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山玉的原玉产自南阳市卧龙区独山,而南阳市镇平县的玉雕产业十分发达尤其是石佛寺镇。但那里主业是玉器加工,不产玉,主要加工独玉、缅甸玉、俄罗斯玉等。就你所问应该是要出产的地方,那是独山。
南阳镇平玉器假货不多,这个地方有加工玉器的传统,现在市场很多,加工的玉料品种几乎涵盖市场所有品种,高中低档次都有。属于全国知名玉器加工集散地。多以批发为主。关于假货的问题,如果仿古货算是假货的话,石佛寺肯定有了。
镇平县特产是什么
镇平县特产是什么,区镇平县可以带什么样的特产回家呢?下面我为你分享一下镇平县特产吧!
镇平烧鸡
镇平烧鸡,也称镇平侯氏烧鸡。其烧鸡色泽鲜艳,断筋离骨,皮香肉烂,肥而不腻。创制者侯稀山,原籍山东临沂,1928年从德州名师学做烧鸡。1942年日本侵华,他携妻儿迁居镇平,继续做、卖烧鸡。此后,侯氏烧鸡声名大振,经久不衰。
镇平烧鸡色、香、味、型别具一格。卤制中,循环使用陈年老汤和适量盐水,配入砂仁、豆蔻、肉桂、百芷、丁香、苹果等20余种中草药。卤制后的烧鸡色泽红润鲜艳,异香浓郁扑鼻,鸡皮不破不絮,造型美观大方,手提断筋离骨,牙咬口茬整齐,入口酥软鲜嫩,松散易嚼,肥而不腻,清而不淡,老幼皆宜。即为名菜佳肴,又是上等的保健滋补品。选销两广、两湖、川陕及京、津、沪等地,供不应求,香飘九州。
镇平烧鸡的制作过程如下:
1、备料:原料有以下数种:蜂蜜、林麻油、陈年老汤、盐水和砂仁、豆蔻、肉桂、白芷、陈皮、良姜、丁香、硝、苹果等共二十余种中药。
2、选鸡:生长半年以上的公母稚鸡,重量在2斤以上。
3、宰杀:齐断血管、气管、食管,切割部位准确,血液全部放净,鸡体不能受损。
4、退毛:宰杀的鸡趁身体尚温时,放人60℃左右的热水中,浸烫一分钟后,将羽毛退净,这样可使鸡体洁净白亮。
5、开剥:鸡体退净羽毛后,先在鸡劲脖根外切一小口,露出食管、气管,然后在鸡下腹部(臀部)两腿之间,切开一道7-8厘米的长口,接着从上口割断食管、气管,掏出脖囊,摘除五脏,切下肛门,再用水把余血秽污冲净。
6、造型:开剥好的鸡,放在案板上,腹部向上,用刀将肋骨和鸡椎骨中间弄断,用手捧折,然后用小木棒撑起肚腹,再在下腹脯外开一小口,将两腿交叉插入腹内,两翅交叉插人口腔内,将鸡脖变曲,鸡头俯于一侧翅下,形成一个美观的元宝体。之后,晾干表面水分,取出小木棒。
7、烹炸:将晾好的鸡身用40%-60%的蜂蜜水均匀地涂抹一遍,使鸡皮润泽,然后放入烧至160℃-180℃的林麻油中烹炸,炸出红**后捞出。
8、卤制:这是最后的一道工序。炸好的鸡捞出后,放入另一锅内。此锅盛有陈年老汤盐水和布袋装的中药,用水火焖至鸡熟,时间约需3-5小时。
制成成功的镇平烧鸡可保持2-5天,不会变质,宜于携带,食用时不用刀切,不需加热,是旅游者理想的佳肴极品。
张林麻油
张林麻油是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张林镇的特产。林麻油色泽澄黄、微红、透明、入口醇爽、香味悠长、渗透性强,久放不变其味。
张林麻油是用镇平县1镇特产歪嘴芝麻加工而成,为此而称林麻油。以区别于其它地方加工的香油。
“张林”距今有400多年的生产历史。 据史书记载,“张林”兴于明代,盛于清朝。盛时,1南北三里长街有水井48眼,油坊72处。每逢榨油时节,数十里香飘四溢,温馨人脾。
“张林”在海外有“砖牌油”的美称。据传,有一小油贩在1购油后,雇人挑往邓州汲滩,卖给外商。行走途中不料挑夫在路上跌了一跤,将油篓( 一种竹编纸糊的容器)摔破,撒了油。油贩怕油少赔本, 就在每篓油中丢进一块青砖,以充重量。交货时,外商误认为青砖是商标品牌,以后买油时,曾指名非“砖牌油”不买,“砖牌油”成了“张林”的商标,一时成为趣谈。
如今,“张林”在保持其传统风味特点的基础上,不断更新设备和生产工艺技术,生产的“张林”色泽橙黄微红、透明、有较浓的果鲜味,性平,味甘入口醇爽,不论烹饪、煎炸食品,还是调制凉菜,有去腥臊而生香味之效。拌制菜肴,易渗入食物内部,滑而不腻。除食用外,“张林”还用以配制中成药,具有滋阴、清热、解毒、壮精髓、润脾胃及凉血、润燥、消肿、止痛、生肌等功效,被人们普遍食用。经西安油脂科学研究所化验鉴定:“张林”含酸167%, 水分及挥发物014%,杂质014%、折光指数1474 及其它指标均达到国家规定的使用芝麻油标准。其卫生标准符合国家标准。色泽、气味、滋味、液度均保持了传统的“张林”特点。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张林”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当地政府将此列为重点科技发展项目,加以规划开发,扩大生产规模,以适应国内外市场的需要。目前,全县年产“张林”50万公斤,销往外地和国外市场,受到了海内外客商的欢迎。
镇平玉雕
镇平县位于河南省西南部,南阳盆地西北测,伏牛山南麓。辖12镇11乡,总人口93万,总面积1500平方公里。是“全省综合改革试点县”和“全国村镇文明建设示范点县”之一,是国家命名的“中国玉雕之乡”。镇平县的先民们从4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开始了磨玉,宋元两代玉雕产业渐成规模。改革开放以来,镇平县把这一传统技术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玉雕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局面。1995年3月,这里被中国农业部等5部门联合命名为“中国玉雕之乡”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玉一向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玉文化可以说是中华文化的一个明显表征。孔子说:“君子比德于玉。”故中国历史上向有“君子玉不离身”的说法。在中国人看来,玉的品格可用两上字概括:“温”、“润”。而这也是正是中国传统文化对人格境界的要求。
历史上,人们通常把新疆出产的“和田玉”、辽宁岫岩县出产的“岫玉”、河南南阳出产的“独山玉”、湖北郧县等地出产的“绿松石”并称为中国“四大名玉”。
南阳玉文化历史悠久,可上溯至新石器时代。迄今发现最古老的玉器是距今5000年的黄山(今南阳卧龙区)仰韵文化遗址出土的独玉铲、玉瑛。这一时期玉器造型多为直方、圜曲、复合三种系列,诸如象征王权的钺、祭祀神明的琮、象征苍穹的璧,在琮、璧、瑛等礼器上还留有类似工艺痕迹的“经事符号”。这一博大精深的史前玉文化为华夏文明砌下了第一块奠基石。
1975年3月,镇平县城东北3里处安国城里出土了两枚带穿玉铲,经鉴定,属夏王朝前期的作品,很可能是楚人遗落的最早的玉器。随后,南阳盆地一些地方又出土了玉璧、玉璋等。《周礼·大宇伯》记载:“以玉作玉品,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赤璋礼南方……”上面记载的苍璧、赤璋、黄琮实际上是礼器系统之一,可见夏商周时期的玉文化处在礼仪化时代,此时期创作风格和艺术手法采取夸大局部、不求形似、突出神韵的象征手法,富有流畅婉转的韵律美。
东周时期,玉文化已发展到大大超越玉的自然属性的阶段,使玉成为君子的化身,赋予玉以德行化、人格化的内涵,将其从神权、王权的控制中解税出来。所谓“玉有十一德”之说,明显是把玉人格化了。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玉文化被蒙上了一层神秘的封建色彩。在南阳发掘的汉墓中发现了大量的葬玉。这些葬玉主要有丸窍塞、玉含和玉握手,古人认为这样可以使尸体不朽。
到了汉代,南阳玉已被大量开采并雕琢,盛况可观,有了加工、雕刻玉器聚居区,一街两行,作坊林立,琢玉之声,不绝于耳。至少在西汉时,南阳玉雕就已经达到了相当的规模。现在独山脚下的沙岗店,还留有汉代“玉街寺”的遗址。唐宋以后,南阳玉雕逐步由原来单纯作为贡品供达官司贵人观赏享用,发展成为既有装饰品,又有生活用器皿。
唐宋以来,在绘画艺术的影响下,玉人巧妙地处理了形与神、骨与肉的关系,出现了佛教、人物、花鸟题材的新玉器,推动玉器迈进艺术殿堂,使玉文化呈现世俗化、生活化的新趋势。宋元明清时代,琢玉技术显著提高,宫中设立了“玉院”,同时,民间玉业日趋发达,玉器流行。
明清时期南阳玉雕品种已十分丰富。清代以后,南阳玉雕已形成一大行业,独山玉的开发利用备受重视,在矿床研究、矿山开采、雕琢加工、市场销售等方面均取得了重大进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久负盛名的南阳玉雕业吸引了大量的业外人士,从而使得独山玉为更多的人所了解、欣赏和接受。
南阳独山玉花色品种繁多,有赤、橙、黄、绿、青、蓝、紫等三十多种色彩类型,色泽鲜艳,硬度高,光泽好,质地细腻,透明度高,是雕琢玉器的上好原料,可同翡翠媲美,世人曾称其为“南阳翡翠”。
玉雕产品的品种,可分为人物、花鸟、走兽、器物等四大类,人物造型多取材神话传说、古代戏曲故事。花鸟有百鸟朝凤、喜鹊闹梅凤凰牡丹、长尾鸟屏等23种;走盖有狮、象、虎、牛、套马等16种;器物有玉城、玉环、转炉、飞禽、走兽、仁女人物等,雕技精湛,刀法复杂,寓意深刻;素活有戒指、手镯、耳环等。现代艺人除继承传统雕刻外,还融会了国画的山水、人物、花鸟等画风,进一步丰富了玉雕的图案,使其更具观赏性。经过历代玉雕艺人的潜心研究,逐步形成“花活以技取奇,素活以色显贵”的特点。
历经千年兴盛不衰的玉雕产业,培育了一代又一代技艺高超的南阳玉雕艺人。南阳的玉雕艺术大师们的继承传统工艺的同时,不断引进、吸收、创新艺术设计雕刻手法。正是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得天独厚的美玉资源相结合,才使得南阳玉雕这一艺术瑰宝得以代代相传,发扬光大,惊世之作也不断问世。截至目前,南阳玉雕艺术大师们设计雕刻的《卧龙出山》、《九龙转动花薰》、《鹿鹤同春》、《万里长城》、《九龙晷》等四十余件精品先后获得国家级、省级奖项,多件产品被作为稀世珍宝由故宫博物院、美术馆和收藏家收藏。
被誉为“国之瑰宝”、重3500公斤的玉器《渎山大玉海》,是中国历史上出现最早最大的巨型玉雕,为中国划时代的艺术珍品,也是世界玉雕发展史上罕见的杰作。但问包七百多年来,其玉料一直众说纷纭,未能认定。最近,由文化部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亚洲珠宝联合会等单位主办的中华宝玉石文化高层论坛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在论坛上,经过二十余名国内知名玉器考古、收藏专家仔细观察、研究,并与南阳的独山玉矿样品反复对比、鉴定,认定制作于元代、现陈列于北京北海公园团城的《渎山大玉海》玉料为南阳独山玉。至此,一桩“千古悬案”一锺定音。
目前,南阳镇平已成为举世闻名的玉雕之乡,民间从事玉雕者不计其数,走遍世界各地,都可以见到经营玉雕产品的镇平人。
;位于河南镇平的石佛寺古镇,在中国的古镇中算是很有辨识度的一个,除了悠久的历史,最让人无法忽视的还属它那流传千年、流光溢彩的玉雕文化。
石佛寺古镇始于隋,兴于唐,被誉为“中国玉雕之乡”。石佛寺西北处盛产一种红沙,可磨玉,镇平人就是使用这种沙研磨了几千年的古今玉文化。其实这里不产玉,但却处处都是“玉”的传说。
石佛寺古镇景观
据了解,石佛寺玉雕历史悠久,其玉加工业最早起源于新石器时代。1975年3月,在安国遗址龙山文化层出土了两枚圭形带穿独立铲,其造形逼真,工艺精湛。这一重大发现将石佛寺人利用玉石制作工具的历史定格在4000年前。在漫长的夏、商、周、春秋、战国时期,石佛寺玉雕从用作生产工具发展到用于装饰、礼仪、祭祀等生活当中。在选玉、琢玉、用玉方面,也因材料、工具、技艺、用途的不同而变化,使玉雕工艺由单调粗糙到精美俏色,由呆板规矩到活泼多样。在宋、元时期,玉雕生产开始渐具规模,明、清以来,已成为当地一大产业,生产交易十分繁荣。
石佛寺古镇玉雕
明末清初,石佛寺玉雕已蜚声海外,而在镇平众多从事玉雕的民间艺人当中,大多数的艺人都是仵姓人。
仵永甲是镇平玉雕的开山鼻祖。据《镇平县志》记载,生于1878年的仵永甲是镇平石佛寺镇贺营村人,年少丧父,14岁学习玉雕工艺,他雕琢的玉牛、玉蛙、蚰子、白菜、螳螂捕蝉、人物、花鸟、佛祖等均栩栩如生、活灵活现,达到了形神兼备的意境。可以说,仵永甲演绎了镇平玉雕史上一个不朽的神话。
玉雕加工的工艺流程在《诗经》中就有记载:“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切即解玉料,磋即构图设计,琢即雕刻,磨即打磨抛光。
数千年来,镇平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不断引进、吸收、创新雕刻手法,贯通东西,博采众长,使石佛寺玉雕的题材雕刻手法愈加广泛,工艺愈加精湛,逐步形成了融京津工艺之雄浑、苏杭工艺之俊秀、闽粤工艺之纤巧、滇缅工艺之粗犷为一体,具有特有和谐文化底蕴的中原风格,惊世之作不断问世,而且更加富有文化内涵。20世纪80年代至今,镇平玉雕艺术大师们设计雕刻的独玉“九龙花薰”、“鹿鹤同春”、“万里长城”、“妙算”、“红旗渠”等300余件精品先后获得国家级、省级奖项,多件产品被作为稀世珍宝由故宫博物院、美术馆和国内外收藏家收藏。
镇平玉雕是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汉族传统玉石雕刻工艺品。相传始于汉代,所用原料主要是南阳独山玉和东北的岫玉,镇平玉雕以雕刻细腻,造型新颖而著称。镇平县玉雕加工企业近万个,从业人员12万人,个体加工产值10亿元,形成了以生产摆件类、饰品类、实用保健类等产品为主的产业群体8个,产品种类达1500种,以镇平石佛寺玉雕湾、12国际玉城为代表的专业市场已成规模,产品畅销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成为中国最大的玉雕产品交易集散地。1995年镇平县被国家命名为“中国玉雕之乡”、2008年镇平玉雕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0年镇平玉雕荣膺“中国新锐城市名片”和“中国文博会文化创意奖”称号,2是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和河南省政府确定的玉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
南阳产汉白玉,独山玉。
独山玉是中国四大名玉之一,有南阳翡翠之称,是一种重要的玉雕材料,产于河南南阳的独山,也称“南阳玉”或“河南玉”或“独玉”。
汉白玉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它是一种化合物,化学式是CaCO3,主要由CaCO3、MgCO3和SiO2组成,也包含少量Al2O3、Fe2O3等成分。
扩展资料:
南阳玉文化:
南阳玉文化为中华民族留下了众多宝贵的文化遗产。从南阳出土的独玉铲、玉璜、玉凿、玉佩、玉簪等近千件玉器看,这些文物构图精致,刀法娴熟,技艺精湛,足以见证新石器时代至今各时期历史的进程和演变,见证各时期的经济文化水平。
特别是保存在北京北海公园团城丞光殿中的"渎山大玉海",为元世祖忽必烈为大宴群臣所雕琢的盛酒器具,它以整块独玉雕成,浑雄博大、气势磅礴,为世所罕见的巨型玉雕珍品,她们为研究我国历史文化和雕刻艺术提供了最原始的资料,成为中国巨大的艺术宝库,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南阳玉文化是中华玉文化发展的典型代表。它是中华玉文化发展的一面镜子,在南阳凤凰山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独玉铲,说明南阳玉文化在仰韶文化中期已经出露端倪,可见南阳玉在中华玉文化中的悠久历史。
南阳独玉玉质坚硬,色彩斑斓,为玉中上品,古玉工多在独玉上下工夫,楚人卞和所发现的"和氏璧"经多方考证为南阳独玉所创,并以此演绎了"价值连城"、"完壁归赵"和"传国玉玺"的故事。此点更显示了南阳玉在中华玉文化中的代表地位。
秦相李斯更是在《谏逐客书》明确点击了南阳玉文化:"……则是宛玉之簪,傅玑之耳,不可缟之衣,绵绣之饰,不近于前;而随俗雅化,佳治窈窕,赵女不立于侧也。"说的是:女人的饰簪是用南阳玉镶制,可见当时南阳玉已经作为饰物流入皇宫和上流社会,足可彰显南阳玉当时的历史地位。
南阳玉文化促进了南阳文明进步和社会发展。博大精深的南阳玉文化吸引了无数爱玉、藏玉、佩玉的皇室宗族、文人雅客,玉商、玉痴纷至沓来,甚至落户宛城,促进了经济社会流通,加快了南阳文明进程。
东汉大科学家张衡在《南都赋》中赞美"于显乐都,陪京之南,吾汉之阳,南船北马,盛况盎然……",记载的就是南阳城四方客商在这里成交,热闹繁荣的景象
参考资料:
是。镇平玉佛寺国际玉城买的玉不是新疆和田料,是青白俄料,雕工一般,料质致密度,白度,油性都比较逊色,属于中低档入门级的和田玉貔貅。市场行情在300到500元之间的卖价。这是能出证书的和田玉,真货,可以放心佩戴。
在镇平县的沪陕高速出口处的杨营镇小岗村,也聚集着大量的玉雕加工户,已形成气候,形成规模。
小岗村交通便利,位于沪陕高速镇平出口处和207国道旁,700多户人家3000多口人。但从事玉雕加工生产销售的就占200多户一千多人,全村三分之一的人在从事着玉雕加工生产销售。
再加上全国独一无二的“镇平小岗粉皮”生产,玉雕加工和粉皮生产已成了小岗人增加经济收入的重要手段。
在小岗村的主要村道上,熙攘的街市,众多的摊位,停车场免费停放的众多车辆,沙沙的玉雕加工生产声,到处在展示着玉雕产业的兴盛与繁荣。
在沪陕高速出口南边的镇平县跨境电商园内,一个玉雕“午市”也是欣欣向荣。为什么说是“午市”呢?它的经营时间是中午十二点到下午四点,这些都是群众自发约定形成的,是与石佛寺的“早市”相呼应的。玉雕商户们在参加完石佛寺的“早市”后,再到这里参加“午市”,两不耽误,增加业务。
在十余年前,沪陕高速刚刚开通时,在高速出口周边百余米内,群众曾自发形成几个玉雕销售市场,生意一度兴隆。后因影响交通和其他原因,这几个市场被关闭。
之后,十余年间,小岗人不断加强自身管理,使玉雕加工、生产、销售逐步走向正规,形成今天规模。
面对未来,小岗村党支部书记王耀刚说:“我们要不断加强提高玉雕产业加工及市场管理水平,努力学习提高市场管理水平,努力使小岗村的玉雕加工生产销售健康发展”。小岗的未来,不容小觑。小岗的明天,更加灿烂。(贾元武 渠金海)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