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文的起源

金文的起源,第1张

金文简单地说就是青铜器上的文字,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体名称,指的是铸造在殷商与周朝青铜器上的铭文,也叫钟鼎文。商周是青铜器的时代,青铜器的礼器以鼎为代表,乐器以钟为代表,“钟鼎”是青铜器的代名词。中国在夏代就已进入青铜时代,铜的冶炼和铜器的制造技术十分发达。因为周朝把铜也叫金,所以铜器上的铭文就叫作“金文”或“吉金文字”;又因为这类铜器以钟鼎上的字数最多,所以过去又叫作“钟鼎文”。金文应用的年代,上自商代末期,下至秦灭六国,约800多年。金文的字数,据容庚《金文编》记载,共计3722个, 其中可以识别的字有2420个。

由于能识别的金文目前只有2420个,这对于书法爱好者在书法创作时还是远远不够,为了解决这一世界难题,著名学者尹训银先生在独自再造3000多字甲骨的基础上有独自再造了2000多字的金文字,这样一来使金文字总数近5000字,完全满足了广大书法爱好者的需求,开创了历史先河,并载入史册。

读音:jīn    部首:金    笔画:8

百度释义:

1一种化学元素,符号Au,原子序数79,黄赤色,质软。

2金一类的,具有光泽、延展性,容易传热和导电的固体的通称(汞除外)。

3钱。

4指兵器或金属制的乐器。

5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之一。

6喻尊贵、贵重、难得、持久、坚固、有光泽等:~兰(友情深)。

7一些动、植物因颜色似金而得名:~丝猴。

8中国朝代名:~代。

9姓。

《说文解字》释义(白话文版):

金,五色(赤、青、黑、白、黄)金属的总称。黄金为五金之首。久埋地下也不会产生锈斑蚀痕,千锤百炼也不会损耗变轻,能顺从变形而不背本性。在五行之中,金代表西方的属性。金生于土,字形采用“土”作边旁;“土”的左右两点,像金沙隐藏在土层中的样子;字形用“今”作声旁。所有与金相关的字,都采用“金”作边旁。

文字的演变

一、甲骨文:目前没有发现甲骨文的“金”字。

二、金文

金文的“金”字,上面可以拆分成一个“人字盖+二”,则是“今”字,“今”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含”的本字,表示包含。

下面可以才分成古文的“土”字,即一横上面有一竖(衔接而不交叉即);余下的部分为点,金文中有两点、四点的写法。“土”表示土地,地矿,点即是埋藏于图中的矿粒,形象地表明颗粒形状的贵重矿物包含在泥沙中。

有的金文将表示矿物颗粒的两点写成四点,突出了金沙的“颗粒”形象。金文字形表明,造字时代的古人已经开始了在河床上淘金。这种耐高温、抗腐蚀、具有最佳延展性的**矿物质,最终成为全球通行的货币标准。造字本义:一种藏于泥沙和冲积层中的粒状赤**贵重矿物。

三,小篆

小篆是秦统一全国后,将春秋战国各国的文字加以整理综合而形成的文字,整理者就是李斯。小篆沿袭了金文的写法,笔划更加规整精致。小篆的形成,奠定了现代文字的基础。

四、简牍帛书

小篆的工整书写起来速度不快,因此新的书写方式就诞生,小篆一步一步向隶书转变,通过现代出土的秦汉简牍和帛书就可以看出来,帛书的写法是从小篆开始演变的。小篆虽然不是秦的官方文字,但已经非常流行,使用频率也非常高了。

五、隶书

隶书到汉代,终于成为了官方文字。隶书的特点是一波三折,蚕头燕尾,在书写上比小篆容易多了。隶书的写法有很多种,但都大同小异,曹全碑的“金”字更加接近古人造字的想法,写成“今+土”的形式。更多的写法与小篆相同,只是笔意不同。

六、魏碑和楷书

魏碑是楷书中的一种,因此有魏碑唐楷之说,统称为正书。魏碑的笔意延续隶书起笔落笔的严谨态度,并保留了部分隶书笔意,但更接近楷书。书法发展到楷书,已经完全抛弃了隶书的“一波三折、蚕头燕尾”,讲究横平竖直,而实际上,在书法家的笔下,楷书显得更加灵动。

七、行书

行书是在楷书的基础上进行连笔,是一种书写方法较楷书快的方法。行书的出现,变化不大,不如小篆到简牍帛书或者草书出现那样有大量的变化。这是一种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字体,但更接近楷书。

八、草书

草书是对文字进行大量简化而形成的一种书法字体。简化是有规律的,从古代文字、楷书中寻找简化规律,或一些草书书写者自行规则。“金”字的草写很好解释,还原古代字义,用金属砂砾(点)将上下部分分开,再用连写的的笔法就形成了“金”的草书。古代草书有很多很难辨认,就是认为书写者的简化规律不统一造成的。自王羲之以后,所有草书的简化规律都以王羲之的草书为标准,被称之为今草。

总结

中国文化是非常讲究传承的文化,汉字从创建到现在,有两三千年以上的历史,其从最早可辨识的甲骨文,到现代的简化字,其中的变化过程都是有迹可循的:汉字在形体上逐渐由图形变为笔画,象形变为象征,复杂变为简单;在造字原则上从表形、表意到形声。汉字是意音文字,一个汉字通常表示汉语里的一个词或一个语素,这就形成了音、形、义统一的特点。汉字是由笔画构成的方块状字,所以又叫方块字。

做好现货黄金需要执行以下三点:

第一点:止损设定:当你在下单前就应该想好止损价是多少,止损价格是不是合理,下单以后,马上把止损价填上,为什么要一开始就要填止损,就是如果行情不是你希望走的情况,这样你第一时间就可以减少亏损,止损止损就是停止亏损的意思,只有小亏才能保住元气。

第二点:点位判断:入单的点位是相当重要,虽然说黄金是多和空两种模式操作,其实是四种操作方法,低多,低空,高多,高空这四种,在单边势头中,这四种模式都是可取的,如果是在震荡趋势中,切记不可低空和高多,这样就相当于追涨杀跌,万万切记,很多人都是追涨杀跌导致亏损。这点位是怎么判断的,这也不是用三言两语说的清,主要是分析前期的高低点位压力和支撑,然后根据黄金价格k线特征,一些指标结合判断的。

第三点:仓位控制:资金如何分配关系到心里承受能力的多少,仓位如果过大或者满仓操作,一旦趋势逆转,则亏损加大,心里承受压力也加大,往往不能仔细的分析行情走势,从而造成错误操作。仓位不控制好,碰到比较好的行情,由于你的仓承受不住再一次加仓,那么眼前的大好行情就错过了。

甲骨文主要指殷墟甲骨文,又称为“殷墟文字”、“王八担”、“殷契”,是殷商时代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19世纪末年在殷代都城遗址被今河南安阳小屯发现,继承了陶文的造字方法。是中国商代后期(前14~前11世纪)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刻(或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殷商灭亡周朝兴起之后,甲骨文还延绵使用了一段时期。它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甲骨文于1898年为古董商、金石学家所识别,之后在殷墟(河南安阳小屯村)大规模挖掘,有大量的龟甲兽骨出土,加上别地的零星采集,至今已收集十几万片,其中单篇文章最长者达百余字,可以看出应用文雏形。(节选自《应用写作》月刊1992年第3期《应用文的雏形——甲骨文》)

  甲骨文的发现还有一个故事:在清朝光绪年间,有个叫王懿荣的人,是当时最高学府国子监的主管官员。有一次他看见一味中药叫龙骨,觉得奇怪,就翻看药渣,没想到上面居然有一种看似文字的图案。于是他把所有的龙骨都买了下来,发现每片龙骨上都有相似的图案。他确信这是一种文字,而且比较完善,应该是殷商时期的。后来,人们找到了龙骨出土的地方——河南安阳小屯村,那里又出土了一大批龙骨。因为这些龙骨主要是龟类兽类的甲骨,是以人将它们命名为“甲骨文”,研究它的学科就叫做“甲骨学”。

  在总共10余万片有字甲骨中,含有5千多不同的文字图形,其中已经识别的约有1000多字。

  甲骨文中形声字约占27%,可见甲骨文已是相当成熟的文字系统。 几片刻有图案符号的兽甲骨(资料照片)

  甲骨文是中国的一种古代文字,被认为是现代汉字的早期形式,有时候也被认为是汉字的书体之一,也是现存中国最古老的一种成熟文字。甲骨文又称契文、龟甲文或龟甲兽骨文。甲骨文是一种很重要的古汉字资料。绝大部分甲骨文发现于殷墟。殷墟是著名的殷商时代遗址,范围包括河南省安阳市西北小屯村、花园庄、侯家庄等地。这里曾经是殷商后期中央王朝都城的所在地,所以称为殷墟。这些甲骨基本上都是商王朝统治者的占卜纪录。商代统治者非常迷信,例如十天之内会不会有灾祸,天会不会下雨,农作物是不是有好收成,打仗能不能胜利,应该对哪些鬼神进行哪些祭祀,以至于生育、疾病、做梦等等事情都要进行占卜,以了解鬼神的意志和事情的吉凶。占卜所用的材料主要是乌龟的腹甲、背甲和牛的肩胛骨。通常先在准备用来占卜的甲骨的背面挖出或钻出一些小坑,这种小坑甲骨学家称之为“钻凿”。占卜的时候就在这些小坑上加热是甲骨表面产生裂痕。这种裂痕叫做“兆”。甲骨文里占卜的“卜”字,就像兆的样子。从事占卜的人就根据卜兆的各种形状来判断吉凶。从殷商的甲骨文看来,当时的汉字已经发展成为能够完整及在汉语的文字体系了。在已发现的殷墟甲骨文里,出现的单字数量已达4000左右。其中既有大量指事字、象形字、会意字,也有很多形声字。这些文字和我们现在使用的文字,在外形上有巨大的区别。但是从构字方法来看,二者基本上是一致的。

  目前发现有大约15万片甲骨,4500多个单字。这些甲骨文所记载的内容极为丰富,涉及到商代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不仅包括政治、军事、文化、社会习俗等内容,而且涉及天文、历法、医药等科学技术。从甲骨文已识别的约1500个单字来看,它已具备了“象形、会意、形声、指事、转注、假借”的造字方法,展现了中国文字的独特魅力。中国商代和西周早期(约公元前16~前10世纪)以龟甲、兽骨为载体的文献。是已知汉语文献的最早形态。刻在甲、 骨上的文字早先曾称为契文、 甲骨刻辞、卜辞、龟版文、殷墟文字等,现通称甲骨文。商周帝王由于迷信,凡事都要用龟甲(以龟腹甲为常见)或兽骨 (以牛肩胛骨为常见)进行占卜,然后把占卜的有关事情(如占卜时间、占卜者、占问内容、视兆结果、验证情况等) 刻在甲骨上,并作为档案材料由王室史官保存 (见甲骨档案)。除占卜刻辞外,甲骨文献中还有少数记事刻辞。甲骨文献的内容涉及当时天文、历法、气象、地理、方国、世系、家族、人物、职官、征伐、刑狱、 农业、 畜牧、田猎、交通、宗教、祭祀、疾病、生育、灾祸等,是研究中国古代特别是商代社会历史、文化、语言文字的极其珍贵的第一手资料。 编辑本段|回到顶部特点 从字体的数量和结构方式来看,甲骨文已经是发展到了有较严密系统的文字了。汉字的“六书”原则,在甲骨文中都有所体现。但是原始图画文字的痕迹还是比较明显。其主要特点:

  (1)在字的构造方面,有些象形字只注重突出实物的特征,而笔画多少、正反向背却不统一。

  (2)甲骨文的一些会意字,只要求偏旁会合起来含义明确,而不要求固定。因此甲骨文中的异体字非常多,有的一个字可有十几个甚至几十个写法。

  (3)甲骨文的形体,往往是以所表示实物的繁简决定大小,有的一个字可以占上几个字的位置,也可有长、有短。

  (4)因为字是用刀刻在较硬的兽骨上,所以笔画(或者叫线条吧)较细,方笔居多。

  由于甲骨文是用刀刻成的,而刀有锐有钝,骨质有细有粗,有硬有软,所以刻出的笔画粗细不一,甚至有的纤细如发,笔画的连接处又有剥落,浑厚粗重。结构上,长短大小均无一定,或是疏疏落落,参差错综;或是密密层层十分严整庄重,故能显出古朴多姿的无限情趣。

  甲骨文,结体上虽然大小不一,错综变化,但已具有对称、稳定的格局。所以有人认为,中国的书法,严格讲是由甲骨文开始,因为甲骨文已备书法的三个要素,即用笔、结字、章法。  甲骨文于1898年为古董商、金石学家所识别,之后在殷墟(河南安阳小屯村)大规模挖掘,有大量的龟甲兽骨出土,加上别地的零星采集,至今已收集十几万片,其中单篇文章最长者达百余字,可以看出应用文雏形。(节选自《应用写作》月刊1992年第3期《应用文的雏形——甲骨文》)

  甲骨文的发现还有一个故事:在清朝光绪年间,有个叫王懿荣的人,是当时最高学府国子监的主管官员。有一次他看见一味中药叫龙骨,觉得奇怪,就翻看药渣,没想到上面居然有一种看似文字的图案。于是他把所有的龙骨都买了下来,发现每片龙骨上都有相似的图案。他确信这是一种文字,而且比较完善,应该是殷商时期的。后来,人们找到了龙骨出土的地方——河南安阳小屯村,那里又出土了一大批龙骨。因为这些龙骨主要是龟类兽类的甲骨,是以人将它们命名为“甲骨文”,研究它的学科就叫做“甲骨学”。

  在总共10余万片有字甲骨中,含有4千多不同的文字图形,其中已经识别的约有2500多字。

  甲骨文中形声字约占27%,可见甲骨文已是相当成熟的文字系统。

  甲骨文是中国的一种古代文字,被认为是现代汉字的早期形式,有时候也被认为是汉字的书体之一,也是现存中国最古老的一种成熟文字。甲骨文又称契文、龟甲文或龟甲兽骨文。甲骨文是一种很重要的古汉字资料。绝大部分甲骨文发现于殷墟。殷墟是著名的殷商时代遗址,范围包括河南省安阳市西北小屯村、花园庄、侯家庄等地。这里曾经是殷商后期中央王朝都城的所在地,所以称为殷墟。这些甲骨基本上都是商王朝统治者的占卜纪录。商代统治者非常迷信,例如十天之内会不会有灾祸,天会不会下雨,农作物是不是有好收成,打仗能不能胜利,应该对哪些鬼神进行哪些祭祀,以至于生育、疾病、做梦等等事情都要进行占卜,以了解鬼神的意志和事情的吉凶。占卜所用的材料主要是乌龟的腹甲、背甲和牛的肩胛骨。通常先在准备用来占卜的甲骨的背面挖出或钻出一些小坑,这种小坑甲骨学家称之为“钻凿”。占卜的时候就在这些小坑上加热是甲骨表面产生裂痕。这种裂痕叫做“兆”。甲骨文里占卜的“卜”字,就像兆的样子。从事占卜的人就根据卜兆的各种形状来判断吉凶。从殷商的甲骨文看来,当时的汉字已经发展成为能够完整及在汉语的文字体系了。在已发现的殷墟甲骨文里,出现的单字数量已达4000左右。其中既有大量指事字、象形字、会意字,也有很多形声字。这些文字和我们现在使用的文字,在外形上有巨大的区别。但是从构字方法来看,二者基本上是一致的。

  目前发现有大约15万片甲骨,4500多个单字。这些甲骨文所记载的内容极为丰富,涉及到商代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不仅包括政治、军事、文化、社会习俗等内容,而且涉及天文、历法、医药等科学技术。从甲骨文已识别的约1500个单字来看,它已具备了“象形、会意、形声、指事、转注、假借”的造字方法,展现了中国文字的独特魅力。中国商代和西周早期(约公元前16~前10世纪)以龟甲、兽骨为载体的文献。是已知汉语文献的最早形态。刻在甲、 骨上的文字早先曾称为契文、 甲骨刻辞、卜辞、龟版文、殷墟文字等,现通称甲骨文。商周帝王由于迷信,凡事都要用龟甲(以龟腹甲为常见)或兽骨 (以牛肩胛骨为常见)进行占卜,然后把占卜的有关事情(如占卜时间、占卜者、占问内容、视兆结果、验证情况等) 刻在甲骨上,并作为档案材料由王室史官保存 (见甲骨档案)。除占卜刻辞外,甲骨文献中还有少数记事刻辞。甲骨文献的内容涉及当时天文、历法、气象、地理、方国、世系、家族、人物、职官、征伐、刑狱、 农业、 畜牧、田猎、交通、宗教、祭祀、疾病、生育、灾祸等,是研究中国古代特别是商代社会历史、文化、语言文字的极其珍贵的第一手资料。 编辑本段|回到顶部基本属性  特点

  从字体的数量和结构方式来看,甲骨文已经是发展到了有较严密系统的文字了。汉字的“六书”原则,在甲骨文中都有所体现。但是原始 图画文字的痕迹还是比较明显。其主要特点:

  (1)在字的构造方面,有些象形字只注重突出实物的特征,而笔画多少、正反向背却不统一。

  (2)甲骨文的一些会意字,只要求偏旁会合起来含义明确,而不要求固定。因此甲骨文中的异体字非常多,有的一个字可有十几个甚至几十个写法。

  (3)甲骨文的形体,往往是以所表示实物的繁简决定大小,有的一个字可以占上几个字的位置,也可有长、有短。

  (4)因为字是用刀刻在较硬的兽骨上,所以笔画较细,方笔居多。

  由于甲骨文是用刀刻成的,而刀有锐有钝,骨质有细有粗,有硬有软,所以刻出的笔画粗细不一,甚至有的纤细如发,笔画的连接处又有剥落,浑厚粗重。结构上,长短大小均无一定,或是疏疏落落,参差错综;或是密密层层十分严整庄重,故能显出古朴多姿的无限情趣。

  甲骨文,结体上虽然大小不一,错综变化,但已具有对称、稳定的格局。所以有人认为,中国的书法,严格讲是由甲骨文开始,因为甲骨文已备书法的三个要素,即用笔、结字、章法。

   发展

  甲骨文因镌刻于龟甲与兽骨上而得名,为殷商流传之书迹;内容为记载盘庚迁殷至纣王间二百七十年之卜辞,为最早之书迹。殷商有三大特色, 即信史、饮酒及敬鬼神;也因为如此,这些决定渔捞、征伐、农业诸多事情的龟甲,才能在后世重见天日,成为研究中国文字重要的资料。

  商代已有精良笔墨,书体因经契刻,风格瘦劲锋利,具有刀锋的趣味。受到文风盛衰之影响,其大至可分为五期,底下分别介绍。金文是指铸刻在殷周青铜器上的铭文,也叫钟鼎文。商周是青铜器的时代,青铜器的礼器以鼎为代表,乐器以钟为代表,“钟鼎”是青铜器的代名词。

  所谓青铜,就是铜和锡的合金。中国在夏代就已进入青铜时代,铜的冶炼和铜器的制造十分发达。因为周以前把铜也叫金,所以铜器上的铭文就叫作“金文”或“吉金文字”;又因为这类铜器以钟鼎上的字数最多,所以过去又叫作“钟鼎文”。

  金文应用的年代,上自商代的早期,下至秦灭六国,约1200多年。金文的字数,据容庚《金文编》记载,共计3722个,其中可以识别的字有2420个。

  铜器上的铭文,字数多少不等。所记内容也很不相同。其主要内容大多是颂扬祖先及王侯们的功绩,同时也记录重大历史事件。如著名的毛公鼎有497个字,记事涉及面很宽,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

特点

  与甲骨文笔道细、直笔多、转折处多为方形有所不同,金文笔道肥粗,弯笔多,团块多。

  金文早在汉代就已不断出土,被学者所研究。金文是研究西周、春秋、战国文字的主要资料,也是研究先秦历史的最珍贵的资料。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503007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29
下一篇2023-08-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