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是如何形成的?

珍珠是如何形成的?,第1张

珍珠的形成为珍珠贝科动物珍珠贝、马氏珍珠贝或蚌科动物三角帆蚌、褶纹冠蚌、背角无齿蚌等贝类动物珍珠囊中形成的无核珍珠。

  天然珍珠,全年可采,以12月为多。从海中捞起珠蚌,剖取珍珠,洗净即可。

  人工养殖的无核珍珠,在接种后养殖一年以上,即可采收,但以养殖二年采收的珍珠质量较佳。采收的适宜时间为秋末,因河蚌分泌珍珠质主要是4~11月。

  原形态

  ①珍珠贝,又名:珠母贝。

  贝壳2片,大而坚厚,略呈圆形;左右两壳不等,左壳较大于右壳。壳的长度与高度几相等,通常长约10~15厘米,大者可达20厘米。壳顶向前弯,位于背缘中部靠前端,右壳顶前方有一凹陷,为足丝的出孔。壳顶前后有两耳,后耳较大。壳表面黑褐色。左壳稍凸,右壳较平,壳顶光滑,绿色。其余部分被有同心形鳞片,鳞片在边缘向外延伸呈棘状。有些鳞片呈锯齿状,色淡白;贝壳中部锯齿状鳞片脱落,留有明显的放射纹痕迹。壳内面珍珠层厚,有虹光色彩,边缘黄褐色。铰合线直,在壳顶下有1~2个主齿,韧带细长,紫褐色。闭壳肌痕大,长圆形,略呈葫芦状。外套痕简单,足舌状,具足丝。

  生活于暖海中,利用足丝附着于岩石或珊瑚礁上。分布西沙群岛、海南、广西及广东沿海。

  ②马氏珍珠贝

  贝壳呈斜四方形,壳长5~9厘米。壳顶位于前方,后耳大,前耳较小。背缘平直,腹缘圆。边缘鳞片层紧密,末端稍翘起,右壳前耳下方有一明显的足丝凹陷。壳面淡**,同心生长轮纹极细密,成片状,薄而脆,极易脱落,在贝壳中部常被磨损,在后缘部的排列极密,延伸成小舌状,末端翘起。贝壳内面珍珠层厚,光泽强,边缘淡**。闭壳肌痕长圆形。

  生活于波浪较为平静的海湾,沙泥、岩礁或石砾较多的海底。分布广东、广西沿海。目前已有人工养殖。

  珍珠球来源生产劳动——采珍珠,是满族人民传统的体育项目,现为全国“民运会”竞赛项目,珍珠球是在有水区,限制区,封锁区和得分区的场地内,双方运动员各7名的一种体育比赛。

 珍珠球比赛不仅要求水区内的4名队员具有良好的个人技术良好的配合意识,还要求水区运动员与抄网队员默契配合,珍珠球比赛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珍珠球是满族传统体育项目,是由模仿采珠人的劳动演变而来。珍珠,满族称“尼楚赫”,满族人把珍珠当作光明和幸福的象征。满族先世女真人曾在松花江里采珍珠。满族人民群众中还流传着许多关于采珍珠的传说,蕴藏着丰富多彩的以模仿采珍珠生产活动为内容的儿童游戏和体育活动。

 “采珍珠”这项体育活动来源于满族民间,运动器材比较简单,场地的选择也不严格,具有广泛的群众性,适合在山区和农村开展。至今,在一些满族聚集的村屯,仍有开展这项体育活动的习惯。

珍珠的生长:

有核珍珠

蚌的外套膜受到异物(砂粒、寄生虫)侵入的刺激,受刺激处的表皮细胞以异物为核,陷入外套膜的结缔组织中,陷入的部分外套膜表皮细胞自行分裂形成珍珠囊,珍珠囊细胞分泌珍珠质,层复一层把核包被起来即成珍珠,以异物为核称为“有核珍珠”。

无核珍珠

外套膜外表皮细胞由于受到外来刺激(受伤)后,受刺激表皮细胞发生病理变化,同时陷入结缔组织中产生异常增殖,所形成的珍珠也是无核的,称无核珍珠。

扩展资料:

珍珠的功效:

1、提高免疫力

免疫力是人体的防御机制,具有防止外来病毒入侵的作用。如果免疫力低下,则会导致流行性疾病和感染性疾病的患病率上升。珍珠中含有的成分,能够提高人体免疫力,促进人体发育。

2、补充钙质

珍珠是一种新型的补钙剂,受到了很多青年人群的青睐。适量的服用珍珠能够补充钙质,预防骨质疏松等疾病。

3、延迟衰老

随着年龄的增长,新陈代谢逐渐缓慢,人体对于自由基的抵抗能力日益下降。长期下去,会导致人体器官与皮肤出现提早老化现象。珍珠中含有的物质能够延迟人体衰老,提高新陈代谢速度。

参考资料:-珍珠

珍珠晶莹闪亮,看起来真漂亮!可是你知道吗,这么美丽的珍珠是贝壳类动物经受了很多磨难才产生的。当贝类动物在海床进食时,外来沙粒或其他细小的杂物就会冲入壳里,而贝类动物又不能把它们吐出来。这些杂质接触到贝类动物们的外套肌膜,外套肌膜受到刺激,便会分泌出一种珍珠质。珍珠质把这些微小的杂质层层包裹起来,经过一段时间后便形成了珍珠。现在很多人工养殖珍珠就是根据这个原理,把圆形珠填入贝类动物的壳里,经过很长一段时间,小圆珠便形成了大大的珍珠。小记:天然珍珠呈圆球形,椭圆形,不规则的球形圆形,具有美丽的彩色光泽,平滑。质地坚硬,难破碎,断面呈层状。养珠形状与天然珍珠相似,但表面光滑较弱,断面中央有圆形的沙粒。

  褶纹冠蚌、背瘤丽蚌育的珠,一般“两夏一冬”就可采收,有的当年植片,当年采收;三角核蚌和其他贝蚌,一般要经过“三夏两冬”才能采收,有核珍珠要比无核珍珠时间短。为什么珍珠形成需要这样长的时间呢因为无论哪种贝蚌育的珠,也不管培养的是哪种珍珠,都要经历珠囊形成期、珠胚期、珠核期、增圆期、成圆期五个阶段。这五个阶段所需时间一般需500天~800天,到了这个时间,就应及时采收,最长的养殖期,也不得超过1100天。养殖年限增长,珍珠粒可略微增大,但因蚌分泌功能减退,珠质、珠色远不如适时采收的好,有的还会因珍珠粒增大膨破表皮而脱落,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采收珍珠每年有3个时间:一是秋末,因为这个季节天气变冷,水的温度下降,育珠蚌分泌珍珠质逐步减慢,促使珍珠的表面逐步变得细腻、色泽光亮;二是冬初,这时育珠蚌已进入半休眠状态,完全停止了分泌珍珠质,所以这个时期采收珍珠质量也是最好的;三是早春,此时不仅珠的质量好,最重要的是这时采珠可以和下一轮育珠手术作业衔接起来,采取先制片,后取珠,可充分利用上一轮年轮育珠蚌做下一轮的制片蚌,还因春天水温升高,利于珍珠伤口的愈合和珍珠生长。

  夏天是严禁采收珍珠的。主要原因是夏天珍珠质分泌旺盛,造成珠体表面不整齐,质地松、光泽暗淡;同时,由于气温高,珠蚌易感染,容易污染水质,导致珠蚌大量死亡。

  采珠的方法:先把准备采珠的育珠蚌从竹架或篾笼里取下,运到室内,用刀切断前后闭壳肌,用手指捏出外套膜内的珍珠,然后及时进行清洗,以除去附在其表面的液体和污物,否则会使珍珠光泽暗淡、品质变坏。珍珠的洗涤,可以在饱和的食盐水中洗去粘液、珠囊和附着物,再用清水洗净珍珠上的盐水,最后用015%~02%十二醇硫酸钠洗涤。然后将珍珠盛放在容器内,用药液淹没珍珠,轻轻搅拌约3分钟~5分钟,使药液和珍珠表面充分接触,静置过夜。第二天再轻轻搅拌约15分钟,用清水冲洗,把泡沫及污物充分洗净,然后用绒布吸干,白绸布打光,分出级别。

  对光泽暗淡的珍珠,可以用3%~5%的双氧水(过氧化氢)或稀盐酸浸渍,使其恢复光泽但浸渍时间一定要适宜,否则容易引起变质。浸后要用清水洗净,经处理后光泽仍较差的珍珠,还可将它与混有食盐的锯木屑一同装入布袋中揉磨,即可增加光

1858年,黑斯林在珍珠的寄生虫成因的研究中最先提出了以寄生虫的残体为核,在其周围形成珍珠囊并分泌珍珠质沉淀,覆盖在核上而最终形成珍珠的说法。这种说法强调珍珠囊在珍珠生成过程中的作用,被称之为珍珠囊成因学说。此后,其他一些科学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珍珠囊成因学说,其基本内容主要包括三个阶段:①外物或外力作用;②局部组织形成珍珠囊;③珍珠囊分泌珍珠质并围绕某种核心沉淀而形成珍珠。

随着珍珠囊成因学说的不断发展,科学家们逐步搞清了珍珠形成过程中的一些细节问题。例如,赫德曼指出囊珍珠和肌肉珍珠的成因不同,前者是以寄生虫异物为核心而形成的,后者是由于外套膜的一部分细胞受到外来刺激而引起细胞分裂,自行分离而形成的。他还指出肌肉珍珠的核是贝体本身分泌的壳皮类物质,主要成分是壳角蛋白。1911年,鲁贝尔通过研究证明,不仅是肌肉珍珠,即使是在外套膜中检出的珍珠,其核也是由壳角蛋白构成的。因此,他认为外套膜的上皮细胞受刺激后,有一部分细胞分离并包被了已经分泌出来的壳角蛋白,同时逐渐陷进外套膜内部的结缔组织中,最终生成了珍珠。

至此,珍珠囊成因学说已经相当完整了:珍珠是由于外套膜上皮细胞受到了外物或外力的刺激和作用,局部地陷进外套膜内部的结缔组织中或贝体其他部位的组织中,形成了珍珠囊,并围绕异物或分泌物等核心,分泌珍珠质而形成的。当然,显而易见,当珍珠囊完全陷入软体内部时,珍珠囊是完整的,能生成游离的或正园珍珠;当珍珠囊只是部分地陷入外套膜时,珍珠囊是不完整的,只能生成附壳的或半圆珍珠,以及佛像珍珠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385927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8
下一篇2023-08-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