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提取出来的叶绿素可以看到荧光现象而自然状态下却看不到

为什么提取出来的叶绿素可以看到荧光现象而自然状态下却看不到,第1张

谢谢你的关注

因为叶片当中当叶绿素受光成为激发态之后,会失去电子,再从水的光解中得到电子。速度很快,在纳秒内完成,所以看不到荧光

而在分离的叶绿素当中,由于光和作用不可能进行,所以可以看到荧光现象

一般情况下,叶绿素的乙醇溶液(叶绿素溶于酒精)能发出荧光,而新鲜的叶片(可能就是你说的活体叶绿素)则不能为什么呢

首先,叶绿素的乙醇溶液能发出红色荧光的原因相信你应该知道:就是它从激发态回落到基态时,有90%的能量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并用剩下的10%的能量发出荧光可见光谱从红色到紫色,波长越来越短,能量越来越大在激发态时,所含能量对应的波长可以使其发出蓝光,但回落到基态后,那10%的能量只够其发出红光

再说新鲜的叶片,前半部分同上,它从激发态回落到基态时,有90%的能量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但只用不到1%的能量发出荧光其实并不是它不发出荧光,只不过那不到1%的能量对应的波长已经不在可见光区了但能量是不灭的,那多于9%的能量哪儿去了呢用于产生ATP了

一位高中生物教师的回答,

一种光致发光的冷发光现象。当某种常温物质经某种波长的入射光照射,吸收光能后进入激发态,并且立即退激发并发出比入射光的的波长长的出射光,而且一旦停止入射光,发光现象也随之立即消失。具有这种性质的出射光就被称之为荧光。

叶绿素的荧光和磷光现象

叶绿素溶液在透射光下呈绿色,而在反射光下呈红色,这种现象称为叶绿素荧光现象。叶绿素为什么会发荧光呢?当叶绿素分子吸收光量子后,就由最稳定的、能量的最低状态-基态(ground state)上升到不稳定的高能状态-激发态(excited state)(图3-3)。叶绿素分子有红光和蓝光两个最强吸收区。如果叶绿素分子被蓝光激发,电子跃迁到能量较高的第二单线态;如果被红光激发,电子跃迁到能量较低的第一单线态。处于单线态的电子,其自旋方向保持原来状态,如果电子在激发或退激过程中自旋方向发生变化,该电子就进入能级较单线态低的三线态。由于激发态不稳定,迅速向较低能级状态转变,能量有的以热的形式释放,有的以光的形式消耗。从第一单线态回到基态所发射的光就称为荧光。处在第一三线态的叶绿素分子回到基态时所发出的光为磷光。荧光的寿命很短,只有10-8~10-10s。由于叶绿素分子吸收的光能有一部分消耗于分子内部的振动上,发射出的荧光的波长总是比被吸收的波长要长一些。所以叶绿素溶液在入射光下呈绿色,而在反射光下呈红色。在叶片或叶绿体中发射荧光很弱,肉眼难以观测出来,耗能很少,一般不超过吸收能量的5%,因为大部分能量用于光合作用。色素溶液则不同,由于溶液中缺少能量受体或电子受体,在照光时色素会发射很强的荧光。

另外,吸收蓝光后处于第二单线态的叶绿素分子,其贮存的能量虽远大于吸收红光处于第一单线态的状态,但超过的部分对光合作用是无用的,在极短的时间内叶绿素分子要从第二单线态返回第一单线态,多余的能量也是以热的形式耗散。因此,蓝光对光合作用而言,在能量利用率上不如红光高。

叶绿素的荧光和磷光现象都说明叶绿素能被光所激发,而叶绿素分子的激发是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的第一步。现在,人们用叶绿素荧光仪能精确测量叶片发出的荧光,而荧光的变化可以反映光合机构的状况,因此,叶绿素荧光被称为光合作用的探针。

如果是电子的一般可以维持两三个月,如果是荧光粉的话,就只有短暂的几个小时

这个得要看鞋子照射的时常,一般情况下晒三四个小时可以亮很长时间,如果吸收的光照比较少的话发光的时间就不长。此外有些鞋子质量不是很过关的材话,吸收的太阳光太充足的话,会发生变黑的现象。

夜光粉是一种储能材料,吸收太阳光或自然光后,自动储存起来,光用完了就不亮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111475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3
下一篇2023-07-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