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城市梦》背后有些什么故事?

纪录片《城市梦》背后有些什么故事?,第1张

《城市梦》背后讲述的是城管执法队伍与“地摊王”的一场旷日持久的拉锯战,是关于武汉的故事,故事总城管和小贩斗智斗勇、有爱有怨。

《城市梦》题材相当有意思,这是个话题有点敏感的纪录片。而且剧中的两条线分别拍摄,让整个事件的呈现更客观,剧中武汉城管的文明执法贯彻程度令人震惊,打不还手骂不还口,和一般我们印象中与想象中的城管做派完全不同。

故事主线是武汉某区城管大队清理街道碰上了占道摆水果摊的钉子户,而钉子户又是有残疾的困难家庭,而且倔犟易怒的爷爷和断臂的爸爸,之所以违章摆摊只是为了是保证孙女能继续在附近重点中学读书。“一家人留在城里,萍萍成为武汉人”是他们全家人的梦想,他们的日子过得艰难而平实。

但是没想到,鲁磨路按照城市发展规划打造“珠宝一条街”,需要彻底清理所有沿街摊贩,王天成一家和城管中队的矛盾开始升级,于是“地摊王一家”开始了与城管执法队伍的斗争。剧中尖锐的冲突、两难的选择、个性的人物让影片紧紧吸引观众,可以说毫无疲劳之感。剧中的大爷年轻时候应该是斗得非常凶狠的,但是一般底层人民的生存智慧终究斗不过时代洪流,好在这次的城关非常文明的。里面的小女孩非常明媚,有整个家庭为她遮风避雨,纪录片《城市梦》的价值观拿捏的特别好,在客观记录的同时展现了人性的温情、相互的理解、城市的包容。是一部让人又笑又感动,而且可以深受教育的纪录片。

我们的生活中,肯定有很多个“萍萍”,如果你可以遇到“萍萍”请善待她。

咱们国家名墓虽然很多,但墓里有珠宝、珠宝有故事的却没几个~于是认真搜索了2个月,终于又找到了一个神秘的墓葬! 这个墓被称为「 ”神女墓”,属于辽朝开国皇帝耶律阿保机的四公主——耶律质古(也被叫做「 ”奥古公主”): 奥古的双重身份 公主、神女 奥古公主是个神秘人物,《寻龙诀》里杨颖饰演的「 ”契丹神女”,就是以她为原型的: 契丹人信奉萨满教,其中,地位崇高的「 ”神女”一般由贵族女子担任,被称为「 ”奥姑”。 当时的奥古公主就是一位「 ”奥姑”,主要工作就是做做法事、为族人祈福: 在《寻龙诀》**里,「 ”神女”的装束特别繁复,浑身上下都缀满了金银珠宝我觉得,如果穿的人身体稍微虚弱一些,怕是要被压得喘不过气: △《寻龙诀》里3款造型设计,暗金色+暗红色,一股阴森感扑面而来 **最终采用了右边那款的类似造型,头戴牛角、珠宝长袍覆身,确实比其他2个造型更加威严华贵: 很多人觉得这个造型虽然很好看,但有些不切实际,牛角啥的也太奇怪了吧!其实,这可是有根据的呦~ 在契丹的传说里,他们的祖先是一位骑白马的小伙子和一位骑青牛的姑娘。两人结婚之后生下了8个儿女,后来家族发展壮大,就变成了契丹的8个部落。 所以**就将神女造型设计成了头戴牛角,符合他们对祖先的尊崇: △这张是不是清楚一些? 另外,神女脸上佩戴的「 ”黄金面具”也是真实存在的。 在现实考古挖掘中,奥古公主的棺椁被打开时,她就身穿红袍、头戴金冠、脚踩马靴、脸覆黄金面具(从描述来看,跟**的造型很像): △公主和驸马一起合葬 奥古公主的金面具是这样的: 基本除了衣服鞋子,其他都是黄金白银制作的了。据说,连枕头都是鎏金的,身体还被银丝紧紧包裹住。 可见,奥古公主生前应该很受宠爱了,那她为何年纪轻轻就死于非命呢?史料没有记载,后人有猜测她是病死的,还有人猜测她是谋反不成被亲爹赐死了! 千古谜题 奥古公主之死 奥古公主是耶律阿保机唯一的女儿,又是神女,在族里地位很高。十几岁的时候,她就嫁给了自己的亲舅舅。 这在咱们来看是 ,可在当时的契丹,算是亲上加亲。 不过奥古公主的好日子没过多久,他们家族发生了叛乱,她那倒霉的老公也参与了,企图拉耶律阿保机下马!但最后仍然被镇压了。 △耶律阿保机,契丹人这地中海的发型,让我无法理解 老公被拖出去斩首,奥古公主也很快因「 ”病”去世了。 不过她死得非常蹊跷,因为她的尸身里面满是水银,究竟是被毒杀,还是死后灌入水银防腐?已经成为了一个千古谜题。 而且很奇特的是,奥古公主的尸身保存得很好,考古学家打开棺盖的时候,她的面容依然清晰可见! 于是专家做出了复原图长得不是很美,甚至有些质朴: 另外还有一点很蹊跷的是,我们之前提到过,契丹讲究厚葬,但这位公主的墓却很狭小寒酸!央视曾经出过一期名为《凤棺迷魂》的纪录片,讲的就是奥古的墓葬。 她的墓葬大门上竟然只有一只年深日久的铜锁,木门后面也没有任何机关: △对于一位公主来说,非常简陋了 打开木门,里面却躺着一具精美异常的红色棺椁,上面雕着一只金色凤凰,表明了墓室主人高贵的身份: △这个凤棺材非常华美了 △棺材上的金凤凰 奥古公主的陪葬品也是丰富的,据说有这全套的「 ”神女祭司套装”。可惜我没有找到,大家自动脑补一下: △陪葬品大多是黄金制品 虽然凤棺异常奢华,但公主的墓室却修得很仓促,据考古学家发现,她墓室的壁画画得很敷衍,而且壁画没干,就匆匆的下葬了 奥古公主拥有如此雍容奢靡的棺椁和陪葬品,却被埋在一个寒酸的墓室里,而且连墓志铭也没有非常不合理了!所以后人才猜测,她是被秘密杀害的。 一个皇室贵女被害身亡,当然秘而不宣,只能匆忙下葬。至于她为什么会死?被谁杀害的?都是谜呀~ 不过也正因为「 ”谜”,才给了我们后人很多灵感,以她为原型,编造出一个又一个或惊悚、或凄迷、或哀伤的故事。 至少在我心目中,「 ”奥古公主”已经是神秘的代名词啦! 契丹金银器小科普 文章的最后,想跟大家聊一聊「 ”契丹人的金银情结”,他们对黄金白银爱的很深切了。 契丹是我国北方草原的一方强族,从诞生到灭亡,存在了近千年。最辉煌的时期是916年,耶律阿保机称帝建立契丹国,建国号为「 ”大辽”: 契丹族位于丝绸之路上,很多途径丝绸之路的外国使者,都误以为「 ”契丹=中国”。以至于,现在希腊语、俄语等语言里,中国都被称为「 ”契丹”。 △乔峰大侠就是契丹人,本命「 ”萧峰” 一个曾经如此强大民族,最终却如流星一般陨落,既没有血脉继承(咱们56个民族里,没有契丹族),也没有文字流传。 留下的,只有这些精美的金银器。 △鎏金生肖奏乐图 契丹贵族偏爱金银器,不管是首饰啊、器皿啊、马具啊,都是无金不欢。而且他们还讲究「 ”厚葬”,所以随葬品里有大量的金银制品。 1 耳饰 首先来说说耳饰~契丹不管男女,都有戴耳环的习惯,它们耳环设计也十分精巧!完全不逊于中原的制作: △凤形金耳饰,这是按照中原风格制作的 「 ”鱼龙形”是契丹耳饰里最常出现的造型之一。鱼龙,龙首鱼身,据说和黄道十二宫的摩羯座有关,所以也被成为「 ”摩羯鱼”: △摩羯纹金耳饰,我觉得有点像抱着球的海狮 摩羯还有一个名字是「 ”摩伽罗”,它其实是佛教里的一种瑞兽。大家佩戴这种造型的耳饰,也是代表了对幸福的向往: △安徽博物馆收藏的一对摩羯嵌绿松石耳饰 另外,契丹耳饰的造型里还有一种常见的佛教瑞兽,名为「 ”迦陵频伽”,它是人首鸟身: 内蒙古赤峰市出土过一件「 ”迦陵频伽金耳坠”就非常精美,迦陵频伽手托莲花浮于祥云之上: 不知道这些金耳环是谁所有,但在它们的身上,依稀还残留着契丹女子独特的风情。 2 冠饰 契丹人对头冠也很执着,贵族男女基本都要头戴冠饰: △鹰顶金冠饰 上面这只老鹰,头顶用绿松石组成,鹰身及双翅由金片制作!鹰强悍凶猛,是契丹人的族灵神,具有民族图腾的意义: 下方的冠箍由3条半圆形的金榫卯连接而成,其上刻有卧虎、盘角羊、卧马等等: △雕得还是非常传神的 契丹贵族女子佩戴的常见头冠会传统一些,被称为「 ”菩萨冠”,特点就是呈卷筒状,前檐顶尖成「 ”山”字形: △鎏金银冠 3 其他金饰 契丹人还会在腰带上、衣服上点缀金饰,因为黄金深受他们的推崇,被视为权力和财富的象征。 △雁纹金牌饰,大雁是会有组织、有目的的迁徙的生物,很受游牧民族的喜爱 除了鹰、雁外,马、老虎、刺猬、狮子也是它们金饰里很常见的造型。 作为马背上的民族,马自然是他们最亲密的动物,制作出来的「 ”黄金小马”还很可爱: 一些黄金小刺猬应该是服饰上的佩缀之物,契丹人希望能像刺猬一样保护自己: 还有一种「 ”人物双狮纹金牌饰”,十分奇特!金饰的中间刻有一位女性,头戴尖尖的帽子,两侧各蹲着一只狮子: 考古学家认为,这可能是萨满教的「 ”神女”祭祀时佩戴的饰物,奥古公主的陪葬品里应该也有很多~大家可以脑补一下。 (本文结束)

蓝宝石的矿物名称为刚玉,属刚玉族矿物。蓝宝石以其晶莹剔透的美丽颜色,被古代人们蒙上神秘的超自然的色彩,被视为吉祥之物。蓝宝石可以分为蓝色蓝宝石和艳色(非蓝色)蓝宝石。上世纪80年代在中国东部沿海一带的玄武岩中,相继发现了许多蓝宝石矿床,其中以山东(昌乐)蓝宝石质量最佳。昌乐蓝宝石矿是世界上五大宝石矿区之一,昌乐县被誉为“蓝宝石之乡”,县城因而得名“中国宝石城”。

昌乐县地处山东半岛中部,隶属山东省潍坊市,东邻海滨城市青岛,西靠山东省会济南,济青高速公路、胶济铁路横穿东西,大沂路纵贯南北,距青岛、济南机场各150公里。全县辖12个镇、4个街道、1处省级开发区,面积1101平方公里,人口60万。2005年,实现生产总值7256亿元,财政总收入609亿元,地方财政收入352亿元。

昌乐县有3000多年的历史,古称营陵,境内有距今1800万年的远古火山群和212处古文化遗址。现已探明和开发的矿产资源有蓝宝石、玄武岩、石灰岩、木鱼石、煤、粘土、砂金等9类25个品种,82处矿产地。昌乐石灰岩保有量为20亿吨,其中熔剂灰岩为15亿吨,水泥、化工灰岩为14亿吨,建筑石料灰岩为45亿吨。特别是蓝宝石资源丰富,有矿面积450平方公里,是目前世界上罕见的大型蓝宝石矿床之一,具有颗粒大、颜色纯、质量好、奇异宝石多等特点,颇受国内外珠宝界的青睐,昌乐也因此被誉为“蓝宝石之乡”。

在这座金街银店彼此相连的宝石城中,共有100多家珠宝商,经营着世界各地的珠宝玉器、金银首饰,在这珠光宝气,晶莹璀璨的世界里,昌乐蓝宝石有着得天独厚的市场优势,无论从宝石的切割质量,到首饰的款式设计,昌乐蓝宝石都是一流的商品。与其他国家的蓝宝石相比,中国蓝宝石的颜色要深一些,当地人叫它中国蓝。

据国家地质资料显示,在昌乐450平方公里的区域内,蕴藏着上亿克拉的蓝宝石。近年来,随着宝石加工技术的不断提高,昌乐当地的人们也开始雕刻蓝宝石工艺品。破土而出的中国蓝宝石如初升的旭日正在被世界所认知。

昌乐之星担任昌乐蓝宝石文化使者,与凤凰等媒体和昌乐一位领导组成推介组,进行昌乐蓝宝石文化全球推介交流;组委会派出专业摄影、摄像师全程记录该推介组的环球推介过程,

蓝宝石之星

并及时在凤凰网更新环球推介的最新进展。在推介结束后,出版一部推介组昌乐蓝宝石文化环球交流的纪录片,以及一本以蓝宝石大使为主人公、以此次全球推广昌乐蓝宝石文化和旅游体验为内容、以为平凡女孩圆环游世界梦想为宣传点的畅销书,召开一次纪录片和新书发布会。

昌乐蓝宝石走出国门,随“昌乐之星”和宝石节相关领导一起全程推介昌乐城市以及昌乐蓝宝石文化。

活动诞生一部昌乐蓝宝石文化环球推广纪录片和书籍,拓宽和延续对昌乐的宣传效果。

环球推介增加了赛事的关注度,并可吸引明星参与,再次提升昌乐及宝石节品牌。

通过新颖的活动形式传播昌乐城市形象,以及众多媒体加盟的相配合宣传方式,真正实现“让全国都知道昌乐,让世界了解昌乐”的活动目的。

第2集、丹凤朝阳

长安城 唐 公元618年,李氏家族建立大唐,定都长安城,立国之初,皇室仍然居住在隋帝国建造的太极宫。

太极宫

太极宫处在一块洼地上,在多雨的夏天非常潮湿,很不适合居住。公元662年,立国四十五年之后,帝国开始大兴土木,在长安城的东北方向修建新皇宫。规模浩大的皇家工程仅仅持续了一年多时间。

大明宫 丹凤门

公元664年正月初一,这是大唐的新皇宫——大明宫落成后的第一个元日。元日的大朝会是帝国最为隆重的庆典。对于帝国的官员来说,元日这天能够进入丹凤门意味着无上的荣耀。丹凤门是大明宫的南门,也是大明宫的正门。在丹凤门的里边,就是大唐的最高统治者居住的地方,也是帝国的权力中心。太阳正在升起,官员们进入丹凤门。正对着丹凤门的是一个纵深六百三十米的广场。巨大的广场尽头就是大明宫的主殿含元殿。

翔鸾阁

巍峨的殿堂坐落在三层大台上,东西两侧如巨鸟的翅膀一样,飞扬的是高大的阙楼。

栖凤阁

唐代诗人李华这样描述,“进而仰之,骞龙首而张凤翼;退而瞻之,岌树颠而崪(zú)云末,仰观玉座,若在霄汉;倚栏下视,南山如在掌中”高耸入云的宫阙,气势磅礴的殿堂,含元殿是中国历史上最宏伟的宫殿。在三千多年的时间里,数以百计的君王和皇帝修建了无数座宫殿。但是,规模和气势如含元殿者,确实没有第二个。

含元殿的殿基高出地平面整整十五米。为了官员上朝方便,东西两侧分别修建了两条平行的坡道。由丹凤门北望,坡道宛如龙垂其尾,称之为“龙尾道”。唐代诗人白居易写道:“双阙龙相对,千官雁一行。”巨大的建筑,渺小的官员,含元殿体现的是皇权的至高无上,帝国的庄严神圣。

大朝会的时间终于到了,大唐的皇帝和皇后步入含元殿,这是帝国一年中最神圣的时刻。一代明主唐太宗离世之后,太子李治继承帝位,这就是大唐的第三位皇帝,唐高宗。大明宫落成的时候,他已统治大唐十五年。帝国在蒸蒸日上,高宗唯一的担忧只是每况愈下的身体。由于身体羸弱,帝国事物逐渐转移到了高宗的皇后武媚娘手中。唐高宗并不知道,这只是自己心爱的女人书写历史的开始。

正月初一的大朝贺是大唐一年一度最隆重的礼仪。大臣:“恭祝陛下,万寿无疆。”在尊贵神圣的含元殿,各部官员向皇帝呈报一年来的政绩,展示帝国取得的成就;各国使节献上来自异邦的宝物,表达对大唐的敬意。使节:“大唐皇帝,万寿无疆。”唐代诗人王维写道:“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恭祝陛下,万寿无疆;恭祝陛下,万寿无疆”大唐是当时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来自各国的使节都渴望与大唐交往。对于这些远道而来的使节而言,元旦的大朝会是最好的机会。这一天,他们能够亲眼目睹大唐的皇帝。唐代诗人李华这样描写大明宫:“北据高岗,南望爽垲,终南如指掌,坊市俯而可窥。”站在含元殿上向南眺望,偌大的长安城尽收眼底。

慈恩寺 大雁塔

在大明宫的正南方向,是一座宏伟的佛寺慈恩寺。慈恩寺的第一位住持,就是大唐显赫一时的玄奘法师。“慈恩寺的第一任住持,不正是玄奘法师吗。”诗人李华这样解释大明宫的涵义,“如日之升,则曰大明”。这是一个踌躇满志、昂扬向上的时代。大度而不浮华,雄浑而不雕饰,含元殿是这个时代最好的写照。它宛如一轮金光灿烂的太阳,照耀着大唐的天空。黄昏来临,当班的官员们走出宫门,忙碌了一天的大明宫逐渐清静下来。皇家卫队开始巡逻,执勤的卫兵擂响了含元殿鼓楼上的大鼓。关闭宫门的时间到了。鼓声首先在大明宫敲响,以此为信号,整个城市的街鼓依次响起。长安城实行宵禁制度,大大小小的城门听着鼓声开始关闭。夜晚降临了,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开始进入梦乡。大明宫不仅是皇帝居住的地方,也是整个帝国的统治中枢。偌大的唐帝国,通过一整套严格的管理制度,在大明宫中有条不紊地运转。大明宫中的皇家卫队称为金吾卫,他们掌管着大明宫所有宫门的钥匙。大明宫有十一座宫门,开关宫门的制度很严格,必须核对门契。门契分为两半,一半在宫中保存,另一半由门官掌握,两半契合才能打开大门。门契刻成鱼形有特定的含义,在古人看来,鱼白天还是黑夜从不闭眼,警惕性最为可靠。金吾卫不仅负责宫廷的安全,还负责整个长安城的治安。根据大唐的制度,官员们五更左右就要去上朝。五更点卯的时候,天还没有大亮,长安城依然在熟睡。官员是帝国的支柱,尤其是都城的官员,地位更是举足轻重。但是在大唐,官员们无论职位高低,大多骑马上朝。高级官员一般有一个或两个仆人随行,在夜色中为主人掌灯。级别比较低的官员俸禄有限,只能一个人独行。

大明宫在长安城的东北方向,与官员居住的地方有不短的路程,风里雨里上朝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在大唐帝国,官员必须准时上朝。如果上朝迟到,惩罚会非常严厉。轻则罚去一个月的俸禄,重则丢掉官职。地位显赫如宰相者,都不敢无故迟到。天已经放亮,官员们到达了大明宫。

每进一座宫门,皇家的卫兵都要仔细核对每一位官员的身份。“吏部侍郎裴行俭!”所有在大明宫上朝的官员,都要登记在册。登记的内容不仅有姓名、官职和年龄,甚至还包括身高和形体特征。“波斯国王子泥涅师!”经过一连串严格的确认之后,官员们最后才能到达大明宫中的宣政殿。“黄门侍郎苏中鹤!”含元殿、宣政殿和紫宸殿,分别为大唐的外朝、中朝和内朝。宣政殿在含元殿以北,是大唐处理国事的地方。盛大的庆典一般在含元殿举行,宣政殿和紫宸殿是真正的权力中心。“吏部侍郎裴行俭!”“在!”根据大唐的律法,官员们上朝时必须遵守纪律。笏(音同“户”,hù)板歪斜者,罚去一个月的俸禄。“波斯国王子泥涅师!”笏板又称朝板,是官员上朝时的工具。如果有事启奏皇帝,可以在背面写字以防止遗忘。

在大唐,五品以上的官员使用象牙笏,五品以下的低级官吏使用竹子制作的笏板。另外,不按照等级次序站立,未经允许随便讲话,无故离开队列等等,都要罚去一个月的俸禄。“皇上有旨:圣体不适,令皇后替朕坐朝。”“波斯王驾崩,王子返回,吏部侍郎裴行俭护送。”“西国路远,一路珍重。”“臣定当不辱使命。”宣政殿的朝会结束之后,官员们就会前往自己的办公场所。宣政殿的东边是门下省,西边是中书省。

门下省

门下省、中书省和尚书省直接代表皇帝的旨意行事,是大唐中央最高的权力机构。在前代的基础上,大唐创建了行之有效的中央管理体系。“三省六部制”初创于隋代,但完善于唐帝国时期。“三省”之间既分工明确,又互相制约,行政效率很高。

紫宸殿

学者们认为,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唐代的中央管理制度达到了几乎完美的地步。 退朝之后,武皇后在紫宸殿单独诏见了大将军裴行俭和波斯国的王子尼涅师。紫宸殿属于内朝,与宣政殿相比,气氛自由了许多。对于官员们而言,能够在大明宫的紫宸殿受到武皇后诏见是一件非常荣耀的事情。“裴大人,务必小心。”“皇后放心,臣将尽全力保护王子的安全。”根据史书记载,晚年的唐高宗被病痛折磨,国事几乎都托付给了武皇后。正是在大明宫中的紫宸殿,这个日后威震天下的女人开始执掌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帝国。

679年 丝绸之路 尼涅师是一位在长安长大的波斯王子,官居大唐的左武卫将军。由于父亲亡故,尼涅师必须返回波斯继承王位。公元679年,大将军裴行俭护送波斯王子西归。

碎叶城 遗址 吉尔吉斯斯坦

在天山以西的碎叶城,大唐骑兵大败反叛的西突厥人。西突厥的可汗被俘虏,丝绸之路的秩序恢复畅通。在唐高宗和武皇后的时代,国力进一步增强,大唐骑兵多次抵达葱岭以及天山以北的地方。

对唐高宗而言,除了每况愈下的身体,再也没有什么可担心的了。“陛下,裴大人传书兵部,碎叶城的叛乱已经平定,西突厥的首领被我大唐俘虏。”“传旨裴行俭,在碎叶城刻石记功。”“皇上英明,大唐的盛名才可以远播葱岭。”公元680年,在返回长安的路上,裴行俭不费吹灰之力又收服了北部边疆反叛的突厥贵族。突厥首领被押送长安,大批突厥民众归附。大唐的军威远播四方。唐高宗李治赢得了前所未有的尊崇与荣光。

大唐疆域图 唐高宗时期

史书上记载,高宗时期,大唐的疆土东至日本海,西达咸海,南抵越南,北越贝加尔湖,东西九千五百一十一里,南北一万六千九百一十八里。

长安城

学者们认为,在唐高宗统治期间,大唐实际控制的疆域最为辽阔,长安城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中心。一切都预示着,一个辉煌的时代已经到来。

唐太宗时期,大唐骑兵抵达天山脚下,汉末以来时断时续三百多年的丝绸之路重新畅通。在唐高宗统治的三十四年里,帝国的铁骑一次又一次越过沙漠,为维护丝绸之路的安全而不断浴血奋战。无论是彪悍的突厥人还是凶猛的强盗,再也没有人敢肆意破坏丝绸之路的新秩序。疲惫的商旅可以放心地睡觉,异邦的使节可以通行无阻。

舞马衔杯银壶 唐

东方的丝绸和茶叶从长安出发,一直可以抵达罗马。西方的金银和珠宝,从阿拉伯帝国源源不断地运往长安。东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逐渐达到顶峰。 兽面玛瑙杯 唐 自汉帝国开通丝绸之路以来,生活在西域以及今天中亚一带的少数民族就不断来到中原,这些人被笼统地称为胡人。在大唐的都城长安,胡人随处可见。唐代的史料中记载,胡人戴着汉人的帽子,汉人穿着胡人的衣衫。包括一万户突厥人在内,长安城中的胡人很可能有近十万之多。

擅长经商的粟特人主宰着西市的贸易;龟兹的舞女在酒肆最受欢迎;于阗人以绘画而赫赫有名;高昌的乐人经常被皇室选中,前往宫廷演奏。不仅如此,很多胡人直接为皇室服务。大明宫中的皇家卫队里就有不少胡人,甚至连皇家卫队的队长也是胡人出身。

胡人武官佣 唐

政治上不分疆界,张开怀抱;经济上不分族别,竞争谋生;族别上不分胡汉,皆为臣民。胡人几乎融进了城市生活的各个方面。大唐帝国的统治者,大度豁达,自信包容,可能与遗传中的胡人血统有一定关系。学者们考证,大唐的前三位皇帝,其母系血统都是胡人,唐高宗李治更是充满了胡气,汉族血统只占四分之一。汉民族的血液里大量搀进胡人的剽悍精神,而胡人的灵魂中也铭刻着汉民族的文化烙印。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开放包容,大气磅礴。各民族、各宗教在大唐和谐相处,对中华和夷狄“爱之如一”,这就是公元七世纪的大唐帝国。 683年 洛阳城 在中国历史上,对唐高宗的评价似乎失之偏颇,唐高宗并不是一个碌碌无为的皇帝。统一儒家经典,改进科举制,进一步完善律法,他继承了唐太宗留下的基业,并且发扬广大。在临终之前,五十六岁的唐高宗说出了自己的心愿:“如果上天再赐朕一个月的生命,能够重返长安,朕死而无怨了。”“皇上!”高宗念念不忘的,仍然是成就了他帝王梦想的大明宫。公元683年,在大唐的东都洛阳,唐高宗驾崩。

690年 洛阳城

高宗去世后,武皇后开始执掌大权。或许是为了自己的大业,或许是逃离曾经的噩梦,武则天离开长安,以洛阳为东都。公元690年,六十七岁的武皇后在洛阳称帝,世人谓之武则天。武则天离开长安之后,大明宫只剩下为数不多的皇家卫兵、宫女和太监。

大明宫

这座巨大的宫殿在默默地等待,等待女皇的归来。

第71 集:两都巡幸

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拥有两千多万人口,是当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北京,也是一座有着三千多年建城史和八百多年建都史的历史文化名城,元朝时它的名字叫做大都。这是也曾是元朝时期的一座繁华都市,坐落于内蒙古自治区正蓝旗境内的金莲川草原上,眼前的一切都那么破败,只有这几棵生命力顽强的榆树,带给这里一丝的生气。它,就是元上都城。两座城市,两样命运,一个家喻户晓,一个少人问津。很多人并不知道这两座城市曾经息息相关,紧密相连。从公元13世纪起,元朝靠着这两座城市构建起它基本的政治制度,元朝的每位皇帝都有在这两座城市之间来回巡幸:春天,从大都北巡上都,秋天,从上都南返大都,如此反复,年年如此,大都和上都,两座都城,两座城,构成元帝国两大神经中枢。

这是公元1289年农历二月十七,元大都又一次从寒冬中苏醒,冰雪融化,春寒料峭。健德门外,百官齐聚,鼓乐齐鸣,一支庞大的队伍正准备由此出发,往北行进。队伍里最显眼的是四只大象牵引的象辇,这些忽必烈征战缅甸的战利品,成为了皇帝的坐骑。象辇用狮子皮包裹,四角插着五彩旌旗,每只大象背上各骑一位藩官,导引象辇前行。乘坐象辇的正是元朝帝国的皇帝忽必烈,随性的人员有护卫随从,后宫家眷,还有文武百官和文人墨客。浩浩荡荡的队伍从这一天开始,长途跋涉八百多里,前往元帝国的另一个都城—上都开平,在那里,皇帝将度过整个夏天,这就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两都巡幸制。那么,忽必烈为何不辞辛苦的两都间来回奔忙,将皇帝宝贵的精力消耗在这崇山峻岭和荆莽丛林之中?

在成吉思汗时期,大蒙古国并没有自己正式的都城,而是在怯绿连河、斡难河、土兀剌河三河之源建立起自己的统治中心——四大斡耳朵。直到第二任大汗窝阔台即位,即公元1235年开始,才在鄂尔浑河畔兴建哈剌和林城,作为大蒙古国的首都,此后,历经贵由、蒙哥两位大汗,均以哈剌和林作为大蒙古国的首都,直到主管汉地事务的忽必烈即大汗位,蒙古政权的统治中心才随之南移。

魏坚:元上都的建立应该说是由很多机遇造成的,一个是蒙古族强大起来之后,它需要南下漠南,在汉地进行统治,加上忽必烈身边有一群包括汉人、契丹人,很多不同民族的谋士、武将的存在,他们首先是要在接近汉地的地方集聚力量,要有一个活动的地方,于是,他们就在金莲川这儿,建一个城,忽必烈就让刘秉忠选地建城郭。

刘秉忠是忽必烈身边最重要的谋士,曾做过道士,后来出家为僧,他博学多才,通晓易经、天文、地理、律历、奇门遁甲之术。开平城的选址,在滦河的上游的闪电河畔,北面是起伏的山冈,东西是开阔的草原,每到夏季,水草丰足,遍地盛开金莲花,因此被金世宗改名为金莲川。

公元1256年,在刘秉忠的主持下,开平新城拓土动工,道士连坐法事五天五夜,并与王府官员前往各地,将金龙玉册投于名山大川,开平府很快建成。公元1259年,蒙古国大汗蒙哥在攻打南宋的过程中去世。第二年,也就是公元1260年,忽必烈在这里召开忽里台大会,宣布即大汗位,以建元中统,开平成了忽必烈统治的政治中心。开平城随之被扩建成了一座名副其实的皇城,一座宏伟而瑰丽的草原城市—元上都。

建成后的上都城由宫城、皇城、外城三城组成,外城和皇城为正方形,宫城略为长方形。外城的建设极具蒙古特色,城墙用黄土板筑成,北部是可供忽必烈涉猎游玩的皇家园林—御苑。南面则是官署和作坊区,这里还有按照蒙古旧制举行重大庆典宴会的昔剌斡耳朵。皇城内街道整齐,官署、寺庙、道观等建筑错落分布。东、西两侧有关厢,西关为商业区,街市繁华,东关近皇城,帐房错落有致,是前来朝觐的诸王安置部众的地方。

宫城位于全城的东南角,四角有角楼,东、南、西各开一门,城外有一平坦的广场,宫城内的建筑多以汉式为主。核心建筑是气势宏伟的大安阁,大安阁是用拆毁的宋汴京熙春阁的材料,依照熙春阁建造的。据说汴京拆下的熙春阁木材多达“万计”,通过水路和陆路运至开平,耗费极大。这里也是忽必烈临朝、议政、接见臣下和举行其他重大典礼的地方。

刘晓:他在建上都的时候,既结合了中原的都城的建设规划,又融入了蒙古草原的一些特色,所以上都是二元化的一个都城,当时的上都确实非常的繁华,而且有各种肤色的人,来自世界各地的人当时都在上都,然后大家之间相互做买卖,包括其它的交流方式,应该是人非常多的,非常繁华的一个地方。

魏坚:建元中统1260年,中统元年,大元王朝是1271年,又过了十一年以后的事了,那么在这十来年当中,其实后来被称作上都的开平,实际上起着一个临时都城的作用。那个时候蒙古人正在四处征战,而且不断扩大地域,又声威显赫。但是他逐渐的安定下来以后,特别是汉地的统治,逐渐稳定的时候,忽必烈已经开始注意了这个整个国家这个体制的安定,汉地这一块经济的发展,对北方是有巨大的诱惑力的。所以你想发展起来,没有汉地这一块的经济,是搞不上去的,而且将来他的国家的发展,也是要靠这块地方的,所以他必须有大都来做一个都城。

大都的选址很快确定,那就是当时的燕京,府名大兴,燕京的建城历史可以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的燕国古都蓟,在漫长的岁月里,这里一直是南来北往的交通枢纽,到忽必烈统治时期,这里的名字早已从金中都恢复为燕京,忽必烈选择这里建立新都,还有另一层重要原因。忽必烈在开平登上汗位的一个月,他的弟弟阿里不哥也在部分蒙古宗王的拥戴下,宣布继任大汗,而在之后兄弟二人长达五年的汗位争夺战中,燕京成为了汉地粮草军马北上的重要军事驻地,由此也更加凸显了在汉地建都的必要性。

公元1263年,忽必烈正式定开平为上都,并在燕京营建又一个政治中心。元至元元年(1264),燕京正式命名为中都,然而,新的中都却无法在金朝中都的基础上进行建设,因为公元1215年,蒙古军地占领这里之后,金中都就已经残破不堪,更重要的是这里的城市供水也存在问题。

刘晓:它(金中都)是靠西边的莲花池,水量并不大,就是不适合大都市以后发展的需要,最后当时选的是金中都的东北部位,为什么要选择这个地方呢,这个地方本来有金朝的离宫,就是皇帝的离宫,而且水系很发达。而且这个离宫,像琼华岛,当时的琼华岛在建设都城之前,就已经做过一些修缮,以这个为中心点向外拓展的话,就非常合理。

琼华岛,位于今天北京的北海公园,这里原本是金代的一座离宫,岛上建有著名的广寒殿。公元1261年,忽必烈下令重修琼华岛上的广寒殿,元帝国的新都建设开始准备了。广寒殿曾是整个新都的制高点,建筑金碧辉煌,殿上既可以远眺西山,也可以欣赏都城的美景,只可惜这座辉煌的宫殿后来在明万历年间坍塌,从此无迹可寻,只留下一支忽必烈曾经用过的巨大酒缸,存放在北海团城的承光殿中。这个名为“渎山大玉海”的酒瓮,成为大都营建的历史见证。

至元四年(公元1267),忽必烈下令兴建中都新城,至元八年(1271),蒙古国正式定国号为“大元”,至元九年(1272),忽必烈又命名中都新城为大都,大都新城正式作为京师进一步规划营建。至元十一年(1274)正月,忽必烈御正殿,受诸王百官朝贺。

元大都承袭了元上都宫殿、皇城、外城三重城垣的布局,它的总设计师仍然是刘秉忠,设计理念主要来源于《周礼·考工记》,呈正方形,每边长九里,各有三门,城中有纵横交错的宽广大道共九条,大都的设计还严格遵循了前朝后市,左祖右社的整体布局。在今天的北京城可以见到的元大都遗址已经非常有限,然而对于元大都有着二十多年研究的王岗研究员告诉我们,忽必烈当年下令营建的大都城规模应该非常宏大。

王岗:这儿就是元大都的城墙遗址,当年修建大都城的时候,主要还是以这种土城墙为主,现在咱们这个位置,大概是在肃清门的位置,就是元大都城的西城墙的靠北边的这个城墙的城门,原来的城墙非常高,非常宽,宽和高的比例大概是三比二,文献记载,叫城方六十里,规模已经是可以说在中国古代,北京的都城当中规模最大的。甚至比明朝修北京城的城墙规模还要大一些。

元大都的外城城墙由黄土夯筑,底部较宽,逐渐收窄,宽、高、顶的比例为3:2:1,为应对大都多雨的夏季,城墙设计有多处排水设施,城墙上还曾盖有苇衣,整个大都城墙周长为28600米,城墙四周共开城门11座,这些门的命名取义按五行方位或有关含义而定,东、西、南各三门,只有北边开健德门和安贞门,这样设计曾让人们困惑不解。

陈高华:元代好多写诗都提到,大都城市哪吒城,就是三头六臂,三个脑袋,南边三个门,六臂,东、西都三个门,这就是六臂,两条腿属于北方的两个门,它是按照哪吒传说来设计的。可能跟当时人认为哪吒是一种保护神有关系,所以他大都设计成象征是哪吒的形象,搞了十一个门。

王岗:阴阳学说当中单数属阳,双数属阴,那么北面的城门,它因为是属于阴的这一面城门,所以宋朝是四个城门,元朝是两个门都是双数,这是不错的,从体制上来说,就是它体现了中国古代阴阳观念,在都城建设中的体现,这是一种说法。这种说法正好和传说当中的哪吒的形象吻合,三头六臂两只脚,刚好是这么一个形象,所以当时元朝人在作诗的时候,就提到大都是一座哪吒城,这是一种等于是传说和现实的都城体制的巧合,或者说是一种传承当中的一种偶然相合的因素。

宏伟壮观的大都城历经二十多年才全部建成,整个大都城坐北朝南,以积水潭东北岸的中心台为基准,对称展开,中心台方幅一亩,是刘秉忠实测出来的全城平面布局中心点。南侧有石碑刻有“中心之台”四字,以南至旧金口河(今东西长安街),向西尽积水潭的距离为半径,向东、北两侧对称展开,以确定全城的四至,这在中国的都城史上是史无前例的。然而中心台虽然是全城的中心位置,却并非皇城之所在,而是设置了元代人们生活中更为重要的两座建筑—钟楼和鼓楼。

王岗:钟鼓楼在元大都的时候是整个城市的中心,这种规划设计是从元代开始的,它是一种当时人对于整个城市的一种观念的体现,就是社会的发展,应该按照自然的发展,按照天体运行的发展的规律来运行,它是这么一种理念。所以当时他把这个天,实际上和天相关的钟楼和鼓楼放到而来全城最重要的位置上,甚至于比皇权还要高。

元大都的皇城和宫城与今天的北京城有所不同,皇城由以太液池为中心的三大建筑群组成,北面还有御苑,整个皇城水系环绕,而宫城的面积,则没有今天的紫禁城那么大,它位于皇城的东部,处于全城的南北中轴线上。宫城的主要建筑分南北两大部分,南面以大明殿为主,北面以延春阁为主。大明殿是朝廷举行重大仪式的地方,凡皇帝登基、元旦、庆寿等重大活动都在此举行。大明殿后面为延春阁,阁下称延春堂,是举行佛、道等宗教仪式和宫廷宴会的地方。

在今天的北京城,胡同已经成为最具有代表性的历史符号。很少有人知道胡同一词,原本就是蒙古中对于水井的称呼,而此前,中国都城的设计多数都遵循着坊市制的规则进行设计,高高的房墙内是人们的居住区,而商业贸易区则专门设置,这一格局直到北宋时期才被打破。而元大都在一开始就完全破除了坊墙的设计。

王岗:蒙古游牧民族对商业的发展是特别重视的,对于城市坊墙的束缚,他是肯定要破除的,但是另一方面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因素,就是政治方面的考虑,一个就是说居民的活动,没有什么隐藏的地方,再一个他镇压民众的反抗就会很容易,同时大都城也开始作为一个都城的格局的变化,就是从坊里制度向街道四合院制度转变的过程。现在的北京的的东西城当中,很多的胡同和四合院基本上保留了元朝的旧的格局,基本上没变。

宽阔的街道,交错的胡同,带来了人们前所未有的便捷沟通,交易变得异常便易,这里常年居住着四五十万人口,来自天南海北,说着各种方言的商贾、雇佣军人、旅行者、外交使节、传教士,匠人云集于此。波斯、阿拉伯和高丽的商人们,把马匹、人参、麻布等贩运到大都,再把各种日用品、纺织品和书籍等贩运回去,元大都成为了一座中世纪的国际大都会。

然而,这一切的正常运转都源于元大都一项重要的规划设计,那就是水系。元朝的水利建设在中国历史上可圈可点,著名水利学家郭守敬不仅勾划出了元代水利的大格局,也一手编织了成就大都繁荣的水网。

王岗:这个高粱河的水系呢,包括大都城里的用水,包括咱们现在通惠河的漕运,从通州往大都城运输各种物资,都是走的这个水系,所以当时从江南过来的船,可以通过运河一直运送到积水潭水域来。这是咱们通惠河的一个闸口,在元代的时候最初修的是木闸,木闸修完了以后呢,时间长了就朽了,朽了以后就改成了石闸,石闸到现在七百多年了,这个石闸现在保留还非常好。京杭大运河、包括会通河,御河,它那河上都有这种闸。

金水河、太液池构成了宫苑用水系统,而高梁河、海子、通惠河构成的漕运系统,遍布城内的水井则满足城内居民的生活用水,大都立体化的供水体系不仅满足了几十万人的生活所需,也成就了大都各种货物的舶来运出,成就了南北文化,乃至世界东西方文化的沟通融合。

而此时的元上都也已成为了当时中国北方最繁荣的经济中心,这里有发达的手工业作坊和商业交换市场,也是由内地向岭北行省集运粮食和其它物资的最大转运站。这里是草原丝绸之路的起点,以上都为中心的四通八达的驿道上,是行色匆匆前往上都朝觐元朝皇帝的外国使者,以及波斯、缅甸、印度、尼泊尔、意大利等国的学者、高僧、商贾、工匠、艺人,与他们擦肩而过的是上都派往欧洲和亚洲国家的使节。元大都,元上都,元帝国的两个都城都成为了当时世界瞩目的国际大都市。

自忽必烈始,元朝皇帝每年就在这两座都城之间来回巡幸,轮流办公,处理国家大事,这一制度被称为两都巡幸。

陈高华:当忽必烈开展造大都城的时候,中亚一带的一些蒙古贵族,专门派人来责问他,说我们蒙古人从来就是过着草原的生活,你为什么要在这里建立一个大都城,你自己就不回到草原上去,这很典型的反映了生活在草原上的游牧民族,跟忽必烈政治理念上的一个冲突。按照大多数蒙古贵族,成吉思汗的子孙来说,他们认为在草原上过游牧生活,是他们的传统,是他们的理念。

魏坚:说你是一个蒙古子弟,我们用的是草原的这套管理制度,你就用汉家礼仪、汉家制度,这套汉家东西,你违背而来祖宗的家法,这是不可以相融的,你为什么要这么做,所以他也受到了很大的压力。这种情况下,怎么办呢,我把一个都城留在蒙古高原上,留在草原地带,一来可以笼络这些对他不满的蒙古宗王,二来他也有了一个统治北方的一个根据地。

对于草原民族而言,逐水草而居,是传统的生活方式,即使在取得了政权之后,他们也常常实行一种叫四季捺钵的制度,按照季节的变化来变化营地,同时处理政务,训练军马。从蒙古人时代,一直到蒙哥汗时代,依旧保持了这种制度,直到忽必烈在开平兴建了都城,蒙古国的政治中心才在真正意义上确定了下来。

魏坚:忽必烈不能放弃上都,而且上都从心里上来说,是他的龙兴之地,所以后来那些个好多蒙古的皇帝继位,一定要跑到上都去,至少有六个皇帝是在上都继位的,那是正统。所以这几样东西加在一起,决定了忽必烈要实行两都巡幸。即保留了北方民族这种基本的习性,另一方面呢,他又保留了一块地方,政治、军事和经济的需要,所以他每次去的时候,有人把它看成一个夏宫,是一个避暑的地方,那不是。

就这样,两都巡幸从忽必烈开始成为了元朝历代皇帝重要的任务,每年隆冬刚过,浩浩荡荡的队伍都会从德胜门出发,沿着固定的路线前往上都,到了秋天再从上都返回大都。皇帝巡幸出发的日子更像是大都和上都的节日,每年农历二月十五日起在大都,六月十五日起在上都,都要举行盛大的迎佛仪式和游行活动,称游皇城。皇帝和后妃、公主、贵臣、近侍全部穿着华丽的服装,坐在彩楼上观看表演,富人商贾争相拿出珍藏的珠宝、奇玩互相夸耀,游行队伍首尾长达三十余里。参与仪式或游行活动的有五千人,所穿衣服和所饰道具均由朝廷发给,队伍因此显得鲜丽整齐,可谓“珠玉金秀,装束奇巧”。往来两都之间的巡幸线路有四条:驿路是一般官员和商人等走的主要通道,设有11个驿站。东路有两条,一条专供监察御史和军队使用,另一条是皇帝的专线,也称为“辇路”,西路皇帝南返大都的路线,也称东出西还。

从事考古研究的魏坚教授,正带着他的学生们进行一次实地考古,他们出发的路线基本接近于当年元朝皇帝北巡上都的路线。魏坚教授曾经在二十年前全程参与了元上都的考古发掘,他特意将两都巡幸的遗址设置在了此次考古研究的线路上。

魏坚:目前我们所在的遗址就是河北沽源的小宏城子古城址,这个是元代的察罕脑儿行宫所在地,这是东西御道上来合围的地方。所以你往回翻还是往上走,都要在这儿合拢,除了正中央中心偏北的地方,就现在我们看到蒿草里面高出来那一块—大殿,而且明显地看出前面一块后面一块,就是元朝在中国这种宫殿的前朝后寝式的这种建筑,前面是朝堂,后面是住人的地方。一般是工字型的,中间有一个亚腰,细一点,然后前面一个大殿,后面一个大殿,所以这是一个主要的殿址。

巡幸线路的行营,多设在这样水草丰美的地方,既可以驻足渔猎稍作休整,又可以在行营处理政务。皇帝巡幸两都,中央机构主要长官也需随驾,议理朝政。一些重要的衙属,在上都均设有分支机构,他们有近半年的时间在上都避暑理政,只留中书平章政事、右(左)丞居守大都处理庶务。

魏坚:过去人们认为是马上打天下,马上治天下,其实元朝本身它自己,好像是武功比较强盛些,但是他们对这个文化并不摒弃,对这些文人非常友好,而且也经常把他们收在帐下,为他们做一些诗词歌赋这些东西,特别是两都巡幸的时候,叫扈从诗人。现在那些诗,扈从诗,有专门的集子,那描写的非常清楚,所以我们通过这些扈从诗,了解好多元代的历史。

从各类文献资料统计显示,有关元朝上京纪行诗近千首,主要就是描写皇帝巡幸驿路的风光景物,这些诗歌中,虽难有今人熟知的传世之作,却成为了研究元代历史的重要文献之一。此时的上都城水草尚未青绿,但随着皇帝巡幸队伍的到来,这里很快便会热闹起来。军队安营扎寨,人们开始为上万人在这上都半年的生活、贸易做着准备,草原上的各路宗王、西亚和欧洲的使节们都已经在前往上都的路上。

魏坚:我们现在所在的位置,就是元上都外城西北角,再往西北方向一公里左右的地方,这个地方就是龙岗的一部分,叫哈登台敖包,偏北、偏西点的地方,我们管它叫西山敖包,敖包下面就是著名的元代的两个粮仓之一,万盈仓,那么另一个仓房,就在东面,叫广济仓。它的布局和万盈仓的布局完全一样,也是存放粮食的地方。北边的小山包下面这一块,我们调查发现了两处兵营,指挥系统、仓储系统、居住的系统,房子一排一排非常整齐,跟咋们现在排的房子一样,我们当时算了一下,如果每间房子住四个士兵算的话,大概可以住八千人,而上都当时两都巡幸时候的卫戍部队,连汉军带蒙军,大约有两万人。

冷冷清清的上都城很快便成为了十万人聚集的大都市,各国贸易在这里展开,一年中最为隆重的祭祀、宴请、岁赐、议政等活动陆续在上都进行。在今天的元上都,还有一处被称为羊群庙的祭祀遗址,这里出土的几尊石像,曾见证了上都隆重的祭祀仪式。

魏坚:羊群庙遗址是一个意外的收获,当年是因为这个地方有盗墓的现象,我们来处理盗墓的现象来的,结果来了后一挖才发现,前面出来四尊,有三尊是没有头的,其它都完整,第四尊只有脚跟前一部分了,不完整了,一共是是尊汉白玉的石雕像。而这个地方呢,又恰恰是在元上都西北,大概35公里远的地方,从元史里边记载的在元上都西北70里地,是元朝皇家祭天祭祖的地方,那正好是这个地方,每年的七月初七和七月初九,他们这个黄金家族,帝王之家要来这儿祭天祭祖。

隆重的祭祀之后便是上都一年一度的诈马宴,这不仅是一场隆重的宴会,更是蒙古王室贵族们商议帝国朝政的重要聚会,宴会之后,庞大的巡幸队伍就将从上都返回,前往元帝国的另一个政治核心—元大都。

正是因为这每年的一次往返,元朝的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就发生在巡幸两都之间的路途中。

公元1323年农历八月初四,英宗在结束上都巡幸后启程南返大都。当天夜里,扈从队伍刚刚抵达西道第一站南坡扎营,即发生震惊全国的“南坡之变”。以御史大夫铁失、英宗两位怯薛长失秃儿、也先帖木儿为首的贵族官僚,发动军事政变,杀死英宗皇帝及其亲信大臣。

公元1328年,元泰定皇帝去世,一派贵族官僚在上都拥立泰定帝之子为帝,另一派则在大都拥立元文宗图帖睦尔,双方为争夺皇位展开了大规模的武装冲突,战火一时遍及黄河以北广大地区。“两都之战”持续将近一年,最后元文宗获胜。在此期间,元朝还一度发生过中国历史上罕见的三个都城同时并存的现象。

公元1307年,新即位的武宗在两都之间的要道旺忽察都行宫建立新的都城。

魏坚:公元1307年,海山从漠北南下,在大都继位,后来史书叫做元武宗,武宗继位之后,很快就下令,在旺忽察都之地创建中都,旺忽察都是哪里呢,就现在我们中都所在的这个地方,过去是两都巡幸过程当中的一个驿站。当时大臣们都反对,但是武宗执意要做这个事情,大都也罢,上都也罢,都跟他关系不大,而且那些地方盘根错节的这些势力,甚至有的是敌对势力,对他都是不利的。他需要有一个自己的根据地来扎下根来,以图发展,可能因为这样一些原因来建中都。

武宗在位四年,倾注了大量人力、物力建造繁荣中都城并未完全建成,近年的考古发掘使中都城的面貌逐渐清晰起来,中都的规模要小于大都,大于上都。整个城市分外城、皇城与宫城三部分,但不同的是,中都最核心的宫城位于整个城市的正中央,符合都城建设的传统布局。

公元1311年正月,武宗去世,其弟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即位,他立即下令停止中都城的营建,中都建制,实际上仅存在了两年零十个月,成为元代都城建设史上转瞬即逝的插曲。

元朝的历史就这样在皇帝的两都往返中落下帷幕,上都城维持了九十九年。公元1358年,刘福通系的红巾军挥师北伐,攻克上都,一把大火,将这座积百年之力繁荣起来的塞上城市及其宫殿化为灰烬,元朝两都巡幸制自此停摆。

宫阙残破,荒草萋萋,繁盛一时的上都城从此长眠在大草原上,往日的繁华终成追忆。

十年后,公元1368年八月初二,朱元璋手下大将徐达带兵北上,攻占大都,更名北平,中国历史又一次改朝换代。

元朝实施近百年的两都巡幸制彻底终结,然而,元朝的两都巡幸制对于巩固元朝政权,稳定局势,加强汉地与蒙古的联系,促进蒙汉之间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与交融,都曾起过重大的作用,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

元大都,这座曾经的国际大都市,来自全世界的各色人等汇聚在这里,进行各种交易和交流,七百多年过去了,北京城长盛不衰,举世瞩目。什么是盛衰?什么是兴亡?什么是大浪淘沙?大都,上都,两座城的命运进行了形象的诠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802930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