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观音是什么时候建成的?

南海观音是什么时候建成的?,第1张

三亚南山海上观音是1993年建立。1993年中国国务院宗教局和海南人民政府批准兴建三亚南山寺,并在寺前的海中塑108米高之海上观音圣像,属于南山文化旅游区。

海上观音像由海南三亚南山功德基金会发心敬建,一体化三尊,巍峨壮观,实乃世界造像之最。1999年,农历九月十九日,南山隆重举行了“南山海上观音”敬造工程开工典礼。工程历时6载,2005年4月24日(农历三月十六日,准提菩萨诞辰日)举行盛大开光仪式。

一百零八米的海上观音比自由女神还要高15米,乃世界最大的白衣观音造像并且是世界上最高的观音像,为钛合金材料敬造。在南山海上观音建成之前,高八十八米、被誉为“神州第一大佛”的无锡灵山大佛是最高的,而南山海上观音像建成之后,灵山大佛的高度纪录就被刷新。观音圣像一面是手持莲花,另一面是手持经书,还有一面是手持佛珠。为正观音的一体化三尊造型,宝相庄严,脚踏一百零八瓣莲花宝座,莲花宝座高十米,共四层,每层有形状相同的二十七瓣莲花,及其壮观。

南海观音是观世音菩萨。南山海上观音详情

南山海上观音是座108米高的观音菩萨圣像,位于南山寺前的海上金刚洲(观音岛)上,其圣象为正观音的一体化三尊造型,脚踏一百零八瓣莲花宝座,宝相庄严雄伟。海上观音是三亚著名的佛教建筑,也是著名的祈福胜地。

海上观音像由海南三亚南山功德基金会发心敬建,一体化三尊,巍峨壮观,实乃世界造像之最。

一百零八米的海上观音比自由女神还要高15米,乃世界最大的白衣观音造像并且是世界上最高的观音像,为钛合金材料敬造。在南山海上观音建成之前,高八十八米、被誉为“神州第一大佛”的无锡灵山大佛是最高的,而南山海上观音像建成之后,灵山大佛的高度纪录就被刷新。观音圣像一面是手持莲花,另一面是手持经书,还有一面是手持佛珠。为正观音的一体化三尊造型,宝相庄严,脚踏一百零八瓣莲花宝座,莲花宝座高十米,共四层,每层有形状相同的二十七瓣莲花,及其壮观。

南山海上观音圣像高108米,凌波伫立在直径120米的海上金刚洲(观音岛)上。像体为正观音的一体化三尊造型,宝相庄严,脚踏一百零八瓣莲花宝座,莲花座下为金刚台,金刚台内是面积达15000平方米的圆通宝殿。

金刚洲由长280米的普济桥与陆岸相连,并与面积达60000平方米的观音广场及广场两侧主题公园,共同组成占地面积近30万平方米的观音苑景区。

1993年,中国国务院宗教局和海南人民政府批准兴建三亚南山寺,并在寺前的海中塑108米高之海上观音圣像,属于南山文化旅游区。此像由海南三亚南山海上观音功德基金会发心敬建,三尊化一体,巍峨壮观。

1999年,农历九月十九日,南山隆重举行了“南山海上观音”敬造工程开工典礼。工程历时6载,于2005年4月15日建成,2005年4月24日(农历三月十六日,准提菩萨诞辰日)举行盛大开光仪式。

敬造工程因其规模宏伟、意义殊胜、佛理底蕴丰富,被誉为“世界级、世纪级”的佛事工程。中国佛教协会赵朴初会长欣然为圣像题名——“南山海上观音”。

扩展资料:

海南三亚南海观音的建成:

南海观音立像三亚南山海上观音像,由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亲自选址,中国佛教协会赵朴初会长欣然为圣像题名――“南海海上观音”。

南山海上观音像项目从一九九五年开始筹备,一九九九年获审定通过并于同年破土动工,总投资达八亿元。观音菩萨在佛教里是代表慈悲的,主要在西方极乐世界协助阿弥陀佛接度往生,在娑婆世界,即现实世界帮助释迦牟尼佛推行教化。

-南海观音

沧海桑田话三亚:以地质眼光看地貌变迁

话说古有《神仙传》记叙东汉年间,神仙王芳平和麻姑到蔡经家做客。这才方一进门,麻姑就感叹道:“自上次来,已经看到东海三次变为桑田了。刚才经过蓬莱仙岛,看到东海水又比过去浅了,这时间才过去一半,难道又要变成丘陵和陆地了吗?”这也就是成语“沧海桑田”的由来,古人笔下的神仙记录时间也靠关注海陆变迁这样的海平面变化事件,竟然还颇具一番地质思维。

其实所谓地质学,便是在地球数十亿年演化历史这样宏大的时间尺度下,研究其各个圈层演化规律和相互作用的一门学科。地质学把历史比较法作为核心研究思路,也就是“将今论古”,通过各种历史地质事件在今天遗留下来的证据来反推地球的演化规律,颇具一种“以沧海之一粟,量时空之壮阔”的浪漫。

“沧海桑田”讲述了东海岸边陆海更替的故事,而位于我国南海天涯海角之端的三亚,也一样可以追寻到过去沧海桑田岁月变迁的线索。三亚位于海南岛最南端,东西狭长的市区沿南海海岸一字展开,恰似观音手中一枝细柳在轻抚南海。而三亚著名的旅游景点海上观音(见图1)所坐落的南山,主要的岩石类型为花岗岩。这类岩石由于原本形成于地表深处岩浆的缓慢冷却,良好的冷凝结晶环境使其在成岩过程中变得坚硬、致密,因此往往还是优质的工程建筑石材选料。地质工作者通过测量岩石中锆石矿物的同位素组成,推算出三亚观音脚下南山的花岗岩形成于约2~25亿年前、地底之下20公里甚至更深处的岩浆事件。随后在数亿年的时间内,这些岩石不断地随着地壳抬升与地表剥蚀,逐渐露出地表直到隆起成山,成为今天巍然耸立于三亚一隅的南山(见图2)。

图1 三亚著名景点南山海上观音

图2 南山脚花岗岩质基岩海岸

相对于南山这般持续数亿年的山川巨变,不论是整个人类文明延续的时间,还是普通个体终其一生的寿命,都在它的面前显得微不足道,甚至有些并无关联。然而,地质工作者们可以通过一些地质证据去研究相对较近(如一万年内)的地球演化历史,譬如地球的地壳抬升或沉降历史、古海平面变化规律,这些对于预测人类生存空间今后的环境条件变化都有重要的指导与帮助。

在三亚,早期地质工作者们已经在沿海地区发现了许多地壳抬升的地质证据:

(1)海积阶地与海蚀崖:海积阶地是早先的海水冲刷形成的沙滩或者岩石台地(包括海边山体在海浪长期冲蚀下形成的海蚀崖),随着海平面重新下降(或升高),往往抬高(或下沉)成为新的阶地,而多次的海平面变化甚至会形成阶梯状的多级海积阶地。在三亚沿海地区分布有标高5米以内的一级海积阶地地形,林旺地区甚至可见标高10米左右的二级海积阶地。相对的,沿岸分布有不同标高的海蚀崖、海蚀柱(见图3)与海蚀洞(见图4),这些海水侵蚀的痕迹都远高于现代海平面,并且呈阶梯状记录着两次古海平面,反映了三亚地区近代两次明显的地壳抬升活动。

图3 天涯海角海蚀柱景观 

图4 小洞天海蚀洞景观

(2)河流阶地与现代河床深切:在通常情况下,河水对河床的改造多体现在侧向的侵蚀和堆积。而随着地壳被抬升伴随的河流基准面下降,水流-河岸-河床的平衡关系突然被打破,水流落差增大,对河床的垂向侵蚀增强,从而形成了更深切的V字型河床;同时原先的河岸由于河床的下切而相对抬高形成了阶地的地形,既河流阶地,同海积阶地类似,地壳的多次抬升也会形成阶梯状的多级河流阶地。譬如在三亚桶井西侧的烧旗沟和冲会沟,可见河床下切形成陡坎河岸,坎高3~6米,可以作为地壳抬升的证据。同时,在三亚崖州宁远河边可见河流阶地,阶面平缓,标高一般为10~40米。

(3)分层发育的溶洞:溶洞是灰岩地区中由于水流作用长期溶蚀形成的巨大孔洞,一般溶蚀的水来自于地表或地下水流,因此溶洞的形成位置通常与当地的地下水位有关。在三亚落笔洞地区,现今地下水位以上共发育有不同高度的三层溶洞(见图5、图6),溶洞距河床高度大致为10~15m、25~50m和40~60m,同时在最下层溶洞堆积物中可见全新世(距今一万年至今)蚌类化石,最上层溶洞中见更新世(距今两百万年至今)鹿等脊椎动物化石,这些原本应存在于地表之下的水平溶洞如今被地质作用抬升到了地表之上不同的高度,反映了在这一地区地壳发曾生过至少三次间歇性上升。

图5 三亚落笔洞景观区 

图6 三亚落笔洞景观区溶洞洞口

总体而言,近代以来三亚地区地壳运动是以继承性、间歇性地抬升运动为主要形式。可是,这些多期次的地壳抬升具体发生的时间是什么呢?虽然这些地质证据能说明在近代三亚的陆地相对于海平面在抬升,但是作为基准面的海平面本身有没有变化呢?

为了能更精确的了解过去的古海平面变迁细节,地质工作者们找到一种在三亚海岸带非常珍贵的生物作为钥匙——珊瑚。在三亚西瑁洲岛、鹿回头等地有高出高潮线06~2米的原生珊瑚存在,在蜈支洲岛、东瑁岛也有珊瑚礁存在。一般认为,造礁岩石珊瑚生长的适宜深度是低潮线以下至水深60米之间,而现今这些远高于原生深度的珊瑚说明近代三亚地区发生过地壳抬升或海平面下降。

由于造礁珊瑚对温度、光照等生态环境条件要求相当严格,而往往在海平面达到相对稳定时期,在适宜珊瑚生长的环境下很容易长成成片巨大的珊瑚礁平台并保存至今;同时,珊瑚礁样品又非常适用于通过放射性同位素方法测定它的形成年代。因此,珊瑚礁是恢复其生长时期古海面位置、古海洋环境和它形成之后的海平面变化与地壳运动的良好钥匙。

近年来,许多地质工作者集中研究三亚鹿回头地区珊瑚礁的生长形态、形成年代,发现近一万年来南海北部海平面高度既非一成不变,也不是单一的升高或下降,而是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时期(见图7):

(1)距今12~08万年:自从约12万年前地球历史上最后一次冰川时代的结束,随着气候变暖和冰川大量融化,发生了全球性的大规模的海平面上升。在距今8千年时,海水已达到三亚现今海岸线附近的山脚并开始生长巨大的珊瑚礁块。海平面的上升还造成之前与海南岛主体相连的东、西瑁岛和鹿回头再次孤立成岛。海平面大约在距今8千年时达到现今海拔-20m的高度或更深。

(2)距今8~4千年:在这一时期古海平面逐渐达到最高点,在三亚湾,海平面一度上升到高于现今海平面5m的高度,海岸线一直推进到角岭—桶井—羊栏—金鸡岭—虎豹岭—大会岭,东、西瑁岛当时的面积亦只有现今的一半,这一时期由于气候温暖、泥沙量小和海平面稳定时间长也是三亚珊瑚礁发育的繁荣期,通过在鹿回头和东、西瑁岛珊瑚礁样品的同位素年龄测试结果表明,三亚的珊瑚礁大多形成于这一时期,表明此时的古海平面在高点维持了很长的一段时间。并且,大约7~6千年前形成的珊瑚礁并没有被后来生长的珊瑚礁所覆盖,表明迄今也没有再出现过比这时更高的最高海平面了。

(3)距今4千年之后:从此海水总体开始后退,其中仍有两次或者多次的波动,在之前已经形成的珊瑚礁平台上的低洼处仍有这一时期的珊瑚礁发育,使得原先的礁坪不断愈合和扩展。至此之后海平面逐渐恢复到现今水平,并随着人类活动的影响又开始逐渐缓慢上升。

图7 三亚鹿回头地区与全球古海平面变化曲线对比图 

数十亿年地质演化的漫长岁月给了三亚山海巨变的洗礼,而如今,正是和地球历史长河相比那么微不足道的人类,正在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以巧夺天工的工程技术,开山、架桥、填海、造陆,让三亚这座滨海旅游城市更加的美丽,逐步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谱写美丽中国海南新篇章!

(第四届“保护地球 精彩地质”科普作品大赛优秀作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91756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1
下一篇2023-07-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