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具灵性的5种手串,每一种都能辟邪祈福!你还在等什么!

最具灵性的5种手串,每一种都能辟邪祈福!你还在等什么!,第1张

所谓辟邪,可能最多都是在说一些封建迷信的东西,可是在中国人的传统文化中,易经文化和儒释道文化都会把一些不好的说为邪,文玩手串,很多都会有一些美好的寓意,而有一类手串,它们的并没有什么寓意,只有一个作用,那就是辟邪。

1、桃木手串:

我们在很多降妖除魔的影视剧中,看见道士手持桃木剑,来制服各种妖魔,因为在《山海经》记载的相关桃木知识,提到桃木是至阳之木,妖魔都害怕,且可以辟邪,所以桃木也叫做仙木,后来很多人就会将桃木制成手串来佩戴。

2、葫芦手串:

葫芦的谐音是福禄,所以,一般在文玩圈,葫芦都寓意着纳福纳禄之意,但是在国我的风水学上面,葫芦是可以吸收天气之气,包括煞气,在神话当中,葫芦是很多神仙的法器,就可以看出来,葫芦是有大作用的,而在文玩圈,葫芦还有化煞、挡煞的寓意,其实从易经文化中,我们也可以了解葫芦的辟邪的作用,比如,葫芦的S形典线,也与道家的阴阳鱼的形状非常相似,具有消灾解难,化煞挡灾的寓意。

3、白银配饰手串:

银是佛教七宝之一,在民间有关银的一种说法,就是银可以辟邪,甚至可以吸收邪气,但是经过现在科学研究证明,其实银可以释放一种对人体有影响的银离子磁场,所以在很多老习俗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刚出生的婴儿,佩戴一对银饰品,用来辟邪。

4、黑曜石手串:

墨曜石是一种硬度很高的一种文玩手串,据说黑曜石可以吸收负能量,可以对邪气产生吸附和化解的作用,不但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黑曜石具有辟邪的作用,就连西方的文化中,黑曜石都有着可以净化邪恶的作用。而在古佛教文化当中,黑曜石具有稳定和平和的作用,在印地安,黑曜石被称为阿帕契之泪,也叫做忘忧石,可见黑曜石手串的作用。

5、朱砂手串:

说到朱砂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吧,很多道士捉妖时,画的各种符咒,就是用朱砂来画的,所以在道家文化中,朱砂有避邪作用,而且在古时很多道士也会用朱砂炼制丹药,其实朱砂是有药用价值的,但现在很多人说朱砂有毒,其实朱砂只要不在200度以上变成气态汞,对人体是没有影响的。

在文玩圈中,这几种手串据说可以辟邪,一生只拥有一串足矣!

不行。

道教的念珠在珠子的个数上有其独特的宗教意义,比如上面提到的《三元流珠经》中,以三百六十五颗珠子代表星宿运转的度数。再以常见的一百零八颗念珠为例:一百零八代表周天星斗运转之数,也是天罡地煞的总和。头珠则代表北极,《北斗经》云:北辰垂象,而众星拱之。

所以在拨转念珠的时候,头珠是不可以越过去的,以北辰不动故也。所以在转到头珠的时候,应当掉转过来往回继续拨,此乃周天循环之意也。头珠之上有一个葫芦状珠,上有三阶,代表三台。

我觉得这个可以告诉你。虽然我也是粘贴的。这个念珠的起源来自于佛教。道教里面我几乎没有看到过道家的人就是念珠。因为念珠用于念佛计数用,道教没有念佛的概念,故也大概没有念珠。

念珠起源

◎佛珠或念珠梵语为‘玛那’(Mala),是用作诵佛号或诵咒等之计算用法器。念珠的梵文原语有四种,译成中文意思是: 数珠, 珠鬘, 念诵鬘, 珠之贯线, 印度人自古都有以璎珞鬘条缠身之风俗,亦是后来演变成念珠的使用。不过佛教最初是没有使用念珠,在佛陀时代所制的律仪亦无念珠的记戴,亦不包括在「比丘十八物」中

念珠种类

◎念珠种类大致分成三类。

◎手珠:一般是戴在手腕上, 亦可随时拿在手上掐捻念佛, 颗数除了常见经书所戴的颗数外, 亦有视乎手腕粗幼及珠子的大小而定。

◎持珠:一般是用较大颗的珠子, 拿在手上捻掐念佛之用, 颗数也是视乎珠子的大小按经书记载颗数穿成。

◎挂珠:挂在颈上的佛珠, 一般是一百零八颗, 通常较大粒的是出家人平日及法会中配戴, 而在家佛弟子较少配戴, 不过因为经书及律制也没有说明佛珠是出家人专用之物, 故近年亦多在家佛弟子戴在颈上。而一些较细粒穿成的挂珠则较多人拿在手上或挠在手上随时掐捻念佛

念珠颗数

◎按「文殊仪轨经」(数珠仪则品) 说法最上品是 1080 颗, 上品 108 颗, 中品 54 颗, 下品 27 颗, 而颗数所代表的意义是历代祖师为方便教化所说, 而非出自经典所戴, 常见的颗数意义如下:

◎1080颗:表示十法界各有一百零八种烦恼, 合成为 1080 种烦恼, 十法界包括迷的六界: 地狱, 饿鬼, XX, 修罗, 人间及天上, 即是六道轮回的世界, 后四界是圣者悟的世界, 即是: 声闻, 缘觉, 菩萨及佛界。

◎108颗:表示求正百八三昧, 断除一百零八种烦恼, 一百零八种烦恼一般说法是六根 (眼, 耳, 鼻, 舌, 身, 意) 各有苦、乐、舍三受, 合为十八种, 六根各有好、恶、平三种, 合为十八种, 总计三十六种, 再以过去、现在、未来三世合为一百零八种烦恼。

◎54颗:表示菩萨修行的五十四个阶位,即是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四善根因地。

◎42颗:表示菩萨修行过程的四十二种阶位, 即是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及妙觉。

◎36颗:与 108 颗意义同, 为便于携带将 108 颗除三。

◎27颗:表示小乘修行四向四果之二十七贤位, 即前四向三果之十八有学与第四果阿罗汉之九无学。

◎21颗:表示十地、十波罗蜜、佛果等二十一位。

◎18颗:与 108 颗意义同, 为便于携带将 108 颗除六。

◎14颗:表示观音菩萨的十四无畏

很多宗教中都有念珠的。

佛教

念珠属于佛教的“法具”之类,正名应为“数珠”,俗称“佛珠”。“数珠”者,记数所用数珠之意。也叫做“珠数”、“诵珠”、“咒珠”等。

佛珠数目据《金刚顶瑜伽念珠经》 所载以1080颗为最上。最常用的108颗,表示断除108种烦恼,证得108种三昧。作为修持念咒念佛时计算数字之用,108粒当作100计。还有54颗、42颗、36颗、27颗、21颗、18颗、14颗等数目。 

《大正藏》中收录东晋所译《佛说木槵子经》,译者不详。其中记载了释迦牟尼为波流离王开示,贯穿木槵子百八颗而成数珠,念三宝名以灭烦恼障报障的修行方式(根据佛陀涅槃时间推算当在公元前5世纪左右)。南朝梁译《牟梨曼陀罗咒经》中提到钵塞莫,注为数珠,即梵文pāsaka-mālā的省译。有关佛珠制作材质、数量要求、功德差别及持念用法的经典在唐代广被传译,先后有天竺僧人阿地瞿多译《陀罗尼集经》、宝思惟译《校量数珠功德经》、不空三藏译《金刚顶瑜伽念珠经》、义净三藏译《曼殊室利咒藏中校量数珠功德经》等。

念珠作为佛教各宗派僧俗普遍使用的修行法具。在汉传佛教中最早使用念珠的记载,是源于唐代净土宗道绰大师。

道教

道教念珠称为“流珠”,经典记载数目为365颗,代表星宿运转度数(即一年之天数)。 还有12颗、24颗、28颗、32颗、36颗、81颗等数目。 

《太上三元流珠经》云:“受之用白真珠,圆正明朗,大如桐子者三百六十五枚,应星宿之度,日月所会之期。”《太玄金锁流珠引》云“:昼夜斗转,周天无穷,如水流之不绝,星圆如珠,故曰流珠也。” 

宋代道士白玉蟾 所著《上清集》卷六《道学自勉文》 中,提到“葛孝先(即东汉葛玄)初炼丹时,常以念珠持于手中,每日坐丹炉边,常念玉帝金号一万遍” ,所述东汉三国时期之事,其它史料均无记载。属于以托古劝今的杂文,而非历史。所述“持珠念玉帝”之事当属宋代道教使用念珠的反映。

东正教

东正教的念珠称之为“祷告绳”,俄罗斯东正教还使用皮革制成的念珠(俄语:лѣстовка, lestovka; вервица, vervitsa),基督宗教对于念珠的佩戴较为严肃,通常不可作为饰物挂于颈上。

起源可能来自于第3至5世纪的沙漠教父Desert Fathers用打结的绳子来算祈祷次数,通常是对耶稣的祷告(“主耶稣基督,上帝之儿子,怜悯我这个罪人”)。念珠是由圣安东尼Anthony the Great或科普特东正教创始人Saint Pakhom在4世纪发明。

天主教

天主教有念玫瑰经及慈悲救主串经专用的玫瑰念珠,英国国教近年来也引入了念珠这一用品。西方教会古代修士每日有诵念50首圣咏之习惯。中世纪圣母敬礼流行,修士用以献给圣母,犹如壹串玫瑰花,故称玫瑰经。一般教友不谙(拉丁文)圣咏,遂以50次圣母经代替,并以串珠计数,谓之(玫瑰)念珠 Beads。念珠每串53小珠,6大珠及一苦像,每小珠念圣母经,大珠念天主经及圣三光荣颂,并默想耶稣及圣母之事迹,每串又分欢喜、痛苦、荣福各五端,教宗若望保禄二世又增添了“光明”使得玫瑰经更加完整。

玫瑰经的经文罗列如下: (诵念时,应手执念珠,先划十字圣号,念信经一遍、天主经一遍、圣母经三遍、圣三光荣颂一遍;然后默想各端,并诵天主经一遍、圣母经十遍、圣三光荣颂一遍、法蒂玛圣母祷词一遍;最后念又圣母经或圣母德叙祷文,并划十字圣号结束)

伊斯兰教

在伊斯兰教会称为米斯巴哈(阿拉伯语: مسبحة), 苏布哈(阿拉伯语:سبحة), 太斯比哈Tasbih (乌尔都语), 特斯比tespih (阿尔巴尼亚语、土耳其语、波斯尼亚语) 。中国地区的穆斯林通常会使用太斯比哈同其他宗教的称呼如『念珠』以示区别。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67133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7
下一篇2023-07-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