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卡的几个重要鉴别特点不可不查 一幅唐卡的主体可能是由徒弟绘制,但像眼睛、指甲、手印、人物身上的装饰与法器等最见工力的地方大都由师傅绘制,购买时必须关注这些细节;有的唐卡绘制完毕后会在表面打一层蜡,使外观与色彩更加光洁,手感光滑,并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要对着阳光看,以此来鉴定蜡质层的完整性。 画工鉴别:首先,在内容上要进行筛选:由于唐卡画面涉及的内容较多,有些可能你并不理解,因此要选那些市场认知度比较高的,比如:释迦像、白绿度母、财神等这些容易被人们接受和了解的造像内容。 其次,唐卡的绘制时间较长,画工精细、画幅较大的唐卡价格也必然会高,对于外行人来说,“画工”与“画幅”,是你在决定购买时制定心理价位的最基本因素,一定要反复权衡。这里要从下面三个方面考虑: 一是画师的影响:绘制唐卡自古便是信徒们研习佛法的一部分,寺院喇嘛,也是唐卡绘制者的主要组成部分。喇嘛绘制唐卡的流通渠道相对单一,价格较高。 画工的影响:绘画功力一般与经验积累有关系,比如颜色的调制是否均匀、细节绘制是否仔细完整、各部分比例是否合理、有无溢色,落色、作品的整体性是否完整严谨等。形式唐卡品种多种多样,除彩绘唐卡与印刷唐卡外,还有刺绣、织锦(堆绣)、缂丝、贴花及珍珠唐卡等。刺绣唐卡是用各色丝线绣成,凡山水、人物、花卉、翎毛、亭台、楼阁等均可刺绣。织锦唐卡是以缎纹为地,用数色之丝为纬,间错提花而织造,粘贴在织物上,故又称“堆绣”。贴花唐卡是用各色彩缎,剪裁成各种人物和图形,粘贴在织物上。缂丝唐卡是用“通经断纬”的方法,用各色纬线仅于强烈的装饰性。有的还在五彩缤纷的花纹上,把珠玉宝石用金丝缀于其间,珠联璧合,金彩辉映,格外地显得灿烂夺目。缂丝是我国特有的将绘画移植于丝织品上的特种工艺品。这些织物唐卡,质地紧密而厚实、构图严谨、花纹精致、色彩绚丽。西藏的织物唐卡多是内地特制的,其中尤以明代永乐、成化年间传到西藏的为多,后来西藏本地也能生产刺绣和贴花一类的织物唐卡了。 印刷唐卡有两种,一种是满幅套色印刷后装裱的,还有一种是先将画好的图像刻成雕板,用墨印于薄绢或细布上,然后着色装裱而成。这种唐卡,笔画纤细,刀法遒劲,设色多为墨染其外,朱画其内,层次分明,别具一格。图案花纹需要处与经丝交织,视之如雕镂之象,风貌典雅,富有立体装饰效果。目前,市面上所售的多是印刷唐卡与绘制唐卡。
唐卡是藏语音译,意为卷轴佛像。
阿赛·旦珍才让在《漫谈唐卡艺术》一文中介绍,唐卡分两大类——果唐和智唐。
(一)、果唐意为丝绸唐卡。此类唐卡略分为四:1、丝绸手工刺绣而成的唐卡;2、丝绸织唐卡,通过木制机具和机械以丝绸为材料织成的丝织唐卡;3、贴花唐卡,用各种色布剪接成形贴在画布上有的还嵌饰珍宝而成的唐卡;4、版印唐卡,木版、铜版、铁版印在丝绸上称果唐版印唐卡。
(二)、智唐,意为绘制唐卡。这类唐卡亦分为四:1、用黄金为主绘制佛身或背景的称金唐;2、用朱红赭石等颜料为主色绘成的叫朱红唐;3、以黑色为主调画的称黑唐;4、用木版、铜版、铁版印制在布上的称智唐版印唐卡。
果唐印制在丝绸上,智唐印制在布上,这是两大类印制的区别。
此外,还有不能随便挂出示人的属果唐中的果固,按墙壁大小绘制在墙上的属智唐中的坚唐。
二、唐卡的艺术力和生命力
唐卡是藏传佛教文化的瑰宝,它的艺术魁力震撼着人类,除了它独具的艺术天赋而外,藏传佛教中的各大宗派的祖师都赋予唐卡活生生的生命,并亲自制作,同传法一样,非常神圣地把唐卡及其绘画艺术代代相传,世世承袭。接受承传的人,很少有人把唐卡视为是艺术品,而是承传人都把唐卡视为是有生命力的佛、是师尊、是三宝,是活生生的上师本尊!
这便是多少年来,唐卡被人们视为珍宝的根本原因。
三、近慈至宝——唐卡
近慈寺属内地第—藏传黄教寺院,它的唐卡首先追溯到佛教徒称为第二法王的改革大师宗喀巴!大师在西藏学法期间,他的母亲非常想念他,从遥远的青海家中(今之塔尔寺)寄了一束白发给儿子。要宗喀巴回家看看年迈的母亲。宗喀巴大师亦非常爱他的母亲,双手捧着母亲的白发,感慨万端!很想立即就飞到母亲的身边,可是哪有那么多的时间去走千山万水,为了更多的母亲离苦得乐,不得不压制住思母之情,为了安慰母亲,大师用自己的鲜血掺和其它颜色,绘制了一幅自己肖像的唐卡,托人捎给母亲!
后来,宗喀巴终究成为黄教祖师。
宗喀巴大师继承了公元十一世纪古印度阿底峡尊者从印度至西藏宏传的大法,其中包括绘画唐卡的全部艺术及操作过程。因为阿底峡尊者(982—1054)曾任印度那烂陀寺、超岩寺住持,精通五明(绘画属五明之一)在西藏聂唐寺还一直保存有尊者的两幅珍贵唐卡:一幅为自己画像、另一幅为大威德金刚像。
宗大师建立黄教,可以说完全继承阿底峡尊者的法流。既继承其教法,又重比丘戒;既大力宏扬显教五部法相:<现证庄严论)……又宏扬密乘三部、五部、二十余部之修法,熔释迦牟尼之时教为一炉,故世人称曰:“第二法王”!
由宗喀巴大师代代相传,传至28代康萨仁波卿,康萨大喇嘛又传与能海上师。故能海上师之教,就是从释迦世尊以来一脉相承之教,法流极为清净。是佛之般若正见,为修行之正路、经验、要诀!
继承康萨老喇嘛之法流当然亦继承了唐卡。包括康老的唐卡以及唐卡的绘画。为了修行的需要,能海上师常常亲自画唐卡。
近慈寺的唐卡是从释迦世尊以来一脉相承,代代相传下来其画传唐卡,都是活生生的上师三宝。成就过历代祖师,都被近慈僧众奉为圣物,是近慈寺之至宝。
四、能海上师怎样传授唐卡
1、传金刚院老上座师
金刚院是近慈寺最高的堂口。入金刚院的上座师,受比丘戒后,必须在学戒堂有5年的学戒过程;5年学戒圆满及格之后,方可升加行堂,实修实证,这个过程必须10年,即10年不离依止。10年加行后,有了长足进展的,方可升金刚院为上座师。上座师可住小房,可住茅蓬,可收徒弟。可任班首执事。上座师们终日学修可紧啦。上师还是教他们自画本尊唐卡进行学修。上师说,画的过程就是修的过程,这样更易起“观”。金刚院上座师中画唐卡最为出众的,当推正临上座。他虽然是法传弟子中的上首弟子,画唐卡却非常认真。他是东北人,即使是冬天,日日坚持画唐卡。他是修黄身文殊的,所以他画的文殊不知其数。此外他画了毗沙门等。除正临上座外。融空上座师亦画得不错。
2、传沙弥堂沙弥
沙弥堂这个堂口,中国大丛林中,只有近慈寺一家。1942年新建独院,占地48亩。系继承上师法印之法师摇篮。第一任堂主师为兴法上座,他乃德高望重之高僧,近期100多岁圆寂。二任为清定上师、系大家熟悉的得道高僧。三任为先学都监师。亦系三学圆融之圣者。其管堂师亦严格挑选。管堂师如今日佛学院之教师,堂主师如佛学院之院长。笔者当时为沙弥之丙班沙弥,除学沙弥戒、仪轨、藏文、古典文学外,学习画唐卡亦是我最喜欢的一门功课。
沙弥画唐卡人才辈出,画得很好的当数甲班沙弥果全、昌乐、永泽、朗成等。崇熙也在甲班,既画得好又有一副将军长相,能海上师鼓励他好好学习,要像当年尉迟公之子侄窥基大师那样对佛教有所建树。两班沙弥照敏亦画得很好。
画得特别好的当推乙班沙弥空明。他系上海人,抗日战争期间由父随难民潮入川者。他被派作正临上座师作徒,常观师画唐卡,慧根深厚,一见便会。耳闻目睹,渐渐登堂入室。丙班圣仪、佛贞等均追其后。
3、罗桑喇嘛功不可没
罗桑殿达藏传佛教格鲁派大喇嘛,高鼻阜、双瞳孔、大耳、眼睛炯炯有神。蒙古共和国人,系章嘉国师、大活佛之经师、总管家。由能海上师向章嘉活佛礼请、章嘉活佛割爱延聘至近慈寺传授《毗卢仪轨》的。
罗桑老喇嘛精通五明,系大成就者,传授毗卢仪轨之余主动教授沙弥画唐卡,写藏文篆体字。常常不经意地走到沙弥窗下,命沙弥画唐卡,画得不满意便手把手教,无论画得满意不满意,均要赐与银元以资鼓励。不过画得好的得奖很多,画得不好的奖励少。当时沙弥受老喇嘛鼓励甚多,都专心画唐卡。解放后笔者就长期受到老喇嘛的鼓励。老喇嘛病中,能海上师亲自飞回成都视疾。喇嘛圆寂前后,瑞相多生,上海、重庆、五台山等虽未通知,却因获梦兆同时到达近慈寺赴喇嘛荼毗大会。喇嘛火化,午后点火至明日上午,火呈五彩,大火不灭,获舍利、五彩骨花无数。
五、近慈唐卡重放异彩
文革浩劫,使我们无法见到供奉在近慈寺方丈“诸佛海会”里面的康萨喇嘛绘制以及他的上师的上师传下来的付与能海上师的珍贵的唐卡;看不见藏经楼上“诸佛海会”。供奉着能海上师两次入藏求法所得的珍贵唐卡!再也看不见大威德殿上的十六尊者、宗喀巴大师殿的八大论师珍贵唐卡。这些唐卡,无论从哪个角度去看都是无价之宝!所幸的是能海上师座下的受法弟子、包括唐卡的法传弟子,前沙弥堂的老沙弥们正在为近慈寺法流之学法者精工绘制唐卡。这中间的代表人物当推空明!藏名:降巴董理,现名徐济生。自拔乱反正,党的宗教政策落实以来,徐济生从岗位上退休入川,为近慈寺之替补寺院石经寺、昭觉寺、能海上师传过戒的广汉龙居寺画了大量唐卡,为世人瞩目。在他的门下,美院毕业生、青年居士俯首学艺。徐济生修学严谨,每日念诵不断。门下,不仅有画唐卡的学生,亦有前来听开示的大学生。其住所为圣仪法师(丙班沙弥)之精舍,五台、石经寺僧侣、居士过成都多入住是处。
“目前,画唐卡的人很多,如理如法,画得像降巴董理这样精微细致的唐卡,即使在藏地亦不多见!”这是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藏传佛学教研究室主任莲波活佛的评语。
徐济生的唐卡在能海上师的法流弟子中奉为至宝,请画者络绎不绝。年年有人出巨资在香港影印为日历赠人者、印制单页赠人者,辗转宏扬,能得一幅近慈寺至宝唐卡供奉,成为当今学佛的最大希望!
摘自《台州佛教》2001年6月
http://wwwkangzhengcom/longyuan/wz35/wz35/wz30htm
唐卡(Thang-ga)也叫唐嘎,唐喀,系藏文音译,指用彩缎装裱后悬挂供奉的宗教卷轴画。唐卡是藏族文化中一种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题材内容涉及藏族的历史、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等诸多领域,传世唐卡大都是藏传佛教和本教作品。
唐卡是藏族文化中一种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浓郁的宗教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格,用明亮的色彩描绘出神圣的佛的世界;颜料传统上是全部采用金、银、珍珠、玛瑙、珊瑚、松石、孔雀石、朱砂等珍贵的矿物宝石和藏红花、大黄、蓝靛等植物为颜料以示其神圣。
以佛教内容为题材的唐卡作为供奉物,必须装藏、开光,在唐卡的背面,佛像之首、颈、心口处用红笔写上梵文唵、阿、哞三字,并请喇嘛念经加持,予以开光。许多唐卡的背面有红笔书写的装藏文字,说明这些唐卡在完成以来,已经被寺院或私人清活佛等装藏并开光供奉过。
扩展资料:
历史起源:
1、唐卡是随佛教由印度传来的绘画形式。由意大利学者杜齐提出。他认为唐卡源于印度古老宗教布画“钵陀”,随佛教传入西藏。
钵陀与汉地绘画不同主要在于画布,汉地绘画多为纸和绢,钵陀则以棉布为底,这与唐卡画布一致。此外,唐卡绘画中曼荼罗画为正方形画布、佛像画画布长宽比例为4:3,这都与钵陀相同。
2、由中国学者谢继胜提出,唐卡受中原绘画的影响产生。他在《唐卡的起源》一文中指出:“唐卡这种艺术形式本身并非来自印度,实际上他的发展演变过程从汉唐至宋元的中原汉地卷轴画的形成演变过程相一致,发源于蕃汉交往密切的敦煌,沿着佛教绘画的轨迹,由吐蕃旗幡画演变而成”
唐卡(Thang-ga)也叫唐嘎,唐喀,系藏文音译,指用彩缎装裱后悬挂供奉的宗教卷轴画。唐卡是藏族文化中一种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题材内容涉及藏族的历史、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等诸多领域;传世唐卡大都是藏传佛教和本教作品。
唐卡不能放在潮湿的地方,更不能弄到水,像南方不比北方,空气比较湿润,所以应将唐卡定期的凉一下,尽量保持干燥,否则会脱色掉色。
不能暴晒,因为唐卡是画在棉布上的,如果暴晒的话使棉布膨胀把画面上的颜色拉开出现裂缝,且尽量将唐卡放在恒温处。
唐卡也不宜长期烟薰,虽然它是矿石、植物、黄金等画的,但是长期的烟薰也会使唐卡表面稍微发黄,黄金氧化等显的比较古老了。
唐卡表面的浮尘轻轻地擦拭干净,不可以用湿布、棉球擦拭,也不能让化学清洗剂之类的东西沾染唐卡。
收藏时可以卷轴,但在卷轴收藏时必须把唐卡的绫边熨烫平整,在唐卡的画心上覆盖几层棉料纸,以保持画心与绫边同样的厚度,本站唐卡画师建议最好不要长期卷起来保存。
一年最少“亮相”一两次,特别是秋季时让其在不是直射的太阳光下微微晒1~2分钟,注意避免强烈的阳光。
如果将唐卡放在木箱中保存,则最好放入防虫剂(以樟木为好)。
唐卡虽然和其它的美术作品不同,不过它也是可以卷起来的,但是卷的时候要注意从下(佛像的底部)往上(佛像的头部)卷,切记不能颠倒。
总之一幅唐卡出现掉色、裂缝、变色等都是无法补救的。
对于迷你唐卡更加如此。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