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里的滴水观音像代表什么含义

佛教里的滴水观音像代表什么含义,第1张

观音菩萨像代表了救助众生。滴水观音也称为洒水观音,该观音手执一物,正以甘露清凉净水,洒向求助他的世人。因为水是清净的,能洗涤一切污秽。

相传姑苏有数十万百姓惨遭金兵杀害,观音菩萨便化身一位美丽妇人前来建台诵经超度,将甘露功法水遍洒四方,让亡灵往生乐土,保佑后世众生不再遭此战乱。并在河中显示宝相。于是姑苏人便在观音菩萨诵经的地方供奉一尊诵经洒水的观音法像。

扩展资料

观音的由来:

一、从侧重有别论:观世音,是说世间众生遭遇灾难不祥,若一心称念菩萨名号,菩萨观照无遗,即时寻声赴感,使之离苦得乐,此从“悲”立名。观自在,是说菩萨因地修行,用般若妙观智,由耳根一门深入,反闻自性,不被外界声境所转,故尔观听圆明,得大自在,此从“智”立名。

二、从圆融一体论:观世音,是以能观之智,观照世间一切音声.不起妄识、妄闻,反闻自性,而入正定,此具“智”义。观自在,正是因观知众生苦难,以大神通,随机往救,自在无碍,此具“悲”义。

-洒水观音

我们供观音菩萨,观音菩萨代表什么意思代表循声救苦、大慈大悲。把这个意思讲清楚。哪个地方众生有难,菩萨就到那个地方去救度众生。难从哪里来的难从迷惑颠倒、无知、愚痴来的。化解灾难,化解灾难要觉悟、要有智慧,灾难就没有了。所以观世音菩萨用什么来救苦救难呢用教人慈悲。你看今天这个世界上灾难很多,各处传来的信息怎么样化解呢就一个“爱”,你看那不就是观音菩萨嘛!大慈大悲就是大爱,人人都把大爱发出来,爱众生胜过爱自己,帮助众生离苦得乐,这就是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不是坐在、供在庙里那个,是自己;把观世音菩萨落实在自己心里、落实在自己行为上,自己就是观世音菩萨,自己就是释迦牟尼佛。这个得搞清楚、搞明白,你才晓得佛教里头一丝毫迷信都没有,所供奉的这些像,菩萨像、佛像、罗汉像全是表法的,全是在那里教学。你要看到,要起作用;看到就是提醒自己,我的爱心在哪里,我的慈悲在哪里。用这些方法开发我们自性的智慧德能,用我们智慧德能为一切众生服务。毛主席讲过一句话,“全心全力为人民服务”。在佛呢,换两个字,“全心全力为众生服务”。佛服务的范围比毛主席大,毛主席只是人,众生不包括在里头。为一切众生服务,众生包括人;人不包括众生。所以普渡众生,这是佛法的精神。

观,是能观之智,即一心三观是也。

世音,是所观之境,即一境三谛是也。

世,谓世间出世间,指十界依正二报。谓世间六凡,以同居土为依报,以胎卵湿化四生为正报,指三界诸天,四洲杂类,咸不外于四生也。出世四圣,二乘圣人,以有余土为依报,以阿罗汉辟支佛为正报。菩萨圣人,以实报土为依报,以别圆地上住上大士为正报。别教地前,圆教住前,皆有余土为依止故。

音,谓无论依正二报所有音声,皆得为所观境也。凡音本属于耳根所闻,今不曰闻,而曰观者,须知大士,过去古佛,号正法明如来,以誓愿宏深,悲心不息,倒驾慈航,□垂九界,众生不尽,大士悲愿亦无尽也。若讲大士因地修证,请读楞严经,大士自陈所修圆通,未尝不从闻根而入。所谓初于闻中,入流亡所,即是初步下手功夫也。所言入流者,不入乎声尘,而入乎圣流,即于自性相依,外亡其所矣。且夫声尘之感,必有其所,今虽亡所,而未得寂。当声动时,见有动相,而欲亡之。当声静时,见有静相,而欲趋之,二相历然,故未得寂。而言所入既寂者,若果能到寂然之境,则动者自动,吾不知其动也,动相自何而生?

静者自静,吾不知其静也,静相自何而生?故曰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夫动静二相,固是所闻之境,二相不生,了然明白,仍是能闻之根。亡所闻易,亡能闻难。而言如是渐增者,谓如上返闻功夫,逐渐增进,精修不已,既亡其所,复亡其能,则能闻与所闻俱尽。是所闻者,声尘也,自亡所,而渐至于所闻尽,更无可闻者,则声尘泯矣。能闻者,闻根也。自入流,而渐至于能闻尽,更无能闻者,则闻根亦泯矣。故曰闻所闻尽。夫根尘俱泯,归于尽地,有尽相可得,即是住空。若住于空,虽得所觉空,未得能觉空也。而言尽闻不住者,谓今则外尽其尘,内尽其根,如是尽闻,亦不住着,则不但所觉空,而能觉亦空矣。

故曰觉所觉空。是所觉空者,即证人无我也。能觉空者,即证法无我也。证人无我易,证法无我难。必以大乘真空观而空之,然后能觉可空也。而言空觉极圆者,夫有空而空乎觉,而空不得圆。有觉而觉乎空,而觉不得圆。今以空空觉,并亡其为空,以觉觉空,并亡其为觉,故谓之圆矣。犹未极也,极之,觉即是空,求觉相不可得,空即是觉,求空相不可得,则觉而无觉,空而无空,故为圆之极也。而言空所空灭者,唯觉极圆,无觉相可得,则所空灭,唯空极圆,无空相可得,则能空亦灭矣。又言生灭既灭者,夫所空灭者,法空也。能空灭者,空空也。俱空不生,然后可谓之生灭既灭也。

而言寂灭现前者,然则有声在,则声生声灭。有闻在,则闻生闻灭。有觉在,则觉生觉灭。有空在,则空生空灭。皆未离乎生灭也。今先证人空,继证法空,后证空空。凡属生灭者,皆已灭尽,则本来不生不灭之一真如性,乃得现前矣。夫一真如性,所以不得现前者,皆为生灭幻法之所盖覆。

今既纤毫荡尽,真体呈露,本自寂然,本无可灭,非有以灭之而后谓之寂灭也。到此故乡田地,求其不现前,亦不可得矣,故曰寂灭现前。此一真如寂灭之性,既得现前,一现前,一切现前,则在在处处,无不现前。如是则不必离声,而声自寂灭也。不必离闻,而闻自寂灭也。不必离觉,而觉自寂灭也。不必离空,而空自寂灭也。若尔,无往而不寂灭矣。经云:“诸妄消亡,不真何待”。即此之谓也。

寂灭者,乃自在之异名词,此大士自受用三昧。以证此自受用三昧,故能随处得大自在,施诸无畏。或称观自在者,即寂灭现前,忽然超越意也。若仅得寂灭现前,未得忽然超越,犹是中道法爱,可谓贴体衣衫,仍是法身微障。大士尔时,造到寂灭现前;了无寂灭细相当情,即能忽然超越,发起慈悲妙用。所以上合十方诸佛本妙觉心,与佛如来同一慈力。下合六道一切众生之心,与诸众生同一悲仰,故得行菩萨道,普门示现也。

言菩萨者,梵语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若以通途而讲,须约三义:一者,自利义,以其证到自受用三昧,在三昧中,乃见自心朗然大觉,如佛无二,故称为觉。以其无明未尽,有时出三昧后,犹有微细生灭,识情流动,乃称为有情也。二者利他义,谓其自己所证之道,而能觉悟有情众生,俾彼同证斯道,即所谓以斯道觉斯民者是也。三者自他兼利义,谓上求佛道为自利,故称为觉,下化众生为利他,故称有情,此通途意也。若对于大士而言,菩萨上,宜加摩诃萨,华言大道心成就众生。

谓大士运称性之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以性体竖穷三际,横□十方。是故称性所发之慈悲妙用,亦横□十方。故尽虚空,□法界,无一处不是大士所化之境,无一众生,不是大士所度之众生也。亦竖穷三际,故从无量劫以来,直至尽未来际,皆大士度生之时,所谓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大士之慈悲妙用方尽。而虚空界乃至烦恼,无有尽故,大士之悲愿终无有尽时矣。

南无观世音菩萨!

观音心性柔和,仪态端庄,世事洞明,永保平安,消灾解难,远离祸害,大慈大悲普渡众生,是救苦救难的化身。

从西方宝石文化的角度讲,玉有软、硬两种,平常说的玉多指软玉。属于最常见珠宝之一。

玉,全称玉石,是一种美丽的矿石。也是石头的一种,质细而坚硬,有光泽,略透明,可雕琢成工艺品。

普渡众生的解释

同“普度众生”。 洪深 《贫民惨剧》 第五幕:“南无大慈大悲,救苦救难,普渡众生, 观世音 菩萨 。” 孙犁 《秀露集·文学和 生活 的路》 :“所谓文学上的人道主义, 当然 不是 庸俗 的普渡众生,也不是惩恶劝善。”

词语分解

普渡的解释 见“ 普度 ”。 众生的解释 ∶一切有 生命 的,也指人和 动物 芸芸众生 〈方〉∶ 畜生 详细解释泛指人和一切动物。《礼记·祭义》:“ 众生 必死,死必归土。” 孙希旦 集解 :“众生, 兼人 物而言也。”《<百喻经>序》:“佛言:我今问汝,天

无相观音是慈悲的寓意,慈悲普渡众生,在身边或许存在着无相观音!

菩萨以任何相(包括无相)慈悲普渡众生,在身边或许存在着无相观音!

无相观音佛作品,正是从佛教教义出发,以“众生皆佛”的理念创作,不执着于佛,不执着于相。因为众生无量无边,所以看到佛的相也是无量无边,更因每一个众生的境界不同,见到的相便不同。《金刚经》里有句话是这么说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佛家讲究的是放下执念,求佛心里找,相由心生,佛不生法相。这就是为何人们都称它为“无相观音”,也是创作“无相观音”的灵感来源。

如来:即如来佛,是万佛之祖。有通天彻地的本领。达摩:达摩面壁九年修行,有“面壁九年成正果,风风火火渡江来“的说法。是中国禅宗的初祖。常有达摩渡江,达摩过海,达摩面壁等造型。佛:佛可保佑平安,寓意有福(佛)相伴。常取材于大肚弥勒佛造型,是解脱烦恼的化身——开口便笑, 笑,天下可笑之人,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观音:观音慈悲普渡众生,是救苦救难的化身。你也可到 http://wwwhbjxzlcom上了解更多的内容。

普度众生的意思就是,大众营营扰扰,如溺海中,佛教、道教以慈悲为怀,施宏大法力,尽力救济他们以便登上彼岸。 

普度,指广施法力,超度众生;

众生:指一切有生命的动物及人。

成语发音: pǔ dù zhòng shēng 

成语出处: 《佛说无量寿经》:“普欲度脱一切众生。” 

成语繁体: 普度众生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形容佛家子弟

成语结构: 联合式成语 

成语用法:作谓语、定语;形容佛家子弟。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成语例句:

丈六金身,能变能化,无大无不大,无通无不通,普度众生,号作天人师。(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卷四十)

扩展资料

佛教常讲“普度众生”,就是普遍度化一切有情众生的意思。

我们经常在一些佛像前看到“普度众生”的匾额,会认为度众生就是以上度下,以觉度迷,实际上普度众生不只是佛菩萨们才能做到的事情。

度众生就是为众生服务的意思,我们每个人都是佛菩萨,要敢于承担,特别是为众生服务要当仁不让,如果我们在服务众生的过程中感受到佛菩萨的慈悲和智慧,当下就会得到轻安和自在,与诸佛菩萨感应道交,同呼吸、共命运。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425018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22
下一篇2023-08-2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