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一根金条等于现在多少钱

民国一根金条等于现在多少钱,第1张

当今社会,人们购买商品时,选择的支付方式往往是纸币或电子货币。这样的钱大大方便了人们的交易,也有利于存放和整理。从长远来看,它对社会和经济发展也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但在上世纪初,也就是清末民初,虽然人们使用纸币,但大多数人更愿意接受金银,一种银锭、金锭等贵金属。这些贵金属深受人们喜爱。毕竟他们的保值率极高,根本不会有大的变化。正因如此,一些人特别喜欢储存金条来保存他们的财富,这是民国时期的金条。

清朝灭亡后,各大势力争夺当时世界的主权,都想取得政权的主导权和控制权。但在很短的时间内,各路势力势均力敌,而且当时正值西方列强侵略中国。他们在占领中国领土的同时,还大肆倾销商品,实现贸易顺差,意图进行资本原始积累。此外,这些殖民侵略者还在他们自己的租界里,发行他们自己的。

这种情况一直在持续,甚至到了民国成立以后,也很难改变这种情况,因为生活在特定地区的人们已经习惯了使用本地区发行的货币,甚至当时的官方政府也纷纷发行自己的货币,仍然收效甚微。在抵抗这些殖民者对当地经济的破坏的同时,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不同的货币有一定的权利在市场上流通。这种情况的出现无疑造成了经济混乱,极大地影响了当地的经济。

比如当时的外国租界,一张一万元面值的钞票,刚开始还能买一头牛,但渐渐地随着钞票的贬值和通货膨胀的出现,后来只能买一袋米了。但是这还没有结束。直到最后,这样的钞票和现在的津巴布韦一样不值钱。据说只能买77粒米,老百姓要背一麻袋钱才能买到一升米,足以说明当时的通货膨胀有多严重,经济有多萧条。

对于这个复杂多变的时代,很多富商或者一些大家族不得不做出对策。毕竟他们不希望几代人积攒的钱在手中遭受巨大损失,而解决这个问题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尽量让自己的财富保值。

而最有价值的东西是什么?一定是金银之类的贵金属。当然黄金肯定是其中最好最贵的。这种贵金属从古至今,在价值上从来没有太大的变化,随着时代的发展,一直保持着相对稳定的考量。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当时很多人热衷于储存金条,以实现财富的保值,金条分为大小金条两种。

因为黄金的颜色是金**,所以大金条俗称黄鱼。这种金条主要是当时官方使用,准备军队,采购军需等。所以这类金条很少流入民间,基本都掌握在一些上流大亨或者政府高官手中。这些官僚利用手中的权力掠夺财富,囤积黄金,成为对抗经济通货膨胀的主要对策。

反正今天这大金条能值多少钱?首先我们来看官方数据。按食用量计算,一根大金条的重量约为3125克。现在一克黄金的价格大概是350~400。所以当时的一根大金条相当于现在的十几万。

说完了大金条,我们再来看看另一款规格更小的小金条。这种小金条的官方数据是一两,也就是普通大金条的1/10,价值在万元左右。这种小金条比较常见,在民间广为流传。毕竟它的价值不算太高,携带起来也比较方便。

但不是每个人都有这么小的金条。一个普通家庭想要拥有这样一根金条,往往需要几代人的积累。是的,你没听错。这种只有一两重的金条,真的需要几代人的积累,因为这些底层的人一年赚的钱也不过几两银子而已。除去日常开销,所剩无几,银价与金价相差甚远。所以,如果你想积累这么一根小金条。

也许在今天的人们眼里,这么小的一根金条不过18000元,但在当时却可以成为一个家庭的救命稻草,因为这么小的一根金条,可以维持一家三口一年的开销。在那个战乱饥荒的年代,任何人拥有这样一根小小的金条,绝对是莫大的幸运,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普通人对这样一根小小的金条抱有强烈的奢望。

一般来说,民国时期的一根金条,不管是大的还是小的,价值都是绝对高的,就算是天价也不过分。但从侧面也能看出当时社会大乱。这个时代的人们生活极度困苦,没有可靠的政权,没有足够的经济保障。

普通人缺乏经济安全感。“朱门酒肉臭,路冻死人”是常态。处于恐慌和迷茫中的人,不知道该何去何从。那些有志青年没有实现自己的理想,也没有这个机会。这样的时代,无疑是一个可悲又可怜的时代。

相关问答:

民国时期的金条分为大条子(10两,俗称“大黄鱼”)和小条子(1两,俗称“小黄鱼”),

按旧制1斤16两,1两=500/16=3125克,所以,“大黄鱼”金条折合今天的重量就是3125克。“大黄鱼”是通行的规格。

“小黄鱼”指1两一根的小金条(合今天的3125克)。

如果算大条子,4000两黄金足金,合125千克,现在一克350元左右,相当于4亿多人民币。小条子也有三千多万。

扩展资料

1946年末,上海外滩中央造币厂加铸的金条。铸成后,即陆续交中央银行空运到各地备用,以供民众兑换。金条分五钱、一两、二两、三两、五两、十两数种,旧时上海俗称十两重的金条为“大黄鱼”,一两重的金条为“小黄鱼”。

一条大黄鱼有点于众不同,不是平面金板切割的,而是常见的银楼浇铸的,当时央行也将部分国库大金条委托有信誉的银楼改铸,应急市场之需求。

一般10两厂条轨字以D开头,而这条轨字以S开头,S拟代表是上海。

1946年末,上海外滩中央造币厂加铸的金条。铸成后,即陆续交中央银行空运到各地备用,以供民众兑换。金条分五钱、一两、二两、三两、五两、十两数种,旧时上海俗称十两重的金条为“大黄鱼”,一两重的金条为“小黄鱼”。

一条大黄鱼有点于众不同,不是平面金板切割的,而是常见的银楼浇铸的,当时央行也将部分国库大金条委托有信誉的银楼改铸,应急市场之需求。

一般10两厂条轨字以D开头,而这条轨字以S开头,S拟代表是上海。

参考资料

——大黄鱼

民国时期的金条值多少钱,首先要看它的重量和成色,其次则要看它的铸造者是谁,其价值并不完全一样。民国时期的金条大多是各钱庄、银铺、银行自己熔铸,重量是根据客户需要而来,并无一定定制,常见的有10两、5两、2两、1两等,习惯上把1两重的金条称为小黄鱼,而10两重的叫大黄鱼。除了这些常见的今天外,还有用于黄金交易和国际结算中的大条标金重达70两。因此不同的金条重量差距巨大。

而且中国以前各地对于金银的成色和1两重量规定各有不同。以北京为例,在清末和民国时期北京常见的标准有四种:标准库平、三六库平、北京库平、三四库平。其中三六库平成色为98854%,1两为373克,是所有标准中最高的。

最低的是三四库平,成色只有909%,重量也只有343克。折合成纯金的话,两者每两要相差5693842克。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这民国时期的金条实际含金量差距可能很大,因此要算它的价值,首先就要看它的重量和成色,估算其黄金价值。

除了黄金价值之外,民国时期的金条另一个价值就是文物价值。前面说过,民国时期的金条往往是各钱庄、银铺、银行自己铸造,一般铸造者会在金条上打上自家的标记、名号、铸造者的名字和铸造时间,以示信誉。这么一来一些著名的钱庄、银铺、银行所铸造的金条,或者是特殊年份铸造的今天,就有了其文物价值。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这些年拍卖行所拍卖的一些金条往往远比金条按照金价折算以后的价值高出几倍。如果是一些有特殊意义的金条,甚至拍卖价格可以高出几十倍,就是这个原因。所以民国时期金条的价值不能简单而论,要根据每条的实际情况来分析。

在古代,大家通常用铜钱,碎银来买东西,再到了明国时期,市面上流通的钱币变成了银元。就和古代的金元宝一样, 民国时期也有另一种金钱货币,那就是黄鱼金条。如果黄鱼放现在,按照克数至少是价值六位数了。

黄鱼是当时金条的昵称,因为整体是圆乎乎金灿灿的一条,被大家戏称为黄鱼。最初,黄鱼的规格只有一种,那就是十两一根,属于有钱人才会去买的东西。可是伴随着黄金热度的上升,不少并不富裕的家庭也是想买上一条做为硬货收藏,因此后来就发行了小黄鱼。黄鱼都是政府统一制作,其纯度近乎高百分之99,质量及其过硬。那按照过去半斤八两的算法,换算成现在的单位,一条大黄鱼就有足足3125g。用金价每克430元计算的话,一条大黄鱼将近十三万元,小黄鱼差不多也要一万多元。

这都只是实打实的按照克数计算,要知道,民国的黄鱼距今已经有好几十年的历史了,并不能单单去用普通黄金的价值衡量。黄鱼对很多收藏家来说,更像是见证历史的藏品。而根据资料显示,在2012年的时候,曾经有拍卖过一组黄鱼,其规格是五条五两的黄鱼,总计成交价为745万元人民币。如此算来,当时每两黄鱼价值3w左右,那就意味着十两的大黄鱼,基本近30万元,小的也要3万元。再加上这几年的通货膨胀,价格比起正常黄金简直是高的离谱。

因此,黄鱼金条因其特有的历史价值,已经不能单单的作为黄金来论价了。但可以肯定是,它的价值至少高于正常黄金三倍或更多。可惜,当时大多数人买黄鱼,还是作为硬通货贮藏起来的,并不会用于日常开销。不然,按照当年物价,用几条小黄鱼,买一栋四合院,到现在也是好几千万的房子了。

您的问题,民国时期,1根1两金条大概折为30块银元,随着年景好坏有5块的浮动,当时小康之家一月生活总费用也就是15块银元,鲁迅先生在北大做教授时是一个月300块银元。民国时期富人很少使用金条花费,金条主要是作为硬通货贮藏起来,花费的时候兑换成保值的货币银元当时是银本位,一块银元大概折合180块铜辅币,而很少说一两金子折多少大洋。祝您蛇年报吉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408151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20
下一篇2023-08-2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