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古代后宫妃嫔的头饰有什么说法吗?

请问古代后宫妃嫔的头饰有什么说法吗?,第1张

鬓云高耸缀花钿:隋唐五代时代的发型、发饰 (摘自《云髻凤钗》一书)

隋唐时代国家强盛,文化发达,风气开放,隋唐仕女们是美艳的、充满自信的,发型、发饰也是千变万化,就象坦荡无羁的女儿的心,尽所能想到的一切可能来梳发、饰发,发型喜欢高大,发饰喜欢繁丽,抒发自己的追求,自己关于爱情、春天和天堂的幸福梦想,还有难以言说的一丝丝惆怅。所以有无数样式的发髻,无数神仙瑞兽、奇花异草的花样,奇光闪烁的珠宝,装点在发髻上。这是元气充沛的年代,令无数后代的妇女艳羡。

隋炀帝时,后宫中多奢华的装饰,宫女梳有九贞髻、侧髻,还有坐愁髻,徐士俊《十髻谣》说它是:“江北花容,江南花歇;发薄难梳,愁多易结。”似是多个结状的发髻,反映了哀愁的姿态。

《髻鬟品》记述“炀帝宫有迎唐八鬟髻、又梳翻荷髻。”前者指发髻上有八鬟,翻荷髻则指一种卷曲的发髻,形如翻开的两瓣荷叶,唐代还有,西安市郊一件隋代女俑头上就是这种髻。

作者:雨天老井

2009-7-2 15:34 回复此发言

3 回复:百科古色古香之古代发型发饰

唐代妇女的发髻则更多。既继承了前代的高髻、灵蛇髻、盘桓髻、云髻、鬟髻、蝉鬓等,也创制了不少发髻式样。她们喜欢拥有丰满的身材,也以头发浓密、发髻高耸为美。这样的风气,连唐高祖李渊也感到奇怪,《旧唐书令狐德芬传》记载他曾向令狐德芬询问“妇人髻竞为高大,何也?”令狐认为人的头部最重要,把发髻梳得高大也有道理。后来皇帝也曾下令禁止高髻,如文宗时下令“禁高髻、险妆、去眉、开额”等,高髻流行却仍然如故。著名的周昉绘《簪花仕女图》上,几名穿纱衣的仕女都是梳着高髻,唐代叫做峨髻,高可达一尺以上,尽显女郎们的雍容华贵。

作者:雨天老井

2009-7-2 15:36 回复此发言

4 回复:百科古色古香之古代发型发饰

也有把椎状髻前倾在额前的,如唐代李宪墓的一幅壁画上就有,以红帛带系结。也有绾在脑后的,随意变化。如敦煌藏经洞出土的五代《千手千眼观音图》上的一位女供养人,梳一个挽在脑后的椎髻,配插花钿、花叶形钗、白角梳,左右各插两搏鬓,显得更加华丽。

作者:雨天老井

2009-7-2 15:36 回复此发言

5 回复:百科古色古香之古代发型发饰

唐代有半翻髻,《髻鬟品》说:“高祖宫中有半翻髻。”是把头发梳向上、再倒卷下来的高髻,如长安县南里王村的唐代壁画就是,很有高耸俊伟的气概。梳理时是把头发集在头顶,用帛带束住发束,再朝前或朝后翻绾,有的还梳成双髻后翻之形,又叫双刀半翻髻。头发很长的女子,则梳半翻髻后把余发长长地垂挂在脑后。

作者:雨天老井

2009-7-2 15:37 回复此发言

6 回复:百科古色古香之古代发型发饰

还有交心髻,《杨太真外传》记载唐玄宗梦见了一位龙女,请她演奏音乐,龙女是“容貌艳异,梳交心髻,大袖宽衣。”这交心髻的梳法是把发分为两股,交叉盘绕而成。如永泰公主墓壁画的一位侍女就是梳交心髻。

作者:雨天老井

2009-7-2 15:37 回复此发言

7 回复:百科古色古香之古代发型发饰

上元夫人梳的三角髻,在唐代也很流行,李宪墓壁画中有一位女官,呈侧面姿态,可见到她头梳三角髻,背后有余发散垂,用帛带系着。李贤墓壁画上的女官就也有梳高耸的三角髻,但是发髻式样微有扭转。敦煌出土的绢画中也有菩萨梳三角髻,再用珠宝围饰。也有一种三角髻,类似于宋代苏汉臣的《冬日婴戏图》的女孩子梳的发型,额前垂一髻,耳边垂两髻。

作者:雨天老井

2009-7-2 15:38 回复此发言

8 回复:百科古色古香之古代发型发饰

唐代仕女也吸收少数民族文化,装饰自己的发髻。如回鹘髻,是受回鹘族(今天维吾尔族的前身)妇女的影响。《新五代史回鹘传》说:“妇人总发为髻,高五六寸,以红绢囊之,既嫁,则加毡帽。”李贤墓壁画《观鸟扑蝉图》中的两位宫女,头上梳的正是回鹘髻的模样。李宪墓中的女陶俑,也有梳两个高耸的圆髻、下以缯束的,似乎是变形的回鹘髻。

作者:雨天老井

2009-7-2 15:38 回复此发言

9 回复:百科古色古香之古代发型发饰

高而尖的乌蛮髻,是唐代仕女吸收南方少数民族妇女发型创造的,即古代羌人梳的椎髻之类,后来传入中原,经过改造而成乌蛮髻。《苗俗纪闻》说:“妇人髻高一尺,膏以脂,光可鉴人,婀娜及额,累叠而锐,倘所谓乌蛮耶。”《太平广记》记载唐代英姿飒爽的女侠红线,“梳乌蛮髻,贯金凤钗。”乌蛮髻高而尖锐如剑,比较利落,符合红线作为剑侠的性格。再插上一只金凤钗,却别具女儿家的娇媚。

作者:雨天老井

2009-7-2 15:39 回复此发言

10 回复:百科古色古香之古代发型发饰

有一种发髻,把头发聚在脑后、梳理成一个锥形髻再搭在额前,两鬓抱面,显得特别俏丽。今人也有叫它乌蛮髻的,又有叫它心字形髻的。西安鲜于庭诲墓出土的两件少女唐三彩俑就梳这类髻,和少女的身份是相称的。它或就是同心髻,借以表现美好的愿望,《十髻谣》中有说同心髻:“桃叶连根,发亦如是。苏小西陵,歌声相似。”引用晋代王献之和爱姬桃叶相亲相爱,还有西泠湖畔的女郎苏小小追求爱情这两个典故,述说同心髻的含义。

作者:雨天老井

2009-7-2 15:40 回复此发言

11 回复:百科古色古香之古代发型发饰

唐代妇女为了使发髻更加高大,还制造了假发髻,叫做义髻。这是由汉代的帼发展而来,用木或纸制作的,用时往头上一戴就行。据《杨太真外传》说,杨贵妃就好戴这种义髻,“常以假髻为首饰。” 如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出土的一顶糊纸、加以彩漆绘画的假髻,类似于峨髻。阿斯塔那张雄墓出土一顶类似半翻髻的假髻,以木为骨、外加黑漆,再绘画白色忍冬花纹,底部有小孔,孔内还有铜锈,显然是张雄的妻子生前使用的,以铜钗固定。

看见没有古代的假发啊

作者:雨天老井

2009-7-2 15:40 回复此发言

12 回复:百科古色古香之古代发型发饰

有种闹扫妆髻,是随意盘绕而成,再加各式首饰。

丛髻是把许多小发髻满头装饰,类似于扫闹妆髻。王谠《唐语林》说:“唐末妇人梳髻,谓‘拔丛’。以乱发为胎,垂障于目。”诗人王建的《宫词》说:“玉蝉金雀三层插,翠髻高丛绿鬓须。”这种髻丛丛叠起,又重重簪插金玉的华丽光彩。这不是春日里的花丛,这是灵巧的女儿头上盛开的花瓣,是女儿的心花怒放。唐代佚名《内人双陆图》中绘进行双陆游戏的仕女,其中一位就是梳高高的丛髻,错落有致,上面插着几枚梳栉,正是王建诗意的写照。

作者:雨天老井

2009-7-2 15:41 回复此发言

13 回复:百科古色古香之古代发型发饰

百叶髻,元稹《梦游春》诗句说:“丛梳百叶髻。”是一种分出很多小发髻的发式,有丛髻的特点,但又与丛髻分出层次不同,如西安市郭家滩张堪贡墓出土的一件女陶俑,是把黑发分作数股,由头顶心向周围散射开来,确实像一丛叶片。

作者:雨天老井

2009-7-2 15:41 回复此发言

14 回复:百科古色古香之古代发型发饰

女童梳的双丫髻,在唐代也有变化。西安市长安县韦兆村出土的女俑,女童梳的丫髻是在头顶上向两边伸出双丫。(图二十二)厦门大学人类学博物馆的一件唐俑,双丫如银锭之形状,分列在脑袋两边

作者:雨天老井

2009-7-2 15:42 回复此发言

15 回复:百科古色古香之古代发型发饰

低髻、小髻,唐代也还流行,少女们都爱梳。温庭筠《郭处士击瓯歌》有“侍女低髻落翠花”之句。罗虬《比红儿》诗说:“轻梳小髻号慵来。”各种小髻有小而圆的,有平卷的,有梳成两个稍高的小鬏再合并的。同心髻也属于这类小髻。

隋唐代的偏髻也叫侧髻,如隋代卢思道说:“侧髻似能飞。”岑参《后(和谐)庭歌》:“美人红装色正鲜,侧垂高髻插金钿。”也是堕马髻之类的高髻,侧向一边,似如飞动。唐代仕女们骑马是最喜欢梳的。由于有秦罗敷梳倭堕髻的诗句,所以诗人韦庄《晚春》诗又称它为秦氏髻:“峨峨秦氏髻,皎皎洛川神。”类似于它的是抛家髻,把发髻向前抛出。表现杨贵妃的姐姐虢国夫人和女侍们出行游玩的《虢国夫人游春图》,图中女子梳的多就是这种堕马髻,可以想象她们穿着绮罗衣裳,骑着骏马前进时,这发髻就要摇摇而颤,显示不尽的风流。

作者:雨天老井

2009-7-2 15:56 回复此发言

16 回复:百科古色古香之古代发型发饰

唐代垂髻有少女所梳的两边耳边下垂两个辫髻,扎以红绳,如唐代《内人双陆图》中的一个扶着贵妇人的侍女。

云髻当时仍流行,《敦煌曲子词集》有“珠含碎玉,云髻婆娑”的唱词。如阎立本《步辇图》上给唐太宗抬着步辇的宫女,头发向两边分开,成波浪状,额发也修成云状。

作者:雨天老井

2009-7-2 15:58 回复此发言

17 回复:百科古色古香之古代发型发饰

凤髻,五代冯延已有词句:“凤髻不堪重整。”似乎是插凤钗,也可能是凤形的发髻。因为敦煌61窟的瓜州节度史曹元忠的姐姐就梳有一个巨大的凤凰形发髻,或是用细绳和发胶之类缚粘成,或是假发髻,上饰珠玉。

作者:雨天老井

2009-7-2 15:59 回复此发言

18 回复:百科古色古香之古代发型发饰

五代时,前蜀王建墓出土的石棺床上有女乐伎俑,头上有梳鸾凤髻的,是把头发编成鸾凤的首、翅膀、身子和尾翎。自然,梳时应很费工夫,要利用细铁丝来绕缚。

作者:雨天老井

2009-7-2 16:00 回复此发言

19 回复:百科古色古香之古代发型发饰

唐代孟简有一首诗《咏欧阳行周事》,写的是一对恋人恩爱相聚,后来却因为关山阻隔,无法相会,女郎相思成病,终于去世,那男子知道消息,无限悲哀,不饮不食,也随之而去。当女郎在病中时,把发髻剪下,托侍女带给远方的爱人:“高髻若黄鹂,危鬓如玉蝉。纤手自整理,剪刀断其根。柔情托侍儿,为我遗所欢。”这如黄鹂般的高髻,柔薄的蝉翼,满含情意,新疆出土的一幅《树下人物图》上的仕女发髻就是如此,就似一只黄莺儿伸出了脖颈,高翘起娇丽的姿影。

作者:雨天老井

2009-7-2 16:01 回复此发言

20 回复:百科古色古香之古代发型发饰

额发留得较长,覆在前额的,都是小女孩。如李白《长干行》:“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之句,渲染幼年的小男孩和小女孩一片天真烂漫、青梅竹马的情韵。

作者:雨天老井

2009-7-2 16:02 回复此发言

21 回复:百科古色古香之古代发型发饰

鬓饰则很是讲究,轻薄的蝉鬓比较常用,配合顶上的高髻,更加美妙。周昉《纨扇仕女图》中画有一位仕女,就是在梳理蝉鬓。还有掩鬓,是两边抱住耳朵的厚厚的鬓发,也叫博鬓,上边还可以垂挂金叶饰,和轻盈的蝉鬓有所不同。在这种鬓饰上又发展为抛家髻,是在唐末流行,《新唐书五行志》说是以两鬓抱面,状如椎髻。在《纨扇仕女图》上就能看见那抱琴囊女郎,持壶女郎都是这种发髻。

作者:雨天老井

2009-7-2 16:03 回复此发言

22 回复:百科古色古香之古代发型发饰

诗文中还有圆鬓、丛鬓、小鬓、松鬓等名,或圆、或成丛,或疏松,或大或小,各个不同。

当然唐代也有病态的发型发饰,如唐末僖宗时宫人束发很紧,僖宗带宫人到了成都后民间妇人们仿效,叫做囚髻,也并不美观。

作者:雨天老井

2009-7-2 16:04 回复此发言

23 回复:百科古色古香之古代发型发饰

五代时期,各个地方小国都延续盛唐余风。前蜀王建墓中出土的石棺上,有乐伎的浮雕,都梳各式高髻,配穿宽袖襦、长裙。有的在高髻上加双丫,有的加挽如椎髻状。有的在头顶分出三小丫。也有鸾凤髻、盘桓髻、螺髻、丛髻。也有高髻上加如元宝之状。

作者:雨天老井

2009-7-2 16:04 回复此发言

24 回复:百科古色古香之古代发型发饰

相传南唐李后主的大周后就喜欢设计女子发型和衣裙。南唐的发髻、发饰,在名画《韩熙载夜宴图》中可以集中看见。这是李后主命令画家顾闳中描绘的大臣韩熙载家中举行夜宴的情景,许多乐伎盛装出现,她们梳着抛家髻,三圆髻,或高圆髻,略加柔曲的曲线变化,形如芙蓉髻。上边都缀满细小的珠玑花钿,或有勾云形花钿,或用金翠凤凰簪钗,还有红帛头须(头绳)飘坠,上边饰以小珍珠。这些盛饰,这些奢华的暧昧的挥洒,在深夜的煌煌烛光里浮现浓得化不开的的华彩。

作者:雨天老井

2009-7-2 16:05 回复此发言

25 回复:百科古色古香之古代发型发饰

唐代女性的帽巾,独异他朝,显得富丽而大方。

在凤钗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凤冠,唐代已经可考证其形象。如唐代懿德太子李重润墓石椁上的线描画面,表现一位女官头戴高冠,冠正中嵌一朵珠花,两边各插一支凤钗,凤凰口中各衔一件玉佩、珍珠串成的挑牌,有如步摇之意。(图四十四)形制已经和宋代凤冠有些相似。这种凤凰口衔珠滴、挑牌的装饰,直到明清时的凤冠上还在使用。

作者:雨天老井

2009-7-2 16:08 回复此发言

26 回复:百科古色古香之古代发型发饰

唐代一种头饰:幂 (上四下离) (音mili)的变迁,是当时妇女意识的折射。它是从北周时就定型的,先用藤、毡等制笠,再裱缯帛,或刷桐油防雨,然后从檐上垂下整幅纱帛制的帽裙,长得可把全身笼罩起来。它大概起源于《礼记》所说的面衣,有强烈的封建礼教的意味,即把妇女身体肌肤遮挡起来,以严“男女之大防”。到了唐代,女性意识强烈的妇女们自然对此不满,把它改造了一番,把帽裙尽量缩短,新疆出土的《树下人物图》就有一名女子,身穿长袍,头戴幂(上四下离),帽裙已经短至脖项前。

作者:雨天老井

2009-7-2 16:09 回复此发言

27 回复:百科古色古香之古代发型发饰

就是这样还嫌不够袒露,在唐高宗、武则天持政年间,妇女们又把帽裙换成了罗纱之类,前有开缝,仅仅起遮挡风沙的作用。这就叫做帷帽,《新唐书》、《中华古今注》都有记载。唐代《明皇幸蜀图》上就有几个骑马戴帷帽的妇女。新疆阿斯塔那唐墓出土的一件骑马女俑,头上就戴着帷帽,帽前一卷轻纱垂落,历经千余年,犹保存着真实模样。那骑在马上的女郎,穿一套高腰襦裙,骑一匹高头大马,帽纱轻盈透明,似遮非遮,既华贵,又骄傲而从容。盛唐女儿的坦荡风采就这样洋溢着。

作者:雨天老井

2009-7-2 16:11 回复此发言

28 回复:百科古色古香之古代发型发饰

唐代妇女们也喜欢把帷帽的的纱缩短了,直接在额头前戴上,这叫做透额罗,可以遮挡风沙,但主要还是作装饰之用了。敦煌130窟《都督夫人礼佛图》上的侍女就有戴一块马尾等织成的半透明的透额罗的。(图四十八)在当时,歌伎演员等都喜欢用透额罗裹发,如诗人元稹的《赠刘采春》写一位歌伎能唱动人的歌曲,她的模样就是“新妆巧样画双蛾,漫裹常州透额罗。”这两句诗描写她的新妆,突出了她的一双新画蛾眉,还有常州出产的罗轻裹在发髻上。

作者:雨天老井

2009-7-2 16:11 回复此发言

29 回复:百科古色古香之古代发型发饰

诗人刘言史的《观绳伎》,写几位女杂技演员表演绳艺,就走在绳子上,走在高空中,“银画青绡抹云发,高处绮罗香更切。”是用一块画着银色花纹的青绡裹发,应该是和后世的渔婆巾相似。也有在发髻上包一块巾子的,如新疆出土的一幅绢画上,女子梳着低倾的发髻,上裹罗巾。

还有一种搭耳帽,下沿做成可以翻下的两只护耳,适宜于冬天戴用。阿斯塔那出土的一幅绢画上就有一位女乐伎,头戴锦缎制成的高高的搭耳帽。

作者:雨天老井

2009-7-2 16:13 回复此发言

30 回复:百科古色古香之古代发型发饰

唐代妇女首饰继承了前代的各种簪、钗、步摇、布帛扎额、玉茏璁等等,形式不断翻新,多不胜数。

如钗上饰花朵、叶片等,称为花钗,也叫花树,每一个贵妇人都喜欢在发髻上簪重重花树。除上述敦煌壁画所见外,各地、浙江长兴唐墓等都有出土,广州皇帝岗所出多种花钗都是一式两件,纹样相同,图像却相反,以方便成对地左右插戴。有的有花朵纹,上边还有小鸟雀飞翔啁啾,两两相对,似在诉说美好情意,正是金为钿鸟蹙钗梁的制作。

也有用绿玉雕刻而成的花钗,连缀在长钗柄上。西安兴庆宫遗址出土有六件玉雕花钗,长10至15厘米,宽28至4厘米,片状,叶形,在晶莹美观的浅绿色玉上,两面雕刻花纹。其中四件,在花叶上结出硕大的石榴。有一件在花丛中刻着双鸳鸯,另一件刻着一只凤鸟。都予以美好的寓意。唐代诗僧寒山有诗句描写唐女:“缀裙金蛱蝶,插髻玉鸳鸯。” 徐凝也有诗句:“凤钗翠翘双宛转,出见丈人梳洗晚。”可印证这些玉钗。

盛世珠宝旗舰店是商城开设运营的在线店铺,所有展示商品与实物完全相符,

盛世珠宝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时尚、东方情愫与西方神韵融于一体,开发打造出“花恋系列”、“炫彩系列”、“萌动系列”、“花样系列”、“绳艺风情系列”等一系列经典硬金珠宝力作,带领国内硬金珠宝新时尚。

盛世珠宝拥有全国较大的1200平方米的大型硬金现货批发展厅以及翡翠鉴赏交易专区,每天的硬金产品销量达20公斤,成为了全球精品珠宝供货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801285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