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陵石的杜陵石品种

杜陵石的杜陵石品种,第1张

都成坑石的矿脉有18个寿山石品种,多夹在坚硬的围岩中,称“粘岩性石线”,难得大块石材。结晶性较强,质地较坚硬,透明度强而富有光泽,肌理常有并列的弯曲条纹,如水波荡漾,并常有灰色的石皮或色斑,称“都成屎”。都成坑“石线”较薄,一般不超过20厘米。但五色斑斓,温纯深润。陈子奋《寿山印石小志》说它:“外有青黑石皮,石工留其多寡,刻以薄意之花卉、山水,妙巧天成。田石几不能比美矣。”

白都成坑石 色白,纯白者不见,多白中泛黄、泛灰、泛青、泛蓝,或葱白。以色清恬、性通灵者为佳。谚云:“都成坑,砂成山,有水色,人人贪。”

红都成坑石 色红,以深浅浓淡,分为橘皮红、桃花红、朱砂红等。以橘皮红品质最佳。朱砂红中偶有冻石,称为朱砂冻红都成坑石。

黑都成坑石 色黄,也因浓淡深浅,分为黄金黄、桂花黄、熟栗黄、枇杷黄诸种,以色纯性灵质坚者为上。

黄都成坑石 色黄,石性坚实,惟不甚通灵。肌理隐含白、灰色,有水流纹,常有砂砾混杂其中。

花都成坑石 又称五彩都成坑石,为多色混杂的都成坑石。妩媚艳丽,招人喜爱,材大色鲜者为佳。

都成坑晶石 都成坑各石中质地最晶灵通透的晶石,称为都成坑晶石。以**居多。

琪源洞都成坑石 20世纪30年代,由石农黄琪源在无名旧洞的基础上重新深采,发现一种凝结通灵的新石。此石一登石坛,声誉鹊起,居各种都成坑石之冠。色多黄、红、白,性洁,少杂质,肌理常隐现萝卜纹,温柔可爱。

坤银洞都成坑石 洞处琪源洞顶部,为石农陈坤银所开。性微坚,色有黄、红、灰、白或杂色相间。红、黄两色多出佳石,通透,少杂质,纯度比琪源洞都成坑石略差。肌理多呈条布纹,俗称“月痕”。

元和洞都成坑石 洞位于坤银洞之侧,为石农张元和所开。所产石多杂色,性微坚,半透明,肌理隐现浑白点。偶有红色如玛瑙者,质佳,称为玛瑙红都成坑石。

粘岩都成坑石 各洞与周围岩石相粘连的都成坑石,称为粘岩都成坑石。其特点为石脉稀薄,石质特别晶莹灵洁,乃寿山石之上品。

掘性都成坑石 都成坑山各洞均有剥离于石脉的独石,埋藏于坑洞周围的砂土中,由掘取而得。石质脂润,微透明,惟不及洞产石通灵,有网状或环状纹,但纹理紊乱。**掘性都成坑石,有桂花黄、枇杷黄、橘皮黄。有时亦出现萝卜纹。石皮红筋,易与田黄石相混。

初山是个勤勤恳恳的艺术创作者,尤其在其退休之后几乎全身心投入到微画雕创作中,其作品不下百余件。怀禅先生也喜欢微画雕,曾为一些初山微画雕优秀作品亲自题诗微刻,更显珍贵。(详阅:怀禅八大刻_)

这里仅列举己发表且较有名气的数件: 《人生难得一知音》利用一块鱼脑冻石隐含棉花纹似云似雾肌理的特征,刻画出在茫茫人世间人们渴求“知音”愿望,用散点透视技法把零星分布着的一些灰色条块和乳白色条纹,用微画雕方式来展现古往今来几段知音相遇场景,通过高山流水,云雾缭绕,来拉近时空距离,使作品浑然一体。《人生难得一知音》以图像化方式给人以启迪:知音是不论年龄、性别和贫富贵贱,是彼此心的联动,高山流水韵依依,千古知音最难觅,人生得一知己足矣!请珍惜身边的知心朋友。

(见“初山微画雕部分作品图照”) 1、初山微画雕《阿房宫雕》五件

阿房宫是秦王朝的巨大宫殿,属世界奇迹和著名遗址之一,被誉为“天下第一宫”。作品依据史料和考古的现阶段发现,试图用三维图像化方式呈现出阿房宫的真实原貌,把这座世界建筑史上无与伦比的宫殿建筑直观地奉献给读者。前后用了近十三年时间,相继创作了“S217大型掘性都成坑石《阿房宫雕》” 、“S317旗降石《阿房宫雕》”、“S212掘性高山石《阿房宫雕》”、“M269高山冻石《阿房宫雕》”和“S215多色皮田黄石《阿房宫雕》”共五件作品。从不同角度和侧重点来刻画这座实属罕见的宫殿,留给人们无限暇想和想象空间。

2、M414高山冻山水微画雕《人约黄昏后》130×60×60cm

3、S321寿山水坑石微画雕《观音心经》又名《观音菩萨和般若波罗蜜多心经》120×70×35㎝

4、S207旗降石屏状微画雕《人生絮语》230×155×25㎝

5、S220扁形三色杜陵石初山微画雕《桃源行》130×110×30cm 。初山微画雕《桃源行》用一块扇形彩色杜陵石来雕刻,透过形象的微画雕画面来开拓王维《桃源行》诗境,描绘作者及广大劳动人民所向往的一种理想境界。“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美丽的立体直观画面和迷茫意境给人留下了无穷的回味。(图照见“其它类作品”图册)

6、S320寿山坑头冻《月夜看天姥》 150×75×40cm

7、S319乌皮溪蛋石微画雕(桃花源记) 90×70×30cm

初山微画雕《桃花源记》是用一块乌皮溪蛋石来雕刻,作品利用石头天然色泽,以朏头后山一处鲜为人知的“桃花源”为素材,用直观画面刻画了在祖国大好山河,处处可见到“坐看红树不知远,桃花满溪水似镜”的桃源仙境。以画面启迪人们:在环境恶化,人情日惭淡漠的当今,珍惜、营造和平恬静,人人自得其乐的人文环境,给每个人一个属于自己的精神乐园显得何等重要。

8、芙蓉石微画雕(春江花月夜)105×140×35cm

9、坑头冻微画雕(春江花月夜)75×95×30cm

10、初山微画雕(梦入江南烟水路)

11、S225《长城长万里》又名“故国春秋” ,是用一块含深紫色条纹的旗降石雕刻而成的,它充分地利用色泽、纹理,其长城沿着山岭的脊背修筑,从城墙外侧看去非常险峻,内侧则甚是平缓,显示“易守难攻”的效果。绵延上万里,起伏于中国辽阔的土地上。该石头其余淡黄绿白色部分则用散点透视构图法,将其中暗色小块采用远视方式刻画了长城内外巍巍群山和其它景观,以衬托“长城长万里”的磅礴气势。长城被世人视为中国的象征,看《长城长万里》这件艺术作品上久经仓桑的雄伟建筑,如读一部“故国春秋”史,引发人们对故国几千年历史深深的思考。(图照见“部分作品图册”)

12、M271《昆仑魂铸神仙泉》作品用松柏岭石做材质,该石呈青、绿、白三色,恰好为雕刻莽莽昆仑提供色泽背景。其正面采用焦点透视法精雕细刻了昆仑山千年不冻泉-神仙泉(昆仑泉),但见泉池有一股清泉从池地蓦然喷涌,似一朵盛开的莲花…;而其它部分则用散点透视法刻画了“天上仙界山外有山”的昆仑主要景观,冰雪融化后山泉沿山谷渗入地下又汇入神仙泉从泉眼中溢出,不由让人想到这泉池是由昆仑魂铸成的。昆仑山是我国古代神话传说的摇篮,但未必所有人都曾去过。作品把《昆仑魂铸神仙泉》迷人景象直观地呈现在我们面前,让人未去昆仑却也多少从中得到一些感知。(图照见“部分作品图册”)

13、M413《奇险天下数华山》是用一块坑头冻做材质,在制坯时作者就别出心裁地把其上部做成向外倾突势,这在外观上便带给人们的印象:华山天下险。作品巧妙地利用石头色泽,把大部微透明留作空白,用以衬托雄伟奇险的华山群峰,而把较少的黑灰色和暗色部分雕刻成山势峻峭,壁立千仞,群峰挺秀的华山景观,并依势在石头四周顶部用散点透视构图法分别勾画出千姿万态的华山东、西、南、北峰和中峰等,把以险峻称雄于世的华山有声有色地呈现在我们面前。(图照见“部分作品图册”)

14、M270《仙家胜景正斜曛》作品采用焦点透视法,站在湖边向山上仰视,精雕细刻了“宫观寺庙披余晖”的美丽景观,把斜曛下仙家胜景刻画得淋漓尽致;而在作品另一面,除底部精雕了几座仙家宫观寺庙和几株树木外,却留下大块磨光的空白,让杜陵石固有的金**来表现五彩缤纷的彩霞,把个《仙家胜景正斜曛》引入到更深的境界…让人叹服的是在作品上角用浮雕方式雕刻了悬挂在半空中半透明的新月娥眉月,这新月娥眉月只在月初的傍晚出现,更给“斜曛”场景做了佐证。给人留下了丰富的想像空间,其含蓄深远,耐人寻味。作品思维缜密,构思巧妙,某些读者还题诗赞扬。(图照见“部分作品图册”)

15、S213初山微画雕怀禅微刻《琵琶行》

16、M427杜陵石《满山红艳仙世界》又名“满山红艳仙世界 玉女翩翩迎我来” 90×75×30cm

17、S277微画雕《欲看古镇换青春》115×85×35cm(是描写朏头)

18、S259《夕曛仙岩》又名《仙岩夕曛》150×140×25cm

19、M269高山冻《阿房宫赋》70×60×40cm

20、S387寿山芙蓉石微画雕(红日出东方)120×80×40cm

(以上部分作品图照可见“图册”)

另尚有如下一些作品:

S257杜陵石微画雕(山河千里目)140×135×85cm

308杜陵石微画雕(金台夕照)60×90×50cm

S223高山冻微画雕章《四季常青异颈瓶》300×90×70㎝

S254高山红微画雕(古城春秋)85×140×60cm

415高山冻微画雕(秋光掩映九华山)105×45×35cm

S297掘性高山石微画雕(山镇着晚妆)65×65×30cm

S299掘性杜陵石微画雕(满城红艳新境界)70×60×20cm

S363芙蓉石微画雕(走向新生)80×200×80cm

S366高山冻微画雕《度尽众生消烦恼》130×130×50㎝

S370杜陵石初山微画雕《江山如此多娇》240×160×90㎝

S364掘性高山石微画雕《情满都江堰》120×135×30㎝

M414高山冻微画雕《月上柳梢头》130×60×60cm

M285高山石微画雕(夕阳幻景)65×65×40cm

H432掘性高山章初山微画雕《不忘白云期》110×36×36㎝

M593杜陵石微画雕(过此便是仙世界)80×80×28cm

H411掘性高山石初山微画雕《汗漫九垓》95×42×32㎝

M268高山红微画雕(情系朝阳)70×90×40cm

S367杜陵石微画雕(秦塞雄风)95×65×40cm

S368高山冻微画雕(半弯新月挂半天)70×60×45㎝

M237高山冻微画雕(万石锁云) 100×70×20cm

S209旗降石初山微画雕(大江东去)120×65×30cm

S300紫月尾微画雕(绿红相椅拥云霞)65×75×20cm

M411高山冻微画雕《夜月山村雁来迟》110×70×50cm

其图照提供文字以外的形象、直观资料,对雕刻爱好者观赏初山微画雕技法也很有帮助。这些照片可参阅《初山微画雕图录》,此处不再赘述。

此外尚有《中国八大古都》系列作品,但这些作品大多流落海内外,仅其中南京、西安二作品最近由收藏者发来的照片,值得珍惜。

初山的这些作品都各有特色,其中不少作品被许多网站所转载或引用,如:中国日报网易艺术中国频道,寿山石文化论坛,中国油画之家等等。并被词条:“微画雕”、“微画”、“微刻”、“神女雕”、“三山缱绻几千秋”、“题神女峰”、“怀禅八大刻”、“三山缱绻几千秋赞”和互动百科:“神女峰雕”等作为参考资料,其图照也有一部分来源于这些作品。

初山从不追求名利,对许多喜爱初山微画雕作品的人,要能说出其作品含义,初山才肯让售,甚至不计成本慷慨馈赠。他说:“不是知音不与弹”。初山微画雕很多艺术作品因其独具特色,故流传较广。

杜陵石的矿脉有18个寿山石品种,多夹在坚硬的围岩中,称“粘岩性石线” ,难得大块石材。结晶性较强,质地较坚硬,透明度强而富有光泽,肌理常有并列的弯曲条纹,如水波荡漾,并常有灰色的石皮或色斑,称“都成屎”。都成坑“石线”较薄,一般不超过20厘米。但五色斑斓,温纯深润。陈子奋《寿山印石小志》说它:“外有青黑石皮,石工留其多寡,刻以薄意之花卉、山水,妙巧天成。田石几不能比美矣。”

掘性杜陵石,都成坑山各洞均有剥离于石脉的独石,埋藏于坑洞周围的砂土中,由掘取而得。石质脂润,微透明,惟不及洞产石通灵,有网状或环状纹,但纹理紊乱。**掘性杜陵石,有桂花黄、枇杷黄、橘皮黄。有时亦出现萝卜纹。石皮红筋,易与田黄石相混。

都成坑,杜陵坑,又名都成坑,产于高山东北二公里之杜陵坑山中。矿洞发现于明末清初,清道光年间(1821-1850年)开始大量开采。石质结实晶莹,敲之响声铿锵如玉。色彩丰富,红、黄、白、灰、紫各色都有。光泽闲烁夺目,表里如一,永不腿色,质保永年。行谚有云:杜陵坑,砂成山,有水色,人人贪。近年又出新坑,其石质较松但通透度较好。由于杜陵坑多结于岩石之上,故矿层稀薄,解石困难,材大者甚少,佳者质与价均仅次于田石。杜陵坑品种繁多,有以洞分,有以质分,一般则以色分。

白杜陵色非纯白,多带微黄、微灰、或呈葱白;

红杜陵有橘皮红、珠砂红、桃花红等品种;

黄杜陵分黄金黄、桂花黄、熟栗黄、枇杷黄等。以上均以色纯质灵者为上品。

至于黑杜陵,质坚,不甚通灵,石中隐有白或灰色的水流状条纹和花纹,且常有砂丁和瓦砾混杂其中;

而花杜陵,又名五彩杜陵,由红、黄、白、青等多种颜色顺理交错而成,性坚实,唯材大、色佳者罕见。

杜陵坑主要特征:

流水纹:由于脉状成矿,形态象千层饼,很好辨认,以紧密为佳,新坑的较疏松。

  石英砂丁:透明的砂丁,杜陵坑含石英成分较高,故有石英砂丁。但少数高山也有。

  牛毛纹:较难描述,萝卜纹是立体的但牛毛纹是平面形态结构的。有萝卜纹的杜陵很少见,但牛毛纹多见。

  色态:红黄为多,纯色较少。须多看,才有感觉。

  其他:有玻璃硬光,杂质多呈层装结构,并常有灰色的石皮或色斑,称之“杜陵糕”。

  两石相击声如金属铿锵与他石迥异

  有部分杜陵坑没有流水纹,但其光泽和质地是与高山等有较大区别的。这要经验的积累才能辨别。

辨石提示:

  1杜陵与高山。杜陵的流水纹较弯曲紧密,高山的较宽松,杜陵石质坚硬,多数高山质较松。杜陵有玻璃硬光。

  2杜陵与芙蓉。石质完全不同,只是有的芙蓉也有类似流水纹的东西。高山系通灵度较高,月洋系以脂润为 特点。杜陵裂纹多以直线形式,芙蓉裂纹以网状为多。

  3杜陵与巴林。杜陵的流水纹较弯曲,巴林的纹类似笔直的丝状平行纹。市面上多用**巴林石假冒一般巴林石中无萝卜纹,多有黄花状小色块。巴林石质绵软,光泽不如杜陵坑及一般高山石。巴林石在色象上比较纯粹质地较为通透。现在市面上巴林石的价格也很高。

  4其他。现在用金**河南石,及昌化牛筋冻,宝华石等外省小石种假冒。利润极高。

杜陵又名都成坑,杜陵为寿山山坑名品,目前在福州价已甚高,仿者甚多,杜陵产于高山东北二公里之杜陵坑山中。矿洞发现于明末清初,清道光年间(1821-1850年)开始大量开采。石质结实晶莹,敲之响声铿锵如玉。色彩丰富,红、黄、白、灰、紫各色都有。光泽闲烁夺目,表里如一,永不腿色。由于杜陵坑多结于岩石之上,故矿层稀薄,解石困难,材大者甚少,佳者质与价均仅次于田石。杜陵坑品种繁多,有以洞分,有以质分,一般则以色分。白杜陵色非纯白,多带微黄、微灰、或呈葱白;红杜陵有橘皮红、珠砂红、桃花红等品种;黄杜陵分黄金黄、桂花黄、熟栗黄、枇杷黄等。以上均以色纯质灵者为上品。至于黑杜陵,质坚,不甚通灵,石中隐有白或灰色的水流状条纹和花纹,且常有砂丁和瓦砾混杂其中;而花杜陵,又名五彩杜陵,由红、黄、白、青等多种颜色,顺理交错而成,性坚实,唯材大、色佳者罕见。

杜陵坑石按矿洞开采人命名石种主要如下:

1)坤银洞杜陵

洞为石农张坤银所开,故名。洞位于琪源洞顶部。性微坚,色有黄、红、灰、白或杂色相间,黄、红两色多出佳石,通透、少杂质者为上品。坤银洞杜陵肌理多呈条条布纹,俗称“月痕”,此乃区别于杜陵其他各洞之特征。以纯洁度来说,坤银洞略逊琪源洞。

2)琪源洞杜陵

  琪源洞杜陵——又称“锦元洞”,是以矿洞命名的杜陵坑石品种,在杜陵坑石中品位最高。相传旧洞为张世元所开掘,初时所产石并无特色,故不著名。至20世纪30年代,洞经黄琪源重新开发,出产石质甚佳,名始大著。1944年黄琪源去世后此洞不复再出,流传至今珍品寥寥无几,倍见珍宝。 琪源洞杜陵石质晶莹温润,纯洁少砂,远胜他洞所产,堪称杜陵坑之精粹。其色多黄、红、白,肌理萝卜纹细密清晰,温润可爱,极似“田黄冻”,而色纯一,产量极微,更比田石稀罕。

香港角杜陵质地特别优异,可以说是琪源洞中最好的。当初最早是台湾同胞发现,欲以800万元人民币买下此矿脉。但后来有位香港人听说了参与了竞争,以2000多万元夺标。为了纪念这件事,就把此洞命名为香港角。

3)元和洞杜陵

元和洞位于坤银洞之侧,为石农陈元和于1947年发现并开采,在洞口的石壁上即可见到一条明显的杜陵石脉,大约是当年开发此洞的缘由。洞高2米,宽1米,长度不下1000米,洞中套洞,支脉很多,中间有几间大厅,这是出石最多的地方。所产石多杂色,性微坚、脆 ,半透明,肌理隐现浑白点,偶有红色如玛瑙者,质佳,称为玛瑙红杜陵。

4)粘岩杜陵,石界有人将各洞与周围岩石相粘连的杜陵石,单独归类,称为粘岩杜陵,其特点为石脉稀薄,石质特别晶莹灵洁,乃寿山石之上品。

5)掘性杜陵石,杜陵各洞均有剥离于石脉的独石,埋藏于矿洞周围的砂土中,由掘取而得。石质脂润,微透明,但不及洞产石通灵,有网状或环状纹,但纹理紊乱。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408105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20
下一篇2023-08-2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