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古董玩家兼藏家莫过于大清的乾隆皇帝。他在位六十年,又当了四年太上皇,64年间广收名画古帖、珍异古玩以及各种玉玺。死后这些奇珍异宝与之同埋于裕陵的地下宫殿中。然而,1928年7月2日,东陵大盗、军阀孙殿英以演习为名包围了河北省遵化县清东陵,一夜之间连掘慈禧和乾隆两座陵墓并将其洗劫一空,包括这些奇珍异宝、金银珠宝在内的陪葬品装了满满二十大车返回驻地。最终这些奇珍异宝被盗出后,颠沛流离,流落世界各地。
一、玉玺“八针D钪宝”“玺”这个字变得尊贵是在秦朝。秦以前,不管官印、私印,都可以用上这个大名。秦统一六国后,规定只有皇帝的印才能叫“玺”,臣民的只能叫“印”。乾隆帝一生拥有玺印1800多方,独冠帝王之首,是他爷爷康熙的15倍,是他父亲雍正的11倍。乾隆的一方方玺印是他为自己漫长人生路上树立的里程碑,也是他心情的晴雨表。他打了胜仗要制玺纪念;抄录诗作要用玺点缀;70岁刻“古稀天子”及与之配套使用的“犹日孜孜”,80岁刻“八针D钪宝”及与之相配的“自强不息”,都体现出不服老的劲头;嘉庆二年(1797年),已经当了太上皇的乾隆,用的一方玺措辞极其直白,上面赫然写着“归政仍训政”,明摆着讲,虽然儿子当皇帝,但大事还得老子说了算。
乾隆在位时,刻的第一方皇帝玺印,内容就是“乾隆御览之宝”。乾隆元年(1736年)的正月初四,雍正皇帝已经去世4个多月,居丧的哀伤气氛被改年号的喜庆所取代。25岁的年轻皇帝让身边的太监拿着一方铜制的玺印材料去内务府传旨,命令在上面刻“乾隆御览之宝”6个字。负责此项工作的人战战兢兢接了旨,6天后,请太监将两份篆文草稿呈送乾隆,一份是阴文(字呈白色),一份是阳文(字呈红色)。皇帝仔细看过后给出回复:用阴文。
再过40天,精心制作的铜玺完工交差。作为富有四海的君王,乾隆一生拥有“乾隆御览之宝”共有8方,其玺印材料极为丰富,仅玉就有碧玉、白玉、青玉、墨玉等等。此外,田黄、玛瑙、水晶、象牙、蜜蜡和澄泥都可作为印材。不同印材制出的玺印,盖出来印痕深浅浓淡有所区别,值得细细玩赏。多年战乱中,乾隆玉玺有相当一部分流失海外。下图是曾经在台北拍卖的一件“乾隆御览之宝”,它是台湾富豪蔡辰男1984年从纽约买回来的,当时出价33万美元。
当时,现存最有价值的还是上面提到的“八针D钪宝”(见下图)。它是乾隆在位55年,为庆祝其80寿辰制作的,在乾隆玉玺中算是比较大的一枚。印文在许多重要清朝宫廷藏品中,比如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秋山暮霭图卷》,上海博物馆收藏的《柳鸭芦雁图卷》上,都印有这枚“八针D钪宝”。该玉玺现在英国,因在伦敦富比拍卖行要拍卖,起拍价达到60万英镑,从而引发网友群起 。不少网友认为,这是对中国的再度挑战,有关方面应该出面来要回这些文物;甚至还有人呼吁,要按照对上次法国佳士得拍卖圆明园兽首铜像的行为。
二、九龙宝剑九龙宝剑非汉家传统之剑,而是结合了蒙古式的弯剑,其剑身略弯,剑长共五尺,剑柄特长,上面刻了九条金龙。而这九条龙却又是根据汉家周易的“九九归一”的寓意而雕刻的。周易中的九九归一是轮回的意思。剑鞘用名贵鲨鱼皮制成,嵌满红蓝宝石及金刚钻,堪称价值连城。乾隆熟读汉书,知道天道是一个轮回,人如此,朝代政权也如此,要想永远统治奴役汉族是不可能的事,乾隆带此剑陪葬是寓意为死而复生,通过轮回来永远奴役 。
宝剑铸成之后寒气渗人,似有 冤魂付于其上,宝剑周围会产生雾气,剑柄上的九龙在雾气中跃然若腾。九龙剑本是一把阴剑,在阳世使用此剑为不祥。
让九龙剑重回人间的就是上面提到的东陵大盗、土匪出身的军阀孙殿英。为躲避“匪军掘盗东陵的惨状”而遭致法办呼声,他把将慈禧口中含的那颗宝珠送给了宋美龄,把乾隆朝珠中最大的两颗送给戴笠,将“金玉西瓜”送给了宋子文,准备将最珍贵的“九龙宝剑”孝敬给蒋介石。1939年孙殿英又将最珍贵的九龙剑交给戴笠,请他转送蒋介石。
当时正值抗战,戴笠命令军统特务马汉三设法将宝剑送往重庆,呈献给蒋介石。马汉三深知这把九龙宝剑价值连城,意欲拥为己有,不想1940年马汉三被日军逮捕并叛变,且献出了价值连城的九龙宝剑。日本人投降后,时刻关注宝剑下落的马汉三,得知宝剑此刻藏在大间谍川岛芳子在北平的家里以后,迅速逮捕了川岛芳子,并从她家中搜出了宝剑。
1946年3月,戴笠到北平第一监狱提审女川岛芳子,意外获知军统北平站站长马汉三被捕叛变和变相占有九龙宝剑之事。马汉三见事情败露,主动把宝剑交出并给戴笠送了好多金银财宝、古董、字画。3月17日,戴笠携九龙剑由青岛启程直飞南京面蒋,谁知天气恶劣而机毁人亡。当沈醉从江宁农民手中寻回九龙宝剑时,它的剑鞘和剑柄早已烧得一干二净。于是沈醉将它和戴笠的遗骸一起放入棺材中入土。
不过诡异的是,拿过九龙宝剑的四个人:孙殿英、马汉三、川岛芳子、戴笠,全都死于非命,乾隆宝剑诅咒的传说也因此传开来。世事沧桑,当九龙宝剑的谜底被揭开时,一切早已无迹可寻。也许对这件国宝来说,化作紫金山中的一g春泥也是不错的归宿。
清代玉插屏有方形、圆形、长方形或其他形状,插于木座或玉座上。作品一般较厚,没有透雕锦地。图案有高浮雕、浅浮雕、剔雕、阴线、戗金及描金等。玉质较好,分别为青玉、白玉、碧玉制成,个别的有玻璃光,一般为蜡样浮光。浮雕的图案具有构图细致、边棱锋锐的特点,图案的题材广泛,有花鸟、竹树、风景、古迹、历史典故、吉祥图案等,还有百寿字、文人诗句、纯文字插屏。清宫中较典型的插屏题材如下:渊明爱菊、灯下观书、灞桥风雪、枫林坐晚、采药图、观梅图、进玉图、汉柏图、五大夫松、水阁观荷、春夜宴桃李园、话菊图、赤壁泛舟、秋织图、春耕图、达摩渡海、远浦归帆、平沙落雁、烟寺晚钟、江天暮雪、山市晴岚、竹石和万寿菊等。
导语:故宫博物院是中国最大的古代文化艺术博物馆,其中包含有不限于明、清两朝的皇宫及其收藏,目前内部大约藏有约186万余件珍贵藏品,而这些藏品中哪些最具价值呢,本文就为大家盘点北京故宫十大镇宫之宝,一起来看看吧。
故宫十大价值最高的宝物 1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是由北宋画家张择端所绘制的北宋风俗画,是这位画家仅存的精品画作,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属国宝级文物,而这幅五米多长的画卷中,描绘了数量庞大的各色人物、牲畜、各具特色的房屋桥梁与大小船只,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真实写照。
2千里江山图
千里江山图是一幅由北宋王希孟创作而成的绢本设色画,是由层峦起伏的群山、烟波浩渺的江河共同构成的江南山水图,是一幅栩栩如生、精细入微的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而这个利用传统的青绿法创作而成的画作,所有的宋代存世作品中,没有一件可以超越这幅画作。
3五牛图
五牛图是由唐朝画家韩滉创作的黄麻纸本设色画,是在一张纵208厘米,横13968厘米的纸张上从右至左分布有姿态各异的五头牛,是唐代少数几张传世的纸卷画作品真迹之一,也是现存最早的纸本中国画。
4掐丝珐琅缠枝莲纹象耳炉
这个于元代打造的掐丝珐琅器,目前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中,高139厘米、口径16厘米的高贵典雅、端庄敦厚的珐琅器是元代珐琅工艺的代表作品,其中以花朵饱满的缠枝莲最具纹饰特点,是故宫十大镇馆之宝之一。
5黑漆彩绘楼阁群仙祝寿钟
这个打造于清代乾隆年间的宫廷御用钟表,高185厘米,面宽102厘米,整体造型为木胎黑漆彩绘二层楼阁,左右两侧变动的布景箱分别表演着群仙祝寿和海屋添筹,这个做工精细、古朴典雅的钟表是乾隆时期的代表作品。
6青玉大禹治水图山子
这个打造于清朝乾隆年间的宫廷玉器,目前被收藏于故宫博物院宁寿宫乐寿堂中,这个利用致密坚硬的青玉打造的玉器整体高224厘米,宽96厘米,重达5000千克,并刻有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宝的乾隆皇帝阴文篆书,是世界上最大的玉雕之一。
7金瓯永固杯
金瓯永固杯共有四支,分别是3只金质和1只铜鎏金,分别造办于乾隆初年和嘉庆初年,而金质鼎式的圆形金杯两面分别錾篆有金瓯永固和乾隆年制,目前四只金杯分别藏在伦敦华莱士博物馆、台北故宫博物馆、北京故宫博物馆中。
8石鼓
石鼓哟被称为陈仓石鼓,是有着中华第一古物美誉的高二尺,直径一尺多的中国九大镇国之宝之一,是在627年发现在陕西宝鸡市石鼓山上,共10个的石鼓上记载了秦始皇统一前的历史,是中国最早的石刻诗文,被誉为是篆书之祖。
9玉云龙纹炉
这个高79厘米,口径宽128厘米的宋朝龙纹炉,目前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因是以青铜簋为蓝本利用青玉制作的仿古青铜器玉器,这个仿古玉器上分布有游龙、祥云和海水纹路,并还在器皿内底阴刻有一首乾隆七言诗。
10平复帖
平复帖是一个高237厘米宽206厘米的由晋代书法家陆机所创的草隶书法作品,这个共9行84个字的有着1700多年历史的书法作品目前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是中国发现的现存年代最早的真实西晋名家法帖,对人们研究文字和书法变迁方面有着重要参考价值。
清康熙时吴三桂追击南明永历帝入交趾,开通了缅甸翡翠进入中原的路线。乾隆时期在西域用兵,又打通了和田玉内运的通路,使和田玉大量运进内地,促进了玉器工艺迅速发展。
乾隆、嘉庆年间是清玉的昌盛期。这时宫廷玉器充斥各个殿堂,各主要大城市玉肆十分兴旺。民间观玉赏玉之风兴盛,玉器的用途更加广泛,品类齐全。清代玉器的品种和数量很多,以陈设品和佩饰最多,也最为精美。新增的品种有山水、玉山子、浮雕图画式的玉屏风等;玉佩饰的种类更是非常丰富。
清代宫廷用玉直接受内廷院画艺术的支配和影响,其做工严谨。有的碾琢细致,有的在抛光上不惜工本以显示其温润晶莹之玉质美。
翡翠自清代传入我国后便一统玉器天下,并被称之为“帝王玉”,其地位凌驾于各种宝玉之上。翠玉材质与白菜造型始风行于清代,宫廷作坊中的工匠,或是制作翠玉白菜的玉匠,发挥创意、巧艺,为顺应皇帝的喜好而创作了传世不朽的翠玉白菜。
翠玉白菜长187厘米,宽91厘米,高507厘米,是一块难得的翡翠美玉。这棵翠玉白菜的特别之处在于,它是由整块半白半绿的翠玉、运用玉料自然的色泽颁布雕刻而成。绿处雕琢菜叶,白处雕琢菜帮。
在绿色最浓之处,还有两只昆虫,是寓意多子多孙的螽斯和蝗虫。菜叶自然翻卷,筋脉分明。螽斯俗名“纺织娘”或“蝈蝈儿”,这种昆虫善于鸣叫,繁殖力很强,也是祝福他人多子多孙的意思。
白菜寓意清清白白;谐音“百财”;象征新嫁娘的纯洁,昆虫则象征多产,祈愿新妇能子孙众多。自然色泽、人为形制、象征意念,三者搭配和谐,遂成就出一件不可多得的珍品。清代玉产地主要有宫廷、苏州、扬州,呈三足鼎立趋势,各具特色。造办处玉作,体现皇帝旨意;苏州玉器,以精巧见长,赫赫有名的陆子刚、郭志通,均出身于清朝最负盛名的碾玉中心苏州专诸巷玉工世家。
苏州玉器精致秀媚,内廷玉匠也多来自该地,专诸巷玉器娇嫩细腻,平面镂刻是专诸玉作的一大特色,而其薄胎玉器,技艺更胜一筹。苏州玉雕以小巧玲珑见长,扬州则以大取胜,玉如意、玉山子是扬州玉雕业的著名产品。扬州玉山子特色明显,玉匠善把绘画技法与玉雕技法融会贯通,注意形象的准确刻画和内容情节的描述,讲究构图透视效果。
扬州玉作发展很快,大有后来居上之势,其玉作豪放劲健,特别善于碾琢几千斤甚至上万斤重的特大件玉器,“大禹治水”玉山即其代表作。
“大禹治水”玉山是清朝乾隆时期的一件重要的玉器,是我国玉器宝库中用料最宏,运路最长,花时最久,费用最昂,雕琢最精,器形最巨,气魄最大的玉雕工艺品,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玉雕之一。清朝乾隆年间,新疆和田地区的密勒塔山中发现了一块重达6吨多的特大玉石。这块大玉石色泽青绿,光洁滋润,柔和如脂,是一块天赐的奇石。消息很快传到了京城,乾隆皇帝闻听之后大喜,他决定将这块稀世宝玉雕琢成奇绝之珍。
乾隆喜爱书法绘画。他对宋人所画的《大禹治水图》更是爱不释手,但由于年代久远,这幅画已经破损褪色了,而年过六旬的乾隆,产生了把自己比作大禹的想法,于是下旨把这块特大玉石雕刻成大禹治水图,一方面为了歌颂大禹治水的丰功伟绩,另一方面显示自己效法先王,功绩卓著,以求千古留名。
“大禹治水”玉山工程浩大,费时费工。玉样从新疆运到北京历时3年多,在宫内先按玉山的前后左右位置,画了4张图样,随后又制成蜡样,送乾隆阅示批准,随即发送扬州,因担心扬州天热,恐日久蜡样熔化,又照蜡样刻成木样,由苏扬匠师历6年琢成。
“大禹治水”玉山高224厘米,宽96厘米,底座高60厘米,重达5350千克,是世界上最大的玉雕作品。玉山置于嵌金丝的褐色铜座上,以名贵青白二色和田玉精心雕造而成。青白玉的晶莹光泽与雕琢古朴的青褐色铜座相搭配,更显得雍容华贵,相映生辉。整块玉石被通体雕刻成山峰状,就好像是矗立在黄河中的一座大山。玉山上雕刻有山峰、小溪、瀑布以及人物等多种题材,匠师以写实的剔地起突工艺技法,将这些题材与材料的原有形状巧妙地结合起来。只见大山间重峦叠嶂,峭壁峥嵘,漫山遍野密布着苍松翠柏,在悬崖峭壁间,聚集着成群结队的治水大军,他们或是开山凿石,或是抬土运石。
在开岩者当中,可以看到治水大军的指挥者大禹的身影。作品生动传神,完美地再现了当年大禹率领民众开山引水的壮观场面。
在山巅浮云处,还雕成一个金神带着几个雷公模样的鬼怪,仿佛在开山爆破,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玉山运达北京后,择地安放,刻字钤印,又用两年功夫,颇费周折,才大功告成。它的正面钤刻乾隆的“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宝”大方印,背面刻“八征耄念之宝”方印,下方还有长篇御制诗及注文,可见乾隆对此作品何等骄傲,何等珍视,把它当作自己一生的总结。
清代玉器中有很多大型的观赏性“玉山”,以山水画为蓝本,就地取材,加以设计制作。其做工严谨,一丝不苟。如“桐荫仕女图”,作者利用玉的白色和红色,巧妙地琢制成茂密的树木、假山和石桌石凳,很有江南庭院的诗意。在圆明园也发现有玉山子,宽31厘米,高26厘米,青玉质,青绿色间夹有**皮绺。以浮雕、透雕双勾技法琢刻出穿行于陡峭山崖间的仙翁,手持藤杖,宽衣大袖,长须齐胸,神采飘逸,一童子手攀枝条在前引路,一童子身背小筐,紧随仙人,整器系子玉整雕,借用我国传统绘画中的远山近景技法巧妙地融合在玉雕创作中。
乾隆时所称的痕都斯坦玉器是具有阿拉伯风格的莫卧儿王朝玉器,乾隆中晚期时已大量进入内廷,得到乾隆的喜爱,其风格波及北京、苏州、扬州等玉肆。
新疆维吾尔族玉器有着鲜明的地方特色,与宫廷玉器和痕都斯坦玉器不同,虽属阿拉伯风格,但器形、纹饰均较单纯,光素器较多,不重磨工。
清代玉器无论是在品种数量和制造工艺上都形成了玉器史上的一个发展高峰期,并形成了不同风格和技术特色的“南玉”、“北玉”制玉中心。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