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所谓的“传国玉玺”是用碧玺做的吗?

古时候所谓的“传国玉玺”是用碧玺做的吗?,第1张

传国玉玺是用和氏璧来做的,不过丢了。 有关玉玺的失踪之说,现时有三种说法:

1后唐末帝李从珂自焚之时,玉玺便失踪。

2公元946年后晋出帝被辽太宗捕获之时丢失。

3传国玺是在元顺帝手上再度失踪的,元朝皇室曾有玉玺之记录。明军攻入元大都, 「俘获诸王子6人,玉玺两枚,元成宗玉玺一枚,元朝共11个皇帝,其它皇帝玉玺均没有缴获。」 据《二十五史纲鉴》载:公元1370年5月,明军横扫漠北直捣应昌之时,缴获元顺帝出逃所带到漠北的一批珠宝。其中既没有元朝的诸帝之玉玺,又没有传国玺。由於传国玺的下落不明,明、清两朝均没有传国玺。是故明朝开国时,明太祖朱元璋有三件憾事,其中首件就是「少传国之玺」。

从秦代以后,皇帝的印章专用名称为“玺”,又专以玉质,称为“玉玺”,共有六方,为“皇帝之玺”、“皇帝行玺”、“皇帝信玺”、“天子之玺”、“天子行玺”、“天子信玺”,在皇帝的印玺中,有一方玉玺不在这六方之内,这就是“传国玉玺”。“传国玉玺”又称“传国玺”,为秦以后历代帝王相传之印玺,乃奉秦始皇之命所镌。其方圆四寸,上纽交五龙,正面刻有李斯所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篆字,以作为“皇权神授、正统合法”之信物。嗣后,历代帝王皆以得此玺为符应,奉若奇珍,国之重器也。得之则象征其“受命于天”,失之则表现其“气数已尽”。凡登大位而无此玺者,则被讥为“白版皇帝”,显得底气不足而为世人所轻蔑。由此便促使欲谋大宝之辈你争我夺,致使该传国玉玺屡易其主,辗转于神州赤县凡二千余年。

  秦始皇的传国玉玺是用玉做的。传国玉玺就是和氏璧。

  基本介绍:

  “传国玉玺”,又称“传国玺”、“传国宝”,为中国历代皇帝相传之印玺,乃奉秦始皇之命所镌。其方圆四寸,上纽交五龙,正面刻有李斯所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篆字,以作为“皇权神授、正统合法”之信物。此后,历代帝王皆以得此玺为符应,奉若奇珍,国之重器也。得之则象征其“受命于天”,失之则表现其“气数已尽”。凡登大位而无此玺者,则被讥为“白版皇帝”,显得底气不足而为世人所轻蔑。由此便促使欲谋大宝之辈你争我夺,致使该传国玉玺屡易其主,辗转于神州赤县凡2000余年,忽隐忽现,终于销声匿迹,至今杳无踪影,令人扼腕叹息。

玉玺

说起传国玉玺,肯定有很多人比较熟悉,可能会脱口而出:“传国玉玺用和氏璧制成,刻有八个篆字‘受命于天,既寿永昌’,摔坏了一角,用黄金镶嵌修补”,但其实,细扒史料,真正的传国玉玺可能和你印象中的大相径庭。

传国玉玺本是秦始皇统一六国称帝后,令丞相李斯主持制作的玉玺,但后来被赋予了“正统象征”的政治意义。其后有朝代更替,新君主必定要得到传国玉玺,否则这个皇帝都当的不够名正言顺。西晋灭亡后,玉玺丢失,东晋皇帝因此被人嘲讽为“白版天子”。而汉末袁术得到玉玺,便认为自己是天命所归,干脆当起了皇帝。

秦始皇

其实传国玉玺最早并不叫这个名字,据司马迁《史记》记载,刘邦打下关中进入咸阳,秦朝末代皇帝子婴出降,“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子婴坐着白马拉的白车,用丝带系着脖子,封了皇帝的印玺、虎符和节杖,在轵道旁投降。当时玉玺没有专门的名字,和虎符、节杖一样都是皇权的象征。汉书里则把玉玺称为“始皇玺”,刘邦称帝后又改为“汉传国玺”。直到后汉书里,才称之为“传国玺”。

传国玉玺的材质是蓝田玉,而不是和氏璧,《后汉书·光武帝纪》引《玉玺谱》曰:“传国玺是秦始皇初定天下所刻,其玉出蓝田山。”《文献通考》也说:“其玉出蓝田山,题李斯书。”,蓝田在陕西境内,是秦国领地,秦始皇老家,秦始皇制玉玺,肯定优先考虑蓝田美玉。至于和氏璧的说法,是秦朝五六百年后北魏时才有,崔浩在《汉纪音义》中写道:“传国玺,是和氏璧作之”。但这个说法却流传非常广,以致后来,原先蓝田玉的说法已经没多少人记得了。

传国玉玺镌刻八个篆书文字:“受命于天 ,既寿永昌”,相传是李斯手书。《吴书》、《玉玺谱》上面都是这样记载,考虑到孙坚曾经得到过玉玺,当时年幼的孙权,应当是亲眼目睹过的,《吴书》的这个说法应当比较可信。后来玉玺落入灭掉西晋的匈奴部前赵皇帝刘聪手里,又被石勒夺走,再后来冉闵杀石鉴夺走玉玺建立冉魏,冉闵被慕容氏擒杀,冉魏大将蒋干向东晋求助,献出玉玺,据《晋阳秋》记载,这方玉玺上面刻的是“昊天之命,皇帝寿昌”,基本已经可以断定是假的了。相传曹丕接受汉献帝“禅位”后,在玉玺背面加刻上七个小字“大魏受汉传国玺”,但这个说法出自一千多年后的《辽史》,不足为信。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421412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22
下一篇2023-08-2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