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6《时间的朋友》2022年罗振宇跨年演讲总结和思考

006《时间的朋友》2022年罗振宇跨年演讲总结和思考,第1张

我不算是得到的忠实粉丝。我觉得信息和课太多了,永远学不完,还是踏踏实实做好当下践行的事。但我算是《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的忠实粉丝,每年都会听!

开始的时候,是为了听知识,拓展视野, 但现在,我认为更重要的是思维模式升级 !知识会过期、会遗忘,但思维模式才真正属于自己!

就像自媒体领域里很流行的一句话: 你永远赚不到超出你认知范围外的钱 ,除非你靠运气!但是靠运气赚到的钱,最后往往又会靠实力亏掉,这是一种必然!你所赚的每一分钱,都是你对这个世界认知的变现,你所亏的每一分钱,都是因为对这个世界认知有缺陷!

所以,在听演讲的时候,我更多的是问自己,他们的思考逻辑是什么,能够升级我的思维模式的是什么?以下是我的总结。

这句话让我想起了史蒂芬•柯维的《第3选择》,人生永远都有第三种选择,只要你愿意。这不仅仅是心态,更是信念!就像徐伟面临孩子得基因缺陷罕见病,无药可医,高中文化的他就自己制药。这其中的困难可以想象,这样的意志力和信念更是让人敬仰!回想自己生活中的困境,又有什么难的呢?再难的时候,告诉自己。行就行,不行就再想想办法!让我们泰然自若,与自己的时代狭路相逢!

处于困境中的人往往只关注自己的问题。而解决问题的途径通常在于你如果解决别人的问题。这让我想起了那个寓言。在地狱里,众鬼混围着大桌子吃饭,他们手上都拿着长长的筷子,夹到了食物却无法放到自己嘴里,于是人人挨饿。在天堂中,众天使也围着大桌子吃饭,他们手里的筷子同样是长长的,但是他们夹到的食物就互相放到对方的嘴里,于是人人吃的饱,人人开心。

天堂和地狱只是一念之间,彼此争斗就是地狱,助人就是助己,生存就是共存。现在的市场竞争愈发激烈,同样是经营物业公司,人家043元的物业费的公司也能挣钱(具体案例请去看跨年演讲原文或视频)就是最这个问题的最好诠释!

在演讲中不断的提到拆掉思维里的墙,这句话应该很多人都听过,但是真拆起来却并不容易。演讲中的具体案例我就不提了,重要的是,我们要找到拆掉那堵墙的视野和方法。很多时候,我们可能都不能发现那堵墙的存在,因为我觉得有必要重温一下古典老师的《拆掉思维里的墙》。该书主要讲述了世界著名管理学家的经典理论和全球知名企业总裁的制胜经验。

真实的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最高境界不仅是“我对你的服务满意”,而是“我为这份关系骄傲”。这句话真的是太精准了。他不仅适用朋友,同事,也适用家人!《礼记·祭义》:孝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第一等的孝是能光父耀母。真正的人脉不是你认识多少人,而是多少人认识你,是多少人认为是你的朋友而感到骄傲!因此,深耕自己,让认识你的人,以此为傲!

朴素的道德直觉,这个词听起来文绉绉的,但是通俗来讲,就是“抬头三尺有神明”。我们做人做事要对得起天地,心中要有世界,而不是只有自己! 就像《一代宗师》所说的“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

腾挪是围棋术语,他说的是,当你被对手团团围住时,应该怎么办?不要正面硬干,另找一处,落下一子,打开一个新局面。简单说,就是 不硬碰,巧转身,换思路,开新局。 所谓的创新,经常就是再造资源。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所以面临困境时怎么办? 行就行,不行那就再想想办法!再不行,咱就腾挪一下看看。

我们以前可能更多的是关注物质资源,但事实情绪资源也非常重要。比如你的共情能力,就是一种情绪资源。你的语言能力,也是一种资源,恶语伤人六月寒,良言一句暖三冬。客户的信任是资源,家庭和睦是很多夫妻老婆店的核心竞争力。 正所谓家和万事兴。对很多人来说,经营好自己家庭就是在经营你的事业!

很多人都听过“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却少有人知道它的下一句“初心易得,始终难守”。得始终并非易事,初心好比方向,用心是方向与终点间的行动准则。做人也好,做事也罢,都少不了用心!

演讲中提到,很多年轻人的目标是成为普通人。很多人觉得自己连普通人都不是,那是什么?有一个词叫“Nobody”(小透明)。从nobody 到普通人至少要满足3个标准。1,有房住;2,有班上;3,有人陪。我觉得这3个条件起码有2个就是靠用心才能实现。

这里的有班上是指一份长期有归属感的工作,有确定上升途径的。找到这样工作的前提,你用心探索自己的热爱。有人陪,你得知道自己要找什么样的对象,并且去努力。(案例详见演讲中的,用工程思维找到伴侣)。

人生中,钱很重要,但钱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比如演讲中的上海愚园路这种黄金地段开面包店的案例、“智能水表救人命”,极飞的营销三件套等等,都只有用心的人才能想出这些办法。 这个世界一定会奖励那些心细如发的人,分辨力高的人,善解人意的人。归结起来,就是用心观察,用心生活、用心爱这个世界。

乔布斯在设计苹果产品时提炼过两个影响非常深远的产品哲学。越是好的技术,就越是别人感受不到的技术。Keep It Stupid and Simple,一个产品要保持很蠢很简单,连傻瓜都会用。这是一种产品思维。

我想生活中也一样,如果能够把复杂留给自己,它就能不断提升我们处理复杂事物的能力和水平。同时也会让你身边的人跟你共事很轻松。

网络上流行一句话,我不要你以为,我要我以为。这样的思路就很容易让对方费解,多数时间都是内耗各自的以为里。解决事情,真正轻松的方式是,以对方的视角为基础,与人方便,就是与己方便, 把复杂留给自己,把简单留给对方。

贝索斯说:“总有人问我,未来十年,会有什么样的变化。但很少有人问我,未来十年,什么是不变的”我认为第二个问题比第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你要把战略建立在不变的事务上。

不是所有人都经营公司,但是每个人都是自己人生的CEO 。史蒂芬柯维在《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提到以终为始,先想清楚我们的目标,然后努力实现他。查理芒格说:如果我可能知道自己死在哪里,我永远也不会去那里。我想终局思维,可以让我思考,什么是我们追求的,什么是会让我们后悔,避而远之的。这两个方向就像道路两旁的高压线,规范着我们的行为。

这个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但是不管世界怎么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不会变。你对幸福人生的追求不会变!我们也需要用终局思维来建立我们的人生战略。

小支点撬动大杠杆,这是一种高效的思维,也可以理解为人生捷径。思考一下人生有哪捷径呢?

比如读书 ,我认为就是捷径之一。你要知道一本书只要几十元,但是它浓缩的可能是作者一生的心血。 比如运动 ,每天你可能只要投入半小时,它能够让你身体更健康,给你节约更多的时间和金钱。 比如教育孩子 ,我们真正能够起到教育孩子的时光其实只有短短的几年,却影响孩子一辈子!

比如传递善意 ,有时候可能是一句话,就能改变别人的一生。演讲中案例:德国消防员特别有招,他去劝跳楼的人时,会前提多准备一套消防服,连头盔衣服全套的。然后当事人说,来,你穿上,跟我们一起下去,你放心,有头盔,谁都注意不到你!有时候把人从生死边缘拉回来的就是这么一句话!。

回想生活中,总有一些事,一些话,很短,却让你记着他的好,深深的影响你!因此,多思考这样的小支点,并且去行动,我们就会走在高效的人生捷径上!

我们之前所了解T 型人才到π型人才,这些可以理解为硬技能,拥有一技之长,或多技之长,他是有形的,可以测试衡量。而软技能呢?有很多解释,包括批判性思维、解决问题、写作能力、领导力、职业态度等等。很难衡量,没有通用标准。形象的比喻就是中医里所说的“气”。气血好才能,容光焕发!工作中有软技能,才能一气呵成,气势如虹!

职场上有35岁现象,我是比较认可一位专家说的,所谓35岁不该来找工作,更准确表达的是:“到了35岁了,就不该用标准化、同质化的能力去找工作了”。从35岁困境里走出来的人,可能是因为人格魅力能团结很多人,可能在行业中有声望,可能个人视野超出行业本身,可以应对更多的挑战。而这些都是软技能。

那些陷在35岁困境里的人呢?你一直是行业里的螺丝钉吗?有没有在职业生涯里发展自己的软技能?你十年如一日的工作,是有十年工作经验,还是把一年的经验重复了十年呢?

生命在一呼一吸之间,不管血肉之躯多完好无损,没有那口气,也是活不下去的。工作中的技能也一样,软技能让我们深入思考,软技能本质上是连接能力,你需要拥有什么能力才能连接世界,才能活出你想要的样子。如果用孔子的话,那就是“君子不器”。用《易经》的话,那就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意思是:君子处世,应像天一样,自我力求进步,刚毅坚卓,发愤图强,永不停息;应该像大地一样,气势厚实和顺,增厚美德,容载万物。 我想这是对软技能最好的解释!

历史和文化,是一种信念,它融入我们的血液里,变成我们民族集体潜意识。可以让我们在绝境之中依然有勇气!未来会怎样,谁有不知道,但文化能给我们信念。比如在人生低谷时,善待自己,贫而乐道,拥有一颗平常心,在人生得意时,善待他人,富而好礼!这就是孔子传授给我们的勇气!

历史和文化,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星火相传,集结着世世代代的努力!如果我们想考察一个人,可以学习孔子的“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我们可以站在历史规律的基础上继往开来!

只有学习历史和文化,我们才能够吸收中国五千年的精华!历史和文化不仅是可以为你所用。读书还可以培养出人生情绪、提高人生境界(出自,钱穆《孩子常读这五类书,人生情味都会厚》)。当你看到夕阳落日余晖的紫色时,能够想起王勃在《滕王阁序》中那句:“潦水尽而含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这是多美的心情和意境啊!

历史和文化,是人类巨大宝藏!如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 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所以,核心是我们需要去学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有人类历史以来,我们的身体并没有很大不同,人类的七情六欲、贪嗔痴恨并没有发生什么实质变化。因此以以史为鉴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就是我们生存的最大捷径!

“够得着”的力量,可以理解为你身边的榜样。比如说,你有好朋友每天练瑜伽身材变得特别好了,你就会想,我们曾经是差不多的,她可以,我也可以!这种身边的榜样特别激励人。之前我觉得日更100天是一件不可能的事,但是我时间管理践行小组里就有小伙伴做到了,我想我应该也可以!我们要去寻找这种“够得着”的力量。你想改变某一点,就找你身边这一领域最好的人为目标,去努力。 “够得着”的力量,给你种下了可行性的信念! 不断拓展你“够得着”的目标,不断突破自己,活出全新的人生。

非常理想。理想要远大,才能提高我们的境界,才能给我们更大的动力与压力,才能指引更远的远方。理想如晨星,我们永不能触到,但我们可以像航海者一样,借星光的位置而航行,让理想照亮现实。

非常现实,现实是用来实现的,要彻彻底底去执行。需要非常执着、非常努力!想起稻盛和夫经营十二条里提到,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

非常理想,非常现实;心怀梦想,脚踏实地!

人的欲望无穷,但时间精力有限。怎么办? 有限清单,无限努力; 力出一孔,利出一孔。 其实,这个道理谁的都懂,但想要做到很难。首先是意识层面,要明白清单的重要性,强烈推荐看《清单革命》。其次是执行层面。这其实就涉及时间管理和精力管理的问题。不过话又说回来,你列清单、去努力,核心是你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因此更重要的是想明白你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然后列清单,去努力。

升级自己的思维模式,成为更好的自己!

民国大师罗振宇的功过是非

罗振宇,原名于祯,史茹包书人,后改名于祯,号舒云、晏殊、唐雪、宋振堂、振松堂,淮安,江苏人。他住在浙江上虞永丰乡。他5岁读毛诗,15岁读完周易尚书。16岁时,他是中学里的一名学者。经过多次尝试,他在的刘、邱和刘娥家里当老师。刘,刘鹗之子,师从罗振玉。后来,罗氏将长女许配给沈达为妻。罗振玉不仅熟读经史,还涉及名物训诂、碑刻、碑文等。1996年,罗振宇在上海创办农业学会和农业报,介绍西方农业技术,10年间翻译了100多种农业书刊。为了培养日语翻译人才,他于1898年创办了东方文学社,教授日语。1900年,应湖广总督张之洞之邀,罗振玉赴湖北武昌主持农业局,同时兼任农学堂督学。从此,罗振宇步入仕途。1901年,罗振玉主持武昌储江编译局,创办教育杂志,后辞职回沪,并受张之洞、刘坤一派遣赴日视察教育。1902年,两广总督岑春煊任命罗振宇为教育顾问。1906年,经段芳等人推荐,罗振玉被地方当局召入京师,在参事在1911年清朝被推翻之前,他被提升为顾问。

期间,罗振宇走访了直隶、山西、山东、江西、安徽等省。他在北京居住期间,经常去商店购买古籍、青铜器、铭文、字画、甲骨等古代文物。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罗振宇以清王朝继承人的身份,随王国维去了日本的家庭。在日本期间,罗振玉专攻经史和金石学,出版了殷虚书契殷虚书契精华殷虚书契前后编殷虚书契考释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等甲骨文重要著作。

1919年,罗振宇从日本回来,住在天津,继续写作。1924年,罗振玉被废黜的皇帝溥仪叫去南书房收拾宫中器皿。当年11月,冯玉祥在京发动政变,罗振玉、陈秘密护送溥仪出宫,前往日本大使馆。1925年,他秘密护送溥仪到天津日租界张远,罗振宇被溥仪任命为顾问。1929年,罗振宇迁居旅顺,住在旅顺火车站西边山坡上一座砖木结构的三层俄式图书馆里。这个图书馆占地300平方米,叫做大云书库。他一直想借助日本帝国主义势力恢复清朝,参与并策划建立伪满洲国。1932年3月,罗振宇就读于溥仪溥仪出席了伪满洲国的就职典礼,并代表溥仪回答了外宾的提问。伪政权任命他为元老院,后来又改他为临时赈监。次年6月,任伪满洲国监察院院长、满族文化协会常务理事。1934年,伪满洲国改帝制,罗应邀担任筹备委员,并受到的嘉奖。1936年成为满族文化协会会长,所以后人称他为汉奸。1940年5月14日,罗振宇病逝于旅顺公馆,享年74岁。临死前写了一副对联总结自己的一生:就寝后,要读环水遗文,西樵落竹书,洪都石刻,柱下秘藏,留残之祸;半辈子在桑海,追溯到辛亥,丑骄之时,我在役,我求人,所以我不能不能弥补天堂般的沐浴。

罗振宇一生致力于学术研究,著述不断,著书130余种,出版100余种,出版学校用书642种。他在中国史料的保存、敦煌文献的整理、汉晋简牍的研究,特别是甲骨文的收集、考证和传播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的殷人甲骨的收集、保存、流传和考证,其实是中国近三十年文化史上特别应该写的一个事件。罗振玉恰逢甲骨文、敦煌殷墟大发现时期,西部边陲出土的汉晋简牍,内阁明清档案,四代铭文,中州明清,齐鲁泥封,商周有铭文的青铜重物等。这些为学术研究提供了除传统碑铭之外的大量重要新材料,也为不拘一格的罗振玉进行深入研究、施展才华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平台。1902年,罗振宇看到了甲骨文宣墨第一次拓片是在他的亲家刘E的家,他不能我不禁惊呼,“自汉代以来,小学学者如张、杜、杨、徐竹如等都不曾见过。时至今日,山河有效,三千年的秘密已经释放,适合我的生活。长期传播是我的责任。文字不仅饱含情感,更觉得自己有责任进一步传播、学习、发扬。1906年,当他还是该部参事时,就开始收集甲骨文,并开始调查甲骨文中的真实土地。为了赚更多的钱和利润,当时的古董商对甲骨隐瞒了关于土地的秘密。直到1908年,罗振玉得知甲骨文来自河南安阳小屯村,立即派人去拜访。1915年,他亲自去了小屯村。根据侯的老师,罗氏得到了三万多块甲骨,发现安阳的小屯就是殷墟,甲骨是殷王室的遗物。为了保存这些甲骨,他在一个寒冷的夜晚抱着炉子,加入毡墨,亲自给甲骨铭文上墨。通过研究,发布甲骨卜辞485篇,甲骨卜辞1303篇,同时出版甲骨卜辞专著增订殷墟书契考释三卷殷墟书契菁华铁云藏龟之余甲骨学通论集殷墟文字楹帖。当我们解释罗氏我们不得不提的是,日本有8200块甲骨,其中5745块是罗振玉带到日本的。这些甲骨文不是罗振玉本人记录的,而且有许多重要的材料当时没有记载,成为历史的断层和遗憾。

学你所知,学你所学,你越来越快乐。

罗振玉在日本发展、记录和传播甲骨文,长期研究甲骨文字,对甲骨文有深刻的认识的字形和意义以及甲骨文雕刻技巧。他从日本回来后,开始使用已经公布的甲骨文。他的书法,0153,真正把甲骨文引向了书法园地,可谓是最早的甲骨文书法集。他在序中记录了如下内容:他游览天津,自己上学,几次休学,冬天走南闯北,爬行救灾。四月里,他睡了个午觉,昨天又埋头苦干,能看懂殷琦剧本的,都收为偶字。三天一百副对联,把毛巾省下来,用来帮池塘。它我没有辞职的打算。去年冬天,他去南北爬行救灾,意思是在北方干旱,南方动乱的时候,为了帮助灾区,罗振宇在京城展出并拍卖了他的一部分珍贵的石头书画,所得款项用于救灾。1925年,罗振宇吸收了张裕134对联,高德信85情侣

  我有个朋友,大学毕业后自己在政府机关工作。过了几年结婚生子,和老公谈不上感情有多么浓厚但是在她看来日子平淡安定。这样的平静被结婚七年后老公的一个离婚请求打破。对方给出的理由是我的朋友对他不够理解和体贴,这份婚姻让他感到厌倦,他要追求他的自由。没多久他成功的达成了离婚的目的,又过了没多久,他又重新组建了家庭。我的朋友被这突如其来的变化完全打乱了节奏,她有很多的不明白,不明白为什么两个人看似没有什么冲突,但前夫却对这份婚姻如此厌倦,她不知道是不是前夫在婚姻期间就已经出轨,她不明白自己到底做错了什么让这份婚姻无法维系,她觉得自己不是个好妈妈,没有能够给自己的孩子一个完整的家庭。我的朋友在这样的思维模式和对过去的不断纠缠中孤独的过了很多年,因为走不出过去,她始终无法开始一段新的关系,而人也变得异常的敏感和悲观。

如果对照我的朋友,张幼仪可能完全活出了类似剧本的另一面。当年全心全意爱着徐志摩,上孝敬公婆,下照顾姑侄的张幼仪并没有换来徐志摩的爱与尊重,而是在她怀有身孕的时候就给了她一纸休书,要求结束夫妻关系。然而张幼仪并没有长久陷在自怨自艾中,她远走美国,一个柔弱的女子在遥远的异国他乡赤手空拳打下了一片天地,成就了自己的一份事业。更让人钦佩的是,她虽然和徐志摩已经离婚多年,但是在徐家家道中落之后始终在经济上照顾徐志摩的家人。

这样的两个例子让人不由得思考,为什么同样是人生的低谷,有的人会一蹶不振,而有的人会浴火重生到达人生的又一个高度呢?如果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评判这个问题的话其实就是,不同心智模式决定了对待挫折的态度。拥有僵化思维模式的人认为人生是静止的,他们害怕失败和挑战因而就很容易停留在对过往的纠缠中。 而拥有弹性思维模式的人,认为人生本来就是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中的, 而我们每一个个体,我们的自我也是在不断的成长的。因此在漫长的人生中,发生的任何事情,不论是顺境还是逆境,都是帮助自我成长的契机。人生的完整就是终其一生,我们成为了更好的自己。

成为更好的自己是很多人的美好愿望,但是如何可以成为更好的自己呢?《了不起的我》是我这些年来读到的最好的一本关于自我成的心理学书籍。作者从行为的改变,思维的进化,关系的发展,走出人生瓶颈和绘制人生地图五个方面层层递进的分析了自我成长的方方面面,让人在阅读的过程中带入日常的工作生活场景, 同时引发对自己和未来的思考。

本书的作者陈海贤曾经是浙江大学的心理学博士,并在浙江大学任教,后来听从内心的召唤,成为了一个自由职业者,从事心理咨询师的工作。因为在心理咨询领域的杰出表现,他在得到讲述“自我发展心理学”这门课程,获得了几百万听众的欢迎。《了不起的我》是作者在得到创始人罗振宇,脱不花的鼓励下开发出来的一部帮助有上进心的人找到不断实现转变,不断突破自我的心理辅导类的书。一经出版,收到广泛的欢迎。

在这本书里,关于如何面对挫折,如何在每个人生转折点完成自我成长的跃迁作者给出了非常系统的分析以及非常实用的方法。作者认为:每个人都不是静止的,只有把自我放到改变的历程中,才能更好的认识自我和自我发展。 用变化的视角看,自我发展是通过自我的打碎和重构,从旧阶段过渡到新阶段的过程。

自我发展之打碎: 每个人都会经历结束-迷茫-重生的过程

结束: 当我们遇到人生的转折点的时候,我们要和经历的过往告别,我们要结束和过往的关联才可以更好的前进。我有一个朋友,在经过深思熟虑后,决定结束一段情感关系。她跟我分享她的心路历程的时候说,当她决定分手的时候她就决定和过去的一切脱离关系。她选择离开他们共同生活的城市,向他们所有的朋友宣布了他们关系的结束,完全放弃他们曾经一起规划的要出国留学的目标。选择在另一个城市完全开始一种全新的生活。她说这样的 和环境,身份以及目标的脱离让她可以快速的开始了新的生活 。

迷茫: 生活的意义,是每个人生存的灯塔。然而在人生的转折处,陷入迷茫是非常正常的一种人生状态。因为在这个时候旧的生活已经过去了,而新的生活还没有到来,我们被留在意义感的真空里,不知道身在何处,会去到哪里。我朋友小A,曾经是一个非常有经验的数字化转型专家,但是因为看到组织能力在企业转型的重要性,她决定带着自己在业务和数字化的经验转行到组织能力发展部门做能力发展建设。虽然愿望很美好,但是在刚转行的头六个月,她陷入了严重的迷茫期,因为新的技能还没有具备,旧的经验也没有机会得到充分的发挥,这让她在职场的价值和意义大打折扣。让她高度怀疑自己的能力。

重生: 在这六个月里她花了大量的时间在心理准备,知识储备和技能转换上。这样的准备让她意识到转换一个新的工作领域,对她来讲就是个人发展的一种重生,而这种 重生是结构重组的过程 。这个过程很像玩游戏时候的通关打怪。你可能遇到不可理喻的老板,遇到勾心斗角的同事,但是所有外在显化的事物,其实都是内心认知的外化。你需要做的是对自己内在卡点的修炼和进化。心大了,事儿自然就变小了。

如果自我发展是通过自我的打碎和重构, 从旧阶段过渡到新阶段的过程。那在打碎之后如何可以快速的重构呢,作者给出了一个非常好的方法。

自我发展之重构:做自己的英雄,讲好人生的故事

作者在书中提到,有一位学者在研究了所有的英雄的故事后,总结出了一个英雄的一个普遍的内核: 所有的英雄都会经历启程,启蒙,和回归三个阶段 。而这三个阶段应对了人生重要转折的心理历程。

启程 :所有的英雄在成为英雄之前,一定会收到命运的召唤,而大多数情况下,这种召唤是化作磨难的外衣出现在在你面前。正如古语道,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饿其体肤,行弗乱其所不能也。尽管你会对这样的召唤充满恐惧和抗拒,但是如果你在内心有一团要成为自己的英雄的火苗,你终将上路。

启蒙: 当你启程后,就意味着你将走出你的舒适区,去面对一切带给你的不确定性。这个过程就是你不断认识自己,不断修炼自己的过程。天助自助者,我们会在这个旅程中找到我们的守护者,我们也会在这个过程中遇到故事的反派。因为所有的英雄都是要与恶龙战斗然后成为英雄的。 但是这里有一点要特别指出,很多时候,英雄并不是打败了恶龙,而是在和恶龙的斗争中战胜了的自我,他们发展出了新的视野,新的技能,新的思考方式,获得了新的智慧,因此能够转化恶龙或者与恶龙和睦相处,在智慧升腾了之后,很多时候你会意识到,并不是恶龙变了,而是你看到恶龙的角度变了,恶龙也就不再是恶龙。

回归 :当英雄完成了自我成就后,他的境界和心境会跃迁到下一个高度,他会生发出更大的能力和智慧,因此他会愿意成为其他人成长路上的守护者。这就合理的解释了为什么很多功成名的人愿意做志愿者的工作回馈社会。

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建立发展的心智,把每一次的挫折,每一次的人生低谷看成一次自我发展的绝好机会,努力提高自己的认知,修为和品行。我们就可以加速一次次的个人成长和发展。那么当我们离开这个世界的那一天,我们可以安然的离开,因为我们在不断的超越自己,把自己活成了自己人生故事里的英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7447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