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驮菩萨圣诞祈福文

韦驮菩萨圣诞祈福文,第1张

先准备清净的果品茶水饮料等供品,须有干品和饮料两类,然后念“让养康,嗡阿吽”三遍或七遍等加持供品,使其清净、增广、化为甘露,供养给韦驮尊天菩萨及其护法眷众,然后开始念诵下面的颂词多次 。

让养康 嗡啊吽

  洁 洁

  节丹德将忠美则荣瓦 虽超世间然显护法相

南无护法韦驮尊天菩萨

  香切森华韦驮括金拉 韦驮菩提萨埵偕眷属

  特探谢朗桑卫却措波 奉献外内秘密悦意供

  达甲混罗云却括金洁 吾等师徒福施眷属众

  谢朗桑卫瓦恰根索拉 外内秘密障碍普灭除

  存探萨顿托美捏遮将 教法如愿无碍速成办

  仁美多昂丹巴学洁金 显密佛法无偏弘十方

  顿您累结折被程蕾作 二利任运成就事业成

  如是祈供事业成,暂(时)恒(久)善聚定广弘!三昧耶!

供养有两种:  

一、实物供养、  二、普贤供养。 

何谓实物供养?实物供养分两种,一种是自已所拥有的财富及一切最好的东西。另一是人我所共有的,例如天上、地下、水里的宝藏。何谓普贤供养?普贤供养亦称观想供养,是依心所作。何以名为普贤,因普贤菩萨是一切菩萨中供养最胜者。观想世间一切宝物,譬如四大部洲,日请山川及自的福报功德等作供养,称为普贤供养。 依藏密传统,在坛城前必备八供─水、水、花、香、灯、涂香、食子、乐器,乐器代表音乐,以海螺或「丁夏」代表。八供是最简易的一种供养,在寺里有用一千个八供作供养,供养愈多,积聚功德愈多,但发心须正确,心应不执功德。   

一般佛堂八供之意义:  

(一)水--供养诸佛菩萨饮用。  

(二)水--供养诸佛菩萨盥洗。  

(三)花--供养诸佛菩萨一切美好的色。  

(四)香--供养诸佛菩萨世间美好的香。  

(五)灯--供养诸佛菩萨眼识光明。  

(六)涂香--供养诸佛菩萨涂身之油代表世间美好之触。  

(七)食子--供养诸佛菩萨之食物代表味。  

(八)音乐--供养诸佛菩萨世间妙音代表声。    

八供供养依六根识色声香味触法转化为清净六欲供。 在密续法本修持中经常会念颂到八供供养文时,应观想自心中放出八位供养天女,如是可令我们积聚更多功德。另外献曼达供养时,须观想卅七种供养。献曼达是四加行之第三加行,藉献曼达以聚功德。佛云:众生欲正觉,广聚无量粮。因此我们必须作供养,行资粮道。此乃佛为利益一切众生,而说之方便法门,并非佛菩萨需要这些实质的物质,各位定当明白。 为积聚福慧资粮,更应了解所们一切供养,皆是「空性」,究竟非实有,皆依因缘而生,故称空性。更一层体会大乘三轮体空之真谛,无施者、受者、所施物。如此方便行者积聚智慧资粮。若以空性见解行实质供养,所积聚的就是福慧二资粮。对未了解空性的众生而立,作普贤意缘供养是一种心念转化的训练,可消除对诸法执著之概念,可清净遍计所执性。 

三、供养的功德利益 供养八供时,八供杯及油灯杯须擦拭乾净,擦拭表示去除五毒习染尘垢,愈清洁聚的功德就愈纯净无染。以实质供养坛城三宝,是依四部密续的作密瑜伽及事密瑜伽来做。在第三部瑜伽及第四部无上瑜伽时,则比较不重视实质供养的东西,一切都以「心」的观照力量作观想。但对未修止息或止息尚未专一的人来说,观想如流水般不能清晰,容易出现妄念。具有观想能力时,那么一切内外染污不净就可藉由心的力量转化为甘露。譬如有时候供养护法会用到酒,就有人会质疑,五戒有戒酒,为何你们供酒,因而起大谤心。有此怀疑者当知供酒非自饮,且经「心」转化而成为甘露,并非酒改变了,而是心的分别净化了,密续主要对治分别心,此点甚是重要。 

四、八供 一般面对坛城的八供是由左到右(水、水、花、香、灯、涂香、食子、音乐),这种摆置是供养父续本尊。若坛城所供养的是母续本尊,八供就必须由右至左--水、水、花、香、灯、涂香、食子、音乐。假如坛城有父续母续本尊则可摆两套,或依较多佛像决定,只摆一套。 八供中的「食子」,可用果实代替。平常皆以「供养食子」为主,除非修特别本尊时才会更换。「食子」大致分慈悲与忿怒两种,修忿怒本尊如普巴金刚或大黑天时,则另有代表花和食子两种特别食子,食子有时亦作本尊坛城。供养八供可以实物供养,或仅以水供养。依据噶居巴传承,积聚功德最好的方法就是供水。因为水取得容易且经济,大概是噶居巴上师过去经年皆在山上,无力做太多物质的供养吧。其次水代表空性的特质,能显现一切,但本质是空,具有无常易变的特质。因此供水较不易生起执著。 

你好,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

诸佛菩萨是不贪世间丝毫名利的,其实这句话是说对了一半。因为诸佛菩萨连世间的丝毫都不贪,不仅是名利不贪;非但世间的丝毫不贪,连出世间的丝毫也是不贪的。因为破除贪嗔痴的诸毒才能成就诸佛菩萨。

而佛经中说的正是教导众生如何跟佛菩萨一样,破除贪、嗔、痴,也成就诸佛菩萨的智慧功德。

比如你说的“若以香华、七宝、衣服、饮食供养诸佛菩萨,就会有如许功德……”等等,供养是意义是通过以世人所贪执的东西来做供养布施,以此来去除对外物的贪执;同时,以自己所好之物供养佛菩萨,更是见贤思齐,以效仿佛菩萨的德行而消除自己内心的无明。

修行的过程都是自己的事,是在自己的心田里种地。种什么是自己的事,收获什么也是自己的事。与佛菩萨没有关系。佛菩萨只是教导你种这个心地的方法而已。

你通过佛菩萨教导的方法去实践,通过供养的方式来破除自己内心的贪执,自然收获清净智慧的果实,获得自己内心无量的功德。一切法都是你内心的修行,不是在外相上做功夫。

不明白佛理的人看到这个行为会以为是通过香华、七宝等外物贿赂佛菩萨,以此来换取什么功德。

殊不知,功德是无相的,离一切念才是功德。也就是内心没有供养的对境;没有供养的外物;也没有去供养的人,如此三轮体空的供养才是最大功德的供养。

梁武帝建寺造像无数,达摩祖师说没有功德,就是因为一念执着,就已经没有了任何功德,只是得到些福德而已了。

所以,一切功德都是自己内心的果报,在心地上的耕耘和收获,与外在的佛菩萨无关的。外在的佛菩萨都是你修行的工具而已。就如同我们通过打篮球获得了健康的身体,篮球只是你借用的工具而已,它并没有什么贪与不贪的概念。

这就是心地法门的真正意义。

首先不是佛菩萨喜欢和需要,佛菩萨已经放下了执着,对一切事物不生贪念。这样做是世间人喜欢,觉得豪华,气派,有威严,所以佛菩萨采取方便法门,以金银珠宝装点佛像,让世间人看到佛像就起欢喜心,生起恭敬心。佛法的本质是让生命尽善尽美的教育,这些珠宝就像是教学过程中用到的教具一样。

佛菩萨也不是需要世间人供养珍宝,而是这样做对众生有大利益,佛菩萨有好东西想给世人,但你要自己创造一个机会,所以佛劝我们供养三宝。

佛还教导我们,看破放下,金银珠宝,也不能执着放在心上,佛菩萨劝我们修布施,用宝物钱财来救济众生,积累福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802392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