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答案解析 正确答案 作品情节单纯,结构紧凑,中间三幕描写了京剧名伶魏莲生在官僚姨太太玉春的感召和点化下突破人生虚华并与之相恋,但事情被发觉后玉春被送人、魏莲生流落他乡的故事,序幕和尾声则对立十年后男女主人公的归宿进行了交代。作品通过悲欢离合的爱情悲歌的演绎,升华出人性觉醒的主题,呼唤自我意识的苏醒,控诉了恶势力对人的尊严的践路,批判了麻木和奴性的生命状态。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411。
本题知识点:《风雪夜归人(节选)》,
柴门外忽传来犬吠声声,风雪夜回宿家的家人回来了。
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风雪夜归图。前两句,写诗人投宿山村时的所见所感。后两句写诗人投宿主人家以后的情景。全诗语言朴实浅显,写景如画,叙事虽然简朴,含意十分深刻。
全文:
日暮苍山远 ,天寒白屋贫 。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白话译文:
暮色降山苍茫愈觉路途远,天寒冷茅草屋显得更贫困。柴门外忽传来犬吠声声,风雪夜回宿家的家人回来了。
扩展资料《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写的是严冬,应在遭贬之后。上半首似言自己被害得走投无路,希望获得一席净土,可是,在冷酷的现实之中,哪有自己的立身之所。
下半首似言绝望中遇上救星苗丕,给自己带来了一点可以喘息的光明,当然也包含无限的感激之情。以此看来,这首诗不仅是一幅优美的风雪夜归图,而且反映了诗人政治生涯的酸辣。
这首诗用极其凝炼的诗笔,描画出一幅以旅客暮夜投宿、山家风雪人归为素材的寒山夜宿图。诗是按时间顺序写下来的。首句写旅客薄暮在山路上行进时所感,次句写到达投宿人家时所见,后两句写入夜后在投宿人家所闻。每句诗都构成一个独立的画面,而又彼此连属。
参考资料-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风雪之夜,曾经的角儿魏莲生回到了曾经逃离的地方,他的舞台。既是花旦魏莲生演戏的舞台;也是魏莲生老板作为一个红人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他演着魏老板,演着一个和内心不一样的魏老板。
《风雪夜归人》中许许多多的人们,都是如真实社会中的人一样的。马大婶,马二傻子,这种社会最底层的人;陈祥,一个纨绔子弟的学生,追求着一些自己爱好的东西;还有苏院长这种“千里求官只为财”的贪官;王新贵这一类忘恩负义只为钱的狗腿子。都在社会中能找到这样的人们,戏就和人生一般。
一主题——戏中戏一般的人生
昔日有个目莲僧,救母亲临地狱门。借问灵山多少路,有十万八千有余零。
《风雪夜归人》中的魏莲生,过着自己并不想要的生活,在别人的眼中是光鲜亮丽的,是一个名角,有着无比风光的日子,结交各种社会的名流,拥有无数的粉丝,是一个人人称赞的魏老板,十世修行的好人。可是他最终选择逃离了这种生活,即使过苦日子也无所谓,即使只有穷朋友也无所谓,他选择了也许会穷死,会冻死,会饿死,会苦死,可是会快活一辈子的日子。
《思凡》中那赵氏小尼姑,削发为尼,却是不甘于佛门孤寂,尤其是每夜“到晚来,孤枕独眠,好不凄凉人也。”小尼姑不愿结善缘,证善果。只希望成为一个普普通通的女人,本来只是一个姑娘,却被佛门的规矩约束,在发出“奴本是女娇娥,又不是男儿汉。 为何腰盘黄绦,身穿直缀? 见人家夫妻们,一对对着锦穿罗, 啊呀天吓!不由人心热如火,不由人心热如火!”的感叹之后,逃下山去。
青灯古佛是赵氏的规矩,赵氏并不是为了自己而活。做一个左右逢源的人是魏莲生的规矩,为了其他人的看法,魏莲生不为了自己而活。剧中一直出现多次《思凡》之名,也就是对魏莲生对自己内心的追求的一种暗示,他也最终会像赵氏那样——逃离。
佛教要求众生抛却一切情欲,最终一定会修成正果。可是修成正果一定是每个人追求的吗?《西游记》中有一首诗“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汝心头。人人有个灵山塔,好向灵山塔下修。”佛不过就是追求自己的内心,过自己想过的生活,而不是受到各种俗世观念的影响,被俗人所带走。
很多人说魏莲生最后死的惨淡,可能是自己年轻时候放弃了自己的事业,去过自己的想要的生活。可是作为一个人,活在人间,最应该做的事情,不就是不让自己的一生白活吗?不就是追求自己想要的吗?想找穷朋友就找穷朋友吧。天下最幸福的事情,不就是自己想怎么活就怎么活吗?魏莲生就算是死,也是幸福的死。绝对比那些从来没有追求过自己的内心,一辈子只为了他人而活的行尸走肉的高寿老人活得精彩。
这也算是《风雪夜归人》给受众的一种启示吧。无论是哪个社会。也可以说是本剧的最核心的东西,就是追求自我。魏莲生就是在追求自我,即抛却了自己舞台上的戏子的身份,也抛却了生活中戏子的身份,不用再戴着面具来做自己。也许这也是很多人的追求吧,无论哪个时代,都会有人追求自己心的方向。
社会上有着许许多多的人,都被各种规矩所制约着,例如剧中的陈祥,是一个学生,就算魏莲生知道了自己要追求自己心里所想的。同时,他也要求陈祥做一个学生该做的事情。但是这并不是陈祥自己想的,他的心中“吾生而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也。”知识不是他追求的,读书不是他追求的,那就做他自己的好了。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人世间这么多可以做的事情,想唱戏就唱好了,何必在乎那么多,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就好吧。
二.魏莲生的激变——最重要的戏剧动作。
魏莲生的转变不是长期积淀的,魏莲生在戏剧中出现到转变不过只是几天而已,从一个虚伪的魏老板变成了一个追求内心想法的魏莲生。虽然归根结底这是他内心想法的长期积淀,但是这一次转变,实在是他的命运发展中的一次激变。
对一个戏剧来说,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表现作品的思想,不可能通过长时间的铺垫来表现,只能够通过急促的转变来表现作品想要表达的东西,同时这也是每一部戏剧所共通的,戏剧是一门激变的艺术。
但是要思考《风雪夜归人》中这个激变,究竟是为什么?是社会所造成的,还是个人所造成的显然,这是因为两方面兼而有之的。魏莲生生活的社会,是一个有着各种规矩的社会,作为一个戏子,要左右逢源,要会演戏;当然任何一个社会都是如此,即便今天也是这样,所以说剧本一开头就说发生的时间“是永无止境的人生的一个段落”。同时,魏莲生自己受到了玉春的影响,也深刻的思考了自己的所作所为,思考了自己到底想要些什么。于是才有了这一次当红花旦魏莲生变成魏莲生的激变。
这个激变,是为了什么?戏剧的激变构成了戏剧的核心,激变就是为了表现作者的思想。魏莲生的转变,第一是讽刺了众生的愚蠢,都活在思想的囚笼;还有讽刺了人性的弱点,不断地追求他人的许可,而牺牲自己真正的追求;当然,还有许多。总之,激变是为了表达思想服务的。
魏莲生出走的戏剧动作是本剧最大的激变,每一个戏剧动作都是有内因和外因的,内因是动作者的心理动机,外因是客观的环境。魏莲生出走,他的心理动机是不难思考的。魏莲生的父亲是一个铁匠,从小他就是一个穷苦孩子,并不是过着锦衣玉食的日子,他的出身,让他不适应和那些鱼肉百姓的官吏为伍,他的心底里还是一个穷苦人,只是机缘巧合的过上了不一样的生活。外因其实照样很简单,虽然《风雪夜归人》中没有交代社会背景,人类的社会在发展的各个阶段都是有共同的特性的,魏莲生作为一个人,追求自己的内心是很简单的,只是被玉春所唤醒,让他追求自己内心的愿望爆发,以至于冲破各种定式的规则来做回自我。
同时,魏莲生的出走是具有连续性的。之后发生的事情,也就是二十年后魏莲生的回归,然后在风雪之夜回归自然,是有极强的联系的。魏莲生如果没有出走,他的人生也许就和苏弘基一般,养养老吧。但是哪还有什么意义?人生在世,所追求的不仅仅是活着,若是唱一辈子戏,每天都在演戏,不能做一回自己,和行尸走肉又有什么区别。他出走了,追求了自己的想要的生活,即使活得短暂,但是这短暂,也就像飞蛾扑火般活得辉煌。
三风雪夜归人——唤醒后人
风雪之夜,魏莲生又回到了苏宅,这个曾经唤醒他出走的地方。当然,此地已经是物是人非,他为什么还要回来。因为他要随着这铺天盖地的风雪把自己的思想一起带来。二十年前,魏莲生在苏宅被玉春唤醒,今天他又要重新做这件事。只是他不再是被唤醒的人,而是一个去唤醒后人的先辈。
风雪,看似是如此令人恐惧的事物。人们都躲着风雪。可是人类追求自我的思想不就如同风雪一般吗?风雪带给富人的是躲在房中的享受,烤火,饮酒之类。可是穷人呢?穷人不可能有这些“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不过这是一种空想罢了。穷人只能够在风雪中忍受,风雪折磨着他们的肉体,却是丰富了他们的精神,风雪将他们心中反抗的精神唤醒了,就在此时,一代又一代的魏莲生出现了。
小兰是一个丫鬟,她可以在老爷的房里烤火,躲避风雪。可是她骨子里就是一个穷人,不像富人从小锦衣玉食。突如其来的风雪刺痛了她的皮肤,同时也唤醒了她的思想,虽然魏莲生已经死去,但是风雪过后,又有千千万万的魏莲生出现了。
风雪夜归人,是一种思想的传递,把自己的追求自我的高尚理想传递给后人。虽然作者认为风雪是远远不够的。人世间的多少罪恶需要风雪洗刷,可是人世间不就是这样吗?有人高尚,有人卑鄙,有人在思想的天空翱翔,也有人堕入无尽黑暗的深渊。洗刷的去的,永远都能洗刷;若是太脏了,即使纯白如风雪也没有办法。
《风雪夜归人》即使到了今天,依旧是有着它的价值,因为无论人类社会发展的到何时,思想永远不会过时,永远指引着人类的前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