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是和田玉
属于糖白料
肉内有棉,微泛青
玉质细腻度一般、润度一般
雕工是典型的南阳普工
这样的东西现在南阳那边很多,基本属于批量生产了
行内价格200以下
如果你在商场或者大的玉器店,价格会贵点
和田玉蝉:代表一鸣惊人
玉蝉就其用途,大体可分为三种:一种为佩蝉,顾名思义,是专门佩带在人身上以作装饰和避邪而用;另一种为冠蝉,是作为饰物缀于帽子上的;还有一种用途较为独特,被称之为含蝉,这是一种专门放置于死者口中的随葬品。在我国汉代,玉器中出现了一个独特的新品类,即成套的丧葬玉,在此之前,虽已有用于丧葬的玉器,但成系列出现还是在汉代。汉代人讲究厚葬,他们认为用玉随葬可以达到使尸体不朽的目的,因此人死后要用玉做成所谓的“九窍器”来遮盖填塞身体的孔窍。其中放置于死者口中的玉器称之为玉含,而玉含中最为常见的就是含蝉。
古人认为蝉性高洁,“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蝉在最后脱壳成为成虫之前生活在污泥浊水之中,等脱壳化为蝉时,飞到高高的树上,只饮露水,可谓出污泥而不染,故而十分推崇。还有一种说法,即认为蝉在秋凉之时从树上钻入土中,等来年春暖再从土中钻出爬上树,能够周而复始,生生不息,因此死者口含玉蝉便可祈望转世再生。其实这只是人们的一种误解,钻入土中的只是细小的蝉的幼虫,蝉的幼虫在土中要蛰伏很长一段时间,短则两三年,长的甚至可达十七年之久,难怪人们不知道土中的蝉是怎么钻进去的了。
玉蝉中最有特色的当属汉代的玉蝉,其线条简练,粗犷有力,刀刀见锋,表面平滑光亮,边沿棱角锋利,翅尖几可刺手,素有“汉八刀”之称。其后的玉蝉,纹饰渐趋繁缛,有的翅膀竟像苍蝇翅那样撇开,早没了汉代玉蝉的那股神气,特别是器物边沿及翅尖被磨成了圆角,这也是判断是否汉代玉蝉的重要依据。
玉蝉的佩戴讲究样式和方法,戴好了就是腰“蝉”万贯,戴不好就有点不太吉利。
玉蝉一般寓意高洁、至雅,在古代是文人雅士玉石佩戴的首选。并且玉蝉还代表着生命的轮回延续,象征着重生,但是即便是这么好的寓意,日常生活中也不能够随便佩戴玉蝉。
玉蝉出现于新石器时期,但是真正的流行起来却是在汉朝,在很多汉朝的陵墓中都有玉蝉的出土。而这些玉蝉并不是佩戴在死者的身上,而是含在尸体的口中,名为“含玉蝉”。因为玉蝉象征着轮回重生,因此普遍和丧葬联系在一起。而且古时的人认为玉蝉可以保护死者的尸体,起到辟邪护尸的作用。因此很多人也认为玉蝉的佩戴并不吉利,毕竟是和丧葬联系在一起的。在日常是不会佩戴玉蝉的。
但其实并不尽然,玉蝉分为三种,并不只是“玉琀蝉”这一种。玉蝉还有冠蝉和佩蝉的区别。因此玉蝉也是可以用于日常佩戴的,并不只是用于丧葬上面。冠蝉顾名思义就是用作帽饰装饰的,一般在玉蝉的顶部会有对孔。而佩蝉就是佩戴在腰间或者是佩戴在胸前。如果是佩戴在腰间的话就是取“腰缠万贯”之意,如果是佩戴在胸前的话,就是取“一鸣惊人”之意。
如果家里面有孩子的话,一般会让他佩戴玉蝉在胸前,祝孩子“一鸣惊人”,学业有成。而如果是在外工作的年轻人、上班族则会将玉蝉佩戴在腰间,“腰缠万贯”的寓意再好不过了。很多人家里面也会有以前传下来的古玉蝉,如果顶部有穿孔的话,这种也是可以佩戴的,如果比较不放心的,也可以到寺院请求住持帮忙开光之后在进行佩戴。
蝉在古代是一种灵物,古人认为蝉性高洁,“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蝉在最后脱壳成为成虫之前生活在污泥浊水之中,等脱壳化为蝉时,飞到高高的树上,只饮露水,可谓出污泥而不染,故而十分推崇。
由于蝉都是栖息在高大的树木枝头,只吃露水树汁而不食人间烟火,所以用其来比喻人之清高、高洁的品德。从能力来说,因为蝉能上天入地神出鬼没,故而古人认为蝉是不死的,是可以通灵的圣物。从史料所记和现代考古发现来看,古人的“崇蝉”情结非常浓厚。
蚱蝉
《史记·屈原列传》或许给出了答案:“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其中的“蝉蜕”一词,又称“蜕变”,成为“脱胎换骨、精神升华”的一种象征。早在新石器时代已出现了玉蝉,1989年在内蒙古林西县境内“兴隆洼文化”遗址上,曾出土了距今约8000年、属于新石器时代中期的玉蝉,这样的玉蝉在辽西红山文化遗址、浙江良渚文化遗址等许多古遗址上都曾出土过。这些早期玉蝉形制古朴,线条简单,但器身都有穿孔,明显是供人们佩戴的。从汉代开始,人们都以蝉的羽化来喻之重生。在死者的口中放置玉蝉称为含蝉,意指其精神不死,会复活重生。若是身上有蝉的佩饰,则表示其人清高、高洁。所以说,蝉是生人的佩饰,也是亡者的葬物。蝉文化在汉朝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玉蝉做得更精致好看,蝉翼上脉纹纤细秀丽造型生动。这一时期,古人已不再满足于生前佩戴玉蝉,死后要口“含蝉”。在死者嘴里塞东西的风俗出现于先秦,叫“含殓”,所含之物称为“含口”,也称“口头实”。据唐杜佑《通典》:周制“天子、诸侯饭粱含璧,卿大夫饭稷含珠,士饭稻含贝。”到汉代普遍流行起“口含蝉”,就是因为蝉的“转世超生”意象,寄托了生者希望死者不朽、获得新生的良好祈愿。据有关考古记载,乾隆皇帝死后口中便含了一枚白色的和田“玉蝉”,这当然在是希望象蝉一样羽化重生,再次统治大清的江山。
玉蝉
与此同时,佩戴玉蝉也被赋予了新的意义:以蝉装饰的帽子称“蝉冠”,是身份的象征,腰间佩蝉叫“腰缠万贯”,胸挂玉蝉称为“一鸣惊人”,在一片树叶上的蝉,被喻为“金枝玉叶”。蝉型工艺品最早是出现在新石器时代。到了商朝时,人们都将蝉作为佩饰日常佩戴,那时的蝉造型古朴,雕刻粗犷,材质主要以玉石为主。战国以及汉朝时期,蝉的制作工艺和造型设计都有了很大的发展。汉代时的玉蝉,雕刻刀法简练,但是粗犷有力,刀刀见锋,有着“汉八刀”之盛名。并且表面打磨的平整干净,线条挺秀,尖端锐利,锋芒必现,边缘处如刀切一般,不会有崩裂和毛刺现象,蝉尾部甚至会有刺手的感觉。刚蜕变的蝉——制作玉蝉的楷模,南北朝时期,玉蝉的仍旧是沿用汉朝时的造型,但是因为当时战火四起,玉石资源紧张,玉蝉大多都以滑石来制作,细节部位更加写实,和汉朝时的相比较,更加逼真。到了宋朝、明朝时,玉蝉的蝉翼更为圆滑,尖端处没有刺手感。这也是一个可以用来分辨真假的特点。清代的玉蝉雕刻的最为精致,眼睛较为细长,蝉翼脉络清晰,蝉足屈曲,装饰性更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