近,
一体君臣祭祀同。
第一句是这种句型。其五:
诸葛大名垂宇宙,
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
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
指挥若定失萧曹。
福移汉祚终难复,
志决身歼军务劳。
第五句又是这种句型。由于这种句型用得实在太多(经常用在第七句),几
乎和常规句型一样常见,我们只好不把它算成拗句,而当成一种特殊的律句。诗
人们之所以喜欢用这种特殊句型,可能是因为常规句型“平平平仄仄”“
一条河
暮色笼罩下来,灯光更加诡谲。一条条折射在粼粼的河面上,铺陈出一片彩虹,恍惚中拉近了我与彼岸的距离。那蜿蜒曲折闪闪不息的灯光让我想起朱自清《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不过把眼前这条河与“六朝金粉”的秦淮河相提并论实在是偏袒,它其实只是一条极普通的河流,像很多城市所见的那样,将我生活的小城一分为二,它的名字也是以我生活的这个城市来命名的。我曾耿耿于怀,总觉得它应该有一个更形象化或者更诗情画意的名字,我甚至翻遍史料并特意沿河寻访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但答案依然让我失望。不过我仍固执地认为一千四百多年或更早以前它确实被唤作另一个名字,只不过沧海桑田又没有文字记载慢慢被遗忘了。
出门,往右拐,转过一个弯,不到二十米便上了河堤。再往右恰好是五百步,到这个城市的新桥然后掉头,九百六十步,到老菜市场边上,这几乎是每天傍晚我所做的功课。十几年里,在这段不足一公里的河堤上,我从未遇到第二个和我一样的“独行者”,这里便成了我思想的跑马场。喜欢留在这个城市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条河。我不知道到达一个新的环境是否还有择水而居的机会。
几乎闭上眼我都能数出这段堤坝上的每一处花草树木和临水人家。我在那个名张家巷的山村生活了十七年,期间竟有十年是在外求学中度过的,而我与这条河却朝夕相处了十五年。仿佛人生的又一个轮回。从新桥头那边数过来,先是有两棵柳树,一棵杨树。在某个柳枝摇曳的黄昏,我曾请教路边的老人柳和杨的区别。老人告诉我杨枝的叶梢是红色的。每次走到这里,便回想起老人的话,再细看那些像水蜜桃般淡红的杨树梢心里便淌满着“行家”的自得。离柳树不足十步远有一棵粗壮的板栗树,春分过后,枣树都睡醒了,它看上去依然毫无生气。年年以为它已枯萎,可年年它又葱葱郁郁地活过来。再往前走有两颗硕大的杞柳。这种和柳差不多萌芽的树木,也喜欢择水而生,且比柳要高大许多,树冠甚至宽达数十米。对岸老桥头有一棵古老的杞柳,已有上千年的历史,盘根错节让人想起南方的蓉树。离杞柳十来米的距离有一棵高大的泡桐,当路边菜花尽的时候,桐花便开了,白的紫的纷繁而喧闹,空气中漂浮着馥郁的清香,而它身边那棵与它形似的楸树上却依然挂满了去冬留下的黑黑的像面条似的长夹果。除此之外,河堤上还有许多毂树、木芙蓉及一棵苦楝子一棵合欢和路边人家院落里探出的石榴、桂花、枣树。
河水除三月桃花汛期或盛夏涨水季节偶尔丰盈外,大多时间只剩下不到二三十米宽的溪流。仍有柳叶般的小木船黄昏时下到河里,灯光一闪一闪“咝咝”响着电鱼,尽管听上去触目惊心,但在越来越漆漆的河面上看上去却神秘而诗意。曾在晨跑时看到那些夜晚打渔归来的船,悄无声息驶向水面,船与摇船人仿佛都在睡梦中一般。河越来越窄,鱼也越来越少。除了电鱼网鱼,更重要的是河水污染。十五年前刚搬到这里来的时候,还能看到“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的美景,经常有小孩子在河里嬉戏,但现在几十万人的生活污水都排向这里,这条河仿佛一个巨大的“垃圾收容所”,如果河也懂得伤心,是不是她每天都在哭泣。而如果有一天,河里再没有鱼游动,那么这条河离“死亡”也不远了。
水乃生命之源。人类自古临水而居,择水而憩。除交通便利外,还有其人文理念。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水,君子好逑”“君住江之头,妾住江之尾”……那些或灵动,或清澈,或微澜,或浩淼的河流曾一度带给人多少诗情画意浪漫情怀。或许当这里还是一片蛮荒之地时,这条河便已经存在了。亘古千年,往日的痕迹渐渐淹没在岁月的风尘里,仅老桥下还剩短短的一段沿河老街,窄窄的小巷,黑乎乎的木房,石板路,拱形门楼。粗粝的石级一直延伸至河边,曾经舟辑穿梭商贾云集之地,仅半个世纪一切都已烟消云散。那个被称为米码头的地方早已是繁荣的商业楼,虎脑上变成了这个城市的中心,公路铁路的繁荣使水上运输渐渐淡出历史舞台,也使这条河渐渐荒芜寂寞,唯有小小的渔船依稀让人怀念河的影子,牵动波光潋滟的情怀。
一条河就是一部历史,一段文化,一个窗口。在她周围每天都日新月异,总有一些东西在兴起同时有一些东西在消亡。有一年就在那棵老楸树下有人拖来一条华丽的大船,船身用木板围起,隔成一个个小包厢,里面摆上饭桌。每天晚上,红红的灯笼亮起来,笑语喧哗、彩灯闪烁,猜拳行令好不热闹。坐着晃悠悠的水面上,吹着凉爽怡人的河风,仰望满天星光和隔岸灯火,确实非常诗情画意。不到一月的时间,这段不足两公里的河面上便一下子冒出四五处“水上漂”饭庄,这条河一到晚上便也有了灯红酒绿歌台舞榭的况味。可惜好景不长,“水上漂”也只鼎盛不到一年,终因河水污染严重,船上设备简陋,人们新鲜感一过便清淡下来,后来一场洪水彻底摧毁了“水上漂”的美梦,那只大船后来我在河的下游见过,已被冲刷得不成样子,完全看不出当日的繁华盛景,河面很快再次恢复沉寂好像什么也没发生过一样。大浪淘沙,有什么东西是一成不变的呢。
河堤上常有些小摊小贩在那里练摊讨生活,他们多为游击战,打一枪换一炮,一两天后便消失匿迹。只有一对夫妇每天守在一丛芙蓉花下,身前摆着两只大铁锅,一只锅里装有黑黑的粗盐,盐堆里面有十几个鸡蛋,另一只锅里大半锅黑乎乎不知重复使用过多少遍的植物油,里面滋滋地炸着油饼。大冬天那炉旺旺的煤火还能吸引人眼球,一到盛夏,人们对头顶上那轮火球都恨之入骨哪还愿意再靠近他们的摊位吃那些滚烫的东西。两个腿脚利索的壮劳力笼着手守着两只清淡的炉子,怎么看都让人觉得不是勤劳持家的一对。他们的孩子正好与我孩子同学,于是曾不止一次提醒他们利用旺旺的炉火再煮点稀饭在树荫下添两张小桌卖早点,这条河堤上当时没有一家早餐店,要么让男主人抽身去骑蹬士也好,但不知是因为怕麻烦还是懒惰的本质,他们至今仍双双守在摊位上,只不过把那两只大铁锅从河堤搬到了大街上。
除了傍晚在河边漫步,清晨我也有沿河晨跑的习惯。穿过新桥沿河堤一直跑去三四公里,有一处沙洲,上面长满栎树林。4月,懒洋洋的栎树林终于苏醒萌芽,嫩绿嫩绿的新叶与灰秃秃的树干极不相称,一边是老气横秋,一边却欣欣向荣。这些粗壮的栎树或许是先人为防洪固沙所植,在这条河边不知守护了多少年,有些树身已经空了,里面伸出蓬蓬的青草和淡紫色的小花。树林中,栖息着上百只麻雀,人一走近,它们便“嘭”地飞起远远地落到另一棵栎树上,等你走过,它们又“嘭”地飞回去,像是跟你玩迷藏似的。也有白鹭在河边的湿地上寻找食物,好几次看见它们竟然悠闲地骑在牛背上引颈眺望,看见人也不像麻雀那样急急飞起,而是直到你走近才优雅地展翅飞去,像显摆一般。树林边上是一片菜地,春葱夏蒜秋南瓜冬萝卜一年四季绿汪汪碧莹莹,菜农比待自己的儿女还精心侍弄着这些菜地,那些土黑得像肥,细得像篦子篦过一样。然而有一天,当我再次跑进这片栎树林,看见旁边菜地上开进了铲土机,继尔围墙围了起来,再后来,那些枝繁叶茂的栎树被一根根连根拔起,在这里将矗起一座现代化的污水处理厂。我不能再跑进这片林中,其实它们已经不存在了,取而代之的将是一片厂房。我和那些麻雀白鹭一样,只得重新寻找新的停憩场所。只是每次跑过这里,目光依然会流连,那些栎树在河边守护上百年了吧,说没就没有了。我们总是一边在破坏环境一边又在治理环境。
我由此目睹了这片河摊腹地,薄薄的泥表土下是深达十几米的沙层,那些在地底不知沉睡多少年的沙粒做梦也没想到有一天会重见天日。硕大的排污管从这个城市的上游一直连接下来,隔断污水直接排入河流,这条河还能回到最初的样子吗?
一条河滋润着一片土地,这片土地上便繁衍出一个个村庄和城市,人们把这条河称为母亲河。梭罗把瓦尔登湖比作大地的眼睛,他说一个湖是风景中最美、最有表情的姿容。那么在我眼里,这条河也是眼睛,有了她,这个城市才如此美丽娇柔,令人动容流连。
时钟嘀哒,河水奔流不息。赫拉克利特说:人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万事万物都是不断变化发展 ,眨眼间,这条河已不是刚才的那条河,而河边的风河边的树和河边的人同样也在生生不息。
卷九
魏庆之
托 物
取 况
诗之取况,日月比君后,龙比君位,雨露比德泽,雷霆比刑威,山河比邦国,阴阳比君臣,金玉比忠烈,松竹比节义,鸾凤比君子,燕雀比小人。
诚斋论比拟
白乐天女道士诗云:“姑山半峰雪,瑶水一枝莲。”此以花比美妇人也。东坡海棠云:“朱唇得酒晕生脸,翠袖卷纱红映肉。”此以美妇人比花也。山谷酴醿云:“露湿何郎试汤饼,日烘荀令炷炉香。”此以美丈夫比花也。山谷此诗出奇,古人所未有。然亦是用荷花似六郎之意。
托 兴
子美登慈恩寺塔诗,讥天宝时事也。山者,人君之象;“泰山忽破碎”,则人君失道矣。贤不肖混淆,而清浊不分,故曰“泾渭不可求”。天下无纲纪文章,而上都亦然,故曰“俯视但一气,焉能辨皇州。”于是思古之圣君不可得,故曰“回首叫虞舜,苍梧云正愁。”是时,明皇方耽于*乐而不已,故曰“惜哉瑶池饮,日宴昆仑丘。”贤人君子多去朝廷,故曰“黄鹄去不息,哀鸣何所投。”惟小人贪窃禄位者在朝,故曰“君看随阳雁,各有稻粱谋。”三山老人语录
托物以寓意
诗人咏物形容之妙,近世为最。如梅圣俞“猬毛苍苍磔不死,铜盘矗矗钉头生。吴鸡斗败绛帻碎,海蚌抉出真珠明。”诵此,则知其咏芡也。东坡“海山仙人绛罗襦,红绡中单白玉肤。不须更待妃子笑,风骨自是倾城姝。”诵此,则知其咏荔支也。张文潜“平池碧玉秋波莹,绿云拥扇青瑶柄。水仙宫女斗新妆,轻步凌波踏明镜。”诵此,则知其咏莲花也。如唐彦谦咏牡丹诗云:“为云为雨徒虚语,倾国倾城不在人。”罗隐咏牡丹诗云:“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也动人。”非不形容,但不能臻其妙处耳。苏黄又有咏花诗,皆托物以寓意,此格尤新奇,前人未之有也。东坡谢杜沂游武昌以酴醿见惠诗云:“凄凉吴宫阙,红粉埋故苑。至今微月夜,笙箫来绝巘。余妍入此花,千载尚清婉。”山谷咏水仙花诗云:“凌波仙子生尘袜,水上盈盈步微月。是谁招此断肠魂,种作寒花寄愁绝。”咏桃花绝句云:“九疑山中萼绿华,黄云承袜到羊家。真筌虫蚀诗句断,犹托余情开此花。”余尝因庭下黄白菊花相间开,遂效此格,作诗咏之,曰:“何处金钱与玉钱,化为蝴蝶夜翩翩。青丝网住芳丛上,开作秋花取意妍。”金玉钱事见杜阳杂编:唐穆宗时,禁中花开,夜有蛱蝶数万,飞集花间,宫人以罗巾扑之,无有获者;上令张网空中,得数百,迟明视之,皆库中金玉钱也。古人有咏玉簪花诗云:“燕罢瑶池阿母家,飞琼扶上紫香车。玉簪坠地无人拾,化作东南第一花。”渔隐
托 物
梅圣俞有续金针诗格,张天觉有律诗格,洪觉范有禁脔:此三书,皆论诗也。圣俞金针诗格云:诗有内外意,内意欲尽其理,外意欲尽其象,内外意含蓄,方入诗格。如“旌旗日暖龙蛇动,宫殿风微燕雀高。”“旌旗”喻号令,“日暖”喻明时,“龙蛇”喻君臣,言号令当明时,君所出,臣奉行也。“宫殿”喻朝廷,“风微”喻政教,“燕雀”喻小人,言朝廷政教才出,而小人向化各得其所也。如“岛屿分诸国,星河共一天。”言明君理化一统也。天觉律诗格辩讽刺云:讽刺则不可怒张,怒张则筋骨露矣。若“庙堂生莽草,岩谷死伊周”之类也,未如“花浓春寺静,竹细野池幽”。“花浓”喻媚臣秉政,“春寺”比国家,“竹细野池幽”喻君子在野,未见用也。“沙鸟晴飞远,渔人夜唱闲。”“沙鸟晴飞远”喻小人见用,“渔人”比君子,“夜”,不明之象,言君子处昏乱朝,退而乐道也。“芳草有情皆碍马,好云无处不遮楼。”“芳草”比小人,“马”喻势利之辈,“云”喻谄佞之臣,“楼”比钧衡之地。若此之类,可为言近而意深,不失 之体也。其说数十,悉皆类此。觉范禁脔云:杜子美诗,言山间野外事,意在讥刺风俗,如三绝句曰:“楸树馨香倚钓矶,斩新花蕊未应飞。”言后进暴贵可荣观也。“不如醉里风吹尽,可忍醒时雨打稀。”言其恩重材薄,眼见其零落,不若未受恩眷时。雨比天恩,以雨多,故致花易坏也。“门外鸬鹚久不来,沙头忽见眼相猜。”言贪利小人,畏君子之讥其短也。“自今以后知人意,一日须来一百回。”言君子蒙以养正,瑾瑜匿瑕,山薮藏疾,不发其恶;而小人未革面,謟谀不知愧耻也。“无数春笋满林生,柴门密掩断人行。会须上番看成竹,客至从嗔不出迎。”言唯守道为岁寒也。前辈多法其意作之。如韩稚圭诗曰:“风定晓枝蝴蝶闹,雨匀春圃桔槔闲。”又蔡持正诗曰:“风摇熟果时闻落,雨滴余花亦自香。”亦以雨比天恩也。桔槔比宰相功业之就,已退闲矣。时公在相州作,熟果比大臣黜落,时公在安州。觉范旧游天觉之门,宜其论诗之相似也。余谓论诗若此,皆非知诗者。善乎山谷之言曰:彼喜穿凿者,弃其大旨,取其发兴;于所遇林泉、人物、草木、鱼虫,以为物物皆有所托,如世间商度隐语者。则诗委地矣。渔隐
子美托物
杜子美诗有“冷蕊疏枝半不禁”,语固佳矣,而不若“山意冲寒欲放梅”为尤妙。又“荷叶荷花净如拭”,此有得于佛书,以清净荷华喻人性之意。故梅之高放,荷之清净,独子美识之。休斋
讽 兴
兴与讪异
自古工诗,未尝无兴也,睹物有感焉则有兴;今之作诗者,以兴近乎讪也,故不敢作,而诗之一义废矣。老杜莴苣诗云:“两旬不甲拆,空惜埋泥滓。野苋迷汝来,宗山“山”杜集作“生”实于此。”皆兴小人盛,而掩抑君子也。至高适题处士菜园则云:耕地桑柘间,地肥菜常熟。为问葵藿资,何如庙堂肉?”则近乎讪矣。作诗者苟知兴之与讪异,始可言时矣。古今诗话
戒讪谤
诗者,人之情性也。非强谏争于廷,怨忿诟于道,怒邻骂座之为也。其人忠信笃敬,抱道而居,与时乖逢,遇物悲喜,同床而不察,并世而不同,情之所不能堪,因发于 调笑之声,胸次释然,而闻者亦有所劝勉;比律吕而可歌,列干羽而可舞,是诗之美也。其发为讪谤侵陵,引颈以承戈,披襟而受矢,以快一时之忿者,人皆以为诗之祸;是失诗之旨,非诗之过也。山谷
诗有补于世
钱惟演为洛师留守,置驿贡花,识者鄙之。蔡君谟加法造小团茶贡之。富彦国叹曰:君谟乃为此也!坡作荔枝叹云:“我愿天公怜赤子,莫生尤物为疮痏。雨顺风调百谷登,民不饥寒为上瑞。君不见武夷溪边粟粒芽,前丁后蔡相笼加。吾君盛德岂在此,致养口腹何陋耶!又不见洛阳丞相忠孝家,可怜亦进姚黄花。”补世之语,不能易也。尝爱李敬方汴河直进舡诗云:“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膏脂是此河。”此等语皆可为炙背之献也。溪
有三百篇之旨
聂夷中,河南人,有诗曰:“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孙光宪谓有三百篇之旨,此亦为诗史。诗史
欧阳公诗
庆历中,西师未解,晏元献公为枢密使,会大雪,置酒西园。欧阳永叔赋诗云:“须怜铁甲冷彻骨,四十余万屯边兵。”晏曰:昔韩愈亦能作言语,赴裴度会但云:“园林穷胜事,钟鼓乐清时。”不会如此合闹。孔溪谈苑
荆公诗
荆公送吕望之赴临江诗云:“黄雀有头颅,长行万里余。想因君出守,暂得免苞苴。”诗才二十字耳,崇仁爱,抑奔竞,皆具焉。何以多为!能行此言,则虐生类以饱口腹,刻疲民以肥权势者,寡矣。
秋后竹夫人诗
吕居仁咏秋后竹夫人诗云:“与君宿昔尚同床,正坐西风一夜凉。便学短檠墙角弃,不如团扇箧中藏。人情易变乃如此,世事多虞只自伤。却笑班姬与陈后,一生辛苦望专房。”晁无咎诗“不见班姬与陈后,宁闻衰落尚专房。”居仁用此语也。渔隐
闻蝉诗
吴兴陆蒙老,尝为常之晋陵宰,颇喜作诗。时州幕官有好谗谤同列者,一日同会,忽闻蝉声,幕官谓陆曰:君既能诗,可咏此也。陆辞之不可,因即席为之曰:“绿阴深处汝行藏,风露从来是稻粱。莫倚高枝纵繁响,也应回首顾螳螂。”因以是讥之,其人愧而少戢。庚溪诗话
归燕诗
张九龄为相,有謇谔匪躬之诚,明皇怠于政事,李林甫阴中伤之。方秋,明皇令高力士持白羽扇赐焉,九龄作赋以谢曰:“苟效用之得所,虽杀身而何忌!”又曰:“纵秋气之移夺,终感恩于箧中。”又作归燕诗贻林甫曰:“海燕虽微眇,乘春亦暂来。岂知泥滓溅,只见玉堂开。栖户时双入,华堂日几回。无心与物竞,鹰隼莫相猜!”林甫知其必退,恚怒稍解。明皇杂录
啄木诗
治平中,有吉州吉水令,忘其姓名,治邑严酷,有野人马道,为啄木诗讽之曰:“翠翎迎日动,红嘴响烟萝。不顾泥丸及,唯贪得食多。才离枯朽木,又上最高柯。吴楚园林阔,茫茫争奈何!”令见其诗,稍缓刑。时人目曰马啄木。翰府名谈
赠钓者诗
范希文有赠钓者诗曰:“江上往来人,尽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涛里。”不徒作也。同上
红梅诗
毗陵荐福寺红梅阁,士大夫多留题,惟程给事致道尝有诗,其略曰:“春风如醇酒,著物物不知。居然北枝后,迨此白日迟。春风日浩荡,醉色回冰肌。所恨培雪根,向来岁寒枝。差池弄芳晚,坐令颜色移。颜色固妩媚,清香无故时。”意新语妙,又有规戒,不苟作也。庚溪诗话
御柳诗
陈恭公执中,以卫尉寺丞知梧州,驿递上疏乞立储贰,真宗嘉其敢言,翌日临朝,袖其疏以示执政,叹奖久之,召为右正言。然为王冀公所忌。一日,真宗赋御沟柳诗,宣示宰相,两省皆和进。恭公因进诗曰:“一度春来一度新,翠光长得照龙津。君王自爱天然色,恨杀昭阳学舞人。”东轩笔录
夏云诗
章子厚谪雷州,过小贵州南山寺,有僧奉忠,子厚见之,已而倚槛看云,曰:“夏云多奇峰”,真善比类。忠曰:曾记夏云诗甚奇,曰:“如峰如火复如绵,飞过微阴落槛前。大地生灵干欲死,不成霖雨谩遮天。”
初月诗
夏郑公竦评老杜初月诗:“微升紫塞外,已隐暮云端。”以为意主肃宗也。郑公善评诗者也。吾观退之“煌煌东方星,奈此众客醉。”其顺宗时作也,东方谓宪宗在储也。隐居诗话
于渎诗
于渎为诗,颇干教化。对花诗云:“花开蝶满枝,花谢蝶还稀。唯有旧巢燕,主人贫亦归。”卢怀抒情
唐备诗
诗曰:“天若无雪霜,青松不如草。地若无山川,何人重平道。”题路傍木云:狂风拔倒树,树倒根已露。上有数枝藤,青青犹未悟。”又曰:“一日天无风,四溟波尽息。人心风不吹,波浪高百尺。”皆协骚雅。同上
温厚之气
作诗不知风雅之意,不可以作诗。诗尚谲谏,唯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乃为有补;而涉于毁谤,闻者怒之,何补之有!观东坡诗只是讥诮朝廷,殊无温柔崇厚之气,以此人故得而罪之。若是伯淳诗,闻者自然感动。因举伯淳和温公诸人禊饮诗云:“未须愁日暮,天际乍轻阴。”又泛舟诗云“只恐风花一片飞。”何其温厚也。龟山语录
规 诫
子美诗
杜子美送严武还朝诗:“公若登台辅,临危莫爱身。”劝以伏节死义也。三山老人语录
魏野诗
魏野赠王文正公诗:“西祀东封都了毕,好来相伴赤松游。”赠寇莱公诗:“好去上天辞将相,却来平地作神仙。”劝之使退也。近世士人与上官诗,无非谀辞,未闻有规劝之语如此者。同上
又啄木诗云:“千林啄如尽,一腹馁何妨!”有诗人规诫之风。欧公诗话
规 劝
韩魏公初罢相,出镇长安,或献诗云:“是非莫问门前客,得失须凭塞上翁。引取碧油红旆去:邺王台畔醉春风。”公以为然,即请守相州。苕溪渔隐曰:先君有言,近世士人与上官诗,无非谀词,未闻有规劝之语者。或者献诗于魏公,劝其辞分陕之重,而为昼锦之荣,可谓能规劝矣。幕府燕闲录
白 战
禁体物语
诗禁体物语,此学诗者类能言之。欧公守汝阴,与客赋雪诗于聚星堂,举此令,往往坐客皆阁笔,但非能者耳。若能者,则出入纵横,何可拘碍!郑谷:“乱飘僧舍茶烟湿,密洒歌楼酒力微。”非不去体物语,而气格如此之卑。苏子瞻:“冻合玉楼寒起粟,光摇银海眩生花。”超然飞动,何害其言“玉楼”“银海”。退之两篇力欲去此弊,虽冥搜奇谲,亦不免“缟带”“银杯”之句。杜子美:“暗度南楼月,寒深北渚云。”初不避云月字。若“随风且开叶,带雨不成花。”则退之两篇,殆无以过之也。石林诗话
欧苏雪诗
六一居士守汝阴日,因雪会客赋诗。诗中玉、月、梨、梅、练、絮、白、舞、鹅、鹤、银等事,皆请勿用。诗曰:“新阳力微初破萼,客阴用壮犹相薄。朝寒棱棱风莫犯,暮雪緌緌止还作。驱驰风雪初惨澹,炫晃山川渐开廓。光芒可爱初日照,润泽终为和气烁。美人高堂晨起惊,幽士虚窗静闻落。酒垆成径集瓶罂,猎骑寻踪得狐貉。龙蛇扫起断复续,猊虎团成呀且攫。共贪终岁饱麰麦,岂恤空林饥鸟雀。沙墀朝贺迷象笏,桑野行歌没芒履。乃知一雪万人喜,顾我不饮胡为乐。坐看天地绝氛埃,使我胸襟如洗沦。脱遗前言笑尘杂,搜寻万象窥冥漠。颍虽陋邦文士众,巨笔人人把矛槊,自非我为发其端,冻口何由开一噱。”其后东坡居士出守汝阴,祷雨张龙公祠,得小雪,与客会饮聚星堂,忽忆欧阳文忠公作守时,雪中约客赋诗,禁体物语,于艰难中特出奇丽,尔来四十余年,莫有继者。仆以老门生继公后,虽不足追配先生,而宾客之美,殆不减当时。公之二子,又适在郡,故辄举前令,各赋一篇。诗曰:“窗前暗响鸣枯叶,龙公试手行初雪。映空先集疑有无,作态斜飞正愁绝。众宾起舞风竹乱,老守先醉霜松折。恨无翠袖点横斜,只有孤灯照明灭。归来尚喜更鼓暗,晨起不待铃索掣。未嫌长夜作衣棱,却怕初阴生眼缬。欲浮大白追余赏,幸有回飚惊落屑。模糊桧顶独多时,历乱瓦沟裁一瞥。汝南先贤有故事,醉翁诗话谁续说。当时号令君听取,白战不许持寸铁。”自二公赋诗之后,未有继之者。岂非难措笔乎!渔隐
溪堂雪诗
西南地温少雪,余及壮年,止一二年见之。自退居天国溪堂,山深气严,阴岭丛薄,无冬而不雪。每一赏玩,必命诸子赋诗为荣。既而袭蹈剽略,不免涉前人余意。因戏取声、色、气、味、富、贵、势、力数字,离为八章,止四句,以代一日之谑。且知余之好,不在于世俗所争,而在于雪也。仍效欧阳公体,不以盐、玉、鹤、鹭为比,不使皓、白、繁、素等字。声:“石泉冻合竹无风,夜色沉沉万境空。试向静中闲侧耳,隔窗撩乱扑春虫。”色:“闲来披氅学王恭,姑射群仙邂逅逢。只为肌肤酷相似,绕庭无处觅行踪。”气:“半夜欺凌范叔袍,更兼风力助威豪。地炉火暖犹无奈,怪得山村酒价高。”味:“儿童龟手握轻明,渐碾枪旗入鼎烹。拟欲为之修水记,惠山泉冷酿泉清。”富:“天工呈瑞足人心,平地今闻一尺深。此为丰年报讯息,满田何止万黄金。”贵:“海风吹浪去无边,倏忽凝为万顷田。五月京尘渴人肺,不知价直几多钱。”势:“高下横斜薄又浓,破窗疏户苦相攻。莫言造物浑无意,好丑都来失旧容。”力:“万石千钧积累成,未应忽此一毫轻。寒松瘦竹本清劲,昨夜分明闻折声。”玉局文
蒲鞋诗
刘章子克明,江左人,事湖南马氏,有蒲鞋诗云:“吴江浪浸白蒲春,越女初挑一样新。才自绣窗离玉指,便随罗袜上香尘。石榴裙下纵容久,玳瑁筵前整顿频。今日高楼鸳瓦上,不知抛掷是何人?”
诚斋霰诗
上一章回目录下一章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