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穿越到了北宋,你如何才能邂逅到心仪的女子呢?

如果你穿越到了北宋,你如何才能邂逅到心仪的女子呢?,第1张

考古学家在湖南省宁乡市发现了一个北宋时代的夫妻合葬墓。令人惊奇的是,两个墓室之间有一扇小窗,俗称“过仙桥”,这表达这对夫妻希望来世能够再续姻缘,这是多么浪漫的爱情。

宋朝女子

  这对北宋夫妻的感情即便在现代也会让人感到羡慕,更别说是早在一千年前的北宋。现代崇尚和追求自由的爱情,每个人都可以追求自己喜欢的对象。在北宋却不一样,婚姻讲究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男女双方结婚之前甚至连面都有见过。虽是如此,北宋人同样羡慕自由的爱情,一些流传下来的以宋代为背景的爱情话本小说都反映出这点。只是在宋代,想拥有自由的爱情谈何容易。试想,如果你能够穿越到北宋,成为北宋人,你将如何才能追求到心仪的女子呢?

宋朝女子

  必须确定的是,作为一个北宋人,你会认为什么样的女子才会是你心仪的女子呢?我想你会有三点要求:1美貌的;2贤惠的;3知书达理的。但不管怎么样,你总得见过这个女子,才能知道她是否美貌、贤惠、知书达理?在封建时代的北宋,女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你如何才能见到呢?你走在北宋的大街上,通常只会见过一些已经结婚的妇人,未嫁的女子却很少抛头露面。

  其实在北宋时代,未嫁的女子通常会在特定的时间出现在特定的地方,而这些时间就是你邂逅爱情的最佳时机。北宋时的女子虽说不经常出门,但一些节日,她们仍然会出门游玩的。

宋朝女子

  北宋时的上元节(元宵节)可以说是整个大宋最热闹的节日。朝廷规定上元节放假7天时间,到了晚上,闹市上还会举办各种各样的活动。在京城,每家每户都会在自家门前挂上灯笼。官府也在各街道制作各种灯楼、楼树、灯车等,大街上张灯结彩、金碧辉煌。一些百姓也会搭起舞台与戏棚,进行表演,包括音乐演奏、魔术杂耍等,真是热闹非凡。辛弃疾曾在《青玉案·元夕》的前半阙中描写京城上元节的景象: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在这上元节的夜晚,百姓家中不管男女老少都会出门游玩,当然也不乏妙龄女子,很多女子都喜欢结伴欣赏灯会。所以,上元节夜晚的灯会,是你邂逅爱情的最佳时机。辛弃疾在《青玉案·元夕》的后半阙也点明这一点: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傍晚游灯

  除了上元节之后,北宋还有寒食节、重阳节、中秋节、冬至等节日,女子也会出行。那么在这些节日中,女子出行主要会去哪呢?古代女性都比较恬静,喜欢幽静的环境,喜欢花草,喜欢大自然。所以,女子出行最常见的地点就是园林。在宋代,很多地方的官府都会修建园林,类似于现在的公园,一些富贵人家都会有自己的园林。到了节日,这些园林就会对外开放,允许百姓游玩。

宋人出游篇

南宋著名诗人陆游一生写过无数首诗歌,流传至今的诗词就有近万首。其中,最触动我心弦的一首词,是他的《钗头凤》,我给你念念: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这首伤感的《钗头凤》是陆游写给前妻唐琬的伤心之作,诉说了一个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怎么回事呢?

陆游与唐琬是姑表兄妹,从小青梅竹马,长大了又结为夫妻。婚后,小夫妻很恩爱。然而,陆游母亲对儿媳却很看不惯,经常指责唐琬。最后,她还要求陆游与唐琬离婚。陆游是个“二十四孝”儿子,在母亲的压力下,只好给了唐琬一纸休书。

离婚之后,唐琬改嫁宗室子弟赵士程。南宋绍兴二十五年春,陆游游绍兴沈氏园,没想到,在园里竟然遇到了唐琬与她的丈夫赵士程。

陆游:“琬、琬儿……表妹,赵夫人,你们也来游园……”

唐琬(刘敏涛老师):“表哥,好久不见。”

陆游:“真没想到,能在这里遇见你们。”

唐琬(刘敏涛老师):(向赵士程介绍陆游)“士程,这位是陆游陆大官人。(又向陆游介绍赵士程)表哥,这位是拙夫赵士程。”

赵士程:“陆兄,久仰了。娘子经常说起你。”

陆游:“赵兄,幸会幸会。”

唐琬(刘敏涛老师):“士程,我们走吧,不要打扰表哥游园了。”

赵士程:“琬儿,今日难得一见陆兄,不如,我们就请陆兄喝杯酒。你将我们这次带来的黄縢酒取出来,我与陆兄不醉不归。哈哈。”

唐琬(刘敏涛老师):“表哥,我敬你一杯。”

陆游:“那我也敬赵兄与表妹一杯,祝你们百年好合。”

赵士程:“陆兄,来来来,再喝一杯。”

陆游:“多谢赵兄美意,我恐怕不胜酒力。”

唐琬(刘敏涛老师):“士程,表哥好像喝多了,不如我们……”

赵士程:“琬儿,莫急。陆兄,平时经常听琬儿说起,说陆兄平日最爱喝酒。再喝一杯又有何妨。”

唐琬(刘敏涛老师):“士程……表哥……哎。”

陆游看着眼前的唐琬,已嫁作他人妇,心中愁闷,酒入愁肠愁更愁,几杯酒下肚,有些醉意,胸中块垒无从排遣,便乘着酒意,提起笔来,在沈氏园的墙壁上,题下这首《钗头凤》。唐琬不胜伤感,也和了一首《钗头凤》。沈氏园一别未几,唐琬便郁郁而终了。真是可惜。

陆游遇见唐琬的沈氏园,如今是浙江绍兴的一处著名景区,园内墙壁上还有陆游题写的《钗头凤》——当然,那不是陆游的真迹,而是后人修复的。

而在八百年前,沈氏园是一处私家园林,大概造园的主人家姓沈,所以叫“沈氏园”、“沈园”。陆游因思念前妻,多次游沈园,也写过好几首沈园诗,表达他对唐琬的深切怀念。

沈园是私家园林,为什么陆游可以想来就来呢?这是因为,宋朝的私家园林有着向公众开放的惯例,园主人拥有一处漂亮的园林,会非常欢迎大伙进去参观。如果园主人将园子锁起来,不让外人游赏,那是会遭人笑话的。

北宋东京市民有“探春”的习俗。正月元宵节过后,宋人会趁着春光,出城游春,东京城郊,百里之内,并无闲地,全是私家园林,这些私园全都“纵游人赏玩”。

南宋杭州市民同样保留着“探春”的习俗,杭州西湖畔也有非常多的私家园林,这些私园也都“放人游玩”,其中的蒋苑使园圃,占地面积不大,但造景十分精致,不但有亭台花木,园主人还在旅游旺季举办斗鸡、蹴鞠等活动,设立跳蚤市场,以娱游人,跟现代的城市公园实在没什么差别。

宋时,洛阳的园林更是驰名天下,宋人是这么形容的:洛阳“贵家巨室,园囿亭观之盛,实甲天下”。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写过一篇《洛阳名园记》,收录了洛阳名园十九处,这些名园,基本上都是私家园林。

洛阳还有一样东西名扬天下,那就是牡丹。洛阳名园多种植牡丹,春时牡丹盛放,满城花香,前往洛阳逛名园、赏牡丹的游客络绎不绝,那个热闹的场景,就如今天,每逢春季,总是有无数年轻人涌往武汉大学观赏樱花。

武大樱花是免费开放给游客观赏的,宋朝的洛阳名园,也是向公众开放的。北宋有一位大学者,叫做邵雍,写过一首诗,题目叫《洛下园池》,诗是这么写的:

“洛下园池不闭门,洞天休用别寻春。纵游只却输闲客,遍入何尝问主人。”

意思是说,洛阳的私家园林都不关门,任人入园寻春,连园主人是哪位都不用问,完全不必担心会被园主人赶出来。

那么,宋朝人到别人家的私园里游玩,用不用掏钱买门票呢?有一些私家园林确实是要收费的,北宋末,有一个叫朱勔的大奸臣,在苏州修建了一个超豪华的私家花园,里面种植牡丹数千株,每至花季,老朱都会让园丁打开大门,放人入园赏春。

不过,男性游客入园,每人要交二十文钱。女性与儿童入园,免费。不但免费,还有酒食相待、礼品相送,礼品就是发簪、耳环之类。哇塞,这么好的园林,我都想去瞧瞧。

更多的宋朝私家园林,是免费开放给游客游览的。北宋大学者司马光,在洛阳造了一个私园,名字叫“独乐园”,自得其乐的意思,但这个独乐园其实是“众乐园”,因为它也是免费向公众开放的。

当然,游客如果觉得这么漂亮的一个园子,来白游白玩很不好意思,也可以给看门的园丁一点小费,叫“茶汤钱”,不论多少,随喜。帮司马光看守独乐园的园丁,每逢旅游旺季,也能收到不少茶汤钱。按照洛阳惯例,园丁得到的小费,一半归园主人,一半归自己。

园丁:“司马相公,本月游客给的茶汤钱,一共有二十贯,我留下了十贯,这十贯是您的。”

司马光:“哎呀,这都是游客送你的小费,我怎么能要?你拿着就好。”

园丁:“司马相公,按洛中惯例,我只能拿一半茶汤钱。不是我的,我决不能要。”

司马光:“不不不,这些钱都是你的。”

司马光坚决不收茶汤钱。过了一段时间,他在独乐园里见到一个新修建的井亭,就是盖在水井上的小亭子。便问园丁,才知道园丁用那十贯钱,给独乐园修了一个井亭。宋朝的一贯钱,相当于我们现在大约五六百元,十贯就是五六千元。

因为宋朝的私家园林是开放的,所以陆游与唐琬才可以到沈园春游,俩人才会在园中相遇,这才有了那首打动人心的《钗头凤》。

不过,发生在宋朝私园里的邂逅,也不尽然都是《钗头凤》这样的伤心故事,也有很暖心的爱情。让我再讲一个故事:

洛阳有一个读书人,姓张名浩,二十岁了,尚未有婚配,父母逼他去相亲,他说:“大凡百岁姻缘,必要十分美满。我如未遇意中人,宁愿孤老终身。”

张浩家也有一座园林。这一日,他游自家园林,在园中宿香亭遇见一名年轻女子,长得花容月貌。张浩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情不自禁,走过去施礼,那女子也敛袂答礼。

张浩:“敢问小娘子是谁家娘子,因何到此?”

那女子(刘敏涛老师):“妾身是君家东邻莺莺,听闻君家牡丹盛开,故而到此一游。”

张浩:“敝园荒芜,不足寓目,幸有小馆,欲备淆酒,以尽地主之谊,如何?”

那女子(刘敏涛老师):“妾身这次游园,其实也是想见君一面。”

原来,莺莺是张浩邻居,幼时与张浩青梅竹马,只是长大后,拘于礼法,俩人未再见面。莺莺对张浩倾慕已久,这次便趁着赏春的机会,到张家园林赏牡丹,希望能在园中见情郎一面。果然,两位有情人在园中遇见了。于是,他们在宿香亭下,立下山盟海誓,成就了一段姻缘。

张浩抱得美人归,应该要感谢宋时私家园林对外开放的传统,因为私园对外人开放,莺莺能够入园游赏,才有机会与意中人在园中邂逅。想想,也真的是挺美好的。

1、白蛇传

白蛇传在宋朝时的镇江市。白素贞是千年修炼的蛇妖,为了报答书生许仙前世的救命之恩,化为人形欲报恩,后遇到青蛇精小青,两人结伴。白素贞施展法力,巧施妙计与许仙相 识,并嫁与他。婚后金山寺和尚法海对许仙讲白素贞乃蛇妖,许仙将信将疑。

后来许仙按法海的办法在端午节让白素贞喝下带有雄黄的酒,白素贞不得不显出原形,却将许仙吓死。白素贞上天庭**仙草灵芝将许仙救活。法海将许仙骗至金山寺并软禁,白素贞同小青一起与法海斗法,水漫金山寺,却因此伤害了其他生灵。

白素贞因为触犯天条,在生下孩子后被法海收入钵内,镇压于雷峰塔下。后白素贞的儿子长大得中状元,到塔前祭母,将母亲救出,全家团聚。还有可爱的小青也找到了相公。

2、玉龙和金凤

相传远古时候,天河东边石窑里住着一条玉龙,天河西边树林中住着一只金凤,它们有一次在银河的仙岛上找到了一块璞玉,于是一起把璞玉琢磨了许多年,终于使璞玉成了一颗璀璨的明珠。这颗明珠光照到哪里,哪里的树木就常青,百花就盛开。

这个消息后来传到了天宫,贪心的王母娘娘为了得到这颗宝珠,就派了天兵把明珠偷走。玉龙和金凤发觉明珠不见了,到处寻找。后来得知在王母娘娘手中,于是就赶去天宫向王母索取,王母不肯,死护住明珠不放,玉龙和金凤则上前去抢,于是你争我夺,你拉我扯,明珠由天宫阶沿滚落到人间。

为不让明珠跌碎,玉龙和金凤也紧随着明珠往下飞。这颗明珠一落地,立刻变成晶莹碧绿的西湖。玉龙和金凤舍不得离开自己辛勤琢磨成的明珠,就变成两座山来守护它。这两座山,一座是雄伟的玉龙山(今名玉皇山),一座是青翠的金凤山

3、苏小小

相传苏小小于西湖边邂逅了年轻英俊的公子哥阮郁,其父为当朝宰相,两人一见钟情坠入爱河,从此出双入对,海誓山盟,结为夫妻。苏小小为此写下上面这首“同心歌”。不久,阮郁写家信告知此事,其父大为光火,堂堂宰相之子焉能娶歌伎为妻。

但阮父深知儿子的秉性,可谓知子莫如父,立即送来了丰厚的聘礼表示祝贺。到了年底阮郁收到家中来信说阮父病危,希望阮郁能回家见父亲最后一面。于是,苏小小当晚为阮郁打点行装。第二天一早送阮郁上路。临别两人依依不舍,阮郁信誓旦旦,许诺料理完家事就尽快返回。

相携苏小小重游西陵,不料阮郁这一走如石沉大海再也没有回到苏小小身边。苏小小对于爱情却无比的专一与执着,依然苦苦地守护在西陵相约处,等候她的阮郎。随着时间推移,祈盼流逝,唯有哀怨,终于苏小小病倒了,两年后咯血而亡。

临终乳娘问小小有何遗愿,小小弱弱地回答,我死后把我葬在西陵,我要在那里等候我的阮郎。鲍仁白衣白冠抚棺大哭,继而遵照苏小小对贾姨的嘱托,把她安葬在离西冷桥不远的山水极佳处,墓前立碑,上刻“钱塘苏小小之墓。”

4、梁山伯与祝英台

越州上虞县有一女子祝英台,喜欢吟读诗书,一心想出外求学,但是当时的女子不能在外抛头露面,于是就和丫头银心乔装成男子,前往越州城读书。二人在半途遇见了也要前往越州念书的鄞县书生梁山伯及书僮士久,梁山伯和祝英台二人一见如故,遂结伴同行,前往越州。

在越州三年期间,梁山伯和祝英台形影不离,白天一同读书、晚上同床共枕,祝英台内心暗暗地爱慕梁山伯,但梁山伯个性憨直,始终不知道祝英台是个女的,更不知道她的心意。

有一次清明节放假、二人去镜湖游玩的时候,祝英台借景物屡次向梁山伯暗示,可是梁山伯完全无法明白,甚至取笑祝英台把自己比喻成女子,最后祝英台只得直接地向梁山伯表示,梁山伯才恍然大悟。可是这件事全被在一旁偷看的马文才得知,马文才也知道祝英台原来是个女的了。

后来家人写信催祝英台回家,临走前,祝英台留一封信告诉梁山伯「二八、三七、四六定」,意思是要梁山伯十天后去祝府提亲,但是梁山伯却以为是三个十天加在一起,所以一个月后才去提亲,等到梁山伯欢欢喜喜赶到祝家时,才知道马文才已经抢先一步提亲、并且下了聘礼,梁山伯只得心碎地离开,祝英台沿路相送、难舍难分。

梁山伯回家后,相思病重,写信向祝英台要一些找不到、拿不到的药方,表示病情绝望了,同时希望祝英台能前来探望一番,祝英台则回信告诉梁山伯,今生无缘,只希望二人死后可以一起安葬在南山。

后来梁山伯病逝,祝英台假意应允马家婚事,但是要求迎亲队伍必须从南山经过,并且让她下轿祭拜梁山伯。当祝英台下轿拜墓,一时之间风雨大作、阴风惨惨,梁山伯的坟墓竟然裂开,祝英台见状,奋不顾身地跳进去,坟墓马上又合起来,不久,便从坟墓里飞出一对形影相随的蝴蝶……。

5、鲁班造香炉

巧匠鲁班带着妹妹来杭州务工,正巧碰上黑鱼精在西湖里花样游泳搞得全城乌烟瘴气,自恋的黑鱼精还想强娶鲁小妹做妻子,鲁班将宝石山的一座悬崖凿成香炉做嫁妆,巨型香炉把黑鱼精稳稳压在西湖底,只剩下三座葫芦状的炉脚留在西湖湖面。

“从来没有一个王朝,如南宋一般,宛若蜕变中的蝴蝶,在挣扎中绽放绚烂的羽翼,从一开始就将它的精致与脆弱暴露在夷族的铁蹄之下。在你为它的半壁残垣惆怅哀叹的时候,也不禁臣服于它臻于极致的妩媚与嫣然。”

重科举教育,兴礼乐文治,商品经济发达,海外贸易繁荣,科技创造众多,文化思想鼎盛。

“世界伟大海洋贸易史上的第一个时期”“东方的文艺复兴”“中国历史上的第二次百家争鸣”……在中外学者对南宋的高度评价中,那个文明而富庶的朝代缓缓向我们走来。

为南宋“平反”

还历史一个真实的面目

一、民生富庶

南宋城市繁华便利,民物康阜。宋人注重衣冠打扮,讲究生活品味。饮酒品茶,焚香插花,琴棋书画,自在悠闲。这不仅反映了南宋富裕的经济,也表现出了文人雅士的艺术品位。

1 珍馐嘉肴 —— 南宋人的饮食

南宋人一展中华民族的吃货属性,一迁到南方就改变了江南地区以稻米为主的饮食结构,形成了以米面为主食、南北食并存的饮食格局。

宋人爱吃,追求饮食的精致、时令,无论是街头小吃还是豪华宴请,都是种类丰富、变化多样的;宋人爱酒,因此南宋酒的产量极大,见诸记载的酒名就有六十多种;宋人爱茶,茶肆林立,有着分别适合文人士夫聚会、富家子弟娱乐、各行各业交易、三教九流往来的茶馆。

南宋吉州窑剪纸凤纹大碗(图6) 口径165厘米、底径56厘米、高69厘米。吉安市博物馆藏。

南宋吉州窑鳝皮地剪纸双凤纹盏(图8) 口径128厘米、底径41厘米、高64厘米。吉安市博物馆藏。

 宋代斗茶“捧红”的不仅仅是建盏,还有另外一个关键角色——汤瓶,这对亲密搭档完美演绎了斗茶艺术。汤瓶,又称执壶、注子,南宋审安老人著《茶具图赞》称其为“汤提点”。《大观茶论》专门论述了此物在斗茶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注汤害利,独瓶之口嘴而已。嘴之口差大而宛直,则注汤力紧而不散;嘴之未欲圆小而峻削,则用汤有节而不滴沥。盖汤力紧则发速有节,不滴沥,则茶面不破。”正如斯,为适应斗茶需要,时人对执壶的流和壶嘴作了特别设计:壶流一改唐代的挺直粗短而变得曲长,壶嘴的出水口圆而小,这样才能使壶嘴在出水时, 注汤落点准确,收放自如,并且水流呈抛物线,极具线条美。与此同时,壶的执柄开始加长,几于壶嘴齐平,或高于壶嘴,如此设计,减少了人体手臂上扬的幅度,注水点茶,轻松尽在掌握。

《茶录》载:“瓶……黄金为上,人间以银铁或瓷石为之。”宋代汤瓶不仅具有注水的功能,还要附带烧水,因此金、银、锡、铁等金属器皿为多。即便以瓷器替代,也会仿照金属器的造型。宋代景德镇湖田窑、江西吉州窑、浙江龙泉窑等多个窑口均曾生产执壶,虽釉色不一,但器形设计上存在许多共性,这亦是宋代各地斗茶习俗和评定标准相差无几的一个佐证。下面就让我们来欣赏几件执壶:

南宋青白釉带盖执壶

  南宋龙泉窑海棠盏(图17) 口径11厘米、足径42厘米、高56厘米。浙江丽水市博物馆藏。南宋龙泉窑青瓷莲花纹碗(图18) 口径165厘米、足径55厘米、高61厘米。浙江省博物馆藏。

 

南宋龙泉窑青瓷莲花纹碗(图18) 口径165厘米、足径55厘米、高61厘米。浙江省博物馆藏。

2 服章之美 —— 南宋人的服饰

古代有严格的服饰制度,种类、色彩、材质等都有明确的等级划分。然而追求时尚的南宋人以热切的爱美之心冲破了贵贱等级的阶级堤防。无论士族庶人,衣着皆崇尚绮罗靡丽、时样奇巧,各个都是追求时髦的时尚达人。

 南宋 佚名《歌乐图》纵20厘米,横126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从这幅名画可以更清楚地辩识宋代女装旋袄的特点:直领,镶一道叫“领抹”的花边;对襟,无钮常敞,露出腰腹围;小袖,袖口及腕缩 紧。更值得注意的是乐伎的奇异发型。宋服不求华美,女人对美的追求转而体现在发式上,用“无奇不有”来形容不为过,甚至头戴高达3尺的花冠,或把一台乐舞 模型安放于头顶,总之,高、险、奇、巧是宋代女人发式和头饰的特点,最能表现宋代装束的变化——可是,也只有贵妇或某些特定职业的妇女,才能顶着各种各样 的飞髻危冠招摇过市让人大开眼界。”

南宋福州贵妇衣服轻如云烟 一件衣服仅167克 堪比国宝

1975年,福建省博物馆考古队在浮仓山(福州七中操场)挖掘出一座宋代古墓,经过了一番挖掘清理,不仅弄清了轮廓和墓主的身份,还发现这是一座富存福建古代丝绸的宝库。

墓主乃南宋时期福州贵妇

墓主黄升,系宋代赵氏宗族的贵妇,其父亲为福州状元黄朴, 黄朴官至泉州知州兼提举市舶司。黄升16岁嫁与赵匡胤的第十一世孙——赵与骏。

△广袖袍:古代上流社会高级丝织品

黄升17岁便命薄而亡,由于身份的显贵,黄升的随葬品十分地丰厚,服饰及丝织品就有354件之多。

福州南宋服饰轻薄如烟雾

“举之若无,裁以为衣,真若烟雾 是宋代诗人陆游,对当时福建织造的轻绢的形容。 轻绢的质地轻薄漂浮,质感细腻滑嫩,是当时贵族们追逐时髦的衣着。黄升随葬的这件深烟色牡丹花罗背心,仅重167克。整件背心不仅轻盈若羽,同时剔透似烟。据说,一个火柴盒能塞下两件这样的薄裳。

△漆烟色牡丹花罗背心

要制成这样精美绝伦的高级服饰,对缫丝技术有着很高的要求。从这丝织品实物分析看,当时福建各地的栽桑、养蚕、缫丝、织绸各个方面的生产技术都得到全面的发展。

福州南宋服饰制作样式极为考究

墓葬中所出土的服饰制作样式极为考究,泥金、印金、贴金、彩绘、刺绣等装饰技法在服装缀饰上的广泛运用。

织物提花织造的文饰有暗花、小提花和大提花。花纹有牡丹、芙蓉、山茶、梅花等十余种,而以牡丹、芙蓉为主。布局自然,层次分明,显得新鲜活泼,富有生活气息。 

△福州南宋黄升山茶花罗上衣

另外,黄升墓还出土了抹胸实物,它以素绢为之,共两层,内衬少量丝棉,长55厘米,宽40厘米,上端及腰间各缀绢带两条,以便系带,带长三十多厘米。 这是目前出土年代最早的抹胸实物,后世的抹胸形制基本都沿袭它的样式。

 △南宋时期黄升墓中的女性服饰:抹胸

在一些纹样设计方面,还有一些比较大胆的创造,增添了画面的艺术效果和给人以清新的美感,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织造提花工艺上的杰出成就。

福州南宋服饰刺绣工艺高超

刺绣技法的高超也是该墓葬最突出的特点之一。 这批绣品的针法多样,同时富有特色,是我国迄今为止,唯一发现的一批刺绣技法完整的南宋刺绣品。

△褙子(福州南宋黄升墓出土)

印金和填彩相结合而制作出来的纹样,也是一项新发现的工艺。 印金的叶子里还敷以色彩,鲜艳夺目,在蔷薇、菊花、芙蓉等的印金纹饰轮廓线条里,填敷以各种颜色,显得绚丽多姿。

△南宋金线绣花边罗对襟女上衣

这件紫灰色绉纱镶花边窄袖袍上,花边的纹饰不仅有彩绘的百菊,也有印金的芙蓉花和菊花。印金的成就使得这批丝织品更添色彩,可见印金技法在该随葬物品中的重要地位。

△烟色梅花罗秀边单衣

宋代妇女服装反映了阶层区别

福州南宋黄升墓中也出土了一款百褶裙,褶皱仍旧清晰可见,至今其样式也不落伍。

△福州南宋黄升墓出土的百褶裙

就裙子的色彩和纹饰来说,宋代较为讲究,以**裙为贵,红色是歌舞伎穿的,青绿色裙是为老年妇女或农村妇女穿着,裙子的纹饰样子多为彩绘纹。

△罗印花褶裥裙

两宋时期,妇女穿的裤子有两种,一种是开裆的,其形制主要继承了原有的裤子形式,穿着方式是外面罩上裙子来搭配穿。黄升墓出土时所穿的裤子是开裆裤,并且套在长裙里面。

△福州南宋黄升墓出土的开裆裤

而中下阶层的女性则多以裆裤、掩裙的衣饰为主,这也是宋代所特有的衣装形式。这是因为裤装便于劳动,所以下层劳动妇女一般以穿裆裤、掩裙相搭配的形式居多。

△福州南宋有腰四幅两片花绫直裙

福州南宋黄升墓里的丝织品和衣物的发现,为研究我国古代纺织史以及印染、刺绣、服饰等科学技术发展史和丧葬制度,提供了极为宝贵的资料。体现福州南宋女子服饰精美的特点,以及南宋时期福州社会状态。

南宋女子自不用说,穿美衣、戴华饰是基本标配,化起妆来比现代人还要复杂许多。而“堂堂须眉”爱起美来那是连“巾帼”都害怕的,南宋儿郎们身上佩戴的金银饰物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密集程度,插花簪、戴玉佩,走起路来“叮铃啷当”响。

3 赏心乐事 —— 南宋人的娱乐

大概是古代的娱乐项目太少,南宋人秉着疯狂庆祝每一个节日的原则不动摇,逢年过节便要好好娱乐一番。比起我们现在以“吃”来过节的单调,宋人过节的形式可就丰富多了。

新年放爆仗贴桃符,元宵观灯猜灯谜,寒食清明插柳踏春,端午悬挂午时符,七夕乞巧,中秋赏月放水灯,重阳登高赏菊,除夕驱傩守岁……

此外还有焚香插花、弈棋百戏、西湖泛舟、钱塘观潮等。无论是富家巨室,还是陋巷贫民,莫不对时行乐。

二、商业外贸

不同于传统的“重农抑商”,宋代极其重视商业和海外贸易,施行“农商并重”的国策,并由此带来了中国经济史上的“商业革命”。南宋丰饶的物产、发达的手工业、便利的水陆交通、繁华的城镇集市以及开放的经济政策,为商业外贸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南宋商税加专卖收益超过了农业税的收入,改变了宋以前历代王朝农业税赋占主要地位的局面。当时南宋的经济总量已占世界的60%,最大的城市临安府和成都府人口已过百万,而此时欧洲还处在中世纪的黑暗统治下。

南宋开辟了古代中国东西方交流的新纪元,通过官办和私营两种途径大大扩展了海外贸易,形成了南宋万余里海岸线全面开放的新格局,贸易范围从南洋、西洋直至波斯湾、地中海和东非海岸,史称“海上丝绸之路”。这种盛况不仅唐代未见,就是明清亦未能再现。

当时进口商品以原材料与初级制品为主,而出口商品则以手工业成品为主,这表明其外向型经济在发展程度上高于其外贸伙伴。

三、百工竞巧

南宋工商贸易发达,手工业兴盛。随着北方手工业者的大批南下和生产技术的传入,手工业迎来了南北技艺相互碰撞、融合创新的崭新局面。南宋的手工艺既精巧细致,又注重实用。

最能代表宋代手工业成就者莫过于瓷器。被“靖康之难”的血雨腥风无情扑灭的北宋官窑的炽烈炉火在江南的青山绿水间重新燃起,碰撞出新的火花。

还有倾销全国、款式多样的湖州铜镜,爱美的宋人人手一面;名震四方、漆艺高超的温州漆器,提升格调的家居必备;惟妙惟肖、浪漫天真的复古玉器,彰显品味的装饰神器……

四、科技繁荣

英国学者李约瑟说:“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

经济的富庶、政府的鼓励,促进了宋代科技的发展与进步。宋朝是当时世界上发明创造最多的国家,也是中国历史上发明创造最活跃的时期,中国历史上一半以上的重要发明都自宋朝。

南宋承继北宋,重建科技,将诸多方面的科学理论和应用技术推向了新的高潮。如果当时有诺贝尔奖的话,宋人估计都拿得手软了。

天文地理、农田纺织

南宋时人口的增长使农田的开垦、稻麦的培育、棉桑的种植达到了新的高度。农业生产的技术和理论取得重要成就,农桑园艺专门著作大量出现,围田满遍,水利大兴。统治者重视天文研究和历法编撰,测绘星象以掌握农时。

雕版印刷

南宋社会读书应举氛围浓厚,印刷技术发展,版印书籍在数量和质量上远胜前朝。中央和地方官府、学宫、寺院、私家和书坊都从事雕版印刷,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崇尚学问,推广文化。

火药 南宋时期发明了管形火器——突火枪。管形火器的出现,开创了人类作战史的新阶段。火药和火器在13世纪中期传入阿拉伯,后来传入欧洲。

冶炼法 南宋发明了“冶银吹灰法”和“铜合金铁”冶炼法;开始使用焦煤炼铁(欧洲人在18世纪时才发明),是中国冶金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里程碑。

丝绸 南宋蚕桑丝绸生产,已形成了一整套从栽桑到成衣的过程,为明清的丝绸生产技术奠定了基础。

造船业 宋代的发明使航海技术跨入了海洋时代,远洋的商船可装载1000多人,航行于世界各地,令世界各国惊叹不已。

五、文化鼎盛

“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相对轻松的政治环境和舆论氛围,造就了文化上“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南宋时期文化成就璀璨夺目,被誉为“东方文艺复兴”时期。

行在国子监补充太学生牒抄件

百家争鸣

南宋思想流派纷呈,维持了近百年学派间互争雄长和欣欣向荣的景象,形成了继春秋战国之后中国历史上第二次“百家争鸣”的盛况。尤其是朱子理学的诞生,将儒家思想发扬光大,此后对中国思想史、学术史产生了巨大影响。

文化教育

南宋尊奉“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祖训,“以儒立国”,优礼文士,提倡文治,重视科举,官学、私学得到有力扶持,书院发展亦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文化教育的兴盛带动了刻书、藏书之风。

文学艺术

宋词在南宋达到鼎盛;宋诗在唐诗之后另辟蹊径,开拓了宋诗新境界;南宋话本小说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小说的发展已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南宋戏文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艺术的成熟。

宋代还是中国绘画史上的鼎盛时期,标志着中国中古时期绘画的高峰。北宋宫廷画院崇尚严谨细致的写实作风。宋室南渡后,在临安望江门一带重建画院,汇聚当时名家巨匠。此外,注重抒发主观情志的文人墨戏画兴起,山水画风趋向简率豪放,在画院外别具一格。

释道并崇

南宋统治者推行尊佛崇道的宗教政策,优待有名望的僧人与道士,重视经典的研读与传播。南宋佛教提倡儒、佛“共为表里”,世俗化程度渐深,各派别之间不再有严格的界限。道教也在佛教禅宗的影响下衍生出金丹派南宗。宋孝宗则以皇帝之尊著《原道论》,提出“以佛修心,以道养生,以儒治世”,形成了三教合一的思想潮流。

人们在评价南宋时往往将南宋朝廷作为对象,认为其腐败、积弱。其实所谓南宋,并不仅指朝代,更是指那特定的历史阶段。今人应该从“人民群众是历史主人”的观点出发,全面辩证地评述南宋,南宋的辉煌和伟大不应被否认。

  画笔不堪折,染了相知,浸了相思。

 染指岁月青葱,朝气蓬勃似旭日,飘飘摇摇;手握年华豆蔻,璀璨闪烁如繁星,点点缀缀。

 当时江南风光好,牵手沐浴幽幽江风。而今遥遥相望,满纸落红哀舞。接天莲碧,是慕情、梦寻九江。恰柳风若徐,又添寂寥想念。忽思红颜,芊芊笑意须臾,蓦然相顾。醉迷相伴,待岁月如梭,晨钟晚铃,仍无能勾勒寥寥情丝。风骤雨疏,雨打风吹花草叶,梦里梦外思远人。忆美好经年,怎不盼多留几日在你身旁?

 赏杏花烟雨,多少次,默念成诵,轻枕着你的名字入眠。梦锁幽帘,琴心染月,忆陪伴时幸福温馨。相思一盏笑一盏,盏盏甜心间。走阡陌,穿柳巷,看杨柳依依,听莺燕絮语,笑意爬上双眸眉梢。谁知道,笑意从何来?冷枫含悲,霜知道,一点一滴累重重,方有今日笑颜印心头。三千弱水,为一瓢,饮尽秋露啖寒霜。

 红尘如梦,我打江南从你浅浅的的眉目里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忽隐忽现,若即若离,宛如娇羞可爱的你,知性温柔。烟雨里,我曾白衣青衫,路过身旁,也曾那般婉约的把你涌入怀中,恣意欣赏你明丽的笑颜。

 碧绿长堤,烟柳画桥,我你重演许仙白娘子,情意阑珊,再多颜料却描绘不出一丝真挚。梦境里,一只乌篷船,轻轻的载着我们,淌过小桥,流水,两支橹桨便把江南的遇见,想念,一瓣一瓣拨开,你我在绝世的凄美中,泯着唐时的风花,噙着宋时的雪月,再揉碎成经纶的墨香,相拥相慕,相伴相携。

 伸手,将二十四桥的明月,六朝古都的旧事,沾染上浔阳湖畔的烟雨,我在亭台楼阁中,拈一朵花,放在胸前,在一纸蓝笺上,写满箴言,每日每夜的诵读。

 自古白衣书生皆惜花,荷花兰花紫熏衣。花开花落花恋花,情深情浅情多情,予独爱兰。烟雨江南,我在浔阳江畔,万千风景中,回眸,以绝世的姿态聆听那首童谣:“兰花山里寻兰花,兰花亭里兰花酒。兰花指绣兰花情,兰花情映兰花梦。兰花梦里梦想兰,兰花心里觅心兰……”

 此生依依,沧海茫茫千里。一段情缘,言难尽,遥夜枕畔欣喜。从别以后,柔肠空许,谁道相思总须醉,未在相伴不相离。推灯辗眠遥望天,恰好霜华满地,甜露侵染思绪。辜负美景良辰,也把韶光破碎,陪伴你片片刻刻。弹指记忆,总是温馨安暖。绣笔难书相思远,挽歌梦里喜相会。春悲秋韵,暮沉月落,凭谁解年少轻狂。安暖总怀多情意,唯有心兰一人知。

 长江一瞥,水天苍茫。期一袭衣袂飘飘踏水来,冀一缕清音袅袅破空至。总想于笔墨间,舞一片心阳;总想在文字里,孕三春暖辉,夏览淡墨点点,冬看来路茫茫。含而不露的心语,只盼你赏阅。

 袅袅清茶伴心音,幽幽淡墨随相思。是谁在风中,洒下瓣瓣落红,和雨而语?又是谁在深宵,辉一庭春月,犹照远方佳人?不知,我细刻慢写你时的煎熬,你是不是暗暗喜欢,暗暗相思?为你沉迷的文字,哀叹在怜香惜玉的渡口。你的音,你的容,你的笑,你的貌,总会无心自然的流露在我的笔端。你主宰了我的落墨,左右了我的喜怒。渴盼着几许时光后的目光交集,渴盼着四目交投时的心花欲坠。

 你看见了吗?这里的江花,红胜火,这里的江水,绿如蓝。这里的杨柳依依,这里的烟雨蒙蒙,这里的流水潺潺,这里的月儿弯弯,这里的兰花想想……湖堤夏晓,平湖秋月里鱼儿争相觅食;断桥残雪,郁郁葱葱里看清泉喷涌。风花雪月的九江,烟雨里酝酿着动情的故事,滋润着幸福的传说,也承载着你我温柔的浪漫。

 轻抚画笔,勾勒幸福安暖的水墨画,那些荡涤记忆的柔美,那些诗情画意,缠绵纠葛,注定会被铭记,在天涯,亦或是海角。天青色的烟雨,如诗,如画,如梦,注定会被珍藏,在天上,亦或在人间,在眼里,亦或在心里。心如止水,手捧一卷诗书,静观淡烟,疏雨,钟情于安然生活里的山环水绕,钟情于风雨里浣洗容颜的你,依稀青丝,绕醉了我的梦,你的情。

 微微的,浅浅的,风儿浪漫的蹁跹,在安暖的气息中撩起绮丽的遐思,杨柳随风,吹面轻抚,杏花烟雨,只沾衣欲湿。我在隔水之畔,掬一指似水的柔情,盈一袖微醉的暗香,从潮湿的雨巷里婉约穿行,轻轻的,慢慢的,静静的,生怕惊扰你安然的清梦,我便走进了你的梦。在风清雨细的缠绵里,享受这一场盛世的邂逅。

 情梦伊始,杨柳约,花开缘。空影独立,远望青山萦绕,捻弦韵悠然不语。忆相伴,眼中明媚。花开花落缘缘牵,缘起缘灭人人惜。淡淡红尘,生生淡定。岁月的河静静的流淌,我们只有一支浆,能让生命之舟缓行。用心随着那或深或浅的径流,一路行来,有风,有雨,有烟柳,有花香,有相聚,有离别。风起时,烟波浩淼,涟漪生,暖梦盈盈。雨落时,拥你入怀,坐于案前,于轻轻浅浅中一同寻找一路走来的月光。浣洗心情,轻书墨香,点点私语,笔尖流淌过,兰花亭下一泓碧韵,出山泉水绕石潺潺,凝成一曲如玉般晶莹的歌,悠扬,婉转,如你般可爱。

 朦胧夏意侵袭,烟柳满目杨柳岸。品小溪流水,听蓝天白云,抬手拂一丝弱柳,那滑过指尖的碧绿,悠悠和着一首小曲,情动心弦。奏一支无字的小歌,想听你清唱。如烟,让我心柔柔。不忍将画面破坏,痛隐隐。只能将那灵性的`丝丝缕缕收集,写进婉转的韵律中。让爱在夏的柔波中悄悄延伸,细细的呼吸着生命的旋律,轻舒漫卷华章。

 黛紫色的烟雨中,懵懂的我,为了在江南与你相遇,转山转水,颠肺流离,看见你的浅笑,那时的南岸,草木妖妖,你的容颜,就像是我去的江南,那般柔软,美好。花香蝶舞醉徜徉,黄莺静静舞环绕,我在梦的边沿,将深深浅浅的足迹流放,绽放出岁月的新丽,梦在心里,情在弦上。或许在冬季,我便会静静思考古老的梅花三弄。梦的烟菲将我弥漫,情的思绵将我缠绕,精灵般轻舞,伴着蝶花盈空飞扬。轻吟花香,呼吸云朵,玉暖梦澜。此生,总是在你回眸之际,一些人,一些事,清浅成落花流水,芬芳成彼岸兰花,悠扬做安暖如意,书成了你给我的相思。

 一醉心兰一醉情,一瓣馨香一瓣思。岁月安暖,在心底默默地吟唱,携着深深的念想,伸手,捧起一段时光,在安之若素里,细细书写着丝丝缕缕你给的淡淡相思。

1、宋代的三班院是负责管理三班使臣名籍、磨勘、差遣的中央人事机构。

2、宋初设立三班院,其职权继承于宣徽院,元丰改制后被改组为吏部侍郎右选。宋太宗即位之后,三班使臣数目大增,以宣徽院为管理体制的人事机构,已经不能胜任对三班使臣的差遣事务。这也是三班院设立的直接原因。三班院设立后三班院长官一般由皇帝信任的大臣来担任。

3、三班院机构简单,人员配备少,长官任职时间短是其机构的特点。三班使臣的来源主要是荫补、军员转补、吏人出职,宋仁宗朝之后,武举出身者也加入到了三班使臣的行列。不同出身的使臣,入官的考试也不一样。其中以武举出身者考校最为严格,荫补出身者到宋神宗时才制定了完整的呈试法。

4、三班院只负责荫补出身者的书算、策略考试。三班院磨勘使臣,看重的是其任官年限,定使臣差遣,看重的是其任职资历。其中,确定使臣差遣是重点,定使臣差遣要权衡使臣的任使经历,使使臣任职得到均衡。除此之外,三班院还要负责向枢密院推荐走马承受的人选。

5、三班院确定使臣的官职、差遣,要经过枢密院的审覆,皇帝的引对,使臣的任命并不完全取决于三班院。宋代的监察机构对三班院有监督的作用。对三班院的研究,可以深化我们对宋代三班使臣作用的认识。

1、时间

北宋(960—1127年)是中国历史上继五代十国之后的朝代,传九位皇帝,享国167年。与南宋合称宋朝,又称两宋,因皇室姓赵,也称赵宋。

南宋(1127-1279年),中国历史上的朝代,北宋覆亡后,赵构定都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称帝,与北宋统称为宋朝,共传五世九帝,享国一百五十二年。

2、疆域

北宋疆域东北以今海河、河北霸州、山西雁门关为界;西北以陕西横山、甘肃东部、青海湟水为界;西南以岷山、大渡河为界。宋神宗时通过熙河开边收复河湟,宋徽宗时期于青海北部置陇右都护府,并重金赎回幽云七州。

与北宋相比,南宋的南部和西南边界并没有什么变化,但北界却因金人的入侵而大大南移了,双方确定以当时的黄河为界。绍兴十一年(金皇统元年),宋金议定以淮河为界。第二年又将西部界线调整至大散关(今陕西宝鸡市西南)及秦岭以南。

3、农业发展

在北宋的墓葬中,往往发现成组的铁制农具,如犁、耧、耙、锄、镰等,其中耙、锄等中耕农具较多,表明了农民对精耕细作的重视和耕作程序的增多。

宋太宗时,在河北地区修作陂塘,并修筑长六百里的堤堰,设置斗门,引淀泊水灌溉,种植水稻,获得丰收。南方地区水利兴修的成绩更为显著,其中规模较大的有江北捍海堰、浙江捍海石塘、钱塘江堤、西湖等处。

南宋农业中最显著的特点之一,是租佃制发展到前所未有的历史阶段。地主招募客户耕种土地,客户只向地主交纳地租,不承担其他义务。

在大部分地区,客户契约期满后可以退佃起移,人身依附关系大为减弱。客户直接编入宋朝户籍,承担国家某些赋役,不再是地主的“私属”,因而获得一定的人身自由。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南宋农民可以比较自由地迁徙,转向城市从事手工业或商业的活动。

4、文化

北宋诗歌成就虽比不上唐诗,却另有特色。宋诗多喜说理,尚议论,以理趣见长;多以冷静的态度去体察客观事物,“以方学为诗”,比较喜欢用典,书卷气较浓,显得委曲精深;往往把散文的章法,句法引入诗中,结构手段,叙述方法和语言风格具有散文化倾向。

现存南宋文学的作家、作品,不仅数量巨大,超过北宋,而且在内蕴特质、艺术表现上也有自己的特点,不是北宋文学的"附庸"。南宋中后期,士人群体依违于科举体制而发生了阶层分化,江湖诗人群登上了文学舞台,造成文化的下移趋势。南宋时期又完成了两个重心的转移:由北而南和由雅而俗。

-北宋

-南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996886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25
下一篇2023-10-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