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可可更受欢迎。
洛可可成立于1996年,以其简单、自然和独特的风格而闻名。洛可可女装的设计风格是近年复兴的欧洲洛可可风格,深受现代女性的喜爱,进入了中国女装排行榜10强。
太平鸟是一个很有个性的服装品牌,女士服装一般比较出名,太平鸟还有一些男装和童装服装,有时候设计非常特别,受众范围有限,所以洛可可更受欢迎。
洛可可艺术名词解释是一种18世纪产生于法国、遍及欧洲的一种艺术形式,具有轻快、精致、细腻、繁复等特点。
这一词由法语Rocaille(贝壳工艺)和意大利语Barocco(巴洛克)合并而来,Rocaille是一种混合贝壳与石块的室内装饰物,而Barocco(巴洛克)则是一种更早期的宏大而华丽的艺术风格,有人将洛可可风格看作是巴洛克风格的晚期,即巴洛克的瓦解和颓废阶段。
洛可可风格最早出现在装饰艺术和室内设计中,路易十五登基后给宫廷艺术带来了一些变化。前任国王路易十四在位的后期,巴洛克设计风格逐渐被有着更多曲线和自然形象的较轻的元素取代,而洛可可艺术,即是大约自路易十四1715年逝世时开始的。
特点:
洛可可的总体特征为轻快、华丽、精致、细腻、繁琐、纤弱、柔和,追求轻盈纤细的秀雅美,纤弱娇媚,纷繁琐细,精致典雅,甜腻温柔,在构图上有意强调不对称。
其工艺、结构和线条具有婉转、柔和的特点,其装饰题材有自然主义的倾向,以回旋曲折的贝壳形曲线和精细纤巧的雕刻为主,造型的基调是凸曲线,常用S形弯角形式。洛可可式的色彩十分娇艳明快,如嫩绿,粉红,猩红等,线脚多用金色。
想要感受洛可可的风格,一定要看看很多欧洲的一些小众电视剧,例如《绝代艳后》和《名姝》这类型的电视剧,都能让你轻松的回到18世纪的欧洲王室的奢侈风——也就是洛可可风格。
充满少女的蕾丝花式加上复古的珍珠设计,多种复杂的设计组成了洛可可风格,更是贵族和很多新兴的资产阶级最喜欢的风格之一,
以前的欧洲贵族们更加讲究在服饰上的细节处理,洛可可风格满足了当时贵族阶级的需求,更是成为了一代视觉盛宴。
1 洛可可女装的来源
洛可可风格其实一来是不是专门为女性设计的,但是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布料和剪裁的工艺越来越精致,慢慢演变成为女人设计的服装风格,在面料和细节的处理上非常精致。
在18世纪以后,洛可可风格被欧洲的大部分女性所接受,但是主要面对的还是大部分贵族女性,颜色和花样比较多,但是服装样式大致相同。
洛可可服装非常讲究服装上的褶皱处理,从很多以前的也可以看出来,在19世纪的时候,扣子还没有普及,所以穿法也比较单调,一般都用丝带来固定,所以穿法也比较单一。
注重更多面料上的设计,花样和很多种类也不同。裙撑也比18世纪以后更加大,虽然看起来更加有气势,但是夸张的造型也给女性们带了了不小的麻烦。
2 洛可可风格发型
其实很多人非常不能理解为什么那个时候的洛可可风格一定要把头发做的非常高,其实那些都是一些假发和装饰,地位高的人才有这样的"特权",
尤其是在1760年左右,这样的发型非常流行,而且更是一年比更高,这种高发髻一般都是贵妇才会使用,自己的头发加上假发一起固定,甚至里面会用上一些金属丝固定。
这样的发型真的不是故意在抹黑17世纪及18世纪的欧洲宫廷洛可可风格,而是还原了当时的 历史 ,并不是故意的夸张手法。
这样的发型其实在当时非常流行,想要弄出这样的造型也是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和手工的,不但不容易拆洗还非常沉重,尽管在当时看起来非常好看,但是这种发型还是给人们带来了不小的烦恼。
1 珍珠
无论是多大年纪的女人,都绝对缺少不了珍珠的衬托。用在花蕊或者是衣服领口的点缀都是非常不错的选择。
珍珠在那个时候作为装饰品来用也是一件比较奢侈的事情,从《名姝》的剧照中可以看出,挣钱比较多的"妈妈",才能穿上这样的用珍珠搭配的服饰。
淡淡的白色裙子加上超大裙撑的设计,搭配上润泽亮眼的珍珠,衬托人的皮肤非常好,很适合不同年龄阶级的女性。
在珍珠的使用上,贵妇们可一点都不含糊,代表着不同阶级的女性对于珍珠的使用也不一样。
很多王室贵族在珍珠的使用上就非常大方了,无论是服饰上用的珍珠还是使用的多层叠加珍珠项链,都非常有洛可可风格的特色,看起来更加明媚动人,
同时珍珠在那个时候也非常珍贵,能够作为很多身份的象征,所以当时的珍珠元素是很多贵妇的必备品。
2 花朵
相比起珍珠的富贵感,花朵更多了一些少女的娇憨,所以可以看到很多有花朵设计的衣服都选择了比较鲜艳的颜色,更加适合年轻女性来打造洛可可风格,每一个动作都像是复古的油画一样美丽。
嫩**的裙子底色加上花朵+蕾丝的设计,打造出了不同的风格,怎么搭配都是少女感十足,同样这种裙子也更加适合家庭比较普通的女性来穿。
丰富的花朵设计,不光光只是为了让服装看起来更好看。
和我国一样,很多花代表的阶级层次也不一样,在服装的版型上做不出太多的变化,所以花样成为了当时欧洲女性所能改变的卫衣方法,很多女性都争相选择不同的花朵用在衣服上来让自己看起来更加亮眼,以博得王室的宠爱,
所以在那个时候,服装上的花朵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3 系带
洛可可风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就是上半身的系带服装,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束腰",在很多女性现在流行束腰的时候,其实早在很久以前欧洲王室和贵族们就开始用束腰作为服装的装饰了。
然而系带束腰看起来非常好看,但是穿它甚至需要好几个小时才能塑造出性感的腰线,甚至对当时女性的身体也带来了一定的损伤。
非常多的服装都会在里面采用束腰的设计,让腰看起来更加纤细修长,甚至这种习俗连王室的贵妇们也要遵循,这也可以算成是当时的一种恶习,毕竟对很多女性造成了不可逆的器官被挤压的身体状况,所以系带束腰在后来也渐渐被淘汰了。
但是从服装中还是难以看出,系带的设计仍然采用在服饰中,也能看出来洛可可风对于系带是真爱啊。
洛可可风不但用于穿搭上,现在应用在越来越多的生活中延续下来,欧洲现在非常喜欢洛可可风格的装修设计,还有当时的油画也被保留至今。
这样的风格谁又能不爱呢?洛可可风给人带来的视觉享受是任何风格不能取代的。
洛可可风格不但是一个时代的代表,并且还能让这种风格在如今更加流行,甚至很多现在流行的"洛丽塔风格"也是从中演变出来的,可以看出洛可可风格的经久不衰。
洛可可风格如今变成了一种不能被取代的风格,肯定有自己的道理所在,现在越来越多的欧洲国家拍摄经典洛可可风格的剧目,也说明了洛可可风格被人们所怀念,甚至在很多T台上都能看到洛可可风格的身影。
这样浪漫又复古的风格,绝对是一场视觉上的盛宴。
洛可可为法语rococo 的音译,此词源于法语 ro- caille(贝壳工艺)。 意思是此风格以岩石和蚌壳装饰为其特色。是巴洛克风格与中国装饰趣味结合起来的、运用多个S线组合的一种华丽雕琢、纤巧繁琐的艺术样式。
巴罗克艺术尽管有呆板的礼仪,有形式上的骄矜和夸张,但它毕竟是一个阳刚的时期。而紧随其后的时期,即洛可可艺术,是大约自路易十四 1715年逝世时开始的,则显得更为讲究,更为矫饰,更为呆板,因而也更为柔弱。可以认为,这个时期的一个标志是18世纪初欧洲瓷器使用的普及。原先,人们一直是用笨重的银餐具饮食,用大块的石头创作巨大的雕塑,而现在则是用易碎的瓷器来作餐具,也制作小巧玲珑的瓷塑像,从而反映了这个风流时期的精神。
君主政体和教会的绝对权威在17世纪促进了那些有活力的表现形式向前发展,而它们正是专制主义的代表人物为了自我表现以及具体解释他们的专横权力要求而需要的。在18世纪,这些权威人物丧失了威望,这不仅因为一些世俗和教会的贵族由于放荡的品行而在思想道德上威风扫地,还因为自然科学和哲学发展了理性思维,使人们有能力认识到了旧社会制度的缺点。这种依据批判性思维得到的充满乐观的自信,以及与此相连的对自身能力的无限自信,最终也导致了个人感情价值的高雅化。人们喜欢牧歌式的轻松愉快的抒情,喜欢阿那克里翁式的诗篇,不愿再要17世纪悲剧中那种符合道德的歌颂义务、荣誉和意志的英雄史诗,而是更喜欢喜剧的真实及其贴近现实的典型化和精彩的对话风格。
在这个时期里,造型艺术是这个在思想道德上得到解放的社会的一个忠实的仆人。尽管如此,洛可可艺术并不是一种独特的、创造性的或者与巴罗克艺术截然不同的艺术风格,因为又是椭圆形的,并且,还有两个比较小的椭圆厅介于中央大厅和西厂之间。总之,在教堂内部,椭圆厅和圆厅反复交叉渗透,这种“多声部性”简直可以跟巴赫创作的一首赋格曲相比。
洛可可艺术风格的倡导者是蓬帕杜夫人(1721~1764),她不仅参与军事外交事务,还以文化“保护人”身份,左右着当时的艺术风格。蓬帕杜夫人原名让娜·安托瓦内特·普瓦松,出生于巴黎的一个金融投机商家庭,后成为路易十五的情妇,被封为侯爵夫人。在蓬帕杜夫人的倡导下,产生了洛可可艺术风格,使17世纪太阳王照耀下有盛世气象的雕刻风格,被18世纪这位贵妇纤纤细手摩挲得分外柔美媚人了。
洛可可世俗建筑艺术的特征是轻结构的花园式府邸,它日益排挤了巴罗克那种雄伟的宫殿建筑。在这里,个人可以不受自吹自擂的宫廷社会打扰,自由发展。例如,逍遥宫或观景楼这样的名称都表明了这些府邸的私人特点。尤金王子的花园宫就是一个节奏活泼的整体,由七幢对称排列的楼阁式建筑构成,其折叠式复斜屋顶从中间优美匀称地传至四个角楼的穹顶处(图202)。上面有山墙的单层正厅具有几乎是中产阶级的舒适,两个宽展的双层侧翼则显示出主人的华贵,却又没有王公贵族的骄矜。两个宽度适中的单层建筑介于塔式的楼阁之间,而楼阁的雄伟使整个建筑具有坚固城堡的特点——总之,极为不同的建筑思想,却又统一在一种优雅的内在联系中。正是这种形式与风格简直相互矛盾的建筑群体漫不经心的配置,清楚地体现出了洛可可艺术的精神。
维尔茨堡大主教府的楼梯厅为巴罗克晚期建筑的优雅留下了一个好印象。诺伊曼在这里大手大脚地浪费空间,设计了两个互相对称的楼梯厅,但只有其中一个建成。然而,仅只这一个就足以赋予这宏伟的内部空间一种壮观的气氛了,并且,这种气氛又由此传给了前厅、花园厅和朝觐厅等一系列建筑(图207)。威尼斯人堤埃坡罗在楼梯厅和朝觐厅画的天顶画,把建筑艺术的魅力发挥到了无可比拟的程度。天花板被600平方米的巨大天顶画化解为五颜六色的光,它们就像是从敞开的天空射进室内来的。这天空充满了光怪陆离的形象,它们巧妙地掩盖了建筑与绘画的界限(例如,狗就像是站在凸出的横线饰上)。石膏花饰也挤入了画中,而画中的人物则利用他们手上的雕塑物品占有建筑空间。凭借着这种幻觉手法,实现了绘画、雕塑和建筑艺术的完全统一。
洛可可建筑的外型满足于有节奏的布局、自然的建材或加上一层简单的色调,而内部装潢则五彩缤纷,形式多样。最大特点是明显带有人生的享乐主义思想,它是人生现世享乐生活的舞台,主要体现在王宫贵族为自己修建的宫殿上。
巴洛克建筑和洛可可建筑比较:前者讲究线条的韵律感、量感、空间感和丰富而有变化的立体感,并带有绘画般的效果。后者在前者的基础之上更讲究壁面的形式美,利用繁复多变的曲线和装饰性的绘画布满壁面,甚至利用镜子或烛台等使室内空间变得更为丰富,喜欢用舶来品(如中国瓷器、日本漆器、东方丝绸与挂毯、非洲珠宝、意大利水晶灯等)装饰室内。
室内装潢通常以白色为底,利用花朵、草茎、棕榈、海浪、泡沫或贝壳等作为装饰的图案,带来一种异常纤巧、活泼的趣味,但却破坏了建筑的均衡、庄重和安定的感觉,尤其是使用金、白、浅绿、粉红等刺眼的色彩,更令人眼花缭乱,这种繁琐、矫揉造作的风格,实在是装饰艺术的极端。
代表作品:波夫朗( GBoffrand , 1667~1754),巴黎《苏比玆宅邸》 (1736-9,例如内部的公主大厅)。德国费斯堡(Wurzburg)住宅内的《凯瑟大听》(Kaisersaal,1749~1754),由建筑师诺曼(BNeumann,1687~1745)领导兴建,提埃波罗(GTiepolo,1696~1770)负责装饰天花板上的绘画(1753)。
洛可可建筑的外型满足于有节奏的布局、自然的建材或加上一层简单的色调,而内部装潢则五彩缤纷,形式多样。最大特点是明显带有人生的享乐主义思想,它是人生现世享乐生活的舞台,主要体现在王宫贵族为自己修建的宫殿上。
巴洛克建筑和洛可可建筑比较:前者讲究线条的韵律感、量感、空间感和丰富而有变化的立体感,并带有绘画般的效果。后者在前者的基础之上更讲究壁面的形式美,利用繁复多变的曲线和装饰性的绘画布满壁面,甚至利用镜子或烛台等使室内空间变得更为丰富,喜欢用舶来品(如中国瓷器、日本漆器、东方丝绸与挂毯、非洲珠宝、意大利水晶灯等)装饰室内。
室内装潢通常以白色为底,利用花朵、草茎、棕榈、海浪、泡沫或贝壳等作为装饰的图案,带来一种异常纤巧、活泼的趣味,但却破坏了建筑的均衡、庄重和安定的感觉,尤其是使用金、白、浅绿、粉红等刺眼的色彩,更令人眼花缭乱,这种繁琐、矫揉造作的风格,实在是装饰艺术的极端。
代表作品
波夫朗( GBoffrand , 1667~1754),巴黎《苏比兹宅邸》 (1736-9,例如内部的公主大厅)。
德国费斯堡(Wurzburg)住宅内的《凯瑟大听》(Kaisersaal,1749~1754),由建筑师诺曼(BNeumann,1687~1745)领导兴建,提埃波罗(GTiepolo,1696~1770)负责装饰天花板上的绘画(1753)。 丹麦皇宫也是标准的洛可可建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