髂胫束包括哪三块肌肉?

髂胫束包括哪三块肌肉?,第1张

髂胫束上肌肉不止三块。

髂胫束包括的肌肉如下图:

髂胫束:包绕大腿的深筋膜——阔筋膜的外侧增厚部分。起自髂嵴前份的外侧缘,其上分为两层,包裹阔筋膜张肌,并与之紧密结合不宜分离下部的纵行纤维明显增厚呈扁带状,后缘于臀大肌肌腱相延续髂胫束下端附着于胫骨外侧髁、腓骨头和膝关节囊。临床上常用髂胫束作为体壁缺损、薄弱部或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等修补重建的材料。

包括臀中肌、臀小肌、阔筋膜张肌这三条肌肉在人体运动及步态中最重要,如:臀中肌无力时,行走时步态异常,出现“鸭步”。

(1)、 臀中肌 位于髂骨翼外面臀中肌后部位于臀大肌深层,为羽状肌。起于髂骨外侧面,止于股骨大转子。在髋关节外展中作用最强。

(2)、 臀小肌 位于臀中肌深面,其形态、起止、功能及血管神经分布都与臀中肌相同。起于髂骨外侧面、臀前线和臀后线之间,止点于股骨大转子 

故可将此肌视为臀中肌的一部分,主要的功能、原理及锻炼的基本动作也大致一样。

主要的功能是:在固定时使大腿外展前部使大腿屈和内旋;后部使大腿伸和外旋这两块肌肉是我们平时生活中走路站立保持良好的姿势的重要肌肉。

原理:在走路时,保持躯干正直,髋相对固定,在提腿跨步时由臀中肌和臀小肌收缩抬高

锻炼的基本动作:如单腿站立可以发展臀中肌和臀小肌的力量。

扩展资料:

解剖结构

股骨关节面占头面积的2/3,嵌入髋臼内。臼的月状面围绕髋臼窝,窝内充填脂肪;髋臼唇附着于臼缘增加臼的深度。髋臼横韧带封闭髋臼切迹,神经血管经过韧带下出入关节。

髋臼凹陷与股骨头关节面之间的间隙为髋关节间隙,正常成人此间隙宽为4~5mm。间隙的上半较窄,显示两相对骨性关节面的距离。下半较宽,显示股骨头与髋臼窝底之间的距离。

在正位片上,正常人股骨颈下缘与闭孔上缘虽不相连,但共同形成一比较自然的弧形曲线,称为耻颈曲线(Shent-on曲线)。关节囊一般坚厚,而其后下方较薄弱;在髋骨附于髋臼周缘及横韧带;

在股骨,前方附于转子间线,上方与下方附于大小转子附近,在后方附着于离转子间嵴约1cm处。

参考资料:-髋关节

髋关节由髋臼与股骨头构成。髋臼深,关节囊厚而坚韧。股骨颈的前面全部包在关节囊内,后面仅内侧2/3包在囊内,外侧1/3露于囊外,关节囊后下部较为薄弱,髋关节发生脱位时,股骨头大多脱向后下方。 髋臼呈倒置半球形,占球体的170~175 ,位于髋关节外侧的中部,轴前外下方,髋臼是由耻骨、坐骨、髋骨三部分组成.髋关节的顶部占髋臼面积的2/5,由髂骨组成,后壁占髋臼的2/5,由坐骨构成,前臂占髋臼面积的1/5,由耻骨构成,髋臼的上部厚而坚强,在直立时可将躯干的重量传达至股骨头. 髋关节的韧带包括: 1.髂股韧带位于关节囊之前,紧贴股直肌的深面,呈倒置Y型,与关节囊前壁紧密相连,长而坚韧。起于髂前下棘及其后2cm的髋臼缘,向下分为二岐,外岐止于转子间线的上部,内歧止于转子间线的下部。二岐之间韧带甚为薄弱,有时形成一孔,因髂腰肌被覆其上,肌下滑膜囊即与关节腔相通。髂股韧带纤维方向是向下向外。 2.坐股韧带位于关节囊后面,略呈螺旋形,较薄弱。起自髋臼的后下部。向外上经股骨颈后面,移行于关节囊轮匝带,止于大转子根部。能防止髋关节过度内收缩内旋。 3.耻股韧带位于髋关节囊的前下方,起于髂耻隆起、耻骨上支、闭孔膜等,斜向下外,移行于关节囊的内侧部,止于转子间线的下部,与髂股韧带二岐形成N字形,可限制髋的外展活动。 4.轮匝带为关节囊在股骨颈部深层纤维的环状增厚部分,环绕股骨颈中部,能约束股骨头之向外脱出,尚具有扶持力,在股骨颈后部纤维较浅。 5.股骨头韧带为关节囊内的三角形纤维带,扁平状,起于髋臼横韧带和臼切迹,止于股骨头凹,为滑膜所包被。

髂后上棘是发生于髂后上棘附近的肌肉、韧带、筋膜的慢性损伤,并引起周围皮下组织发生无菌性炎性改变,出现具有疼痛和压痛的结节。

西医学名:髂后上棘。

主要症状:疼痛和压痛。

主要病因:肌肉、韧带、筋膜的慢性损伤。

传染性:无传染性。

概述

髂后上棘是发生于髂后上棘附近的肌肉、韧带、筋膜的慢性损伤,并引起周围皮下组织发生无菌性炎性改变,出现具有疼痛和压痛的结节。本病临床较为常见,服消炎止痛药物、推拿、封闭、针灸等治疗均可减轻症状,但易复发。笔者运用小针刀配合玻璃酸酶治疗髂后上棘筋膜炎95例,疗效显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12045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29
下一篇2023-10-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