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温州乐清有一首明叫《对鸟》对民歌,是由于人们在劳作时用来对答的歌曲,传唱度较高。对这首歌一直有印象。在温州文博期间,突然看到一个抱枕,上面的一对鸟非常传神,虽然没有歌曲的元素,但是也算是把非遗和文创结合的非常好了。留了这家的名片,叫四目文化。支持文创产品设计定制,也有已经开发好的产品,公号—simo四目文创。
我很喜欢这部剧,别人的感受如何我不知道,但我是真的很“上头”。
最近由刘亦菲主演的电视剧《梦华录》正在热播。该剧由关汉卿元杂剧,《赵盼儿风月救风尘》改编。讲述了三个女人经历各种困境,通过自己的努力将永安楼变成汴京最大酒楼的故事。
让我觉得很良心的就是,这电视剧为了更有真实感,复原了不少宋文化,无论是衣着美感,以及品茶举止都反映当时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下面我来说说,我看到的这部剧里的非遗有哪些。
武夷山“茶百戏”
据了解。剧组在筹备期间专门请来了“非遗茶百戏代表性传承人”章志峰。希望借赵盼儿之手,展示中国传统非遗“茶百戏”的韵味。
在最近热播的电视剧《梦华录》中,女主赵盼儿身为茶铺的老板娘,秀出了一手绝妙的茶百戏。看这成品,颇有些现代咖啡拉花的意思。
茶百戏始见于唐代,又称分茶、水丹青、汤戏、茶戏等等,是一种以研膏茶为原料,采用汤瓶注汤或用茶匙加水,用清水使茶汤幻变图案的独特技艺。
在宋朝时期,茶百戏是士大夫之间十分推崇的一种文化活动。宋朝的许多文人包括陆游、李清照等都热衷于此。陆游的《临安春雨初霁》有:“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李清照在《满庭芳》中也写有:“生香熏袖,活火分茶”。
茶百戏不仅仅受到了文人墨客的推崇,宋徽宗赵佶也精于此。蔡京在《延福宫曲宴记》描述了这样一件事:“上命近侍取茶具,亲自注汤击拂,少顷白乳浮盏面,如疏星淡月。顾诸臣曰:此自布茶。饮毕皆顿首谢。”皇帝亲自分茶,让群臣观赏后,再一同饮茶品尝。
2010年10月茶百戏已列入武夷山非物质文化遗产。
点茶
点茶是古代沏茶方法之一,流行于宋朝。和唐代的煎茶法不同,宋代点茶法是将茶叶末放在茶碗里,注入少量沸水调成糊状,然后再注入沸水(也有直接一次向茶碗中注入沸水的),用茶筅搅动,茶末上浮,形成粥面。简单说,点茶就是把茶瓶里烧好的水注入茶盏中。
点茶前,用沸水冲洗杯盏,预热饮具,以使“盏热而茶难冷,难冷而茶味不变”。将茶粉放进盏中,用最好的汤瓶和水加以冲点,点水时要直沏而入,水柱有力,不能时断时续。
然后“调膏”,根据茶盏的大小,用勺挑上一定量的茶末放入茶盏,再注入瓶中沸水,调和茶末如浓膏油。最后用茶筅击拂,终成茶汤。
点茶有七汤,汤瓶注水,茶筅击拂,茶汤逐渐形成“疏星皎月”“珠玑磊落”“粟文蟹眼”“轻云渐生”“浚霭凝雪”“乳点勃然”,最后“乳雾汹涌,溢盏而起”,形成美丽的沫饽,尽显茶汤之美。
——宋徽宗《大观茶论》
“点茶”茶礼东渡日本,至今遗风不绝。日本茶道有两大流派—“煎茶”和“抹茶”,前者是继承了明代以后中国人饮用散茶的习惯,而后者就是继承了宋人“点茶”的传统。
早在2019年1月“宋代点茶”就被列入镇江润州,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点翠
在刘亦菲多套造型中,我们可以看见一些颜色鲜亮的蓝色发钗。这便是非遗技艺——点翠。
点翠工艺是一项中国传统的金银首饰制作工艺。汉代已有。它是首饰制作中的一个辅助工种,起着点缀美化金银首饰的作用。用点翠工艺制作出的首饰,光泽感好,色彩艳丽,只要在使用过程注意保护,光泽和色彩可以保存很长时间。
点翠工艺的发展在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时期达到了顶峰,晚清到民国仍然流行后因全面抗战爆发才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其高超的技艺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依托于人们对漂亮美好事物的追求。现在已可用鹅毛、丝带等多种材质替代翠鸟羽毛制作点翠首饰,工艺得以传承。
“侨色非遗珠宝工作室”的渝派点翠技艺于2016年被重庆碚区认定非物质文化遗产。
团扇
剧中“神仙姐姐”斗茶时的一段舞蹈,将团扇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
执,一方青罗小扇。
添,一段诗情画意。
团扇,一个浸在中国骨子里的东西。
团扇又称宫扇和纨扇,是一种圆形有柄的扇子,是中国传统的工艺品和艺术品。
汉代《团扇赋》中记载过:“裁作合欢扇,团圆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由此我们得知团扇起初叫做合欢扇,因圆形为主,用来祝福新婚男女幸福美满。后来慢慢延伸到了对家庭的期盼,有团团圆圆、阖家欢乐的寓意。
最早的扇子出现在商,用五光十色的野鸡毛制成,称之为“障扇”。扇子不是用来扇风取凉,而是作为帝王外出巡视时遮阳挡风避沙之用。在西汉以后陆续出现纳凉用的扇子,扇子也从帝王将相传入寻常百姓家。
宋元时期,多以罗或绢制作扇面,且仅用一面或作画或书法。男士改用折扇,团扇成为此时优雅女子的标配。
明清时期,兴起两面绷绢、纱、罗、绫等,同时增加了瓷青、泥金、湖色等彩色面品,并以绘画、缂丝、刺绣、贴花、抽纱等作为艺术加工。
苏扇制扇技艺也在2006年被国务院列为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录。
大量大型古装电视剧中都可以看到苏州团扇的身影,如之前大热的如懿传里宫中娘娘手执的缂丝团扇,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里面的破云扇……
《梦华录》不仅展现了活色生香的大宋市井生活画卷,而且让福建人引以为傲的福文化,再次被年轻一代所了解。希望国产的电视剧都能够将我国的经典文化宣扬出来,才能让国人更加的文化自信。
哪有什么鬼斧神工,不过是人做的。
母大师姓母,本名母炳林。
第一次见他时,
他披着一头“步惊云式的长发,
叮叮当当敲着小锤,
面容清瘦而专注。
总感觉从远古而来,
有股难以言说的“仙气儿。
但一笑,他就“破功了。
那腼腆而羞涩的脸上,
有种天真的孩子气。
以至于很难让人把各种光环与标签,
跟他联系在一起:
中国民族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遗传承人
中国工艺美术研究院副院长
云南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副会长
正高级工艺美术师
母炳林品牌创始人
······
或许真正的高手,
都如孩子一般谦卑吧!
不善言辞,
问一句说一句。
但经他一双妙手锻造的银器,
却无数次斩获国内外大奖,
被各大博物馆争相收藏。
《祥瑞银花瓶》第三届中国民族工艺品美术珍品展上荣获神工百花奖金奖
更让人难以置信的是,
2011年他仅凭一张照片,
复刻出400年前极为复杂的锻造工艺——
“木纹金,
将银的柔美与铜的刚毅结合,
呈现出一种精妙的鎏金木质纹理。
如山间明月,
又如巍峨群山,
壶樽觥觚,赤霞流云,
美的让人移不开眼!
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叶子,
同样也没有一模一样的木纹金银壶,
这种工艺繁复、耗时长、损耗高、
成品产量十分稀少,
非几十年的功力而不得。
人们尊他为母大师,
赞他是鬼斧神工。
他却始终觉得自己不过是“训马的小孩。
“驯服一个个工艺,
如果能为我所用就是最大的荣幸,
“成功不等于成熟,
成熟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
1
苦小孩的逆袭
母炳林是个苦小孩,出生在云南鹤庆“千年银都的他,从小父母双亡,成了孤儿。
因为家境贫寒,读不起书,14岁就跟着姑爹做起了村里银匠最苦的行当“小炉匠——走夷方。
这听起来很浪漫的三个字,其实就是十几岁的孩子,挑着几十斤重担,跟着师傅一路翻山越岭,颠簸辗转藏区、贵州、四川、青海、甘肃······帮人打点银器混口饭吃。
而这口饭也常常吃不到嘴里。荒无人烟的雪山,见到一户人家就像见到救星。饿极了的半大小伙何止是想哭,简直是嚎了起来。
“人都说雪山多美多美,我一点也没觉得。母炳林至今回忆起那段往事,还连连摆手。
不过,“人生没有一段苦是白受的,正是那段痛苦辛酸的经历,锤炼了他坚强的意志,更开拓了他的眼界。
好学的母炳林就这样一路处处留心,不放过任何一个可以跟别人请教学习的机会,很快就掌握了很多不同地域的银器制作工艺。
路走的多了,手上的功夫也日益精进。很快,师傅做的他会,师傅不会做的,他也会了。
2
做别人不会做的
为了让自己的技艺更加精湛,20岁的母炳林来到当时藏银器工艺繁多的稻城,安营扎寨开铺子。
作为一个外来人,生活习惯不同,语言又不通,当地藏民开始也很戒备,想在这里闯出一片天地谈何容易?
第一个障碍来自大自然。6000多米的海拔,最低-40度的低温,手被冻僵都是小事,高反、缺氧、雪盲·····随便一个都能随时把人击垮。
一起来的小伙一个个坚持不住回家了,只有母炳林一个人留了下来。“晚上点煤油灯,一起风一吹头发就烧着了,拿远点又看不见,拿近点又会烧到,没办法,只有坚持嘛。
除了环境的恶劣,最大的障碍其实还是人的信任。外来的和尚难念经。
无他,母炳仁只能用自己精湛的工艺说话,凭一份真心去捂化。
一天,一位老婆婆带着外孙女来找母炳林打一套银首饰,婆婆一直讲价,得知小姑娘的妈妈改嫁后就去世了,只剩祖孙俩相依为命,没多少钱。母炳林一下想到自己,心里很难过。他应了下来,用心打了一套很美的首饰,最后没收一分钱。“哪知祖孙俩‘嘭’地一下跪在地上,给我竖起大拇指。
做艺如做人。正是母炳林那颗有情柔软心,让冷冰冰的金属有了温度,有了人气。
手艺人都有个不成文的规矩,传内不传外。谁愿意把自己养家的本事随便传人呢?
为了跟当地很有威望的大师傅学手艺,母炳林就去每天厚着脸皮“磨。
给人家免费做小工,见缝插针地学,甚至故意弄坏铜瓢拿给师傅补,偷学点技术,把师傅都搞得不耐烦了。
最终让师傅松口的,还是母炳林的真诚。“师傅一人孤苦伶仃,有一次病得很严重,医生让他住院,可他不住。我送他到医院,照料了一个多月。
而且后来的几年,母炳林都把他当亲人一样妥帖照顾,深受感动的师傅终于把自己的看家本领传给了他,还成了老人的干儿子。
3
传承,是怕他们不做
1997年,不到30岁的母炳林已经凭着高超的技艺在稻城闯出一片名堂,沉淀的资源和人脉,足够他过上富足舒适的日子。
但在得知家乡鹤庆新华村想大力发展本土手工艺,出于对家乡的一份情感和责任,他毅然放弃稻城的一切,带着一身本事回乡发展。
第一件就是培养人才,打破老手艺人保守的桎梏,无私接收徒弟百余人,包括很多残疾人,不断壮大传统金属工艺美术从业人员队伍;
“我以前学艺吃过的苦,不能让他们再受了。
创立品牌“母炳林,解决当地就业,发展传承千年制银之都云南鹤庆的老银器手艺。
母炳林在法国展示工艺刘建华摄
然而面对如火如荼的家乡文旅,母炳林的内心始终察觉到一丝隐隐的不安:
年轻人是回来了,可大都忙着赚钱,鲜少沉下心来打磨手艺。
如何传承和进行手工艺技术创新,才是母炳林真正担心的。
他便做起那个表率,银匠要做的就是低下头,扎扎实实地一锤、一锤、一锤,不断征服一座座工艺的大山。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银器工艺的制作细节,宣传家乡非遗银器,母炳林工作室也开始搭上短视频的快车。
通过抖音电商“看见手艺计划,不断展示自己的新工艺,让更多年轻人了解、学习这门手艺。
一块坚硬冰冷的银块,如何浴火淬炼,变成一只如月似霜的银壶?
不同熔点的金属,如何做到完美交融,幻化成如赤霞流云般的木纹?
千锤百炼,缓慢而枯燥。手艺人文化和技艺的沉淀,便在毕毕剥剥的火苗中,在清脆悦耳的敲打声中得以升华。
不少人看了都在评论区连连惊叹:
“第一次知道银壶原来是这样一锤一锤敲出来的;
“真的太惊艳了!这才是大国工匠!
11月20至30日,依托“看见手艺计划,抖音电商推出“暖茶养壶季活动,邀请制茶大师、瓷器大师等诸多手艺人走进直播间,讲解各自技艺、售卖相关作品。
母炳林大师也通过短视频的方式参与了这场活动。这是抖音电商助力非遗传承和保护的又一实实在在的行动。
很多人在抖音直播间争相购买收藏母师傅手作的银壶茶器。
我们总迷信外国的奢侈品,殊不知真正的奢侈品就在我们身边,藏在这些手艺人的手心里。
有一口气,
点一盏灯,
有灯,就有人。
值得。
周洋霞非遗采用高难度的手工镂空立体透雕工艺,都属于高定版。
周洋霞禅心阁古董珠宝艺术黄金工作室创立于2011年,创始人周洋霞曾是国家田径运动员,并且代表中国获得过世界冠军。
2011年创立了禅心阁古董珠宝工作室,打造兼具文化内涵与时尚审美的古董珠宝设计和黄金作品。2018年4月、10
1、中国蚕桑丝织技艺:
中国蚕桑丝织包括:杭罗、绫绢、丝绵、蜀锦、宋锦等织造技艺及轧蚕花、扫蚕花地等丝绸生产习俗。中国劳动人民是首先发明并大规模生产使用丝绸的民族,其制作的丝绸制品更是开启了公元前二世纪与公元前一世纪之间世界上的第一次东西方大规模的商贸交流,史称“丝绸之路”。
2009年9月30日,中国蚕桑丝织技艺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2、南京云锦:
南京云锦是中国传统的丝制工艺品,有“寸锦寸金”之称,其历史可追溯至417年(东晋义熙十三年)在国都建康(今南京)设立专门管理织锦的官署——锦署,至今已有一千六百年历史。
如今只有云锦还保持着传统的特色和独特的技艺,一直保留着传统的提花木机织造,这种靠人记忆编织的传统手工织造技艺仍无法用现代机器来替代。
3、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
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江苏省宜兴市丁蜀镇地方民间传统制陶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紫砂陶制作技艺以特产于宜兴的一种具有特殊团粒结构和双重气孔结构的紫砂泥料为原料,采用百种以上的自制工具,经过打泥片、拍打身筒、镶接身筒或镶接与雕塑结合等步骤最终完成陶制品
4、界首彩陶烧制技艺
界首彩陶烧制技艺,安徽省界首市地方传统手工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界首彩陶烧制技艺源于唐代,是淮北手工艺的精华。1999年,淮北柳孜运河发掘出土了大量的界首三彩陶片,成为当时全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
5、烧蓝
我国传统的首饰工艺之一。这种工艺兴盛于清代。银蓝工艺主要应用在银饰件上,是金属制胎工艺与点蓝施色工艺相结合的一门艺术。因其工艺的特殊性——只能烧制在银器表面的“蓝”,故而又得名“烧银蓝”。
该展示馆是以展示湖南长沙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项目的公益性展示馆,分为主楼和副楼。主展区在主楼一层,临展区和文创产品展示区设在二层。戏园设在副楼,长沙市的传统戏剧、音乐、曲艺等节目经常在这里展演。
该展示馆围绕“家”的主题,将展厅分为家堂、家艺、家音、家味、家节、家人六大部分,收藏和展示各类非遗展品千余件。
一进展示馆大门,一件富有人情味的雕塑作品映入眼帘,展现的是民国时期长沙一户人家四世同堂过年的热闹场景:
大堂正中板壁上张贴着一幅山水画,两边是“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的对联;右侧的木枋上有“忠信孝悌”四字,左侧的木枋上有“礼仪廉耻”四字;最长的一辈曾祖父、曾祖母坐在大堂正中的茶几两端,他们面前放着一盆炭火;爷爷提着红灯笼,属于第四代的一个小孩子很好奇地向灯笼走去,一只手已握住灯笼的把手,爷爷一只手抚摸着孩子的头,显得很慈祥;另一个小孩则蹲在地上准备放鞭炮,童趣毕现;爸爸像是在给曾祖父捶背,姑姑像是在给曾祖母送红包,妈妈则端着满满一盘花生、瓜子等香东西走过来。整个场面看起来很温馨、和谐,洋溢着一家人春节团圆的热闹、喜庆、欢乐气氛。这就是展示馆的第一个部分“家堂”。
展示馆的第二部分是“家艺”,展现的是浏阳花炮、菊花石雕等多姿多彩、工艺精湛的传统技艺。长沙的非遗项目分布图上,长沙各县区四十多个非遗项目用红色圆点标注,一个项目如一盏红色的灯照进了千千万万市民的生活。
一幅精致的木雕作品展示了国家级非遗项目浏阳花炮的制作过程,用一块展板专门介绍了浏阳花炮制作技艺生产流程:扯筒、褙筒、洗筒腰筒、上盘、钻引孔、插引、轧引颈、结鞭。长沙多年来每逢节日晚上都会在橘子洲燃放烟花,长沙每家每户每逢举办喜事忧事、店铺开张等燃放的鞭炮都来自浏阳花炮厂。浏阳花炮不仅销往国内多个地区,还出口至东南亚、欧洲等地,带给了不知多少人难忘的记忆。
国家级非遗菊花石雕则展示了其制作工艺流程:采料、选料、开花、粗磨、造型设计、雕刻、精修、细磨、底座设计、抛光封蜡、包装;根据《浏阳县志》记载,在清朝乾隆五年就已有浏阳菊花石雕刻开始出现;谭嗣同曾作诗咏之,《菊花石雕秋影砚铭》:“我思故园,西风振壑。花气微醒,秋心零落。郭索郭索,墨声如昨。”这里还展示了菊花石雕作品《四羊方尊》,作品巧妙地将国宝级珍品“四羊方尊”与梅、兰、竹、菊“四君子”融合在一起。
湘绣是中国“四大名绣”之一,也是国家级非遗项目,这里介绍了湘绣的主要针法:齐针、散套、掺针、鬅毛针、接针、滚针、乱针、打子针、连珠针、游针。湘绣用线漂染技艺:准备煮水、煮熟丕线、丕线冷却、将丕线拧成把或晾干后密封储存、将样线由浅至深挂在样线架上;冲调颜料、染色、清洗色线、色线上油脱水晾干、色线抛光扎把;还展示了湘绣的双面全异绣作品,绣品上绣的动物或水果,两面轮廓一样但动物、或水果却各是两种,令人啧啧称赞。
长沙铜官窑陶瓷烧制技艺是国家级非遗项目,起于初唐,盛于中唐,将书法、绘画、诗词谚语等应用到陶瓷中,制品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运达欧洲等地贸易。这里展示了铜官窑陶瓷烧制技艺流程:配料、制泥、成型、装饰、上釉、烘干、烧成、出窑、检验、包装、出厂。
这一部分还展示了浏阳夏布的纺纱织布成品过程、长沙传统武术“八拳”和“子午棍”、竹编作品和捞刀河刀剪等。这些非常技艺的展示,让人对古代长沙人产生由衷的敬意。
展示馆的第三部分“家音”,展现的是湘剧、长沙弹词、长沙花鼓戏等极具艺术魅力、深受群众喜爱的音律表现形式,对长沙山歌、长沙快板、双江锣鼓亭子、长沙古琴艺术、麻山锣鼓、长沙童谣、密印寺传说故事、岳麓山民间故事等非遗项目进行了图文介绍和实物展示。
湘剧是国家级非遗,长沙湘剧是湖南地方大戏中的一个重要剧种,明代由江西人传入,与长沙等地的民间音乐结合形成,由高腔、低牌子、昆腔、弹腔四种声腔构成,用长沙官话来演唱,传统曲目有《拜月记》《琵琶记》《白兔记》《古画雄魂》《护国》等。
长沙弹词是湖湘曲艺四大演唱曲种之一,南宋时期就有史记载,是现存的湖南古老曲种,是以长沙方言为基础、依字行腔的说唱艺术。长沙弹词有《猛回头》《奇缘记》《九度文公》《坦园文录》等传统曲目。
长沙花鼓戏是省级非遗,脱胎于民间歌舞和说唱艺术,形成于清代,流行于湘东和洞庭湖滨。
在现场,笔者还看到了该馆利用幻影成像手段播放的湘剧表演和皮影戏表演。
展示馆的第四部分“家味”,展现的是玉楼东六大传统湘菜、火宫殿八大传统小吃等令人垂涎的非遗美食的制作技艺。
湘菜是中国八大传统菜系之一,长沙是湘菜的发祥地,火宫殿、玉楼东等是百年老字号品牌。本人的感觉是湘菜无一菜不辣,湖南人无辣不欢。
这一部分用上百个展示柜展示了湘菜的食材样品,还展示和简要介绍了长沙杨裕兴手工鸡蛋面及五大油码、宁乡四碟、徐长兴烤鸭、浏阳蒸菜、浏阳豆豉、腊八豆、沩山擂茶等名牌餐饮加工制作技艺,以及省级非遗长沙玉和醋传统酿醋技艺,展示了玉楼东六大传统湘菜、火宫殿八大传统小吃等各种湘菜的样品,现场琳琅满目,看得人垂涎欲滴。
展示馆的第五部分是“家节”,展示的是祭孔、庙会等一系列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长沙节庆文化。
节庆活动最能营造节日的气氛,最能传承传统的文化元素。千百年来,长沙形成了祭孔、庙会、舞龙、滚灯等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节庆文化。现场展示了陶埙、楹鼓、搏拊、特磬、特钟、古琴、瑟等文庙祭孔古乐器图形和实物。
浏阳文庙祭孔古乐是国家级非遗,乐有“八音”,用匏、土、革、木、石、金、丝、竹等八种原材料制作,有匏埙、土埙、革鼓、柷、敔(木属)、石罄、编钟(金属)、琴瑟、箫笛等乐器,通过打击、吹弹调和音阶混合演奏。现场播放浏阳祭孔仪式的视频,让我禁不住驻足观看,仪式中每个人的服饰、每一个动作及现场每一个场面,都极具仪式感。
火宫殿庙会是国家级非遗,现场有利用幻影成像手段展示的火宫殿庙会表演,让人如临其境。每年春节期间,长沙火宫殿都要举办庙会,系列活动丰富多彩,观者如潮。这部分对国家级非遗端午节、省级非遗长沙陶公庙会、洞井龙舞及市级非遗宁乡周氏双龙舞、北山布龙、长沙县双江滚灯车进行了图文展示和介绍。
展示馆的第六个部分“家人”,展示的是一批批德艺双馨的长沙非遗传承人风采。以照片和文字介绍的形式,对长期以来薪火相传、德艺双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包括21名长沙非遗早期艺人和匠人,进行了展示。
除进行实物展示外,该展示馆还采用多媒体互动等手段,寓教于乐,让参观者参与非遗知识竞答和猜谜游戏等互动活动,借助多媒体互动平台,了解长沙窑铜官陶瓷“浴火重生”的烧制过程,亲身体验齐针、滚针等神奇的湘绣针法,可以敲一敲麻山锣鼓,感受一下其带来的喜庆和热闹,还可以见证长沙臭豆腐从食材准备到烹制出锅的全过程……
参观了长沙市非遗展示馆,我还上到展示馆二层,参观了“千年珠宝,医心遗艺”长沙传统医药展及长沙非遗文创产品展销区。
据展示馆工作人员介绍,“民间剪纸”“长沙棕叶编”“木活字印刷”等民间艺人们不定期会到现场展现绝活,游客也可亲自动手,现场向民间艺人请教相关技艺。
在非遗展示馆的副楼,设有长沙老戏园,各地游客可以一边欣赏长沙戏剧团的演员们带来的湘剧、花鼓戏、长沙弹词等传统戏剧表演,一边品尝长沙臭豆腐、擂茶等地道长沙小吃,感受到长沙传统文化的神奇魅力。
长沙市非物质文化展示馆,把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结合起来,集赏、玩、学、品、售于一体,让笔者领略了长沙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享受了传统文化的饕餮大餐,度过了一段难忘的美好时光,感觉余味无穷,受益良多。
张炳光。通过查询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官网显示,截止2023年7月7日,翡翠非遗传承人张理事是张炳光。非遗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指经国务院文化行政部门认定的,承担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传承保护责任,具有公认的代表性、权威性与影响力的传承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