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女子生活中常戴的配饰有哪些?古代的饰品到底有多华丽?

古代女子生活中常戴的配饰有哪些?古代的饰品到底有多华丽?,第1张

古代女子生活中常戴的配饰有耳环,项链,手镯,发簪,步摇,梳篦等。古代的视频是非常华丽的,因为古代的饰品用的珍珠,宝石,黄金,点翠在当时都是非常珍贵的材料。我们在看古装电视剧的时候,经常会被电视剧中人物的造型所吸引,特别是女性的服装和配饰。因为在电视剧当中她们带的配饰非常的好看,而且也很华丽。所以很多人就好奇,在古代的时候女性真的可以戴那么多华丽的饰品吗?她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带的配饰都有哪些呢?

古代女性最常用的配饰就是玉了,无论是发簪,手镯,戒指,项链大部分都是用玉石做成的。因为在古代的时候玉石是身份的象征,在古代开采玉石是非常困难的,而且玉石是天然资源,所以在古代的时候玉石的配饰都是比较贵的。在古代,女性不得不戴的配饰就是簪子了,无论是大户人家的**太太,还是普通家里的农妇,基本上都会佩戴簪子。

虽然现在有很多女生都非常喜欢披着头发,但是在古代的时候,无论男女披头散发都是一个非常不礼貌的行为。所以在古代的时候,无论是男是女,无论多大年纪,都是需要佩戴簪子的。但是簪子的品种和样式就各不相同了,身份比较尊贵的人可能会用黄金,玉石和点翠来装饰,身份比较低微,家庭比较贫穷的,基本上都是用木簪。

大家可以去博物馆里看一下保留到现在的一些古代的饰品,这些饰品是非常的华丽的,而且也非常的精美,无论是制作工艺还是宝石的镶嵌都非常的漂亮。特别是一些王公贵族的陪葬品,不仅大部分都是黄金做成的,而且上面还点缀着很多不同的珠宝玉石。这些首饰不仅是放在古代,放在现在也是价值连城的,而且制作工艺也很难被复刻。

古代官员的官帽上的顶珠,根据品阶的不同,用料材质不同,自然价值也不同。当然价值也不仅仅体现在材质上,越是官阶高的,顶珠自然更值钱。

一品的是由红宝石制成的。 它的成色最好的品种被称为“鸽子血”。因为是皇上跟前的“大红人”,自然要夺目一些。红宝石要达到这个级别,主要取决于铬含量,含量越高,红色越亮,它的价值就更无可估量。

二品的话就是红珊瑚了。不要以为是珊瑚就不值钱。以古代的航海技术水平,珊瑚的价值比现在高得多。而且它是非常有灵性的,也是佛经中的七大宝物之一。在当时它既代表着权势和地位,也象征了幸福。

三品用的是蓝宝石,相比前两个品阶差了不少,但至少还是宝石。蓝宝石象征着尊严,稳重,神秘和庄严,同时象征着至高无上的力量。

四品是青金石,是世界上最古老和稀有的宝石之一。它可以保佑人身体健康,无病无灾。

五品的顶珠是用透明的水晶或者琉璃做的。这种晶体是透明的,硬度很高,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的喜爱。

六品官员的上头珠是由深海贝类制成的,颜色主要是白色的,就不像五品的顶珠那么好看。

七品地方官使用的是黄金。比较庸俗,不够典雅。

八级官员和九级官员使用阴阳纹缕花金。到了末尾的两个品阶,材料都用得一样,只用图案来区分。再下面连品级都没有的,肯定就没有顶珠了。

至于具体的市价值多少钱?曾经再一个国外拍卖会上,清朝乾隆时期某个官员帽子顶珠拍出了20万美元的价格,对于拥有数百年历史的物件来讲,已经是文物了,肯定与实际珠宝的价格不同。

如果说有一种银制品贯穿了整个中华历史,那它就是银制首饰。银制首饰也是出现时代最早、出产数量最多、延续时间最长的一类银制品。从银被开始冶炼,首饰便应运而生,并一直保持着几千年流行不息,牢牢占据着时尚潮流。直到今天,银制首饰仍是我们生活中重要组成部分。在银制首饰发展的几千年岁月中,到底有哪些银制首饰曾经是时尚圈的弄潮儿,下面我将为大家一一细数。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b64543a98226cffcc800957ab2014a90f703ead4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

1、银簪。也被称为银笄,即及笄之年佩戴的银簪,用于束发或者将冠帽别在头发上。商代已经出现银簪,但形式较为简单,为长方柱状,一端尖一端膨胀。

2、银钗。功能与簪殊途同归,主要应用还是束发和持冠,但是在形状上有所区别,一般的银钗是两头尖中间膨胀,相当于由两根簪交合在一起组成的。

3、银梳。跟现在的梳子形状是差不多的,但古时代梳子的功能不仅仅只限于梳头发,它还有跟银钗银簪一样束发的功效。

4、银扁方。因此首饰形状长而扁而得名。在清代特别流行,满族妇女有种发型叫“两把头”,扁方就是为了固定“两把头”而生的首饰。

5、银步摇。是戴在头上的一种装饰品,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游牧民族最先使用步摇,后来传入中原,在唐朝开始全国盛行成为时代印记。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f9198618367adab4aefa318b80d4b31c8601e4d4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

6、银项链。即套在脖子上垂挂胸前的链形首饰。项链是最早的首饰,自人类出现时便有产生,但银项链的出现则要追塑到新石器时代。

7、耳坠。这也是中国古代银制品中出现较早的首饰,已经出土的就有商代银耳坠。

8、银臂钏。也称臂镯,是手臂上的装饰品,是一种古老的银制首饰,现在已无人问津,只有个别少数民族有出产。

9、银手镯。即戴在手腕上的环状装饰品,出现时间也非常早,石器时代便已经有生产,但当是是陶制品,商周时代开始生产银制手镯。

10、银戒指。即古代所称的指环。佩戴戒指最初是为了趋邪避秽,后来才深化为装饰品首饰。

11、银面具。面具顾名思义是面部的装饰品,商周时期便已出现。银面具首饰在古代北方游牧民族中非常党见,辽、金等都有面具陪葬的习俗。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241f95cad1c8a786593d60c66c09c93d71cf50e6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

已经搜罗到这么多古代首饰种类,如果你还有什么家传首饰品类是上面没有的,请留言给我。

1、笄是古人用来簪发和连冠的饰物,是簪、钗的鼻祖。 古代男女均留长发,笄为古代男女用来插定绾起的头发或弁冕的。

从周代起,女子年满十五岁便算成人,可以许嫁,谓之及笄。如果没有许嫁,到二十岁时也要举行笄礼,由一个妇人给及龄女子梳一个发髻,插上一支笄,礼后再取下。

2、簪是笄的发展,同样起固定发髻之用,在前端加以纹饰,雕刻成植物(花草)、动物(凤凰孔雀)、吉祥器物(如意)等形,并可用金、玉、象牙、玳瑁等贵重材料制作,工艺也愈发丰富,有錾花、镂花及盘花等。

3、钗由两股簪子交叉组合成的一种首饰。钗用来绾住头发,也有用它把帽子别在头发上。 发钗的安插有多种方法,有的横插,有的竖插,有的斜插,也有自下而上倒插的。所插数量也不尽一致,既可安插两支,左右各一支;也可插上数支,视发髻需要而定,最多的在两鬓各插六支,合为十二支。

4、步摇是在顶部挂珠玉垂饰的簪或钗,是古代妇女插于鬓发之侧以作装饰之物,同时也有固定发髻的作用。一般形式为凤凰、蝴蝶、带有翅膀类的,或垂有旒苏或坠子,走路的时候,金饰会随走路的摆动而动,栩栩如生。取其行步则动摇,故名。

5、钿用金,银,玉,贝等做成的花朵状装饰品,1、把金属宝石等镶嵌在器物上作装饰。2、古代一种嵌金花的首饰。簪钗是用来绾住头发的,而花钿直接插入绾好的发髻起装饰的作用。

6、扁方是满族妇女梳旗头时所插饰的特殊大簪,形制与作用与汉人妇女髻上的扁簪类似。清代贵族妇女梳“两把头”或是“大拉翅”,都使用扁方,起到连接真、假发髻之中“梁”的作用。装饰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控制发髻使其不散落下来。

7、古代简称“栉”,与簪、髻、钗、步摇等并称为中国古代八大发饰之一,昔为宫廷御用珍品 , 故有“宫梳名篦”之誉。梳篦在古时是人手必备的发饰,尤其是妇女,几乎梳不离身,时间一久,便形成插梳的风气。

8、华胜古代妇女的一种花形首饰。为华丽的首饰,华丽的头饰。

9、抹额,也称额带、头箍、发箍、眉勒、脑包,汉族服饰,明代较盛行。妇女包于头额,束在额前的巾饰,一般多饰以刺绣或珠玉。

扩展资料:

首饰的来源:

在古代,有一个与现代意义上的首饰含义接近的词,这就是“头面”。这大概是人们认为首饰如同脸面一样,能给人的外貌增添光彩的缘故。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三记载:汴梁相国寺“两廊,皆诸寺师姑卖绣作、领抹、花朵、珠翠头面、生色销金花样幞头帽子、特髻冠子、条线之类。”

这里的“珠翠头面”按今天的话说,就是用珍珠玉石制成的首饰。宋代都城汴梁有专门经营珠宝、金银首饰的店铺,叫“头面铺”。宋代吴自牧《梦梁录》卷十三载:杭州小市里有一家“舒家体真头面铺”即指首饰店。以后的元、明、清几代,也称首饰为“头面。

到了现代,“头面”(在传统戏曲中,头面是旦行角色头上化妆饰物的总称,包括发髻、发辫、珠花、耳环、簪了等一整套用品)一词已被“首饰”取而代之,而“首饰”已成为从头到脚全身各部位所佩戴的各种饰品的总称。

人类佩戴首饰究竟始于何时,恐怕很难精确地考证。但是我们不难推想,从人类开始意识到装饰与美化自身的时候起,人类也就与它结下了不解之缘。人类最原始的首饰,大概可以追溯到遥远的石器时代。

-首饰

这是因为翠鸟背尾和双翼都长着亮蓝色且泛莹光的羽毛。在不同的光线下,可呈现出皎月、湖色、深藏蓝等不同色泽,光彩夺目,富于变化

古时工匠们点翠采用的翠鸟羽毛,采用的是翠鸟左右翅膀上各十根(行话称“大条”)、尾部羽毛八根(行话称“尾条”),一只翠鸟身上一般只采用大约二十八根羽毛,病死的翠鸟其羽毛一般还不能制作好的首饰,所以多会捕捉活的翠鸟制作。

现在,因为不法商贩的大量捕杀翠鸟数量越来越少,所以呼吁大家不要因为美丽捕杀伤害这些美丽的精灵,目前翠鸟已经成为保护动物。

扩展资料

点翠工艺的历史发展:

自古的帝王服装王后的凤冠,就采用翠鸟鸟羽作为装饰,经历漫长岁月仍是鲜艳闪亮。所以,羽毛点翠工艺这项传统的金银首饰制作工艺在中国流传久远,其工艺水平不断提高,发展到乾隆时代已达顶峰。

清代点翠,一般都是宫廷富豪之物,到了清末民初,点翠便在民间流行,妇女无不以拥有点翠为荣。外国在华的商人,对这点翠工艺非常感兴趣,大量的收购,广东华洋交杂之地,更是点翠的转囗站,不少点翠工场林立广东一带,由于保护鸟类及制作工艺的残忍而在清末民初由烧蓝工艺取代。

1933年,中国最后的一家点翠工场终于关闭,原因是点翠翠羽鸟毛已经绝市。由于翠鸟已是国家保护动物,生产的点翠首饰,均已采用代用品,被现代的手工艺人们发扬光大。

你是说镀金吗?

往器物上镀金银,其实很简单

就是把黄金放到水银里里面,这样就成了汞金银的泥浆

再把这些金银浆涂抹到首饰、木雕、、花瓶、瓷器、建筑等等需要的地方

然后放到火上烤,在汞蒸气蒸发后就镀金完成了

这样镀完后根本洗不掉

八国联军进北京抢劫时就去用小刀割镀金的仙鹤、大鼎等,割得破破烂烂也割不下黄金来,因为黄金根本就与底下的铜铁溶在一起了

10升的水银大概能溶解33升的黄金

不过这种古老的手艺对于工匠危害极大,工匠全是干10年就体弱多病、再过几年就全身瘫痪、很少活过50岁,就是因为体内长期吸入汞蒸气。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802161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