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花片是可回收的垃圾。
雪花片也属于废塑料的一种。其他废塑料可回收物包括:塑料收纳箱、盒,塑料容器(化妆品、洗护用品、食品饮料等容器),塑料盆、杯,塑料饭盒,塑料玩具(乐高、塑料车、海洋球等),塑料花架,泡沫填充物,笔的外壳,塑料文件夹、文件盒、文件套。
塑料画笔、画板、相框(画框),塑料衣架,塑料挂钩,U盘、硬盘、光盘、磁带、磁盘、唱片,数码配件(网线、充电头、数据线、充电线),剃须刀,收音机,尼龙网兜等。
垃圾产生的原因:
垃圾无害化处理的费用是非常高的,根据处理方式的不同,处理一吨垃圾的费用约为一百元至几百元不等。人们大量地消耗资源,大规模生产,大量地消费,又大量地生产着垃圾。后果将不堪设想。
从国外各城市对生活垃圾分类的方法来看,大致都是根据垃圾的成分构成、产生量,结合本地垃圾的资源利用和处理方式来进行分类。
如德国一般分为纸、玻璃、金属和塑料等;澳大利亚一般分为可堆肥垃圾,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日本一般分为塑料瓶类,可回收塑料、其他塑料、资源垃圾、大型垃圾、可燃垃圾、不可燃垃圾和有害垃圾等等。
数学活动――鞋子展览会
活动名称:鞋子展览会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探究鞋子的兴趣和参与展览会的积极性。
2引导幼儿合作布置展览并用流利的语言表达自己对搜集到的鞋子哦的了解与认识。
3教幼儿学习初步的统计、分类方法。
活动准备:
1教师幼儿共同搜集不同功能、大小、颜色、材料的鞋子实物和。
2教师提前向幼儿、家长说明本次活动意图和内容。
活动过程:
1教师和幼儿介绍自己收集到的鞋子:是什么材料做成的?有什么功能/什么颜色等。
2教师引导幼儿自己设计统计表,创造性的分类统计。
3幼儿交流自己的分类统计情况,教师进行总体统计、记录。
4幼儿分组协商布置展台,每组选择不同的分类方法进行布置,引导幼儿注意展台的艺术性。
5幼儿巡回参观“鞋子展览”,各小组选代表介绍自己展台的分来方法及鞋子的不同特征。
数学活动设计――躲起来的3和8
活动目标:
1、认识数字8,感知数字和数量之间的关系。
2、能正确区分3和8 。
3、积极参与活动。
活动准备:
1、数字卡:上面写有38的字样。
2、各种装饰纸和卡片、尖刀、胶水。
活动过程:
一、“38”的含义。
1、老师出示数字卡让幼儿反复认读,老师带领孩子认读。 让孩子重点学习数字8。在复习3和学习8的基础上老师引出三月八日是妇女节和我们今天学习的数字有关。
2、8不但表示8日那天还表示什么? (8个玩具、8只小猫)老师用一些数量词举例子让幼儿仿照。
二、躲起来的3和8。
1、既然妈妈的节日快到了我们今天就用我们学的两个数字来祝福妈妈好吗?
2、幼儿自由选择材料,(选择3和8数量的装饰品)来装饰卡片,将3和8隐藏在卡片里。
3、请幼儿把做好的卡片带回家送给妈妈,并向妈妈送出祝福的话。
数学活动设计――滚来滚去
活动目标:
探索发现球体与圆柱体的特征。
感受和体验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不同。
能够大胆地讲述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各种不同形状、体积的物体若干如:乒乓球、正方体圆形纸片等。
笔、剪刀、胶棒、抹布、小篮子。
准备若干偶数量的大小不同形状的纸片。
活动过程:
一、探索
――引导幼儿探索、思考并且寻找可以滚动的物体,将其集中放入小篮子里。
――幼儿自由组合进行收集活动。
二、讨论
――幼儿相互交流各自寻找到的物体,并且演示证明他们可以滚动。
――引导幼儿观察物体滚动时都一样吗?哪里不同?
――让幼儿继续探索,近而发现圆柱体与球体的不同,从而初步感知其特征。
――联系日常生活想想哪些象圆柱体,哪些象球体。
三、动动小手
――根据自己的认识和手里的现有材料,做出大小不一的圆柱体。
――比比玩玩,再次感知圆柱体的特征。
数学活动设计――认识6
活动目标:
1、认识6的数量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
活动准备:
1、磁性教具萝卜、白菜各6个。
2、雪花片每人6片、数字卡片1―6。
3、录音机、录音带。
活动过程:
一、唱歌曲导入活动
幼儿随歌曲《这个冬天》的音乐边唱边表演。
师:这个冬天小朋友有香喷喷的栗子、热腾腾的红薯和小朋友喜欢的火锅好香啊。今天我为小朋友准备了好吃的蔬菜你们知道是什么蔬菜吗?
二、认识6
依次出示磁性教具白菜、萝卜请幼儿手口一致的点数并一一对应,请幼儿说出白菜、萝卜的数量都是6。
师:6个白菜、6个萝卜、都可以用“6”来表示,出示字卡“6”幼儿认读“6”像什么?启发幼儿想象,并说出“6”像哨子“嘟嘟嘟”。
三、幼儿操作
老师击几下鼓,请幼儿拍几下手。
看数字摆雪花片。教师出示数字卡,幼儿认数字卡,幼儿认数字并摆出相应数量的雪花片。
四、寻找探索
教师请幼儿在教室里找出数量为6的玩具或其它的物品,并说出总数。
活动延伸:
带领幼儿到院子里继续寻找数量为6的物品及玩具。
小班数学活动――上和下
活动目标:
1、复习上和下的位置。
2、培养幼儿观察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活动准备:
1、故事《树熊妈妈和宝宝》。
2、各种小动物若干。
3、教具:大树。
4、录音机,磁带。
活动建议:
一、导入
播放音乐《山上山下》,幼儿演唱。
二、展开
1、出示《动物真有趣》幼儿用书,讲述故事《树熊妈妈和宝宝》。
2、重复动作数次,请幼儿移动树熊并告诉老师树熊的位置。
3、教师出示教具(大树),通过粘贴小动物让幼儿进一步认识“上”和“下”。
4、教师引导幼儿在活动室内寻找放置高低不同的小动物,巩固“上”和“下”的位置关系。
三、结束
播放音乐,幼儿把小动物送回“家”,在欢快的氛围中自然结束。
四、活动延伸
教师可多利用户外体育游戏时间复习和练习“上”和“下”,并启发幼儿自己设计不同的游戏玩法。
大班数学活动
一、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不同币值的关系。
2、通过购买商品的活动学习使用货币。
二、活动准备:
1、玩具钱币(每人10元,分别有1元、5元、10元不等)、购物篮。
2、布置超市场景及各类物品。
3、人手一份记录表。
三、活动过程:
1、今天,我们一起来玩购物游戏,买东西需要什么?(分发给幼儿装有币值不等的玩具钱币,每人10元)
2、引导幼儿观察自己所得的钱币有什么不一样,知道虽然钱币的面值不一样,但都是10元。
3、请几名幼儿自愿当售货员,其余幼儿当顾客,开始玩超市游戏,尝试购物。
(1) 发给当顾客的幼儿记录表,要求对自己所购买的物品做好记录。
(2) 教师主要观察幼儿在游戏中是否能运用加减法进行货币交换,使幼儿关注到不同币值的关系。
(3) 对有困难的幼儿给予适当的帮助。
4、讨论
(1) 数一数,你买了几样东西?
(2) 幼儿互动,互相观察记录表,看看各自的10元钱买了多少东西。
(3) 展示幼儿购买的商品,从小朋友的不同买法中感受各种不同的组合。
5、请幼儿当超市工作人员将物品运回原货柜,结束。
失眠没睡好、压力大也会产生头皮屑,肩上总是雪花片,常常觉得好尴尬!知名中医师彭温雅教大家按压穴道,有助于缓解头皮屑。
失眠没睡好、压力大也会产生头皮屑,肩上总是雪花片,常常觉得好尴尬!知名中医师彭温雅教大家按压穴道,有助于缓解头皮屑。彭温雅说明,头皮跟脸部一样每日都会代谢角质,一旦天天去搔抓,就有可能会造成头皮破损,一般会先判断头皮是属于干性还是油性,以脸部肤质来看,就能区别头皮的属性,再来进行改善。 判别头皮屑属性 注意日常生活基本保养 若是干性头皮屑通常不会有味道,抓都抓不完、头发也会看起来比较没有光泽;男性则比较容易出现油性头皮屑,脸部泛油、头皮也都是油油亮亮,相对头皮屑的味道就重了一些,甚至会有一大块的头皮屑产生。 彭温雅指出,建议干性头皮屑的人应加强保湿,尤其是皮肤保水能力;若是属于湿性头皮屑,则需要增加皮肤排油的功能,让头皮维持平衡状态,且应少吃油脂类食物,是日常生活中基本的注意事项。 轻敲「百会穴」纾压 疏通经络去除头皮屑 以中医理论来说,头顶上百会穴的位置,彭温雅强调,若想避免头皮屑产生,一定要先 此穴位。不管是肝郁型或是肠胃湿热型,其实皆与头皮经络不通具有相关性,以治疗方法分为紧张所引起的头皮屑,特别按压百会穴,具有纾压作用。
位于两个耳朵及鼻子上方对应的头顶交会处,即为百会穴,使用握拳轻敲的方式,以一秒敲打一下的速度,时间维持3分钟,换算约二百下左右,千万不要去拉扯头发而是采用轻轻敲打头皮,借此疏通经络。 、针灸加药材 促进生发首推「何首乌」
彭温雅指出,临床看诊的头皮屑患者,大多为情绪压力或有睡眠障碍,此时配合针灸百会穴,同时开出宁心安神的中药材,有些担心容易落发的民众,则会搭配促进生发的何首乌药材,减少掉 形,再搭配平日的 、针灸加药材复合式的治疗。
加入,天天关注您健康!LINE@ ID:@ 订阅健康爱乐活影音频道,阅读健康知识更轻松 : /supply/article/44871 关键字:头皮屑, 角质, 中医师, 彭温雅, 百会穴, 保水
第九章 见仁见智论养生
第一节 古今锻炼身心大家谈
健康身体的最好办法是调息和体育活动,最根本的办法是炼心(孟子说心之官则思)。因为有好多健康人,由于心思上的压力过重导致不健康。甚至,由此而产生疾病。根据我自己体会,把炼心作为健身之宝受益是很大的。要把炼心作为树根水源,才能真正得到有保证的身体健康。怎么炼呢?我是从三教圣人经典著作上学来的。因为古代的千佛万圣都是以炼心为本,社会上好多方法,也是从古代圣贤炼心的这个道理上发展起来的。因为炼心确实保证人的身体健康。这种方法之源是来自三教圣人:儒,孔子存心养性忠恕为心;佛,明心见性慈悲为本;道,老子修心炼性感应为怀。养性炼性见性同是炼性,忠恕慈悲感应,存心修心明心都不离心,道家认三清五行,太清上清玉清,金木水火土;儒家讲三纲五常,仁礼智信义;佛家讲三皈五戒,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戒杀盗*酒妄。三五理数为八,性是八笔划,按理数合为性字。体三同圆性本,说法不同。一、不杀生,是儒之施万物于仁,是道之木气圆合。为什么仁属木?树对人类仁德。一果二凉三风四建五柴,人人见之而爱,用之广,成之美,仁德于天下,所以木主仁;二、不偷盗,是尊儒大义,仁必义当先。不义八德失矣,所以人德义当先,道保合金之气。三、不邪*,儒之守礼节,道之心火圆。四、不酒肉,保儒清明之智能,保道之真水存。五、不妄言,守儒之信本,世间无信不立,天时、气节、国土、人交、往来,信也。道之土气圆,土润金木水火,万物包罗,称为大地。信包罗仁义礼智,施于天下,包罗万象。三家说法,因地、时、人而宜。
一理出,三清三纲三皈。施于外,仁者之相;施于内,人之三宝精气神。五常施于外,仁者之大本;施于内,五气圆合。炼心可达精气神自如,内五气自然协调。五戒五常五气,人体俱全。耳属五常之仁,五行之木,五色之青,五脏之肝,五味之酸。耳属仁木青肝酸,鼻属义金白辛肺,口属智水黑肾咸,眼属红火礼心苦,上丹田属信土黄脾甜。三家三五之理,万象包罗。三家一本理为宗。理是一怎能分三,识真一,认相三,真本相末,认本德真,求末失原。万人不同,万法不同,总归一心性。人类、天地、日月、万物千差万别,总之为一体大自然。一本散于万殊,万殊应归一本。人在一切事务中,观大观小,站在个人家庭单位小,站在国家世界大。站在自然,圆论本一,论形万,言源一,言流万,三大圣自然统一观。老通万化,人尊为神;孔达至知,人尊为圣;释心通万物觉,人称佛。神圣佛是世人对人间的大觉、至知、通化、有道德的人的尊称,不要迷信。他不会给人看病,也不会保佑谁,他也没有法使人成仙成佛,人迷信他一点用都没有。三圣之大德,是留人间千经万卷,给人一双明亮的眼能穿通万物,认识万物之本源的一个道理。书中只有真理在,相信即当求理悟真宗。烧香拜佛念经打坐是形式,炼心悟理求真是本分。念经打坐是中下之法,后人兴起的。穷理尽性是圣人身体立行之真路,圣人留经,是指给人一条证心明之路,没有指导人念他、拜他、就能成仙成佛。唯一指导人的是叫人学他的炼心之法,证心明心之理。明理仙佛可齐肩。不明心焉能明理?不明理怎能明心?不明理怎能通万化?不明理如何至知?不明理如何致大觉?如此看来,还是本着三圣理为宗这个方向走的好。烧香念经拜佛打坐和求理哪个方法好?还是照佛说的理去做好。悟心求理,悟理求真,理包揽万物,三圣以理为宗,悟一悟就能得出一个很好的结论。千佛万圣,没有一个主张烧香拜佛念经打坐,苦炼身心悟理求真,才能达到神圣仙佛的地位,念拜坐不如穷理尽性。追求理,才是从心意下功夫。念拜坐是形式上的功夫,还是不用的好。理明透彻心自明,释迦语:“我在燃灯佛所授记七载一无所得”,实者自参自悟。这不是悟理,这不是心意下功夫?惠能语:“迷时师度,悟时自渡。”这不是心下工夫?达摩语:“达摩西来一字无,全凭心意下功夫,要从纸上寻佛法,笔尖蘸干洞庭湖。”经念一万也没有用,经者路也,按路行,经指心。不明理人非要念,这不是经的错,是人自己错了。有的人非要坚持念经拜佛,究竟你是听谁的?你不要听错误指导者的话,还是看一看三圣的原著。
历代的圣贤。都以心印心。就是在每一个炼真功夫人的心上,打上一心字,以心还印,无二法可传,无言语文字可传。除此以外没有二理,那在圣来说只能是心心相印,代代相传,继往开来续心传。以心印心,证心炼心明心,在千贤万圣当中是万古不变,包括未来不易之理。从古至今包括未来,万圣经典之定理,佛称不二法门,伏羲称不易之理,老子称为天地根,孔子称生我之门死我户,黄帝称真气(天地有质,此气了无终始)。心之称甚多,我知太少。举这么几个例子,比如门之名,从古至今名称很多,名可以千变万化,其中有个不易之理,不管怎么变,都是出入之机。桥梁千变万化,都是通途,万事万物其中都有个不易之理。四季变化,四季变化之理不变,万事万物之理源,来之“不易”之理。万事是小道理,小道理包含大道理,大道理包罗万理,所以又称大道理为无极。万物无所不用其极,因为太极是万物之源,子俱母理俱母能,这样万物生生不息才有生命,母产子万物,万物都产子,子还是万物。物质本不灭,灭转为他还是物。所以说万物从来本自然。万物是自然变化、幻化生转而来,心是生万物的大自然母体的亲生子,骨肉相连的意思,是母体分化直系之本原体,所以人是大自然的一分子。凡俱生灵的动物,灵气都是自然之本的万化。世间的万物,人、动物、物质,都存着大自然本源之气,与大自然息息相通,万物都通向大自然,否则就没有生机,因为大自然主宰万物,没有主宰万物不立。立者是源,主者是源,万事万物都有原理,总的原理就是永恒之理,不易之理,就是大道理。一切小道理服从这个大道理。因此,称大自然真气,为理气,也称之为理天;日月星辰之气称为大气,称为气天;大地、江海、湖泊、山村、万物、人、动物,称之为象天,理、气、象一体。比如人,心、气、肉体,和精气神,总之为一体。心为理气,比作理天;呼吸调息之气,比作气天;筋骨皮肉,比作象天。总之一气之作用化而为三,心气为之本,万物天地日月理气为之源。心不是江河湖海天地日月所生,心是生天地日月万物的理气亲生。生天地,天地生人,天地生人的肉体,是物不是本。大自然理气生人,是生人的灵气,主宰肉体四肢活动。智慧思维感觉功能,是理气的功能,不是肉体的功能,所以心为身源,身灭心不灭,所以叫真常。《内经·素问》中关于这一点,谈得很清楚。
天地生人能生肉体,不能生理气。父母育生儿女能生肉体,不能生思想。肉体是精血质,思想是灵气质。父精母血二五成形,自然之理气合为三五周性命,成一完人,具思想生万能,作用一身活动功能之源泉。三五,父五行之气,母五行之气,自然五行之气,合母血父精依理气而成长,胎足而降,人由此而德,由此而立。三五之理数为德,所以十五为德,德者人之大本也。德字十五划,所以圣之功夫,以立心德为本。万圣之魂,千佛万圣都从此一门而证,都把心法作为入德之门,所以叫真功正法,因质正理真,因心是理气质,人才聪明,感觉灵敏,反映功能强。身体是物质,浊重,赖气而清,依气而轻。没有气,又浊又沉又笨。所以把人身的精气神叫三宝,三宝一失人就完了,剩下一个肉体什么作用也没有。肉体是物质,有形有相,人的肉眼看得见摸得着。心体是肉体的根,属于真人,为什么叫真人?不是物质,是真质。物质无常,世人把真质的变幻、真质的现相叫生;真质的变化、现象复还气质叫死。因为世人看不见了,就说人死了,什么都没有了,这样不符合唯物论的物质不灭的定律。把人这个高级动物的死,只从现象上追究一事一物,而不从本质根源上去研究,恐怕结论太早。历代圣贤对人的生死本末,可以说算研究到家了,得出一个结论:人本无死,本是人根,本是心源,本是真人真质。所以道家把人的心叫真常。真常在人体起的作用是什么?是应物。所以真常应物,俗间有一句话就是从这来的:三寸气在千般用,一旦无常万事休。无常这句话是指一个人的真质要是走了,人的生命也就结束了。真常没有死,所以古代人也管人死叫没气了,走了,归西,殡天,即世去了,到阎王那儿报到了。唯物观点也有的把死叫作见马克思,到马克思那儿报到了。
为什么人死说成这么多的语言道理,这是每一个活着的人观察人的死,都有说不出来的一个真道理。不忍看一个生龙活虎般的英雄好汉和有功于世有德于人的人去死,叫作他的精神活在人们的心中。精神永远活着,这句话是千真万确的真理,任何一个有自知之明的人,自己虽不言不语,不公开谈人的生死本末,但他也要想想这个死轮到自己头上究竟如何?人到底有没有灵魂?对此谁也不敢说出绝对的道理,只有三教圣人对人的生死本末得出绝对的真理。人体是幻化身,什么是幻化出来的?理气、真气、灵气、自然气、紫气、正气、浩然气、神气、真人、神、佛、仙、灵魂、鬼、性、觉、应、真常、妙觉、妙明心、妙明紫金光、知之本、觉之源、金刚不坏身、罗汉、谷神、天地根、铁汉、真灵,名多本一。老子说有名万物之始,无名万物之母,以上这些名是万物之母直系亲生的化分子,这个子是真的,这个子具母能,在自然母体中幻化着,永远不死。人只见其幻化,不知其本源,所以在一切事物中,观大观小观有观无,单凭一事一物的现象看问题,没通过现象,追于本质求到究竟,不属至极的真理,这个结论没有到家。如果一个人的观点做到大自然统一观,才能看出万化之理,单纯地站在大自然之间的一个小天地上去看万物,有限于一知半解,而知识见解只属知物,不属于真知,真知是源起。一个人盖房,以地球作基,而谁给地球作基?盖在大地上,大地是谁来造成的?继续下去才叫穷理尽性,溯本求源,才能得出至知和究竟,否则就是一得之功,一孔之见。由此及彼,由根到梢,这个理都知道,但是做起来需要狠下一番功夫。
三圣教给人一套至知究竟通化万物的一套本事,但有的人就是不愿学。不愿学的人都是正确的。原因是什么?是因为有些学三圣经典的人,没有真正领会,却走向邪路神乎其神胡说八道,把三圣的真理神秘化了,就使人走向烧香拜佛,有病不看,求佛保佑,向三圣拉生意,这号买卖做成了,舍钱修庙,没有的,都向佛要,把神佛看成杂货铺,这些人简直是胡闹。三圣的经典,以理为宗,是使人明理明心通万化,致大觉,达至知。世人有好多把三圣看成管事老,做贼都求保佑,指佛穿赖佛吃,但有头脑的人,不这么干。这样干下去谁种粮,谁做衣,谁盖房?佛一不种地二不做衣三不盖房,连佛的吃穿住都是人供给的,你把佛庙都当成真的,这是后人不忘他们的大德,这里没有什么期望可求,没有什么真理可得。庙里佛像是铜木瓦泥,人只是换了换肥大点衣服,这些假象对悟心求理没有什么帮助,这是被法所迷,被相所迷,被物所转。佛说的是性理心法,悟理求真的道理,这跟出家不出家,上山入庙不入庙有什么关系?释迦牟尼说众生是佛,众生皆有佛性;六祖惠能说,心正是佛,心邪是魔,身外无别佛。佛祖都没有说,每个人不是佛;六祖都没有说每个人不是佛,只是说觉与不觉!庙、和尚、法师跟觉不觉有什么关系?佛祖明言相告你都不听,你上庙里去干什么?佛的话你都不听,你还算的什么学佛?释迦牟尼说,我在燃灯佛所授记七载一无所得,实者自参自悟。叫你自参自悟。叫你自参自悟,你非到寺院求所得;六祖惠能大师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求菩提,恰如求兔角。”你非要到深山入古庙求神求法,你这样做,佛的话算白说了。只有炼心性求真宗,才是正路。炼心性,求真理,求真宗,与和尚寺院有什么关系?这又和工作地位男女老少有什么关系?任何有志于佛理的,何时何地都可看一看佛的经典著作,看一看佛的觉悟是什么!个人明理,外因是充足条件,而作用还是在自己。看佛经跟看小说一样,黑的字白的纸,小说是人写的,佛经是大觉的人说的,没有什么神秘的,谁要说神秘是自欺欺人。在我小的时候,见到一个开火车的人,开汽车的人,修灯的人,我都把他们看成是神人。火车他怎么能叫它走,汽车他怎么能叫它动,电怎么就不电他?不知物理,视物为神,心被物转,心愚自迷。而悟者觉,觉者明,迷是己,悟是己,愚是迷,明是悟。何神何秘?心知万物之理,悟者万化通,人不会什么,有志学都能会。三圣经典指心悟,后人不悟心自迷。不悟的人,就把三圣的经典给埋没了。世人把三圣经典当作迷信而束之高阁,无人敢看,要一看就是迷信。其实半点迷信都没有,都是大自然中真正的至知,究竟通万化的至极真理。迷信愚昧神乎其神,是愚昧无知的迷信者痴迷妄想,他们认为看看经书,念念佛经,拜拜佛像就能成佛成仙成神,此非三圣经书之过也。一个有自知之明的人,怎能被物质的东西所迷?比如不道德的小说,迷不了一个高尚的人,迷的都是利己者,没有自知之明的人。这些人把这东西当宝贝,明者去之,愚者留之,明者转物,愚者物转。佛语:若能转物则同如来。请问佛的语言神在哪里,秘在哪里?言神则愚,言理则明,三圣的语言是人间的通俗的大道理,谁都懂,谁都知,谁都通,谁都能做到的。但你若一听那些没有真正明白三圣之心的人一说,那可了不得,弄得神乎其神,把别人看成凡夫俗子,一窍不通,而把自己却打扮得神乎其神,妄称人师受人礼拜,你要用三圣经典一一衡量,简直什么都不是,只能说他愚昧无知,胡言乱语。他们不知三圣经典是大自然本源之科学真理,书中论的万古之真,相反,他们把人类的一切幸福,都寄托在三圣身上,三圣经典说的是性理心法,真功正理,真理真法,解决人的正心、明理、通化、大觉、克己、助人、行功、立德;待人以诚,感人以德,他难如己难;同等、互爱、至仁、至善、同乐。有些人,虽登上三教之门,但本性不变,欲念求成,我字当头,只要我成佛,不管别人受折磨。佛说一性圆明,十方平等,至圣说万物同体,这样把人看成是下人的三圣门徒,你们遵的是哪家之教?这样的人一辈子明不了心。自觉觉他才是佛,大家同乐人生之大幸也。你吃米,他吃糠,慈悲何在?佛果何得?烧香拜佛参禅打坐何用?万物可失,德不可失,失德后生之畏也。德是明之本,所以明智者知根源,以此为言、行、立、明者之至宝。万物可失,德不可失,留德不留物,德者人之大本也。欲者物财,非真正的至宝,命可丢财不可失,愚之至也,自命不惜要财何用?因财是硬邦邦的东西,德管什么?身也得需要物质营养,炼心者营养是德,不是物,爱德胜似爱物,积德胜似积金。以德润心,明者之爱好,如欲者之爱营养,欲者只怕物少,明者只怕德缺。两者各有所求,谁真谁假,德真物真?众人晓之。明者资本,德也,欲者资本,物也。养心不立德者,明哲保身,自以为明,实者欲于己,利于己,只不过自以为高于人,实者自利也。己利他利,明哲之本也,己德人德,天下之大本也,大德施于天下,人人之分也,人间之极乐至矣。德满天下,太平人生之大幸也。千贤万圣都以德为根,今之炼心者当效之。教法传理要钱,过也,舍物利人,功也。人者,仁也,发病人之财,君心何忍?恻隐之心人皆有之,但在病人身上刮皮,不痛乎?倾囊相助,君子之乐也!
德者千古不变,财者变化万千。德者本也,财者末也,为什么炼心的人要立大德?皇天无亲,为德是辅。历代的圣贤一生所为都是德满人间,使一个普通人能走上贤者之路,最后达到至知、大觉、通万化。使每个学者的心灵到达至善的地步,没有圣贤的智慧灯照路,单凭个人的小聪明,就是聪明再高也是难以悟到的。这和发明创造改造客观物质的科学有所不同。一个发明家,一个科学家,对人类的贡献,对人间物质享受方面是功德很大的,他们的德满人间,使世界上万家欢乐,人们不会忘记他们的。但是他们的德是有限的,人对他们创造的物质享受是有尽的,只能给人解决暂时的幸福和快乐。乐满而尽后,怎比圣贤大德之功,是解决人间的生死离别之苦难,使人对大自然万物之体源,知之觉之达之,使人学无可学,觉无可觉,与自然同为一体。人源之本归源体,人间之所求所学至矣尽矣。到此地步,学无所学,求无所求,悟无所悟,觉无所觉,无所谓苦,无所谓乐,无有后顾之忧。心归体源,与大自然同呼吸共命运,此乃真乐之极。所以圣贤之心,与天地同德,故功德无量。愚人难悟,明者自知。圣德施天下,万代后生而成长,千经万卷万古长流。先圣之大德,人不能也。尊先圣之德,拜先圣之容,求先圣之慈,托先圣之福,求先圣之护者,为一己之私想成神圣仙佛者,此路差矣。效先圣之心,行先圣之德,老子为万人真功至理传千载;释迦为了提高众生觉悟,为未来的后生留下经书万卷,己化他化,己知人知,己悟人人悟,己明天下明。圣人之心,君若不体会,只一心烧香念佛想升天,这不是痴心妄想?圣人以众人心为心,以众人体为体,怎忍叫人拜他?怎忍叫人抛妻舍子走他的苦路?入深山古庙出家当和尚,离开人间过终日伴随古庙泥胎的凄凉生活?所以苦口婆心说法教人,人们不要再走他们的路了,因为他们是实践者,亲身体会到了性理心法,只在炼不炼心,条件怎能污染了心?条件又怎能明了心?所以达摩叫人真路走新路;惠能这位先圣,为今人树立了光辉榜样;济公树立了真行,人人喜爱,因一心立德,功满人间,何苦终日烧香去念佛?救人于水火,不是慈悲是什么?解除人间之苦难,不是功是什么?而一念经万佛不离口,一心不二上西天,功在哪里,德在哪里?一心脱苦无二念,众生之苦扔一边,圣佛当初要相似,少经无书绝了源。圣贤之源流千载,只为后贤脱苦海。君心生来比铁硬,别离父母往外行,要论自私你为首,圣贤之中无此流。父母兄弟妻儿女,孝悌慈爱圣人留。圣人之路你不走,硬说深山古庙有佛求。达摩批评出家者,惠能批评离开世间无理由,济公一脚踢开佛的法,慈心一片到处解忧愁。今人不学真功夫,净想成佛把德丢,己成人成释迦法,己明人明圣人流。己乐人乐是极乐,何苦西天寻自由。人心慈悲达至善,神圣仙佛俗人同一流。西天东土都属自然一块地,千差万别一体收。万物归原本一体,到此地步无可求。功德之果自己种,功德之果自己收。人生世间一眨眼,虚度光阴遗恨留。真功真法真德立,千财万物百年丢。一心名利无二念,生死本末不知由。万物中真明心理,珍珠玛瑙金银是土泥。真实万空明心理,真功实德归自己。万车金玉万车宝,百年之后君也看不着。何轻何重当悔悟,大德之功在今朝。人身若失失真宝,万贯家财难买死路一条。千古遗恨悔之晚,德者周身尽是宝,人间宝山千千万,其中只有一件是真宝。空过宝山不识宝,万宝之中德为高,不识此宝非好汉,空在人间走一遭。始皇之私万年计,只留长城路一条,孔圣陈蔡遭非难,万古流芳在今朝。功德立在人心内,至今犹存万人朝。历代所谓的英雄汉,月影水镜中花皆是空飘。雪花片片施人体,死后空虚是自召。英雄一世失仁本,遗恨千古悔难消。千贤万圣俗人做,只因大仁大德高,皇天无亲德是辅,至仁至德万人朝。圣俗本来是平等,关键在于志于学。从来千贤万圣不以己为高,以德服众,万人尊敬他为高。古人大德今人效,悟心求理德为高。一己之私要扔掉,烧香拜佛非真学。天下为公众人好,胜似拜佛把香烧。感应慈悲施天下,悟理求源才知万物是同胞。古圣今人未来者,都是自然真母亲生惯养娇。仁德自然之源本,守此二字是真学。
有志之者当注意,盲修瞎练把自欺。万卷经书寻至理,人云己云是自愚。书言人云是参考,真理真功自心起。认觉为师是真学,迷时往返途千里。明师难指迷者愚,至此应明三圣理。自心作乱自清理,贤愚迷悟迟早都是由心起。由此看来千贤万圣指心证心炼心明心是真机,心通万化知万理,要不认心炼心明心人生一世何为基?万种功夫心身起,心生万法佛口提。以心印心千古理,万古真动心为基。心基之本如何立?不念经卷烧香拜佛参禅把佛依,父母兄弟妻子和儿女,一家欢欢喜喜亲亲热热何关系?吃喝玩乐遂心意,留留逛逛没有必要口口声声佛字永不离,佛像从来是假象,他的模样哪点比人奇?忘与不忘在心理,拜他想他是自愚,人世之间千般乐,从来没有把人迷。人起贪心是自己,从来不想生死离。何苦何乐当自晓,自然规律万物千变万化,生生息息。万物之中哪里有真宝?倒有个真苦真孽把人迷。世俗关系同演剧,父母兄弟妻儿朋友都是当真的。这是圣人留下真道理,纲常伦理要做齐。出家不合圣人意,这些复杂事务跟炼心又有啥关系?千佛万圣,千经万卷亲身指,凡圣心中是平等,只因俗人心中多点泥,目的不是叫人烧香念经把佛拜,认心明理去污还清复心基。三圣经书无多事,只要求后生洗一洗心上泥。无泥自然明心理,千般万景烦琐复杂,与你洗泥根本不发生关系。要把三圣经书看成神秘事,说明你心中多少有点泥。什么道法儒法佛法,一点明心万法齐。济公满脸灰尘一身土,俗里俗气破衣破帽处处把人依。吃喝逛逛玩个够,回到庙里睡觉去。一身乐得人欢喜,只因心中无有半点泥。明理明心在自己,万法缘人是真机。健脑强身功夫理,真功悟理求真明心体。万法归真自然源一体,有志于功志于理。自然心明身健万法齐,古今功夫大家讲,辨明真假,同心协力共同把真功正法提。一人之智一点水,万人之智破万愚,畅所欲言大家乐,大家才能真正认到真假功夫,才能达到健脑强身真目的。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观赏、发现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2、学习在实验过程中遇到困难时主动、积极地寻求帮助。
3、初步了解一些力所能及的防止静电的方法。
活动准备:
绸布、尺子、铅笔、钥匙、硬币、气球、雪花片、塑料袋
幼儿用书P34(实验记录表)
活动过程:
一、迁移幼儿生活经验,教师演示实验步骤
1、迁移幼儿经验,提问
小朋友,看,今天老师带来了什么?(出示尺子和散放一些纸屑在桌子上)
提问:你们知道怎样能让尺子将桌上的纸屑吸起来呢?(鼓励幼儿大胆发言,或根据生活经验回答,或进行大胆猜测)
2、教师进行实验
用尺子在绸布上摩擦,然后吸起桌上的纸屑。
二、幼儿实验并记录,观察静电现象,教师进行引导
1、介绍实验材料和记录表,提出实验要求
请小朋友看看桌子上有些什么?(带领小朋友看并说一说实验材料有绸布、尺子、铅笔、钥匙、硬币、气球、雪花片、塑料袋)
待会做实验的时候就请小朋友先用绸布和这些材料进行摩擦,像刚才老师一样,然后去吸一吸桌子上的纸屑,看看哪些物品和绸布摩擦后能将碎纸屑吸起来,就在记录表上相应的物品格下面打“√”
2、幼儿实验,教师进行观察并指导,鼓励幼儿相互交流实验结果。
3、集体分享实验结果
请小朋友说说你的实验结果,看看有谁的结果不一样?
4、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总结(对幼儿在操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提醒)
请幼儿再次进行实验,并分享结果。
5、教师总结,简单解释静电现象
提问:为什么有的东西能吸起来,有的不能呢?
三、迁移幼儿的生活经验,了解常用的防止静电的方法
1、你遇到过静电现象吗?感觉怎么样?我们用什么方法可以防止静电呢?
2、教师总结:我们要尽量穿棉质的衣服,勤洗澡、勤换衣服。天气干燥的时候要注意擦防晒霜。
家里大大小小玩具特别多
这个雪花片是第一个益智类玩具
教宝宝认识颜色形状数字~太有意思啦!
而且雪花片超级大 不会误食
五颜六色的连我都很喜欢(毕竟小时候没玩过
和宝宝一起各种拼 根本停不下来哈哈哈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