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钻石具有独特的内部结构。
钻石象征着高贵的身份和地位。只知钻石稀有,不知钻石的本质。1772年,瓦锡将钻石加热燃烧,成功测得燃烧后的产物有水和二氧化碳,至此钻石的面纱被人类揭开。
钻石本质是“碳”,和石墨,煤炭没有区别。物理层面,晶体中碳原子的排列方式的不同,形成了同素异形体,导致了性质不同的原因。
以石墨为例,在石墨晶体中,同层碳原子以sp2形成共价键,每个碳原子以三个共价键与三个原子相连。这种结构由于同层原子结合非常紧密,产生滑移的现象,这是石墨强度较低的原因;钻石结构中,每个原子与4个原子形成正四面体,以SP3与另外4个碳原子形成共价键,构成正四面体的形状。共价键强度大,金刚石硬度就很大,熔点非常高。
钻石的发现,像做梦一样。在河流的上游存在富有钻石的矿石,经过自然瓦解,钻石暴露外部,随着径流到下游,静待有缘人。在此后的时间里,在河边淘金淘钻石。1850年,人们了解到上游的矿石富含钻石,于是转战上游,进行寻找。到1867年,在南非小镇附近发现了这种岩石,更名为“金伯利岩”,至此,初步了解钻石矿脉,开采钻石,必须找到金伯利岩。不要高兴太早,找到金伯利岩不一定代表开采钻石,金伯利岩金刚石占到20%~30%,具有价值的不足5%,达宝石级别更是少之又少了,比河边靠运气强。
目前为止,金伯利岩矿脉分布在南非和俄罗斯以及中国等少数国家,以南非著名,“库利南钻石”重达3106克拉。
钻石坚硬,什么工具才能切割和加工?可能不信,加工钻石要比加工其它矿石要相容易。在200年前,钻石工匠利用经验判断钻石纹路,然后劈开。
钻石的准确由来至今仍是个谜。数亿年前钻石成形于地球深处的高温高压中,比天上的星星更为古老。Diamond这个字是从希腊文Adamas来的,意思是坚不可摧,不可战胜。钻石征服了世界,被世人顶礼膜拜,是铸造爱情的魔法。
钻石自发现以来,就关乎浪漫和传奇。希腊人认为钻石中的火彩是生生不息的爱情火焰。
在3000至4000年,钻石的魔力征服了国王,女王和大臣。自诞生以来,钻石就象征着财富、权力、爱情、精神和神奇的权力。古时候国王穿着胸前镶满钻石和珍宝的盔甲穿作。有人认为钻石是星星坠落时的留下来的碎片;也有人认为是天神的眼泪在地上的结晶物。钻石中蕴含众神神奇的力量,佩戴它能威力倍增,超出常人。由于这些信念,士兵们作战时会躲开国王和那些买得起钻石镶在胸前的人。
15世纪前,只有国王才能佩戴象征力量、勇气、不可战胜的钻石。数百年后,钻石拥有了独特的含义,那就是挚爱的礼物。有人说,爱神丘比特的爱情之箭的箭尖是钻石做成的,因此无坚不摧,具有了征服爱情的力量。
世界各地千百万人都说,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的钻石,它的神奇魅力和美丽浪漫,无法用言语表达,只能用心去感受。钻石戒指作为订情信物,可以追溯到1477年,奥地利的马克西米送给法国勃艮第的玛利公主一枚钻戒,从此开启了赠送钻石订婚戒的传统。古埃及人发现左手中指直接通往心脏,所以将戒指套在中指上,代表相爱一生。
公元前800年在印度的冲积河床中发现了第一颗钻石,它源于哪座火山无从知晓。印度的冲积河床里蕴藏着大量的钻石,18世纪后供应量锐减,或许导致了巴西的勘钻热潮。巴西成为继印度之后又一个重要的钻石产地。l866南非发现大量的钻石矿藏,引发全球的淘钻热。l954西伯利亚的永久冻土中又发现了大量钻石。目前加拿大西部成为最新的淘钻热。
历史上,人们通常在河流周围的砂石中开采钻石。1870年南非人在远离河流的地方发现钻石,从此开始了向地底挖掘钻石的先河,促使当代先进的开采技术诞生,人们可在地表深处,甚至河流、海洋中开采钻石。
切割:
把钻石切成复杂的面,实际上是近代宝石工艺的一种做法。数百年来,未经切割的钻坯通常不用于佩戴,而是当作护身符的,也有将天然的八角钻石镶嵌在戒指上。约在l074,匈牙利女王的王冠上镶嵌的未经切割的原石,也许这是史上最早的珠宝首饰。13世纪法国和英国的皇室开始佩戴钻石饰品。十六世纪的英格兰的时尚潮人用钻戒在玻璃窗上刻画浪漫的誓言,他们称钻戒为“涂鸦环”。
史料记载,钻石抛光(用钻石粉)最早始于14世纪印度,当代也有资料表明始于威尼斯。最早钻石切割始于l550年安特卫普。当地技师很快成立钻石协会,安特卫普成为当时最重要的钻石中心。
钻石路线和钻石中心:
印度钻石通过两条地中海路线达到威尼斯:南线途径亚丁,埃塞俄比亚和埃及,北线通过阿拉伯,波斯,亚美尼亚和土耳其。由于葡萄牙人发现直通印度的海路,促使安特卫普蓬勃发展成为钻石中心。安特卫普优越的地理位置使它便于从里斯本和威尼斯进口大量钻坯。
1585西班牙攻打安特卫普,众多钻石切割师迁移到阿姆斯特丹。荷兰公民自由的政策吸引了许多来自西班牙,葡萄牙,德国和波兰,逃避宗教迫害的钻石工匠(包括许多犹太人)。
16世纪后期,随着英国对当时世界产钻中心——印度兴趣日益浓厚,伦敦也继而成为重要的切割中心和世界主要毛坯钻石市场。
如今比利时、印度、以色列、中国、南非和美国成为世界著名的钻石切割中心。
古代帝王总希望自己的统治能够绵延至永远,就像钻石一样坚固而恒久。这或许就是俄国沙皇彼得大帝开始收集钻石和珠宝的原因。
18世纪初,彼得大帝颁布了一道保护珍宝的专项命令,要求国人不准随便变卖室中的珍贵珠宝和首饰,在一定重量 以上的钻石和珠宝必须由皇家收购。另外彼得大帝还在世界范围内搜索钻石珠宝,很多小国得知他的心头所好都把本国最好的珠宝亲手献上,希望因此得到庇护和福祉。
彼得大帝在自己居住的圣·彼得堡东宫内修建了一座神秘建筑物,所有收集到的珠宝都被珍藏在里面,世人称之为钻石库。彼得大帝之后,最痴迷于收集珠宝的是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如果世界上每个女人都爱钻石,那么最爱钻石的女人就是叶卡捷琳娜二世。她对钻石的痴迷程度几近疯狂,每天都佩带价值连城的钻饰,而且花样经常翻新。她对钻石切割和镶嵌的工艺要求极高,俄国历史上最出色的钻石切割专家就是在叶卡捷琳娜二世时期出现的。曾经有个皇宫卫士壮着胆子称赞女皇的钻饰漂亮,他就被升官至侍卫总管。大小官员于是都把进献钻石当成最直接的升官途径。一次女皇过生日,结果在收到的上万件生日礼物中有超过一半是钻石。女皇的钻石不仅镶嵌成首饰,就连她日常用的东西都要镶满钻石。她有一本17世纪的《圣经》,银制的封面上就镶嵌了3017颗钻石。
在几代皇室不停收集下,俄国的钻石库成为珍贵钻石最集中的地方,其中光世界前10位的大钻石就有3颗。 最出名的是“奥尔洛夫”钻石,这是目前世界第三大钻石,重189.62克拉。17世纪初,在印度戈尔康达的钻石砂矿中发现一粒重309克拉的钻石原石,根据当时印度国王的旨意,一位钻石加工专家拟把它加工成玫瑰花模样,但未能如愿,使重量损失不少(仅磨出189.62克拉)。这颗美妙绝伦的钻石后来做了印度塞林伽神庙中婆罗门神像的眼珠。
1739年,印度被波斯攻占之后,这颗钻石又被装饰在波斯国王宝座之上。之后钻石被盗,落入一位亚美尼亚人手中。1767年,亚美尼亚人把钻石存入了阿姆斯特丹一家银行。1772年钻石又被转手卖给了俄国御前珠宝匠伊万。伊万于1773年以40万卢布的价格又把钻石卖给了奥尔洛夫伯爵。同年,奥尔洛夫伯爵把钻石命名为“奥尔洛夫”,并把它奉献给叶卡捷琳娜二世作为她命名日的礼物。尔后“奥尔洛夫”被焊进一只雕花纯银座里,镶在了俄罗斯权杖顶端。有着传奇经历的钻饰使权杖的威严令人震慑,“奥尔洛夫”成为钻石库中最重要的藏品之一。 除了“奥尔洛夫”之外,钻石库中世界级的钻石还有很多。“保罗一世”重130.35克拉,这颗紫红色美钻曾经镶嵌在印度皇冠的中央,后来被彼得大帝拥有。“波斯沙皇”重99.52克拉,曾镶嵌在波斯国王的王冠上,后来被为沙皇文狄拥有。“沙赫”虽然只重88.7克拉,但是它是世界上唯一一颗刻字的大钻石。钻石最初也是在印度被发现的,先后被两位印度国王拥有,然后辗转到波斯国王手中。钻石的3个晶面上分别刻3个国王的名字,每次转手到新主人手中,都会被刻上新主人的名字。要知道钻石极为坚硬,要想在上面刻字难度惊人。宝石工匠从钻石上磨下一些极细的粉末,再用尖尖的细棍蘸取这种粉末给这颗钻石刻字。3次刻字之后,“沙赫”的重量从发现时的95克拉变为88.7克拉。1829年,俄国驻波斯大使被人刺死,沙皇威胁要报复。为了平息沙皇的怒火,波斯王子霍斯列夫·密尔查率代表团到圣彼得堡谢罪。王子送给沙皇一件宝物,就是这颗饱经沧桑的“沙赫”。它的价值在当时看来相当于两个国家之间的一场战争。此后,“沙赫”一直保存在俄国。
单颗巨大钻石已经令世人惊叹,更何况由几千颗钻石镶嵌成的。流光溢彩的大皇冠简直是钻石的荟萃。它是1762年由宫廷珠宝匠为叶卡捷琳娜二世加冕而专门制作的,上面十几颗最重要的钻石分别是从当时欧洲国王的王冠上拆下来的。工匠在皇冠上镶嵌了4936颗钻石,共重2858克拉,整个王冠重1907克。皇冠顶端是世界上最重的尖晶石,重398.72克拉。长期以来宝石专家都认为这是一颗红宝石,后来才发现原来是稀有的尖晶石。目前这颗尖晶石是俄罗斯“必须保护的七颗宝石”之一,值得一提的是,它还是俄国人以2672金卢布从北京购买的呢。 钻石库的珍宝现在已经无法用市场价格来衡量,它成为俄罗斯国家财富的象征,但即便是皇室珍宝,也有流离坎坷的时候。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沙皇立即下令把这些珍宝从东宫转移到莫斯科克林姆林宫。在转移途中,由于走漏消息有很大一部分珠宝流失。据一种说法,大约75%的零散钻石和宝石流入民间。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俄国也流失了相当一部分珍宝,其中有号称“天字第一号珠宝盒”的琥珀大厅。1711年,普鲁士国王弗雷德里希一世下令建造一个琥珀室。琥珀室呈方形,占地约200平方米,共用了6吨琥珀,上面饰满了钻石、绿宝石和红宝石。它的价值不仅表现在财富的惊人集中,而且还是一件巴洛克艺术的杰作。5年后,弗雷德里克一世的儿子威廉一世皇帝为了庆祝普鲁士与俄国结盟,将琥珀室送给彼得大帝,彼得大帝将琥珀室收入钻石库。18世纪中叶,叶卡捷琳娜二世命令工匠对这座大厅进行装修,琥珀室成为一个富丽堂皇的大厅,变成了琥珀厅。1770年修饰最终完成时,大厅华丽得让人眼花缭乱,565枝蜡烛照亮整个大厅,烛光洒在珠宝上流光四射,令人目眩神驰……。1941年秋天,侵略苏联的德军占领了原叶卡捷琳娜二世的皇宫。希特勒下令将琥珀大厅拆散,把它们装入27个柳条箱运回德国,安放克罗列维茨市(今加里宁格勒)。1943年,战局急转直下。大厅重新落入苏军之手,琥珀厅又被德国人拆卸装箱,分别藏在条顿骑士城堡和附近的防空洞里。1944年8月,盟军轰炸克罗列维茨市,将条顿骑士城堡夷为平地。从此,琥珀厅下落不明。现在无数的寻宝人在找寻琥珀大厅,但至今仍没有消息。
保留下来的钻石库在克林姆林宫的地下室里尘封了8年。1922年苏联国家委员会对这些珍宝作了鉴定,并决定由国家珍宝馆保存,现在由俄罗斯国家贵重金属宝石管理委员会管理。虽然遗失了不少珍宝,但钻石库里还有25300多克拉的钻石、1700克拉大颗粒蓝宝石、2600克拉小粒蓝宝石、2600克拉红宝石和许多又大又圆的优质精美珍珠。
作为俄罗斯国家财富的集中象征,俄罗斯钻石库排在世界十大宝藏的第十位。
钻石琢型种类介绍:
( 一) 尖琢型
尖琢型( point cut ) 是钻石的最早抛磨形状, 大约出现于14世纪。仅限于将八面体的8 个晶面磨得光滑。由于八面体面本身无法抛磨, 故所抛磨的面与八面体面有小的交角。抛磨的目的是改善对称性, 获得透明的钻石。
( 二) 桌形琢型
桌形琢型( table cut )大约出现在15世纪早期。 只是简单地磨掉八面体的一个角顶, 这样就形成了冠部4 条自然倾斜棱的桌形 , 进而又演化为阶梯状小面型琢型。
( 三) 玫瑰花琢型
玫瑰花琢型大约开始出现于15世纪,为平底、拱顶琢型, 顶部为小的三角形小面覆盖,。这种琢型质量损失小, 外观更漂亮, 很适合扁平晶体制成玫瑰花琢型, 其缺点是火彩不足。尽管如此, 玫瑰花琢型还是流行了数十年, 世界上一些著名的钻石就是这种琢型。
( 四) 单多面形琢型
单多面形琢型( single cut ) , 是桌形琢型向圆多面琢型发展的过度琢型, 它类似于现代的八面琢型( eight cut ) , 但外观不是圆形。它是4 个角顶被磨掉的斜截的桌形琢型。
( 五) 双多面形琢型
双多面形琢型( dou ble cut ) 由单多面形琢型转变而成, 许多人认为这是由马扎林(Mazarin) 主教倡导的结果, 故又称之为马扎林琢型。其外形似垫子, 总共有34 个小面, 其中16 个在冠部, 16 个在亭部, 再加1 个台面和1 个底面。
( 六) 三重多面形琢型
据认为, 三重多面形琢型( triple cut ) 是威尼斯的钻石抛磨工匠帕鲁兹( VincenzioPe ruzzi) 设计的, 他把小面数增加到58 个, 其中包括台面和底面。这增加了钻石的亮度和火彩, 但形态仍是不规则的。
( 七) 古典欧洲琢型
古典欧洲琢型(图5 - 34 ) 是上述琢型进一步改进的结果, 其小面的大小和角度更趋均匀、对称, 腰棱已具有更圆的外形。此种琢型在形状和式样上更加接近现代圆多刻面形琢型。
( 八) 现代圆多刻面形琢型世界不同地区的有代表性的现代圆多刻面形琢型的各种“理想” 琢型的比例。
( 九) 花式琢型
花式琢型( fancy cut ) 大约开始出现于15世纪,是指非圆多面形琢型的任何现代钻石琢型。据估计, 大约只有10%~20%的钻石原石加工成该琢型。这主要是由于最终抛磨的形态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原始的原石形态。另一个因素是花式琢型的生产成本较高, 只有少数有经验的抛磨工匠能够制作, 而且是一件极花时间的工作, 因此, 生产商常常不愿生产这种琢型。
花式琢型的款式很多, 根据各自的特点基本上分为两组: 每组都要求不同的工艺和不同的钻石原石。
( 十) 奇异式琢型
奇异式琢型主要表现设计师的创意, 不受任何标准的约束。它可根据原石形态的多样化切割成动物、植物等一些奇特的形状, 如马头、羊、鱼、十字架、月牙形、五角形、观音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