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疾病名称 5 英文名称 6 髌骨骨折的别名 7 分类 8 ICD号 9 病因 10 发病机制 101 直接暴力 102 间接暴力 11 髌骨骨折的临床表现 111 无移位的髌骨骨折 112 有移位的髌骨骨折 12 髌骨骨折的并发症 121 创伤性髌股关节炎 122 髌骨再骨折 123 髌骨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 13 检查 14 诊断 15 髌骨骨折的治疗 151 非手术治疗——石膏固定 152 手术治疗 153 改良张力带钢丝 154 髌骨部分切除 155 髌骨全切除 16 预后 17 关于骨折 171 病因病机 172 症状 173 治疗 18 参考资料 附: 1 治疗髌骨骨折的穴位 1 拼音
bìn gǔ gǔ zhé
2 英文参考patellar fracture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髌骨骨折(patellar fracture[1])为病名[2]。是指以髌骨局部肿胀、疼痛、膝关节不能自主伸直,常有皮下瘀斑以及膝部皮肤擦伤为主要表现的骨折[2][1]。
髌骨是膝关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体中最大的籽骨。在伸膝活动中,髌骨通过杠杆作用能使股四头肌力量提高约30%,尤其在伸直膝关节的最后10°~15°时,髌骨的作用更显重要。髌骨骨折后如处理不当,将会严重影响膝关节的活动,甚至造成终生残疾。
4 疾病名称髌骨骨折
5 英文名称
fracture of patella
6 髌骨骨折的别名patellar fracture;膝盖损断
7 分类骨科 > 四肢损伤 > 膝部创伤 > 髌骨骨折与伸膝装置损伤
8 ICD号S820
9 病因直接暴力和间接暴力均可引起髌骨骨折。直接暴力多因外力直接打击在髌骨上,如撞伤、踢伤等,骨折多为粉碎性,其髌前腱膜及髌两侧腱膜和关节囊多保持完好,亦可为横断型骨折。间接暴力,多由于股四头肌猛力收缩,所形成的牵拉性损伤,如突然滑倒时,膝关节半屈曲位,股四头肌骤然收缩,牵髌骨向上,髌韧带固定髌骨下部,而造成髌骨骨折。间接暴力为横行骨折,移位大,髌前筋膜及两侧扩张部撕裂严重。
10 发病机制 101 直接暴力由于髌骨位置表浅,且处于膝关节的最前方,因此而极易受到直接暴力的损伤,如撞击伤、踢伤等。直接暴力导致的髌骨骨折有时会合并同侧的髋关节后脱位。骨折多为粉碎性,移位较少,伸肌支持带很少损伤。因此,患者尚能主动伸直膝关节。
102 间接暴力股四头肌突然猛力收缩,超过髌骨的内在的应力时,则引起髌骨骨折。骨折多为横形,移位明显,但很少呈粉碎性,伸肌支持带损伤严重,不能主动伸直膝关节。
11 髌骨骨折的临床表现髌骨骨折的发生年龄一般在20~50岁之间,男性多于女性,约为2∶1。
髌骨骨折后常发生膝关节肿胀积血,髌前可见皮肤擦伤及皮下血肿,严重者皮肤可发生水疱,压痛明显,有移位的骨折可触及骨折间隙。被动活动时膝关节剧痛,有时可感觉到骨擦感。
髌骨骨折通常按照骨折位置、骨折后的外形及移位的程度进行分类。
111 无移位的髌骨骨折(1)无移位的横形骨折。
(2)无移位的粉碎性骨折。
112 有移位的髌骨骨折(1)髌骨中1/3横形骨折。
(2)髌骨上或下极横形骨折。
(3)有移位的粉碎性骨折。
(4)纵行骨折。
(5)骨软骨骨折。
横形骨折最为常见,约占所有髌骨骨折的50%~80%,大多发生于中1/3或下级;粉碎性骨折占30%~35%;纵行骨折及骨软骨骨折最少见,占12%~17%。纵行骨折常因直接暴力作用于髌骨的一侧关节面而引起。骨软骨骨折通常发生于青少年,并且常在创伤性髌骨脱位或半脱位时合并发生。
12 髌骨骨折的并发症 121 创伤性髌股关节炎常由于原发损伤重或关节面复位后不平整所致。表现膝关节疼痛,X线片显示关节间隙变窄,关节周围骨密度高。对症状轻患者可理疗和非甾体类抗炎止痛药,对于年轻顽固难治的疼痛,可行胫骨结节抬高术。
122 髌骨再骨折髌骨再骨折发生率1%~5%,由于在骨愈合后短期内,股四头肌腱控制膝关节稳定作用尚未完全恢复,加之髌骨内固定不够坚强,膝关节置动时间不足,当患者锻炼或行走时,在保护不充分的情况下,患膝突然腿打软,股四头肌猛力收缩,造成再骨折,若骨折后骨块分离大,髌旁腱膜组织撕裂,仍需切开复位内固定。
123 髌骨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髌骨骨折骨不愈合发生率低,为24%~48%。治疗:对无症状或症状轻微采用非手术治疗,虽然骨折不愈合,但是患膝功能尚可,对于有明显症状的患者采用手术治疗,根据具体情况做切开复位张力带钢丝固定,髌骨部分切除,髌骨全切除,术后大部分患者功能明显改善。
13 检查膝关节正侧位X线片有助于确定有无骨折及骨折的类型。当怀疑有纵行骨折或骨软骨骨折时应拍髌骨轴位像。
14 诊断根据临床表现及X线所见,即可明确髌骨骨折的诊断。骨折诊断明确后,应判断伸肌支持带损伤的程度,以有利于选择治疗方法。
如果骨折移位大于或等于5mm,则提示伸肌支持带大部分已断裂。如骨折移位小于5mm,并能主动完全伸直膝关节,则说明伸膝装置未受明显损伤;如不能完全伸直则提示同时有不同程度的损伤。进行膝关节穿刺抽血后注入局麻药,有助于上述检查的实施。
15 髌骨骨折的治疗由于髌骨切除后可导致永久性的膝关节功能受限,伸膝力量减弱,并可引起股四头肌萎缩。因此,髌骨骨折后应尽量保存髌骨的完整,不主张进行髌骨切除。髌骨与股骨内外髁的前方形成髌股关节,髌骨骨折后应尽量恢复关节面的平整,以减少创伤性髌股关节炎的发生。
对髌骨骨折的治疗,应最大限度地恢复其关节面的形态,力争使骨折解剖复位,关节面平滑,给予较牢固内固定,早期活动膝关节,恢复其功能,防止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
151 非手术治疗——石膏固定此法适用于无移位髌骨骨折,骨折移位较少,关节面不平整轻(分离<3~4mm;关节面不平<2mm),伸肌支持带损伤者,不需手法复位,抽出关节内积血,包扎,用长腿石膏托或管型固定患肢于伸直位4~6周。在此期间,练习股四头肌收缩,去除石膏托后练习膝关节伸屈活动。
152 手术治疗(1)适应证:髌骨骨折超过2~3mm移位,关节面不平整超过2mm,合并伸肌支持带撕裂骨折,最好采用手术治疗。其治疗目的是:恢复关节面形状,修复伸膝装置并牢固内固定,以允许早期活动。
(2)手术入路:髌前横弧形切口,弧顶在髌骨下极下1mm~15cm,两侧至两侧侧方中点,此切口,能充分显露折块,骨折复位及修复伸肌扩张部和滑膜撕裂。根据皮肤擦伤情况,亦可采用膝正中纵切口或髌旁外侧切口。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向远近端分离,显露髌骨前面,股四头肌腱、髌腱及内外侧扩张部。通过扩张部的撕裂口,彻底清除关节内血肿及碎骨块。用两把大的巾钳将骨折块复位,通过扩张部,触摸关节面,经反复调整巾钳位置,达手摸关节面平整,即将巾钳暂固定,根据骨折情况,采用内固定,最后修复扩张部。
(3)手术内固定种类及选择(图1):髌骨骨折的内固定有多种,总的可分为两类,一类行内固定后仍需一定时间的外固定;另一类内固定比较坚强,不需外固定。笔者以新鲜尸体膝关节做成髌骨横行骨折,在实验机上行多种内固定生物力学试验,得到股四头肌对髌骨的拉力及股骨的作用力(表1)。
环形钢丝、Magnson钢丝与张力带钢丝固定,不能胜任2倍体重负载,在临床上内固定后仍需外固定保护;AO张力带钢丝固定作用比前者显著增强,有两根克氏针穿入髌骨之中,分担了应力,保持髌骨的稳定,但系一根钢丝环绕两根克氏针,如两针偏离髌骨中心的距离不相等,则钢丝固定的稳定性不佳,致固定失效而产生侧方移位。改良AO张力带钢丝,两根克氏针各有一根钢丝固定,其固定作用强,不因固定针在髌骨中的位置不对称而失去稳定性,在两钢丝之间不产生扭矩的弊病。当去载后即使骨折前面间隙达08mm,亦不发生骨折移位,说明其稳定性好,由于其负载是2倍体重之上,故术后不需外固定。
153 改良张力带钢丝用两枚2mm的克氏针自髌骨上极穿入,经骨折块由下极穿出,两针位于股骨四头肌腱两侧,并平行,然后用18#钢丝,环绕克氏针四个尖端固定。
本院改良张力带钢丝,仅将改良张力带钢丝的环形钢丝固定,改为两根钢丝分别单个上下针端固定。在粉碎骨折,还可加用横行或斜克氏针加钢丝固定。
(1)适应证:①髌骨横行骨折及下极横行骨折;②能复位的髌骨粉碎性骨折及下极粉碎性骨折;③纵行髌骨骨折。
(2)手术方法:髌前横弧形切口,凸面向下,切开皮肤、皮下,向上翻开皮瓣,显露骨折线,清除关节腔内、骨折面上血块,将翻入的骨膜及髌前组织复回髌骨表面。在屈膝10°位下,对横行骨折,自远折端骨折面,逆行穿出两根直径15mm的克氏针,正位上两针各在髌骨中外1/3与中内1/3交界处,在侧位,针穿过髌骨前后面中点。针自髌腱两侧穿出,至针尾与骨折面相平时,将髌骨骨折复位,用两把特制的大巾钳(或用巾钳)在髌骨两侧上、下夹持,暂时固定。
手指通过扩张部裂隙,伸入关节腔内,触摸髌骨关节面平整后,把克氏针穿入近折端,自股四头肌腱穿出。剪断针尾,使针在髌骨上下极各露出05cm,于上极将针端折弯成90°,然后将弯针自前向后转180°,靠近髌骨上极骨皮质,以防针向下滑出。用18号钢丝自克氏针一端后面,绕过髌骨前面,再经同一针的另一端后面,绕至髌前拉紧,在髌上极扭紧打结。另一针用同样方法固定。缝合髌前组织及扩张部,在手术台上屈膝90°,检查固定效果。
对粉碎性骨折,不切开股四头肌腱在髌骨表面的延续部,以免骨折块分离。将粉碎骨折块复位用克氏针临时贯穿固定,使粉碎性骨折变成为上、下两大块,再同上述横行骨折一样,用改良张力带钢丝固定,此时可拔除临时固定针,如估计拔针后碎块不稳定,也可保留该针,同时加钢丝固定。如系左右的粉碎性骨折或改良张力带钢丝固定后,左右方向仍有不稳定者,根据骨折情况,可于内或外,或内外同时斜行打入克氏针固定,也可于两纵行克氏针尾间加横绕钢丝固定,缝合切口,包扎。
(3)术后处理:不用外固定,术后第2天练习股四头肌收缩;练习屈膝时间,对髌骨横行骨折及下极骨折在术后3~5天,对粉碎性骨折在1~2周。多数骨折病例在术后2周能屈膝90°并下地行走。
154 髌骨部分切除对髌骨上、下极的粉碎,采取下述处理方法:切除较小骨块或骨折粉碎部分,将髌韧带附丽于髌骨上段,或将股四头肌附丽于髌骨下段骨块,陆裕朴等1956年共处理100余例,绝大多数效果满意。
(1)手术方法:采用修复骨与韧带或肌腱的手术方法,使髌韧带或股四头肌腱附丽尽量靠近髌骨软骨关节面,以防暴露骨端于关节内。手术要点为切除小骨块或碎骨块端,保留上段较大骨折块并修整之,髌韧带在贴近软骨面处鉆3个骨洞,以备缝合附丽髌韧带。用7号丝线穿过髌韧带全层,并通过所鉆3个骨洞结扎缝合线。用丝线褥式重叠缝合修复股四头肌腱膜及其两侧扩张部分。缝合时保持膝关节完全伸直。
(2)术后处理:用多量敷料包扎,长腿石膏伸直位固定3周,去石膏后不负重练习关节活动。6周后扶拐逐渐负重行走,并加强关节活动度及股四头肌肌力锻炼。
此法可保全髌骨作用,韧带附丽于髌骨,愈合快,股四头肌功能得以恢复,无骨折愈合及关节面不平滑问题。只要准确按上法处理,术后及时关节活动及股四头锻炼,可以达到关节活动好、股四头肌肌力强的治疗目的,且因关节面平滑,不致因骨折引起髌股关节炎。
155 髌骨全切除髌骨全切除适用于不能复位,不能部分切除的严重粉碎性骨折。切除粉碎骨块时,应尽量保护其骨膜及股四头肌腱膜。切除后缝合撕裂的扩张部及关节囊,使其恢复到正常松紧度。然后,将股四头肌腱下拉与髌腱缝合。不能直接缝合者,可用股四头肌腱翻转修补缝合。在股四头肌腱上做到V形切口,把切下的腱瓣下翻,修补切除髌骨后新形成的缺损。也可用股外侧肌及股四头肌腱的外侧部的腱膜瓣向下翻转修补切除髌骨处的缺损(图2)。术后石膏托固定4周,练习膝伸屈活动。
16 预后
手术治疗后,一般效果良好。影响髌骨骨折预后的因素有二:
①髌骨关节面复位不佳,不平滑;如环形固定或U形钢丝固定的固定力不够坚强,在活动中不易保持关节面复位;如固定偏靠前部,则可使关节面骨折线张开,愈合后易发生髌股关节炎。
②内固定不坚强者,尚需一定时间外固定,如髌骨骨折愈合较慢,则外固定时间需长达6周以上,关节内可发生粘连,妨碍关节活动。这就是有些病例采用环形固定或U形钢丝固定治疗效果不佳的原因。因此,髌骨骨折的治疗原则应当是,关节面复位平滑,内固定牢固可靠,骨折愈合快,关节活动早。
17 关于骨折骨折(fracture[1])为病名[3]。是指骨的完整性或连续性受到破坏所引起的,以疼痛、肿胀、青紫、功能障碍、畸形及骨擦音等为主要表现的疾病[1]。见《外台秘要》卷二十九。骨折又名折骨、折伤、伤折、折疡[3]。
171 病因病机因外力、肌肉拉力或骨病导致[3]。
172 症状一般有截断、碎断或斜断[3]。伤部可有瘀血、肿痛、错位、畸形、骨声、轴心叩击痛、异常活动及功能障碍等[3]。如因骨本身患结核、骨髓炎及骨瘤等病变,每遇轻度外力碰撞而发生骨折的称病理性骨折[3]。
173 治疗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疾病名称 5 英文名称 6 肱骨髁上骨折的别名 7 分类 8 ICD号 9 肱骨髁上骨折的病因 10 发病机制 101 伸展型 102 伸展尺偏型 103 伸展桡偏型 104 屈曲型 11 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表现 12 肱骨髁上骨折的并发症 121 Volkmann缺血性肌挛缩 122 肘内翻 123 肘外翻 124 神经损伤 125 肘关节骨化性肌炎 13 检查 14 肱骨髁上骨折的诊断 15 鉴别诊断 16 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 17 预后 18 关于骨折 181 病因病机 182 症状 183 治疗 19 参考资料 附: 1 治疗肱骨髁上骨折的穴位 1 拼音
gōng gǔ kē shàng gǔ zhé
2 英文参考supracondylar fracture of humerus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肱骨髁上骨折(supracondylar fracture of humerus[1])为病名[2]。是指以肘部疼痛,肿胀明显甚至有张力水泡,肘部畸形,活动障碍为主要表现,发生在肱骨下端肱骨内、外上髁上方2cm以内的骨折[2][1]。
肱骨髁上骨折系指肱骨远端内外髁上方的骨折。肱骨髁上区扁而宽,前有冠状窝,后有鹰咀窝,之间仅一薄层骨质易致骨折。肱骨髁上骨折以小儿最多见,约占小儿四肢骨折的3%~7%,肘部骨折的30%~40%,其中伸直型占90%左右。多发年龄为5~12岁。骨折多为间接暴力引起。分伸直型和屈曲型两种,前者多见约占90%。早期处理不当易发生缺血性挛缩,晚期可出现肘内翻等畸形。
4 疾病名称肱骨髁上骨折
5 英文名称
supracondylar fracture of humerus
6 肱骨髁上骨折的别名humeral supracondylar fracture
7 分类骨科 > 四肢损伤 > 肱骨干骨折与肘部创伤 > 肘关节骨折
8 ICD号S424
9 肱骨髁上骨折的病因肱骨髁上骨折多系间接暴力所致。
10 发病机制肱骨髁上骨折多发生于运动伤、生活伤和交通事故。系间接暴力所致。各个类型骨折损伤机制不尽一致。通常将骨折分为伸展型、伸展尺偏型、伸展桡偏型和屈曲型。
101 伸展型跌倒时,肘关节呈半屈状手掌着地,地面的反作用力经前臂传导至肱骨下端;在肱骨髁上部骨折,骨折的近侧端向前移位,远侧端向后移位(图1)。骨折线方向由后上至前下方斜形经过。移位严重者,骨折近侧端常损伤肱前肌并对肱动脉造成损伤。骨折近侧端引起神经损伤多为正中神经、桡神经。
102 伸展尺偏型
外力自肱骨髁部的前外侧,肱骨髁受力作用,使肱骨髁上骨折的远侧端向尺侧和后侧移位。内侧骨质可能部分被压缩,外侧骨膜有时尚完整(图2)。此类骨折的内移和内翻的倾向性大,骨折移位时必须加以整复,以避免肘内翻畸畸形。
103 伸展桡偏型
外力自肱骨髁部的前内侧,骨折后,远侧骨折端向桡侧和后侧移位;这种骨折不易发生肘内翻畸畸形(图3)。
104 屈曲型
多系肘关节屈曲位,肘后着地。外力自下而上,尺骨鹰嘴直接撞击肱骨髁部,使之髁上部骨折。骨折远侧段向前移位,近侧段骨端向后移位。骨折线自前上方斜向后下方(图4)。
11 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表现
肱骨髁上骨折患者多见于儿童,有外伤史,伤后肘关节局部不能活动,肿胀明显。肘部骨性三角关系存在,表示未脱位。肘处于半屈位,肘窝饱满。且可在肘窝触到肱骨近折端。如因肿胀、疼痛重无法作仔细检查,应迅速拍X线正、侧位片以确定骨折及移位情况。
在5~6岁以下的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应注意和肱骨远端全骺分离相鉴别。因肱骨小头的骨化中心在1岁左右出现,而滑车的骨化中心在10岁左右才出现,故骨骺全分离在X线片无骨折线,桡骨纵轴线与肱骨小头关系不改,但与肱骨下端关系改变,肘部肿胀,环周压痛。单纯肱骨小头骨折,则在X线片上可以桡骨纵轴线不通过肱骨小头而确诊(图5)。在诊断中应注意桡动脉搏动及正中神经的功能。
12 肱骨髁上骨折的并发症 121 Volkmann缺血性肌挛缩
当肱骨髁上骨折处理不当时是容易引起Volkmann缺血性肌挛缩或肘内翻畸形。虽然各种治疗方法都有改进或提高,使危害严重的Volkmann缺血性肌挛缩已明显减少,但仍不断发生肘内翻畸形,发生率仍然较高,治疗时必须加以注意。
Volkmann缺血性肌挛缩是肱骨髁上骨折常见而严重的合并症。其早期症状为剧烈疼痛,桡动脉搏动消失或减弱,末梢循环不良,手部皮肤苍白发凉,被动伸直屈曲手指时引起剧痛等,应立即将肘伸直,松解固定物及敷料,经短时间观察后血运无改善者,应及时探查肱动脉。痉挛的动脉可用温盐水湿敷,动脉用普鲁卡因封闭。确有血管损伤者,应行修补手术。前臂肿胀加重,骨筋膜间室压力高者,应切开骨筋膜室减压。
122 肘内翻肘内翻是常见的髁上骨折晚期畸形,发生率达30%。对肘内翻发生的原因,有许多不同的解释:如骨折时肱骨内髁骺线发育不均衡;骨折远折段旋转未矫正;或在复位后由于前臂的自然旋前位及与上臂形成一向内侧的夹角,又导致旋转移位;尺偏型骨折未能矫正,因尺偏发生率高,故要求对尺偏型骨折应准确复位或矫枉过正,使之轻度桡偏。在整复骨折复位后1周,拍X线正位片,根据骨痂在骨折端内、外分布情况预测肘内翻发生与否,若预知有肘内翻发生,在充分麻醉下手法轻揉折骨矫正于伸直位固定。肘内翻畸畸形并不影响肘关节的伸屈活动,但影响外观及患者心理。畸形超过20°以上,伤后1~2年畸形稳定则可行肱骨髁上外侧楔形截骨术矫正。
123 肘外翻肘外翻很少发生,可见于肱骨外髁骨折复位不良病例。严重时引起尺神经炎,应及早行神经前移或截骨矫正术。
124 神经损伤正中神经损伤较多见,桡神经及尺神经损伤少见,主要因局部压迫、牵扯或挫伤,断裂者少见。随着骨折整复大多数于伤后数周内可自行恢复,若伤后8周仍无恢复,可考虑手术探查并作适当处理。
125 肘关节骨化性肌炎在功能恢复期,强力被动伸屈肘关节,可导致关节周围出现大量骨化块,致使关节又肿胀,主动屈伸活动逐渐减少。遇此种情况,应立即停止被动牵拉关节,并应制动数周,以后再重新开始主动练习关节屈伸活动。在儿童很少有手术切除增生骨性组织的必要。
13 检查肘关节正侧位X线片能显示骨折及移位。
14 肱骨髁上骨折的诊断肱骨髁上骨折的诊断主要依据以下内容:
1外伤史 以生活及运动意外为多发,且多见于学龄前儿童。
2临床表现 以肘部肿胀(多较明显)、剧痛及活动受限为主,并应特别注意有无血管损伤。
3影像学检查 常规正、侧位X线片即可确诊及分型。
15 鉴别诊断在5~6岁以下的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应注意和肱骨远端全骺分离相鉴别。因肱骨小头的骨化中心在1岁左右出现,而滑车的骨化中心在10岁左右才出现,故骨骺全分离在X线片无骨折线,桡骨纵轴线与肱骨小头关系不改,但与肱骨下端关系改变,肘部肿胀,环周压痛。
肱骨髁上骨折与肘关节脱位鉴别要点:
肱骨髁上骨折(申直型)肘关节可部分活动,肘后三角无变化,上臂短缩、前臂正常。
肘关节脱位肘关节弹性固定,肘后三角有变化。
16 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裂纹骨折,无移位骨折可行颈腕带悬吊或石膏托制动2~3周。
错位型骨折应尽早进行闭合复位。复位在血肿内麻醉下进行。首先伸肘位牵引,纠正侧方移位及折端间的旋转,然后矫正前后移位,伸直型者屈肘位固定,而屈曲型者固定于半伸直位。通常使用长臂石膏后托,较小夹板固定简便易行,3周后去固定,活动关节。
大部分病例并不需手术治疗,但闭合复位应力求矫正内翻及内旋畸形,恢复Baumann角(肱骨角),以免遗留肘内翻畸畸形。即使留有一定程度的前后错位或角度,可在生长过程中逐渐矫正,远期功能影响不著。
有些不稳定骨折,可在复位后经皮自内、外髁穿入克氏针交叉固定,以保持整复的位置。
有血管、神经损伤者应急诊进行探查处理并同时手术复位骨折,以克氏针交叉固定。
就诊晚的移位骨折,多有严重肿胀,或张力性水疱,不宜立即复位,可行Dunlop牵引,抬高患肢,肿胀减轻后再行复位。牵引治疗适用于骨折超过24~48h,软组织严重肿胀,已有水泡形成,不能手法复位,或复位后骨折不稳定。
儿童的肱骨髁上骨折,合并症多,早期严重合并症是前臂的缺血挛缩,一旦发生会造成终生残疾。因而在诊治过程中应时刻加以警惕、注意观察判断血运情况,及时处理,防止不良后果的发生。晚期合并症主要是肘内翻畸畸形,伸直型骨折其远折端有内收者晚期肘内翻畸畸形发生率最高。因而在整复中应尽量恢复肱骨角;在石膏固定时应采用前臂旋前位,这已被Abrahan(1982)的试验和Arnold的临床报道所证实。
发生于成年人的通髁骨折,其机制与此类似,惟骨折线稍低,且远骨折端向前移位者多见,干骺端处可以出现粉碎折块。此种骨折多能闭合复位,复位后长臂石膏托固定3~4周。去石膏后进行功能锻炼。
17 预后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过程中,血管、神经、骨髂并发症比较多,应随时调整治疗方案,一旦并发症发生或形成,需立即或后期手术治疗,尤其后期手术治疗,其效果很难满意。
18 关于骨折骨折(fracture[1])为病名[3]。是指骨的完整性或连续性受到破坏所引起的,以疼痛、肿胀、青紫、功能障碍、畸形及骨擦音等为主要表现的疾病[1]。见《外台秘要》卷二十九。骨折又名折骨、折伤、伤折、折疡[3]。
181 病因病机因外力、肌肉拉力或骨病导致[3]。
182 症状一般有截断、碎断或斜断[3]。伤部可有瘀血、肿痛、错位、畸形、骨声、轴心叩击痛、异常活动及功能障碍等[3]。如因骨本身患结核、骨髓炎及骨瘤等病变,每遇轻度外力碰撞而发生骨折的称病理性骨折[3]。
183 治疗你好
单纯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是指稳定性骨折,脊椎附件无骨折,无神经损伤症状者。我院自1998年以来对25例此类患者均采用垫枕及功能锻炼方法进行治疗和护理,胸腰椎功能基本恢复,效果理想。现将护理要点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25例患者中男15例,女10例。年龄18~65岁。其中坠跌伤14例,车祸5例,日常活动意外致伤6例。损伤椎体:T 11 ~L 2 22例,占88%,其它椎体损伤3例,占12%。均采用垫枕加功能锻炼治疗,有效率100%;功能恢复快,未出现并发症,平均住院50天。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 早期是在兼顾心理护理的同时,着重躯体康复的护理。因患者的心理障碍是由于躯体创伤引起,躯体康复有利于心理康复。护士应及时全面了解病人伤情,加强与患者的沟通,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骨折愈合过程与功能锻炼的目的向患者讲解清楚,消除紧张,增强康复信心,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争取密切配合。
22 疼痛 是骨折的普遍征象,不但使患者躯体痛苦,还可增加消极情绪,影响睡眠和休息,不利于康复。护士可采用心理支持疗法缓解疼痛,一是分散注意力以减轻疼痛知觉;二是事先进行关于疼痛知识的教育,改变疼痛反应。保持良好的心态,有利于增加对疼痛的耐受性。
23 卧位和伤椎下垫枕 患者住院后应平卧硬板床,去枕,以保持脊柱平直,防止发生畸形或进一步损伤 〔1〕 。同时根据骨折压缩的程度,在受伤椎体下垫适当软枕,垫枕时可先低,后逐渐加高,此法利用躯干重力和杠杆原理使脊柱保持稳定的背伸,循序渐进地复位,使压缩的椎体扩张,骨折的畸形得以矫正 〔2〕 。患者必须坚持垫枕,疗程不少于6周。
24 减少腹胀,保持大小便通畅 骨折后常因腹膜后血肿刺激内脏神经,引起反射性肠麻痹,导致粪便在肠内停留过久引起腹胀或疼痛。因而患者应进高纤维素,易消化的食物,忌辛辣刺激性食物,且多饮水。腹胀时给予环形按摩、肛管排气或清洁灌肠。对因腹胀造成排尿困难者可局部热敷、听流水声、针灸或用导尿等方法。
25 做好皮肤护理,预防并发症 骨折后患者需长期平卧硬板床,生活不能自理。护士应帮助指导患者定时进行轴线翻身,即肩部和髋部同时翻身,避免肢体扭曲,造成脊柱扭转。翻身时嘱患者挺直腰背部,绷紧背肌,形成天然内固定夹板,一般每2~3h1次。保持皮肤清洁,做好皮肤护理,背部及局部受压处定时按摩以促进血液循环,预防褥疮发生。
26 功能锻炼
261 意义 骨折后通过功能锻炼,可发挥脊椎前纵韧带和椎间盘纤维环张力及腰背肌所起的肌肉夹板作用,避免软组织粘连及组织纤维化。坚持锻炼可使慢性腰背痛等骨折后遗症明显减少,同时也可促进全身血液循环,防止骨质疏松和肌肉萎缩 〔3〕 。因而在疼痛减轻后,应早期行腰背肌锻炼。
262 原则 尽早开始,先易后难,先小幅度后大幅度,次数由少到多,时间由短到长,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以患者的主动活动为主,切忌粗暴的被动活动。
263 方法 (1)复位期:垫枕1~2周,鼓励患者练习主动挺腹,1日3次,每次5~10min。(2)5点支撑法:仰卧,用头部、双肘、双足跟5点支撑起全身,使背部腾空后伸,伤后1周左右进行。(3)3点支撑法:仰卧,双臂置于胸前,用头及双足支撑,拱腰臀及背腾空离床,有利于腰背肌锻炼,伤后2~3周进行此项练习。(4)4点支撑法:仰卧,用双手,双足4点支撑在床上,全身腾空呈拱桥状,伤后3~4周进行。(5)飞燕点水法:俯卧,颈后伸稍用力后抬起胸部离开床面,两上肢向后背伸,两膝伸直,抬双腿以腹部为支撑点,形似飞燕点水,5~6周后练习。
3 出院指导
嘱患者出院后功能锻炼持之以恒,但应避免劳累,防止外伤;加强营养增强体质,详细讲解下地活动时间的重要性。一般患者在治疗6~7周后,视恢复情况下地站立、迈步,时间不宜过长,3个月后开始练习弯腰前屈,坚持卧硬板床,持续垫枕,定期来院复查。
==============================
(1) 病因病理和临床特征 : 腰椎压缩性骨折 ,古称“腰骨损断”,是指以椎体纵向高度被“压扁”为主要表现的一种脊柱骨折 ,也是脊柱骨折中最多见的一种类型。临床多以第 11 、12 胸椎和第 1 、2 腰椎最为多见 ,老年人由于骨质疏松的缘故 ,发生率更高。常见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
①间接暴力 : 最常见。多见从高处跌落 ,臀部或双足着地后 ,力向上传导致腰部;或者是重物从高处掉下冲击头、肩、背部 ,力向下传导到腰部导致骨折;有些老年人由于骨质疏松 严重 ,某些轻微损伤 ,如乘车颠簸、平地坐倒等 ,也会造成椎体的骨折。
②肌肉拉力 : 当腰骶部的肌肉突然强烈收缩时 ,可产生相当大的拉应力 ,常见的会造成椎体的附件 ,如横突、棘突等的骨折;严重的如破伤风或其他神经系统的疾病所引起的肌肉强 烈收缩 ,可导致胸腰椎体的压缩性骨折。
③直接暴力 : 平时少见。可见于交通事故、火器伤 ,或是腰部被直接打击等 ,这类损伤往往造成脊髓损伤而有不同程度的瘫痪等严重后果。
(2) 诊断依据 : 多有明确的外伤史;胸腰局部肿痛 ,外观可有后突畸形 ,局部有压痛及叩击痛 ,腰部活动不利;伴有骨髓损伤者可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X 线摄片可明确骨折的类 型和程度;CT 和 MRI 检查可明确脊髓受压的程度。
椎体骨折的临床分类的标准有很多 ,根据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①稳定性骨折 : 凡单纯椎体压缩性骨折( 椎体前方压缩不超过椎体厚度的 1/2 ,不合并附件骨折或韧带撕裂 );或单纯附件( 横突、棘突或单侧椎板、椎弓根 )骨折均属稳定性骨 折。这类骨折对脊柱稳定性影响不大 ,一般无韧带损伤 ,无明显移位倾向 ,在治疗上也较为简单 ,多用保守治疗 ,预后较好。
②不稳定性骨折 : 凡椎体压缩超过椎体厚度的 l/2, 粉碎性 ,或骨折伴有脱位、附件骨折或韧带撕裂的均属不稳定性骨折。这类骨折多系强烈暴力造成 ,脊柱的稳定性遭到破坏 ,多 合并韧带撕裂及脊髓或脊神经根损伤 ,在治疗上较困难 ,大多需要手术 ,预后也较差。
(3) 辨证施治 : 首先明确骨折是否属稳定 ,是否有脊髓、马尾和脊神经根损伤 ,损伤程度怎样 ,然后再制定治疗方案。 基本按照骨折的处理原则进行 ,即复位、固定、炼功活动和药物治疗。
①稳定性骨折 : 一般需卧硬板床 6~8 周。压缩性骨折者可采用垫枕疗法 ,枕头的适宜高度为 8~10cm 左右。这类骨折配合练功疗法效果较好 ,因为正确、适当的练功不但能使压缩的椎体复原 ,保持脊柱的稳定性 ,而且由于早期活动可增加腰背肌的力量 ,不致产生或加重骨质疏松现象 ,亦可避免或减轻后遗的慢性腰痛。具体做法 :
五点支撑法 : 患者仰卧在木板床上 ,用头部、双肘及足跟五点支撑起全身 ,背部尽力腾空后伸。早期可采用此法。
三点支撑法 : 在五点支撑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患者双臂置于胸前,用头部、双足支撑用力,使全身腾空后伸。中后期可采用此法。
飞燕点水法 : 也称“一点法”,患者俯卧上肢后伸 ,小腿与踝部垫一枕头 ,使头部和肩部尽量后仰 ,同时下肢尽量绷直后伸 ,全身翘起 ,仅让腹部着床 ,呈一弧形 ,俗称“两头翘”。 此法要求较高 ,多在前两种方法锻炼一段时间后再采用。
②不稳定性骨折 : 如果临床没有脊髓神经损伤的症状 ,也可以考虑保守治疗方法 ,但练功活动的时间应稍延后 ,且卧床时间应稍长。对于有脊髓神经损伤征象的 ,大多应考虑手术治疗。
③脊髓完全性损伤 : 尽早手术( 最好争取在 8 小时以内 ), 行切开复位、彻底减压 、内固定术;并且最好在伤后 1 小时内就开始用足够量的糖皮质激素( 甲基强的松龙 ), 并维持 1~3 天 ,以使脊髓损伤减小到最小程度。
④脊髓不完全性损伤 : 除药物治疗、制动等外 ,应密切观察临床症状和体征 ,若有加重或无明显好转者 ,或 CT 、MRI 检查椎管内有较大骨片突入 ,脊髓和神经根受压明显者也应尽 早手术;若逐步好转的 ,则可继续保守治疗。合并脊神经根损伤者 ,可参照脊髓不完全损伤的处理。中药治疗分早、中、后 三期 :
早期 : 多见局部肿胀、疼痛剧烈 ,胃纳不佳 ,大便秘结 ,苔薄白 ,脉弦紧。证属气滞血瘀。治宜行气活血 ,消瘀止痛。 方选复元活血汤、膈下逐瘀汤等 ,可外敷消肿膏或消瘀膏; 如果兼有少腹胀痛 ,小便不利者 ,当属瘀血阻滞 ,膀胱气化失调。治宜活血法瘀 ,行气利水。可选膈下逐瘀汤合五苓散;如果局部持续胀痛 ,腹满胀痛 ,大便秘结 ,苔黄厚腻 ,脉强有力。当属血瘀气滞 ,腑气不通。治宜攻下逐瘀 ,方用桃核承气汤合大成汤加减。
中期 : 肿痛虽消而未尽 ,程度已有减轻 ,但活动仍受限 ,舌暗红 ,苔薄白 ,脉弦缓。证属瘀血未尽 ,筋骨未复。治宜活血和营 ,接骨续筋。可用复元通气散或续骨活血汤。
后期 : 可见腰酸腿软 ,四肢无力 ,活动后局部隐隐作痛,苔白舌淡 ,脉虚细。证属肝肾不足 ,气血两虚。治宜补益肝肾 ,调养气血。方用地黄饮子。
对这类病人的急救处理非常重要 ,尤其是搬运 ,应采用平卧搬运法 ,大家动作一致地平托头、背、腰、臀、腿部 ,或者用滚动的方法 ,将伤者移至有厚垫的木板担架或硬板床上;诊断时尽可能做局部的 CT 或 MRI 检查 ,以便了解损伤的情况和程度 ,有利于决定治疗方案。治疗时 ,在未完全了解病情前 ,切不可盲目进行正骨复位 ,以免加重损伤;另外 ,对于截瘫的病人 ,护理尤应注意防止褥疮、尿路感染、肺部感染、便秘等的发生 ,而且早期进行必要的功能锻炼也非常重要。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疾病名称 5 英文名称 6 股骨颈骨折的别名 7 分类 8 ICD号 9 股骨颈骨折的病因 10 发病机制 11 股骨颈骨折的临床表现 111 症状 112 体征 1121 畸形 1122 疼痛 1123 肿胀 1124 功能障碍 1125 患侧大粗隆升高 113 股骨颈骨折分类 1131 按解剖部位分型 1132 按骨折线方向分型(Pauwels分型) 1133 骨折移位程度分型(Garden分型) 1134 AO分型 12 股骨颈骨折的并发症 121 延迟愈合和不愈合 122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13 辅助检查 14 股骨颈骨折的诊断 15 股骨颈骨折的治疗 151 牵引复位 152 闭合复位内固定 1521 单钉固定 1522 滑动式钉板固定 1523 多钉固定 1524 加压内固定 153 肌蒂或血管蒂骨瓣移植 1531 股方肌蒂骨瓣移植术 1532 带旋髂深血管蒂的髂骨瓣转位移植治疗股骨颈骨折 154 髋关节置换术 155 股骨颈不同部位骨折的治疗方法选择 1551 股骨颈基底骨折 1552 股骨颈中段骨折 1553 股骨颈头下型骨折 1554 儿童股骨颈骨折 16 预后 17 关于骨折 171 病因病机 172 症状 173 治疗 18 参考资料 1 拼音
gǔ gǔ jǐng gǔ zhé
2 英文参考fracture of neck of femur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股骨颈骨折(fracture of neck of femur[1])为病名[2]。是指以髋部疼痛,腹股沟中点附近有压痛和纵轴叩击痛为主要表现的股骨头下至股骨颈基底部骨折[2][1]。
各种年龄段均可能发生股骨颈骨折,但以50岁以上的老年人最为多见,女性多于男性。随着人的寿命延长,其发病率日渐增高。由于股骨颈骨折常在骨质疏松症的基础上发生,外伤暴力可以较轻。而中青年股骨颈骨折常由较大暴力引起。股骨颈骨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均较高,已成为导致老年人生活质量下降或死亡的主要威胁之一。临床治疗中存在骨折不愈合和股骨头缺血坏死两个主要问题。
股骨颈位于股骨头与股骨粗隆部之间,为人体承受剪力最大的解剖段(图1)。
4 疾病名称
股骨颈骨折
5 英文名称fracture of neck of femur
6 股骨颈骨折的别名femoral neck fracture;subcapital fracture of femur;transcervical fracture
7 分类骨科 > 四肢损伤 > 髋部损伤
8 ICD号S720
9 股骨颈骨折的病因造成老年人发生骨折有2个基本因素,内因骨强度下降,多由于骨质疏松;双量子密度仪证实股骨颈部张力骨小梁变细,数量减少甚至消失,最后压力骨小梁数目也减少,加之股骨颈上区滋养血管孔密布(据200根成人股骨颈上区观察测量平均146±022个标准差为31),均可使股骨颈生物力学结构削弱,使股骨颈脆弱。另外,因老年人髋周肌群退变,反应迟钝,不能有效地抵消髋部有害应力,加之髋部受到应力较大(体重2~6倍),局部应力复杂多变,因此不需要多大的暴力,如平地滑倒,由床上跌下,或下肢突然扭转,甚至在无明显外伤的情况下都可以发生骨折。
青壮年股骨颈骨折,往往由于严重损伤如车祸或高处跌落致伤,偶有因过度过久负重劳动或行走,逐渐发生骨折者,称之为疲劳骨折。
10 发病机制股骨颈骨折多发生于老年人,女性发生率高于男性。由于老年人多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而女性活动相对较男性少,由于生理代谢的原因骨质疏松发生较早,故即便受伤不重,也会发生骨折。Atkin(1984)84%的股骨颈骨折病人,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Barth等人给股骨颈骨折病人做人工关节置换术时,取下股骨内侧皮质进行组织学观察,与对照组相比,发现骨单位明显减少,哈弗管变宽。Frangakis研究了老年女性股骨颈骨折与骨质疏松的关系,认为在65岁女性中,50%的骨骼矿物质含量低于骨折临界值。在85岁女性中,100%的骨骼矿物质含量低于骨折临界值。目前普遍认为,尽管不是惟一的因素,骨质疏松是引起股骨颈骨折的重要因素,甚至有些学者认为,可以将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看作为病理骨折。骨质疏松的程度对于骨折的粉碎情况(特别是股骨颈后外侧粉碎)及内固定后的牢固与否有直接影响。
大多数老年人股骨颈骨折创伤较轻微,年轻人股骨颈骨折则多为严重创伤所致。Kocher认为损伤机制可分为2种:①跌倒时大粗隆受到直接撞击。②肢体外旋。在第2种机制中,股骨头由于前关节囊及髂股韧带牵拉而相对固定,股骨头向后旋转,后侧皮质撞击髋臼而造成颈部骨折。此种情况下,常发生后外侧骨皮质粉碎。年轻人中造成股骨颈骨折的暴力多较大,暴力延股骨干直接向上传导,常伴软组织损伤,骨折也常发生粉碎。
11 股骨颈骨折的临床表现 111 症状老年人跌倒后诉髋部疼痛,不敢站立和走路,应想到股骨颈骨折的可能。
112 体征 1121 (1)畸形患肢多有轻度屈髋屈膝及外旋畸形。
1122 (2)疼痛髋部除有自发疼痛外,移动患肢时疼痛更为明显。在患肢足跟部或大粗隆部叩打时,髋部也感疼痛,在腹股沟韧带中点下方常有压痛。
1123 (3)肿胀股骨颈骨折多系囊内骨折,骨折后出血不多,又有关节外丰厚肌群的包围,因此,外观上局部不易看到肿胀。
1124 (4)功能障碍移位骨折病人在伤后就不能坐起或站立,但也有一些无移位的线状骨折或嵌插骨折病例,在伤后仍能走路或骑自行车。对这些病人要特别注意。不要因遗漏诊断使无移位稳定骨折变成移位的不稳定骨折。患肢短缩,在移位骨折,远端受肌群牵引而向上移位,因而患肢变短。
1125 (5)患侧大粗隆升高表现在:①大粗隆在髂坐骨结节联线(Nelaton线)之上②大粗隆与髂前上棘间的水平距离缩短,短于健侧。
113 股骨颈骨折分类股骨颈骨折分类方法有多种,概括起来可分为3类:①根据骨折的解剖部位。②骨折线的方向。③骨折移位程度。
1131 ①按解剖部位分型许多作者曾根据骨折的解剖部位将股骨颈骨折分为3型:头下型、经颈型和基底型。其中头下型和经颈型属于关节囊内骨折,而基底型则属于关节囊外骨折。头下型是指位于股骨颈中部的骨折,基底型是指位于股骨颈基底部与粗隆间的骨折。Klenerman、Garden等人认为在X线片上由于投照角度不同,很难区分头下型与经颈型。Klenerman、Marcuson及Banks均认为单纯的经颈型骨折极为罕见。由于经颈型骨折发生率很低,各型X线表现受投照角度影响很大,目前此类分型已很少应用。
1132 ②按骨折线方向分型(Pauwels分型)1935年,Pauwels根据股骨颈骨折线的方向将股骨颈骨折分为3型(图2):Ⅰ型骨折线与水平线夹角为30°;Ⅱ型骨折线与水平线夹角为50°;Ⅲ型骨折线与水平线夹角为70°。Pauwels认为,夹角越大,即骨折线越垂直,骨折端受到剪式应力,骨折越不稳定,不愈合率随之增加。该分型存在2个问题,第一,投照X线片时股骨颈与X线片必须平行,这在临床上难以做到。病人由于疼痛等原因,在摄X线片时骨盆常发生倾斜,而骨折线方向便会改变。同一股骨颈骨折,由于骨盆倾斜程度的不同,在X线片上可以表现出自Pauwels Ⅰ型至Pauwels Ⅲ型的不同结果。第二,Pauwels分型与股骨颈骨折不愈合及股骨头缺血坏死无明显对应关系。Boyd、Gee、Salvatore等人发现在140例Pauwels Ⅰ型病人中不愈合率为0,股骨头缺血坏死率为13%。295例Pauwels Ⅱ型的病人中不愈合率为12%,股骨头缺血坏死率为33%。在92例PauwelsⅢ型的病人中,不愈合率仅为8%,股骨头缺血坏死率为30%。由于Pauwels分型受X线投照影响较大,与骨折不愈合率及股骨头缺血坏死率缺乏对应关系,目前较少应用。
1133 ③骨折移位程度分型(Garden分型)
Garden根据骨折移位程度,将股骨颈骨折分为4型(1961)(图3)。Ⅰ型不全骨折,股骨颈下方骨小梁完整,该型包括所谓“外展嵌插型骨折;Ⅱ型完全骨折,但无移位;Ⅲ型完全骨折,部分移位,该型骨折X线片上可以看到骨折远端上移、外旋,股骨头常后倾,骨折端尚有部分接触;Ⅳ型完全骨折,完全移位。该型骨折X线片上表现为骨折端完全无接触,而股骨头与髋臼相对关系正常。Garden分型中自Ⅰ型至Ⅳ型,股骨颈骨折严重程度递增,而不愈合率与股骨头缺血坏死率也随之增加。Garden分型在国际上已被广泛应用。Frandsen等人对100例股骨颈骨折分别请8位医生进行Garden分型,结果发现,8位医生分型后的相互符合率只有22%。对于移位与否的争议占33%。由此可见,Garden分型中移位的判断与主观因素有密切关系。Eliasson等人(1988)建议将股骨颈骨折简单地分为无移位型(Garden Ⅰ、Ⅱ型)及移位型(Garden Ⅲ、Ⅳ型)。
1134 ④AO分型
AO将股骨颈骨折归类为股骨近端骨折中的B型。\
B1型:头上型,轻度移位。①嵌插,外翻15°②嵌插,外翻<15°。③无嵌插。
B2型:经颈型,①经颈部基底。②颈中部,内收。③颈中部,剪切。
B3型:头下型,移位。①中度移位,内收外旋。②中度移位,垂直外旋。③明显移位。
12 股骨颈骨折的并发症最常见和严重的并发症为骨不连和股骨头坏死。
121 延迟愈合和不愈合股骨颈骨折经治疗后6个月内仍未完全愈合,应诊断为延迟愈合。股骨颈骨折后骨不连的发生与年龄、骨折移位程度、骨折线位置和骨质疏松的严重程度等有关,不少患者可因此发生再移位。应根据股骨头存活情况选择再做带血供骨瓣移植或关节置换术,头坏死或已有移位者应做人工关节置换术。
122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骨折已愈合、股骨头坏死尚未严重变形、临床症状较轻的患者,不必急于手术。可令其保持正常生活,防止过多负重和运动。不少患者可在股骨头缺血坏死后仍保持多年正常生活和轻工作。出现骨关节炎症状的患者,可服用中药或非甾体消炎药。疼痛与功能障碍明显加重后,需考虑全髋关节置换术。
13 辅助检查最后确诊需要髋正侧位X线检查,尤其对线状骨折或嵌插骨折更为重要。X线检查作为骨折的分类和治疗上的参考也不可缺少。应提起注意的是有些无移位的骨折在伤后立即拍摄的X线片上可以看不见骨折线,当时可行CT、MRI检查,或者等2~3周后,因骨折处部分骨质发生吸收现象,骨折线才清楚地显示出来。因此,凡在临床上怀疑股骨颈骨折的,虽X线片上暂时未见骨折线,仍应按嵌插骨折处理,3周后再拍片复查。另一种易漏诊的情况是多发损伤,此时常发生于青年人,由于股骨干骨折等一些明显损伤掩盖了股骨颈骨折,因此对于这种病人一定要注意髋部检查。
14 股骨颈骨折的诊断外伤史,髋部疼痛,不能站立行走,患肢典型的屈髋、屈膝及外旋畸形,患侧大粗隆在Nelaton线之上,大粗隆与髂前上棘间的水平距离较健侧缩短,X线片及CT检查,能确立诊断股骨颈骨折。
15 股骨颈骨折的治疗早期治疗有利于尽快恢复骨折后血管受压或痉挛。股骨颈骨折手术原则上不超过2周。骨折复位准确良好的复位是骨愈合重要的条件。稳定的嵌插型骨折即Garden Ⅰ、Ⅱ型骨折或Pauwels角小于30°者,可根据情况给予非手术疗法,如外展位牵引或穿用“┻”形鞋保持伤肢于外展、中立位等。但由于患者多为老年人,为避免长期卧床所引起的各种并发症,也可考虑做闭合复位内固定。
移位型股骨颈骨折的治疗可采用以下方法:
151 牵引复位采用胫骨结节骨牵引(1/7体重),在1~2天内使骨折复位。牵引的方向一般为屈曲、外展各30°,如有向后成角,可在髋伸直位做外展牵引。同时应做全身检查排除严重的伴发病和伴发损伤。经床边摄片证实骨折已复位后尽早做内固定术。
152 闭合复位内固定对术前已通过牵引使骨折复位的患者,可在麻醉后以骨科牵引手术床保持伤肢于外展、内旋位,在透视或摄片指导下做内固定。应避免在术时做强力手法复位,以免进一步损伤股骨头血供。股骨颈骨折的内固定方法大致分以下几类:
1521 (1)单钉固定以三翼钉为代表。三翼钉内固定曾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常用方法,但由于安放过程中损失骨量较大,且单钉固定较难同时对抗股骨颈内侧的压应力和外侧的张应力,现在已较少应用。有人采用单根较粗大的加压螺钉作内固定,该钉的螺纹部分必须全部留在近侧骨折段,不能越过骨折线,否则将失去加压作用(图4)。
1522 (2)滑动式钉板固定
由固定钉与侧方的带套筒钢板组成(图5)。优点是有利于保持骨折端的紧密接触,更常用于股骨转子间骨折。
1523 (3)多钉固定
一般采用3枚,针径较细,总体积小于单钉,故对骨的损伤较小(图6)。多钉固定可以通过合理布局,分别承担不同应力和防止旋转。为防止钉的滑移,以使用表面有螺纹的钢钉为好。亦可采用粗型螺纹钉,该钉表面有螺纹,外径4mm,使用时在套管保护下,用手摇鉆经05cm的软组织戳孔鉆入。套管以不锈钢制成,内径42mm,长5~7cm。术时将套管套在钉的前部仅留钉尖外露,待螺纹钉鉆入后,再将套管由尾端退出,以避免螺纹钉鉆入时周围的肌肉或筋膜纤维卷缠于钉身。手术在X线监视下进行,第1枚螺纹钉(远侧钉)的进钉点一般在大转子顶点下10cm,钉与股骨干纵轴呈145°~160°角,紧贴骨折部内侧皮质达到股骨头距关节缘05cm处。在该钉之近侧每隔1~15cm相继鉆入第2、3枚螺纹钉,其中一枚偏向股骨颈的外上侧以对抗张应力,另一枚交叉安放以更好的对抗旋转(图7)。术后患肢以“┻”形鞋保持在外展、中立位,术后1周患者即可用双拐下地活动。拔钉时,可用摇鉆或特制的小头拔钉器夹住钉尾后旋转拔出。此外,近年来亦有人主张采用空心加压螺纹钉技术,因操作简易,尤适用于年迈病例(图8)。
1524 (4)加压内固定
所用的内固定钉带有螺纹,如交叉螺丝钉,带螺纹骨圆针及弹簧加压螺丝钉等。
153 肌蒂或血管蒂骨瓣移植对中青年新鲜股骨颈骨折、陈旧性股骨颈骨折不愈合但骨折部尚无明显吸收的患者可选用各种类型的骨瓣移植加内固定,常用的如股方肌骨瓣移植、带旋髂血管的髂骨瓣移植等。
1531 股方肌蒂骨瓣移植术术前先行胫骨结节骨牵引1周,以松解挛缩的髋周肌肉和矫正骨折移位。手术暴露股骨颈和股骨头,将骨折复位,沿股骨颈长轴凿一骨槽,将带股方肌蒂的骨瓣嵌插在股骨颈的骨槽内,在股骨大粗隆以下的股骨外侧,直视下插入加压钉或多枚针固定。
1532 带旋髂深血管蒂的髂骨瓣转位移植治疗股骨颈骨折带旋髂深血管蒂的髂骨瓣转位移植治疗股骨颈骨折可用于青壮年新鲜股骨颈骨折。
手术显露股动脉,直接在腹股沟韧带下找寻旋髂深血管。以此血管束为中心,设计取60cm×15cm×15cm全层骨块,用盐水纱布包绕骨块待用。
154 髋关节置换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手术指征为:
(1)老年人不稳定的头下型股骨颈骨折。
(2)闭合复位失败。
(3)股骨颈病理性骨折。
(4)陈旧性股骨颈骨折不连或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5)股骨颈和股骨头明显骨质疏松,内固定难以保持稳定。
注意事项:
①严格手术适应证:对上述(5)中病例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失败率相当高,此时应选择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
②手术按要求进行:对年迈体弱者,可选择侧后方髋关节人路,有经验的医师多可在半小时左右完成手术,但术中注意切勿伤及坐骨神经(图9,10,11)。为加强股骨头的稳定性,亦可采用赤松功也所设计的大粗隆钢丝固定加强的术式(图12)。
③必要时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如髋臼侧也有病损,如原发或继发性骨关节炎、患者年龄小于55岁且活动度较大者,应选择全髋关节置换术。
155 股骨颈不同部位骨折的治疗方法选择
股骨颈骨折的治疗主要依据骨折部位考虑其治疗方法。
1551 股骨颈基底骨折不完全骨折及外展嵌插骨折,可采用皮肤牵引或骨牵引。
1552 股骨颈中段骨折股骨颈中段骨折可行单钉、多针或加压内固定。
1553 股骨颈头下型骨折股骨颈头下型骨折愈合困难,常发生坏死,对65岁以上老年人多施行人工关节置换。对此年龄以下者,宜选择多枚针或加压钉内固定。
人体体表面积计算器 BMI指数计算及评价 女性安全期计算器 预产期计算器 孕期体重增长正常值 孕期用药安全性分级(FDA) 五行八字 成人血压评价 体温水平评价 糖尿病饮食建议 临床生化常用单位换算 基础代谢率计算 补钠计算器 补铁计算器 处方常用拉丁文缩写速查 药代动力学常用符号速查 有效血浆渗透压计算器 乙醇摄入量计算器医学百科,马上计算!
1554 儿童股骨颈骨折儿童股骨颈的主要血供来自髓内动脉。用4枚2mm克氏针,经皮穿针内固定,损伤较少,术后髋人字石膏固定12周。并密切观察有无股骨头坏死发生。
16 预后股骨颈骨折预后良好。
17 关于骨折骨折(fracture[1])为病名[3]。是指骨的完整性或连续性受到破坏所引起的,以疼痛、肿胀、青紫、功能障碍、畸形及骨擦音等为主要表现的疾病[1]。见《外台秘要》卷二十九。骨折又名折骨、折伤、伤折、折疡[3]。
171 病因病机因外力、肌肉拉力或骨病导致[3]。
172 症状一般有截断、碎断或斜断[3]。伤部可有瘀血、肿痛、错位、畸形、骨声、轴心叩击痛、异常活动及功能障碍等[3]。如因骨本身患结核、骨髓炎及骨瘤等病变,每遇轻度外力碰撞而发生骨折的称病理性骨折[3]。
173 治疗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疾病分类 4 疾病概述 5 疾病描述 6 症状体征 7 疾病病因 8 病理生理 9 诊断检查 91 1、询问伤情 92 2、全面体检 93 3、X线检查 10 治疗方案 11 预后及预防 12 特别提示 13 关于骨折 131 病因病机 132 症状 133 治疗 14 参考资料 附: 1 治疗病理性骨折的方剂 2 病理性骨折相关药物 1 拼音
bìng lǐ xìng gǔ zhé
2 英文参考pathological fracture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疾病分类骨与创伤科
4 疾病概述病理性骨折(pathological fracture[1])为病名[2]。是指因骨髓炎、骨结核、骨肿瘤等骨骼本身病变引起的骨折[2][1]。
5 疾病描述1.骨的原发性或转移性肿瘤 是病理性骨折最常见的原因,特别是溶骨性的原发或转移性骨肿瘤。原发性骨肿瘤如多发性骨髓瘤、骨巨细胞瘤及溶骨性成骨肉瘤等;属于转移性骨肿瘤的如转移性肾癌、乳腺癌、肺癌、甲状腺癌及神经母细胞瘤等。不少原发性和转移性骨肿瘤有时因病理性骨折后才被发现。
2.骨质疏松 老年、各种营养不良和内分泌等因素可引起全身性骨质疏松,表现为骨皮质萎缩变薄,骨小梁变细、数量减少。主要影响脊椎骨、股骨颈、掌骨等。老年尤其是绝经后老年妇女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股骨颈、肱骨上端及桡骨下端骨折较为多见。肢体瘫痪、长期固定或久病卧床等可引起局部废用性骨质疏松而造成骨折。
3.内分泌紊乱 由甲状旁腺腺瘤或增生引起的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可导致骨的脱钙及大量破骨细胞堆积,骨小梁为纤维组织所取代。此时虽有新骨形成,但只能形成纤细的编织骨或非钙化的类骨组织,而极易发生多发性病理性骨折。
4.骨的发育障碍 有多种属于这类的先天性骨疾患可以引起病理性骨折。例如先天性成骨不全,为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在胎儿或儿童时期发病,乃由于先天性间充质发育缺陷,不易分化为骨母细胞,同时骨母细胞合成骨基质中Ⅰ型胶原纤维障碍,因此长骨骨皮质很薄,骨细而脆,极易发生多发性病理性骨折,故又称为脆性骨综合征。而骨折后新形成的骨痂为软骨性,或为纤维性,难以发生骨化。
病理性骨折时,骨的原有病变往往使骨折愈合迟缓,甚至几乎没有修复反应。也常使骨原有病变的组织学图像发生改变或复杂化。
6 症状体征临床表现有休克、软组织伤、出血、骨折。
7 疾病病因1骨的原发性或转移性肿瘤;2骨质疏松;3内分泌紊乱;4骨的发育障碍
骨的原发性或转移性肿瘤是病理性骨折最常见的原因,特别是溶骨性的原发或转移性骨肿瘤。原发性骨肿瘤如多发性骨髓瘤、骨巨细胞瘤及溶骨性成骨肉瘤等;属于转移性骨肿瘤的如转移性肾癌、乳腺癌、肺癌、甲状腺癌及神经母细胞瘤等。不少原发性和转移性骨肿瘤有时因病理性骨折后才被发现。
8 病理生理这些病理性原因引起骨头的破坏。
9 诊断检查 91 1、询问伤情包括受伤原因、时间、地点、受伤时身体姿势及何部先着地,如有创口或出血,还应询问创口处理经过,是否用过止血带及上止血带时间。
92 2、全面体检注意有无休克、软组织伤、出血、检查创口大小、形状、深度及污染情况。有无骨端外露,有无神经、血管、颅脑、内脏损伤及其他部位的骨折。对严重伤员必须快速进行。
93 3、X线检查除正、侧位X线摄片外,尚应根据伤情拍摄特殊 相,如开口位(上颈椎损伤)、动力性侧位(颈椎)、轴位(舟状骨、跟骨等)和切线位(髌骨)等。复杂的骨盆骨折或疑有椎管内骨折者,尚应酌情行体层片或CT检查。
10 治疗方案1、明确病因。对有明确病因如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骨质疏松症等且可治疗者,应针对原发病因进行治疗。
2、对局部良性肿瘤所致者,可行肿瘤切除(或刮除)加植骨术,肿瘤范围广泛者则需行截除术,并酌情考虑修补性手术。
3、因恶性肿瘤所致者,如全身无转移,可根据肿瘤的性质、病程、分期及全身与局部情况酌情行广泛性或根治性手术。对已有全身转移者,可考虑选用药物或放射疗法,局部予以适当固定,以减少患者痛苦。
4、因成骨不全、畸形性骨炎等疾病所致者,局部以非手术疗法为主。如施行手术治疗,则应充分考虑由于骨质本身结构异常和整个肢体畸形所带来的困难。
11 预后及预防无特殊预防方式,尽量避免外伤,积极治疗原发疾病。
12 特别提示1、优先处理危及生命的并发症(休克、大出血、脂肪栓塞等)及内脏伤(颅脑、胸、腹、骨盆等),待病情稳定后再处理骨折,但骨折局部应予临时固定。
2、开放性骨折应及时彻底清创,并酌情选用抗生素防止感染,同时给予破伤风抗毒血清注射。
3、骨折后力争早期复位固定。
13 关于骨折骨折(fracture[1])为病名[3]。是指骨的完整性或连续性受到破坏所引起的,以疼痛、肿胀、青紫、功能障碍、畸形及骨擦音等为主要表现的疾病[1]。见《外台秘要》卷二十九。骨折又名折骨、折伤、伤折、折疡[3]。
131 病因病机因外力、肌肉拉力或骨病导致[3]。
132 症状一般有截断、碎断或斜断[3]。伤部可有瘀血、肿痛、错位、畸形、骨声、轴心叩击痛、异常活动及功能障碍等[3]。如因骨本身患结核、骨髓炎及骨瘤等病变,每遇轻度外力碰撞而发生骨折的称病理性骨折[3]。
133 治疗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疾病名称 5 英文名称 6 分类 7 ICD号 8 跟骨骨折的病因 81 跟骨结节纵行骨折 82 跟骨结节水平(鸟嘴形)骨折 83 跟骨载距突骨折 84 跟骨前端骨折 85 接近跟距关节的骨折 9 发病机制 91 垂直压力 92 直接撞击 93 肌肉拉力 10 跟骨骨折的临床表现 101 关节外型 102 关节型骨折 11 跟骨骨折的并发症 111 跟骨畸形或骨突形成 112 距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 113 腓骨肌腱卡压综合征 114 屈趾肌腱粘连爪状趾畸形 115 跟腱无力 116 跟后垫痛 117 神经嵌压 118 足外翻畸形 119 跟骨感染 12 检查 13 跟骨骨折的诊断 14 鉴别诊断 15 跟骨骨折的治疗 151 非手术治疗 1511 无移位的跟骨骨折 1512 有移位的骨折 1513 60岁以上老年人的严重压缩粉碎性骨折 152 手术治疗 1521 跟骨舌状骨折、跟骨体横形骨折波及关节并有移位者 1522 有移位的跟骨横形骨折、舌状骨折以及跟骨后结节骨折 1523 青壮年的跟骨压缩骨折甚至粉碎性骨折 1524 跟骨严重粉碎性骨折 1525 手术方式 15251 骨圆针撬拨复位及固定 15252 切开复位加压螺丝钉内固定 15253 切开复位和骨移植术 15254 关节融合术 15255 跟骨截骨术 153 康复治疗 16 预后 17 参考资料 附: 1 治疗跟骨骨折的中成药 2 古籍中的跟骨骨折 3 治疗跟骨骨折的方剂 1 拼音
gēn gǔ gǔ zhé
2 英文参考fracture of calcaneus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跟骨骨折(fracture of calcaneus[1])为病名[2]。是指以足跟部剧烈疼痛,肿胀和瘀斑明显,足跟不能着地行走,跟骨压痛为主要表现的跟骨骨折[2][1]。即跟骨的骨或骨小梁连续性中断所导致[2]。
因跟骨骨折多为坠落伤,并且约5%跟骨骨折合并有胸、腰椎骨折,故对每一跟骨骨折病人都应想到这一点,注意查体并照胸腰段脊柱正侧位片,以免漏诊。成年人患者较多。跟骨为松质骨,血循供应比较丰富,骨不连者甚少见。但如骨折线进入关节面或复位不良,后遗创伤性关节炎及跟骨负重时疼痛者很常见。
4 疾病名称跟骨骨折
5 英文名称
fracture of calcaneus
6 分类骨科 > 四肢损伤 > 踝关节与足部损伤 > 足部损伤
7 ICD号S920
8 跟骨骨折的病因跟骨骨折为跗骨骨折中最常见者,约占全部跗骨骨折的60%。多由高处跌下,足部着地,足跟遭受垂直撞击所致。跌落的高度、地面性质及体重均为损伤之要素;另有从下方反冲击力作用于足跟所致。
81 跟骨结节纵行骨折跟骨结节纵行骨折多为高处跌下时,足跟外翻位结节底部着地,结节的内侧隆起部受剪切外力所致。很少移位,一般不需处理。
82 跟骨结节水平(鸟嘴形)骨折跟骨结节水平(鸟嘴形)骨折为跟腱撕脱骨折的一种。如撕脱骨块小,不致影响跟腱功能。如骨折片超过结节的1/3,且有旋转及严重倾斜,或向上牵拉严重者,可手术复位,螺丝钉固定。
83 跟骨载距突骨折跟骨载距突骨折为足内翻位时,载距突受到距骨内下方冲击而引起,极少见。一般移位不多,如有移位可用拇指将其推归原位,用短腿石膏固定4~6 周。
84 跟骨前端骨折跟骨前端骨折较少见。损伤机制为前足强烈内收加上跖屈。应拍X线斜位片,以排除跟骨前上突撕裂骨折,短腿石膏固定4~6周即可。
85 接近跟距关节的骨折接近跟距关节的骨折为跟骨体的骨折,损伤机制亦为高处跌下跟骨着地,或足跟受到从下面向上的反冲击力量而引起。骨折线为斜行。X线片正面看,骨折线由内后斜向前外,但不通过跟距关节面。因跟骨为骨松质,因此轴线位观,跟骨体两侧增宽;侧位像,跟骨体后一半连同跟骨结节向后上移位,使跟骨腹部向足心凸出成摇椅状。
9 发病机制 91 垂直压力约有80%的病例系因自高处跌下或滑下所致。视坠落时足部的位置不同,其作用力的方向亦不一致,并显示不同的骨折类型,但基本上以压缩性骨折为主。此外尚依据作用力的强度及持续时间不同,其压缩的程度呈不一致性改变。
92 直接撞击为跟骨后结节处骨折,其多系外力直接撞击所致。
93 肌肉拉力腓肠肌突然收缩可促使跟腱将跟骨结节撕脱,如足内翻应力过猛则引起跟骨前结节撕脱;而外翻应力则造成载距突骨折或跟骨结节的纵向骨折,但后者罕见。
10 跟骨骨折的临床表现依典型的外伤史、足跟疼痛及压痛、足跟淤血、宽而扁的畸形以及跟骨向外倾斜呈外翻、外踝下方正常凹陷消失等,不难作出骨折判断。X线片主要是标准侧位及轴位片,摄轴位片时X线球管应与足纵轴线呈40°角投照,侧位片上从跟骨的前关节突到后关节面画一线,再自后关节面到跟骨结节画一线,两线交角称跟骨结节角(Böhler角),正常为20°~40°(图1)。
一般分为以下2型:
101 关节外型关节外型指不波及跟距关节的骨折,包括:
(1)跟骨后结节骨折(图2):又有纵形骨折、横形骨折及撕脱性骨折之分。
(2)跟骨前结节骨折(图3):如图所示,其骨折线穿过跟骨前结节。
(3)载距突骨折(图4):表现为跟骨之载距突呈断裂状,多伴有移位。
(4)结节前方近跟距关节之骨折(图5):实际上此处已波及关节,在处理上应注意。
102 关节型骨折
视其形态及受损程度等又可分为以下4型(图6):
(1)舌型(tongue )骨折:多系垂直暴力所致。
(2)压缩型(depression )骨折:亦因纵向垂直外力所引起。
(3)残株型(stump )骨折:即波及距骰及跟距关节的纵(斜)向骨折。
(4)粉碎型(crush )骨折:多由强烈的压缩暴力所致。
11 跟骨骨折的并发症 111 跟骨畸形或骨突形成跟骨畸形或骨突形成是最常见的后遗症,当跟骨限局性部位压力增大后,易形成胼胝、疼痛,由于跖侧皮质不平 跖筋膜,造成跖筋膜炎而致疼痛。
112 距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病人常诉跗骨窦处疼,对确诊者可行关节融合术。
113 腓骨肌腱卡压综合征腓骨肌腱卡压综合征表现在外踝下方有限局性或广泛性压痛及活动时疼痛,易被误诊为距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行三关节融合术,而未能解除疼痛。可将增生造成卡压的跟骨部分广泛切除并松解肌腱,即可缓解症状。
114 屈趾肌腱粘连爪状趾畸形屈趾肌腱粘连爪状趾畸形 见于屈趾及屈肌腱,可行肌腱切断或松解术。
115 跟腱无力因结节关节角减少,跟骨结节上移使跟腱相对松弛,行走时无力,呈跟足步态,可作跟骨截骨术矫正。
116 跟后垫痛跟垫结构破坏,脂肪组织营养不良,痛阈下降。
117 神经嵌压胫后神经或腓肠神经的跖内、外侧支受压所致。
118 足外翻畸形跟骨体骨折后,其外侧骨块向外移位导致外翻平足,可作距下关节融合矫正,或作跟骨截骨术。
119 跟骨感染跟骨感染常因撬拨复位或切开复位所致,严重者可引起跟骨骨髓炎。
12 检查X线平片(包括正、侧位及跟骨轴线位片)一般即可明确诊断,诊断困难者可行CT扫描或MRI检查,尤其是CT扫描在该骨折分型诊断及预后判定上作用较大。X线检查,除摄侧位片外,应拍跟骨轴位像,以确定骨折类型及严重程度。此外,跟骨属海绵质骨,压缩后常无清晰的骨折线,有时不易分辨,常须依据骨的外形改变,结节关节角的测量,来分析骨折的严重程度。
13 跟骨骨折的诊断跟骨骨折的诊断一般多无困难,除依据外伤史及临床症状外,主要从X线平片(正、侧位及轴线位)加以确诊,并依此进行分型。仅个别病例需CT扫描或MRI检查。足跟可极度肿胀,踝后沟变浅,整个后足部肿胀压痛,易被误诊为扭伤。
14 鉴别诊断跟骨骨折需与足跟扭伤相鉴别。
15 跟骨骨折的治疗 151 非手术治疗 1511 (1)无移位的跟骨骨折无移位的跟骨骨折包括骨折线通向关节者,用小腿石膏托制动4~6周。待临床愈合后即拆除石膏,用弹性绷带包扎,促进肿胀消退。同时作功能锻炼。但下地行走不宜过早,一般在伤后12周以后。
1512 (2)有移位的骨折如跟骨纵行裂开,跟骨结节撕脱骨折和跟骨载距突骨折等。可在麻醉下行手法复位,然后用小腿石膏固定于功能位4~6周。后结节骨折需固定于跖屈位。
1513 (3)60岁以上老年人的严重压缩粉碎性骨折采用功能疗法。即休息3~5天后用弹性绷带包扎局部,再作功能锻炼,同时辅以理疗 等。
152 手术治疗 1521 (1)跟骨舌状骨折、跟骨体横形骨折波及关节并有移位者跟骨舌状骨折、跟骨体横形骨折波及关节并有移位者可在麻醉下用骨圆针撬拨复位,再用小腿石膏固定于轻度跖屈位4~6周。
1522 (2)有移位的跟骨横形骨折、舌状骨折以及跟骨后结节骨折有移位的跟骨横形骨折、舌状骨折以及跟骨后结节骨折应行切开复位,加压螺丝钉内固定。术后石膏固定于功能位4~6周。
1523 (3)青壮年的跟骨压缩骨折甚至粉碎性骨折青壮年的跟骨压缩骨折甚至粉碎性骨折有人主张早期即行切开复位并植骨,以恢复跟骨的大体形态及足纵弓。视情况用或不用内固定。术后用小腿石膏固定6~8周。
1524 (4)跟骨严重粉碎性骨折跟骨严重粉碎性骨折有人主张早期行关节融合术,包括跟距、跟骰关节。但多数人主张先行功能疗法,以促进水肿消退,预防肌腱、关节粘连。待后期出现并发症时,再行足三关节融合术。
1525 (5)手术方式 15251 ①骨圆针撬拨复位及固定手术在麻醉后气囊止血带下进行。于跟骨后结节跟腱外侧方,用尖刀戳一小口,由此插入一粗骨圆针,到近折块内(图7)。然后将膝屈曲,以松弛腓肠肌。术者握住骨圆针向足跖面下压,使骨折块复位。最后将骨圆针击入远位骨折块内固定(图8)。
15252 ②切开复位加压螺丝钉内固定
自外踝后下2~3cm始向前作一弧形切口,止于舟骨(图9)。切开深筋膜后,将腓骨肌腱牵向后方,显露跟骨体横形骨折及跟距关节(图10)。直视下用骨膜剥离子将移位骨折复位,由后骨折块的外面向前上用一枚加压螺丝钉固定(图11)。舌状骨折或后结节骨折螺丝钉由上向下固定(图12)。
15253 ③切开复位和骨移植术
切口及软组织显露同上,显露距骨下关节面和压缩凹陷的跟骨骨折及其关节面。用骨膜剥离子插至跟骨凹陷骨折下缘,将压缩的骨折块撬拨复位(图13)。残留空隙填以取自髂骨的三面有皮质骨的骨块(图14)。术后用石膏固定于功能位6~8周。
如系压缩粉碎形骨折,Böhler角消失,可在手术切开后,由骨折处插入骨膜剥离子,将后骨折块向后下撬拨,以恢复Böhler角和足纵弓。残留空隙如上植入骨块。
15254 ④关节融合术此处介绍两种方法,均以后期出现创伤性关节炎为指征。
跟距关节旋转植骨忆扩钉内固定术:取距下关节外侧横形切口,长约4cm。切开深筋膜后,显露距下关节中部,清除距骨窦内的纤维脂肪组织。如距下关节间隙变窄,可用05cm宽的骨刀,凿除其上下软骨及部分骨质。然后用内径15~20cm的环锯,跨越跟距关节由外向内开窗,取出骨芯。将忆扩钉在0~5℃冰水中浸泡约5min后夹闭,植入骨芯中央扩大了的关节隙中。将骨芯旋转90°,植回骨窗内(图15,16)。术后石膏固定同前。
忆扩钉为本文作者专利。由水平臂和两斜臂组成。水平臂可防止该钉滑入关节腔内,两斜臂远端张开距为15~20cm。由镍钛形状记忆合金加工后经热处理而成。其特性是在O~5℃冰水中浸泡5min后变软,可被夹闭。复温至37℃左右,两斜臂自行扩张(图17)。利用扩张时的扩张力,挤压固定植骨块。故对骨块有加压作用,可促进植骨愈合。我们除在颈前路旋转植骨应用外,尚在腰椎滑脱前路旋转植骨融合,踝关节融合和距下关节融合中应用,效果良好。其指征是无内或外翻畸形者。
足3关节融合术:取足外侧相当于跟距关节平面的弧形切口,起自外踝后下2~3cm,止于舟骨前面,足背动脉外侧(图18)。切开深筋膜后,向内牵开趾长伸肌腱,向后牵开腓骨肌腱。切开跟距、距舟和跟骰关节,显露此3关节的关节面,清除距骨窦内纤维脂肪组织,用25~30cm宽的骨刀,分别截去此3关节的软骨面。如有内、外翻或跖屈畸形时,注意在截骨的同时予以矫正(图19)。然后将各关节面对合逐层缝合切口。厚棉垫包扎,小腿石膏托固定2~3周。拆线后换小腿管型石膏再固定8~10周。
15255 ⑤跟骨截骨术
由于跟骨横形压缩骨折,早期未予复位,Böhler角及足纵弓消失,但距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不明显或较轻者,可行此手术。跟外侧微弧形切口(图20),切开深筋膜后将腓骨肌牵向前上方。骨膜下剥离跟骨上后、外侧及跖面。将跟骨作楔形截骨,取出三角形骨块后,用一枚加压螺丝钉由跖面向上固定(图21)。术后固定同前。
153 康复治疗
无论手术与否,石膏固定期间均应作股四头肌及足趾的主动活动。拆石膏后骨折已愈合或关节已融合,更应积极锻炼踝关节及足部功能,包括器械的应用。
16 预后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疾病名称 5 英文名称 6 分类 7 ICD号 8 股骨髁上骨折的病因 9 发病机制 10 股骨髁上骨折的分类 11 股骨髁上骨折的临床表现 111 全身症状 112 局部症状 12 股骨髁上骨折的并发症 121 股后腘动脉损伤 122 股骨髁部骨折不连接 123 股骨髁骨折畸形愈合 124 内固定松动不牢 13 检查 14 股骨髁上骨折的诊断 141 外伤史 142 临床特点 143 影像学检查 15 股骨髁上骨折的治疗 151 非手术疗法 1511 骨牵引 1512 下肢石膏固定 152 手术疗法 1521 手术适应证 1522 开放复位 1523 固定 16 预后 17 关于骨折 171 病因病机 172 症状 173 治疗 18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股骨髁上骨折 1 拼音
gǔ gǔ kē shàng gǔ zhé
2 英文参考supracondylar fracture of femur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股骨髁上骨折(supracondylar fracture of femur[1])为病名[2]。是指股骨自腓肠肌起始点上2~4cm范围内的骨折[2][1]。股骨髁上骨折为发生在股骨内外髁上5cm以内的骨折,不应包括内外髁部骨折和髁间骨折(AO股骨远端A型骨折)。
4 疾病名称股骨髁上骨折
5 英文名称supracondylar fracture of femur
6 分类
骨科 > 四肢损伤 > 膝部创伤 > 股骨髁部骨折
7 ICD号S728
8 股骨髁上骨折的病因直接暴力和间接暴力均可导致股骨髁上骨折。
9 发病机制股骨髁上骨折分伸展型和屈曲型,由直接暴力或间接暴力造成。伸展型骨折为膝关节伸展位受伤所致,骨折线由前下至后上斜行,屈曲位受伤时,可形成由前上到后下的斜行骨折(图1),直接暴力作用下,也可发生横型或粉碎型骨折。目前以交通事故和工农业外伤所致高能量损伤多见,常为粉碎型髁上骨折或经髁间粉碎型骨折。
10 股骨髁上骨折的分类
髁上骨折一般为关节囊外骨折,而髁部骨折(股骨远端B型骨折)及髁间骨折为关节囊内骨折。但髁上骨折与髁间骨折常相互波及,又称经髁间的髁上骨折或股骨远端C型骨折。股骨髁上骨折分伸展型和屈曲型,由直接暴力或间接暴力造成。症状大多较股骨干骨折为轻,休克发生率为股骨干骨折的1/8~1/10。股骨髁上骨折以非手术疗法为主。复位不佳、有软组织嵌顿及血管神经损伤者,则需开放复位及内固定(或复位后采用外固定)。
11 股骨髁上骨折的临床表现 111 全身症状大多较股骨干骨折为轻,休克发生率为股骨干骨折的1/8~1/10。
112 局部症状(1)骨折之一般症状:主要表现为骨折局部之肿胀、疼痛及在股骨髁上部的环状压痛及传导叩痛。
(2)移位:表现为骨折远端侧向移位及膝端屈曲畸形。
(3)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患肢、尤其是膝关节功能障碍。
(4)注意并发症:主要是有否伤及腘动脉或其他血管损伤的表现。
12 股骨髁上骨折的并发症 121 股后腘动脉损伤伸展型骨折常可致股后腘动脉损伤。
122 股骨髁部骨折不连接股骨髁部骨折不连接的原因:①固定不正确或不坚强;②不合理的患肢功能锻炼;③过度牵引;④感染;⑤骨断端间有软组织嵌入,一旦发生,可行手术取除,采用坚强的内固定和骨移植。
123 股骨髁骨折畸形愈合股骨髁骨折畸形愈合常伴有股骨髁的关节面歪斜。原因:
①骨折断端复位不佳,未能达到解剖复位或内固定物松动,固定不牢致骨折端的再移位。
②股骨髁部骨折后,由于松质骨的嵌压,复位后常有骨缺损,术中未能进行确实的植骨至愈合时该侧又塌陷。
③不适当的负重,致骨折端在非功能位愈合。股骨外髁的畸形愈合可引起膝关节外旋、屈曲和外翻畸形;股骨内髁的畸形愈合可引起膝关节的内旋、屈曲和内翻畸形。
124 内固定松动不牢内固定松动不牢的原因:股骨髁间骨折常为多向移位,严重粉碎性骨折约占1/2以上,这给手术内固定及功能锻炼带来很多困难,且内固定常有松动现象发生,其原因为:①股骨髁部严重粉碎性骨折;②内固定物选择和使用不当,如术中使用的拉力螺钉未起到骨块间的压缩作用;③术后未使用外固定和不合理的早期功能锻炼。
13 检查X线检查,可显示骨折及类型,涉及神经血管损伤者,可行MRI或血管造影检查。
14 股骨髁上骨折的诊断 141 外伤史一般多为较剧烈之暴力所致。
142 临床特点除骨折局部疼痛、肿胀及压痛,畸形功能障碍外,应特别注意足背动脉有无搏动及其强度,并与健侧对比。同时注意足趾的活动与感觉,以确定腘部的血管及神经有无被累及。
143 影像学检查常规之X线平片可明确诊断并清晰显示骨折的类型及移位情况;有软组织损伤,尤其是涉及神经血管损伤者,可辅以MRI或血管造影检查。
15 股骨髁上骨折的治疗股骨髁上骨折以非手术疗法为主。复位不佳、有软组织嵌顿及血管神经损伤者,则需开放复位及内固定(或复位后采用外固定)。
151 非手术疗法一般采用骨牵引及石膏固定:
1511 (1)骨牵引与股骨干骨折牵引方法相似,惟牵引力线偏低以放松腓肠肌而有利于复位。如胫骨结节牵引未达到理想对位,则改用股骨髁部牵引,使作用力直接作用到骨折端。如有手术可能者,则不宜在髁部牵引,以防引起感染。
1512 (2)下肢石膏固定牵引2~3周后改用下肢石膏固定,膝关节屈曲120°~150°为宜;2周后换功能位石膏。拆石膏后加强膝关节功能锻炼,并可辅以理疗。
152 手术疗法 1521 (1)手术适应证凡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即考虑及早施术探查与复位。
①对位未达功能要求。
②骨折端有软组织嵌顿者。
③有血管神经 、压迫损伤症状者。
1522 (2)开放复位视手术目的的不同可采取侧方或其他入路显示骨折断端,并对需要处理及观察的问题加以解决,包括血管神经伤的处理、嵌顿肌肉的松解等,而后将骨折断端在直视下加以对位及内固定。对复位后呈稳定型者,一般勿需再行内固定术。
1523 (3)固定单纯复位者,仍按前法行屈曲位下肢石膏固定,2~3周后更换功能位石膏。对需内固定者可酌情选用L型钢板螺钉、Ender钉或其他内固定物(图2),然后外加石膏托保护2~3周。
16 预后
股骨髁上骨折一般预后良好,亦有少部分患者由于内固定不牢固,出现骨不连接和畸形愈合。
17 关于骨折骨折(fracture[1])为病名[3]。是指骨的完整性或连续性受到破坏所引起的,以疼痛、肿胀、青紫、功能障碍、畸形及骨擦音等为主要表现的疾病[1]。见《外台秘要》卷二十九。骨折又名折骨、折伤、伤折、折疡[3]。
171 病因病机因外力、肌肉拉力或骨病导致[3]。
172 症状一般有截断、碎断或斜断[3]。伤部可有瘀血、肿痛、错位、畸形、骨声、轴心叩击痛、异常活动及功能障碍等[3]。如因骨本身患结核、骨髓炎及骨瘤等病变,每遇轻度外力碰撞而发生骨折的称病理性骨折[3]。
173 治疗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