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服饰介绍

藏族服饰介绍,第1张

藏族服装简介 藏族服饰的最基本特征是肥腰、长袖、大襟、右衽、长裙、长靴、编发、金银珠玉饰品等。由于长期的封闭性生存,藏族服饰发展的纵向差异并不大,其基调变化亦小。藏族服饰的形制与质地较大程度地取决于藏族人民所处生态环境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生产、生活方式。

藏族的服饰简介50字左右 藏袍是藏族人民的平常衣着,也是区别于其他民族最显著的特征。藏族服装的基本特点是肥大、长袖、宽腰、右襟,是一种无需量体裁衣的直线服装。袖长等身,袍长过体,无需钮扣。藏袍最讲究的是边饰、衣袖、衣襟,衣底往往镶上贵重的毛皮和丝绸滚边,内衣一般为白缎衬衫。

藏族服饰的特点、外貌和介绍 藏北高原气温低,风沙大,又是辽阔的草原、天然的牧场,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就要选择便于起居、行旅、保暖御寒的服装。牧区藏族穿着以皮袍为主,它结构肥大,袖口宽畅,穿着自如,白天阳光充足,气温升高时,可脱袖露臂,调节体温,夜间可解带和衣而眠。牧民的皮袍离不开腰带,穿时提起下摆与膝盖平齐,腰带一束,怀里形成大囊,里面可装不少随身用品。皮袍是用土法加工的绵羊皮缝制的,既经久耐用又抵风御寒。普通皮袍,男式的宽腰、大襟、肥大,襟、袖和下摆用10至15厘米宽的黑绒镶边,但也有不做装饰边的。女式皮袍的襟、袖和下摆先用宽10至20厘米的黑平绒镶边,再用红、蓝、绿三色平绒(各宽5至10厘米)镶边。

青海果洛地区新婚女子要穿大油大褂,在袖边上镶一圈红彩式氆氇并着华丽的背心,还有在背上挂汗巾的习惯。下摆讲究用水獭皮镶边,衣领用金钱豹皮装贴。牧民的节日盛装质地高级、做工精致,这种皮袍以羊羔皮缝制,面子用獐皮(去毛铲净,手工鞣制使其柔软后刷白凉干)制作,袖口、襟领、下摆用红、蓝、绿纹呢子装饰,用水獭皮或豹皮镶边,显得格外漂亮。青海海南藏族有一种用羔皮缝制的加面藏袍,轻巧美观,是节日和走亲访友的礼眼。羔皮有毛短而卷曲的,有毛长而适中呈稳状的。用各种羔皮缝制的藏袍,多用各色条绒、缎子、平绒、毛呢挂面,用锦缎或花氆氇、水獭皮镶边,用狐皮或豹皮做领。 农区气候温和湿润,人们穿着的男式袍子和女式长坎肩,都主要以黑氆氇为原料,款式仍属大襟眼装,右腋下钉一个钮扣。男式袍子用绿色或蓝色绸布做两条宽5厘米、长20厘米的飘带。一般男式白氆氇藏袍的领口镶上6厘米宽的加洛(一种间隔有十字图案的花氆氇)。女式藏袍大都是黑色的,一般冬季穿有袖于的,夏装无袖,但也有四季穿无袖的,冬春季外加一十氆氇短褂。氆氇生产几乎遍及全藏农区、半牧半农区,以泽当最为著名。氆氇结实耐用,保暖性能好。它内生产工序分3道:一是羊毛洗净凉干后用钢丝刷于刷松软,并絮成条状,然后再捻成细线;二是织氆氇,先把经线拉好,卷起架在织机上,然后再用纬线在经线上织,经纬线相交非常精密,织成面幅有26厘米宽的条状;三是染色。

城镇作为经济。文化交流中心,文化生活丰富,经齐条件较好,人们的服装无论用料、款式、色调等都与农牧区有一定的差别。城镇男女一般喜欢以哗叽、毛呢或混纺为衣料,妇女尤讲究款式新颖合身。近年在 出现的女式筒眼,虽然前面留有藏服的大襟式样,但左右襟不开,合缝成管状形,以较紧身佳,究线条,衣眼、衬衣的色调淡雅柔和。穿藏袍,里面都要穿衬衣。男式衬衣多半是高领,有大襟和对襟两种,用白色绸布作面料的居多;女式翻领用各种颜色的绸布做成。女式衬衣袖子较长,平时卷起,跳舞时放下,袖随舞起,翩翩飞舞,十分好看。农牧区的服装、鞋帽喜欢运用红与绿、黑与白、赤与蓝等对比色,并且巧妙地运用复色、金银线,具有明快、活泼的艺术效果。 农区、城镇妇女均系有围裙,藏语叫邦典,是藏族妇女的标志。围裙织法独特,编织精密。农牧区妇女喜欢以强烈的对比色条相配,城镇妇女则选择以纤细的相关色组成娴雅温和的调子。

即便是农区,因自然条件不同,也各有服饰特点。如藏南工布地区有大片原始森林,雨量充足,人们为适应这里的自然条件,在长期劳动中创造了称之为古季的外衣。这种无柏套服,一般用野山羊皮。熊皮或黑氆氇制作,适合在林中伐木、抬本。耐穿而又能防避小雨。工布人还在古季的领和腰间镶上织锦图案,作为他们的节日盛装。

>>

藏族服饰特点 15分 藏装的基本特点是长袖、宽腰、大襟、肥大。直线宽边,色彩对比强烈。

男女藏袍均习惯以粗纺厚毛呢为料,左襟大,右襟小,一般在右腋下钉一个纽扣,或是用红、蓝、绿、雪青等色布做两条飘带,穿时结上。男式藏袍多为黑、白两色,领围、袖口、衣襟和底边,镶上色布或绸子底边,古朴浑厚。夏天或劳动时,一般只穿左袖,右袖从后面拉到胸前搭在左肩上,也可左右袖均 ,两袖束在腰间,古铜色的皮肤袒露于外,雄风凛凛,彪悍刚健。女式藏袍,分有袖和无袖的两种,夏秋两季的藏袍无袖。里面多衬有红、绿等色彩鲜艳的衬衣,衬衣翻领在外,衣袖要长于胳膊一至二倍,长出部分,平时卷起,舞蹈时放下,舒展飘逸,潇洒自如。

藏族的服饰特点 藏族的服饰文化:

牧区 不论男女老少,冬穿精制的羊皮袍,羊皮袍主要分两大类:一是皮厚毛长,用这种皮缝制的皮袍,作冬装最好;一是皮薄毛稀,用它来缝制藏袍,作春秋季服装最为合适。 喜在羊皮袍上用虎、豹皮作领,黑灯芯绒或黑绸缎镶边、鹿皮卷边。女式皮袍上,用两、三道宽窄不一的各色灯芯绒和一道2寸宽的花氆氇镶边。这种皮袍的特色是,宽大肥长,耐磨保暧,白无束带为衣,夜晚可解带当被。夏天牧民多穿棉布衣和氆氇长袍,这种衣袍的样式,也是大领大袖,无纽扣,长及脚根,在羔儿皮衣袍外用各色灯芯绒、平绒、缎子或毛呢封面,用锦缎和花氆氇、水獭皮镶边的长袍,藏语叫作“查日”,一般为富人家缝制

不论男女, 喜戴毡帽和礼帽,冬季戴狐皮帽。手上喜戴象牙银制手镯,金银戒指和身上带银制的“尕吾”(护神盒)。男子喜欢在腰带上挂一把腰刀,有长刀、短刀,长则有两尺多,短则有七八寸左右,俗称“吊刀子”或“腰刀”。刀把上嵌有绿松石、珊瑚。妇女一般挂只有五寸长的小刀,它是牧民生产和生活的必需,又是防卫武器。

牧区男子有蓄长发的习惯,编成独辫,或盘在头上,或披于脑后,现多数习惯于剪短。妇女特别重视装饰,一般未婚妇女将头发梳编成很多小辫,已婚妇女才梳编成双辫。九寨沟地区,妇女将无数细黑线参于发中;分别编成若干细发辫,从额头披于脑后,直垂臀部处,上用丝线或长布与发衔接起来,布条上有银盾(银制),形如碗。上雕有各种精致图案,并在上面镶嵌着玛瑙、珊瑚、琥珀等。松潘地区的已婚妇女,头上要盘圈拴有以琥珀为主的头饰,在小管粗的布袋内(或虎皮)装上牛羊毛或鹿毛等,上面嵌缝上琥珀、珊瑚,琥珀少至几颗,数量多至十多颗,根据各自的经济条件而定,把这嵌有珍宝的长袋接在发上,盘在头上。相传这种头饰,建布达拉宫时,才开始流行。

藏族男女常着高统藏靴和皮鞋,统至膝盖。冬天脚下还垫上一些干枯的柔草或干青稞草以保温取暖。 皮鞋,男女都会缝制,鞋底仅一层较厚的皮革,因此每年都需更换鞋底,还有一种是皮底布统的藏鞋,穿起来不仅轻便,还很合适。

农区(指马尔康、黑水、大、小金川等地)一带的 ,男装与草地基本一致,而妇女普遍穿长衫,主要为黑色,下身系围腰,腰间扎丝织花带,有的十几条,以示富有。经济宽裕的妇女,有束双条银制腰带的。冬天不论男女都穿羊皮褂子,或羊毛织成的无边短褂。城镇附近因受汉族的影响,许多 多穿汉装,只有逢年过节才穿着本民族服装,饰品与草地一样。

藏族的饮食文化:

藏族食品主要是糌粑、肉和奶制品,牧区和农区略有区别。

糌粑,是农牧区普遍的主食。它是将炒熟的青稞用石磨加工成面粉,又称“炒面”。酥油,是从牛奶中提炼出来的奶油。肉,有牛、羊肉,偶尔也吃猎获的野牲肉。煮好的牛羊肉,也称“手抓肉”。吃时一手持刀,一手抓肉,故叫“手抓肉”。 常爱吃的还有肠子,有血肠、肉肠、干肠和面肠。

茶:是藏族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饮料,也是待客的主要饮料之一。茶主要有:糌粑茶、奶茶和酥油茶。

糌粑茶:它因以糌粑为主要原料,故名糌粑茶。饮用时,先在碗底放一小勺糌粑,稍微压一下,便不至于一倒茶水,糌粑从碗底全翻上来,然后放少许奶渣、酥油,如有白糖撒上一点也可以,再往碗里倒上茶水。藏语称糌粑茶叫“卡豆”或“豆玛”。

奶茶:是牧区 和半农半牧区 的日常饮料,藏语称“俄甲”。奶茶的制法是,在茶壶或茶锅里放进茯茶,让水沸煮,待熬成咖啡色,这就是马茶,也叫茯茶,然后往熬好的茶水里放进鲜奶,再烧开即成奶茶。奶茶能止渴、消食、解除疲劳。

酥油茶:是 普遍喜饮的佳品,也是待客的最佳饮料。制普通的酥油茶时,将茶叶熬成红汤,熬好后,把茶>>

藏族的服饰叫什么名字? 藏服啊

50字作文《藏族服饰介绍》少而仔细 藏族服饰的最基本特征是肥腰、长袖、大襟、右衽、长裙、长靴、编发、金银珠玉饰品等。由于长期的封闭性生存,藏族服饰发展的纵向差异并不大,其基调变化亦小。藏族服饰的形制与质地较大程度地取决于藏族人民所处生态环境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生产、生活方式。

藏族穿什么衣服 现在差不多都汉化了 年轻人都很少穿自己的民族服装了 这时中国教育的一缺陷

英语作文:藏族服装介绍80字 我的家乡是“吕四”。那里即美丽又富饶,是一个海产丰富的地区。大家知道“吕四 ”名字的由来吗?这还有一番情趣:听说是吕洞宾骑着那雪白的仙鹤来到这里四次,所以就叫“吕四 ”又叫“鹤城”。这里有许多美丽的景物,但是最为壮观的还是大海。

看,那波澜壮阔的大海,那一道道蓝色的波纹,就像一座座起伏的山峰在海面上翻滚奔腾。听,那“叭叭叭”的声音就是海浪拍打石头的声音,海浪在展现它那婀多姿的身材,而石头则尽情地一展歌喉,铸成了海上一曲欢乐的歌。这就是涨潮。

怎么回事?大海怎么不跳舞了?石头怎么不唱歌了?我茫然地望着水平如镜的大海。这时,有许多人成群结队地跑到石头上玩耍嬉戏拍照,我也不甘示弱地 奔到石头上翻了几个跟斗。大海睡觉了(退潮 )

啊!多么美丽的大海呀,它千姿百态,它婀

传统节日 「望果节」、「展佛节」、「失勤节」、「雪顿节」、「藏历新年」等是藏族主要节庆。 服饰 藏族广布 、四川、青海、甘肃、云南等地,服饰多姿多彩、男装雄健豪放;女装典雅潇洒,尤以珠宝金玉作佩饰,形成高原妇女特有的风格. 藏袍是藏族的主要服装款式,种类很多,从衣服质地上可分锦缎、皮面、氆氇、素布等、藏袍花纹装饰很讲究,过去僧官不同品级,严格区分纹饰,用藏袍较长,一般都比身高还长,,穿时要把下部上提,下䙓离脚面有三、四十公分高、扎上腰带。藏袍可分牧区皮袍、色袖袍、农区为氆氇袍,式样可分长袖皮袍,工布宽肩无袖、无袖女长袍和加珞花领氆氇袍,男女穿的衬衫有大襟和对襟两种,男衬衫高领女式多翻领,女衫的袖子要比其他衣袖长40公分左右。跳舞时放下袖子,袖子在空中翩翩起舞,非常优美。 帮典一一即围裙,是藏族特有的装束,是已婚妇女必备的装饰品、装饰品、帮典颜色相组合,或傃丽强烈,或素雅娴静。 藏帽式样繁多,质地不一。有金花帽、氆氇帽等一二十种.藏靴是藏族服饰的重要特征之一,常见的有「松巴拉木」花靴,靴底是棉线皮革做的。 头饰佩饰在藏装中占有重要位置,佩饰以腰部的佩褂最有特色,饰品多与古代生息生产有关.讲究的还镶以金银珠宝、头饰的质地有铜、银、金质雕镂器物和玉、珊瑚、珍珠等珍宝。藏族同胞特别喜爱「哈达」,把它看作是最珍贵的礼物。「哈达」是雪白的织品,一般宽约二、三十厘米、长约一至两米,用纱或丝绸织成,每有喜庆之事,或远客来临,或拜会尊长、或远行送别,都要献哈达以示敬意。

藏族节庆亦一如汉族,有新年、端午节及中秋节。藏历年约在阳历二月中旬,是他们最隆重的节日。 为迎接新年,通常在前一年的十月初已开始准备,如磨面、准备制酥油茶、炸果子及做新衣。到了除夕夜, 也惯吃团圆饭。年初一, 习惯留在家中庆贺新年。 藏历六月中旬,藏族人一起欢度欢乐节。其时,人们穿上华丽衣服,带来帐篷及食物,在草原上扎营欢叙,一起对歌、射箭、拔河、摔角及登山。 由于藏族的信仰是喇嘛教,因此,每逢新年、释迦牟利诞等盛大节日,各寺庙必定人山人海,来朝拜的人络绎不绝。 服饰 主要穿着传统的藏服。藏族的服饰,特点是长袖、宽腰及大襟,衣服材料多以皮制、布制及氆氇制。女子冬季穿长袖长袍到脚,夏季穿无袖长袍及脚,内里穿着颜色鲜艳的衬衣,前腰系上一块彩色横条的绸布带。而男子亦穿长袍,但齐膝而已,他们更喜欢穿牛皮长靴。 至于发型方面,基本上不论藏族男女,均喜欢留长发:男的爱将头发留长披在脑后,或将头发梳成辫子,再盘起来;女的则喜欢将长发梳作双辫,甚至梳成多条小辫子,并在辫梢系上许多金色银色的小装饰。此外,藏族的男女,均爱戴帽子,他们夏季爱戴呢制礼帽及毡帽,冬季爱戴狐皮及羊皮帽。

参考: cdemb/pshe/civic/50project/pwin_hrsres01

clcpolyuedu/xinan_trip/ _culture4

  早在公元前11世纪前后,作为藏族前身的有关部族就已经形成现代藏人的服饰特征了。

  服饰的产生和发展与人类的居住环境、气候条件、生产生活方式等因素有着密切联系。西藏地域辽阔、地理环境迥异、气候条件复杂,具有鲜明的服饰区域性特色,构成了丰富多彩的西藏服饰艺术。

  藏族主要分布在西藏、青海、四川、甘肃、云南等几个省。其中西藏是藏族的主要聚居地。西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服饰及其文化,这是民族传统文化与审美意识、经济生活的具体表现。

  一、西藏服饰历史考证

  关于西藏服饰艺术资料最久远的历史考证,并现存实物资料是“1978年8月到1979年8月在西藏昌都,发掘的一个距今四千六百多年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卡若遗址,卡若遗址出土的大量的骨锥、骨针,衣服原料,除兽皮外,还有利用野生纤维或兽毛纺线织成的布,出土的陶纺纶、线坠等器物证明毛纺织物的生产已经开始,还有少量简单的装饰品有垂饰、骨笋、镯、项饰、贝饰、石环、石珠等其质地有石、玉、骨、贝数种,而且这些装饰品多数都经过精心磨制光滑美观,说明早在几千年前藏民族祖先不但掌握了缝制衣服的技术,还具备了一定的审美意识①。”卡若遗址的发掘,填补了西藏远古文化一个空白,为西藏服饰发展史指出了一个远古的界限。

  到吐蕃时期,藏族服饰文化有了较大的发展,“藏史记载,公元三世纪的拉脱脱日年赞时,吐蕃赞普的服饰已与众不同。出现了服饰等级的差异,藏王与官吏武将从头饰、帽、胸前的挂饰衣袍的式样各有不同,并以此区别职价的高低②。”同时服饰也受到中亚,如伊朗风格的影响,从松赞干布的服装上能看出这个影响。史载文成公主进藏时,带来了各种衣料和纺织技术,大大促进了吐蕃服饰技艺的发展,遗留下来的服饰资料,主要有布达拉宫藏王洞中的松赞干布、文成公主雕像,《步荤图》中禄东赞服饰等。

  元代西藏正式隶属中央王朝,因而在文化的各个方面都与元王朝发生密切的交往,服饰上所受的影响也较大,尤其是藏族上层人士的服饰,如官员的顶冠“江达”(即圆冠),管家戴的“索夏”(即平顶围穗蒙古帽)等等。

  明清两代中央与西藏地方的联系进一步加强纺织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大量的贸易往来,促进了服饰的发展。

  二、西藏服饰特点

  藏族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服饰也具有游牧民族的特色,服装即要有很强的防寒作用,又要有散热的方便,使臂膀伸缩自如,并适应露宿的生活,当成卧具,并随身可以携带生活用品。服饰主要以袍状为主。

  1、服饰基本结构是肥腰、长袖、大襟右衫、长靴、编发、饰品。

  2、基本特征表现为品类繁多,可分为袍、短衣、坎肩、腰带、帽、靴、邦典、发饰

  ,首 饰、佩饰等。

  3、式样上分为:长袖袍、无袖袍。

  4、质地上分为:锦花袍、绸缎袍、光板羊皮袍、氆氆、毛呢夹袍、素布袍等。

  5、色彩特点表现为对比强烈,如红与绿、白与黑、黄与紫,并运用复色,金银线搭配使服饰色调明快而又和谐。

  6、纹样方面主要以递增和排比的规律。

  7、装饰品的广泛运用,装饰材料主要以金银、珠宝、象牙、珊瑚、松石等为主。

  8、面料:主要以棉布、碴毽、绸缎、光板 羊皮、毛料、呢子等。

  9、围裙:藏语称为“帮典”,是藏族妇女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有表示婚否的作用,形状有短、有长、梯形(藏北),有的以较宽的强烈对比色条相配,有的以纤细同类色组成娴雅温和的色彩,并与金银线搭配,每个地区妇女对“邦典”色彩及条纹的选择都有不同的观点。也有地区间的差别。

  10、腰带:腰带是藏族服饰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有的以毛织物编织而成,有的则 以金属等贵重的饰件作为装饰。

  11、藏靴:藏靴是藏族传统服饰的重要特征之一,靴子上的花纹也有一定的习俗 和规范。

  12、短衣:一般是穿在藏袍内的,其特点是长袖。

  13、坎肩:一些地区有穿坎肩的习惯,其款式也有地区风格。

  14、项链:藏语称为“噶乌”,式样有两正方形交叉重叠,材料主要以金银两种,上面镶有绿松石和宝石,链子由珍珠、珊瑚、天珠等串成。

  三、西藏各地区服饰简要

  “服饰,是一种物质文化,它的产生和发展与人类居住的自然环境、气候条件、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③”。服饰具有性别表象,年龄表象,季节表象节日表象。

  西藏地区地域辽阔,由于地理环境气候不同,自然条件差异很大,为适应自然环境,生活在不同气候条件下的地区,必然穿着也不同,各地区都具有鲜明特色的服饰区域性,并共同构成了丰富多彩的西藏服饰艺术。

  西藏自治区的行政区域包括:首府拉萨市、日喀则地区、林芝地区、山南地区、那曲地区、阿里地区、昌都地区等,下辖七十多个县,各地区服饰虽具有共同的特点,但也有一定的差异,在服饰式样、色彩、材料、制作、穿戴、佩带等方面具有鲜明的地域性,不同地区的服饰都具有丰富的造型和绚丽多彩的色彩以及独具匠心的装饰成为西藏文化宝库中的璀璨瑰宝,并为世人感叹不已。

  (一)、拉萨地区。

  拉萨服饰,搭配非常讲究,色彩运用高雅的色调、装饰不求堆砌,妇女穿无袖长袍,藏语称为“曲巴普米”斜领衫,腰间系五彩细条纹“邦典”,佩带耳环、项链、手镯、戒指,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面料、色彩的选用要求较高,面料选用织锦缎、丝绸等垂感性较好的面料,并使衬衣、无袖袍邦典的色彩达到整体统一,协调美观大方,每逢藏历新年或各种庆典时,穿长袖藏袍,里子为羊皮毛,外罩纯毛面料,藏语称为“巴扎”,戴织锦缎皮帽,藏语称为“次仁金锅”帽。妇女盛装则是内穿丝绸衬衣,外套无袖绸缎藏袍,腰系彩色绸缎或虹纹“邦典”,背披一条彩色氆氇的小方单,头发梳成翅膀式样戴三角形珠冠,藏语叫“巴珠”或“姆弟巴珠”,耳朵两旁佩戴“埃果”,胸饰为“噶乌”,男子穿毛料或织锦缎料长袍,夏季内穿藏式高领衬衣,头戴礼帽,藏语称为,“甲噶夏莫”,脚穿牛皮靴子,喜戴戒指、手链。藏历新年、冬季穿“巴扎”,戴金花皮帽,藏语称为“甲色夏莫”。

  (二)日喀则地区服饰。

  日喀则地区史称“藏”,属后藏,服饰基本式样与拉萨地区相同,但在装饰上有着自己的特点,男子藏装以黑白氆氇为主,在领子、袖口、衣襟和长袍底边内沿镶有七、八厘米宽的花氆氇,主要以十字纹图为主,头戴金丝帽或礼帽,妇女着无神藏袍,系五彩宽条纹“邦典”,外套由“邦典”料制成的坎肩称为“当扎”,着盛装时头戴“巴廓”,形状似弓。江孜地区妇女戴“巴龙”绕着头型一圈,用珍珠、珊瑚、玛瑙、松石等组成胸前佩带“噶乌”。另外,腰钩是后藏妇女服饰中最具特点的饰物之一,多为铜质和银质。 定结县妇女胸前戴有银币制成的项链,头戴小圆帽,帽上插有孔雀毛。吉隆县妇女则穿有袖藏袍、腰间从后向前围双层条纹围裙,图案以条纹为主。

  在日喀则樟木口岸、定结县陈塘区、定日县绒辖居住着夏尔巴人,夏尔巴人衣着比较简单,男子的衣服多为白色,上身穿长袖衬衣,外罩一件用黑边幅宽八、九寸的白氆氇缝制的短袖,无领前开口上衣,当地称 “波杜巴”,上面是用布分块前心两块、后心两块略长于前心,且下端有碎头两袖子两块,下身穿白裤或白绒布做成的紧腿裤系腰带,头戴黑色无沿船形帽,腰部挎刀。妇女上身衣服基本与男子相同,衬衣多为花色,下身多穿褶彩花布长裙或藏袍,发式多梳单辫,戴耳环、项链、手镯。

  (三)山南地区服饰。

  山南地区的服饰,含有拉萨和日喀则两地的特点,妇女服饰最具有特色的是措美县渣杂乡的服饰,妇女头戴氆氆条纹无顶小帽,外套染色印花氆氆无袖长筒外套,内穿长袖氆氆藏袍,脚穿绣花“松巴,(氆氆靴),佩戴松石镶嵌的“噶乌”,脸上贴白胶布也是一种装饰,山南妇女常戴平顶小圆帽“加霞”有两个三角形翅扇象征鸟的翅膀,两翅向后,表示已婚,翅扇向一侧表示未婚,而老年人则是戴圆形帽,称为“加霞”是用黑色氆氆和金丝缎缝制。

  男子服饰较为典型的是头戴金花帽,上身穿黑色上衣,外罩用“加路”彩条氆氆镶边的白色氆氆藏袍。

  山南地区妇女还着一种叫“背夏”的坎肩多用“邦典”呢或“加路”呢和黑氆氆制成,各县之间也不同,譬如:用“加路”呢与黑氆氆相同做成的坎肩是山南穷结县的,而黑氆氆上面饰以成排的白线结是山南隆子县的。

  (四)林芝地区。

  林芝地区界于藏南河谷区和横断山区,布满了原始森林,为了便于劳动和适应自然条件,除了穿藏袍外,男女还穿宽肩无袖的套头长坎肩称“古体”。“古体”一般由氆氆制成以黑色为主,镶以织锦缎花边,也有用猴皮、熊皮制成的“古体”。妇女不系 “邦典”,戴银制腰带和项链,头戴锦缎圆形小帽,帽角在侧表示未婚,帽角向后表示已婚,男子头戴圆形饰彩缎边尖顶毡帽。

  在林芝地区的措那、墨脱等县,还居住着门巴族、路巴族。而门巴族还分为墨脱门巴和门隅门巴服饰也不相同。

  墨脱门巴,男子穿红色氆氆藏袍,下着长裤,腰间挎刀,女子外罩长坎肩,两侧无扣攀,内着长条花色裙子、腰带,男女都戴小帽称为“拨尔甲’,深色帽项,配橙**帽檐,帽檐前留有缺口多自然畅开,妇女颈间挂几串大小不同的彩珠链。

  门隅地区的门巴人,男女都穿氆氆长袍,男子外套“古体”,下穿裤子,足蹬用红黑两种氆氆镶配缝制的牛皮软底筒靴,妇女则在腰间束本白色氆氆围裙,并镶有细条滚边,喜欢戴多串彩珠项链和银饰,头戴 “拨尔甲”小帽。

  路巴族:男子穿长袖袍,袖子有彩条,外罩皮制或毡制的坎肩,腰间有腰带,腰带上镶圆形凸状银饰、贝壳和成串的银链,带下分两侧坠几串银珠,项间、耳垂处都戴有银饰,脚登靴,头戴熊皮帽,其长度披于后背似黑色长发披在肩上,腰间佩挎长剑、腰刀,显出路巴男子的粗犷和豪放。妇女上穿麻织圆领窄袖短衫,下穿条纹过膝筒裙,发式多为披发,装饰较多,颈间围十余串珠饰,耳戴大耳环,腰间有铜饰、银饰及贝壳、玉石等物,大小不同,长短不一,色彩绚烂形成独特的风格。

  在林芝地区察隅县还居住着僜人族,妇女上穿黑色长袖短衣,下着自织的彩条纹短裙,发式为盘发,头顶戴有孤形银片和银链,颈部佩带银链和银币串起的项链,肩部斜挂银币链子,耳环是银质较大的喇叭形状,手镯是银质较粗雕有花纹。男子头裹白布,上身穿黑碴毽,鸡心领无袖背心,下穿白麻织裤子,腰至膝盖裹一条红色氆氆,颈上佩戴银链及珍珠,肩部斜挂银币串成的链饰和挎刀,双手佩戴银质手镯。

  (五)那曲地区服饰。

  那曲地区地处藏北,气候寒冷,一年之中冰雪期较长,当地男女服装主要以光板羊皮毛藏袍为主,既保暖又防水。近年来由于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逐渐讲究服饰的美观和价值的体现,袍边多镶宽幅水獭皮或虎皮男子上身穿立领长袖衫和织锦缎马甲,外罩藏袍,头发与红色、黑色丝红编在一起结成粗大的发辫盘在头顶,在发辫上套上银镂板指或珊瑚珠,显的特别气派,佩有藏刀、子弹、火石、火镰、钱包等饰物,脚穿靴。妇女的藏袍在衣襟和下摆也有用黑绒镶边的红、绿、蓝三道宽10厘米左右的平绒装饰,头饰多梳成小辫,发辫上装饰有松石、珊瑚、贝壳、银币等,喜欢围色彩艳丽的头巾将脸部遮掩,戴礼帽或羊羔皮帽,腰间挂奶钩、奶勺、针盒、火镰、小刀等。奶钩藏语称“学纪”是妇女挤奶时的一种用具,挤奶时用它挂住奶桶,钩上端用皮带系在腰间,由于在它上面进行了各种各样的雕花以及玛瑙、松石之类高贵的镶嵌它也成了一种藏北妇女必不可缺少的装饰品,佩戴在身上非常漂亮独特。系“邦典,除了虹彩条纹“邦典”外,还有用手工刺经带有民族特色图案的“邦典”。

  (六)昌都地区服饰。

  昌都地区地处西藏东部,历史上称为“康区”,这里的藏族也被称为康巴人。服饰特点厚重、华贵,装饰喜欢繁多堆砌,男女服饰同那曲地区较相似,男子藏袍镶较宽的织锦缎和水獭皮、虎皮、豹皮,头戴狐狸皮帽,头发与黑、红丝线扎成辫盘在头顶,胸前佩有多串珊瑚珠、佛盒,腰布斜挎腰刀,脚穿皮靴、白布裤。妇女衬衣袖子较长,发式也是无数的细辫,缀满珊瑚松石头顶戴有大颗密蜡珊瑚项珠。

  (七)阿里地区服饰。

  阿里地区地处西藏西部,其最具特色的服饰,还保留着吐蕃时期的特点。服饰以普兰县代表性最强,妇女着藏袍、氆氆面料,身后披锦缎披风,内里为白色羊皮,边缘镶较窄的水獭皮,头戴珠冠,其形状为月牙形垂于脑后,额前垂挂一排银链,将面部遮住,并在右肩上垂挂与头饰珠冠相同的月牙形饰物上面缀有松石和珍珠,胸前挂满了珊瑚、松石、密蜡、琉拍等项链,有的长至膝部,颈处围一圈较宽的用珊瑚排列而成的项圈,服饰非常别具一格。尤其是头饰造型与其它地区皆然不同,更具富丽、华贵的特点。

  四、西藏服饰的未来发展

  藏族服饰是人们在长期生活、劳动中产生、发展、变化的,随着改革开放,经济的不断发展,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文化交流的增多,藏族人民不仅仅以着传统服装为主,服饰也趋向于体闲装、西装、牛仔、裙子等,也非常注重品牌。与此同时,民族服装无论在款式上和色彩上有了很大的改革和提高。比如:女装从传统穿着较为繁锁改成了穿着方便,讲究曲线、腰身美的特点。面料不仅仅趋向于氆氆而是大量选用织锦缎、丝绸等国内外上好的料子。色彩跳出的华美和独特的造型,给来藏旅游的国内外游客展示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许多国内外时装设计师将藏族服装的一些特点视为创作的灵感,并在自己的作品上予以发挥。西藏服饰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艺术特点,是祖国民族服饰艺苑中一支瑰丽的花朵,随着社会发展,民族文化的弘扬,藏民族服饰定会更好的发展下去,将会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它那独特的魅力会更放光彩!

  民主改革以来,随着西藏经济社会的巨大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西藏民族服饰的款式、颜色和质量都发生了喜人的变化,趋向于简便、舒适、美观,更能显示身体线条和审美情趣。种类丰富、选择性强的现代西藏服饰正装扮着自治区各族人民群众今天的幸福生活。

  希望能帮助到你。。。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405387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20
下一篇2023-08-2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